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九讲E组作业***评阅老师左心***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8 2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  找出一首律诗,自己分析,起承转合.
          2  以【雨】为题或意境作一首七律,要求格式正确,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主题
6

201

帖子

0

精华

69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19
经验
167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2
发表于 2013-6-30 12:45 | 只看该作者
作业;1  找出一首律诗,自己分析,起承转合.
答;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两句,是起,诗人是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公元二八○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益州刺史王濬率领精锐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金陵(吴国都城),以完成统一大业。“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黯然收”三字,既表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颔联是承,继续展开王濬的统一战争的过程,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然而由于王濬的足智多谋,很快就攻破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常,实则奇警,它形象的说明吴国政权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总之,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的经过及吴主出降的情形,在怀古的内容中寓有深意: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是转,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
          2  以【雨】为题或意境作一首七律,要求格式正确,使用平水韵.
夜雨敲窗梦不成,
雷鸣电闪伴风声。
清愁几许人寥寂,
独影孤灯盼赤明。
万里红尘曾寄绊,
一壶老酒乱心惊。
天涯负世千秋月,
我与海交龙凤盟。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主题
6

201

帖子

0

精华

69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19
经验
167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3
发表于 2013-6-30 12:49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九讲E组作业E-3乡关愁客

作业;1  找出一首律诗,自己分析,起承转合.
答;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两句,是起,诗人是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公元二八○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益州刺史王濬率领精锐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金陵(吴国都城),以完成统一大业。“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黯然收”三字,既表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颔联是承,继续展开王濬的统一战争的过程,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然而由于王濬的足智多谋,很快就攻破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常,实则奇警,它形象的说明吴国政权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总之,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的经过及吴主出降的情形,在怀古的内容中寓有深意: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
 颈联是转,“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尾联是合。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

          2  以【雨】为题或意境作一首七律,要求格式正确,使用平水韵.
夜雨敲窗梦不成,
雷鸣电闪伴风声。
清愁几许人寥寂,
独影孤灯盼赤明。
万里红尘曾寄绊,
一壶老酒乱心惊。
天涯负世千秋月,
我与海交龙凤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4 小时
主题
6

129

帖子

0

精华

452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198
经验
105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7
4
发表于 2013-7-3 09:23 | 只看该作者
       无题   ——七律
          落叶青阶空自舞,三更把盏影幽长。
          愁肠总为西风断,冷月堪言暗蕊伤。
          常恨诗笺无所寄,更怜枫老泪成殇。
          曾经一目天涯远,何处烟波送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1

58

帖子

0

精华

180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662
经验
43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20
5
发表于 2013-7-4 16:09 | 只看该作者
E-12翰墨飘香
作业;1  找出一首律诗,自己分析,起承转合.
                无  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承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转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合
首联用雨雷点明心境,抑郁沉闷;颈联承上句心情不好,凡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办法达成心愿,香炉紧锁香烟还能进入,井水虽深但长绳可以汲之;独独爱情常常难遂心愿,颔联转到贾氏与韩寿水到渠成的缘分,以及曹植爱慕甄氏但徒增遗憾;尾联劝诫自己,爱人的心不要和春花共争艳了,到头来寸寸相思还是都会化作灰烬,徒留遗憾。
   
2  以【雨】为题或意境作一首七律,要求格式正确,使用平水韵.

           雨         思
红尘绝恋梦中藏,摇曳孤灯身影长。
飒飒东风迎细雨,盈盈落泪更凄凉。
雷鸣撕破半空夜,儿女此时睡可香。
一寸相思添白鬓,星星点点堵心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4 小时
主题
1

58

帖子

0

精华

189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351
经验
4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6
发表于 2013-7-12 11:0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第九讲  E19-枉凝眉作业  

1        找出一首律诗,自己分析,起承转合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首联 兴起 ,点名地点发出感慨: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颔联 乘接上联继承感慨,物是人非,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  转到眼前的景色: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尾联  总结前面,惆怅不断: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2  以【雨】为题或意境作一首七律,要求格式正确,使用平水韵.
七律  雨荷
榕树深深隐叫蝉,池塘新翠已田田。
多情细雨送琼汁,含露佳人出淡然。
常恐胭脂污粉色,只将素面现人前。
堪堪世上俗夫子,几个识窥真玉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12

55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260
经验
26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
7
发表于 2013-8-7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秋 于 2013-8-7 14:55 编辑

雨过偶书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首联“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是起。是写一场大雨过后,农村中处处是一片欢腾。
颔联“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是承。是写人们对这场喜雨的热烈反应,当然这也是作者的评价和议论。大地希望得到好收成,还须依靠物外的力量,物外犹世外,即靠老天爷的帮忙。老天爷真的给人世间带来了生机。
颈联“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转写雨后转晴,风雷停息,浮动消散,天空中露出满天星斗。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
尾联“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总结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云的进退,是很合时宜的,人间需要雨的时候,它便来到天空下起雨来;待到下过雨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谁能象浮云那样地知道进退呢?

七律   雨后随想
【墨秋】
西湖雨后景悠悠,淡约云烟绿玉流。
弱柳闲眠眉不展,黄鹂酣醉影还幽
蔷薇风过春思尽,斜径燕归尘梦收。
断梗疏萍人不定,时逢盛夏意逢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 02:30 , Processed in 0.0866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