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押韵八戒》之“挤韵”存疑求教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主题
710

9729

帖子

21

精华

17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老年大学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5962
经验
33079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7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押韵八戒》之“挤韵”存疑求教

    《押韵八戒》在网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摘自台北广文书局1976年出版的《作诗百法》。作者刘铁冷,作家,名绮,字汉声,江苏宝应人。别署鸥梦轩主,南社主要成员。生于1881年,卒于1961年。有《铁冷杂记》、《桃李因缘》、《官眷风流史》、《斗艳记》、《求婚小史》、《野草花》、《惧内秘记》、《铁冷丛谈》、《铁冷碎墨》等多本著作。《作诗百法》书曾于1934年由上海中原书局出版,《押韵八戒法》是其中第十五法,为了区别另一版本的《押韵八戒》,我们姑且称之为《押韵八戒·甲》。
    《押韵八戒·甲》的内容为:一戒凑韵,二戒落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用哑韵,六戒用僻韵,七戒用同义之韵,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另一版本的《押韵八戒》,没有说明出于何处,只称古人有此说。据此文说,后人又加以“戒撞韵”和 “戒连韵”,合之八戒也可称《押韵十戒》。我们且称之为《押韵八戒·乙》
    《押韵八戒·乙》的内容为: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后人加的撞韵”和 “连韵”先不管它,两个版本有些微但原则性的区别。《押韵八戒·甲》之一至六戒,和《押韵八戒·乙》之一至六戒,除一、二两戒的排序不同外,其余内容完全相同。《押韵八戒·甲》之“七戒用同义之韵”,和《押韵八戒·乙》之“八戒复韵”,说法不同,内容却完全相同。以上这七戒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还会造成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都必须戒之。
    《押韵八戒·甲》之“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说的是:“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简言之,一些平仄两读之字,要选择正确的用法,以防出律。
    而《押韵八戒·乙》之“七戒挤韵”,说的却是:“挤韵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简言之在诗中不得有和所押之韵同一声韵之字。
    因此在两种不同版本的《押韵八戒》,有两种完全不同之戒,甲版本中,要戒的是不能用错一字多义、且平仄两读的字,否则实际是出律了。乙版本中,要戒的是在诗中不能出现和所押韵部同韵的字,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字不算;不过我认为与韵脚连在一起的词组或连绵词,也应该允许吧
    当然,“挤韵”不会造成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只对韵律造成伤害,所以也当戒之。这是我常犯的错误,也是许多人会犯的错误。近体诗是古典传统文学,古人既然说了,就努力戒之吧
    自从跟通八洲老师学习集句之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读十至三十首诗词,不记不背,读多了自然也记得一二句喜欢的句子。也因如此,却发现古人,也常会犯“挤韵”的错,这次我在一首绝句中,“霜”字犯韵,但今天读诗时,又发现了古人也犯韵,现将已发现的部份“罪证”公之于众(以下所公布之诗都押下平六阳韵):

     一、唐·白居易《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
    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

    二、唐·黄滔寄同年李侍郎龟正
    莫道秋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

     三、唐·皮日休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风扯红蕉仍换叶,雨淋菊不成香。

     四、宋·耕吴村庄即事
    后树枝多老丑,雨余山色半微茫。

     五、宋·刘摰出都二首·其一
    淮寺月寒芦飏白,楚林早菊迎黄。

     六、宋·孙应时和顶山前韵
    搔首故园归未得,篱寒菊为谁香。

     七、宋·李之仪次韵梅花·其一
    从今漏泄东君意,直到前菊蕊黄。

     八、宋·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九、宋·苏辙《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草木亦知年有闰,风渐近月方阳。
          
    十、宋·苏辙《次韵毛君清居探菊》
    眼前
叶畏秋霜,耳畔啼蛩怨夜长。

     十一、宋·陈著君贵用前韵来谢又次韵答之
    青鞋踏过剡山长,菊初香替紫阳。

    十二、宋·林希逸十九日作(戊辰)
    霜残已报春消息,未见篱边蓓蕾黄。

     十三、宋·赵蕃投徐运使
    萸后菊前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

     十四、宋·项安世次韵高秀才重九二首·其一
    未待经拆嫩黄,已思斜日醉高阳。

    先公布十四首吧,在浩如繁星的绝律诗中,找出几百首犯“挤韵”的诗是没问题的。于于是我疑惑了,有以下几个问题请教各位老师,请不吝赐教。
    一、甲版本之《押韵八戒》最早是由刘铁冷先生在《作诗百法》中提出,而该书最早出版于1934年,因此这一提法只能算是近人诗评之作,不是古人所提。
    二、甲版本之《押韵八戒》中并无“挤韵”之说,不知“挤韵”之说源出何处。
    三、乙版本之《押韵八戒》有“挤韵”之说,却未指明出自何处,何以有两种《押韵八戒》。
    四、“挤韵”既然要戒,何以古人的作品中有如此之多犯“挤韵”的诗。
    于是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
   五、所谓的“挤韵”到底要不要戒?要戒的话,该如何戒?
    请老师们赐教!

