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4班第一讲第七组作业提交处【截止:2013.10.30】(评结)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3 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23 12:55 编辑

由于论坛有先进功能,以后提交作业可以不用隐藏!
第一讲作业
学号:                             网名: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在线时间
30 小时
主题
2

25

帖子

0

精华

6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6835
经验
11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
2
发表于 2013-10-13 2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13 编辑

预4班第一讲第七组作业提交处【截止:2013.10.30】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12                            网名:    世纪星                                 
一、理解题:

1.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
答: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隔”的含义;
答:对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要求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凡是 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和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或上下之间在风格语气上不协调的,我们称之为隔。主要表现为时隔、景隔、情隔、意隔。

3.“合掌”的含义;
答: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通俗的说合掌就是指上下联意思相似或者重复表达。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
兰自是待君栽【晓星】
同样的问题,“扫”的主语不是“客”,而“栽”的主语却是“君”。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嵌影轻舟一点红【晓星】

这里的“一点红”不甚合理。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游鳞
悄戏月缺残【晓星】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违反平仄相谐
理由:下联后5字全平  上联寄流水 孤平
      诗  题  红叶  寄  流水 平平平仄仄平仄
      曲  入  清风  随  浮云  仄仄平平平平平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赏析:花甲一周60岁,尚余半百50岁,加起来是110岁。 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140,犹欠三十春秋,减去30,也是110岁。 宋朝佛印法师大寿,密友苏轼前往金山寺贺寿  ,赠一对联: 上联与下联都蕴涵着一道数学算式:60+50=110;70+70-30=110,借此祝贺佛印法师的110岁寿辰, 此是寿联,又可谓合咏 贺寿。真可谓别具匠心。

如果用第一讲学习的对联规则来赏析此联:
这副对联,      字数相等,这个不展开了,一目了然。
                内容相关,这副对联是苏轼给佛印的贺寿联,上下两句紧紧围绕寿成对,堪称合咏:寿。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下联没有对上联的意境上的拓展。而且岁月对春秋意义接近是否有合掌?还是作者刻意为之的精妙别致呢?赏析此处很是纠结。                     

                词性相当,花甲对古稀。二者都是体现数字又反应年龄专有名词,尚余与犹欠两词都是偏正式动词组合,这两组属词性工对;一周对双庆,一周是数量词,双庆的庆是动词,双庆则是偏正式的动词组合,此处稍显不工了。半百与三十表面上看,似乎词性很工,必须承认半百是两个数词组合,而实际它应该看作专有名词,这样的话三十与半百相对貌似工对,实际有些取巧了。但是也值得欣赏学习,毕竟半百两个数词组合的数词组貌似普通贴入上联,下联对句增大了难度,以三十对出实属不易,内容且贴合,可谓一个妙字。而岁月对春秋,词性也工,但是内容上稍嫌合掌。这是拙见,不知对也不对,希望指点。
                结构相称,可参考词性赏析。
                节奏相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合拍。  
                平仄相谐。 此联平仄
古四声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通?通仄通仄平平    今四声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不论今古韵都违反了平仄相谐,已经失替。


不管怎样,这联上下两句都说的同一个意思。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1.什么叫对偶和对仗?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2.“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较多,首要的是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
     二者竟有何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仗,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 小时
主题
1

36

帖子

0

精华

142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273
经验
32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6
3
发表于 2013-10-14 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17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09                            网名:  傲雪凌风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对联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就是上下比没有关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就是意思重复。
2、3两题解释的太随便了,是要你解释,不是让你概括一下,重要的是让对方一看就懂。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1、对句:琴弦早已为君调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2、对句:照水桃花格外娇
莲叶跟桃花时令不一致了。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3、对句:暗香清雅月迷离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平平平仄仄平平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仄仄平平平平平
对句连续五平出律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上下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应该是合掌了
平仄呢?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没有仔细说明二者异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 小时
主题
1

