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雪儿学习笔记、作品汇集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5:4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填词


一:词的慨念及起源

    词是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    二: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广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要求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词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精当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三:词的体式与调式
     1;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多少从体式上可分为三类,依词的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人提出此分法不甚科学,如词中称“令”者不一定都是58字以内,如《百字令》是一百字。再如《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58字体也有60字体的,这就很难以将其划入小令中或是中调中的。
     2;调式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唐宋时,词与曲结合。以节奏的缓急区分乐曲。节奏舒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慢”。慢曲与急曲比,声调长了。因此慢词的字数,句数就随之增加了。如字数最少的《卜算子慢》也有89个字。而《卜算子》仅44个字。慢调与前面提到的长调共同处是字数较多,区别长调是依词的长短而分,而慢调是依曲的急缓而别的。“慢,令,引,近”是词的四种调式。“慢”既慢曲,每片8拍。令为令曲,小令每片4拍。“引”和“近”每片6拍。
    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现在“转调”上,方式有“偷声”“减字”“摊破”等。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均有变化。如《踏莎行》本为58字,《转调踏莎行》则变成65字了。《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分转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且平仄互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
    3;关于自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有的人由于精通乐理,往往不依已有的词牌填词而是自己创作曲调去填词,这种由自己创作的词调叫自度曲。如柳永,周邦颜,等都写过不少自度曲。但我们有些朋友既选择了词牌去填词而又不守规则,那么你所写的既不是词又不能称自度曲,只能说四不象了。
    4;词牌,词牌是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有的词牌除正名之外还有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数格的。但不论何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填词时应备有工具书-词谱和韵书去填。词谱可参照康熙的《钦定词谱》或舒梦兰的《白香词谱》。韵书可参照《词林正韵》。当代龙榆生先生编的《唐宋词格律》,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慨要》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韵典》等也都是很好的参考书。可以供写诗词者参照使用

    四:词的段式与句式

     1;词的段式,词的段式也就是词的分段方式。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或上阙,下段叫下片或下阙。这种双调的词每段叫“片”或“阙”,而分为三,四段的词称“叠”,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例如:《宝鼎观》就是三叠。
    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渔歌子》等。
双调本是宫调的名称。但在词牌中非指宫调。双调中上下片字数,句式和平仄,用韵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如《菩萨蛮》上下片句式与字数与韵均不同。而《一剪梅》则上下片字数,句式,平仄及韵都相同。
三叠,四叠是词体格式的一种,就是分为三段或四段的词。如分三段的《兰陵王》等。
     2;词的句式,词在韵脚处要押韵。写诗要依“平水韵”,但词的用韵较诗宽。诗韵用的《佩文诗韵》共106部,而词韵用的《词林正韵》才19部。其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在词韵中,上声去声可以通押,我认为;今人填词不仅上声去声可通押,除“入派平”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是可当仄声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尚需注意的是;有的词牌标明宜用“入声”字的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都要尽量用“入声”字去填。

    五:关于用韵与换韵

    填词时用韵共三种,一种是用平韵,一种是用仄韵(含入声)再一种就是换韵。词的押韵要求与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有许多不同地方。词押韵形式较多,词押韵可平可仄,可句句押也可几句一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可平可仄。押平声的如《忆江南》《一剪梅》《江城子》等。押仄声的《如梦令》《渔家傲》《卜算子》等。
     2;可疏可密。密的可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一剪梅》等。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韵疏的一般为中长调,风格沉郁。
     3;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一韵到底的如《一剪梅》《蝶恋花下》《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大多数,在词中换韵形式主要有:
     a:阙内换韵:如《钗头凤》在阙内一种仄韵换成另一仄韵,两阙换法一致,整首诗共用两个韵。
     b:阙间换韵:如《清平声》仄换平,一阙一韵,整首诗两个韵,上阙为仄,下阙为平。
     c:阙内阙间都换韵:既阙内换韵,两阙各换各的,全首诗共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韵换成另外的平韵。《虞美人》也是这种形式。
     d:平仄交错:在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
     e:平仄通押: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4:词有叠韵;在词中有的地方有使用叠韵,叠句,或部分叠句的要求;如《调笑令》《如梦令》《钗头凤》《章台柳》等。还有的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可叠,可不叠。
     5;有入声韵:有的词常单押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

     换韵是填词时经常用的技法。但有的初学者在换韵时随心所欲,喜欢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其实在填词中换韵是有严格要求的。换韵共有三种情况;
     1;换韵不换部,也就是“平仄通叶格”。这种换韵是在同一韵部内平仄互换。如《西江月》《蝶恋花》《万年欢》《恨春迟》等。
     2;换韵又换部,也叫“平仄转换格”。在填这类词牌时,一般先用仄韵,再用平韵。而且平声韵必须与仄声韵不同部才行。有的初学者在填这类词牌时往往忽略这点。如这类词牌有《清平乐》《调笑令》《菩萨蛮》《虞美人》等。
     3;换韵后又回到原来韵部上,也叫“平仄错叶格”。这种换韵方式为;先用平声韵,然后换到所用平声部以外的仄韵部上,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平声韵上。这类词写起来难度稍大,但写的好了,能收到独特的效果。这类词牌有《诉衷情》《定风波》《相见欢》等。

    六:关于词的写作技巧

    填词与写诗一样,也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一个道理。都要意在笔先,情在笔先。那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出来的作品,给人看了,仿佛在灌腊。那么有了意境与灵感时填词首先要选择哪类词谱,因为不同的词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表达,否则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法有两种;
    1;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
过去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二泉映月》表达是种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许多词牌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假如用《破阵子》描写婚姻,《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2;根据灵感节奏,结构选择
    这是种切实而实用的方法,而且易于操作。假如你的灵感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结句结构,那么其节奏既为“3,5,3”式。在词谱查可填《满江红》,正好它的结句结构为“353”式。假如灵感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种结句结构为“74”式,查词谱正好为《浪淘沙》,那么可依此谱填。如下是整理的一些《常见词谱句言字数分布表》供大家填词时参考:词牌名称        字数        句言分布(上阙*下阙)          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5:50 | 只看该作者
  常见词谱句言字数分布表


