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渔舟邀请大家一起初步探讨 《对联话》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41
发表于 2011-6-28 1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欲 于 2011-6-28 18:37 编辑

网搜:人物评价
  作为历史人物,范蠡一直受到历代史学家的关注。关于对他的评价,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历代统治者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表彰范蠡,为什么?因为范蠡不是忠臣,他见机行事,巧妙脱身,这在统治者看来,不够忠心耿耿,既然不是忠臣,故范蠡的名气似乎比不上诸葛亮、岳飞。   
      其实,范蠡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正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古代的不少忠臣在政治漩涡中打拼,气节虽高,但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对统治者表彰的“忠臣”要做具体分析。比如,范蠡的好友文种没有看透勾践,结果被杀,不就是惨痛的教训吗?在对范蠡的评价中,多在谋略这一层面上。如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范蠡被列为九等人的第三等——智人。上面是圣人和仁人。智人,有智慧有谋略之人。三国人刘邵在《人物志》中则把范蠡列为术家。说:“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范蠡作为谋略家看待。   
      当然,说范蠡是谋略家不能算错,这从他出山,帮助勾践兴越灭吴的曲折艰辛过程,可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后来务农、经商也离不开谋略和智慧,但这不是范蠡的全部。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称为一代商圣。范蠡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智慧超群,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范蠡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在于心系天下,以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后,他不留恋功名,急流勇退,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哲学。   
      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形势险恶,不少士人厌恶官场,躲避政治,以隐居保全自身。汉初张良助刘邦打败项羽,及时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避免了杀身之祸。陶渊明更是远离政界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田园生活。不过,张良、陶渊明仅仅保全个人,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而范蠡则是凭借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之心,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作贡献,为社会献爱心,他的胸怀更宽广,思想境界更高尚! 唐代诗人汪遵有一首《五湖》诗,对范蠡大加赞扬:“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作为一代商圣,范蠡的经营思想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史记》称“齐地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多种经营,“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范蠡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苦干,迅速致富,对传统观念作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其次,范蠡丰富的经商理念,对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范蠡主张把握商机,侯时转物。他遵循经济丰歉循环论经商,提出“待乏论”,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再比如,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成功者。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就他个人而言,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外道内儒,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定。   在范蠡思想中,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尤为可贵。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这叫持盈,国家将要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这叫定倾,平时治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这叫节事。范蠡并把这三点与天地人结合,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地,节事者与人。”他还对勾践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   
      范蠡顺应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对今日仍极富现实意义。“持盈,”亦可称可持续发展,即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换句话说,也可以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定倾”,可以理解为不断纠正存在的问题,拨乱反正,克服缺点,做好工作。而“节事”,可以理解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范蠡做事讲究火候,全面考虑问题,不急功近利,不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范蠡在从政、打仗、经商活动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处处占据主动,稳操胜券。范蠡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他的思想中有不少闪光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弘扬范蠡优秀的思想,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促进社会的进步。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42
发表于 2011-6-28 1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欲 于 2011-6-28 19:03 编辑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网搜:虞姬
  
      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称“虞美人”。今沭阳县(沭阳,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颜集乡人,一说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人。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后生时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史书中虽然没有介绍虞姬的结局,但后人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   
      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虞姬是项羽的爱妾,当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时,姬自刎而亡,其家乡上虞立庙祀之。作者并不直接歌颂她贞烈,而是借两个反面人物去陪衬。联中“西施羞上范家船”一语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用典,简直是展出一幅活生生的图画来。

是说西施不贞洁,自古不是“好女不事二夫”么?

    虞姬庙对联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虞姬墓园内虞姬墓前有石碑刻一副对联,颇为伤感:   

    上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下联: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横批:巾帼千秋。
---------------------------------------------
这副联哪个字正确?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上范家船。----小凡帖对联话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上范家船。----百度搜索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43
发表于 2011-6-28 19:11 | 只看该作者
9.又,某氏杨椒山继盛祠联云:
燕市宅犹存,三疏共传公有胆;
钤山堂尚在,十年不出彼何心。
亦工。按,钤山,严分宜自署堂名也。

网搜: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20:31 | 只看该作者
姬指项羽夫人虞姬
高后是刘邦老婆吕雉


渔牵柳线钓蟾诗,舟影荷风醉梦迟。
唱菊吟秋春意动,晚香又吐万千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45
发表于 2011-6-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62 小时
主题
470

5082

帖子

8

精华

6750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秀才

Rank: 6Rank: 6

UID
15787
经验
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4-23
146
发表于 2011-6-29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月流云 于 2011-6-29 13:50 编辑

第七联

桃源郭兰孙举人世钦题陶朱祠联云:
半亩此迎神,越国江山留垄断;
五湖长浪迹,吴宫花草入扁舟。
按,此语特真切不浮。
-------------------------------------------
半亩未曾归,当羡五湖飘一叶;
千金还复散,何须百代奉三香。
间有桃花衣上来,恍如三月,已然四月;
时看流水门前过,逝尽烟云,渐起溪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47
发表于 2011-6-29 12: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48
发表于 2011-6-29 12: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3:23 | 只看该作者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
渔舟学写第八联
题虞姬庙:

