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风素月笔记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6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仄两读字辨析举要
一、 字义相同,跨平仄两韵部的字
【看】 【叹】 【过】 【望】 【患?】 【忘】
【听】 【醒】 【凭】 【漫?】 【钿】 【售】
【撞】 【泯】 【司】 [探]  [潜][欤]   [笼]   [篓]
二、意义的平仄两读字举例
【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不】平声,同“否”。
例:相君还许吐茵不
关外杨公安稳不(自解,作平声解时,一般放在句尾,放句首和句中多为仄声解)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
【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乘】平声,升,驾乘;去声,车乘。
【除】平声,除夕,台阶;
【穿】平声,孔洞;去声,贯穿。
【传】平声,动词,流传;去声,传记。
【创】平声,创伤;去声,草创,惩创。
【吹】平声,动词,以口吹;去声,名词,鼓吹,如“横吹”。
【从】平声,动词,由;去声,名词,随从之人。
【当】平声,应当,担当;去声,正当,相称,心以为。
【调】平声,调和;去声,音调,征调。
【分】平声,动词,分开;去声,名词,名分。
【供】平声,供给;去声,陈设。
【观】平声,动词,看;去声,名词,寺观。
【冠】平声,名词,冠冕;去声,动词。
【翰】平声,名词,赤羽山鸡,鸟羽;去声,翰墨,文辞。
【荷】平声,名词;去声,动词,担负。
【和】平声,和谐;去声,唱和。
【华】平声,华美;去声,太华。
【间】平声,中间;去声,参与,离间。
【教】平声,使为;去声,名词,教化。
【禁】平声,同“胜”;去声,禁止,宫禁。
【浪】平声,沧浪;去声,波浪。
【离】平声,别离;去声,离去。
【令】平声,使;去声,命令,县令。
【论】平声,动词,讨论;去声,名词,言论。
【那】平声,何;去声,无那(无奈)。
【难】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患难,灾难。
【判】平声,动词,拚;去声,别,裁。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扁】平声,扁舟。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略。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按:形容词多作“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王】去声,统治,称王。
【为】平声,动词,作为;去声,因。
【闻】平声,动词;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名词;仄声,动词,使污。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去声,欲得。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中】平声,内;去声,动词,射中。
【重】平声,重复;去声,形容词,轻重。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23:1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区分平仄
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但是,语音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因为它们中间混杂有古入声字。
  现在辨别古诗字音的“平仄”声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们现在的语音去辨别每个字的读音属于古代的平声还是仄声。大家总是简单地以为第一第二声是“平”,第三第四声是“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辨认方法应该是:
  一、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
  二、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其中鼻韵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声。第一、第二声中非鼻韵母的字多数是平声,但有部分是仄声(即古入声字),如“鸭、接、耷、八、逼、拔、达、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从上述第二点看,比较麻烦的是要在现在的第一、第二声非鼻韵母的字中辨别古入声字。辨别入声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阳平(第二声)字,只要不是鼻韵母(如上所述),则凡声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声字。如“拔、勃、得、笛、国、格、着、浊、杂、足、节、及”等。
  2.记住一些做声符的古入声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这些字作声旁的字,也是入声字,如“鸭、押、匣、钾、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洁、结、桔、佶、黠、颉、盒、拾、阁、蛤、颌”等等,因此也属于仄声,尽管现在普通话读作阳平。
  3.也可以根据现在保留入声的方言来辨认,如粤语、客家话、吴语等,用这些方言来念,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长的便是,但要经过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现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辨认出来(作仄声处理),其余的阴平、阳平字都是平声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经可以把混在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字中的绝大部分古入声字剔出去了。如果还不放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韵书,如《广韵》《集韵》《诗韵》《词韵》等,这些韵书都分别把平、上、去、入的字归类排列的。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ⅴ彩| 六合投ⅴ注| 网络赚钱去SO娱ⅴ乐ⅴ城:顶级信用ⅴ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23:20 | 只看该作者
今平古仄字表
A:阿凹
B: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
C: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
D: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
犊度咄掇裰夺铎踱
E:额
F: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
G: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
H: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
J: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 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
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
矍攫谲爵菌
K: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
L:拉邋疗溜馏噜捋
M:妈抹没谜乜摸膜
N:捏
O:噢
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
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
R:如茹孺
S: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
T: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
W:挖玩屋喔
X: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协胁挟撷
戌靴薛穴学
Y: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
Z: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摭执直值殖
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
古平今仄的字:
看忘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5:31 | 只看该作者
孤平:除尾字用韵字外,前面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用仄声,只留第二个平.
孤仄:没此说法.
三联平:句尾不能连用三个平声字,如仄仄平平平三联仄:
句尾不能连用三个仄声字,如平平仄仄仄,拗救:如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仄声,为拗,须在第三字用平声字救,以上例,平平仄仄平,可为仄平平仄平.拗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素月 于 2013-5-14 08:35 编辑