十六字令         16         1 7 3 5                      平
忆江南           27         3 5 7 7 5                    平
渔歌子           27         7 7 3 3 7                    平
调笑令           32         22666226                     仄
如梦令           33         6656226                      仄
长相思           36         3375*3375                    平
生查子           40         5555*55555                   仄
何满子           37         667666                       平
点绛唇           41         4745*45345                   仄
浣溪沙           42         777*777                      平
菩萨蛮           44         7755*5555                   仄/仄
减字木兰花       44         4747*4747                   仄/平
采桑子           44         7447*7447                    平
卜算子           44         5575*5575                    仄
清平乐           46         4576*6666                   仄/平
忆秦娥           46         37344*77344                  仄
阮郎归           47         7575*33575                   平
西江月           50         6676*6676                   平/仄
浪淘沙           54         54774*54774                  平
鹧鸪天           55         7777*33777                   平
鹊桥仙           56         446734*446734                仄
虞美人           56         7579*7579                   仄/平
南乡子           56         57727*57727                  平
踏莎行           58         44777*44777                  仄
临江仙           60         76755*76755                  平
蝶恋花           60         74577*74577                  仄
一剪梅           60         744744*744744                平
唐多令           60         5534733*5534733              平
钗头凤           60         3373344111*3373344111       仄/仄
渔家傲           62         77737*77737                  仄
破阵子           62         66775*66775                  平
江城子           70         73345733*73345733            平
风入松           76         7573466*7573466              平
满江红           93         43434477353*33335477353      仄
满庭芳           95         44645634345*54454634345      平
水调歌头         95         556566555*3334766555         平
念奴娇           100        4367644546*64543644546       仄
水龙吟           102        764444445433*634444444544    仄
沁园春           114        4445444447354*6355444447354  平
贺新郎           116        5344763473533*7344763473533  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5:58 | 只看该作者
填词方法


一:词的慨念及起源

词是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

二: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广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要求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词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精当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三:词的体式与调式

1;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多少从体式上可分为三类,依词的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人提出此分法不甚科学,如词中称“令”者不一定都是58字以内,如《百字令》是一百字。再如《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58字体也有60字体的,这就很难以将其划入小令中或是中调中的。

2;调式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唐宋时,词与曲结合。以节奏的缓急区分乐曲。节奏舒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慢”。慢曲与急曲比,声调长了。因此慢词的字数,句数就随之增加了。如字数最少的《卜算子慢》也有89个字。而《卜算子》仅44个字。慢调与前面提到的长调共同处是字数较多,区别长调是依词的长短而分,而慢调是依曲的急缓而别的。“慢,令,引,近”是词的四种调式。“慢”既慢曲,每片8拍。令为令曲,小令每片4拍。“引”和“近”每片6拍。

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现在“转调”上,方式有“偷声”“减字”“摊破”等。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均有变化。如《踏莎行》本为58字,《转调踏莎行》则变成65字了。《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分转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且平仄互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

3;关于自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有的人由于精通乐理,往往不依已有的词牌填词而是自己创作曲调去填词,这种由自己创作的词调叫自度曲。如柳永,周邦颜,等都写过不少自度曲。但我们有些朋友既选择了词牌去填词而又不守规则,那么你所写的既不是词又不能称自度曲,只能说四不象了。

4;词牌,词牌是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有的词牌除正名之外还有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数格的。但不论何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填词时应备有工具书-词谱和韵书去填。词谱可参照康熙的《钦定词谱》或舒梦兰的《白香词谱》。韵书可参照《词林正韵》。当代龙榆生先生编的《唐宋词格律》,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慨要》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韵典》等也都是很好的参考书。可以供写诗词者参照使用

四:词的段式与句式

1;词的段式,词的段式也就是词的分段方式。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或上阙,下段叫下片或下阙。这种双调的词每段叫“片”或“阙”,而分为三,四段的词称“叠”,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例如:《宝鼎观》就是三叠。

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渔歌子》等。

双调本是宫调的名称。但在词牌中非指宫调。双调中上下片字数,句式和平仄,用韵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如《菩萨蛮》上下片句式与字数与韵均不同。而《一剪梅》则上下片字数,句式,平仄及韵都相同。

三叠,四叠是词体格式的一种,就是分为三段或四段的词。如分三段的《兰陵王》等。

2;词的句式,词在韵脚处要押韵。写诗要依“平水韵”,但词的用韵较诗宽。诗韵用的《佩文诗韵》共106部,而词韵用的《词林正韵》才19部。其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在词韵中,上声去声可以通押,我认为;今人填词不仅上声去声可通押,除“入派平”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是可当仄声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尚需注意的是;有的词牌标明宜用“入声”字的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都要尽量用“入声”字去填。

五:关于用韵与换韵

填词时用韵共三种,一种是用平韵,一种是用仄韵(含入声)再一种就是换韵。词的押韵要求与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有许多不同地方。词押韵形式较多,词押韵可平可仄,可句句押也可几句一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A;可平可仄。押平声的如《忆江南》《一剪梅》《江城子》等。押仄声的《如梦令》《渔家傲》《卜算子》等。

B;可疏可密。密的可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一剪梅》等。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韵疏的一般为中长调,风格沉郁。

C;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一韵到底的如《一剪梅》《蝶恋花下》《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大多数,在词中换韵形式主要有:

a:阙内换韵:如《钗头凤》在阙内一种仄韵换成另一仄韵,两阙换法一致,整首诗共用两个韵。

b:阙间换韵:如《清平声》仄换平,一阙一韵,整首诗两个韵,上阙为仄,下阙为平。

c:阙内阙间都换韵:既阙内换韵,两阙各换各的,全首诗共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韵换成另外的平韵。《虞美人》也是这种形式。

d:平仄交错:在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

e:平仄通押: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D:词有叠韵;在词中有的地方有使用叠韵,叠句,或部分叠句的要求;如《调笑令》《如梦令》《钗头凤》《章台柳》等。还有的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可叠,可不叠。