纵横六合,穿越古今,忆昔曾修金字塔;
驰骋八荒,漫游天地,如今不识火星文。


宇宙漫游 世上何来无碍地
云台驻足 此间就是武陵源--苏三

宇宙此身元是客 (范成大)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三少爷的微
在线时间
9171 小时
主题
904

1万

帖子

53

精华

2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4145
经验
5960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1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3
27
发表于 2018-3-1 16:04 | 只看该作者
“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不一定是七绝;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也不一定是五律。切勿把格式误判为格律,只要把出律的诗篇作为古体诗看待,一切都可迎刃而解。除非原作者,把出律的作品标示为格律诗则另作别论”。

通校说得好,作者作品未标格律诗,虽不合格律亦不算出律。赞!!
任风情万
但于喜好独钟——自塗              

一种情怀扬国粹
千般喜好寓联坛——江南怪侠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6 小时
主题
11

171

帖子

11

精华

6426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8826
经验
152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17
26
发表于 2018-3-1 14: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越看越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主题
710

9729

帖子

21

精华

17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老年大学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5962
经验
33079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17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1:27 | 只看该作者
通八洲 发表于 2016-5-30 21:19
宇宙兄说的对

撞韵、挤韵……一大堆有关格律诗的名词术语,要追查其起源,有一定难度。但有一样肯定的是 ...

通师好久不见,谢谢赐教!
纵横六合,穿越古今,忆昔曾修金字塔;
驰骋八荒,漫游天地,如今不识火星文。


宇宙漫游 世上何来无碍地
云台驻足 此间就是武陵源--苏三

宇宙此身元是客 (范成大)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三少爷的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主题
530

7231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24
发表于 2016-5-30 21:19 | 只看该作者
宇宙兄说的对

撞韵、挤韵……一大堆有关格律诗的名词术语,要追查其起源,有一定难度。但有一样肯定的是在数大字典,词典也没有该字条。所以应该是这些大字典,词典修订之后才产生的。

我细读了《押韵八戒》中,有关 [撞韵][犯韵] 之说都建基于永明诗坛领袖作家沈约倡议的《四声八病》,按《文镜秘府论》所述:八病中的[大韵] 正是时人所指的[撞韵][犯韵] ,至于 [挤韵] 则近似八病中的[上尾]和[鹤膝] 。

近代文人,诗人中以王祥瑛,王力-著名汉语语法学家及翻译家,他在声韵学、训诂学等语言学领域有很多著作,贡献良多。他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在国内外享负盛名,历任多所大学教授、院长。生前亦是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等。他的著作我都看过,特别是《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律余论》《诗词格律概要》《中国音韵学》更是我的最爱,他对四声八病的钻研是值得肯定的。

他的理论被人在360doc,baidu.com……引用得有点泛滥,且部份被扭曲了。很多王力先生的支持者,都拿他的名字来吓唬别人。最严重的失误有「诗词格律不是定律,更不是规定,而是规律。是我们后来的人通过对前人大量诗词作品的归纳总结得出的一般规律。后人是不能给前人立规矩的,当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时,这种结论就是错误的,不能当做诗词格律来运用的。」,这是王老先生的意见吗? 我在诊所也发表过相反意见。我看过很多网友论及 [撞韵][犯韵] 的贴文,包括所引用的印证诗篇,都是源于一篇「逍遥楼诗词论」(注:这不是王力先生的原稿) ,更甚者是搬字过纸,一字不改地copy and paste,作为自己的论据。贴文者可能未看过「逍遥楼诗词论」,只是人云亦云,辗转相抄,更不知其所以然。

至于你发现古人,也常会犯“挤韵”的错,我在诊所2862,2863楼也提过。在此我补充一二。唐一代及以后的创作,不是只有绝律。即如时下诗坛,绝律、古诗、新诗、打油诗都有,自由发挥。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不一定是七绝;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也不一定是五律。切勿把格式误判为格律,只要把出律的诗篇作为古体诗看待,一切都可迎刃而解。除非原作者,把出律的作品标示为格律诗则另作别论。总而言之「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被书本的作者误导,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有云「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没有多少人会像老顽童一样 [破格] 读诗的,也没有多少人敢质疑《黄鹤楼》不是律诗啊!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主题
530

