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无情对----莫言视角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09 编辑

近来对无情对感悟颇多,特开一帖,仅以个人视角谈谈无情对的相关话题。在与其它联友与老师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得到见益,一步步加深了个人的认识,在此特感谢与我同样关心无情对的各位师友,是你们使我观点更为全面,谢谢.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1 编辑

无情对的特点:无情对有对而不联,逐字相对!所谓有对是指上下联字词相对,所谓不联是指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内容各讲各的,绝不相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2 编辑

无情对的创作过程:无情是由出句的单字到对句的单字,再由对句单字组对所谓的句与先前的出句构成一幅对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3 编辑

无情对讲究逐字相对,单个的字是不产生结构和所谓的成分的,无情对是先有单字,再由这一个个单字凑成句,无情对的结构和所谓的成分是成句后才有的,成句后才有所谓的成分和结构! 变结构和转义,还有节奏上的变化均是成句后产生的。之所以这样是由于无情对有对而不联,逐字相对的特点决定的!这是无情对与常规对联迥异的一个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4 编辑

无情对是常规对联的一种异化,维系它的根就是出句与对句上下单字的应对关系,如果割裂这层应对关系,而只是简单的将出句所有单字的所有义项统统罗列出来,不加区分进行简单的组合的话,便会使无情对与对联唯一的一点血脉一刀两断,形同搬字典的凑字连句的游戏。又有何趣味而言。 可以应对,能够应对,是无情对与对联的魂. 反差是无情的特色,构造歧义是增加反差的手法,但真正维系无情对与对联的血脉的是应对的关系,恰当的应对,合理的应对。才是无情对质量判别的风向标,私下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5 编辑

借对手法在无情对中有运用,但并不能简单的将无情对与借对手法等同起来,因为毕竟有相当多的一些无情作品并未采用借对的手法,却不失为无情佳作,而有些使用了借对手法的对联亦不归于无情之列,由此可见,借对手法的运用并不是无情对产生的必要条件,逢对必借,认为借对越密集便越无情的观点是欠妥当的,私下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6 编辑

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都有其适用性(创作环境等等),形式总要为内容服务,手法的运用也有度,并非简单的手法堆砌就可创作出好的作品来,那种认为借对越密集便越好的观点是欠妥当的,烹饪时的调味品是需要的,但是否调味品越多就越好呢,我看未必,手法必须合理,应对必须准确,这样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私下认为,无情的转义,应自然流畅,于不察中显妙意,方称上品.将出句与对句之间完全割裂开来的应对,实为舍本逐末之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17 编辑

把出句字的单字在出句中的相对确定义项,抛至一边,而是简单的将出句单字的所有义项,机械的罗列,并以此为基础,做为应对的标底的做法是欠妥的,在此种意义上来谈应对的工与不工也是没有意义的,对句如不管出句单字的小类及义项,那还有什么不能对,什么对不了的呢?无情的应对,看似无关,实却相关,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29 编辑

无情对的转义应自然产生,与出句字义的应对应浑然天成,而不应是应对者的人为添加和赋予。无情对之所以归于楹联之属,其根基与普通对联并无二致,那便是对联的对仗,联意的表述虽大相径庭,但因其出与对的照应对仗,仍使之归于对联之列.但凡对应,自有应对的本体及派生体,无情对的本体便是出句,无情对的派生体便是对句,本体决定派生体,而不是派生体决定本体,这是本人的看法. 我之所以有本体和派生体的提法,是因但凡对照,就要有参照物,正是因为参照物存在,我们才能确定物体之间当前的相对位置关系,无情对的参照物便是出句,是出句决定对句,而不是对句决定出句,因有因果关系的关系,其过程并非可逆.运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正是由于参照物的存在,我们才能确定物与物之间,彼此的相对状态,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07:28 编辑

但凡对应,自有应对的本体及派生体,无情对的本体便是出句,无情对的派生体便是对句,本体决定派生体,而不是派生体决定本体,这是本人的看法. 我之所以有本体和派生体的提法,是因但凡对照,就要有参照物,正是因为参照物,我们才能确定当前的位置关系,无情对的参照物便是出句,是出句决定对句,而不是对句决定出句,因有因果关系的关系,其过程并非可逆. 运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正是由于参照物,我们才能确定彼此的相对状态,如果参照物在动,相对参照物也动,或者两者都同是在动,那么事物真实的状态,真的就是谁也说不清楚了,个人看法。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好些东西,如果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便会走向初衷的反面。无情的转义应当是自然产生,而不是人为的强行赋予.对无情的转义而言,私下认为下转最合理,也最无争议,上转及双转均值商榷,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上转及双转均违背了对联的规律,大家都知道因出句才能产生对句,这种因果关系及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参照物在动,相对参照物也动,或者两者都同时在动,那么事物真实的状态,真的就是谁也说不清楚了,这是个人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18:33 编辑