E;有入声韵:有的词常单押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

换韵是填词时经常用的技法。但有的初学者在换韵时随心所欲,喜欢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其实在填词中换韵是有严格要求的。换韵共有三种情况;

1;换韵不换部,也就是“平仄通叶格”。这种换韵是在同一韵部内平仄互换。如《西江月》《蝶恋花》《万年欢》《恨春迟》等。

2;换韵又换部,也叫“平仄转换格”。在填这类词牌时,一般先用仄韵,再用平韵。而且平声韵必须与仄声韵不同部才行。有的初学者在填这类词牌时往往忽略这点。如这类词牌有《清平乐》《调笑令》《菩萨蛮》《虞美人》等。

3;换韵后又回到原来韵部上,也叫“平仄错叶格”。这种换韵方式为;先用平声韵,然后换到所用平声部以外的仄韵部上,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平声韵上。这类词写起来难度稍大,但写的好了,能收到独特的效果。这类词牌有《诉衷情》《定风波》《相见欢》等。

六:关于词的写作技巧

填词与写诗一样,也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一个道理。都要意在笔先,情在笔先。那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出来的作品,给人看了,仿佛在灌腊。那么有了意境与灵感时填词首先要选择哪类词谱,因为不同的词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表达,否则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法有两种;

一;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

过去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二泉映月》表达是种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许多词牌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假如用《破阵子》描写婚姻,《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根据灵感节奏,结构选择

这是种切实而实用的方法,而且易于操作。假如你的灵感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结句结构,那么其节奏既为“3,5,3”式。在词谱查可填《满江红》,正好它的结句结构为“353”式。假如灵感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种结句结构为“74”式,查词谱正好为《浪淘沙》,那么可依此谱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0 | 只看该作者
填词的章法

章法,指词体的篇章结构及其方法,主要包括起结、过片、开合、转折等内容。章,本指音乐单位,音乐的一曲为一章,后引早为指配合乐曲歌唱的歌词的一篇为一章,诗文的一篇为一章。词,配乐歌唱,和诗的“体形”很不一样,章法当然也有别。词谱虽短小,但词人就是要在这方寸之地争奇斗艳,起转承合,极力使笔下的词跌宕起伏,美不胜收,整体上又要浑然一体。其中,起结和过片,是搭起词这个金屋子最重要的地基、斗拱和梁架。

