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8-30 18:55 编辑
凌飞 发表于 2013-8-30 17:18
谢梦校指点,我以为我写的是:班荆/道故/情溢处。搬来荆棘生火,围坐在一起叙旧。
词的句子,根据字数和节奏的不同可以分为诗句、赋句和口语。
诗句和赋句的区别有两个方面。
一是字数。
五言七言的句子多为诗句;
四言六言的句子则多为赋句。
这也不尽然。
根据组成的诗句赋句的多寡我们可以把词分成三种情况:
1、以诗句为主。如卜算子。
2、以赋句为主。如西江月等。
3、诗句赋句较为均衡。如一剪梅。
赋句的节奏是这样的:
六言XX/XX/XX;
四言XX/XX.
六言如果填成这样:游荡在古河道,徘徊于旧桥边 游荡在/古河道,徘徊于/旧桥边
这就不是赋句了。而诗句的节奏是这样的:
七言XX/XX/XXX, XXXX/XXX
或XX/XX/XX/X, XXXX/XX/X
五言XX/XXX或XX/XX/X.
一日中/颠三倒四,两厢里/上百成千。
像这样,就不是诗句,这是赋句。
词中各句是诗句还是赋句,要靠审词牌来确认。
破阵子
文/凌飞
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云散/难梳。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背井/离乡/皆自顾,发短/心长/托雁呜。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奈何/执酒沽。
冷月/飞花/掩苦,伊人/秋水/添炉。
班荆/道故/情/溢处,妙语/横生/醉满壶。
但求/免友孤。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
1,各句句式是否正确;
2,六言句、七言句的对偶是否工整;
3,有无重字?有重字的话是否有规律;
4,有没有凑字、凑韵、凑句子的现象?
5,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选用的韵部是否适合作品的情绪;
6,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品所用场景、物像、叙述、比喻是否都和主题有关?
7,作品是否完整地表现了主题?你要表达的意思别人能够看得懂,猜得透,想得到吗?
8,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吗?请列举转折处的连接点(字面的或内容呼应的);
9,你认为作品的意境如何?
10,你认为作品是什么风格?品味、境界如何?
11,作品中有没有违反自然规律的地方?
凌飞,仅供您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