22

帖子

0

精华

78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096
经验
1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23
4
发表于 2013-10-14 1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52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08                         网名:  墨染秋尘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答:第一,字数相同,第二,平仄相反,第三,词类相当,第四,结构相同,第五,节奏相同,第六,上下相关。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答:隔就是上下联没有明确的联系或者上下联逻辑关系不对。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答:合掌即上下联的表述明显重复,单取上联或者下联都能表现出该有的意思。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助词,数词,量词,连词,拟声词,叹词,代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酒樽自满待君来
一样,结构问题,“扫”的主语不是“客”,这里“来”的主语是“君”。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绕案荷风尽醉香
结构问题,“无穷”修饰“碧”,对句的香作了“醉”的宾语了。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孤枝淡傲夜无声
无声==清浅?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答:浮失律,流为平声,浮此处应该为仄,但是浮为平声,考虑到此处没有拗救,而且节奏点也出律,所以浮字出律。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答:此联应该是一位一百一十岁高龄老者的寿联。因为花甲即六十岁,半百岁月即五十岁,加起来即一百一十岁,下联同理。
就这样?格律没问题?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个人觉得对偶追求字面的工整,上下联系不大,对仗不仅追求对仗工整,更着重上下之间的联系。
太简单了,没有进行深刻的说明,可以百度一下,查找一下相关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17 小时
主题
56

785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三脚猫

Rank: 4Rank: 4

UID
46175
经验
350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23
5
发表于 2013-10-15 1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55 编辑

学号:040702                             网名:锦江踏浪
一、        理解题:
1. 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答: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答:‘隔’就是上下联形象思维和事理逻辑思维缺乏必要的联系。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答: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现代汉语中词性分类可以分为12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诗怀总是为卿留【锦江踏浪】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盖地荷风分外清【锦江踏浪】
盖地?生硬了。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浮芳飘荡月朦胧【锦江踏浪】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答:出句:古:平通平仄仄平仄 今:平平平通仄平仄
       对句:古:仄仄平平平平平 今:通仄平平平平平
该联上下比节奏感不对应,下联‘风’和‘浮’皆为平声,失替;上下联‘流’和‘浮’皆为平声,失对;下联后部分都是平声,‘三平尾’。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 
今: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古:仄平平通 通仄通仄平平 
今: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平 
答:上下联意思相同,语意重复,合掌;上联‘百’和‘月’、下联‘欠’和‘十’皆为仄,失替;上下联‘百’和‘十’皆为仄,失对;上联三仄尾。
不错,两处刺儿都挑出来了。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二者竟有何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仗,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不错,很详细很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05 小时
主题
2

188

帖子

0

精华

436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381
经验
9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3
6
发表于 2013-10-16 1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51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06          网名: 愚公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对联六要素为: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当、③结构相称、④节奏相应、⑤平仄相谐、⑥内容相关。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地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像这种只对不联,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就是“隔”。语言风格、情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像是一个正常人说的两句话,否则就是“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素颜今始为谁妆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漫水芦荻似染青
“无穷”用来修饰“碧”,你这里的“似染”二字都作谓语了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暗香浮动月黄昏
??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对仗工整,诗、曲名词对名词。红、清形容词相对,叶、风名词相对,寄、随动词相对,流、浮动词相对,水、云名词相对。内容相关,都表达了见到美景抒发的喜悦之情。结构一致。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是佳对。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分析:  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当、③结构相称、④节奏相应、⑤平仄相谐、⑥内容相关,但有合掌之嫌。
平仄没问题?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没能深入地对二者异同进行比较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70

