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5年度殿试 十一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30 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应对: 出句:雅兴殊多偏怨柳; 对句 豪情尚在不寻梅。 注:尚:尚长荣 著名京剧大师,兼善铜锤和架子花脸,嗓音和工架俱佳。他演《取洛阳》、《秦英征西》、《黑旋风李逵》等剧,颇有个人发挥,具有气势磅礴之特色 梅: 梅兰芳 二、命题:挽巴金 文心不朽,等身著作垂风范; 真话永存,一盏明灯警世人。 三、评论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上联微风拂水,轻波碎浪 清凉之意迎面扑来 ,风三面是此联的精彩新奇之处 联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伏笔 : 怎么会只有三面来风?答案在下联 原来小池形似弯月,周围乱石堆崖 则凹处自然背风 同样,月一弯也是此联的精彩之处 此月既以实指 也可状物,读到此处,不由的为联作者的匠心独具而莞儿一笑 顾名思意,且闲亭, 既是游客到此可以暂且闲坐一下 闲雅一番的意思 , 那么有什么值得闲坐的呢?联作者抓住这一点,表面上只是写景状物,和且闲亭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亭名作了个很好的注解。构思精巧是此联一大的特点。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上联枫叶荻花,一在山, 一在水, 都是要成片才能成为风景的植物。 联作者通过对特定意象的描写,再加上秋天特有的物候特征,寥寥数字就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的山水图。下联 闲云潭影 一在天 一在地 如果说上联采用的是远近平视的角度 那么下联采用的就是上下高低的视角 再次拓展画面 从而使得景象更加开阔壮观。 此联的创作手法和题且闲亭联同出一辙 都是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注解亭名,暗用“会当绝岭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用来题江天一览亭是再好不过了, 取象精确是此联的一大特点。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 上联通过对“到处便为家”的凄凉 异乡望月的苦思 极力渲染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孤独 无奈 读之百感交集 催人泪下。尾句巧化“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而不着痕迹。下联话锋一转 以豪迈的语气 道出了游子意气风发的情怀 特别是起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一扫上联的颓丧之气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 。尾句同样化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此联在创作上采用了反对的手法 反映出全楚会馆的同乡虽身处异地 但不忘故乡 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兼以楚尾吴头点出会馆的地理位置;衡峰鄂渚点出“全楚”馆名的来由 可谓面面俱到而衔接自然 。巧用地理特性,化用诗意是此联的两大特点。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8 23:01 , Processed in 0.0822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