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壶中岁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读杂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3 小时
主题
0

169

帖子

0

精华

816

积分

禁止访问

UID
31540
经验
8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9
21
发表于 2012-5-4 23: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0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2-5-5 04:49 编辑


刘希夷抄贾曾之说,引自《滹南诗话(上卷)》[注三十八],原文为:"宋之问,唐代诗人。按:此诗句(指年年岁岁)初见于贾曾《有所思》中,希夷乃袭用贾曾之句,后人没有深考,以致聚讼耳"。----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版。
      或许是注者所注有误,聊备一说吧。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03:00 | 只看该作者
六、

      近日读到作者为佘塔山的一篇考证文字,言诗歌称“”,源自东晋孙绰《悲哀诗序》。诗歌原来叫“”,如《诗》三百篇,后又称“”如屈原《九章》。孙绰《悲哀诗序》有云“不胜哀兮,作诗一首”,此为诗歌称“”之源。(杜甫《秋兴八首》等既是以“”称之)。
      孙绰九岁丧父,赖其母抚养督训成人。母亡,以诗痛挽。查孙绰《表哀诗并序》(佘氏所引“悲”字可能有误)有“岂悟一朝,复见孤弃。上天极祸,怨痛莫诉。。。仰悲轨迹,长自矜悼。不胜哀号(佘引为“兮”或有误),作诗一首。敢冒谅闇之讥,以申罔极之痛。诗曰。。。”。
      诗以“”称,词以“”称,其后亦有以“”称诗者。阙,古义有“过、完”之意,引申为乐曲终了并以此称词。然后世又以此称诗,一首诗也称之为一阕诗,只是不知以阙称词、以阙称诗始于何时?何人?

      孙绰为东晋名士,王羲之兰亭修禊雅集中便有孙绰,其流传诗赋不多,《天台山赋》为一时绝响,与李白之《梦游天姥吟留别》颇有渊源。

      孙绰另有一诗,也可能是史上第一次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女子。篇名《情人碧玉歌二首》,其一曰:“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其二或因过于香艳,很少被选,一并录之:“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3:12 | 只看该作者
七、

      一直以为,律诗中不避重字,然中二对仗联用重字须谨慎,除非出对句按照楹联对仗理论的说法是“同位重字相对”。
      刚读到钱锺书《谈艺录》一则论及此事云:“此体创于少陵(杜甫),而名定于义山(李商隐)”。杜甫《闻官军收蓟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为此格之始,李商隐《当句有对》“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为此格定名,名曰“当句有对”,不仅出对句重字相对,且结构、词性亦成对。
      就对仗而言,壶某自学联始便被现代楹联理论教导,此类对法称之为“同位重字相对”,而所谓“当句有对”在楹联理论中完全是另一个含义,也就是所谓“当句对”、“自对”、“句中对”,当句对不关重字,本句前后形成自对,对句若也能形成自对可不管上下句的结构、词性是否对品。
      到底是李义山对此格的定名有误?还是楹联理论偷换了李义山的概念?
      遐思至此,忽然想起以前曾在严羽《沧浪诗话》也读到相关论述,急索原文,果然。严曰:“有就句对,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里千山海气秋’是也”。杜甫之“小院-回廊、浴凫-飞鹭”,句中自对;李嘉祐之“孤云-独鸟”、“万里-千山”也形成句中自对。这两个例子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楹联理论的“当句对”,原来偷换概念的源头在此!

      不过,钱锺书《谈艺录》中例举了诸多唐宋“当句有对”的范例,名人名句,足堪吟咏赏学,录此以观: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杜甫《白帝》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春日寄怀》
莫忧世事兼身世,且著人间比梦间。---韩愈《遣兴》
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白居易《偶饮》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白居易《
寄韬光禅师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刘子仪《咏唐明皇》
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邵尧夫《和魏教授》
偶尔相逢即相别,乍然同喜又同悲。---邵尧夫《所失吟》
北涧欲通南涧水,南山正远北山云。---王安石《江雨》
东山云起西山碧,南舍花开北舍香。---刘原父《小园春日》
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梅宛陵《春日拜垄》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欲唤雨鸠归。---黄庭坚《自巴陵入通城呈道纯》
迷时今日如前日,悟后今年似去年。---黄庭坚《杂诗》
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黄庭坚《同汝弼韵》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黄庭坚《咏雪》
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黄庭坚《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
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黄庭坚《卫南》
(黄庭坚果然得老杜之体)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3:08 | 只看该作者
八、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此绝,自《中兴间气集》选入,为历代诗家所重。又因入《唐诗三百首》而名满天下。此诗要在对“夜半钟”的描写,渲染出唐代诗歌独有的意境与神韵。清人沈德潜评曰:“尘世喧阗之处,只闻钟声,荒凉寂寥可知”。《唐诗鉴赏辞典》更是不惜以“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这样的话来评价《枫桥夜泊》。
      
