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联理文章推荐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9 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0pt; 0cm center; 154.3pt? tab-stops:><B>滕王阁“兴废”联作者考</B><B>

</B>
<p>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0pt; 0cm center; 154.3pt? tab-stops:><B>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B>
<p>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0pt; 0cm center; 154.3pt? tab-stops:>邹宗德
<p>
<p>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0pt; 0cm center; 154.3pt? tab-stops:>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江西南昌滕王阁上有一副名联: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兴废总关怀,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古今曾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几乎所有的书刊都署名此联作者为刘坤一。刘坤一,字岘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29</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2</FONT>),清湖南新宁县人,廪生出身,曾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据笔者考证,此联作者并非刘坤一,而是他的幕僚萧光南代撰。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萧光南,字虞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2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98</FONT>),湖南宝庆(今邵阳隆回县司门前)人,湘中名孝廉(举人),曾任宝庆濂溪书院和东山书院山长。早在十多年以前,在萧光南的家乡隆回司门前发现一个清末手抄本,抄录了<st1:PersonName ProductID="虞臣" w:st="on">虞臣</st1:PersonName>先生的许多联语,其中就有这副重修滕王阁联。十多年来,我对此只存疑虑,不敢妄下结论。今年,为编辑《中国对联集成·湖南邵阳卷》,我在湖南图书馆查阅到了刘坤一的《刘忠诚公遗集》,该书《附录联语》中收入了刘坤一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4</FONT>副联语,可唯独没有收入滕王阁这一副,可见这副联语确非刘坤一的作品。与此相应的是,邵阳隆北萧氏必文公裔五修谱中对萧光南的公赞也提及滕王阁这副对联:“生平嗜学,志意专精,雪封发际,犹不移行。博通今古,学问宏深,笔姿灵敏,轶类超群。双清滕阁,联对绝伦,书院主讲,不少才人。”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联界又误为刘坤一的作品呢?笔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作为幕僚的萧光南代刘坤一撰写的应酬之作。滕王阁重修,肯定要邀请作为两江总督的刘坤一题联,刘坤一可能政务繁忙,无暇构思,便委托自己信得过的幕僚萧光南代撰以应付之,但刘坤一没有掠人之美的习惯,故一直未能视为自己的作品。萧光南虽然是自己的幕僚,但两人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据萧氏族谱载:“时刘忠诚乞养回籍,与公友善,诗酒徜徉,交深情密。”《刘忠诚公遗集》中收入了刘坤一与萧光南唱和的三组酬唱诗: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其一曰《萧虞臣司马赠诗四章依韵和之》: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君家颖士是前身,下笔千言信有神。文战当年曾逐队,苔岑从此结交亲。
<p>
<p>
<P 0cm 0pt?><FONT size=5>纸薄人情鲜始终,君才卓越气渊冲。功名如我羊头烂,犹是平生臭味同。</FONT></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恋君情似恋官阶,幸有良朋待取裁。青史褒讥前事在,汉臣疏傅宋臣莱。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代掇巍科上国光,凤毛犹待好风扬。嗤余犹子材驽下,也列程门弟子行。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其二曰《中秋日萧虞臣司马来息园赏月赋诗步韵和之》: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却喜良宵得良友,何如明月月重圆。交游零落频骚首,世事离奇且缩拳。颖士文章终不偶,顺昌旗帜亦徒然(越南之事耿耿于怀,顺昌旗帜用宋刘琦破兀术事,以见该国刘永福不能成功,为大可惜也。)朝廷若问筹边策,臣有筹边策在前。
<p>
<p>
<P 0p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54.3pt? tab-stops: 2.0; 32pt;>其三曰《中秋后送萧虞臣司马归隆回旧居》:
<p>
<p>
<P 0cm 0pt?><FONT size=5>故人破岑寂,欢饮过中秋。又是重阳近,何妨半月留。余年应共乐,时事总堪忧。肉食何为者,筹边在此楼。</FONT></P>
<P 0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3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9pt; LINE-HEIGHT: 12pt" width="100%"><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B>
<B><FONT size=4>谈谈成联的创作</FONT> <P><FONT size=4>邢伟川</FONT></P><P><FONT size=4>受国粹网领导的盛邀,就本人学习创作楹联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FONT></P><P><FONT size=4>成联,我们知道就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尤其是要创作一副合格的对联,既要对又要联。对,就是对仗,这个不必细说,关键是联,上下句要有内在的关联,就象有一个无形的链条把上下句联系在一起,使全联浑然一体,自然和谐。下面就成联创作的几个方面谈点看法。</FONT></P><P><FONT size=4>一、主题鲜明</FONT></P><P><FONT size=4>要完成一副成联必须做到主题鲜明,也就是意思明确,绝不能含糊不清,让人不知所云。</FONT></P><P><FONT size=4>如传统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此联从“福”、“寿”两字写起,用“东海长流水”和“南山不老松”作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FONT></P><P><FONT size=4>作为成联的创作者,在写联之前首先要确定表达什么主题,作到心中有数。这和作文是一个道理,我们写作文时首当其冲的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立意确定后再搜集材料尽而布局谋篇。</FONT></P><P><FONT size=4>尤其是参与各种征联必须切题,观点鲜明,不然连入闱都困难。如《梨园春》对联征集的夺魁联:
妙韵起神州,歌飞海外</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奇葩开澳土,春满梨园(作者:吴广波)

</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该联切题切景,言简意赅,之所以独执牛耳,主题明确是她的制胜法宝。二、特色鲜明</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一副成功的对联往往是特色鲜明,如春联就要充分表达人们对新春的美好祝福,洋溢春节吉祥喜庆的气氛。</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如:人间喜气随人转;户外春风入户来(作者ljq0206)。该联带给人们的是春风扑面,喜气洋洋的愉悦感受,其春联特色可谓鲜明。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再如《梨园春》对联征集的入围作品:一声叫板,海立云垂,世惊豫剧超天籁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万里飞歌,情深意远,我度春风醉澳洲(作者:邢伟川)该联特色鲜明,特别是起句“一声叫板”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利用很专业的术语,体现了“梨园春”的戏剧特色,直接把读者带入了戏曲的艺术天地。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通过以上两例充分说明写什么主题的对联,要用和其内容有关的术语或词语。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三、“新”字当头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新”包括创意新,写法新,用词新等方面。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1、</FONT>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创意新。创意新是成联创作成功的关键,联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围绕主题展现出清新悦目的联境来。

</FONT><P><FONT size=4></FONT></FONT><P><FONT size=4>如2004年第三届中华世纪坛迎春征联自撰联头奖联:“乘神舟,抱红日为章,巡航烙龙印;揭奥秘,撕白云作纸,驰宇译天文”(河北 赵训铃)。该联想象别具一格,上联突出写出中华扬眉吐气的内涵,但作者是借助“红日为章烙龙印”,可谓创意新奇,


</FONT><P><FONT size=4>形象鲜明,极具文采,很有艺术感染力。而下联有通过“白云作纸译天文”来阐释神舟飞天的意义。该联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就是抓住了一个“新”字。

</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2、写法新。写法新也很重要。在撰联时可打破常规的写法,产生奇异的效果。常言说反弹琵琶亦成章,就是这个道理。

</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如我的法制征联二等奖作品:不求案后功劳有;但愿人间罪犯无。此联就没有按正面的褒奖法去写,但表达效果还是不错的。

