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班讲义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9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FONT color=#0000ff>中班第一讲    学习出句
</FONT></B>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6><B>学  习  出  句</B></FONT></P>
<P><FONT size=4>                                    (作者:大  蒙)</FONT></P>
<P><FONT size=4>    在初级班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六个课时,对于对联基础知识的大部分,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在中班,我们将转入另一个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是把在初班里学习到的对联基础知识应用到对联的创作实践中来,提高对联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在中班的学习期间里,我们的重点放在实践上,放在对联的实际创作当中,讲义中的理论述说可能不是很多,大家在学习中,还要将初班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继续学习和复习。在中班,我们也将分六讲(六个步骤)来进行学习,这是第一讲,学习对联的出句。</FONT></P>
<P><FONT size=4>    在对联的创作中,本来是没有什么严格和固定不变的创作方式的,对联的创作手法很多,不同的人,手法不同。同一个,在不同的内容和时间里,创作手法也不一样,这一点也与古人所说的文无定法是同一个道理的。刚刚学习,是不是一点目标和突破口都没有?也不是,前贤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我们这里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来一些学习和探讨吧。下面是我在学习对联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经验,欢迎大家交流、指导、指正。</FONT></P>
<P><FONT size=4>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我们这里所讲的仅仅的对在学堂中班开段的学习要求。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对联写作都按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请大家不要误会。当你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之后,你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不必再拘泥所谓的什么“方法”。古人云:文无定法。我们这里所学的只是起步阶段方法,作为引导而已,且这种方式也比较好掌握些,目的是想解决大家出句“难”的问题,想从这里突破开始。大家参考。</FONT></P>
<P><FONT size=4>    一、出句的种类</FONT></P>
<P><FONT size=4>    对联的出句有两种:一是出上联(仄声收尾),要求对下联。另一种正好相反,出下联(平声收尾),要求对出上联,这两形式,在网上都很普遍,都很流行。2006年中,《对联》杂志上</FONT><FONT size=4>也出现了不少出句,以求对句,且很活跃,占了很大的版面。</FONT><FONT size=4> 可以预料,出单句来求对句,也将成为人们学习对联,寻求对联趣味、交流感情,朋友应酬,增加友谊,应征比赛等等的一种方式。</FONT></P>
<P><FONT size=4>    学习对联,必须写到出句,这是写对联的第一步。写好了出句,也可以说是完成了对联的一半。出句的好坏,关键到对联的水准高低。可见出句是何等重要。</FONT></P>
<P><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    二、原则</FONT></P>
<P><FONT size=4>    在大部分的对联作品中,可以看出:上联多是写景,述事,直奔主题。而下联的应该多为两种方式:一是抒情感怀。二是在上联的基础上另劈溪径,从另外的角度、层次出发,来补充完善所要表达的主题,使上下联珠联璧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上下联相互映衬,相辅相成。出句思路方式:</FONT></P>
<P><FONT size=4>    当我们的出句为上联(尾字是仄声)时,应该尽量考虑以述事、写景、直奔主题。或者前分句是述事写景,后分句是抒情。例如: </FONT></P>
<P><FONT size=4>    1、述事、写景、直奔主题式</FONT></P>
<P><FONT size=4>    例如,古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这种方式。又如,一副状物联:</FONT></P>
<P><FONT size=4>荷出水面;(单刀直入)</FONT></P>
<P><FONT size=4>藕入泥中(单刀直入);</FONT></P>
<P><FONT size=4>玉管通地理;</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朱笔点天文。</FONT></P>
<P><FONT size=4>   2、前分句是述事写景,后分句是抒情式。我于2003年冬,在参加网上征联时写的:</FONT></P>
<P><FONT size=4>    瑞雪纷飞(写景),九州已兆丰收景(抒情);</FONT></P>
<P><FONT size=4>    金猴腾跃,四海下逢盛世春。(上下联一样)</FONT></P>
<P><FONT size=4>   当天,正好是中国的北方下了2003年的第一场大雪,我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上网,就把这个场景给揪住不放,应用到对联的写作中去。感觉也还可以,由于即景抓得好,再加上运气,结果获得个第一名。</FONT></P>
<P><FONT size=4>    又如,2006年,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海内外大征联中获得18幅佳作之一的一联:</FONT></P>
<P><FONT size=4>   宝殿焚香,心到虔时神有眼;</FONT></P>
<P><FONT size=4>    西厢待月,情当钟处佛能言。(获奖者:安徽省 苏自宽)</FONT></P>
<P><FONT size=4>    这一幅联,就是典型的前分句是述事,后分句是抒情的写作方法。</FONT></P>
<P><FONT size=4>    再如,我在2006年夏天,写了歌颂孙中山先生的一联,被评为艺术奖,即用了这种方法。</FONT></P>
<P><FONT size=4>    忆先生一世,组建同盟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37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0cm 2.0? 12pt; 24pt; LINE-HEIGHT: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pt;><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 size=3><B>第二讲  对句</B></FONT></FONT></P><P align=center 0cm 2.0? 12pt; 24pt; LINE-HEIGHT: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pt;><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 size=3><B>(弦 歌)
</P></B></FONT></FONT><P><FONT size=3></FONT><P 0cm 2.0? 12pt; 24pt; LINE-HEIGHT: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对句,是在已经有上联(或下联)的基础上,补充另外的半副联,是与出句者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而且因为出句在先,实际上是对句者担负了更多的完善整联的任务。一个好的对句,可以与一个好的出句相得益彰,也可以为平淡的出句增色添彩,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怎样对好一个句子呢?