江岸乌骓背浪嘶,霸气成悲泪;
山间香冢插花叹,哀魂碎别心。


渔牵柳线钓蟾诗,舟影荷风醉梦迟。
唱菊吟秋春意动,晚香又吐万千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主题
105

655

帖子

0

精华

117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20657
经验
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8
150
发表于 2011-6-2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主题
14

236

帖子

2

精华

4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101
经验
4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6
151
发表于 2011-6-30 0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凡他爹 于 2011-7-4 15:54 编辑

       当前发了这九联 请大家临摹
           (选哪联临摹都可以)


1.金山之胜,在俯临扬子江,从水次送睇楼观,皆作飞动之势。山有明月亭,伊墨卿知府秉绶署联云:---
月明如昼;
江流有声
用成语雄桀惊人。
2.山又有皇帝行官,或署联云:-----
江澄万顷净如练;
峰峙一拳高入云
视伊作较逊,然不害为秀语也。
3.又,潘伟如江天一览亭联云:--
天镜照晴空,李白乍来又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语亦新颖。
4.又,江湘岚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云:---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
5.又,陶潭题安庆大观亭联云:----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雄兀只绝六合。
6.又,武进胡君复凤阳谯楼联云:---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吊古不说破,更若俯仰无端。
7.桃源郭兰孙举人世钦题陶朱祠联云:
半亩此迎神,越国江山留垄断;
五湖长浪迹,吴宫花草入扁舟。
按,此语特真切不浮。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9.又,某氏杨椒山继盛祠联云:
燕市宅犹存,三疏共传公有胆;
钤山堂尚在,十年不出彼何心。
亦工。按,钤山,严分宜自署堂名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1

36

帖子

0

精华

101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4727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7
152
发表于 2011-6-30 07:34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对联,会常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主题
935

1万

帖子

7

精华

1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副站长

Rank: 9

UID
1352
经验
2578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4
153
发表于 2011-6-30 10:24 | 只看该作者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
哈哈公学写第八联
题虞姬庙:
剑起香消,此地红颜依霸主;
风吹曲散,何人垓下望江东。
抬头饮酒,闭目玩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主题
18

477

帖子

5

精华

113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233
经验
11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4
154
发表于 2011-6-30 11:15 | 只看该作者
萧散临摹第二联

  漫空竹翠清如洗
  数点桃花灿似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62 小时
主题
470

5082

帖子

8

精华

6750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秀才

Rank: 6Rank: 6

UID
15787
经验
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4-23
155
发表于 2011-6-30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月流云 于 2011-6-30 20:06 编辑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
剑底香消,垓下曾闻名马啸;
江东梦断,岸边犹舞美人魂.
间有桃花衣上来,恍如三月,已然四月;
时看流水门前过,逝尽烟云,渐起溪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主题
24

487

帖子

3

精华

1384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2007年度殿试探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5073
经验
13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156
发表于 2011-6-30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酌 于 2011-6-30 15:27 编辑

热性酬成喷薄事;
簪花插痛往来人。

《七律·咏虞姬庙》
何以酬君舍命珍,喜忧俱忖女儿身。
因难策乘乌江战,宁可横刀粉颈陈。
热性酬成喷薄事,簪花插痛往来人。
青坟不忍红颜寂,指使烟花入梦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157
发表于 2011-6-30 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浮生散人 于 2011-6-30 12:05 编辑

学习第八联:
8.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浮生学写:
千秋祀烈,佳人红粉随香杳。
万古悲名,宝剑英雄逐浪抛。


主席名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书到今生读已迟,浮生过半妄言诗。
不求名利缘佳句,惟愿来生腹有词。--自勉

浮生饮尽千江月;
联苑酣来一散人。--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158
发表于 2011-6-30 12:30 | 只看该作者
9.又,某氏杨椒山继盛祠联云:
燕市宅犹存,三疏共传公有胆;
钤山堂尚在,十年不出彼何心。

亦工。按,钤山,严分宜自署堂名也。

杨椒山
  (1516~1555),,原名杨继盛,号椒山。初授南京吏部主事,后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仇鸾议和辱国被下狱,贬为狄道典史。嘉靖三十年进京任兵部员外郎。因上《请罢马市疏》弹劾咸宁侯仇鸾,被贬到甘肃临洮任典史。仇鸾获死后,被召回京,三十二年擢升为刑部员外郎,后改兵部武选司员外郎。1个月后,又上《请诛贼臣疏》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削职下狱。3年后,严嵩将其与死刑犯一起上报,被杀于西市(今西四)。
临刑,还吟诗明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此人被称为明朝第一硬汉,和文天祥一样被封为北京城的城隍爷。
书到今生读已迟,浮生过半妄言诗。
不求名利缘佳句,惟愿来生腹有词。--自勉

