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木华] 关于平仄脚对联的综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3

115

帖子

0

精华

227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9330
经验
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8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size=5>关于平仄脚对联的综述
陈木华</FONT></P>
<P><FONT size=4>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平仄脚对联是不是对联这一问题的由来、观点、理由并选抄主要资料;当然,概述一下平仄脚对联事实和前途也是必要的。
    一、近几年来尖锐地提出了平仄脚对联是不是对联的问题
    对联联脚声律,可以有两大类:仄平脚类和平仄脚类。对联从正式产生,经过发展、壮大、繁荣、再发展多个阶段,一直到二三十年前的一千多年里,古人、前人对于对联联脚是不论的,梁章钜父子《楹联丛话全编》、《幼学故事琼林》、吴恭亨《对联话》、顾平旦等《中国对联大辞典》等资料可以证明,这就和对于诗歌、四六斌文是押平韵还是押仄韵是不论的一样。在几十年前,对古人、前人提出联脚必须要什么什么脚的问题是多余的。本人到现在也还未搞清楚到底是谁在在什么时间第一个向平仄脚对联发难的。从现在一些线索看来,可能是“慢性的”。最先,可能是这么提的:仄平脚是一般规律,只有少数是例外。这是符合事实的话。也可能是姚雪垠有这样的话:“在工厂农村,遇国家或元旦贴出对联,只要字数相等,大体对偶,按普通话上联落脚仄声,下联落脚平声,我看就可以了。”(见孙天赦《对联格律及其撰法》)接着就有人“升级”了:“联末一个字的平仄最重要,必须遵守。上联最末一字必须仄声,下联最末一字必须平声。”(见曾伯藩《对联作法》)“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见余德泉《对联通》)还好,此时,有关论说还承认平仄脚对联是存在的,是对联,只是特例、个例、变格罢了,总之吧,还有几句“但书”。
    接下来的七、八年来,有的人又进一步“升级”了,说:对联必须仄平脚,“这是绝对不能含糊,这条联律是楹联作者必须格守的,不可动摇的‘铁律’,也要任何人不能更改的。”(见王庆新《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问题如此严重,总会引人思索,也就必须有相关的“对联可以平仄脚”或“应该兼容仄平脚对联和平仄脚对联”的论述。(见王庆新《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于是乎,问题明朗化了,尖锐化了:平仄脚对联到底是不是对联?对联联脚可不可以平仄脚?平仄脚对联也是对联吗?
    二、平仄脚对联是不是对联?
    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对联仄平脚是铁律的观点。只认仄平脚对联,想方设法开除平仄脚对联,即使这种观点在对联王国经常碰壁,“一‘脚’也不能退却”者,坚持平仄脚对联是个例、出格观点者,以是否为仄平脚来开“病联医院”者,等等,都是这一观点的种种表现。这一观点认死仄平脚为唯一联脚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条(见唐贻棣《从岳麓书院门联说起》):第一条,一般对联是仄平脚,所以,仄平脚就是规律,就是准则;第二条,规定对联仄平脚为铁律,“是因为平韵舒长,有悠扬不尽的韵味;仄声则否。”(见曾伯藩《对联作法》)“在于上联末仄脚,便于向下联转递,下联末平扬,读完之后,尚有余味。如果上联末平扬,会给人以上下联转接时间过长之感;下联末仄脚,余味就没有了。”(见余德泉《对联通》)第三条,规定必须仄平脚,便于辩识上下比。(见唐贻棣《从岳麓书院门联说起》)否定平仄脚对联存在事实和传扬事实以及对撰制或容纳平仄脚对联的人、特别是今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是这一观点的特征共性。
    第二种观点是兼容仄平脚和平仄脚对联的观点。兼容乃大,兼容乃进,兼容乃和,兼容是真也是律。这一观点的理由概括如下(见王庆新《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刘福铸《谈仄收式对联》、李必才《从征上联说到联脚平仄》):第一条,从对联文体正式产生以来,平仄脚对联就一直存在着、产生着、传扬着,且有许多好对联、特色对联,怎么能将它们开除联籍!第二条,平仄脚对联完全符合声律对仗要求,既具传统性,也有现实性;第三条,因为诗歌和四六赋文不论押平韵或押仄韵,所以对联的“脚”是仄平脚或平仄脚都是可以的:第四条,不能以辞害意,当用仄平脚好时就用仄平脚,当用平仄脚好时就用平仄脚,撰联人的情思,与时、空、境、景相连,可以前抑后扬,也可以前扬后抑,去声收尾的对联往往有阳刚之美;第五条,在许多情况下,如事物的先后、轻重、因果、主次、逻辑关系用文字表达不适于颠倒时,如果表现不同于仄平脚的音情时,如激昂、鸣哭,如撰联人特意要改一下“口味”时,想追求特种效果时,就都可以考虑使用平仄脚;第六条,仄平脚对联是为多数,平仄脚对联是为少数,但多少只是量的问题,而不是是不是的问题,在人群中,有几万分之一的人的脏腑与大多数人不同,是“反向的”,难道就可以不把他们当人看待了吗?平仄脚对联也是对联,这是“兼容观点”的特征共性。
    三、平仄脚对联事实
    大量平仄脚对联的存在和传扬,是事实。《幼学故事琼林》、梁章钜父子的《楹联丛话全编》、吴恭亨的《对联话》都有很多平仄脚对联。我国四大古典小学共有回目联460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9 11:26 , Processed in 0.0719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