</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B normal?>    一、首先要审题
</B></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拿到一个出句后,先仔细读读出句,对句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出句,只有读懂出句,才能对句。这里所谓的读懂,我想应该包括: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1、明确出句的立意。即要理解出句想表达思想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既可以是一幅完整的画,也可以是一种理念,或者可以是一种情趣。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2、把握出句素材的选用:“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这是两幅画,每幅画都是完整的。但他们的联系,在后面的四字都是拟人化, 将人的忧、老,赋予自然,山水也就有情了。其实,高就高在含蓄的说人。风是变化,雪是轮回;风是外力,实际是波折,雪是春--冬的四季轮回,才有了老。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3、明晰遣词构句方法(表现手法)。这是基本的语文常识,不多说了。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对于一些意境出句,还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将自己置于那个情境当中;对于出句中含典故的句子,一定要清楚典故的内容以及它在本句中的作用……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例如<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苏三">苏三</st1:PersonName>老师对一个出句的解读:“满地落红帘半卷(出句):深秋时节,从半卷的窗帘看满地落红,美的苍凉,心绪有着淡淡的留恋和伤感,伤秋的情绪表达的非常婉转。”对描写的景物的再现、对句子隐含的情绪的理解、对表达手法的分析,都照顾到了。以我之心感悟出句者之心,这样才是真正读懂出句、把握出句。
</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B normal?>    二、构思对句
</B></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B>    </B>在读懂出句的基础上,构思对句。对句不是简单的文字对仗和联律和谐,也不是花俏的语言技巧,它应该对出句的完善补充,与出句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构思。对句的一般的步骤为: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1、立意(联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者是联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对句的立意,是被动的,而不像出句一样是主动的。换言之,就是在读懂出具的基础上,或承接、或拓展、或转折。总之,对句的立意要与出句和谐。):立意要高远、积极。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2、选材(选取能够表现主题的物象)。选材要准确,能最大限度地为主题服务。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3、构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用与出句相称的形式组织句子)。构句要合乎逻辑,具有语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4、炼字(对句中的个别字进行仔细推敲,遴选最恰切精当的字的过程,是对句子进行雕琢的过程)。遣词要精炼。
</FONT></FONT><B normal?><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三、对句的要求:工、稳、贴、切、新、奇
</FONT></FONT></B><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这里从词性方面重点谈谈工对和宽对:一般认为,一副联中,上下联相同位置上平仄协调的,同类(名词要分到小类)的词作对语,就是工对,如“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这联无论从音律还是词性看,都可谓字字工对。宽对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形成对仗。当然,对联的工与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慢慢体会。很多楹联作品,都选择宽对,因为刻意地求工,容易因词害意、因律害意。但宽对不是失对,楹联的对仗,应严而不死,宽而不滥。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38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face=黑体 size=3>             第三讲    春 联 创 作</FONT></b> </P><P>                                  (大  蒙)</P><P><FONT size=3>    新春佳节,四海同庆。新春佳节不可能少了春联。请看,新年一到,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家家户户,一派红联,真是喜气洋洋。春联真是新年的象征和标致了。</FONT></P><P><FONT size=3>    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的民俗,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FONT></P><P><FONT size=3>    赏春联,我看也是赏春吧。</FONT></P><P><FONT size=3>    普遍认为,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一副春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节贴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以至沿袭到今。</FONT></P><P><FONT size=3>    常用的经典春联有:</FONT></P><P><FONT size=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FONT></P><P><FONT size=3>    有天皆丽日;无地不争春。</FONT></P><P><FONT size=3>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FONT></P><P><FONT size=3>    春风掩映千门柳;暖日晴开一径花。</FONT></P><P><FONT size=3>    春联的写作都有那些讲究呢?总的来说,春联要体现新春特征,要体现时代特征,要有喜庆特征,要有个性特色。</FONT></P><P><FONT size=3>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节日用联,不仅可以给大门写,还可以给后门、侧门、楼顶门、厨房、卧室、书房、书窗、卫生间、牛栏鸡舍等等地方写,只要贴切即可。</FONT></P><P><FONT size=3>    春联服务对象:各行各业,各家各户。</FONT></P><P><FONT size=3>    春联的内容:歌颂新春,祝愿吉祥,理想追求,格言警句。</FONT></P><P><FONT size=3>      春联的创作特点</FONT></P><P><FONT size=3>   <FONT face=隶书>一、体现新春特征</FONT></FONT></P><P><FONT size=3>    春联在写作上有好几个地方也需要留意的, 如:
  