  一、起
  写文章,跟美女打扮一样,最要紧的是头脸,要让人初一见,惊为天人。清代词评家沈祥龙说:“诗重发端,惟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豆类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论词随笔)这是从形式上来说起句方法,从内容上来看,词的起法很多,而且要求达到的艺术不能一览无余,要留有神秘感,让他好奇不已,才会引人入胜。宋词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以景起
  这种这种方式最为常见,翻开全宋词,信手拈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晏殊“踏莎行”);“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落日熔金,暮云合壁”(李清照的“永遇乐”);“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吴文英“八声甘州”)。当然“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凋零寂寞的深秋,烘托了守边将士的无边愁思。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这份豪杰的激愤喷射到秋景上,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的壮阔沉郁。)
  2、以情起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词情笼罩全篇。如大将军岳飞一开口就怒吼:“怒发冲冠凭栏处”(满江红),真是响遏行云,振聋发聩。李煜在汴京对景难遣心中悲哀,就直直地长叹:“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蓦然而来,真是悲戚彻骨。词如果用情语开启,情感大多强烈真率,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引起情感共振。
  3、以事起
  先叙事,再就事生发,这种方式远远少于景起句。如:“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天仙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引弓待发,紧接着会开出另一番天地景致,或笔锋一转,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使文势跌宕起伏。
  4、以问起
  先劈头盖脸地提出一个问题,读者不由得一惊,再回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种问起法,于千回百转之中喷薄而出,其情感更震撼人心,比直陈更觉摇曳灵动。
当然,也有久叩柴扉久不开的时候,正待要转身离开,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起法,被形象地称之为“扫处即生”,比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更出人意料地转出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的浪漫来。又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扫出了花落后喧嚣归于平淡的另一种美。
  其实,不管是平起还是刻意突兀而起,词的起法之美在于拉开一道帷幕,戏刚一开声,就赢得了一个碰头彩,更多的好戏还在后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1 | 只看该作者
二、结
  与起句一样,词的结尾也非常要紧,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在结句上也特别下功夫,或以景结,或以情结,或以问结。
  1、以景结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肠断处”以景结情,悠然而逝,含蓄蕴藉,最能展现词的婉约美气质。也有气魄雄大的词人,以崇高悲壮之景结束全篇,如李白《秦楼月》:“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冠绝古今。吴文英的怀古词《八声甘州》结句:“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大气包举,壮阔苍茫。前人最推重“以景结情”的方式,如沈义父《乐府指迷》就很有代表性地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2、以情结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情语结句,多以真率激切取胜,切忌情感表达的轻浮直露。“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如此赤裸裸的呼叫,哪里符合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许多老夫子深受刺激,当然嗤之以鼻。但现在看来,周大词人原来痴情得如此坦率可爱!
  3、以问结
  “彬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问得柔情婉转,格外曲折动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末一问,摧刚为柔,令无数英雄堕泪。
以上就内容分类,如按结构技法而言,沈祥龙对词的结句创作作了十分精当的总结:“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三者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2 | 只看该作者
三、表达方法
  1、拍合。即开合、呼应、比如柳永《八声甘州》的结句“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与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遥遥呼应,可知末句以前所写都是词人倚栏杆时的所见所想,前面的抒写就有了着落。
  2、宕开。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词困锁在深深庭院里,又逢上斜风细雨,天气这样恼人,词人终日为离情所苦。结尾却出乎意烊地宕开一笔,问:“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显出一番欢愉之意,似乎苦尽甘来,曲折婉转,余味无穷。
  3、点醒。点醒是指点明词旨,往往是“辞意俱尽”。如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如果单看前六句,似乎只是戏谑林推长年在外冶游狎妓,以为是游戏笔墨。词到结尾,突然推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两句,劝勉热血男儿去西北收复神州失地,干 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卒章显志,使人猛醒回头!
  4、翻出。结句与前面的文字截然不同,是一种巨大的落差或逆转的关系,这样能把情感表达得更加深透有力。如辛弃疾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前面一路大刀阔斧,快如霹雳,正当读者为激烈的战斗感到酣畅淋淳之际,结句却陡然翻出一声悲叹:“可怜白发生!”猛地跌入悲惨的现实,好似一桶冰水泼烈火上。前面九句和最后一句形成巨大的反差,大起大落,读者不禁为词人扼腕痛息!如果只是一味的哀叹,哪有这般翻出之妙呢?
  好的结句,从美学风格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两类,即清人沈谦所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填词杂说》
  词的起结之法很多,如果更概括地说,可用刘熙载的说法:“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气已吞。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3 | 只看该作者
四、、过片、换头
  词调多为上下两片,跟小说、电影分为上下两册/集一样,表现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两个层次虽然形式上分开,内容必定要密切关联。这个上下片之间的桥梁作用,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下片开头,即“过片/换头”的身上。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词人、词评人都十分重视,他们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词源》)承上接下是总要求,一般来说,上下片分别吟咏情景、今昔、内外、来去、昼夜、虚实等不同内容,但上下两片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周济《介存斋论词》说换头:“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这都是前辈对过片做法的精彩描述。
  过片以“笔断意不断”,或者说是“藕断丝连”为最妙,姜夔《齐天乐》的过片“西窗又吹暗雨”常被做为典范。整首词细致摹写了蟋蟀私语般的悲鸣声、机杼声、暗雨声、砧杵声、丝竹声等 各种声音,将虫声与愁情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作者却奇妙地抓住了“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作为过片,上片歇拍已经说到“夜凉独自甚情绪”,谁知西窗外又隐约传来冷雨敲窗声!一个又字既把上下片的情景紧紧地连接起来,又使之明显地划成两段,岭断云连,手段确实高妙!
  过片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并无定规,常用的以下几种:
  1、上下紧相连,换头笔断意不断。 这是最普遍的作法,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先写俯瞰郁孤台下饱含着无数难民血泪的江水,然后写举头北望故都,丛山苍莽遮断了目光,上片歇拍“可怜无数山”,以山字结束。下片接着从山说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青山又回应到江水。两山相连,衔接紧凑。换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上下不相连,换头另起一端。看上去,好像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如苏轼《卜算子》,上片写幽绝的夜境,下片单咏孤鸿。好像上下片截然分开了,但上片歇拍“缥缈孤鸿影”将上下两片连接起来了,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全词语语双关,词人托物寄寓了自己初贬黄州期间的苦闷和孤高的复杂情怀。还有苏轼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也常被人议论,说它上片写昼景,下片专咏石榴。上下片并非前言不搭后语,都紧紧扣住了榴花与美人的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特征,花人合二为一。虽是别具一格,却别饶韵致。像这种上下片不相连的,换头总是异军突起,完全换了另一幅头脸,但意脉还是暗中相连。
  3、上下相对比,换头是过桥。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或一问一答,而以过片为桥,上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下片哀诉今日亡国之君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反,对比十分鲜明。过片处,上片以“几曾识干戈”作结,下片以突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首,互相照应。陈与义的《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情况近似,上片追忆南渡前在洛阳时的豪酣岁月,下片抒发如今偏居江南一隅的惆怅之情,过片“二十余年成一梦”,承上启下。
  广为人知的一首小令,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明白如话,一说是朱淑真的独白。词的上下片也是今与昔的鲜明对比:“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下片结构相同,换头只是换了一个字,就将昔与今、闹与静、欢与悲、笑与泪处处比照着,充分展示了物是人非之感、旧情不再之痛。
  吕本中的《采桑子》除叠句用得巧之外,有意思的是,它的上下片格式也一致,内容却完全相反。词以“明月为喻体”,上片“不似”下片“似”,一正一反互为矛盾,却和谐地统一为一体,真是妙趣横生,其中的奥妙在于两片开竭泽而渔那个恨字,一要感情的红线将上下片看来对立的意象连接在一起,正说反说,反正都是因为爱。
还有用问答来结构词体的。如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满语),上片是思妇问灵鹊,下片是灵鹊的答辩,一问一答,全由对话组成,是很有创意的写 法。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也有问答结篇之妙,上片以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作结,整整一个下片都是答语,以“我报”领起。
  像这类上下片对比比较鲜明的布局,往往在换头处花招百出,或者似承似转,或者陡然怒转,于空际大转身,忽生顿挫空灵之妙。
  但文无定法,也有打破上下分片的,两片一气贯注,完全浑融一体。如上面提到的六弃疾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前面一路狂奔,气壮如雷,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才陡转,虽说形式上分有两片,但文义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段。辛弃疾以纵横的才气豪情冲破了常规的分片形式,读者也不必以常规来规范他。

