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组作业**评阅 红牛老师**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42 小时
主题
132

210

帖子

0

精华

7470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239
经验
168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8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虚舟致远 于 2013-10-23 20:32 编辑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组作业

作业: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2、用典要注意什么?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绝•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要求:临摹的是方法哈,可以咏其它的物,不一定非得是鹦鹉
1、格律正确
2、用词要凝练,尽量做到语绝意不觉
3、说出你写的诗是采用了今天学的哪种方法


评阅要求:


1、格律正确10分
2、用词要凝练,尽量做到语绝意不觉 10分
3、说出你写的诗是采用了今天学的哪种方法10分
4、意境 30分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12

55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260
经验
26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
2
发表于 2013-10-19 1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秋 于 2013-10-25 20:46 编辑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关于典故的运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   
(3)引用历史故事。  
(4)借用。即借前人的典故或诗句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作改动。虽为别人的诗句,但是作者赋予新意,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练了语言。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另外,用典故的最好在诗后注明什么典故。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2)  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 汉古诗型
(4)混合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律  风
【墨秋】
上下通天地,有无凭吐吞。
水云常做伴,霜雪偶留痕,
四季始流转,诗书此入门。
时时清世味,动荡扫乾坤。

五绝  风
【墨秋】
上下通天地,有无凭吐吞。
时时清世味,动荡扫乾坤。

格律:
上下通天地,有无凭吐吞。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水云常做伴,霜雪偶留痕,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四季始流转,诗书此入门。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时时平世味,动荡扫乾坤。
平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采用的方法是用典。乾坤:出自周易,表示阴阳,引申表示天地,表示整个国家或者世界。风,是大自然的呼吸,有着深刻的内涵。写了自己的感受,不知道老师是否能读懂。期待指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1

67

帖子

0

精华

176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235
经验
40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3
发表于 2013-10-20 14:59 | 只看该作者
D05漫舞轻飞作业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关于典故的运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   
(3)引用历史故事。  
(4)借用。即借前人的典故或诗句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作改动。虽为别人的诗句,但是作者赋予新意,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练了语言。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另外,用典故的最好在诗后注明什么典故。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2)  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 汉古诗型
(4)混合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水仙
文/漫舞轻飞
凌波曾解佩,步月舞青鸢。
愤调瑶琴起,金樽独醒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主题
1

83

帖子

0

精华

429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51
经验
102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4
发表于 2013-10-20 20:38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组作业------素心若雪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关于典故的运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   
(3)引用历史故事。  
(4)借用。即借前人的典故或诗句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作改动。虽为别人的诗句,但是作者赋予新意,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练了语言。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另外,用典故的最好在诗后注明什么典故。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2)  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 汉古诗型
(4)混合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绝 •秋夜感怀
文/素心若雪
月夜人空寂,寒楼愁未眠。
红颜添鹤发,回首梦如烟。
采用方法:整体不可划分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主题
4

248

帖子

0

精华

865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530
经验
20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9
5
发表于 2013-10-21 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茅斋听雨 于 2013-10-21 09:25 编辑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03茅斋听雨
作业: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答: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答: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2)、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汉古诗型
(4)、最常见的五绝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混和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绝•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要求:临摹的是方法哈,可以咏其它的物,不一定非得是鹦鹉
1、格律正确
2、用词要凝练,尽量做到语绝意不觉
3、说出你写的诗是采用了今天学的哪种方法
          《五绝雀》
          文/茅斋听雨
轩阳双雀哄, 转目俯身藏。
正惑花频动, 喈喈理羽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答:整体不可划分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主题
0

202

帖子

0

精华

4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364
经验
119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4
6
发表于 2013-10-22 08:35 | 只看该作者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关于典故的运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   
(3)引用历史故事。  
(4)借用。即借前人的典故或诗句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作改动。虽为别人的诗句,但是作者赋予新意,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练了语言。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用典也不可随便用,要注意: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用多了,成了典的堆累了,那就是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声音了。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另外,用典故的最好在诗后注明什么典故。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2)  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 汉古诗型
(4)混合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绝.大海
              文/淡看风尘

风神拨海潮,浪子逼云霄。
无尽情怀里,凡人岂敢骄。

          答:整体不可划分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0

79

帖子

0

精华

220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47
经验
5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7
发表于 2013-10-22 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慧能 于 2013-10-22 17:58 编辑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06-静观掸尘组作业

作业: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答:可以分为直用、化用、借用、引用等。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答:注意:
一要用得自然得当,忌生搬硬套;
二是精而勿滥。
三是要熟不要生,忌用生癖的典。
别人都不知道的典,用了白用,不能说明问题,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让人家不理解你的意思。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1
、 整体不可划分型
2、 单句出彩全篇强型
3、 汉古诗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绝•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五绝•福猪》(整体不可划分型]
五言絕句 押齊韻
文\静观  
栏中哼逛唱。三顿仆人提
吃睡追肥长,一刀归命西

五言絕句 押齊韻
栏中哼逛唱。三顿仆人提。
平中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吃睡追肥长,一刀归命西
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主题
2

194

帖子

0

精华

479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585
经验
113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1
8
发表于 2013-10-25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禧 于 2013-10-25 10:58 编辑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作业

D07千禧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答:a引用前人语句,b引用神话传说,c引用历史故事、d借用

2、用典要注意什么?
答:一使用得当,忌生搬硬套;二是精而勿滥,表达准确;三是使用自己熟悉的典故,避免用点生僻

3、这节课我们介绍几个五绝类型?
答:五绝有三类:1整体不可划分型;2、单句出彩全篇加强型;3、汉古诗型。

4、写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答: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临摹下面这首五绝或自己写一首咏物诗,任选。
《五绝•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要求:临摹的是方法哈,可以咏其它的物,不一定非得是鹦鹉
1、格律正确
2、用词要凝练,尽量做到语绝意不觉
3、说出你写的诗是采用了今天学的哪种方法

答:1、《五绝·秋思》

文/千禧

一径枫红醉,躬身拾做签。
心由兰棹远,不肯惹尘纤。

2、采用了五绝写作手法中:第一整体不可划分型与第二单句出彩全篇加强型相结合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主题
29

100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8707
经验
389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27
9
发表于 2013-10-26 18:29 | 只看该作者
D组的朋友你们好,咏物类诗词,在写作的时候,最好加上咏字,题目应该是【咏**】才对,咏物类诗词不要题字入诗,上面千禧的,秋思,第一句【一径枫红醉】这一句就可以点明秋,这就是含蓄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红牛点评不当之处群里找我,或小窗找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12

55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260
经验
26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
10
发表于 2013-10-26 19: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悉心点评,俺愿意努力!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1

67

帖子

0

精华

176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235
经验
40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11
发表于 2013-10-26 19:47 | 只看该作者
漫舞轻飞 发表于 2013-10-20 14:59
D05漫舞轻飞作业
一、简答题
1、典故的运用方式?

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主题
4

248

帖子

0

精华

865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530
经验
20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9
12
发表于 2013-10-27 08:35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感谢红牛老师认真点评指出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0

79

帖子

0

精华

220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47
经验
5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13
发表于 2013-10-30 09:31 | 只看该作者
慧能 发表于 2013-10-22 16:37
小渔村16期三年级十四讲D06-静观掸尘组作业

作业:

谢谢红牛老师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主题
0

202

帖子

0

精华

4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364
经验
119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4
14
发表于 2013-11-1 09: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红牛校长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31 23:40 , Processed in 0.0971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