</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3、用词新。用词新就是注意用别人没用的词,通过一个鲜亮的新词而增强对联的艺术魅力,但不能为了求新而用一些生涩的词语,这是应该提起高度注意的。如中国吉林 “查干湖杯”海内外征联大赛一等奖作品:

</FONT><P><FONT s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0 | 只看该作者
<b>几.夫《观诗闲品二十四》
</b><P><P><b></b> </P><P><b></b><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b></b></FONT></P><P><b></b></P><P><FONT size=3><b>诗心</b>:</FONT></P><P><FONT size=3>叶之凋落,诗之飘零。清风明月,水墨丹青。倦客天涯,思我浮萍。</FONT></P><P><FONT size=3>见山非山,忘我身形。笔能悟入,即得心经。歌之咏之,发乎性灵。</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B><FONT size=3>句眼: <p></FONT></B><p><P><FONT size=3>赏花归去,衣带馨香。一蝶入画,顿现景光。点睛叶公,传神马良。</FONT></P><P><FONT size=3>平中蕴奇,妙笔暗藏。开我境界,活我句章。着力无多,千斤四两。</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心境:</FONT></B></P><P><FONT size=3>野池映天,落日荒村。浪卷松涛,云封空门。情祭山水,字葬花魂。</FONT></P><P><FONT size=3>芳草天涯,烟雨昆仑。兴观群怨,笔底乾坤。舒卷适意,月过无痕。</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诗语: <p></FONT></B><p><P><FONT size=3>家书温柔,羁旅清苍。关河悲壮,羌笛凄凉。风梧愁雨,秋叶怨霜。</FONT></P><P><FONT size=3>蝉声莺语,别有辞章。所闻非音,所见非相。如怀寂月,长夜未央。</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性格: <p></FONT></B><p><P><FONT size=3>诗有性格,如花争春。因之成品,雅俗传神。豪放高古,去国绝尘。</FONT></P><P><FONT size=3>温婉清丽,如逢佳人。过酒我来,如友相亲。可圈可点,相忘其身。</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气脉: <p></FONT></B><p><P><FONT size=3>草色遥观,山势漫延。寒未消融,绿已剪燕。临水泛觞,趁兴激弦。</FONT></P><P><FONT size=3>幽愤在心,清泪染笺。意贯笔底,字流心泉。思绪一断,有句无篇。</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韵味: <p></FONT></B><p><P><FONT size=3>焚叶煮酒,空山横琴。花落无语,幽鸟在林。扫苔题诗,牧鹤闲吟。</FONT></P><P><FONT size=3>玉泉问月,中有清音。蜡炬成灰,忧忧我心。欲语忘言,清风一襟。</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性灵: <p></FONT></B><p><P><FONT size=3>弹剑易水,洒泪潇湘。开关三桂,沉船十娘。卧冰捕鱼,破镜别郎。</FONT></P><P><FONT size=3>分饭漂母,倾城孟姜。与君一叹,不言成章。触我心声,一道灵光。</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调子: <p></FONT></B><p><P><FONT size=3>调定诗绪,绪染篇章。心苦语哀,气傲诗狂。赠君血泪,夺人柔肠。</FONT></P><P><FONT size=3>今古同气,相得益彰。字有肺腑,性自柔刚。或如知己,浊酒一觞。</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境界: <p></FONT></B><p><P><FONT size=3>鹭立残阳,莺乱芳洲。微风细雨,野渡轻舟。烹诗佐酒,啖梅忘幽。</FONT></P><P><FONT size=3>月涌大江,百川争流。大小有无,俱从心求。山高不语,闲云自悠。</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气象: <p></FONT></B><p><P><FONT size=3>天风浩荡,云开骄阳。碧空如洗,沃野牛羊。雄关大漠,皓月秋霜。</FONT></P><P><FONT size=3>笔底波澜,胸中苍茫。如提劲旅,直开域疆。现我生机,真情飞扬。</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品位: <p></FONT></B><p><P><FONT size=3>新诗换酒,裁菊成春。琴赠幽篁,云涤心尘。孤鹤在野,扁舟在滨。</FONT></P><P><FONT size=3>苍柏风骨,梅花精神。至情至性,文如其人。抛得开处,明月前身。</FONT></P><P><B><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B><p><P><B><FONT size=3>眼界: <p></FONT></B><p><P><FONT size=3>见解深刻,选材新颖。角度不同,自得佳境。风光无限,常在峭岭。</FONT></P><P><FONT size=3>春色绝好,一枝红杏。慧眼独具,闹中取静。善造机遇,捕风捉影。</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典事: <p></FONT></B><p><P><FONT size=3>借古喻今,因地制宜。其味如盐,在意在词。信手拈来,浑然不知。</FONT></P><P><FONT size=3>翻腐出新,平中见奇。实事虚用,死则活之。彼正我反,编驭细思。</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B><FONT size=3>创意: <p></FONT></B><p><P><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0000ff>重阳把酒赏诗联[作者:鲁晓川]
</FONT></b><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FONT><B> </B></FONT><B>重阳把酒赏诗联</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                                  </B><FONT size=3>        </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鲁晓川</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重阳节,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古人认为,数字奇者为阳,九月初九,正是两阳相重,故谓“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古时人们常在此日佩带茱萸,携酒登高,赏菊遣怀,留下了不少佳诗妙对。最著名的当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了离乡游子的感受,堪称绝唱。比王维稍晚的岑参,有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也可算重阳诗咏之佳篇:     
<P></FONT><P><P><FONT size=3>                  强欲登高去,
<P></FONT><P><P><FONT size=3>                  无人送酒来。
<P></FONT><P><P><FONT size=3>                  遥怜故园菊,
<P></FONT><P><P><FONT size=3>                  应傍战场开。
<P></FONT><P><P><FONT size=3>         这首诗紧扣重阳佳节登高赏菊之事,却寄托着对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与该诗同一主题的还有一首杜诗,题目叫《九日》:
<P></FONT><P><P><FONT size=3>                  重阳独酌杯中酒,
<P></FONT><P><P><FONT size=3>                  抱病起登江上台。
<P></FONT><P><P><FONT size=3>                  竹叶于人既无分,
<P></FONT><P><P><FONT size=3>                  菊花从此不须开。
<P></FONT><P><P><FONT size=3>                  殊方日落玄猿哭,
<P></FONT><P><P><FONT size=3>                  旧国霜前白雁来。
<P></FONT><P><P><FONT size=3>                  弟妹萧条各何在,
<P></FONT><P><P><FONT size=3>                  干戈衰谢两相催。
<P></FONT><P><P><FONT size=3>        本该是“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欢娱时节,诗圣杜甫却只能抱病独酌,怪不得他要说“菊花从此不须开”了。而“干戈衰谢两相催”一句,则可见诗圣不光感慨于自己的贫病孤苦,更揪心于国家的战乱不息。而杜牧的一首《九日齐山登高》,则是面对落晖与朋友诉说衷肠:
<P></FONT><P><P><FONT size=3>                  江涵秋影雁初飞,
<P></FONT><P><P><FONT size=3>                  与客携壶上翠微。
<P></FONT><P><P><FONT size=3>                  尘世难逢开口笑,
<P></FONT><P><P><FONT size=3>                  菊花须插满头归。
<P></FONT><P><P><FONT size=3>                  但将酩酊酬佳节,
<P></FONT><P><P><FONT size=3>                  不用登临恨落晖。
<P></FONT><P><P><FONT size=3>                  古往今来只如此,
<P></FONT><P><P><FONT size=3>牛山何必独沾衣。