  五、顺逆、错综 起结与过片是词的关键组成部位。如果从词的结构意义来考虑,就有了“顺逆”与“错综”之分。以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等来布局谋篇,叫做顺,反之为逆。多重时空交错的结构,叫“错综”。下面举我们比较熟悉的词例来说明:
  1、顺
  a、先昔后今:人的生命本体以时间的方式存在,文学是一种关于时间的艺术,从时间的流程来看,当然是从昨天到今天,从过去到现在,写作往往就随着时间的步伐勇往直前,写成了顺流而下的“流水状”。如上文所举李煜的《破阵子》和陈与义的《临江仙》,都是从忆昔开始,到如今完全不同于昔日的生活。此类词作,往往是说今非昔比,过去总是美好的,现在总是哀伤的,无限的伤感和怅惘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b、从内到外:从空间的位移来看,一般的顺序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层次分明。比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先写室内菊愁兰泣,再写罗幕外燕子双飞,明月穿户,下片转到独上高楼望远,从内到外,层层写来,脉络清晰。空间场景在转换,境界越来越扩大,从而丰富了词的内容。
  c、由景及情:这种写法在宋词里最常见,是很省事的套路。如上文所举的例子中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上片纯写落寞秋景,下片抒发怀乡之情。秦观的《满庭芳》(山抺微云),上片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微云抺山,斜阳归鸦,下片以换头“消魂”二字直起抒情,以下情感的抒发便一发不可收,滔滔汩汩,无限伤离之情溢满纸外。
  d、前因后果:从逻辑的关系来看,正常的顺序是由因至果、由分到总、由特殊到一般。比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一起笔就告诉别人,这首词就是写离别相思的,因此,就下来就展开对别情的细腻描述。因为别,所以苦。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
  2、逆
  a、先今后昔:这类抚今追昔的词,比较常见,往往用“因念”“犹记”等 有明显标志的词语,表示时间由今日转换到过去。如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上片写梦回酒醒后的落寞感伤,不由得想起去年春恨,下片“记得”二字领起过去与歌女小蘋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旧情执著难忘的深情,过去与现在的苦乐对比也表明了世事的沧桑变化,令人怅惘不已。伤近,是文学 的一大母题,多愁善感的宋词尤其喜欢“向后看”。
  b、从外到内:如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上片写外景,郊外小径残红稀疏,原野上芳草萋萋,空中飞絮濛濛,树阴中隐隐现出楼台。下片写内景,辽落中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袅袅,时光在静谧中悄悄流逝,愁梦酒醒,斜阳满院。由外而内,词序井然。
  c、由情及景:这种方式也很普遍,词人用得很娴熟。比如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上片写午睡醒来后的愁情,下片纯写月下静谧的境界。
  d、前果后因:先说结果如何,再步步追寻原因,倒戟而入,逆流而上,新颖别致。如周邦彥的名作《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一路上写水面暮景、立看灯市、古屋叶飞、无眠夜起,按时序闲闲写来,不知词人到底有何心事?到最后三句才抖出谜底:“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原来都是一封情书惹的祸。再回过头看前面,就觉得那些话有了着落、有了深意,通篇便染上了情的光彩,更觉细腻委婉,没有一句废话,前面的结果描写用的是“层层加倍写法”。试想,如果把原因先说了,再说如何如何的烦恼,就没有这样的吸引力了。词人只是巧妙地换了一下顺序,词的魅力就增加了几分。
  3、错综
  一般来说,小令短小,可供词人腾挪的舞台不大,因此词中的时空顺序、逻辑关系的变化比较简单。慢词长调的篇幅长,词人正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们常常通过回忆、梦境、联想、幻觉等手法、造成时间、空间的多重交错,转换跳跃,收到顿挫变化、回环吞吐的艺术效果。
  柳永善作慢词,但他的章法结构一般是顺流而下,从头到尾,娓娓道来,是一种单方向的直线型结构。李清照的长调也基本如此,有时也多一两个波折迂回,比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由现在的元宵节,情不自禁地回想过去在中州的元宵佳节,最后又闪回到如今憔悴的元宵节,是比较常见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结构,有两次跳跃,但还是比较简单。时空跳跃交错、复杂变化,莫过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如周邦彦的代表作《瑞龙吟》(章台路),词分三叠,由第一叠的现在,第二叠转到过去,第三叠抚今追昔,先说今,再犹记过去,然后回到现在的探春。多次从容地辗转于过去、现在之间,时空交错,极尽顿挫变化。《兰陵王》(柳阴直)的时空跳跃更急促更频繁,今昔反复回环,层层渲染,如同游走在中国古典园林,备极吞吐曲折之妙。吴文英的长篇巨作《莺啼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为写词煞费周章,多方出击,词作的章法结构多是多条小径交叉的环线型、立体型的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4 | 只看该作者
六、空中荡漾
  词的布局谋篇关系到词的整体效果,结构的技法自然重要,前人对此多有精妙的体悟与总结。其中,被认为最妙的是,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什么是空中荡漾?看过空中飞人杂技表演的都知道,一个飞人在半空中飞来飞去,你以为他向左飞,谁知他只是一个假动作,马上借力飞向右了,惹来观众一阵阵尖叫声。刘熙载所谓空中荡漾的意思是说,上句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句本应该顺着回应,但词人偏不,而是故意扯开说别的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词就有了一波三折、波澜起伏的味道,就像在空中荡漾。
  比如姜夔的《踏莎行》(燕燕轻盈)下阙:“别后书辞,别时针钱,离魂暗逐郎行远。”本来以下要接离魂追逐情郎远行后的情景,白石却刻画了一个幽蓝冷清的缥缈境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写伊人的离魂月下归去的孤清情景,从离魂远行到月下归去,一来一去,显得空灵荡漾。
  又如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上阕前两句,欲说归期,愁容满面。后两句,却由此生发了一个议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按常理,说到“有情痴”,应该就此借风月什么的进一步渲染一下离情别绪,但词人偏不接上意,而是反说“不关风与月”,不落俗套。下阕前两句正面写离别之难,可后两句却说“容易别”,看起来前后矛盾,但正因为这样欲擒故纵,来回折腾,才使得结尾两句“直须看尽落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形象饱满,栩栩欲动。整首词的情感表现得波澜起伏,顿挫有力,深得空中荡漾之妙。
  “空中荡漾”,确实是词家妙诀,听起来有些玄妙。换句实在话来说,即“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比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刘熙载的这句话说得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5 | 只看该作者
倚声填词

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8 r% W1 H5 Z& ~- d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 此!