对联之隔
—由两幅对联引发的争论
主讲:九鼎老师
其实今天主要是讨论隔的问题,这是由一场关于隔与不隔的激烈的辩论引发的,隔,大家懂么,它属于六要素里的哪条?【内容相关】。内容相关,就要求出句和对句,在内容上要有关联点,对联,既要对又要联,联就是关联点,对是对立,但是对立并不是代表隔。如果两句毫不相干的话放在一起,虽然对立了,但却不是对联。那么如何判断一句话是不是隔,我们今天从一场激烈的辩论来学习。每次谈到对联的“隔”这个话题,大家往往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难免面红耳赤,最后却不一定达成共识。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与赏析过程中来取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永恒课题。我的观点是,找出读联的“着眼点”与作联的“落脚点”,求同存异。好,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这幅联是否隔。
坚持重道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如果这个对联贴在教育局大门上,是否隔?挂在我家门口就不是联,挂在教育局门口就是联!”正是这句话,打开了我的思考之门。这句话,隐约提出了“着眼点”与“落脚点”的问题。
再看一联
动物园中观动物
图书馆里看图书
作者的观点认为这个不隔,原因是劳逸结合,看完动物去学习,这适合描写六一小学生的一天活动。
好,对于这个展开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下面我来转发。
观点一
坚持重道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放在市政府门口绝对是好联啊~~~
动物园中观动物
图书馆里看图书
单观,符合对联意隔的基本条件;但是定要把他整到一起,当然不能算隔了。比如:长江上午带小女儿去了动物园,下午带孩子又去了图书馆,一个既懂生活,又爱学习的,与时俱进的长江跃然纸上了~怎么可以说隔捏
观点二
我认为,“隔”与“不隔”根本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隔”的程度。再关联紧密的一个联,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可能都会“隔”,只是“隔”的我们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就**举的这两个例子来说一下。
 先说第一个:
坚持重道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强调要从上比的重道尊师“落脚点”顺延下去理解、分析下比。这个我双手赞同。
按我的理解,一个好的对联,上下联应处理好“关联”“控制”和“超越”。你既然定了上联的基调是“重道尊师”,你就应依此形成关联,并以此控制下联,让下联延展或补充。可下联“贪污受贿”是“重道尊师”的表现吗?显然不是。但如**所说,如果非要把它放在一个“教育系统范围内”这么大的一范围来理解,那能装下东西那可就太多了,比如下联我改成“反对杀人放火行为”,“严禁嫖娼卖淫行为”等等似乎都可以(其实不管那个系统范围,这些都要做到的,就如同不能贪污受贿一样),但上下两联显然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说,此联大“隔”不为过。
第二个例子:
动物园中观动物
图书馆里看图书
把这个联定为内容不相关的例子我认为是对的。
**从上下联两种行为的“感受”找到了内容相关。我认为这种分析方法万万不可。
如是这样,即便再“隔”的联,都不可能隔了,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能找到扯到一起的理由。这样一来,大家都天南海北的乱对,然后找出一些理由来解释,我不知道对联会对成什么样子?
我还是那句话,对联是两句话的艺术,如何用比较少的字写出一副大家一看就明白的精美、紧凑、和谐的联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而不能为“隔”找什么理由去圆场。因为我们不能在每一副对联后写上一大段文字,告诉阅读者,你应该这样这样看才不“隔”。如是这样,那就不是写对联了,干脆改成写说明书算了。
我们继续来看激烈的讨论,
隔与不隔是个大题目.
所谓隔,有空间之隔,时间之隔,内容之隔,意境之隔,风格之隔,强弱之隔。不能以一孔之窥而论。
坚持重道尊师方向反对贪污受贿作风这副联若挂在教育局,我认为从联意来看是不隔的,因为它可能说明了教育局一年的工作内容或重点,在某一层面上两者得到了统一。就象我们平时写的很多联,上联说喜欢喝酒,下联说喜欢看书,没有人说隔一样,因为它说明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或态度。
上联说春天如何,下联说秋天如何,也未必是隔,因为可能说的是自己园中的四季景观。但如果写:赏了梅花又赏菊花,时间上就隔了。
我记得说过一句话:看对联隔不隔,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副联挂在哪里合适,若合适,则不隔,若不合适,就是隔。
第二个例子,尊师重教那联,如放在教育局门口,我承认它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写完这个联,还得加个说明:此联是放在教育局门口的。脱离开这个说明,这个联还是一个有问题的联。
“联”是统一,“隔”未必是对立。对立是指两者有各自的独立性,在这个独立性上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记得先生说的是共鸣点:),就形成了统一,对联成立。不过这个双方的共同点不见得就一定在内容上。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对联好比两个紧紧拥抱着的人,但是不是物理意义上连体人。
对联的上下关联最终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而实现的,读者审美活动得到的最终结果可能与作者的意图相吻合,也可能不吻合甚至完全相反,只要句中存在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因子”,则其结果都可能是合理的。
是不是一副对联,
和“挂与不挂”以及“挂在何处”没有关系。你把婚联挂在灵堂里,错误是悬挂者,而不是“婚联”本身!换句话说,不因你的悬挂错误而株连“婚联”不是对联!加上横批是不是就控制了上下联的内容了?一个中心思想,估计就是说的横批了。横批,可以是对联的总结,而不是对联的统帅。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2:40 | 只看该作者
平仄易误用的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素月 于 2013-8-29 10:22 编辑

