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对联创作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8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b>
<FONT size=4>1、对联的创作过程

楹联的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主题
主题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核心,因此在对联创作之初,先要确定对联的中心思想,即确定对联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所要描述的事物,或所要说明的哲理等。
(2)选择创作方法
对联的创作方法可有多种,详见后文。
(3)组织文字
(4)调整平仄

2、对联的内容组织方法

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当主题思想确定之后,就要开始组织内容,而内容的组织方法主要有正对法和反对法之分:

1)正对法   

正对法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苏东坡与黄庭坚的斗巧联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即为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记事;再例: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即为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又例:

排开各种尘纷事去施德教,(钢铁散人)
捧出一颗火热心来育栋才。(钢铁散人)

即为从不同角度描绘同一事物的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

2)反对法   

反对法的突出的特点是上、下联要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上、下联的内容要分写两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内容相反的两个方面,例讽刺洪承畴判明降清的对联: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就是利用洪承畴自己原来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改造而成的,上联肯定了“君恩深似海”的事实,下联却用反诘句揭露出洪承畴未能“臣节重如山”的变节行径,从而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了对洪承畴的谴责和讽刺。

方家认为:反对为优。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

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便是“反对为优”的例子。再如: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创作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形成反对。对联含义是:清风明月虽然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其中的情趣;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也一样都成了有情之物,“有情无价”对比强烈,从而突出了作者的高尚情操。顺便说明,“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属于工对,是因为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FONT>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1:16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3、对联的表达方法

根据对联的表达方法的不同,对联的创作方法主要有:

1)写实法

写实法即直陈白描,例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

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

此联将乘舟游览瘦西湖所能看到的景致,刻画得惟妙惟肖,诚谓写实。

2)比拟法

比拟又称比喻,就是利用两件事物间的相似点,用一件事物来比喻另一件事物。例如例清代诗人张尔荩为史可法衣冠冢题联曰: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联中,虚实结合,以衣冠冢周围可以看得到的梅花和扬州特有的明月(出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为实写,进一步将其比拟为史可法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壮烈殉国的忠肝义胆。有意思的是,这种比拟,不仅神同,而且形似,那红色的梅花多末像忠臣因故国灭亡而悲痛欲绝时所流下的带血的泪水,那皎洁的明月又多么象史可法无比忠于明王朝的一颗高洁的心灵。

比喻在对联中多用“如、似”等字眼,例: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比拟法还常直接用一件事物取代另一件事物,并特称“借喻”。例如有题河北赵县赵州桥的一个对联云: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联完整的说法当为“水从碧玉环似的桥洞中流去”,下联完整的说法当为“人从苍龙背般的桥面上走过”。但这样很罗嗦,直接用“碧玉环”取代“碧玉环似的桥洞”,用“苍龙背”取代“苍龙背般的桥面”,比喻犹在,语言却大为简炼。
  
3)隐喻法

例明朝知名翰林学士解缙讽某有名无实的秀才曰: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一对联后来还曾经被毛泽东引用来反对党八股。联中,表面上是写墙头芦苇和山间竹笋的形态特征,其实是在讽刺挖苦那些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只会摇头晃脑,夸夸其谈的腐儒的。

4)拟人法

拟人就是为一些没有意识的自然物赋予人的感情,例郑板桥曾将春风、夜雨拟人化: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5)用典法

用典法就是利用一些有出处的故事等创作对联。姓氏联语皆用典,例如赵氏人家的联语有:

平原侠气,
长板英风。

上联写的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赵胜的豪侠之气,下联写的是三国时代赵云英勇善战、天下无敌的大将之风,从而歌颂了赵氏人家的家族传统。

再如,为百岁老人祝寿的对联有云: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上联用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前句的句意;下联用“山中已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后句的句意。

6)双关法

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个不同的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为双关。用语双关,常可将俗务变得典雅,例某地一家主营象棋、水银玻璃镜的店铺贴了一副楹联,曰: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联中,看似在形象介绍店铺所营销之象棋和水银玻璃镜,而语间“子路”和“颜回”,一语双关,恰是大学问家孔子的两个知名弟子,从而一下子便提高了店铺的品位。
此外,双关法还常可构成戏谑、讽喻等。

7)议论法

议论法就是只发表看法或议论,例郭沫若曾为蒲松龄的故居题联云: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联中,一方面赞誉了《聊斋志异》的妙笔,另一方面又歌颂了蒲松龄的为人,评价得体,议论得法,颇为周到。