    (二)依句填词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W: D/ q' l1 W/ t) Q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 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让心情一起飞扬' e6 U   K/ I& {9 m$ [# c+ b
    (三)依数填词
     明清时有些词人,仅满足于字数、句数与古人作品相同,有时连压韵都不顾!根本谈不上“填词”!在下 称之为“依数(字数、句数)填词”!现在多数朋友都属此! 新

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5 e' g( t7 b" v- k7 ]$ L( e1 n$ L
     (四)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 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 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 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 曲以为歌诗声也。” 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 度曲。 《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位, 次受二八。’”师古注曰:“应、 苟二说皆是也。度,音大谷反。”按:应劭 以此“度”字为“隐度”之义。师古用应劭说,故读此“度”字 为“大谷反”, 即令“铎”字音,臣瓒引《西京赋》为注,李善注《西京赋》,又引用臣瓒之 说,他们都把 这个“度”字解释为“过度”的意思,于是可知他们把“度”字 读作“杜”字音。但是应劭所注释的是: “自度曲”三个字,他以为“自度曲” 就是“自制曲”。”臣瓒、李善所注释的,仅为“度曲”二字,他们 以为“度曲” 即“唱曲”。可是“度曲” 二字,早已见于宋玉的《笛赋》:“度曲举 盼。”宋玉用这两个 字,也是“唱曲”的意思。故后世以“度曲”为“唱曲”, 以“自度曲”为“自制曲”,乃是各取一说,二 者不可混淆。“自度曲”是一个名词。“度曲”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语词。不能把“自度曲” 解释为“自唱 曲”。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0 I: Z: [- s# S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旧本姜白 石词集第五卷,标目云:“自度曲”,这里所收 都是姜白石自己创作的曲调,第六卷标目云:“自制曲” 。 其实就是“自度 曲”,当时编集时偶然没有统一。陆钟辉刻本就已经统一为“自度曲”了。柳永、周邦彦深于音律,他们的词集中有不少自度曲,但并不都标明。不过,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柳永的《乐 章集》按照宫调编辑,姜夔的自度曲都有小序。这个办法最有交代,其他词集中未有说明的自度曲,后世读者就无法知道了。
  自度曲亦称“自度腔”,吴文英西子妆慢注曰:“梦窗自度腔。”张仲举 虞美人词序云:“题临川叶宋 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称“自撰腔” 的,张先劝金船词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 撰腔。”苏东坡和作 序亦云:“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这是说:劝金船是他们的朋友杨元素 自己作的 曲调, 劝金船这个调名也是杨元素取定的。 自度曲有时亦称“自制 腔”。 例如苏东坡翻香令词小序云: “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 云老人自制 腔。”又黄花庵云:“冯伟寿精于律吕,词多自制腔。” 又有称为“自过腔” 的,其含义就不同了。 晁无咎消息词题下自注曰: “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 姜夔有一首湘月词,自序曰:“予度此曲,即念 奴娇同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 咎集。凡能吹竹者, 便能过腔也。”据此可知,晁无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声来吹奏的永遇乐。姜 夔的湘月词,句格仍与念奴娇一样,晁无咎的消息,句法亦与永遇乐没有不同。 可知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 变, 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因此万树编 《词律》,径自以湘月为念奴娇的别名,而不再另外收录湘月这个 曲调。万氏 解释云:“白石湘月一调。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其字句无不相合。今人不晓 宫调,亦不知鬲指 为何义,若欲填湘月,即仍是填念奴娇,不必巧徇其名也, 故本谱不另收湘月调。”万氏亦不收消息,即在 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 其解云:“晁无咎题名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故知入 某 调即异其腔,因即异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娇,而腔自不同,此理今不传矣。”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鬲指”者。指吹笛的指 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 法稍变,腔调即异。故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 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后 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作词只能依照句法填字。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 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妨说: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词律》 《词谱》,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词中区别其 腔调之不同。可是,周之畸的《心日斋词选》、江顺詒的《词学集成》,都极 力排低万树不懂宫 调。其实,万树在《词律》卷端 《发凡》中已明白说了: “宫调失传,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万氏正因为无法从字句中区别 宫调,故只能就词论词。如周之畸、江顺詒之自以为能知二词有宫调不同的区 别,但他们也不可能作字句相同的湘月及念奴娇各一阕,而使读者知其有宫调 之不同。不过,以文词句法而论,则湘月即念奴娇,消息即永遇乐,从音律而 论,则湘月非念奴娇,消息亦非永遇乐,万氏在念奴娇下注百字令、酹江月、 大江东去等异名,而湘月亦在其中,似乎湘月亦是念奴娇的一个别名,又在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这样注法,确是失于考虑的。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姜白石以湘月编入词集第六卷自制曲中,可见宋朝人还是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7 | 只看该作者

(五)自由作词、创调 www.69699.org! q& _+ v7 f& r7 T# I
  自己已经精通诗词格律(必须条件),按古人填词的规律(句式、平仄、压韵等),自己组织句子,不受 词谱约束!不受字数限制!可惜没有谱曲!或者按现代的歌曲的曲调,根据填词规律自己创调(没那么容易!自己必须精通诗词格律!还要懂一些音乐!)在下的《红梅曲》属此——仅玩玩而已,不可滥用!      

《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  
    依《红梅赞》曲调填词。用本意。    , x" }/ V, K9 W2 A# D- Z) P0 Z
群芳摇落北风寒, 雨剑霜刀若等闲。 雪海冰山何所惧,玉树丛中绽笑颜。清香飘万里, 冉冉入云端。飒爽英姿无媚骨, 代代有名篇。唤醒春花竟开放, 香销玉殒亦安然。

       词早期是用来歌唱的——必须有一定的格律,
     现在虽不能歌唱,却要人诵读——也要一定格律,读起来才有音乐感!否则总觉得不流畅! 例如现代的民歌、流行歌曲,虽然唱起来没有什么不和谐(实际上,歌唱时已经把一些平声转成仄声,一些仄 声转成平声),但是诵读时总拗口!就是因为没有了格律!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z' L: H4 ?0 x7 l5 k
大家可以比较我的《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和原《红梅赞》歌词: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R, {0 U* L   l* C' o- F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www.69699.org) ]; f; x$ \) [% x, }+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19 | 只看该作者
 (六)依句填词、依数填词的区别——数据比较