行李/淹/吾舅, 诛/茅/问/老翁。行李与诛茅,发生借对,分析字的具体义项,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单个字义项很多,但在具体句子里,其字义却是相对明确的(音译词及外来词除外)。我前面提起过无情对的创作过程(无情是由出句的单字到对句的单字,再由对句单字组对所谓的句与先前的出句构成一幅对的过程)。它是由出句到出句的单字,再到对句的单字,最后再这些对句的单字,构成句的过程。不成句的单字是没有所谓的结构的,结构和转义均是在成句才产生的。因出句为细,故对之于粗,因出句为羽故对之以毛,因出句为家,故对之以野,因出句为禽故对之于兽,因出句为砖,故对之以石,因出句为后,故对之以先,因出句为死,故对之于生,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粗.毛.野.兽.石.先.生.这七个相对独立的单字,这七个单字粗.毛.野.兽.石.先.生.成句后其结构为:粗毛/野兽/石/先生.这与出句结构:细羽/家禽/砖/后/死.发生了结构变化,也就产生了无情的味道.不能脱离出句字义的约束,而去做信马由缰的应对(确切的说是一种漫有理由的借)无情对首先应是应对,是对联的对仗,而不是搬字典的凑字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7 18:55 编辑

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的应对有这样一段花絮:上联出自纪晓岚的老师石先生,下联出自纪晓岚,纪晓岚养小麻雀,石先生弄死了,并藏在砖后,并留下"细羽家禽砖后死"这句话,纪晓岚发现后,非常生气,要捉弄一下石先生,于是在后面续写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30 小时
主题
263

3616

帖子

0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44948
经验
144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9
13
发表于 2014-5-7 19:46 | 只看该作者
琴老师关于无情对仍然是对联的强调,给我的启示是对我们经常用的异步手法产生怀疑,这一点,琴老师可能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帖子

精华

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44
经验
威望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
14
发表于 2014-5-7 21: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词义的上转与下转的问题俺有个疑问,不错,俺也觉得词义下转为好,但有时候对句的时候,还不得不设想寻求转换一下出句个别字意。比如,出句:黄梅戏,要对出歧义来,就不得不把句中这个名词,当成动词来对,比如对句:翠柳摇。不知这样可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8 07:24 编辑

其实对于上转,我向来是这样看的,用时要慎重,要使读者能意会的前提下才可使用,不然就无法产生对句者与出句者之间的共鸣,否则其使用的效果也就要打折扣,个人观点.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出句:开农场
对句:关牧村
出句字为开,故对之以关,出句字为农,故对之以牧,出句字为场,故对之以村,为其出与对的单字应对关系,但其单字成句后,关字发生转义(词性上转),
出句:开农场(为一社交游戏),对句:关牧村(著名歌手),其无情效果相当不错,粗看似乎可成为上转的反例,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
出句断句为:开/农场
对句断句为:关/牧村
其句读的节奏却是一致的,并未发现有节奏上的变化,其应对对出句的影响最小,完全在读者的思维想象空间之下,只有对出句伤害最小(几可忽略)的前提下的上转才是可行的,个人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莫言 于 2014-5-8 07:43 编辑
五十铃 发表于 2014-5-7 21:23
关于词义的上转与下转的问题俺有个疑问,不错,俺也觉得词义下转为好,但有时候对句的时候,还不得不设想 ...


有些联适合对无情,有些联并不适合对无情,形式总要为内容服务,黄梅/戏,出句全为名词,本身可发生转义的字空间就没有多少,如果名词多或过多,出句本身缺乏动词,是很难产生好的无情效果的(特定场景及语景下除外),私下认为好人老师无情对10点观点的提法,还是比较中肯的,对于读者无法接受的上转,我个人观点,还是应采取回避,而不去强凑的的作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3 小时
主题
141

4621

帖子

39

精华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8783
经验
1633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4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3
17
发表于 2014-5-8 11:11 | 只看该作者
琴莫言 发表于 2014-5-8 07:37
有些联适合对无情,有些联并不适合对无情,形式总要为内容服务,黄梅/戏,出句全为名词,本身可发生转义 ...

建议莫言老师把您的言论归拢在一楼,便于我们学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主题
207

3291

帖子

9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3189
经验
78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1:18 | 只看该作者
因以上所言,均为随感而发,所以并不系统,丢东落西的,感谢和我一样喜欢无情对的老师,是你们使我的思路,更为合理充实,谢谢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帖子

精华

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44
经验
威望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
19
发表于 2014-5-9 18:0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细想来,有时词义上转也未尝不可,可以拓宽思路。如: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
赋雅正当朝【五十铃】

这里就把上联的风雨之风,转为风雅颂之风了。想必大家能够理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772 小时
主题
245

1万

帖子

22

精华

1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一品疯子

Rank: 9

UID
21416
经验
3256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7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4
20
发表于 2014-5-23 20:5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无情疯子也喜欢的。哈哈。。。。也读过一些相关书籍。
每日一对,对联赢奖金。应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雨巷诗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0 20:17 , Processed in 0.12649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