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赋论] 思无邪漫谈之六:国学门外仰视abc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2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21-8-26 15:01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国学门外仰视abc   

        
      
       我读初高中正值文革,后来做工当兵。读大专中文是业余,又业余时间读了一点点儿书。当然,喜欢读书是从小学四年级始,当兵的时候则集中、恶补了些文史与戏剧。
       我的阅读经历即那一点点儿读书就文字量来说,依次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俄罗斯文学、新诗、文学评论、戏剧和西方文学,最后,才是中国古典文学。因而我谈“国学”,应该有些“不知深浅”、“大言不惭”。自知之明之后,不能不标明“门外”。原来拟用“门外匍匐”,后来觉“仰视”应该更为妥贴。而之所以abc,是考虑,无论我怎样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一定是万难搞出高端、深奥而又标新立异、震动今古哪怕是惊诧一下我得某些诗友的东西,所以,只能是常识。因而此文标题,便成了这个样子。                    
       言归正传。        
        
      “国学”概念。               
       因其朝代、时期不同,所指事物和含义也不尽相同,称谓亦不同,要回溯或达十几种。“国学”一词正规出现,见自于梁启超大师与黄遵宪先生创办的《国学报》,是相对于“西学”而言。此后众家释义,大体相当,章太炎解释“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被各家基本认同总结为:“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国学”词条阐释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首都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近来侧重从内涵进行表述似更为周延:“‘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和世界学术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的科学。”
        
      “国学”内容。
      “国学”不仅囊括中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包括了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和诸子学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对“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按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分别是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所以,也可以说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大体同义的。
       "国学"内容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如果文化不中断的话,它应该是发展的、延续的、连绵不断的。"国学"内容的划分是在二十世纪初,现在再划,理应把清末和五四以来直至新中国建立这一大段时间的有关内容和人物纳入进去,如此,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章太炎、毛泽东、郭沫若、钱钟书等一批思想文化科学大师,很自然的要代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这一段革新历史自豪的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并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国学”于当今意义。        
       章太炎先生是把“国学”的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的,南怀瑾先生据此提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观点:“亡国了还可以复国,而文化的灭亡,则会万劫不复。”宋代张横渠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极为深刻而确有高度的指出了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继承它的必要性。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科学。“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纽带,将多类、多种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体现,它是土壤,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其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财富,它的精神会超越时空,绵延不绝。就文明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民族优秀文明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中华文化在保持其主体性的同时包容与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提供了载体、创造了契机。
      “国学”之于当今中国的意义,从民族整体而言不外两点:一为传承文化,一为在提高民族素质中强国。具体则在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提高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个体而言,也不外乎两点: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正常者概莫例外。
      
       如何推介与学习"国学"。
       如果了解了“国学”内容,知道了“国学"意义,其实本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一切答案都在其中,除非叶公好龙,或另有别意。
       推介学习什么呢?“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曲尽其妙。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此,我们不能不辨青红真伪一味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它存在某种问题而一概抹杀,更不能左道旁门拾人牙慧,对“国学”的研究和学习,须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严肃过程,完全“拿来主义”或荒谬“离经叛道”,都要不得。
       首先,能大面积阅读或推介最好,不能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国粹”和“经典”,或再缩小范围,选择大家和代表作。
       其次,读原文,求正解。对“国学”学理与文本要进行正确解读,把握符合史实和中正的“国学”知识。推介、学习古代和先人的思想、精神、胸怀、品质、风度,推介学习中华民族的爱国、忠诚、仁爱、勇敢、务实、创新,推介、学习优秀文人的情怀、视野、艺术、文法和诗法。把握时代脉搏,知古鉴今,经世致用。
       第三,对古典对先贤要有敬畏之心。对“国学”,应怀敬畏之心,戒避哗众取宠,当煞歪曲为我所用,不可亵渎不能误导,万不可轻薄开“国学”玩笑。反对恶搞,打住戏说,作秀无聊,滥说有害。 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荒村野史、奇谈怪论、断章
取义、盲目质疑、随意卫星、滑稽立异、颠覆经典、泼污英雄、鼓吹虚无等等——如此“国学”,应该打住!

    (2012-03-12)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08:16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6 18:00 , Processed in 0.0870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