      今日读陈衍《宋诗精华录》,选有宋人赵抃一绝,题为《和宿峡石寺下》,诗云:
      
      淮岸浮图半倚天,山僧应与离尘缘。(离,亦入【去声 八霁】,仄,义同)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吴之振在《宋诗钞》中评曰:“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腑”。陈衍直言:“令张继见之,前贤岂能不畏后生”。
      我读赵抃此绝,同样是夜泊、山寺、江流、钟声,同样的情景意境,赵抃诗的前两句似不如张继的丰满毓秀,然转结两句,尤其是尾句之一“放”一“入”,其灵动飘逸,可谓唐诗神韵之承流接响,其营造的艺术境界应在张继之上。夜半钟声到客船” PK惟放钟声入画船”,吾以后者为佳也!《唐诗鉴赏辞典》所评未必得当。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1:41 | 只看该作者
九、
      百度赵抃,又有所获。赵抃乃宋代名臣,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史称“铁面判官”,与同时代的包拯齐名。据宋史称其面黑个矮,后世包公之黑头形象原出赵抃,民间所传包公事迹或是二人合体。

      赵抃另有一篇《廉泉》七绝,流传至今:

      岁旱江潢万井珍,此泉深浄肯清渝。
      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


      此诗下语朴质,理趣流露,用意深远,得宋诗以理见长、以意为胜之主流气象。对比上文所引《和宿峡石寺下》承唐诗之意境丰腴,唐风宋韵集于一人,颇堪玩味。
      
      所悟:作诗无论学唐、学宋,当先明主旨,主旨明则无论言情叙理,风格自现。刻意而为,恐非正途。正所谓“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也。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主题
108

1063

帖子

4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5060
经验
3852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15
27
发表于 2012-8-30 23:5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先生金玉 散人受益匪浅 不知散人是否有幸可将先生此文整理到自己的qq空间上长久保存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04 | 只看该作者
清居散人 发表于 2012-8-30 23:53
拜读先生金玉 散人受益匪浅 不知散人是否有幸可将先生此文整理到自己的qq空间上长久保存受益?

无妨~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54 小时
主题
457

5072

帖子

10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贵宾

云山

Rank: 4Rank: 4

UID
35224
经验
144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29
发表于 2012-8-31 11:0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杂记,大开眼界好好学习:victory:学生参见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主题
108

1063

帖子

4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5060
经验
3852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15
30
发表于 2012-8-31 21:33 | 只看该作者

谢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主题
108

1063

帖子

4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5060
经验
3852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15
31
发表于 2012-8-31 21:33 | 只看该作者

谢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4:58 | 只看该作者
   十、关于“大拗必救”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或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四位当平用仄),这样的平仄句子,称之为“大拗”。按王力在《诗词格律》中的说法,大拗必救。救抝的方法是:在对句的三字位本该用仄而换用平声字,即“平平平仄平”,或者“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并救上句拗)。此论历来被引为圭臬,少有人提出不同见解,但对这个说法早有怀疑,感觉王力的这个“必救”的说法似乎有误。唐宋诗人对这类“大拗句”固然救之甚多,但根本不救的情况也绝非少数。试举几例:

先看唐朝:
盛唐杜甫:“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重”。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唐柳宗元:“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晚唐杜牧:“芳草正得意,汀州日欲西”。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看宋朝:
黄庭坚:“风雨鸡不已,诗书眼尚明”、“嫁作苏子妇,寒机泣到明”。
                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苏轼:“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梅尧臣:“自是取势阔,非关用意疏”。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杨万里:“去岁四月病,如今一岁来”。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王禹偁:“晓月晃竹屋,寒苔叠槿篱”。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元朝萨都剌:“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元朝王冕:“知少虑亦少,闲多病转多”。
                   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明朝李东阳:“月迥鸣鉴静,山围簇仗齐”。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明朝徐渭:“白骨夜半语,诸臣地下逢”。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明朝刘基:“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

只是到了清朝,才似乎有讲究所谓“大拗必救”,不救的大拗句渐渐少了,但仍有诗人写大拗句不救的现象存在,比如:
赵执信:“生长山水窟,新归似乍经”。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释静安:“天地忽异色,元阴合一湖”。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各代的诗论诗话,也似乎无有提及此事,指摘大拗不救,可能王力考证有疏漏,大拗必救之论,未必妥当。
      以上仅仅是查阅各代的五律所得结果,还不包括五绝以及七言律绝。五律以尚古为宜
五律白脚句自唐至清,平仄很宽,甚至五联仄不救,也非鲜见,大可“大拗不救”。当然,正格为先,大拗句能避则避、能救则救。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6:14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戏解贺知章“乡音难改鬓毛衰”   
  