<P></FONT><P><P><FONT size=3>      今年是农历闰年,往常的“重九”在深秋,到了闰年实已进入了初冬了。初冬之季,寒意渐起,偶遇天公不作美,雨线淋漓,那么时逢重阳,不说登高,即或赏菊,亦扫其兴。真是“不用登临恨落晖”了。这时也许只好约一二友朋到家里来把酒斟茗,聊聊重阳节的对联了。   
<P></FONT><P><P><FONT size=3>据<st1:PersonName ProductID="余德泉" w:st="on">余德泉</st1:PersonName>先生《古今绝妙对联汇赏》记载,明代解缙与友人饮,友人作了一联:   
<P></FONT><P><P><FONT size=3>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P></FONT><P><P><FONT size=3>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P></FONT><P><P><FONT size=3>      虽为文字游戏,然玩味起来亦自有趣。每个月的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下联“五月五”、“九月九”分别为端午、重阳两个节日。上下联前两句皆用回文手法,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P></FONT><P><P><FONT size=3>      又据《坚瓠集》载,明万历年间,钦天监(古时负责气象观测的官员)在楹柱上题联曰:
<P></FONT><P><P><FONT size=3>                 夏至酉逢三伏热;
<P></FONT><P><P><FONT size=3>                              重阳戊遇一冬晴。
<P></FONT><P><P><FONT size=3>      “酉逢”即逢酉日,又谐音“有风”两字;“戊遇”,即遇戊日,又谐“无雨”。既语带双关,兼取两意,又颇似一则气象谚语,切合钦天监的身份。
<P></FONT><P><P><FONT size=3>       有一副事切重阳节的对联则和乾隆和纪晓岚两位大名人相关。据说,乾隆八十大寿巡幸热河,令随臣彭文勤撰联。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4 | 只看该作者
<P><B>试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B><B>
</B><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B>肖大志</B><B> <P></B><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face=宋体 size=3>对联有一些基本格律,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又如对联的基本格律的六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它们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在对联的创作中,对这些基本格律,一般是必须遵守的,此不赘述。不过,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等。表面上看来,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但究其实质,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因此是允许的。本文只就自对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如:</FONT></P><P><FONT size=3>心真法假</FONT></P><P><FONT size=3>识有境无(作者撰佛教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其中,“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就是句中自对。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如:</FONT></P><P><FONT size=3>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FONT size=3>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FONT></P><P><FONT size=3>其中,“远富近贫”“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又如:</FONT></P><P><FONT size=3>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FONT></P><P><FONT size=3>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藻儒题天台万年寺联)</FONT></P><P><FONT size=3>其中,“月影溪光”“松声竹色”之间,也是如此,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又如:</FONT></P><P><FONT size=3>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FONT size=3>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敬题太白楼联)</FONT></P><P><FONT size=3>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青山对面,明月当头。”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当然,运用句中自对时,对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松。所以,有些对联,自对颇工,而上下联之间相对得就较宽。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如:</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闲云野鹤翩翩去</FONT></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万水千山得得来(作者撰佛教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一些。又如:</FONT></P><P><FONT size=3>古往今来只如此;</FONT></P><P><FONT size=3>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某社戏台集句联)</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其中,“古往”与“今来”、“ 淡妆”与“浓抹”,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又如:</FONT></P><P><FONT size=3>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FONT></P><P><FONT size=3>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晚行岭海,夜渡潇湘。(汤文正斌题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FONT></P><P><FONT size=3>其中,“上接泗洙”与“下肩伊洛”、“晚行岭海”与“夜渡潇湘”,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一些。</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再者,还有的对联,只用自对,上下联之间,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自对,可称之为不相对式自对。要指出的是,这种自对句式,在对联(尤其是多分句联或长联)中,是普遍存在的。如:</FONT></P><P><FONT size=3>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FONT></P><P><FONT size=3>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王十朋题江心屿江心寺联)</FONT></P><P><FONT size=3>其中,“青山横郭”与“白水绕城”、“初日芙蓉”与“晚风杨柳”,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就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对仗而言,基本不相对。又如:</FONT></P><P><FONT size=3>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FONT></P><P><FONT size=3>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FONT></P><P><FONT size=3>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无名氏题桃花源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喜怒哀惧爱恶欲;</FONT></P><P><FONT size=3>柴米油盐酱醋茶。(某君题内室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size=3>四时春夏秋冬景;</FONT></P><P><FONT size=3>一个东西南北人。(某公京师大川淀楼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size=3>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FONT></P><P><FONT size=3>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作者撰佛教联)</FONT></P><P><FONT size=3>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字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词中自对式。</FONT></P><P><FONT size=3>还有一些自对,表面上看起来是联中自对或句中自对,其实质还是词中自对,因为真正在其中对仗的只是单个字词而已。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混合式词中自对,具体又可分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句词混合式自对两种。