7231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23
发表于 2016-5-30 21:15 | 只看该作者
闻雨斋主 发表于 2015-4-17 12:56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黄河远上白云间,  
古:平平仄仄仄平通  ◆间【上平十五删】【去声十六谏】
今:平平仄仄平平通  ◆间【八寒,an,ian,uan,üan】
  一片孤城万仞山。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山【上平十五删】
今:通通平平仄仄平  ◆山【八寒,an,ian,uan,üan】
  羌笛何须怨杨柳,  
古:平仄平平通平仄  ◆柳【上声二十五有】
今:平平平平仄平仄  ◆柳【七尤,ou,iu(iou)】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平平通仄仄平平  ◆关【上平十五删】
今:平通通通仄平平  ◆关【八寒,an,ian,uan,üan】挤韵的出处王力

有网友说王之涣的凉州词是“挤韵”的经典大作。我倒想知到 [挤] 在何处?如何判定 [生韵][死韵] ?

请先搞清楚“挤韵” 是甚么?间 jian 山 shan 关quan,犯了八病中那一病?

唯一可见的是转句六字,应仄而平,有人美其名为[六拗五救]的[本句自救],与[万仞山] 有关吗?

其实很多诗评人一开始便犯错,把格式误判为格律,再创造一篮子术语,为不合格律的句子贴金。
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不一定是七绝;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也不一定是五律。

唐以后的创作,不是只有绝律。即如时下诗坛,绝律、古诗、新诗、打油诗不是自由发挥吗?

弄不清楚,人云亦云,真系 net ng si i si 啰。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主题
530

7231

帖子

11

精华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通校诊所】老顽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1942
经验
246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22
发表于 2016-5-29 2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通八洲 于 2016-5-29 21:11 编辑

问得好,说到四声八病中的撞韵,对使用新韵的诗友,有点困难。但依严格的格律,撞韵之说真的要遵守。如不愿遵守严格的格律,大可向古诗或新诗发展。王安石这首诗以前曾经讨论过,现在再拿来撑场

  京口瓜洲一水间,  
古:平仄平平仄仄通  ◆间【上平十五删】【去声十六谏】
今:平仄平平通仄通  ◆间【八寒,an,ian,uan,ü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古:平平仄仄仄通平  ◆山【上平十五删】
今:平平通平仄通平  ◆山【八寒,an,ian,uan,üan】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岸【去声十五翰】
今:平通仄仄平平仄  ◆岸【八寒,an,ian,uan,üan】
  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还【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
今:平仄平平仄仄平 ◆还【四开,ai,uai】【七尤,ou,iu(iou)】【八寒,an,ian,uan,üan】

有人指 [岸] 字撞韵,又有甚么开口、闭口…..弄得我一头雾水。

我不知说这诗[岸] 字 [撞韵] 的意思,始于何时及由何人倡议。我相信是不很久以前的事。时下太多新造术语,把诗词创作扼杀和局限。

按律起句可押可不押,只要不重韵字,根本没有撞与不撞。

白脚句,在平韵诗用仄声字,仄韵诗用平声字,已可。本诗用去声十五翰韵的[岸] 字驻脚,并无不妥。在八病中 [鹤膝] 与 [上尾] 皆指韵脚用同声字之病。三句用仄声字,根本无病,只因新韵把 [岸] 字归入八寒,才产生误区。

二句重山字有 [撞韵] 之嫌,但这样句内重字是允许的,因 [钟山] 是地名,而 [只隔数重山] 是指距离,因声害意伤害更大。我更鼓励仄韵诗在白脚句用近音平声字,取其声调谐和。

[律诗虽可重字] 这说法有商榷,长律、排律因字数多而从宽而矣。

诗中四句都以平声字起句,有一些现代诗评人视为忌犯,明代以前是很少诗人避忌的。我看诗、作诗取态非常简单,以平仄粘对为本,以四声八病为戒。其他一概从宽,但参赛作品必从严。

其它高深议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字裏行間藏傲骨   書箋扇面記狂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主题
0

299

帖子

0

精华

61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73360
经验
147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2-31
21
发表于 2016-5-29 17:17 | 只看该作者
个见以为,诗以意领,韵若撞时,须看意撞不撞,意不撞则可行,意撞了必不美。
绝句不得重字,唯本句可重;律诗虽可重字,总以不重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主题
72