对联常见倒装句句型
对联写作中,词序安排的前后颠倒是为了协调平仄,或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或者为了顿挫,形成某种气势和风致。为了刻意使自己的句子显得非同凡响而任意改变句子结构,就不可取了。不类以下例句情况的,很可能就是病句。

   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如春联:
红杏一枝,莺歌燕语
碧桃满树,日丽风和
正常词序,应是“一枝红杏”、“满树碧桃”,让作定语的数量词居前,中心词在后,是为了协调句脚平仄,合乎“平,仄/仄,平”的格式。


   动宾倒装

如张伯驹挽毛泽东联:
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
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本是“重开新史纪元”、“且看今朝人物”。将宾语拆开分置后,既强调了“纪元”、“人物”,又强调了“今朝”、“新史”,使全联有一种虬枝盘空的气势。


   主谓倒装

如郭沫若题陕西大厦联:
勉哉,吾党二三子
猗欤,广厦千万间
本应作“吾党二三子勉哉;广厦千万间猗欤”,这样倒装,突出了“勉哉”、“猗欤”,使行文多一点波澜,并且避免了联脚上平下仄。


   连动结构倒装

两个前后相连的动作后一动作先说。如“纵目凭栏”,本应先凭栏而后纵目。这多半是为了平仄、对仗的原因而倒装。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8:25 | 只看该作者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
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什么叫统令作用呢?对联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刚才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幅对联,难免有点牵强,但可以这样处理:

此处有清风朗月,
其人如劲柏苍松。(按古韵,柏,入声)

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人品)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有"和"其人如"就被称为领字了。
 
领字的来源
 
对联最早从诗来,从赋咏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对联的起源之争是一些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长期纠缠不清的课题,我们不必作这类对我们无甚帮助的争论。

早期的作品(如宋代)有很明显的骈赋痕迹,大量使用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类的,到了明朝,便大量的转入与律诗句式相仿的五七言句,清朝时期,长联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对联的形式和手法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广容性了。

而领字的最早普遍使用,是在元曲里面。元曲又称词余,其发展是来源于词,但随便翻一翻元曲,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很短的小令彼此间是相同之外,大部分同曲牌的作品,其字数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与词的字数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领字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而对联由骈赋得四、八言联,自诗得五七言联,因词得长短句,在继续发展的时候,就把领字也融到自身的应用上面去了。
还有一些联句,在语气上极口语化,这也和戏曲入联关系密切。