联词混合式自对,如:</FONT></P><P><FONT size=3>问当初着甚来由,不薄幸,真薄幸;</FONT></P><P><FONT size=3>到此日真成陌路,是姻缘,非姻缘。(某挽妾联)</FONT></P><P><FONT size=3>此联中,看起来是上联的“不薄幸,真薄幸”两个分句,下联的“是姻缘,非姻缘”两个分句,分别自对,似乎是联中的分句自对,但实际上,在其中真正对仗的,分别只是“不”“真”“是”“非”几个字(或说单词)而已,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又如:</FONT></P><P><FONT size=3>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FONT></P><P><FONT size=3>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南门外茶亭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size=3>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FONT></P><P><FONT size=3>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李石贞题书室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size=3>高登百尺楼,倏尔废,倏尔兴,四顾岸然,此何关天行人治;</FONT></P><P><FONT size=3>俯视万家县,亦有忧,亦有乐,诸君观者,莫空话尊酒斜阳。(田东谿题桂香楼联)</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P><FONT size=3>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观一切众生,轮回不尽</FONT></P><P><FONT size=3>无边光,无边色,无边体,无边相,无边身,仰十方诸佛,示现无穷(作者撰佛教联)</FONT></P><P><FONT size=3>以上诸联,也都是联词混合式自对。</FONT></P><P><FONT size=3>句词混合式自对,如:</FONT></P><P><FONT size=3>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FONT></P><P><FONT size=3>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文正之父自制联)</FONT></P><P><FONT size=3>此联中,上下联的“半读半耕”与“不闻不问”,看起来是各句之中“半读”与“半耕”、“不闻”与“不问”几个语词分别自对,似乎是句中的语词自对,但实际上,真正对仗的也只是“读”对“耕”、“闻”对“问”几个字(或说单词),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又如:</FONT></P><P><FONT size=3>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FONT></P><P><FONT size=3>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天津城隍庙戏台梅宝璐联)</FONT></P><P><FONT size=3>此联中的“善报恶报”、“早报晚报”、“名场利场”、“上场下场”各句中,真正对仗的也只是“善”、“恶”、“早”、“晚”、“名”、“利”、“上”、“下”,因此,也应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FONT></P><P><FONT size=3>再者,所谓联中自对、句中自对、词中自对的区分,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比如,单句联中的句中自对或词中自对,那肯定也是联中自对。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单句联自对(或短联自对),以区别于各式各样的复句联自对(或长联自对)。由于单句联本身无分句,因此,单句联自对,不可能存在分句自对,故只可分为两种,即:单句联句中自对和单句联词中自对,或分别称之为单句联语词自对和单句联字词自对。如:</FONT></P><P><FONT size=3>其人如泰山北斗;</FONT></P><P><FONT size=3>是日也天朗气清。(胡衡斋题阳山韩文公祠联)</FONT></P><P><FONT size=3>此联中,“泰山”对“北斗”、“天朗”对“气清”,就是典型的单句联语词自对。又如:</FONT></P><P><FONT size=3>四面湖山归眼底</FONT></P><P><FONT size=3>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FONT></P><P><FONT size=3>此联中,“湖”对“山”、“忧”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7 | 只看该作者
<b><FONT color=#008000>]→ 浅谈擂题八要素
</FONT></b><P>序: 现今网络对联流行擂台赛事,联盟赛事,友谊赛事,个人擂台等等,均都涉及到擂题的考虑。好的擂题是赛事成功的一半,此为组织赛事的经验之谈。一般说来,设计擂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八要素:选择性,兼顾性,广对性,时效性,新颖性,超越性,争议性,预备性。</P><P>一,选择性</P><P>需要出几题,以什么题材为擂题,以及攻擂的参与者的水平预测,以此为基准来推出什么难度的擂题。擂题形式可多种多样,每届可以综合运行,也可以采用其中一类:出句征对(包括意境、机巧,机巧形式可多种多样),出题征成联(包括音画配联等),诗钟,谜联,嵌名,古诗翻对、古诗补对、名句征对,集句 等等。2--3题是惯例的题数选择。</P><P>二,兼顾性</P><P>要求擂题在意境与技巧方面能做到兼顾最好。擂题形式或为纯意境,纯技巧,或意境与技巧兼容。最好搭配开来,以此既显示了出题的满足性,又能引起攻擂手的征服欲。一般擂赛组织者都会充分考虑到此点,已成惯例,无须再多言。</P><P>三。广对性</P><P>要求设计擂题出句能满足50人或100人,或者更多人参赛时使用。这就要求出句的应对空间必须大,可宽对。所以设计时,要考虑擂题的难度适易,以及尽量避免少用专有名词,晦涩词语。在设计时,不妨把自己作为攻擂手,充分预测其广对性如何。以联都第一擂出句为例子:</P><P>技巧出句:湖上催租,荷端碧玉盘收雨</P><P>------最初的想法是考虑到擂句应给对句者提供广对的余地,是以技巧不必设计的过多。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是真正技巧所在。刚开始时,以为“水部催租,荷端碧玉盘收雨”,曾自窃喜,以为既合水部主题,又见新意,但想到“水部”一词属于专有名词,还是改了,擂赛结果证明,这一改动不错。</P><P>
四,时效性</P><P>擂题最好能针对时节,如春季开擂出春题,秋季开擂出秋题,在节日期间开擂能出紧扣节日气氛的题材。如此才能取得教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时效性问题。开擂时间,不宜超过节日太久,如一月。此可参照国粹第一擂例子:</P><P>中秋出句:  游子还乡,泪落杯中堪煮月</P><P>  分析:此为中秋意境出句,全句主要表达了多年不归的游子在中秋节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时的激动情绪。深情饱满是出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煮月二字。泪之热度若能煮月,可见其情其真。正所谓千言万语,尽在杯中,千言万语,不及一煮字煽情。看似句子平常,句意却出奇,塑造了有声胜无声,以物喻人,以小见大的境界。----曾戏语  此出句可把“冰点提升到沸点”。 </P><P>总之此出句恰好在中秋时节开擂出现,是以紧扣节日气氛,故能引起10天内有72人的多数应对。</P><P>
五。新颖性</P><P>好擂句,好擂题,才能吸引人,故擂题需要创新,跳出一般擂题的固定思维模式,固定技巧形式,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参赛选手为要求。从经验看,好的,新的擂题总是多人参与。如在摸索中,个人觉得填字式技巧擂题,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模式。举例子,</P><P>如北网第七擂的</P><P>()()()(),绿卷春光红不让。</P><P>如国粹第一擂的</P><P>()()()(),()()()(),塔影横江流不动</P><P>如联都第一擂的</P><P>()()()(),()()()(),月带诗人投古寺。</P><P>三题都是成功例子。填字式技巧的好处在于分析出句:</P><P>  此题出句的意境已经在后面技巧则是前面的填空部分。技巧的填空部分因为填字空间大,相信给对句者已经造成一定的想象扩张,但这种扩张必须与后面的意境相协和。是以体现了技巧形式必须为意境内容服务的对联概念。</P><P>另象以二十四诗品自题联,从出句自创新再对句,等等,也是擂题新颖性的尝试,总之,新颖性很重要,需要充分考虑。</P><P>
六,超越性</P><P>这是擂赛组织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只有后届擂赛比前届擂赛更精彩,以此类推。擂赛发展才有生命力。如联盟赛事在10擂以后的水准下降趋势,北网擂赛9届以后的擂题水准下降趋势,都从正面的说明了超越性的意义。我们摈除一个事物发展须经过 开始,成熟,衰落 的辨证过程/。关于擂赛,需要有此意识才能更好的保证擂赛品牌。(这里抛开奖励因素带来的影响-)</P><P>
七,争议性</P><P>需要出擂题,尤其是擂句者,必须语句流畅,意思通顺。如出句就是个病句或粗胚句,就留下了争议部分,将大大的对擂赛影响打了折扣。因为擂句代表了一个论坛的出句水平,更应引起重视。如联盟赛事有一擂出句“</P><P>笔落天惊,诗成妙韵风雷动”,就是引起广大争议的败句。所以出题是慎之要慎,大意不得。</P><P>
八。预备性</P><P>这点比较超前,需要给自己设立擂题库。一个论坛需要成功的连办十几届擂赛,需要佳妙句预备,给擂赛参考使用,比临时准备好。一些出句手会对此望而生畏,因为所提供擂句实际上只专门提供给擂台,不允许发表,不允许重复,加之被枪毙冷冻的概率大。所以有时,设立擂题库确实辛苦麻烦。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要有准备的擂题库最佳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2:4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雅士会所近期的推荐,看哪篇用得着,大家决定)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6

