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典渊流:枫落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6 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典渊流:枫落句
          秋兴二首 其一(宋·陆游)
        流光冉冉迫崦嵫,常抱秋风宋玉悲。
        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
        自怜闭户庞眉叟,初对还家大耳儿。
        一盏青灯照寒影,不妨细举别来诗。
      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放翁的一首感怀诗,借景抒情,寄寓怀才不遇而避居山野、空任年华老去之无奈。诗本身不难解读,但值得玩味的是这首七律的颔联起句:“才尽已无枫落句”,大意是“才气已尽,再也写不出如‘枫落’那样的佳句了”。显然,放翁在这里用了一个关于“枫落”的诗典。那么,这个诗典之渊源何在?
     《新唐书·文艺传》中记载了这个诗典的来源。
据载,“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
      大意是说,唐朝有个叫崔信明的狂傲文人,以世家出身且文采风流而自负,自称诗才超过了当时的著名诗人李百药(初唐人,有名句“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传世),但世人对此并不认同。有个叫郑世翼的人,也很自傲,一次与崔信明相遇于江中。郑对崔说“听说你写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枫落吴江冷】,我想再拜读你写的其他诗作”。崔很高兴,拿出了自己的其他作品给郑世翼看。郑看了没几篇后说“这些诗的水平远不如世上所盛传的你的名声”,说完,失望地把手里的诗卷扔到江中,径自驾舟离去。
      故事没有结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崔信明的诗句【枫落吴江冷】在当时一定是誉满诗坛,郑世翼也正是因为这句诗而特意向崔信明索要其作品拜读。而最终的结果是,《全唐诗》也只收录了崔信明的一篇五言排律以及这个有句无篇的断句【枫落吴江冷】。而崔信明也正是凭借这句诗,立足于煌煌大唐诗林之列而名垂千古。
      那么,这句享誉当时诗坛的佳句【枫落吴江冷】到底好在哪?它辞藻并不华丽,句法也不奇崛,只是用平白通俗的语句描述了一个普通寻常的景致:“枫叶落了,吴江的江水也冷了”。但是,这句看似平白的诗句,却能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萧瑟的西风、枯黄的枫树、叶落知时节、凄丽的江南秋色、寒江流淌着冷寂、黄昏的寂寥、时光流逝的无奈、人生的孤独与落寞、无以排遣的愁绪。。。。。。短短五个字,却能营造出如此丰富的内涵与意境,结合这句诗流传时战乱方息、新朝初立,正好迎合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世道的困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迷茫,于是,【枫落吴江冷】盛传当世,成为享誉诗坛的名句。对此,近人余秋雨曾经创制了一个全新的美学名词来形容此千古名句——冷丽:“这是谁写的诗句?寥寥五个字,把萧杀晚秋的浸肤冷丽,写得无可匹敌,实在高妙得让人嫉恨”(余秋雨《文化苦旅·吴江船》)。
从此,【枫落吴江冷】被历代诗人们奉为圭臬,流响千载。而“枫落句”也逐渐引申成为形容好诗佳句或文采华美的代称。除了以上陆游的“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诗句外,其他如:
      “向来击赏枫落句,见不及闻君已误”(宋·张扩)
      “分无枫落吴江,博得池生春草诗”(宋·杨万里)
      “云飞陇首高情远,枫落吴江好重”(宋·葛胜仲)
      “梦托云行归楚峡,句传枫落冷吴江”(明·李孙宸)
      “遣兴朗吟枫落句,衔杯聊咏菊开诗”(清·费墨娟)等等。

      【枫落吴江冷】成为诗典,还被历代许多诗人以引用或化用的形式嵌入诗词创作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增添了诗篇的感染力。例如:
      “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宋·陆游)
      “向来枫落吴江冷,一句能销万古愁。”(宋·杨万里)
      “池生春草虚堂梦,枫落吴江何处舟。”(宋·许月卿)
      “晓云贴水菰蒲,正是吴江枫落时。”(宋·曹勋)
      “故山为我小迟留,枫落吴江冷不收。”(宋·释宝昙)
      “玉井生寒,正枫落吴江,冷侵罗幕。”(宋·曹勋《花心动》)
      “寸肠愁断。目送斜阳岸。枫落吴江秋水漫。盼杀南来征雁。”(元·竹月道人《清平乐》)
      “正此际、潮生越海,吴江枫落。”(明·韩邦奇《满江红》))

        此典渊流如此。

        其实,以古人名句入典,并借代为“好诗佳句、文采华美”,还不止这个“枫落句”,试举一二于下。

        “澄江句”
        南北朝之刘宋诗人谢朓,曾有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后人将“澄江句”作为诗典运用,如:
      “欲觅澄江如练句,乞灵须向谢宣城。”(宋·李彭)
      “连璧终惭玉一双,何曾有句似澄江。”(宋·周紫芝)
      “解吟如练澄江句,未信玄晖独擅能。”(元·萨都剌)
      “閒将谢朓澄江句,博得刘叉冰柱篇。”(明·张吉)
      “怅行云断后,祗应梦里,有澄江句。”(宋·赵彦端《水龙吟》)
      “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元·张可久《霜天晓角》)

       “春草句”
        谢朓的高祖晋朝谢灵运,也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草句”也同样被用作诗典,如:
      “爱君诗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黄鹤楼。”(宋·张耒)
      “未有池塘春草句,戏成户外竹枝歌。”(宋·李彭)
      “笔下何多春草句,胸中定有辟尘犀。”(宋·江西举老)
      “须烦春草句,咏此玉雪枝。”(宋·周紫芝)
      “我家阿夷兄,诗有春草句。”(宋·谢薖)
      “客倦难成春草句,天长传得玉堂诗。”(明·蔡羽)
      “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元·倪瓒《南乡子》)
        杨万里干脆把大小谢“春草、澄江”两典合在一起并用,“拾得澄江春草句,端能染寄仄釐笺”。

         “碧云句”
         刘宋时期以“江郎才尽”闻名的江淹,曾有名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其“碧云句”同样为诗典: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唐·刘禹锡)
      “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唐·孟郊)
      “时把碧云句,寄将黄叶来。”(宋·左纬)
      “羡君席上碧云句,吟尽江南烟雨村。”(宋·张瑴)
      “明公从小便超群,佳句流传继碧云。”(宋·胡安国)
      “记楼月歌残,碧云句好,尽是相思。”(宋·赵文《木兰花慢》)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在线时间
59 小时
主题
2

72

帖子

0

精华

19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6199
经验
4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27
2
发表于 2015-6-6 15: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老师
匆匆那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34 小时
主题
24

277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6064
经验
27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3
发表于 2015-6-9 2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资料太好了!收藏学习,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43 小时
主题
88

1018

帖子

7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554
经验
25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0
4
发表于 2015-6-10 16:55 | 只看该作者
层层深入,例句多多,这样学习诗典,让人学过便记住了!
老师对古文化深钻细研,十分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主题
240

287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5
发表于 2015-6-10 18:02 | 只看该作者
又看到老师的帖,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31 22:04 , Processed in 0.0898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