有心欲更详细了解领字的联友,可以查找一下元曲的资料看看,当然,元曲也并非首首都有领字的(很熟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不带领字),这就要大家加以分析和判别了。
 
领字的运用
 
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又"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后面的"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其用法一致。

于是,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领字的多寡,是要结合联句本身的要求来定的,这个要求,主要是来自句式变化的考虑,这里不便展开太多的讨论,以免冲淡了主题。

长联中的领字起到引领承接的作用而大量被使用,那么,在短联中有没有这样的体现呢?可以说,领字在短联中的应用比例比较少,但也不能否认其存在,之前我撰的一个例子,是在一古联的基础上稍作更改而来的。
 
领字的使用要求

领字有什么使用要求呢?有人认为,领字必须是虚的,也就是刚才说的"莫辜负"、"都付与"这一类的,才能称作领字。我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

我的理由是,领字的作用就是要牵领下文,以下文作为主体,领字是辅助性质的,能认同这一点的话,实词虚义的也能成为领字,就如"三千年"、"一万种",看上去全都是确切的数字,但只要不是专门要挑刺的都知道,三千年是一个概指,一万种更是一个夸张手法,它们都是为突出下文服务的。

不过,要指出的是,在长联里面使用实词虚用的手法,会比在短句里面使用要困难得多,所以实词虚用,要注意用得其所。
领字与声律的关系

当一个联句引入领字之后,我们便不能再对联句用诗律的句式来要求。
比方说,大观楼长联的"看东骧神骏"若用五言律句来衡量的话,显然就是破律的了。所以尽管有很多的作品在引入领字之后依然因为注重声律而尽量做到与律句句式吻合,但在联律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我甚至喜欢以运用领字来突破千篇一律的常用句式,当然了,这是我个人的喜好,不强加于人。

领字在对仗上面也比较宽松,在对应位置上的声律要求也被列为可不予计算,究其根源,就是因为领字虽然在联句中起到的作用不少,但它始终是为了给主体服务,为了明确它在句中的主次地位,有意地忽略它的声律、对仗要求,也就是我在另一篇文章里面提及的,模糊辅助物,突出主体了。
常用领字(资料来源:常江《对联知识手册》)
 
一字
看 望 听 想 读 览 喜 溯 怅 怕 任 待 问
凭 叹 嗟 念 试 应 将 须 对 莫 正 乍 总
奈 但 料 似 算 更 真 并 怎 方 尽 况 渐
倘 虽 彼

二字
迹将 却将 莫非 何须 只须 须知 须念 还须
即此 如此 居然 自然 但看 但闻 但得 但愿
记得 不忘 恍如 不妨 何不 也算 看来 不觉
切莫 岂料 总合 更兼 只要 只将 只是 只期
只余 若是 已是 不是 便是 又是 云呈 况是
哪怕 那堪 此日 当年 尚待 依旧 自思 自愧
且把 莫把 未省 休说 无怪 休辞 岂惟 没道
未必 何必 何况 安得 纵使 试问 试看 敢向
不堪 犹觉 却忆 未闻

三字
最难忘 最可怜 最无端 最堪怜 最妙处 最好是
只赢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只刑得 写不尽 望不断
流不尽 看不尽 禁不住 赏不尽 全不念 君不见
只不过 倒不如 哪管他 休沦他 谁管它 且任我
才领得 好领取 莫辜负 都付与 且探寻 且看那
请看那 放眼看 扰想见 犹剩得 犹记得 再休提
再休说 再休管 无怪乎 又还是 又何妨 无非是
又谁料 又准知 又添得 又何必 又奚必 更能消
消受得 更何须 何须问 况更有 更有些 应有些
正有待 待他年 看今日 回溯那 更忆及 忆几番
听几番 怎脱去 怎抛却 怎识得 便怎地 岂徒览
切莫要 说什么 皆因是 可直作 看破那 还须要
未曾闻 唯此地 都幻作 尽收归 焉能免 要争个
安排着 才觉出 有多少 休忘却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9:5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听人说玻璃对  不知所谓何物  今天网上搜来些资料  贴在这里  大家可以看一下作为了解