     诗词中每增加一个可平可仄字,平仄组合格式便会增加一倍!如果有5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32种, 如果有1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1024种,如果有2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0万种,如果有3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亿种,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   v8 ^# c/ c! r$ z
      五、词的平仄规律;“句”与“豆”;律句,拗句(常见拗句、少见拗句、罕见拗句),词的拗救。1~11 字句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下面我们来仔细讲解。
       (一)“句”与“豆” www.69699.org9 k$ ^/ B( f9 Q; C$ z1 K; Q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F% J, p% }% _( u) N
        1、一字豆 7 p$ R   m2 j$ }3 m/ d9 a5 ^
      前面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 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 T* |/ O; \7 J
        2、三字豆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z' N; @; L% i( ?/ f3 \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 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1 u: f2 W+ m: w   q) w: X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A; C& o) v( k. s( a$ |' e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 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Z6 s) G" Z# W& B0 B7 J
   下面我们根据句的字数来分别介绍: www.69699.org1 h5 u/ ^   @7 E! h
           1、一字句 律句:平仄 69中文之

家 / 69 Chinese Nets. Y& ^; b! b- ?" ]" Y) Q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 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6 m& r; X$ x2 i8 k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见拗句:仄仄。 罕见拗句:仄平
' V, B3 i6 {- y! i# a9 E9 xwww.69699.org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www.69699.org; O7 w+ B# _8 `9 J8 O- x" y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0 @8 H- L, j; T+ K$ o$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9 p: s2 I, ]! A' H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 v0 R5 B" O# Y; ^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 `; L. N7 s) P% L3 D/ b2 ]- W
            3、三字句 ----让心情一起飞扬! a- X" p$ ~. @: g4 h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w/ m! \2 b; z2 x" k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 F# g2 H7 n4 A3 X1 x" e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 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9 }) U: Z- P3 r0 F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 Q5 S/ E$ }4 i7 Q+ d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 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 B6 U8 L" _. h8 o* y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3 S1 `. ~. Z: C: M1 `3 k# {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8 L1 t! ^' p6 {0 Q' A' v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5 V$ L. e5 }2 ]* S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让心情一起飞扬2 D3 i* J+ r! X( x: w8 j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5 K/ k6 y' V0 M/ s# i+ f. I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 ^1 |   X* l# a) ^; E2 e1 Q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 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 “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 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 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让心情一起飞扬2 A+ i. X5 E# G! z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www.69699.org. ?0 p' n7 N- a0 q. Y7 h, {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h: P8 ~8 {) ~, ~& S" x8 d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8 R" |0 x, o) o$ b7 b) \7 _' f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 平仄。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j7 g# h+ @4 @. W. y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让心情一起飞扬% Z- k# M' I0 o6 W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 罕见(没有见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8 H7 ]8 `. O/ W1 D5 i
例如: 《摸鱼儿》辛弃疾 www.69699.org+ \7 X( F+ e/ _' z) S" k# _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www.69699.org! X- \& h9 a; a) l. r; c) X8 Q, U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 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Z9 M2 |0 _" X; E/ S$ o+ l! n# z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 对后,“特种律”还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www.69699.org- O3 O2 h# b/ f$ c% x* m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 j/ A8 G* \4 U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让心情一起飞扬; |. t: E# a4 S- ^5 t! }% v/ C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0 ~' v/ P. w2 K3 s1 [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www.69699.org4 T1 p5 q/ H# l* R*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20 | 只看该作者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f) K7 v6 [0 a4 }% U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让心情一起飞扬/ M. s7 ?& w   v" |
      (3)少见拗句: www.69699.org4 ~. f5 G; o# x9 e" G" C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d! D! e8 M8 n) @. Z+ {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j1 T' q1 T3 [( j8 h0 k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5 K% p+ R* p3 R) K$ E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u' s   {9 J" ]1 X9 o6 u$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6:21 | 只看该作者
        8、八字句 www.69699.org8 ~0 ^- c# t; L% s4 u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9、九字句 ----让心情一起飞扬& g   ]   F! M5 j/ J9 U" P! `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 [6 k" n! X; z4 c5 t; a! t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S% y4 u2 W   Z   \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p4 P8 b9 A8 [
11、十一字句 www.69699.org2 x& f7 G/ f& y: F5 E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 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k! Z' o: d/ E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 t+ z7 G0 z# q5 ]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有人认为古人写词时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使用,许多词牌的一些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www.69699.org. L$ ~. O- M8 \9 z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有人说这是因为入声可以代替平声。其它一些词人在四个四字句第五字用仄声时也多是入声或上声。
     再看看其它词牌,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菩萨蛮》上下阕末句第三字有人认为必须用平,理由就是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多数词人用仄时用的都是入声或上声)。此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词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明倒数第二字有人用仄声(多数是入声和上声),词谱却非要规定必须平!——看起来很有道理呀!?可实际上是不对的! ----让心情一起飞扬' T3 w2 `" }2 w. f+ B9 A$ z6 q" A
      古人确实有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情况,但是不是常规。如韦庄的“白头誓不归”(《菩萨蛮》)、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杨万里的“看十五十六”(《好事近》)等,如果不用这个理论解释,肯定是出律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9 f: R' N: \. @2 w; S9 q2 O
  综合以上情况,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实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办法,并非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 “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根本没有仔细校对过词谱!却把古人的话曲解并当成不可违反的理论! ----让心情一起飞扬+ m& H: `* T+ O- o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 P0 g, r   o4 H. s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s8 K   Z: x) K6 W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K4 F: X' X: S+ O1 q5 d" c" m9 z% {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H/ {) \* U2 C, y% j+ h: b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g, l* S3 {, L' N# x* r2 s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让心情一起飞扬" U$ K0 m- q9 O1 X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z9 f2 O% P3 w/ k+ T
 例:《菩萨蛮》唐;李白 ----让心情一起飞扬7 A) j" O! n5 F) I/ I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G6 f( i6 \0 ]9 v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7 d   j8 ?9 `1 M. l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 |7 w8 S- W# h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r# H7 x* C: C: E( Q0 x; x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1 Q$ o9 Q5 q2 I7 o: A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 @, T, o3 u7 R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让心情一起飞扬1 L- l% w/ {; G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69中文之家 / 69 Chinese Nets! w3 F$ H1 f5 U! A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 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新闻,军事,休闲,美女,娱乐,影视,下载,文学,社区,BBS,论坛) G6 ^* A4 g2 l3 ~0 T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让心情一起飞扬4 c" [0 M5 Q' L8 b( [4 w0 a% E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让心情一起飞扬' a3 m* Y7 I! K9 L. ^3 l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 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 小令(59字以内)五十三调 ( P* C$ E* w5 d   C( l: t" U
〖十六字令〗〖忆江南〗〖渔父〗〖捣练子〗〖江南春〗〖忆王孙〗〖调笑令〗〖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点绛唇〗〖浣溪沙〗〖霜天晓角〗〖菩萨蛮〗〖诉衷情〗〖采桑子〗〖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谒金门〗〖好事近〗〖忆秦娥〗〖清平乐〗〖一络索〗〖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喜迁莺〗〖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乌夜啼〗〖眼儿媚〗〖朝中措〗〖人月圆〗〖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游〗〖醉花荫〗〖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玉楼春〗〖虞美人〗〖南乡子〗〖一斛珠〗〖踏莎行〗〖小重山〗
* 中调(60~90字)二十五调
〖临江仙〗〖蝶恋花〗〖一剪梅〗〖唐多令〗〖钗头凤〗〖破阵子〗〖渔家傲〗〖苏遮幕〗〖定风波〗〖好女儿〗〖谢池春〗〖行香子〗〖青玉案〗〖感皇恩〗〖天仙子〗〖江城子〗〖千秋岁〗〖离亭燕〗〖风入松〗〖祝英台近〗〖御街行〗〖一丛花〗〖山亭柳〗〖蓦山溪〗〖洞仙歌〗 ----让心情一起飞扬& u1 _. l9 m5 a2 K9 `
*长调(90字以上)三十调
〖满江红〗〖水调歌头〗〖满庭芳〗〖汉宫春〗〖烛影摇红〗〖八声甘州〗〖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暗香〗〖扬州慢〗〖双双燕〗〖玉蝴蝶〗〖念奴娇〗〖高阳台〗〖桂枝香〗〖木兰花慢〗〖水龙吟〗〖石州慢〗〖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西河〗〖望海潮〗〖疏影〗〖沁园春〗〖贺新郎〗〖摸鱼儿〗〖兰陵王〗〖六州歌头〗〖莺啼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2-12-24 05:17 编辑