  1. 常用字 – 莺、燕、桃、李、梅、茶、柳、风、花、红、绿…..之类, 在春联中会经常见到的。举个例:
  
  燕落谁家, 喜檐下垂红, 溪头涨绿;
  春归何处, 看棚友剪韭, 陌上飞花。
  
  此联中有: 燕、红、绿、韭、花。
  
  几处梅茶开赤白
  一园桃李斗芳菲
  
  此联中有: 梅、茶、桃、李、芳菲。
  
  2. “春” 字可入联或不入联
  
  春字入联:
  
  千里河山千里灿
  一重门户一重春
  
  春字不入联: – 用一定的方式传达春的气息。
  
  和风陌上翻新绿
  时雨枝头点嫩红
  
  新绿、嫩红都是用来表达春的景色。
  
  3. 针对对象而写
  
  农家联:
  
  万里山河飞瑞雪
  三秋时节看丰年
  
  商家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写勉励联:
  
  此日砚田勤耕笔
  他年天马任行空
  
  4. 借题发挥 (内容与春无关)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高山立马心胸阔
  大泊扬帆事业兴
  
  5. 结合 (借用) 天干, 地支 (生肖) 写春联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
  
  【十二地支 (生肖)】 :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用天干/ 地支入联】
  
  丙鼎镌铭永宝用
  戌年作赋两清游
  
  镌铭: 刻有铭文; 永宝用: 铭文内容。
  
  【用生肖入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官有高低不事贪
  
  千树流莺歌丽日
  四方跃马上征途</FONT></P><P><FONT size=3>    <FONT face=隶书>二、要体现时代特征</FONT></FONT></P><P><FONT size=3>    春联要体现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其春联的表现特点是不同的。例如:</FONT></P><P><FONT size=3>        耀祖光宗,长生富贵;</FONT></P><P><FONT size=3>        茂兰馨桂,永显门庭。</FONT></P><P><FONT size=3>    这是一副旧时代的对联,体现旧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理想境界。</FONT></P><P><FONT size=3>    辛亥革命后,春联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封建观念被爱国与民主思想所代替。辛亥革命时,有人曾写下一副七十二字的春联:
</FONT></P><P><FONT size=3>        时势险艰哉!英助藏,俄侵蒙,日眈德瞵,仍值四方多难之秋。愿同胞,众志成城,恢复中华土宇;
        民国建立矣!徽号易,正朔改,政通人和,恰当一元启 始之春。看大地,群情激奋,光明锦绣河山。
     过春节而不忘国难当头,这显示了当时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肺腑和强国强民的壮志。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写了一副八十四字的春联:</FONT></P><P><FONT size=3>       由新朔,庆贺新春,民国新,政治新,衣冠人物 新,锦绣江山更新。约同胞,跳上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41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FONT size=5><B>第四讲</B><B>  </B><B>喜联</B><B></B></FONT></FONT> </P><P align=center>(醉吟子)
</P><P><P align=center><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一、喜联的定义</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什么是喜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为祝贺婚嫁、高升、乔迁、寿诞、登科等一切喜庆之事所做的贺联,叫做喜联。</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2、婚联亦称喜联,是应用联的一种。</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3、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可见喜联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喜联单指为婚嫁所做的贺联,广义的喜联指为一切喜庆之事所做的贺联。民间结婚叫办喜事,这是狭义的“喜”,所以喜联指婚联是有道理的。当然所有的喜庆之事谓之“喜”,也不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目前还不能说那种定义是对的,那种是错的,但是婚联是喜联的主要部分,是喜联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在这一讲里以婚联的创作为例展开论述,如果其他类型的贺联也归如喜联的话,可以将婚联的创作手法作为参照。</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二、如何创作喜联</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创作原则。喜联的创作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成联创作的一般步骤。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立意(即确定主题)、选择创作手法、组织文字、调整平仄。一般成联的创作不是本讲的任务,故不再展开论述。</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2)突出喜庆氛围。娶媳嫁女是喜事,联语当然要吉利祥瑞,或赞美新人幸福美满的爱情,或展望光辉灿烂的前景,或寄托对新人的良好祝愿,或表示对亲朋邻友的欢迎。做到这一些,就是一般的通用婚联。如:</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云抱玉林芝草茁