所谓玻璃对,是指对联所用的字贴在玻璃上,从正反两面看都一样的这类字所组成的对联。
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对称美。这样的字用篆书写在玻璃上,无论正看、反看字体均相同,如“大”、“文”、“因”、“天”之类。
玻璃对实例有一玻璃联这样写道:
山中日出;
水里风来。
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语》中说: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玻璃联因用篆字书于玻璃上,选字必须要求对称统一,以达正反如一。这副对联,简练精短,用词严谨,而且符合玻璃对的基本要求,是一副极妙的绝对。
请看下联:
文同画竹两三个;
丁固生松十八公。
此联载于清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联语中的文同为宋代大画家.以善画竹和山水著称。“两三个”是指竹叶,恰似“个”字。丁固为三国时吴国人,初仕尚书,因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说:“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果官至司徒(汉时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此联不仅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下联出句为1990年辽宁营口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征联:
山水林田,至营口宜赏美景;
桑蚕米果,出盖县富甲关东。
出句写营口市的环境特点,对句写盖县(营口辖)的农土特产。对句在句式、词性等方面与出句基本相对,用玻璃对式相对,实属不易。
简体玻璃对一般说来,简体字难易造成玻璃对效果,原因在于简体字中极少有左右完全对称的了。所以现在仍然沿用古代所称的玻璃字属对。而即使如此,也还存在字体的问题,比如有些字用篆书书写就是对称的,用楷书书写就不对称;或者用隶书书写对称,用行书就极不对称,这都是存在的。一般而言,以篆书和隶书字形为准。
就今天的字体多样,制作玻璃对更易,这就需要对字词了若指掌,信手拈来。市场经济的今天,用玻璃对装饰商店橱窗玻璃门,用幼圆体刻成,就能很好解决左右不对称的问题,又符合玻璃橱窗装饰广告的美感,里外左右读,皆能醒目易懂句子不变。
在回文回头联对的基础上,增加到玻璃对,就更加妙趣横生了。
这是洒家给【泰美商场】写的玻璃对春联:泰来春天春来泰, 美景金日金景美!
包含了,回文回头,藏头藏尾,玻璃对。
如此,可以根据具体意境要求,写出很多,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
附:玻璃字集
A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岙 岙 奥 奡
B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板) 半 褒(闁) 暴 曓 杯(杯)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贝) 辈(辈) 辈(辈) 奔 贲(贲)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毕) 荜(荜) 筚(筚)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赑(赑) 辡 辨(辬) 辩(辩) 辫(辫)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禀) 仌 丙 昺 并(并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C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艹) 