古诗常见表现手法(太伯必讲,同学必会)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竟无语凝噎。
上片除“念去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
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②杜甫《月夜》的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与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②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②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对比战乱的北方,就会后悔不及。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美妙。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二、古诗词的结构技巧
技巧名称
例  子
特  点
以自然景物起句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郞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起句用“红花”“春水”引出,来比拟下联中的“郞意”与“侬愁”,整首诗浑然一体。
开门见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歌开篇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景结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诗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本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意象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为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此词九个意象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首尾照应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19 | 只看该作者
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举例
类别
                     例句                               作用
比喻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比拟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叠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0 | 只看该作者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2 | 只看该作者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3 | 只看该作者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雪儿米雪儿 于 2012-12-24 05:26 编辑

(六)其他:

1、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母体——绵绵土——故乡)

8、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于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另一种表现手法是拟人)

3、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主题
70

276

帖子

1

精华

137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6136
经验
13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5:33 | 只看该作者
押韵之戒忌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饯王晙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上论盖袁氏个人之见解,固不足以引为正体也。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另外,目前通行之国语用词,亦有与闽南语颠倒用之,而其义不变者。如热闹、颟顸等。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庄‘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杂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杂侏离(蛮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
    “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减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十四寒‘繁’字,音盘,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审音,勿以为末节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己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卢仝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
    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此外,又有所谓分韵、和韵、次韵、用韵、叠韵等名词。于此一并稍作解说:
    一: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也。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二: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钩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祗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吾人当深体会之。
    三: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脉横亘,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四: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也。
    五: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 元稹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 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以上为近体诗押韵之大体原则,及应戒忌事项。初学者多读多做,自有心得,所谓熟能生巧也。

    兼论古体诗之押韵法

    至于古体诗之押韵,亦有其法度。原则上,古体诗之押韵较为自由,押平韵可,押仄韵亦可。一韵到底可,而中间转韵亦可。并可与能通转之邻韵相互通押。如东通冬,江通阳,支通微,鱼通虞,萧通肴、豪等。长篇古诗,亦可不避重押。如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中即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若首句押韵之情况,则与近体诗相似,押亦可不押亦可。
    古体诗又有所谓“转韵”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迁,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如李白之【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良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全诗六句,前二句押二韵,后四句押三韵,之所以不觉其头重脚轻者,在于第五句未入韵也。又如李白之【经下邳圯桥忆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知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全诗十四句,前四句押六麻韵,五、六句押一董韵,七、八句押二肿韵,后六句押一东韵。因一董二肿古韵本通,故可算为一韵,而无轻重之偏。大抵说来,古诗之换韵,约可分为二种,一为平仄相间,一为一声之韵到底(即所换之韵同在平声或仄声)。平仄相间换韵则多用对仗,亦可间以律句。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诗体句,仄韵到底者更宜矫健,此古诗换韵之大略也。
    另外,不换韵之古诗,其用仄韵者,单句末字可平仄相间,若用平韵者,其单句末字,切忌使用平声字,盖用平声字,则音调不谐。此亦古诗不换韵之要点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2 01:26 , Processed in 0.1130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