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E组作业***评阅老师左心***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主题
6

201

帖子

0

精华

69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419
经验
167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2
发表于 2013-6-27 00:1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E-03乡关愁客作业
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二年级主要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写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首先(起)就是诗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破题开启全篇,点题明旨,为全诗创造氛围,
    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承)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承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承的要点:
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3)承有多种方式,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承和起对景物的描写有所不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要注意的是: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7)承句要和起句的节奏互补,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情景交融。
8)承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转句做铺垫和准备。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转句的注意事项:
1)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合)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合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自嘲
经年惯与俗尘乖,块垒聊因向酒排。
世界三千穿一眼,人生四十任孤怀。
惜将岁月书唯伴,了却江湖剑作埋。
寻道朝闻吾所欲,此心何惧弃形骸!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て彩| 六合投て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て乐て城:顶级信用て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4 小时
主题
6

129

帖子

0

精华

452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198
经验
105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7
3
发表于 2013-7-3 09:37 | 只看该作者
伤秋—七律
                     
微雨轻寒石径幽,枫红独坐冷清秋。
天涯望断征鸿远,凝露飘零落叶愁。
寂寞何须争蕊瘦,相思无奈笔添柔。
伤怀最是相携处,淡水垂杨一页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21 小时
主题
22

493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046
经验
291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18
4
发表于 2013-7-3 2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两棵树 于 2013-7-3 23:20 编辑

说实在的,最喜欢的还是对联,学习格律没上心,是被朋友拉来的,不过七律还是很喜欢的。总结一下,七律的起承转合,其实对我的文学创作也有教育意义,人的情感本就是有起承转合的过程,就比如记叙文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因此,我觉得我本人的收获,就是在章法上面。

七律·毕业
负箧经年汉水边,今朝相揖各潸然。
长桥一带随波荡,古镇三更对柳眠。
雨碎街灯鹦鹉路,心伤旧梦楚云天。
红颜曾叹竹幽处,白发谁来忆小莲。

七律·客地抒怀
夜柳敲窗乱客心,十年羁旅泪多侵。
红花常绚他乡景,青鸟不传故里音。
八万乡愁炊里瘦,三千笔意酒中寻。
今宵愿梦鲲鹏过,桑梓扶摇一夜临。


没时间作业,找两个旧作凑数吧
闲玩乱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21 小时
主题
22

493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046
经验
291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18
5
发表于 2013-7-3 2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两棵树 于 2013-7-3 23:20 编辑

说实在的,最喜欢的还是对联,学习格律没上心,是被朋友拉来的,不过七律还是很喜欢的。总结一下,七律的起承转合,其实对我的文学创作也有教育意义,人的情感本就是有起承转合的过程,就比如记叙文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因此,我觉得我本人的收获,就是在章法上面。

七律·毕业
负箧经年汉水边,今朝相揖各潸然。
长桥一带随波荡,古镇三更对柳眠。
雨碎街灯鹦鹉路,心伤旧梦楚云天。
红颜曾叹竹幽处,白发谁来忆小莲。


七律·客地抒怀
夜柳敲窗乱客心,十年羁旅泪多侵。
红花常绚他乡景,青鸟不传故里音。
八万乡愁炊里瘦,三千笔意酒中寻。
今宵愿梦鲲鹏过,桑梓扶摇一夜临。


没时间作业,找两个旧作凑数吧
闲玩乱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主题
12

96

帖子

0

精华

287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94
经验
66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8
6
发表于 2013-7-4 1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十六期二年级第八讲E18三郎作业: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二年级主要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写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首先(起)就是诗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破题开启全篇,点题明旨,为全诗创造氛围,
  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承)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承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承的要点:
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3)承有多种方式,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承和起对景物的描写有所不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要注意的是: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7)承句要和起句的节奏互补,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情景交融。
8)承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转句做铺垫和准备。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转句的注意事项:
1)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合)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合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主题
12

96

帖子

0

精华

287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494
经验
66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8
7
发表于 2013-7-4 12: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E18三郎作业:七律《忆红颜》    葡萄美酒风流客,
五夜巫峰闻玉香。
才恋边城明月夜,
不思故土画春堂。
今朝着意桃花梦,
明日随缘化蝶双。
若问人间何处醉,
此生不枉与新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 小时
主题
1

28

帖子

0

精华

80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448
经验
1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6
8
发表于 2013-7-5 12:07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二年级主要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写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首先(起)就是诗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破题开启全篇,点题明旨,为全诗创造氛围,
  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承)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承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承的要点:
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3)承有多种方式,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承和起对景物的描写有所不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要注意的是: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6)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7)承句要和起句的节奏互补,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情景交融。
8)承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转句做铺垫和准备。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转句的注意事项:
1)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合)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合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12

55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260
经验
26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
9
发表于 2013-8-7 15:08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什么是起承转合呢?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1,"起"
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2,"承"。
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在律诗中,“承”,也就是第二联,也叫颈联,是要求对偶的。要注意上下两句在对仗、平仄、词性等方面,尽可能工整。同时,要注意承接上联,气脉相通,并埋下“伏笔”,为下联的“转”做好准备。承上启下是也。
3,"转":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
承,是笔之意转入正题之意。一般是从前一境界的写景或叙事,转入后一境界的抒情、议论或推理。若全篇平铺直叙,必然呆滞刻板,缺乏生动之气。所以说“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
在律诗中,“转”,也就是第三联,也叫颔联,须对仗工整,稳健。
颈联和颔联,注意不可意境平行。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4,"合":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另一“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二,写一首七律
观《美人图》有感
【墨秋】
新雨一帘欺弱柳,重门几扇隐丽姝。
含羞疑见桃花面,浅笑犹怀旧日书。
月掩流云羞弄影,花低檐下欲哀哭。
王孙公子空牵念,佳韵难寻梦亦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31 20:10 , Processed in 0.1003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