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2006年度殿试 13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5 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度联都试部甲科殿试试题 [高级班]

注:未注明者为古音,有注明者按注明

一,应对:(每对句15分)

1、 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 清彰浊世,铁笔忧民度日艰

2、 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 承德修文,定边安国,九江清水润三原 ----县市名

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

主题:颂和谐。

有感于现环境之破坏,平民大众物质精神生活之匮乏,特以联期之

青山入眼,绿水绕足,身移图画神州境 ----今音 香米下唇,欢歌盈耳,心漾文章盛世情

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

《新人对联律的胡扯》

启:本人玩联不久(准备考了这次试后,也就不玩了),对联律知之甚少,只是在联都看到过一些资料,说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七相反,上下相对,起句末仄,对句末平,还有什么忌三尾平,忌孤平,忌四连平等等,至于其来历起因,则完全不知,也没有关心过,而对于平仄上的古音今音,则只知道比较常见的,也完全没有刻意查过学过。

评:试官所出推荐三联,按照现一般对对联的联律要求,都有大违律的地方,朱熹联:“归”“开”出律,“二”也未与上联对上,而“开”也“天” 也是同为平, 何淡如联:联律完全是乱的,彻底的不对,只有“羊城塔似笔”符合联律,按照一般的联律规则,似乎可认为其作联时根本没有考虑联律,不细说,李渔联:联律也完全是乱的,也似乎可认为其没有考虑联律,呵呵按照联都的考试规则,这样的联,应该是秀才都考不上的。虽然如此,但有两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1、起句末为仄音,对句末以平音对之,2、上下分句末字平仄相对,我想这应不是巧合,估计恰是三位联者考虑所致,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对联之音律,这两点才是重要的,呵呵,这是猜也。

立:以我新人的观点看,对联本来就是对仗的,读来不同于白话,音律是要考虑的,但现在通行的联律规则很复杂,应给予创新,或者不叫创新,叫简化,那就是只要符合上面评述三联的音律特点即可,即:起句末为仄音,对句末以平音对之,上下分句末字也是平仄相对,为什么要这样呢?理由有三:一、这样的对联读来同样有音律之美,尤其是短句分句7言或其下更是如此,二、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社会节奏更快,文学也越来越平民化,这样也更能让对联有新的活力和生存空间,对于对联来说:更重要的是其对仗之美和其饱满的内涵,而不是音律,况且人们在读它用他之时并不在乎其音律,反过来说,人的音韵不准,合乎严格的音律又有什么用呢?我想汉字都可以简化,严格的对联音律规则当然更可以简化。三、我发现尤其是在对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本来可以对的相当工整,从各方面来说都很好甚至完美的字词句,会因为平仄不合而不能用,因为平仄合不合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容易判断的,也即是“硬伤”,因此广大联者就会舍此求彼,得来的可能就不是好字词句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有同感,那么我们到底是要更合适的对仗字词还是要合符严格联律呢?我想我们应该选择更工更饱满更符合联意的字词。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10:17 , Processed in 0.0835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