3018

帖子

1

精华

4186

积分

联都秀才

联都进士

Rank: 2Rank: 2

UID
4180
经验
418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5
9
发表于 2006-11-9 13:07 | 只看该作者
每一甂都不错!
云水齐欢 天山共色 风烟俱静 日月同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0
发表于 2006-11-10 14:2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错,三少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9:42 | 只看该作者
<P>《对联话》札记
(第一辑)
作者:不笨≠笨</P><P>《对联话》(吴恭亨撰,喻岳衡校注,岳麓书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价15元)。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诗人。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其所著《悔晦堂丛书》。《对联话》与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相类似,都是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对联。梁氏《丛话》可以说集道光以前联语之大成,而《对联话》中也有部分是梁氏《丛话》所收录的,其余部分则是吴恭亨自己收集或者自撰的。《对联话》中分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
余于2005年1月始拜读。期间因工作、考试等诸事,断断续续的读,不想至今已经一年有余。所读五类仅其一,已读部分,尚有未录入者,亦当抓紧。凡吴先生所评,皆注为〖吴评〗,余所记为【笨记】。
此为第一辑,共45条。
2006年7月</P><P>1、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吴评〗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
【笨记】此联,着实是平常文字。但组合起来,却是另一番风韵雅味。“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一句,更令人神驰。是何等清幽的箫声,萦绕于耳际,悠悠然,直到月上东楼,三更未绝。
2、渔浦书院联二:
新学阐欧美;
深山生龙蛇。
【笨记】此联可见清末之时迹也。
3、县官斋联之一:
民不可欺,常愁自折儿孙福;
官非易做,怕听人呼父母名。
【笨记】下句犹深刻也。县官者,常被呼之为父母官。父母二字,足见其亲。然历朝历代,贪墨者芸芸然,父母二字,岂配之?能体味得了父母二字者,方可真正为官,方可做个起码合格的官。儿孙之福尚小,百姓之福何大?今尚倡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然能真正做到的,有几许人?
4、县官斋联之二:
淡如秋菊何妨瘦;
清到梅花不畏寒。
【笨记】写景咏物者,亦心有所寄也。菊梅之清高自洁,世所共知。名如秋菊淡,身似梅花清,若至于此,又能有几人?
5、广东巡抚署厅联:
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产;
轩窗四壁,可无广厦万间心。
【笨记】中人,是否中产阶级之类?如若,这十家之产,可谓大焉,然则花竹一庭,岂是有价?四壁轩窗书几卷,不能忘却的,也还有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衷。
6、招贤馆联:
叶公好龙,真龙必出;
伯乐相马,凡马皆空。
【笨记】下句尤妙。
7、无锡县署联: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如何。
【笨记】真妙也。以工喻官道,以医喻政事,可谓贴切。
8、彭玉麟题泰山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吴评〗集成语天然如铸。
【笨记】然。亦寻常语,结集一处,天成之作。
9、易顺鼎题湖南木商会馆联:
惟楚有材,大厦于今要梁栋;
因树为屋,故乡无此好湖山。
〖吴评〗此亦绝无仅有之作。
【笨记】此联妙。上联材字双义,下联“故乡无此好湖山”尽思乡之念。
10、曾国藩题四川新都桂湖联: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笨记】我原过客一句,何等沧桑,何等放怀洒脱。人生亦不过如此。
11、姑轩嵌字联:
姑射之说无稽,空皆属魔,虽三千一微尘,亦有世界;
轩农去今未远,理在唯物,必六十四原质,始成我身。
〖吴评〗搬科学名词人文,自意尚不束缚言诠。
【笨记】于佛道之联,其义弥深,每不敢涉猎,就连阅读,也都怕读不太懂,糟蹋了好联。
12、张之洞题广雅书院联:
文如大历十才子;
园似将军第五桥。
〖吴评〗绝工雅无伦。
【笨记】“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时期以卢纶、吉中孚、韩翔、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等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据《新唐书·卢纶传》),他们大多是失志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酬之作,其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谐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在他们失意的仕途和战乱的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说:“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这个批评是恰当的。关于“第五桥”,引fpe95解曰:第五桥,在长安韦曲之西。第五为复姓。因此将军第五桥很可能是一位姓第五的将军修建的桥,历代文人多有第五桥的诗文。如杜甫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或许与汉代的第五伦、第五种爷孙有关。
13、洪稚存题孤山第一楼联:
第一楼边浮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
〖吴评〗语极雄秀。
【笨记】然。第一楼边浮大白,尤放怀荡气也。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立,秀丽清幽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9:45 | 只看该作者
<P>联品八拍(三少爷的微笑)</P><P>一。独处</P><P>耐得住寂寞,更觉其联心独苦;
做弗来逍遥,常使那花酒满襟。</P><P>
上联耐得住寂寞,是指对待学问,对待楹联艺术所应有的态度。楹联是一门寂寞的艺术,此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很有道理。这也是心灵上的自我清醒。下联有指人的真性情在内,学问的寂寞好耐,处世的寂寞难耐,是以境界的高低也有了,看个人而异。</P><P>
二。不假</P><P>
用良心说话;
凭本色为人。</P><P>
为人要真诚,虽然网络对联也是虚拟世界的部分,属于虚拟文学假砌墙的文学性质。但虚拟与现实的道理是一样的,真诚的人能得到尊重,所以本色为人就是自我真性情的真正体现。</P><P>三。不妄</P><P>为人自重,何须过称;
表态极轻,便遇拍砖。</P><P>
至诚从无妄二字开始做起。文人相轻,虽自古有然。但对人的尊重,对学问的尊重,却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同的。今人的胸怀更应胜过古人才是。是以能否作到“风规自远;月定初圆”的境界,全看个人的修为。</P><P>四。不欲</P><P>联不可因人而废;
品应当从我自修。</P><P>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厚道,不能厚此薄彼。不可因言废人,因言废联。强调赏析对联把人与联分开。强调修习联品与修习对联并行。</P><P>
五。宜学</P><P>宜从书卷翻春过;
勿让年华付水流。</P><P>
把吵架的时间多用来读书,何乐而不为?曾有网上“让阅读鲁迅成为习惯“的倡导言语。是以今人的浮躁,程度上决定了读书的时间少。等到“无意再当风月主;有心且作藕莲人”的境界,便明白了。</P><P>
六。宜制</P><P>与他人的讨论语言,应有涵养,心平气和,方有交流的效果,然怒意常使得交流以干架为结果。是以忌怒,忌激,忌过,更多时可以看看林则徐 给自己写的两个大字“制怒”,便可如泉灌顶。另真性情不是以漫骂为标榜的。</P><P>
七。宜让</P><P>
有益修身于世海;
无妨退步到天涯。</P><P>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却做起来很难,还是强调个人的修养,做到“
人思让玉;荷勉集珠”。通常是羊肠小道,两羊对顶角。但能避免就避免,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P><P>
八。共勉</P><P>
立学似海当琼阔;
修品如山有泰直。</P><P>彼此共勉,彼此交流,彼此进步,做到立学与修品,同样宽广,同样和谐,才是快乐对联的根本所在。
</P>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12:35 | 只看该作者
<b>《字语闲品》