    香飘金屋篆烟清</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3)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 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对联来。</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4)时代性。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对联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如果现在有人送一副婚联还是“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就显得不合时宜了。</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2、切入点</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喜联的创作,最核心的一条,是增强针对性。初学者往往面临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惑,选择好切入点就成了创作的关键。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切人。创作喜联要符合当事人的身份,包括职业、地位、业绩、性格等个性特征,这有两重意义:第一,能够使联作具体、深刻、形象、生动、鲜亮;相反,如果弄错了还会出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43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color=#0000ff>                           中班第五讲   学写胜迹联</FONT></b></P><P><b><FONT color=#0000ff>                            (草香香)
</P></FONT></b><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一、胜迹联概说
</b></FONT>    胜迹联亦称名胜联,是指专为各类名胜景区、历史遗迹所撰写的对联。
    为了便于叙述、便于研究、便于掌握规律,联坛一般将胜迹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类所含门类可细分为山岭、川流两部分。山岭类可再分山岳、峰岭、岩洞、峡谷、坡坪、鸟屿、林木等。川流类可再分海洋、江河、湖泽、池潭、瀑流、井泉等。人文景观类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纪念、教育、宗教、园林、戏台、桥梁、古建筑、古遗迹、当代建筑、其他十部分。这些类别之间不仅不是互不相干,而且往往是互相交叉的。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风光优美。数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独特文化。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正是中华文化的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名胜古迹中的那些放射着艺术光辉的楹联恰恰是这一文化与历史的最生动、最形象的解说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胜迹联在联语艺术中,数量最多、容量最大、欣赏价值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技巧最多样,读者层面最广博。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学、宗教、书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今天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FONT><FONT size=3><B><FONT color=#ff0000>二、胜迹联的写作技巧
</FONT></B>    因为胜迹联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讲到。本讲主要从胜迹联的写作技巧入手,由写景抒情、吊古论今、议事抒怀几个部分展开。通过学习,能对我们今后写胜迹联有所帮助,这便是本讲的主要目的。
</FONT><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00>(一)写景抒情</FONT></B></FONT></P><P><FONT size=3><B>        </B>在胜迹联中,景物的描写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任何名胜古迹联都与特定的风光、景致和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不少优秀的名胜联多半是抓住其典型景物加以概括,以个别代一般,笔触景物,情动肺腑,看似写景,实为抒情。
下面谈谈写景抒情的几个常用的手法:
【比喻法】
    一副好的写景抒情联,往往赋予客观景物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其中往往含有作者对景物的深刻感受、体会与理解。要达到这一艺术高度,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形象性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常用的如比喻法等。
例如:(杭州外、玉皇山顶福星观联)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ff><FONT color=#0909f7>缓步登临,游人到此疑仙境;
危陂曲折,觅句浑如展画图。</FONT>   </FONT>  
    此联把地势高耸的玉皇宫比喻成“仙境”“画图”。以此来抒发“缓步登临”时的激动心情。通过用比喻性夸张的手法,把写实与想像高度地统一起来,抒发了登临时的真切体会。这种写法虽不真实,但却胜似真实,在虚幻的想象中,包含着客观的真实。</FONT></P><P><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ff00ff size=3>《《</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比喻法在初级班也讲过,我们在这里在温习一下: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另一个形象特征来补充这个这个形象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构成比喻的组成部分有: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叫“喻体”;连接两者的叫比喻词。
比喻又可分为:
(1)明喻:明喻是明缺无误的打比方,比喻词多用“像”、“如”“好像”、“犹如”、“宛如”等。
