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易学诗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7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4.05.07学习南山老师讲义笔记

南山讲课记录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探討问题一:這首詩被後人稱譽為「賦中之比,不露痕迹」的兩句是哪两句?

1.首联: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感物起兴。

2.颔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看上去是賦筆,可是因為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賦中有比興。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3.颈联: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迴腸。


嶺上的樹木層層疊疊,使我看不到千里以外的你們,千迴百轉的柳江,如我愁腸,沒有盡頭。
這一聯用了景中寓情的手法,另外這一聯一方面是工對,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4.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尾聯的結,如果就簡簡單單的說是因為遠隔千里而相見不易,乃至於互相通訊都困難,那就太平淡無奇了,但是先用共來,再言猶自,就收到了沈鬱頓挫的效果。

(由老师此评想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討 問題二:這首詩的一二聯之間的關係是簡單承接嗎?還是說採用什麼手法?

“加染”,就是先出情事,然后用景物来渲染烘托,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法。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先点明归思,再用秋雨雁声来渲染,益见归思之难堪。《休日访人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先点出诗思之清,再用寒流和雪来渲染,使清的概念更见清晰。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先点出青春将逝,再用桃花落如红雨渲染,益见时不我待,须及时行乐。

(先情后景)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全诗前四句状景,后四句议论,看似两段,实则紧密联系,从景色到传说加以议论。前四句从大茅山景色作发,并不深入,只是借题发挥而已,表达了对得道成仙的存疑,对崇尚学仙的不同看法。
与这种前四句起兴,后四句议论章法相似的,有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蜀相》、温庭筠《过五丈原》等七律。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五丈原》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大家可以比较下这几首诗与《登大茅山顶》议论上的异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4 | 只看该作者
尾联的收合也是议论,“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过去的人物事迹已然成为草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现在的世道风俗还是崇尚修道学仙。通过“是非”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三茅传说故事的真实性与评价在历史中并非一边倒,而是有不同的声音。作者最后以 “尚师仙”这一社会现象作结,其观点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4 | 只看该作者
前四句简要叙述了大茅山的景色和登山过程,颈联则异军突起,笔锋一转,以“嘉平帝”和“句曲天”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世上崇尚仙道的态度。笃信神仙的“嘉平帝”秦始皇时代早已过去,如今世上还有谁找得到那华阳洞府得以通天。此颈联为转笔,宕开,不再于景色中打转,看似两句轻描淡写的议论,实际情感强烈,其观点已跃然纸面,不敢说其不信神仙,但至少颈联对得道成仙之说发出了疑问。这种略加提点,浅尝辄止即能够达到效果议论,就是点到而不说破,也是含蓄的一种,所谓细心者自然意会,粗看则云山雾海。其对文学的把握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3 | 只看该作者
首句直接点题,状大茅山之高,一众山巅均在其下,次句写大茅山似乎远隔尘世,有出世之感。“疑”字于此即有感觉上的作用,更是为后面的发表议论,抒发情感埋下伏笔。
颔联以“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描绘了登临大茅山顶的过程,笔墨不多,但也精彩,上下句之间构成流水对,选取向下“俯视”与向上“仰攀”的视角对登山的前后过程进行描写,更为彰显大茅山之高峻。
注意:流水对是对仗中比较高超的技法,能使前后句的意思如流水般顺畅,一脉相承。但也有其局限,处理的不好,容易造成视野狭隘,思路宕不开的情况,更甚者,还可能出现合掌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3 | 只看该作者
诗章特点分析: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此诗虽然题目为《登大茅山顶》,其实笔墨重点不是放在大茅山,而是拿大茅山说事,诗的重心在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得道成仙的态度。茅山原名句曲山,因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此创建茅庵,潜心修道,采药炼丹,济世救人,得道成仙而更名为茅山。茅山为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2 | 只看该作者
特点分析:
一、章法:首句点题起,状大茅山之高;次句承续写其出离尘世的远;颔联勾勒,描绘登山过程;颈联以议论作变化,转笔;尾联前分句议论收束,后分句以世象作结。
二、用典:以嘉平帝、句曲天典故加强议论效果。
三、对仗技巧:颔联使用了流水对,突出了登山前后过程,使大茅山更显高远,出离尘世。
四、议论力度的把握。
五、情语、景语之比较。
六、借题说事,阐述自己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9:01 | 只看该作者
登大茅山顶(王安石)
一峰高出衆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7:52 | 只看该作者
宾至(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有客(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过客相寻(杜甫)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客至(许浑)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客至(陆游)
其一
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
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其二
何处轩车客,能来桑麦村?
一奴先入市,此老自应门。
野果尝皆涩,村醅厌尚浑。
残年亦何恨,治世作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20:40 | 只看该作者

探討 問題二:這首詩的一二聯之間的關係是簡單承接嗎?還是說採用什麼手法?
答:不是简单的承接,而是前面老师讲的加染手法。先点出海天熟思写情,后用惊风密雨,通过写景强化点出的愁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7

51

帖子

0

精华

125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4776
经验
2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22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20: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兰芷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主题
241

2873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24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
发表于 2024-5-7 20:58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班长的学习笔记,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23:26 , Processed in 0.0861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