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五期三年级D组长梦雨绝句五十六法习作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主题
7

124

帖子

0

精华

244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670
经验
4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6 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雨 于 2012-8-21 22:00 编辑

   绝句五十六法1——5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情殇》
冷雨飘飞入梦乡,西风一夜谢红妆。
多情总被离人误,却道红妆独自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
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闺怨》
月满高楼夜未央, 夜阑孤枕梦初长。
长宵梦断相思扣,  寒梦今秋饮断肠。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 鹊桥》
一痕初月似弯眉,银汉迢迢夜幕垂。
已望鹊桥星灿灿,鹊桥相会更多时!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如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落花》
立秋时节草蛩鸣,风雨徐来小扇轻。
今又落花听雨下,耳边盛满落花声。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离愁》
去岁秋深淡月浮,吟诗赋对入高楼。
今年空对寒窗月,捻断离愁付水流。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主题
7

124

帖子

0

精华

244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670
经验
4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雨 于 2012-8-26 11:30 编辑

       绝句五十六法6——10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秋雨》
昨日山城踏雨行,丝丝缕缕伴秋声。        
今朝始见山花谢,凄切寒蝉处处鸣。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
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如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秋情》
与尔相离又一秋,东篱把酒话轻柔。
如今晓夜问残菊,月影徘徊两地愁。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秋思》
花落满庭梧叶秋, 天涯尽处望洋洲。
只今惟有思儿梦,万里滔滔入水流。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问渔舟》
似水年光又到秋,长天一色入渔舟。
同舟钓友如相问,几度功成向晚收。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七夕》
银河迢递众星垂,只恨经年觉漏迟。              
欲问牛郎何处去,鹊桥织女会佳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主题
7

124

帖子

0

精华

244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670
经验
4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雨 于 2012-8-30 14:01 编辑

绝句五十六法11——15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梧桐听雨》
梧桐树下雨丝丝,恰似琴弦共和诗。
试问伯牙音可觅,高山流水几人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思乡》
时至秋凉暮雨横,满窗竹影带风轻。
何时洒尽思乡泪,只待仲秋月满盈。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望月思亲》
清风银汉一勾弦,独倚窗前人未眠。
鸿雁何时携我梦,天涯两处月同圆。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如唐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早春》
 一笛清风燕子归,小山草绿沐朝晖。
如何留得春常在,更有佳人伴翠微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如宋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春柳》
一堤春柳挂池台,绿线千条任燕裁。
玉帘黄莺巧弄色,如何知是赐衣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主题
7

124

帖子

0

精华

244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670
经验
4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3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雨 于 2012-9-8 12:58 编辑

绝句五十六法16——20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采莲》
粒粒珍珠滚玉荷, 芙蓉笑对舞婆娑
何如采得白莲藕, 醉卧兰舟好放歌。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如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无题》
坐看梧桐落叶秋,一轮明月上梢头。
不知别梦圆何处,雁落寒声几度愁。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秋枫》
   薄暮云清挂彩虹,江山如画爱秋风。
不知枫叶落何处,望眼香山一片红。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如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无题》  
  秋雨潇潇夜渺茫,梧桐叶落几凄凉。
不知羞涩芙蓉面,来日南湖照晓妆?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如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吟红烛》
一眉新月挂轩窗,玉案轻飞雪鬓双。
红烛不知灰已尽,青山依旧傍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2 07:11 , Processed in 0.0885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