</b><P align=center><FONT size=3>《字语闲品》</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春以莺燕为声,可以知欣荣;山以林泉为声,可以知清幽;秋以草木为声,可以知萧瑟;竹以风雨为声,可以知劲节。是故因声而见春之意态,山之境界,秋之精神,草木之性情。 <p></FONT><p><P><FONT size=3>声非独属自然,之于人,亦源于性情。心声著于文字,神气贯于篇章,即成作者生命之延续。感慨落于笔端,便是心绪流露,虽抱恬淡,已见喜怒哀乐,如人肺腑而成文字之语。</FONT></P><P><FONT size=3>由此,语由性至,因含蓄可成隽语,因率性可成快语,因豪迈可成壮语,因疏放可成爽语,因质朴可成恒语,因天然可成浅语,因寡信可成谎语,因晦暗可成违心语,因曲折可成没紧要语。</FONT></P><P><FONT size=3>或语因品成,由自大以成狂语,由清高以成傲语,由无畏以成硬语,由气短温柔以成软语;由轻浮以成艳语,由急切以成请求语,由痴迷以成自言语,由深沉以成厚重语,由放浪以成轻薄语。</FONT></P><P><FONT size=3>更有因痛彻而成痴语,因心苦而成悲语,因忧郁而成愁语,因愤慨而成怒语,因无奈而成苦语,因迫切而成誓语,因压抑而成怨语,因伤怀而成失落语,因伤恸而成哽咽语,因游离而成含糊语,因深情而成缠绵语,因不平而成悲愤语者,语随情发。</FONT></P><P><FONT size=3>乃至因调侃而成戏语,因感悟而成哲语,因透彻以成淡语,因触动而成感慨语,因心酣而成醉语,因独到而成奇语,因现性而成禅语,因志趣而成俗语,因意态而成致语,因襟怀而成豪放语,因爱憎而成情语,因风情而成俚语者,皆我心语矣。</FONT></P><P><FONT size=3>是以闻空灵语而知超脱,闻幽默语而知诙谐,闻率性语而知爽快,闻轻快语而知活泼,闻情急语而知无助,闻真诚语而知恳切,闻凄苍语而知沧桑失意。。。。。。 <p></FONT><p><P><FONT size=3>文字因此而可以活起来,一旦字附性情,则情感顿生,境界全出,进而神采飞扬。如:</FONT></P><P><FONT size=3>某侍讲以书法名重海内,赋诗自忏云:“我自无心结蛇蚓,错传韦陟五云如。世间到底无真赏,认煞题名一字书”此文字之狂傲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有年老而未中科举者,作《送行》诗曰:“青衫难作还乡客,白发偏欺下第人”此文字之悲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某尚书《述怀》诗云:“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此文字之壮语也。 <p></FONT><p><P><FONT size=3>“心病由来无药解,思君一任到天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情语也。 <p></FONT><p><P><FONT size=3>“任老却芦花,秋风不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隽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快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爽语也。 <p></FONT><p><P><FONT size=3>“香老春芜,赏尽迷楼花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艳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苦语也。</FONT></P><P><FONT size=3>“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致语也。 <p></FONT><p><P><FONT size=3>“月轮挂老,撑破珠胎,柳锁莺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奇语也。 <p></FONT><p><P><FONT size=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豪迈语也。 <p></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空山闲老无一事,尽日阶前扫落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幽怨语也。</FONT><FONT size=3>“不求工稳轻着意,但有性情自作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率性语也。</FONT><FONT size=3>“东望京都山渐远,西出驿站马蹄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轻快语也。</FONT><FONT size=3>“底事春风从不渡,独将冷月照关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凄苍语也。 <p></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文字之悲壮语也。。。。。。 <p></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或文字摹于天籁,发乎物性,象“行不得也哥哥”“关关雎啾”“大珠小珠落玉盘”“不如归去”则于物语中另有一番光景。一如林泉幽于岩苔而风传叮咚,春色秀于帘幕而楼穿呢喃。</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至笔底花气袭来,月光溢出,或愁雨滴于芭蕉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0:02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0pt; 0cm TEXT-ALIGN: center?>浅谈楹联中的意象营造
<p><P align=center 0pt; 0cm TEXT-ALIGN: center?>胡静怡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何谓意象?原义为主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积学以储室,融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行;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自明、清以后,意象一词则专指借助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人们常说“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什么呢?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虚构所创造出来的负载着一定思想感情内容的,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由此观之,所谓意象,说白了就是艺术形象。所谓营造意象,既是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营造意象的思维过程即是通过具休的艺术形象,以充分表达作者意念与情怀的思维过程,所以也称为形象思维过程。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意象的营造乃文学创造的生命线,缺乏意象的文学作品,因其不具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无法让读者从感性认识上领略到美的魅力,因而是苍白无力的,枯燥无味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毫无生命力可言。故刘勰强调其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当代诗词、楹联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罗列口号、空洞说数的东西,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作者没有认识,没有重视艺术形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没有在自己的诗词、楹联创作中去刻意营造意象,去创造情境美与形象美。为此,笔者拟从学习古今名联,结合个人写作体会谈一谈楹联创作中意象营造问题,供大家参考。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一、通过情境的刻画,绘景生情,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图,令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1969年,我以“牛鬼蛇神”的身份被文革造反派们押送往当地一林场进行劳动改造。头戴高帽,胸挂黑牌,身着彩衣,臂缚毛绳,“革命群众”前呼后拥,一路浩浩荡荡,口号喧天,好不气派!初到林场,举目四望,居处千疮百孔,山坡一片荒凉。胸间不禁涌动一股创作激流,苏东坡与陆龟蒙的两句诗几乎脱口而出: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数我荒田留我住;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满身花影请人扶。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这副集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境,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其间的自我嘲意味,唯亲身经历者方可领会。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沅江家民楹联家李曲江先生题冰雪天新婚联: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柳丝垂玉,梅萼含珠,桃李尽银装,松竹着装迎上客;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天女散花,封姨弄絮,嫦娥倾粉匣,琼瑶铺路接佳人。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联文无一字明点冰雪,却无一句不言冰雪。作者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将一幅冰清玉洁之场景呈现于读者眼前,尤为难能可贵者,景内寓情:天地尚如此冰清玉洁,何况人乎?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曾国藩,赠妓(马掌)联: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2.0; justify; 36pt; MARGIN: inter-ideograph;>马上琵琶千载恨; <p><p><P 0pt; 0cm TEXT-ALIGN: mso-char-indent-size: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18.0pt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1:04 | 只看该作者
<B>从"我是农民"谈乡村对联的创作(三少爷的微笑)
</B>
<P>从"我是农民"谈乡村对联的创作</P>
<P>    作者老牛读贾平凹&lt;我是农民&gt;一书有感写下:"吃家乡饭;做地道人"格言.个人觉得此联很中庸却很实在.既有乡村之对联气质.,又有对生活的向往与对处世的标准.在欣赏之余,写首小诗来诠释其意:
  