再例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更是长篇议论,以抒胸臆,联曰: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8)烘托法

烘托法就是极力渲染气氛以烘托主题,大观楼180字长联就是一个渲染烘托的典型,上联写滇池的四时美景,下联写云南的千年历史,气势磅礴,文词典雅。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赋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阵清霜。

另外,泰山壶天阁的楹联也不失为采用烘托法的难得妙笔,联曰:

壶天日月开灵境,
盘路风云入翠微。

仅仅十四个字,便把道家清净胜地的超凡脱俗之气烘托了出来。

9)衬托法

为了突出某件事物的特点,把有关事物拿来同它作参照,是为衬托法。另外,衬托法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正衬是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作参照,例如江西吉安文天祥祠有联云:
  <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1:17 | 只看该作者
<BLOCKQUOTE>
<TABLE width="90%" border=0 break-all? WORD-BREAK: fixed;>

<TR>
<TD width="100%" 12pt? LINE-HEIGHT: 9pt;><FONT size=4>4、对联的文字运作机巧

从文字运作方面来看,对联的创作有着很多机巧可用,主要有:

1)谐音法

利用不同字读音的相同而暗含深意的一种机巧,例金圣叹临刑前为前去送别的儿子留联: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嵌字法

嵌字法就是将规定的或寓有一定含义的词语分为相对应的单字有意识的放在上下联的某一位置上。此法多用于嵌入人名、地名、物名等,例蔡萼赠其女友小凤仙的联语,即在上下联第四字分嵌“凤”“仙”二字:

此地乃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嵌字(嵌名)联,根据所嵌字的位置又细分为:

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
  
[桂]子飘香清肺腑,
[林]荫夹道悦宾朋 。
  
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例:
  
丹[桂]虬枝欺鬼斧,
琼[林]洞府仗神工 。
  
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
  
喜斟[桂]洒延嘉客,
笑饮[林]泉涤俗襟。
  
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例:
  
森然八[桂]甲天下,
宛尔千[林]隐洞中 。
  
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例:
  
吟诗共醉[桂]花洒,
览胜同披[林]壑风 。
  
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例:
  
此地常招折[桂]手,
今朝独有植[林]心 。
  
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例 :
  
拿云有志攀丹[桂],
射月无弓挂绿[林] 。
  
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联之首和下联之尾的位置,例:
  
[小]楼一夜听春雨,
姐妹花开月月[红]。(镶人名“小红”)
  
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的位置,例:
  
香如兰蕙温如[玉],
[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综合嵌:综合运用上述几种镶嵌方法,例: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此联题于韩江酒楼,联中:唐朝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朝刘伶以嗜酒闻名天下;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为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 联中运用整嵌和兼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了“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3)变音法

利用一字多音的特点创作对联。例如,孟姜女庙的楹联云: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落,
青云长长长长长长消。

更有: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4)变形法

利用字形的变幻寓意成联,例如:利用斜体“月”字和故意写的瘦长的“山”字,组成“斜月,高山”联语。

5)藏字法

又称缺如法,盖因《论语·子路》中有: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 。例如:
  
未必逢凶化[ ],
何曾起死回[ ] 。
  
对联是嘲庸医“吉生”的。“逢凶化吉”是一个成语,上联末仅“逢凶化”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吉”。“起死回生”也是一个成语,下联末仅有“起死回”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生”。缺如原意为“保留”,这里借指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去填补,联意的“重心”则正在“空出的字”上。但是,藏字法未必一定如上点明所缺之字,在不点明所缺之字时,所缺之字常与“少、无、缺”等字组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以寓深意。例如,有人拟联唾骂袁世凯的窃国行径,联云: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意为“忘八”,下联意为“无耻”。

6)回文法

回文法有两种情况:其一,正反可重复两读;其二,正反两读虽不重复,但仍句顺意通。例:

果思相思果,(钢铁散人)
花笑含笑花。(文理学院生出句)

为正反重复成联。 再例,苏东坡有诗联云: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

反读则另有意境。

7)析字法

析字法是利用中国汉字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将汉字化整为零(拆离)或集零为整(拼合)的一种机巧手法。.例如,化整为零:

踏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
  
显然,上联就是从把“磊”字分成三个“石”的角度而言,下联就是从把“出”字分成两个“山”的角度而言。

集零为整,例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7 07:08 , Processed in 0.0874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