屮 肏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册) 岑 笒 曾 芆 叉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阐) 旵 昌 菖 阊(阊)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车) 莗 棽 尘 爯 呈 乘(乗) 媸(妛) 赤(灻 烾) 蚩 笞 荎 尺 啻 雴 充 茺 舂 憃 虫 崈 崇 重 罿 臭 出 畜 亍 閦 矗 川 篅 圌 串 窗(窓) 垂(埀) 菙 棰(箠) 春 箺 蠢(惷) 萶 兹 兹 慈 朿 茦 从 苁 忩 丛 賨 汆 窜 篡 爨 萃 崒 莝
D  荅 答(畗) 笚 畣 耷 笪 羍 大(亣) 眔 呆 怠 带(带) 簤 单(単 单) 箪(箪) 丹 亶 旦 当(当) 筜(筜) 党(党) 凼 闣 宲 德(恴 惪) 登 簦 凳 蔐 籴 苖 笛 帝 蒂(蔕) 地(坔) 慸 埊 啇 典 奠 蕇 簟 奝 吊 丁 町(甼) 艼 鼎 薡 丢 丢 东(东) 菄 岽(崬) 董 蕫 峒(峝) 箽 兜(兠) 蔸 豆(豆) 斗(斗) 窦(窦) 篼 阇(阇) 竺 芏 螙 专 兑(兊 兑) 朵
E  恶(悪 恶) 垩(垩) 鬲 噩 蘁 蝁 恩 蒽 奀 而 儿(儿) 荋 尔(尔 尒) 薾 二
F  発 番 翻(畨) 蕃 凡(凣) 笲 樊(棥) 梵 蠜 軬 非 暃 婓 斐 蜚 菲 霏 棐 奜 蕜 芾 贲(贲) 蕡 焚(燓) 粪(粪) 奋 风(风 凨 凬 凮) 丰(丰) 葑(蘴) 靊 寷 凤 奉 否 雬 夫 葍 芙 幅(畐 畗) 芣 巿 芾 罘 甶 父 釜 冨 富 竎 箁
G  尜 盖(葢 盖) 篕 干 竿 筸 甘 苷 芉 冈(冈) 岗(岗) 高(髙) 膏 篙 杲 睾 睾 皋(皐 臯) 羔(羙) 槁(槀) 藁 藳 菒 夰 暠 稾(稁) 阁(閤) 鬲 革 搿 鞷 个(箇) 亘 羹 工 共 愩(慐) 公 宫 篢 拲 蛬 汞 贡(贡) 拱(廾) 冓 篝 辜 蓇 骨 古 罟 蛊(蛊) 谷 固 崮 怘 筈 罣 乖 莞(萖) 关(関 闗 关) 贯(贯) 筦 丱 卝 毌 盥(泴) 光(灮 炗 烡) 茪 臦 臩 圭 茥 筀 窐 闺(闺) 癸 昋 贵(贵) 炅 丨 呙(呙) 国(囯 囗 囶) 果
H  奤 害 函(圅) 寒 罕 闬(閈) 旱 菡 行 筕 笐 蒿 皓(暠) 昦 昊 合(閤) 盒 禾 盉 篕 盍(盇) 阖(阖) 黑(黒) 轰(軣 轰) 謍 黉(黉) 哄(閧 闹) 乎 壶(壶) 苸 芔 雽 华(华 崋 蕐) 画 荁 苋(苋) 患 皇 葟 篁 凰 黄(黄) 荒(宺) 簧 晃 回(囬) 茴 会(会) 荟(荟) 惠(恵) 蕙 阓(阓) 卉(芔) 恚 圚 寭 荤(荤) 火
J  几 萁 苙 基 箕 簊 齑(齑) 笄(筓) 击 丌 赍(賫) 脊 吉 棘 蕀 亼 荠 霁 芰 冀(兾) 惎 系 諅 赍(賫 賷) 忌(坖) 暨(臮) 夹(夹) 筴 荚(荚) 甲 贾(贾) 开 兼 蒹 奸(奸) 间(间) 蕳 蕑 葌 尖 简(简) 謇 笕(笕) 柬 茧 见(见) 畺 葁 姜(姜) 疆(畕) 交 茭 筊 笅 皛 觉(覚 觉) 藠 嘦 窌 罝 杰 菨 介 芥 界 岕 今 菳 金 禁 巾 堇 菫 蓳 尽 荩 晋(晋) 臸 菁 箐 茎 京(亰) 晶 兢 景 井(丼) 阱(穽 汬 宑) 竞(竞 竸) 竟 誩 冂(冋) 冏(囧) 炅 煛 煚(燛) 臩 韭(韮) 臼 萛 苴 罝 輂 弆 閰 莒 筥 举(挙) 具 窭(窭) 寠 惧(愳) 桊 眷 帣 絭 罥 珏 觉 斍 菌 军(军) 箘
K  开(开) 闿(闿) 刊(栞) 冚 坎(凵) 闶(闶) 亢 囥 窠 壳 克 峇 肯(肎) 空 箜 口 窋 哭 苦 凷 宽(寛) 夼 矿(丱) 卝 葵 奎 蒉(蒉) 篑(篑) 阃(阃) 困 卵 壸(壸 閸) 筈