帖子

0

精华

209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919
经验
4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0
7
发表于 2013-10-24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46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10                   网名:沁卿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对联中“隔”的含义是指上下联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语义语气等方面没有做到相关、相扣、相呼应,也就是上下联之间缺乏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中,“隔”主要包括“意隔”、风格语气上的“隔”,还有景、情绪、时间等方面的“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对联中 “合掌”的含义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合掌”又包括整体性“合掌”和局部性“合掌”,局部性“合掌”较容易被忽视,尤其要引起注意。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芸窗何忍任尘封【沁卿】
同样,“扫”和“封”的主语有差别,前者不是“客”,而后者是“尘”。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泛水菱香如此清【沁卿】
无穷==如此还是不太好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幽芳摇漾风隐约【沁卿】<今音>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平平平仄仄平平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仄仄平平平平平
在字数方面,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在内容方面,出对句内容相关,出句题诗,对句作曲,乍看不隔不合,但“寄流水”“随浮云”有些合掌,都表达了寄情山水之意。
在词性方面,出对句词性相对。“诗”“曲”都是名词,“题”“入”都是动词,“红叶”“清风”都是名词,“寄”“随”都是动词,“流水”“浮云”都是名词。
在结构方面,出对句结构相称。“诗”“曲”都是主语,“题”“入”都是谓语,“红叶”“清风”都是宾语,且都是偏正结构,“寄”“随”都是谓语,“流水”“浮云”都是宾语,且都是动宾结构。
在节奏方面,出对句节奏相应。诗/题红叶/寄流水,曲/入清风/随浮云。
在平仄方面,在对句中,犯了三平尾的大忌,且“风”“浮”二字都是平声,失替;在出对句中,“流”“浮”没有平仄相对,失对。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此联的背景是宋朝佛印法师大寿,苏轼前往金山寺贺寿,赠送的对联。上联与下联都蕴涵着一道数学算式:60+50=110;70+70-30=110,借此祝贺佛印法师的110岁寿辰真可谓别具匠心,充满了数字的趣味性。
从对联六要素的角度来看,该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在内容和平仄方面尚有疑问。在平仄方面,上联三仄尾,且“百”“月”都是仄声,失替;下联“欠”“十”都是仄声,失替;上下联中,“百”“十”都是仄声,失对。在内容方面,上下联的意义都一样,都是祝贺佛印110岁,在严格意义上属于“合掌”。
但该联作为一幅寿联,却为人们所称道,不是大家没有发现该联的合掌缺憾,而是大家对其中的趣味性和贺寿的恰到好处更为赏识,瑕不掩瑜。
刺儿都挑出来了,不错,也有自己的看法,更不错。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要求“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的艺术效果。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是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至此,可以总结如下:
一.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对仗。
二.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仗。
三.两者的成文区别有:“对仗句”严格要求“平仄相对,没有重复字”,而“对偶句”则没有要求。
四.两者的使用区别有: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不错,很直观,很细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6 小时
主题
45

1968

帖子

1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9217
经验
68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30
8
发表于 2013-10-25 0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41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网名: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 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就是指一副对联的上下两句的某个词或整个的词义完全相同或相似,内容重复,犹如一个人把两只手合拢,形影相叠,反看正看浑如一手;这种情况叫合掌。合掌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局部性和整体性。局部合掌是个别词义相同,整体合掌是指整句联义相似。无论是局部或整体合掌,都会影响对联的质量,应尽量避免。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感叹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诗心犹可为君裁
诗心怎么栽?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抱雪枝头分外红
“枝头”不如直接改作“梅花”。不然很牵强。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残红凌乱雪悠闲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上联基本做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下联“浮”对“流”失替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现在可以参看一下其他同学的回答和点评。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最好是能比较一下二者异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主题
1

146

帖子

0

精华

3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582
经验
9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4
9
发表于 2013-10-28 0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37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01                           网名:  墨笔玲珑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一、 字数相等
二、 内容相关
三、 词性相当
四、 结构相称
五、 节奏相应
六、 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在对联上下联中,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不在一个时间,或者不在一个场景,上下联没有内

在的逻辑联系,场景不和谐,画面缺乏美感,这是隔景。或者联意相差太远,上下句失去了应

有的关联或延续。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

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主要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心思何日为君倾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照岭斜阳分外红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竹林萧瑟燕呢喃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平平平仄仄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仄
a.下联的第六字与上联失对。
b.下联的四六位失替了。
c.下联三平尾。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仄  平    平    仄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平  仄    仄    平
a.上下联的后一分句,律不对(平仄仄)(仄仄平)。
b.第二分句的第四字上下联失对。
c.上下联都在说一个数字一百一,内容上合掌。
d.这应该是祝寿用的贺联,除了两道 数学题之外,别无任何新意与内涵。
问题挑的不错。除了是寿联,这还是机巧联,算是很新颖的。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格。一般要求句式整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或相对。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只是定义了一下“对偶”和“对仗”,没有对其中异同进行细致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2