</FONT>例如:(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绣,何须机织锦生成。 [如、似]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2)暗喻:与明喻不同之处在于其比喻词不像明喻中的比喻词那样明确、清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作”、“变成”、“成为”等。有时也会干脆省略比喻词。
例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FONT>碧水乍开新镜面;
青山都是好屏风。[开、是]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例如:[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撰扬州小金山月观联]
</FONT>三春花满香成海;
八月涛来水作山。[成、作]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例如:(杭州灵峰寺联)
</FONT>南北高峰天外笔;
东西流水屋头琴。[省略比喻词]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3)明暗喻混合:
例如:(江孔殷撰东园酒家联)
</FONT>立残扬柳风前,十里鞭丝,流水是车龙是马;
望尽玻璃格里,三更灯影,美人如玉剑如虹。
    </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上联中的“是”在这里本身是比喻词,有“像”、“似”、“如同”之意,所以“流水是车龙是马”是复合暗喻的。另外,这个比喻是“本”“喻”倒置的格式,其真正面目应为“车如流水马如龙”。但为了避免呆板相同的重复,上联使用了“是”字做比喻词。这样,上下联相对应的两个比喻中,就形成了明、暗各异的不同手法。技巧的差异,构成了比喻中含蓄与明朗的区别。
(4)借喻:也常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4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B><FONT size=6>第六讲  诗  钟</FONT></B>
<P><P align=center><P><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醉吟子)</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说明:学堂安排我写喜联、诗钟两讲的讲义,我是又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能够为中班的开课尽一点微薄之力,害怕的是凭自己的微末道行不能胜任。经再三思考,我确定了这样的思路:关于喜联,网络上偶有涉及,系统地论述尚不多见,所以我撰写的比较详细、系统;对于诗钟则不然,各处的论述如汗牛充栋,所以我首先提供一些诗钟资料的链接,再简要总结一下诗钟的几个要点,以便于学员抓住要害。</FONT>
</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一、诗钟学习资料</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诗钟学习资料浩如烟海,我认为入门应首先学习如下资料:</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闲话诗钟  张西厢:</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a href="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9&amp;page=3" target="_blank" ><FONT face=新宋体 color=#000000 size=3>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119&amp;page=3</FONT></A>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2、关于诗钟的文章:</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80&amp;ID=21758&amp;page=1</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二、诗钟要点</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尽管关于诗钟论述令人眼花缭乱,但最基本的不过如下几点要求:</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句式单一: 诗钟一般只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2、对仗工稳: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3、平仄和谐: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格律虽然要求严格,个别地方也可变通,主要指第1、3字的位置:1不须论,若不犯孤平3亦可不论,所以诗钟的格律为:</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平起:通平通仄平平仄
      </FON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通仄平平仄仄平</FON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P></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仄起:通仄通平平仄仄
      </FONT><FONT face=新宋体 size=3>通平通仄仄平平</FONT>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7
发表于 2007-4-20 19:43 | 只看该作者
大蒙老师辛苦了[em27]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22:23 | 只看该作者
中班讲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9
发表于 2007-8-19 22:38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在这里,大蒙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22:52 | 只看该作者
中一二三班都用此套讲义,内容不变的,如果合适,可以编进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 11:03 , Processed in 0.0940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