       撰写《浅议律诗韵法之辘轳韵、进退韵、葫芦韵》一文。查询资料之余,看到一阙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七言律诗:

《岁暮杂感》
轮转坤舆急景,冻风天末送愁
栖残彩凤宫梧老,卖断卢龙塞草
驿远江南梅未落,园荒河北李仍
月寒日暖忧煎寿,且劝飞光酒一

      此律五个韵字中,“催、来、开、杯”皆入【上平十灰】,惟“衰”字,查《平水韵》及《佩文诗韵》,皆入【上平四支】,显然出律。网上收录此律,也将其归为落韵一类。丘逢甲乃清代大诗人,何以犯此错?疑为丘逢甲乃被唐代诗人贺知章所误也。


贺知章千古名篇《回乡偶书(之一)》
少小离家老大,乡音难改鬓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三韵中“回、来”,入【上平十灰】,惟“衰”入【上平四支】,丘逢甲诗的韵法与贺知章并无二致,岂非贺知章之错在先?丘岂非蒙冤?

      查《康熙字典》,在“衰”字注中这样解释:“《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䙑 (支韵)。小也,減也,殺也。《類篇》浸微也。《韻會》弱也,耗也“。
      但面下还有另一条解释:“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十灰韵)。《類篇》同縗,喪服也。《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

     
      这条很重要。看到这条解释,我不禁怀疑历来所有关于对贺知章“乡音难改鬓毛衰"的解读。历来所有的赏析解读,都把”鬓毛衰“理解为“两鬓染霜”之意,在这个意义上,“衰”应该入【上平四支】韵,难道贺知章也用错韵了?

      非也!上述所引《康熙字典》的另一个解释(红字部分),大意是:按照《類篇》,衰同縗,喪服的意思。而《礼记》也说,衰本义是一种草(同蓑),把这种草割来,用其将白麻束在鬓发上服丧,衰,也就是丧服的意思。

      如果《康熙字典》的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对贺知章的“乡音难改鬓毛衰”应该重新解读为“乡音未变,但头上却戴孝服丧”!也就是说,他回乡不仅是告老,也是为奔丧。所以,在《回乡偶书(之二)》中,另有一句“近来人事半消磨”的感慨!而唯有这样来解释这个“衰”字(读音崔),才入【上平十灰】,贺知章并没用错韵。

      一篇千古名篇,被误读了多少年啊!


      至于《平水韵》在【上平十灰】韵部中,未收入这个“衰”字,实乃编者之误,《佩文诗韵》同样也未能勘正,怪不得贺知章。

      而丘逢甲也许并未理解“衰”字入【灰】韵,字义完全不同,只是依照贺知章的韵法,以为衰可以入【灰】韵,丘逢甲此律确实落韵了,他的失误在于按照“衰败”的字义用韵,而衰败之意的“衰”字,确实应该入【上平四支】,出韵。

      不可盲目迷信古人,同样,也不可盲目迷信今人,尤其是所谓的“权威”。

      以上所言,乃为戏语,哂之可也~~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6:47 | 只看该作者
又熬了一个通宵!警告一下自己!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主题
528

7228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35
发表于 2012-10-15 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通八洲 于 2012-10-15 12:53 编辑

岁月能如此欣赏他人作品,值得学习。
[衰]有多解,除岁月所引的[解][读]外,《左传》有句「迟速衰序,於是焉在。」衰序有递减之意。
你所引的诗句有另一版本「乡音无改鬓毛衰」,若依此句句意,老顽童觉得贺知章的意思,大概是说他的口音并没有改变但鬓发已经递減,或变得像縗带一样颜色和形象,所以「儿童相见不相识」。这里的[儿童]是指小孩子还是儿时的玩伴呢?老顽童永远把自己看成是[儿童],;P;P;P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7:21 | 只看该作者
通八洲 发表于 2012-10-15 12:46
岁月能如此欣赏他人作品,值得学习。
[衰]有多解,除岁月所引的[解][读]外,《左传》有句「迟速衰序,於是 ...

谢通师临帖!

其实,写这篇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的东东,无非是在青灯黄卷之际,自己找点乐子而已,想从“衰”字是否落韵的角度来重新解读,颇有点强行为古人开脱的意思,所论仅可一笑,不足为凭。

不过,正如通师所示,贺知章此阙的“儿童”二字,历来解读多有争议,有说是村童,也有说是家中小辈,也有说是族中晚辈。如果按照“丧服”来解释“衰”字,诗中的“儿童”二字倒可顺势有解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少时离家,很久未归,这回终于告老回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未变,但鬓发上束着白麻,服丧而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中正在治丧,家中晚辈不认识我,他边笑边奇怪地问我:俺家正在发丧,你来干嘛?我怎么不认识你?怎么到俺们家来吊丧?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客人呀?