L  来(来) 莱(莱) 赉(赉) 箂(筙) 兰(兰) 阑(阑) 籣 婪 岚 罱 坔 簝 乐(乐 楽) 累(纍) 蔂(虆 蘲) 畾 靁 厽 垒(垒 壨 亝 塁) 雷 藟(蕌 蘽 虆) 櫐 蘽 絫 耒 蕾 类 离 蓠 篱 荲 里 礼(豊) 丽(婯) 栗 吏(叓) 蒚 立 苙 笠 篥 詈 叕 岦 帘 莶(莶) 萰 娈(娈) 恋(恋) 亮 量 两(両 两) 尞 寮(竂) 嶛(嶚) 簝 膋 林 箖 霖 邻(厸) 禀(禀) 菻 吝 焛 苓 笭 零 囹 霝 蘦 灵(灵 霊) 孁 蕶 令 留(畄 畱) 六 罶(羀) 篢 娄(娄) 蒌(蒌) 窭(窭) 篓(篓) 寠 鲁(鲁) 坴 圥 甪 闾(闾) 吕(吕) 率(卛) 峦(峦) 娈(娈) 栾(栾) 脔(脔) 挛 銮(銮) 羉 圝 圞 卵 仑(仑 仑) 芲(菕) 囵(囵)
M  蟆(蟇) 亇 閁 买(买) 荬(荬) 卖(卖 売) 曼 蔓 蛮 矕 蔄 奀 莽 茻 卯(戼) 茆 峁 萺 昴 冒(冐) 帽(冃) 貌(皃) 梅(槑) 美(羙) 闷(闷) 门(门 閅) 亹 菛 瞢 莔 蕄 冞 米 芈 蓂 幂(幂) 觅(觅 覔) 鼏 羃 峚 糸 芇 面(靣) 苗 淼 灭 忞 闵(闵) 簢 皿 闽(闽) 冥 蓂 命 谟(謩) 摹 麽(尛) 末 茉 莫 寞 墨 瞐 厶 某 亩 墓 幕 暮 慕 目 苜 木
N  拿 笝 奈 萘 柰 囡 南 罱 闹(閙) 内 儿 霓 逆(屰) 溺(氼) 年(秊) 卄 廿 苶 聂(聂) 臬 闑 宁(宁) 甯 寍 苎 寕 弄 女 恧 奻 搻
P  番 攀 盘 奤 奅 辔(辔) 閛 朋 芃 菶 丕 罴 囨 貵 篻 票 苤 品 汖 荓 平 苹 荓 咅 莆 菩 甫 圃 普(暜) 菐
Q  妻 萋 桼 其 棋(棊) 萁 綦 齐 亝 亓 丌 岂(岂) 器(噐) 弃 荠 千 芊 茾 搴 佥(佥) 签(签) 欠 芡 茜 凵 羌 蔷(蔷) 乔(乔) 荞(荞) 簥 壳 悫 且 妾 笡 亲 堇 芩 秦 蓁 琴(琹 珡) 禽 覃 吣(吢) 青(靑 寈) 圊 苘 苘 蛬 焭 酋 囚 去(厺) 曲 筁 阒 全 荃 筌 桊 拳 泉 灥 峑 闎 阕(阕) 囷
R  冉(冄) 苒 荛(荛) 壬 人 仁(忈 忎) 日 容 蓉 荣(栄 荣) 冗(�]) 茸 嵘(嵤) 禸 肉(宍) 薷 入 耎 繠 蕊(蘂 橤)  惢 笍 闰(闰) 若(叒)
S  卅 塞 簺 赛(赛) 三 叁 彡 伞(伞) 桑(桒) 喿 啬(啬) 蔷 森 杀 霎 霅 菨 山 膻(羴) 芟 闪(闪) 善 商 蔏 赏(赏) 上(丄) 尚(尙) 筲 莦 畲 畲 奢 輋 舌 佘 阇(阇) 舍 申 穼 深(罙) 参(絫 叄) 罧 棽 燊 莘 峷 审(审) 慎(昚) 眘 生 圣 时(�]) 十 叓 屎(宩) 实(实 宲 実) 市 士 �] 示 筮 室 噬(簭) 世(卋 丗) 手 首 受 掱 兽(嘼) 殳 黍 束 耍 率 闩(闩) 双 爽 水(氺) 思 罳 丝(丝) 糸 四(亖) 厶 兕 松(枀 梥) 枩 嵩 怂 耸 宋 讼(吅) 叟 蓃 叜 窣 素 粟 坴 莤 祘 蒜 筭 算 虽 荽 祟 岁(亗) 莤 索
T  沓 荅 譶 譶 胎(囼) 台(台) 苔 炱 薹 籉 旲 奤 猋 太(夳) 态 泰(冭) 贪 蕈 昙(昙) 榃 菼 闛 坣 棠 堂 夲 誊 霯 替 天(兲) 田 寘 窴 阗(阗) 畠 窕 宨 粜 亭 葶 囲 同 仝 茼 筒 童 罿 峒(峝) 突 葖 凸 秃 荼 筡 啚 图(图 圗 図) 土 峹 嵞 圌 吞 氽 妥 莌
W  窐 凹 洼(屲) 歪 完 万(万)   网 王 委 萎 崣 亹 胃 未 軎 昷 文 蚊(螡 蚉) 芠 雯 闻(闻) 阌(阌) 紊 璺 问(问) 忞 稳(桽) 芠 莴 窝 巫 无 芜 兀 吴 茣 莁 蘁
X  奚 熹 西 茜 息 蒠 昔 悉 蒵 葸 喜 熹 阋(阋) 卌 玺(玺) 壐 枲 葈 窸 下(丅) 筪(笚) 莶 仙(仚) 闲(闲 闲) 显 苋 县 宪(宪) 香 享(亯) 向 萫 肖 宵 霄 嚣(嚣) 小 皛 笑 莦 血 燮(爕) 辛 莘 心 芯 馨(馫) 鑫 衅 兴(兴) 荥(荥) 幸 杏 莕 臖 凶(凶) 兄 岫(峀) 焸 苬 飍 需 畜 蓄 宣 萱(藼) 箮 玄 悬 峃 泶(泶) 穴 茓 燢 血 学(壆) 熏 薰 窨 顨