  
  咀嚼
  
  吃家乡饭
  味蕾生疏了
  想一想
  还是从泥土开始
  再咀嚼一遍
  或有清香
 
个人在鉴赏之时,受其启发,以"我是农民"为主题再度进行乡村对联的创作,领略到其中的诸多乡村快乐,乘此谈些自己对乡村对联文学的体会与认识.权作抛砖,与联友共勉.
  </P>
<P>(一)构成乡村的意境元素.</P>
<P>   从前人苏轼的诗"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陆游的"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以及诸多诗人对乡村的描写.我们不难知道,构成乡村的意境元素无非就怯谢ú萦愠?有石头,有溪水,有燕子,有耕牛,有晨日,有炊烟,有锅碗盆瓢等等.我曾在洗竹文字中写到这样一段:"老家门前,有一口池塘。时逢三月,池水荡漾。波形如自家解暑所熬制的仙草蜜,颜色绿而不黑。几只大白鹅悠哉,悠哉,在小池中如小船行梭。观之,余伸直颈,其弯曲颈,然感春不在乎形也,在于心情." 从文中可以看出,构成乡村意境的一些元素.当然,人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就是农民了.若脱离了农民,也就难谈上乡村对联文学.

(二)运用乡村的语言风格.</P>
<P>下里巴人是乡村的语言风格,这一风格,以淳朴自然,不做作,真情流露为主题.白话风格也就是乡村的语言风格.所谓的雅不离俗,曾有对联故事说到:郑板桥之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就是从农妇的"春风呼呼来梳柳;夜雨偷偷去浇花"化得.我们无从去考证其真实性,但从这个故事也看出乡村的语言特有魅力.常见乡村的建筑房子的时候,有搅拌机与拖拉机,曾尝试一联:"搅拌筒搅搅拌拌;拖拉机拖拖拉拉."此联也正是从白话风格解读.不以辞藻胜,而以真实感觉胜,这正是乡村的语言风格.</P>
<P>
(三)描写乡村的发展变化.</P>
<P>关于农村,在我童年或少年,给我的印象太多了。因为其朴实,自然,因为其贫困,窘迫。我记得一年级时,学费要交14元,却许多人都交不起。最值得回忆的是,过年了,好不容易得到一鸡腿,却因为天寒,穿的衣服不够,把手冻着了。是以,吃得鸡腿却撕不得。我曾出句:儿时鸡腿有嚼劲。就是此段的回忆。也见联友题童年"年幼知穷;常抱白鹅思下蛋;"之句.</P>
<P>现在的农村与以前的相比,变化很大,红砖房多了,小楼房也有了。村道改为水泥路了。加之政府对农村的关注,对农村的建设出力,所以感觉很深的是村村通电视工程,村村通沼气工程,小学生的学杂费用减免,农民可以买到放心的种子化肥。等等,我为此感到欣慰,是以联题“沼气便宜真便利;山煤更贵要更新”。“春水才添三寸绿;砖房又见百间新”等。</P>
<P>有了乡村生活的对比,才有了乡村对联的对比,以文字的心情,纪录并见证这一变化,对联无疑是种方便的文学载体选择.</P>
<P>
(四)捕捉乡村的镜头特写.</P>
<P>要能表现乡村的特点,就需要在广角镜与特角镜头作文章,选择能代表乡村特点的事物.春或在雨中扶犁,夏或在月下摇扇,秋或在树下抽烟,冬或在炉边喝酒.这些都是平常事,也是乡村的特点.问题是首先需要对乡村生活的场景与状况有个了解.如井有鱼这样的常识等等.广角镜捕捉乡村,如一联"田野风光三脚架;乡村岁月两轮回".田野有什么风光呢?无非是农民在锄垄种植,是以农民两脚,锄头一脚,就是所谓的三脚风光,而非相机之三脚.乡村的岁月,多数可见骑自行车来往.是以两只轮子来来回回的滚动吧.特角镜捕捉乡村,如一联"溪留白鹭呷春水;村有黄牛卧丑石",就是属于对乡村自然惬意的一种向往与真实感觉.</P>
<P>(五)阐述乡村的生活格言</P>
<P>大白话是乡村的语言风格,但在浅浅的话中,可以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如老牛写的"吃家乡饭;做地道人".具体反映到乡村的事物,也可以多少代表乡村的生活气质.如乡村的人讲究本分,自然,淳朴,热情,厚道.是以从此可以一联概括乡村之人的生活哲学,以穿为例子,联云"人需本分方得体;袖要自由才是衣".以吃为例子,联云"陈年酒正馋人醉;隔夜饭偏炒蛋香",以住为例,一联云门"耐得住推敲是好;看开些世态为闲".就是简单的话语,如"学是母鸡勤下蛋","一方水土,一方农民"也透析出一定的道理.就是做饭用的锅,也可以写为"此身不是等闲度;彼盖经常乘热揭"等等.更不用说"一碗水端平不易;半锅汤煮沸从容"或"平时不做高深语;一世只当清白人"等等乡村生活格言了.</P>
<P>
(六)代表乡村的人物特点.</P>
<P>乡村的人物特点,是农民,是父亲,是母亲,是爷爷,是孩子,是邻居等等.要抓住人物特点,最终还是要先抓住生活特点.没有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就谈不上抓住乡村人物的特性.比如邻里之间有空在一起坐会,喝些酒,唠些家常,等等,比如"自家土灶烧柴裂;隔壁沙锅炒豆香"的生活场景.是以我在写母亲时,联云"灶里火光红透脸;针中岁月白了头",就是抓住平常生活的特点,并对比之,方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1:05 | 只看该作者
<B>谈山居对联的创作(三少爷的微笑)
</B>
<P>谈山居对联的创作</P>
<P>序言:山居对联如何写?简单地说,一要语言,二要题材。山居无非是心性的隐与意识的修.我之山居手稿一重修身,二重描写,三重味道,故可以为写山居提供思路与观摩。用作者的自我或大我情怀融入山山水水的每一个细胞中去,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有山有我,有月有我,有水有我,有泉有石.磨山水如磨心骨,此语可道破写山居对联的心态.一下是个人的一些浅谈.</P>
<P>
一.写山居对联的立意点.</P>
<P>山居讲究的是心性的修养,欧阳修的&lt;游山水记&gt;写到"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溜之澶缓,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其心顾力而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讲究的是自然.山居的立意点是修品,"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郭若虚&lt;论气韵非师&gt;. 我曾在《山居随想录》中指出,山居题材对人的心性修养很有益处。可“外适内和,体宁心恬”,正如白居易在《庐山草堂笔记》中写到:“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郧笱桑俊笔且裕邮缘轿男缘墓龋逑至松骄佣园拙右鬃髌返挠跋欤浜笪闵骄爬现弧M恚骄佣粤缘奶找币卜浅S幸妗I骄幽芏土度说乃枷耄チ啡说男愿瘢黾尤说男扪赐感┤耸赖男?这是写山居对联的基本立意点.</P>
<P>二.写山居对联的要旨</P>
<P>山居对联,贵在指形喻象,以物代心.高山流水,表面的物性,实则是心性的流露,否则不会成为千古琴曲.故写山居之联,重在物我相融,情景相融.纵然"生欢喜心;到清凉界"不失为正常的情感抒发之常界.即使是寂寞,也是一种美的感受.见一联云峰"不曾真隐;于是大孤".引用评者语:这联突出了山峰卓立不群的形象。关于孤与隐的关系,真隐,或许不孤;不隐,于是大孤。联外之意,颇有哲理意味。在余看来,此种寂寞感觉正是以峰喻人.故可以看作是种境界的升华,此联的山居气质给人的震撼力很强,一反"如山默者"的形象,写出山居的另种味道.</P>
<P>三.写山居对联的想像</P>
<P>山居对联妙在意识形态的层次变化与感受.所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在不同的眼中,便有了这种形态若然,意识翩然.意识形态的放大或缩小,此点有些道家的虚无思想在其中.或如狂放语:常置昆仑在掌中.或彻悟语:可以手心于掌内.更浅白的说,山是种形态,居是种心态.只有外界触发内心,才会有丰富的想像,才有常跳跃于形态之外的山居对联作品."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也正是如此.此点也是表明山居对联以意为主."意为主,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王夫之.</P>
<P>
四.写山居对联的风格</P>
<P>山居题材值得写,是其占二十四诗品之:冲淡,高古,,自然,清奇,实境,超诣,飘逸,旷达 八种风格.山居对联要素有瀑,石,泉,月,松,庐,云,人等,都可写于前面八种之风格.以山水为心,以人情为眼,以瀑泉为言,以云鹤为形,以竹月为神。无庐当有庐,无山始见山,做忘我游。从容飘荡,任意东西。盖淡雅,飘逸,拙朴,坦阔等皆有之。在大自然的召唤下,幽林鸟叫,碧涧鱼跳,云片展张,瀑声呜咽.山水予人“作未曾有;从无始来”的写联心境,不亦乐哉!</P>
<P>
五.写山居对联的境界</P>