3070

帖子

18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44625
经验
11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3
20
发表于 2015-4-17 12:56 | 只看该作者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闻之观大士,雨露点三春。斋沐诸香客,主维世俗身。(农夫荷锄  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主题
72

3070

帖子

18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44625
经验
11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3
19
发表于 2015-4-17 12:4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挤韵呢?我们知道古诗词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闻之观大士,雨露点三春。斋沐诸香客,主维世俗身。(农夫荷锄  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主题
72

3070

帖子

18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44625
经验
11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3
18
发表于 2015-4-17 12:33 | 只看该作者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闻之观大士,雨露点三春。斋沐诸香客,主维世俗身。(农夫荷锄  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2 小时
主题
40

607

帖子

1

精华

11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0670
经验
11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9
17
发表于 2015-3-31 11:23 | 只看该作者
施主执着了。诗之精妙在于意境,何必纠结于他山末节……自己读着拗口,就避一避,自己感觉挺好,就挤自己的韵,让别人说去吧!不知而犯与知而不戒,毕竟是两码事。祝老师提笔春风!
香茗洗剑增灵气
化境敲联少陋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主题
710

9729

帖子

21

精华

17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老年大学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5962
经验
33079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68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17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01: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赐教。写近体诗我本是草根级的,是联都的老师把着手教会的,这是古人留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总得按传统来写,该忌当忌,该戒也当戒之。我们知道,许多理论是后代学者总结出来的,各种流派也有不同见解,如撞韵之说,有许多人就认为多此一举,是人为提高了作近体诗的难度。
    很同意洹南书生老师的看法,若为自抒情志,自可从宽;若为交流参赛,最好从严。我想问的问题当是属从严时该不不该戒。《押韵八戒》源出刘铁冷的《作诗百法》,但其中并无“挤韵”之说,又查不到有“挤韵”的《押韵八戒》出于何处,而古人为何犯“挤韵”作品这么多,故心中存疑以求一解。
    我已说过,我的诗是联都的老师手把手教的,我很少去看理论,以前我爱写仿律绝的打油诗,当然是自娱自乐,心之所动,成句后虽难登大雅之堂,如以下这首仿七律的打油诗,彼时所作,把它贴在办公室的案头,也可一泄心中块磊,请看:
纵横六合,穿越古今,忆昔曾修金字塔;
驰骋八荒,漫游天地,如今不识火星文。


宇宙漫游 世上何来无碍地
云台驻足 此间就是武陵源--苏三

宇宙此身元是客 (范成大)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三少爷的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主题
72

3070

帖子

18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44625
经验
11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3
15
发表于 2015-3-30 11:54 | 只看该作者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读起来一点也没有“挤”的感觉
闻之观大士,雨露点三春。斋沐诸香客,主维世俗身。(农夫荷锄  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256 小时
主题
326

5505

帖子

79

精华

10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1486
经验
24263 点
威望
3 点
在线时间
72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7
14
发表于 2015-3-3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感觉挤韵在二四六位置当禁忌,在一三五位置只要不影响全诗的气脉我认为还是允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6 小时
主题
1

26

帖子

0

精华

109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65182
经验
23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2
13
发表于 2015-3-30 07:38 | 只看该作者
只要读起来不别扭就行,但既然有人提出就说明还是有道理的,尽量避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37 小时
主题
115

9996

帖子

19

精华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937
经验
3513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18
12
发表于 2015-3-29 2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维宝纲 发表于 2015-3-29 22:05
各位老师高见!
学生从为:宋诗在前,而二八戒在后,不然就前贤们的才学怎会留下把柄让后人议论。

这才是高见!就象我们不能用《联律通则》来苛刻衡量古联是否出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35 小时
主题
10

1770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9587
经验
76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2-2
11
发表于 2015-3-29 22:0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老师高见!
学生从为:宋诗在前,而二八戒在后,不然就前贤们的才学怎会留下把柄让后人议论。
正阳恒叶老师题:             郑达夫老师题:  
四海相识,维摩丈室。       四维物理时空邃
宝贵矿藏;纲提领挈。       至宝人情纲纪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7 小时
主题
35

1906

帖子

28

精华

661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62283
经验
661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1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4
10
发表于 2015-3-29 11:14 | 只看该作者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又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俺说:知法不囿于法,破茧或可成蝶。如此,则幸甚至哉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8 小时
主题
115

2441

帖子

7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诗词初级学校校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0327
经验
108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27
9
发表于 2015-3-29 10:47 | 只看该作者
戒与不戒,需要分情况,书生以为:
若为自抒情志,自可从宽;
若为交流参赛,最好从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08:44 , Processed in 0.15718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