浮生饮尽千江月;
联苑酣来一散人。--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159
发表于 2011-6-30 13:04 | 只看该作者
严嵩
    一生经历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间执掌朝政长达20年的明朝宰相严嵩,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臣的代名词。但其家乡的老百姓非但不记恨这个同乡,甚至还是处处护着严嵩。历史上真实的严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宜县介桥村,是严嵩出生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介桥村曾一度人文蔚起,历代科甲蝉联,英贤辈出。介桥村累计出了7个进士,其中严嵩一家就有3人,即严嵩高祖严孟衡、严嵩、严嵩曾孙严云从。据《介桥严氏家谱》记载,在明朝科举考试大力扩招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的200年间,当时全村八代男丁总数511人中,154人获得秀才以上称号。因严嵩与其曾孙严云从都贵为一品隆及亲人,使获得一品官职或朝廷诰封的达8人之多,所以该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称。

     位于毓庆堂后的是严嵩史料馆,内有严嵩像、严嵩手迹及有关文物、碑刻100块,记录了他一生87年里为官之后每年每月每日的事迹。严嵩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字惟中,号介溪,别号勉庵,时称严分宜,位居明朝辅臣20多年,一生经历明朝五代皇帝。他5岁入私塾,8岁有神童之名,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并入翰林院任侍读,63岁拜相入阁,83岁退休回归故里,86岁遭遇儿杀抄家之难,享年87岁。其一生的生、死、钤山隐读等重要时刻的共40年时间,是在分宜度过的。著有《钤山堂集》、《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直庐稿》等近200万字的书稿。
     这位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书法也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受奸臣之名影响,其书法家身份未被世人所赏识,可以说是因人废字,但至今在北京地区、山东曲阜、杭州西湖、辽宁锦州、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天津独乐寺等全国近20个著名景点里留有他的书法手迹。严嵩善于起草青词(祭神的文书),时人谓为“青词宰相”。据齐如山在一本书里记载过,清代京城有顺天府乡试的贡院,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为天下乡试第一,皇帝非常重视,主考官均为尚书衔。这个贡院的大殿匾额上“至公堂”三个大字就是严嵩所书。在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众人便感不舒服,乾隆帝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字,他自己作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写了数遍。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御笔和其他人所书均不如严嵩,只好作罢,仍然让奸臣的字高高悬挂。由此可见严嵩的书法非同一般。
    介桥村现存宋元古樟群、明清古祠群、市级文保单位毓庆堂、严嵩故居瑞竹堂、古牌匾、古井、古方塘、介溪、古廊街、石砌古巷、古水沟、严氏祖公墓等文物古迹。
    严氏祖公墓在村中古樟下,是村中唯一保护最完好的古迹。
书到今生读已迟,浮生过半妄言诗。
不求名利缘佳句,惟愿来生腹有词。--自勉

浮生饮尽千江月;
联苑酣来一散人。--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160
发表于 2011-6-30 13:05 | 只看该作者
走进介桥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随处可见的明清老宅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严氏宗族昔日的辉煌。今天已经破旧的严氏宗祠,也曾经辉煌热闹。在严氏祠堂的角落,已经残破的命隆三世牌匾,记载着当年严嵩光宗耀祖时这个家族的显赫。

    在解放初期,介桥村明清古祠群原有20多所,介桥村严氏除总祠毓庆堂外,五房派系分别有本房祠堂,还有各自的家祠。经过“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后的建房热潮,一栋栋年代久远有价值的祠堂被相继拆毁,现有保存价值的明清古祠只有10所。其中,人文价值最高的是有600多年历史的市级文保单位——毓庆堂。

    毓庆堂并不是严嵩所建,而是介桥严氏第九代世祖严仲恭所创建,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曾经过三次缩前扩后地大修。毓庆堂分上下三进,其中中进、上进厅基本保留古迹原貌,地下的方砖和厅中的木柱均为古迹。上进经过去年的仿古修缮基本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模样。毓庆堂外墙门楼,上书“方伯世家”,两侧为清乾隆朝宰相朱轼考察介桥村时留下的一副楹联:“介水流长,连绵甲第金瓯固;笏峰俊秀,璀璨人文玉树芳”。据老人们介绍,在1944年前,毓庆堂内仅牌匾就有124块之多。明朝永乐年间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都悬挂在此。其中包括嘉靖御笔,史可法、刘统勋、袁世凯、戴季陶等历史名人的真迹,“藩侯官邸”、“宰相神龛”、“廉石”以及朝廷诰封、名流楹联等。

    近两年,在严嵩研究会的捐资修复及大力寻访下,上进古祠得以复原,20多块古牌匾被重新找回。修复后的毓庆堂上进厅除保持1949年前的红漆木门、毓庆堂门额、严孟衡严嵩严云从三人进士牌匾、举人牌匾等原貌外,还新增了介桥村史、介桥八景等20幅镏金镌刻图。
书到今生读已迟,浮生过半妄言诗。
不求名利缘佳句,惟愿来生腹有词。--自勉

浮生饮尽千江月;
联苑酣来一散人。--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11:14 , Processed in 0.1047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