Y  亚(亜 亚) 丫 弇 燕 岩(嵓 喦) 言 芫 炎(炏) 闫(闫) 阎(阎) 妍(蔅) 兖(兖) 宴 焱 晏 妟 嬿(嬊) 央 羊 养 恙 要 葽 夭 宎 幺 尧(尧 尭) 荛(荛) 嶤 垚 爻 窅 杳 舀 窔 筄 爷 野(埜) 业(业) 嶪 页(页) 曅 叶(叶 枽) 一 壹 萓 霬 宜 意(悥) 义 薏 睾 益 亦 弈 奕 帟 乂 圛 昱 叕 帠 异(异) 因 茵 垔 闉 音 訔 訚(誾) 圁 寅 崟 窨 婴(婴) 蘡 英 霙 荌(嫈) 蓥 茔(茔) 荧(荧) 荥(荥) 莹(莹) 萗(禜) 萤(蛍 萤) 营(营) 萦(萦) 謍 甬 恿(惥) 蒏 用 幽 由 莤 酉 丣 又 于 禺 愚 盂 竽 舆(舆) 萸 余 畲 舁 芋 宇 雨 圉 薁 育 寓 玉 誉 悆 囦 元 园 员(员) 圆(圆 円) 曰 龠 菕 籥 月 阅(阅) 乐(乐) 药 蒀 晕(晕) 云(云) 芸(芸) 贠(贠) 筼(篔) 霣 允
Z  灾 甾 宰 崽 再 赞(賛) 凿 早 蚤 枣(枣) 责(责) 箦(箦) 曾 闸(闸) 斋 寨 章 掌 兆 瞾 嚞 蓁 真 支 只 直 黹 至 窒 志 置(寘) 中 忠 盅 众 重 周 舟 胄 宙 咒 昼 竹 竺 主 宔 罜 苎 专(专) 茁 兹(兹) 玆 亝 自 宗 总 奏 卒 崒 箤 罪(辠) 坐 凿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44 小时
主题
7

213

帖子

0

精华

798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8602
经验
17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7
10
发表于 2013-6-18 10:0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下,内容太多,要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0

48

帖子

0

精华

104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466
经验
2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5
12
发表于 2013-6-21 08:17 | 只看该作者
清风吹散霧霾;素月指点迷津。老师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0:16 | 只看该作者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例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乐:使……快乐。

名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例2“王”为意动用法不是使动,译为,认为……为王或把……当王)
例2中两种不同用法的理解是由对该句句子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如果理解为成功后的君主为王,则为使动用法,若理解为成功后大家认为他为王,则为意动。
所以有判别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还需要自己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形容词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编辑本段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语义区别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语法区别1.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
2.谓语灵活性不同。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意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3 07:37 , Processed in 0.1035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