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句被温家宝引用的余光中清明节献《春天,遂想起》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4 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句被温家宝引用的余光中清明节献《春天,遂想起》诗

      十几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的诗句被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引用,一时名噪海峡两岸。适逢今年清明节,余光中又献上《春天,遂想起》一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分享诗人的感受。

      春天, 遂想起
      -- 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清明,冬至后的第108天。胚种入土,万物生长,正是踏青寻春之时。
      春秋始,寒食为节,并行祭祀,宋元以降,清明代之,正是怀古思敬之时。
      春发多情,悼生凄哀。于是若春色不得见,亡亲无可拜,想念与伤感便愈加浓烈,难以自抑。
      再若这份愁怨是一群人、一个时代所共有的呢?只怕那一腔忧思稍稍流露,便已上升成家国之悲了。
      就像余光中念起的这首《春天,遂想起》,那里面饱蘸着多少横跨海峡的泪水。
      这首诗写于1962年4月29日。13年前,21岁的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1:28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说,台湾“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这引自台湾中山大学教授余光中的著名诗句《乡愁》:

      《乡愁》  --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3:20 | 只看该作者
注意到台湾目前的诗坛上,新诗散文诗占据一定的位置,但古韵近体鲜有所闻。但读与引用古诗或唐诗还是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8 09:54 , Processed in 0.0846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