<P>写山居对联,要经历藏山,愚山,破山三重境界,此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三重境界岂无异曲同工乎!从隐,到痴,到悟,是以不再以山形为寄,以山庐为所,游物外,超相先。此又何尝不是写联的高明境界。从藏山的"诗吟月色连山色;面对蜂巢住鸟巢。"再到愚山的"联稿和竹;生疏看待;梅花与雪,冷淡经营",再到破山的"已觉云中生鸟径;更知何处是吾峰".三种过程正是山居对联的境界转化与提升.</P>
<P>六.写山居对联的忌讳</P>
<P>
山居作品忌过于凿"如山脚有石,加意搜剔,未免伤筋露骨,遂露出一片顽皮,乃是好事者之过也"---明张岱&lt;西施山书舍记&gt;,而明王世贞也提到:“从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若形似无生气,神彩至脱格,皆病也。”此话提出了从气韵,到神韵,到境界 的基本递进与领悟过程。我想也是如此,是以写过许多后,就再无灵感,所以不要过分勉强.若只是一时的隐而不隐之心作怪,居而不居之情作怪,则后面有无数平庸作在等待。总之,山居忌讳附庸风雅的心态,应放开自然心态.</P>
<P>
七.写山居对联的感想</P>
<P>有段前人僧语:"是以先须识道,后乃居山,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则道性怡神,忘道则山形眩目.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以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 "此段话,不折不扣的说了写山居对联的前提:是为了识道而写山居对联,非为山居而写联.这个道字可以概括为感与悟.或许如此,才有前人的"灶傍青山不买柴"的好句.也方有我辈之"得山水之灵,联中字坐字时卧;忘性情之束,巢里云来云亦游。"的山居情结.</P>
<P>八.部分山居对联的鉴赏:</P>
<P>
(作者:洗竹先生)</P>
<P>
青衫脱下累,也学那陶潜居士,自播云种雨,钓水耕山,径上仄平无碍我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7
发表于 2007-5-7 08:1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好文章!三少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8
发表于 2007-5-17 23:16 | 只看该作者
这贴牛!继续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19
发表于 2007-7-29 10:27 | 只看该作者
<B>浅谈咏物对联的创作
<P>三少爷的微笑</P>
</B>
<P>一.咏物联的形与神</P>
<P>     一幅好的咏物联,可谓用心良苦,用笔也良苦.因为咏物联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就如"戴着枷锁跳舞".要在方寸字之间,突显出大境界,确实不易.所以咏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神在.有形无神,病物也.有神无形,空物也.两者相依存,咏物须兼顾到形状与情状(神会于物),才是佳联.
     物的形状可以有观察角度的不同,有描绘语言的不同,有观察者的自我因素掺入,所以物的形状(形)与情状(神)的融合,要达到"切"这一标准.如此才是一副好的咏物联.举一例子,前人有咏磨石一联"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磨石,它的形状在于磨眼与磨心,而神在于磨眼磨心比做人眼人心,这便是其切入点.此联结合了作者的情状,赋予了磨石心性,不只属象而妙,更是属意而妙.是以读来,记得牢,印象深.无疑,此种找到相通性的切入点是成功的,一副好联由此而产生.
   </P>
<P>二.常用的咏物八法</P>
<P>
1.拟人.与写风景联相比,前呖梢允窃⑶橛诰?后者可以是寓情于物.恰当的拟人,多有物是我,我是物的感觉.正是"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宋 邵雍&lt;观物外篇十&gt;.举一例子:</P>
<P>
咏锅一联:</P>
<P>此身不是等闲度;
彼盖经常乘热揭.</P>
<P>赏析:咏物联中越是平常物就越难咏好.此锅恰以拟人的身份,如人一样,不会等闲度过,浪费生命.也在此同时道出了锅常炒常用的特性.再加上下联生活细节的交代,让人很清楚的明白是此联在咏锅.以积极对待生命的意义去看待锅这一平常物,便赋予了正品.而拟人运用正是恰如其分.</P>
<P>
2.化用.在翻新,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诗词或句子略加改动,推陈出新.这是写对联中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在咏物联中也可以如此.举一例子:</P>
<P>咏镜子一联:</P>
<P>
长恨身归无处觅,
不知影入此中来。</P>
<P>赏析:香山九老之一白居易曾写了一首有关于桃花的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而此联将白诗的两字位置转换,一字稍微修改.在不失去诗的语言美的同时,化出新意,成为咏镜子联。此为诗家的借树开花之法,全联以寓情于物,如从镜子中找到迷失的自我.相对比下,与一般的对镜贴花黄的意思来的更好.化用手法正是此联成功处.</P>
<P>3.借代  不能在直接说某事物,而是借相关的事物去说.构思中,常出语新奇,给人联想,避免枯燥,起到很好效果.举一例子:</P>
<P>
咏瀑布一联:</P>
<P>凌空卷雪天边落;
历乱奔雷涧底归.</P>
<P>赏析:州八景之一的相山瀑布自40多米高的断崖上直泻,色皎如练,声鸣似雷,气势磅礴,雨后放晴更显妖艳。清代郴州知州范迁谋赋诗赞曰:“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动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似练平铺凝暮霭,如银闪烁映斜晖。当年采药人何去?但觉清冷沁客衣”。 此联正是从其诗中摘句而得.联语不直接描写瀑布,而是以借代卷雪,奔雷来描绘其瀑布的形与声,在视觉与听觉给人震撼力的感受.巧妙的借代手法把相山瀑布的壮观写的淋漓酣畅.</P>
<P>
4.对比.也是不直接从正面去说明事物的本性.而是通过相关的物意对比,联语上下语气对比,来达到咏物的效果.举一例子:</P>
<P>
咏秋一联:</P>
<P>缘何远绿;
只是愤青.</P>
<P>赏析:以春之绿,夏之青的对比,突现出秋的颜色位置.并把秋的另一面萧杀的本性也显示出来.以两侧面的敲击之声,避免正面的空泛之音,正是对比运用.</P>
<P>
5.引申.文已尽而意味余,值得咀嚼回味.品味,以及理会在人.这是好的咏物联给人的感受.常在咏物中运用,从联语上句的平常描写,引申到下句的细细回味.举一例子:</P>
<P>
咏厕所一联:</P>
<P>到此行来方便事;
关门放下公私心.</P>
<P>赏析:到厕所行方便事,确是大白话,甚至似乎没什么好说的.而下联的笔锋引申,"关门放下公私心”句,便将厕所这平常的去处,写出品味,写出人性的思索. 如厕的时候,可以把世上的一切烦恼与争斗放下,只享受自己此时的放松.此一引申把厕所的好处给写了出来.</P>
<P>6.留白.与引申不同,前者是文尽意余,而留白是刻意的文未尽意也余.留白不等于空白,而多常用反问的手法,是能增加幻想的力度,咀嚼的余地.举一例子:</P>
<P>
看图:大瀑布
负气而来,无人在此拦得住;
飞身而下,何事于心想不开? </P>
<P>赏析评:此联除去拟人手法外,将大瀑布写成轻生儿,笔走偏锋,想得出奇。更妙在反问的留白,何事于心想不开? 意味出来,问题也留给大家思索.</P>
<P>7.夸张 .放大或缩小,立体或平面,跳跃于形象之外,也是造成想像力扩张,给人眼新.举一例子:</P>
<P>咏泰山一联:</P>
<P>放倒填平东面海;
竖直刺破九重天.</P>
<P>赏析:把泰山的形大胆的放大,大胆的加长.造成了气势的扩张,突现出泰山的雄伟.并有对比的手法运用,让人眼前一震.</P>
<P>8.衬托 .退而求其次,如以绿叶衬红花之手法.不等同于借代对比,仍是以紧相联系的事物咏之.举一例子:</P>
<P>咏地瓜一联:</P>
<P>瓜藤满垄犹抽绿
泥土一身不掩红。</P>
<P>赏析:虽然不以难得糊涂名利肠句来更好表现地瓜的作用.但此联以相关的事物瓜藤瓜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20
发表于 2007-8-5 02:18 | 只看该作者
<P>好贴,顶!</P>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 11:38 , Processed in 0.1311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