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1|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湖应渔舟姐姐邀请 来此安家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钓西湖 于 2012-1-3 18:25 编辑

冯振心《七言绝句56法》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
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习作

七绝•冬日
屋外风寒帘内暖,也喜浇书也喜眠。
忽然一阵清凉意,却是风寒把梦牵。
   
浇书指晨饮。 宋 陆游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之五:“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牀。”自注:“ 东坡先生 谓晨饮为浇书。”

另有晒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日:‘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后为仰卧曝日之典。 唐 杜牧 《西山草堂》诗:“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宋 史尧弼 “只好垒胸浇酒遣,未妨洞腹晒书眠。”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2
发表于 2011-1-24 21:25 | 只看该作者
热烈欢迎 独钓西湖朋友来此安家 在这里可以存你的 诗词对联作品了
愿你在我们的别墅 开心 快乐 诗词进步!!




渔牵柳线钓蟾诗,舟影荷风醉梦迟。
唱菊吟秋春意动,晚香又吐万千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27 | 只看该作者
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习作

七绝  愁愁愁

少年心事本无愁,识得愁来鬓已秋。
扫却忧愁多少事,烦愁依旧上眉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29 | 只看该作者
第3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习作

夕阳已下晚霞归,天河辽阔群星微
月华已被浮云掩,浮云又被暮风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31 | 只看该作者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如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习作

七绝 胡言乱语

一枝一叶也言深,轻风拂面已销魂
等闲识得春面目,春光已去似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33 | 只看该作者
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习作

七绝·怀念

那日江南离别后,桃花开谢已三秋。
今朝把酒临风处,不瘦桃花不罢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35 | 只看该作者
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习作

七绝  写诗
昨日冥思似坐禅,不得收心入梦编。
今朝应是诗千首,一夜工夫也枉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38 | 只看该作者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如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习作

七绝   岁月是把杀猪刀

穿帘燕子几时来,隔岸桃花似我身。           
而今面貌原非旧,却怨风沙不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41 | 只看该作者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习作
七绝  钓鱼

野草萋萋小径迷,鲤鱼飞跃上天梯。
至今唯有河边柳,犹是儿时一样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0

3

帖子

0

精华

5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1075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4
10
发表于 2011-1-24 22:51 | 只看该作者
好个学习的诗联别墅,开心{:5_103:}  哈哈,这些表情好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07 | 只看该作者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七绝  可怜呀可怜

雪开不待北风催,陋室孤灯尽可哀。
齐鲁父兄如相问,明年八月踏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08 | 只看该作者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七绝  阿朱

飞驰一骑惹红尘,娇笑嫣然颇似真。
莫问佳人何处是,繁花落梦痛一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09 | 只看该作者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七绝  鲤鱼跳龙门

天生万物本无奇,红鲤纷纷齐聚溪。
借问驾云兴雨者,谁人没有褪骨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1 | 只看该作者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七绝 俺要回家
望尽天涯不见家,山峦叠嶂重云遮。
世间那得神行术,信步走来可当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3 | 只看该作者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七绝 之胡编乱造

杨柳依依三月暮,桃肥李瘦各生趣
春风何事到窗前,许是弄花蝴蝶误

七绝  杏花

杏树几株泗水滨,柳丝闲钓一池春
小风落雪谁怜取,久立不知花满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4 | 只看该作者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如唐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七绝  忙啊忙啊
俗事如尘落满裳,行来虎跃饭狼抢
如何幻化分身去,一个悠闲一个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6 | 只看该作者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如 宋 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 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七绝 午夜

梦回午夜问询频,千里同观月一轮。
已是音容两相隔,如何共度这新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7 | 只看该作者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七绝  无我

陌花开谢杜鹃愁,明月盈虚恨不休。
何如抛却心中想,青山隐隐水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8 | 只看该作者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如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七绝  初春

一线骄阳入我家,隔墙稚子尚咿呀。
不知昨夜清风里,又有几枝吐嫩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主题
14

81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7571
经验
160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4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20 | 只看该作者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七绝 雨落桃花

淡点胭脂细匀注,溶溶碧水润琼脂。
不知春雨归何处,点点桃花落小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2 16:01 , Processed in 0.11454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