也算一解,仅供一笑,呵呵。。。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主题
528

7228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37
发表于 2012-10-15 23:21 | 只看该作者
治丧期间是不会问客从何来的,姻亲仇敌皆可致祭。「笑问」更是不孝之举措。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0:43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古今诗话两则

       宋人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在评点当朝诗人韩驹(字子苍,号陵阳先生)时提到:“子苍蜀人,学出苏氏。。。。。。其诗有磨淬剪裁之功,终身改窜(意为修改)不已。有已写寄人数年而追取更易一两字者,故所作少而善”。大意是:韩驹受教于苏氏门庭(老师是苏辙),他的诗精于剪裁和提炼,而且终身都在对自己的作品不断地修改润色。曾经写过一首诗寄给友人,数年以后发觉原诗还有修改提高的地方,硬是把原诗追讨回来,改了一两个字后再送回。所以,他的诗虽不多,但都是善品。    古人的创作态度可见一斑。
      
       鲁冰,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旧体诗写作上也成就斐然。读今日《新民晚报》,有文介绍鲁冰曾以旧体诗就教于叶圣陶。叶老回信曰:“作旧体诗,谈容易确甚容易,五字七字的句,近体则留意平仄,找些对偶,稍稍用心,人人皆能之。然求其确有些东西,为己所感所见,而非信笔随口之作,则不易多见”。“不多作诗,而有作即佳,胜于累累不绝者多矣”。诚哉斯言!今日诗坛,常见“快手”,一日得三五阙不在话下,然正如叶老所言,多为“信笔随口之作”,凑字成行,意寡味淡。

       想想上文提到的韩驹,古今类同,足可令吾等学诗者深思。



韩驹存诗仅十来篇,吾观其七绝不在时人之下,录其数篇以证:

《七绝   九绝为亚卿作》(九首绝句组诗,现仅存七篇,录三篇)
妾愿为云逐画樯,君言十日看归航。
恐君回首高城隔,直倚江楼过夕阳。

君住江边起画楼,妾居海角送潮头。
潮中有妾相思泪,流到楼前更不流。

君去东山踏乱云,后车何不载红裙?
罗衣浥尽伤春泪,只有无言持送君。
(作为闺情诗,堪入一流)

《七律  登赤壁矶》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字字不废)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4:11 | 只看该作者
十三、重字

       近体诗之重字,一直以来以为病犯,须避。但持异议者往往能举出唐宋诗含重字之篇什。李白等不拘格律者且不说,即使讲究“诗律细”如老杜等,无意义之重字亦屡见。诗至宋代,逾重格律,虽有苏轼等不拘者,然整肃格律,乃一时潮流。其中重字避忌,也是一端。究竟是谁先提及避重字,已无可考。但作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南宋的朱熹对学界的影响力无人能及。而在朱熹的诗论中,就有关于重字的论述。可能囿于朱子的地位,此后关于格律诗须避重字的观点才盛行开来。
       读《朱子语类》第一百四十卷<论学下>,有两处论及宋朝张耒的诗时,提到了重字的问题:
    “张文潛(张耒)诗有好底多,但颇率尔,多用重字。”
    “张文潛诗只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是绝好。”


       显然,在朱熹看来,多用重字,是张耒诗的短处,朱子对此是颇不以为然的。以朱熹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宋朝以降,诗坛对重字更为重视,虽不时有争议,但潮流所趋,以重字为病犯,愈加讲究起来,甚至影响到了楹联。

       读张文濳诗,果然重子连绵不绝,仅录一例:

       《发安化回望黄州山》(宋·张耒)
       流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
       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人。
       碧落已瞻新日月,园好在旧交亲。
       此免嘲伧父,莫避北风京洛尘。

      落、江、此、故、已,五只虫子。颔联“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人”也不对仗,不过却堪为名句,故朱子言“颇率尔”“好处却是绝好”,确如所论。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主题
528

7228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40
发表于 2012-11-1 07:40 | 只看该作者
岁月对重字的解读,老顽童非常认同。老顽童顽皮之时,经常故用,但必以打油名之。
身为学堂教席,必要把时下诗坛的要求向学员介绍,让学员掌握比赛的严苛评审细节。
既然重字已是被广泛传扬的病犯,学员们在创作参赛作品时,必先加入考虑之列。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0 02:43 , Processed in 0.1105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