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D组作业***评阅老师飞儿***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主题
0

202

帖子

0

精华

4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364
经验
119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4
2
发表于 2013-6-23 07:14 | 只看该作者
1、讲了起承转合的每个部分,收获不小。
2、七律.满屋书香
向晚微风轻入院,珠帘荡曲素音扬。
薄宣移影笺文淡,玉案有情岁月长。
野处闲居常染墨,妙时佳句自留香。
红尘已罢拈台砚,一笔丹青著夜章。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φ彩| 六合投φ注| 网络赚钱去SO娱φ乐φ城:顶级信用φ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1

67

帖子

0

精华

176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235
经验
40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3
发表于 2013-6-23 1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漫舞轻飞 于 2013-6-23 15:35 编辑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
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比兴法)情景交融,
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7、抒情开头式: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
8、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
9、反起: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10、开门见山,
突兀:骤起也,突然而有力,气罩全篇。
11、问答发问式。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由景见情)托物起兴,以物之自然变化现象而兴诗,叙述自然而贴切,感性强烈,烘托铺垫,渲染映衬诗人笔下的景,不是自然风景的翻版,而是经过诗人眼睛的观察、头脑的思考的结果,
这景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光赏员,还要善于由景见情。由于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各自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13,陈述式: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
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与起的关系,就像中药剂学中的臣药和君药的关系一样,是起辅佐作用。
1、景承:2、          意承         3、承和点题;
承写作手法有  1 顺承   2, 递进式承接。3, 并列承接  4、一问一答  5、逆承
转的方法
景入情转法,就是虽然是在写景,但其实已经是在抒情了,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
二、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一、从作用上分,合有以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空间,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谋篇,
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写律诗一首
春愁
夜露轻凝映暮晖,山风初起冷单衣。
闲亭布谷轻传唤,小径春花漫自飞。
把酒常寻箫下客,吟诗独悟语中机
芳笺未至天涯远,醉里思君伴梦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1 小时
主题
0

34

帖子

0

精华

111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517
经验
24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8
4
发表于 2013-6-28 18:56 | 只看该作者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
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比兴法)情景交融,
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7、抒情开头式: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
8、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
9、反起: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10、开门见山,
突兀:骤起也,突然而有力,气罩全篇。
11、问答发问式。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由景见情)托物起兴,以物之自然变化现象而兴诗,叙述自然而贴切,感性强烈,烘托铺垫,渲染映衬诗人笔下的景,不是自然风景的翻版,而是经过诗人眼睛的观察、头脑的思考的结果,
这景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光赏员,还要善于由景见情。由于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各自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13,陈述式: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
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与起的关系,就像中药剂学中的臣药和君药的关系一样,是起辅佐作用。
1、景承:2、          意承         3、承和点题;承写作手法有  1, 顺承   2, 递进式承接。3, 并列承接  4、一问一答  5、逆承
转的方法
景入情转法,就是虽然是在写景,但其实已经是在抒情了,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
二、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一、从作用上分,合有以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空间,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谋篇,
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七律  相思
风吹帘动晚风凉,月影依稀叩小窗。
满地残红流水逝,一杯浊酒伴心伤。
相思梦里寻千次,寂寞笔尖书万行。
望处信无寒满路,何时相聚共斜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 小时
主题
0

44

帖子

0

精华

115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238
经验
25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5
发表于 2013-7-4 18:06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D11-羽叶之作业: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
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比兴法)情景交融,
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7、抒情开头式: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
8、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
9、反起: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10、开门见山,
突兀:骤起也,突然而有力,气罩全篇。
11、问答发问式。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由景见情)托物起兴,以物之自然变化现象而兴诗,叙述自然而贴切,感性强烈,烘托铺垫,渲染映衬诗人笔下的景,不是自然风景的翻版,而是经过诗人眼睛的观察、头脑的思考的结果,
这景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光赏员,还要善于由景见情。由于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各自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13,陈述式: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
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与起的关系,就像中药剂学中的臣药和君药的关系一样,是起辅佐作用。
1、景承:2、          意承         3、承和点题;承写作手法有  1, 顺承   2, 递进式承接。3, 并列承接  4、一问一答  5、逆承
转的方法
景入情转法,就是虽然是在写景,但其实已经是在抒情了,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
二、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一、从作用上分,合有以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空间,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谋篇,


          七律 感悟
向晚驱车登古原,路边风景觉新鲜。
沿街垂柳飘丝絮,纯朴农夫守稻田。
孩童戏耍荡秋千,陌上扶棃顾眼前,
抚首凝眉细打量,为何坎坷运途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 小时
主题
0

20

帖子

0

精华

57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401
经验
10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4
6
发表于 2013-7-8 16:07 | 只看该作者
秋云云第八讲作业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
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比兴法)情景交融,
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7、抒情开头式: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
8、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
9、反起: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10、开门见山,
突兀:骤起也,突然而有力,气罩全篇。
11、问答发问式。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由景见情)托物起兴,以物之自然变化现象而兴诗,叙述自然而贴切,感性强烈,烘托铺垫,渲染映衬诗人笔下的景,不是自然风景的翻版,而是经过诗人眼睛的观察、头脑的思考的结果,
这景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光赏员,还要善于由景见情。由于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各自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13,陈述式: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
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与起的关系,就像中药剂学中的臣药和君药的关系一样,是起辅佐作用。
1、景承:2、          意承         3、承和点题;承写作手法有  1, 顺承   2, 递进式承接。3, 并列承接  4、一问一答  5、逆承
转的方法
景入情转法,就是虽然是在写景,但其实已经是在抒情了,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
二、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一、从作用上分,合有以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空间,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谋篇,
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31 12:20 , Processed in 0.0829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