167

帖子

0

精华

280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6272
经验
66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4
10
发表于 2013-10-28 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29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704                       网名:简单生活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答: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答:“隔”就是说,对句或出句的景或意没有关联性,甚至相差很远,风马牛不相及了。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答:所谓“合掌”,是指对联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或者上下联所对的词是一个意思,犹如两掌相合。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其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春阶自是待人归【简单生活】
同样,“扫”和“归”的主语有差别,前者不是“客”,而后者是“人”。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绕岭云蓬百样闲【简单生活】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清辉漫洒月朦胧【简单生活】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出对句字数相等,都是主谓宾补结构,语意节奏都是223.
诗、曲都是名词做主语;题、入动词做谓语;红叶、清风都是形容词+名词作宾语;寄流水、随浮云都是动宾词组作补语。
出句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相替,仄收;对句仄仄平平平平平,第六字失替,平收。对句三平尾,不符合联律规则,属于对联大忌。
出对句都表现了一种淡泊,随遇而安的情怀、有着淡淡的忧伤,意境、内容关联都很好。出句比对句意境美,对句有点弱了。
对句“浮云”改为“白云”,平仄就协调了。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这是一个数字联,属于技巧联。
上比句脚平仄为“平仄”,仄收;下比句脚为“仄平”,平收。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
上比第二分句句内平仄失替,三仄尾;下比第二分句句内平仄失替。上下比第二分句平仄失对。
上比正好60+50=110岁,下比2*70-30=110岁。
上下比意思一样,合掌。
不错,能找出这两处问题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很详细,就是后面比较异同的时候有些乱,能够分开说明其异同就更直观了。

简单生活;
惬意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7 小时
主题
2

157

帖子

0

精华

5819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359
经验
139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
11
发表于 2013-10-30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10:25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703                     网名:三月青稞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答:对联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答:有些对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 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出了意隔之外,隔还会出现在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答: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玉笺一度为君题【三月青稞】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近水夕阳满目红【三月青稞】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暗香流动夜寂寥【三月青稞】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答:对句中第六个字“浮”与出句中的第六个字“流”同为平,失对了。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答:按对联六要素来分析:
1、上下联的同为10个字,是相等的。
2、上下联用两种形式写出了佛印法师的年龄,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花甲、古稀都是专有名词;一、双、半百、三十都是数量词;周、庆,余、欠是动词;尚、犹是副词;岁月、春秋同是名词。
4、结构相称: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主语      状谓   补  宾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主语      状谓  补  宾
5、节奏相应: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6、平仄完全相谐: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 
平仄完全相谐?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仗。
能详细的说明其中的异同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欧了,问题都差不多,大家可以和第一组对照起来看看~~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匿名  发表于 2013-11-11 20:19

作业订正:

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芸窗何忍任尘封【沁卿】
马小望批:同样,“扫”和“封”的主语有差别,前者不是“客”,而后者是“尘”。
    改:墨香独自逐风流【沁卿】
        
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泛水菱香如此清【沁卿】
马小望批:无穷==如此还是不太好
  改: 泛水菱香分外清【沁卿】
回复

使用道具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70

帖子

0

精华

209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919
经验
4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0
14
发表于 2013-11-11 2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沁卿 于 2013-11-12 17:56 编辑
沁卿 发表于 2013-10-24 16:26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710                   网名:沁卿
一、理解题:

作业订正:

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芸窗何忍任尘封【沁卿】
马小望批:同样,“扫”和“封”的主语有差别,前者不是“客”,而后者是“尘”。
   改:墨香独自逐风流【沁卿】崩溃啊,好像主语还是不对!!!再改!!
再改:竹篱偏自向山开【沁卿】
        
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泛水菱香如此清【沁卿】
马小望批:无穷==如此还是不太好
  改: 泛水菱香分外清【沁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17 小时
主题
56

785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三脚猫

Rank: 4Rank: 4

UID
46175
经验
350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23
15
发表于 2013-11-24 15: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马校长的批改,校长辛苦了学生好好想想该怎么改:dizzy:
感谢各位师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6
发表于 2014-1-25 23:15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4 07:33 , Processed in 0.1193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