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二章 专题对联的作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1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dc143c>一、春联

1、春联概述:</FONT>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例如:

国泰民安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皆大欢喜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恭贺新春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四季长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欢度佳节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喜笑颜开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吉星高照
惠通邻里 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 户纳东南西北财

<FONT color=#dc143c>2、春联作法:</FONT>

长期以来,中国的百姓,包括文人和以“书春” (摆摊写春联)为业的人,积累了写春联的丰富的经验,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精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作春联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FONT color=#dc143c>(1)描春景</FONT>

  天回地暖,日丽风和,阳春白雪,满目生机,这与人们迎接春天的雀跃心情十分和谐。因此,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擅长的笔法。如:

  春莺唱柳
  喜鹊登梅

  又如传统春联: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在描写春景时,常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词,如:

  植物——竹、梅、杨、柳、桃、李、杏。
  动物——莺、燕、鹊、凤、鹏。
  器物——爆竹、酒杯、锣鼓。
  颜色——红、绿、金、碧。

<FONT color=#dc143c>(2)颂吉祥</FONT>

  本来,祈福纳祥、驱鬼避邪,是远古桃符的原始功能,从桃符向春联演化过程看,吉祥话语是不可少的,如:

  春光播福
  和气致祥

  又如传统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而今,吉祥话已不单是对个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了,更多地是对祖国江山热情的赞颂,对祖国前程美好的祝愿,如:

  天地英雄气
  风云浩荡春 (赵朴初)

  八表同庥瞻丽日
  四民有庆乐丰年 (刘叶秋)

<FONT color=#dc143c>(3)限时令</FONT>

  有些对联已用了几百年,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属于“长命百岁”的。用多了,便有陈旧之感,应该出新。对联出新的途径之一是限时令,这大致有两种情况:

  作干支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当年纪元的干支(甲子、乙丑、丙寅等),如:

  甲兵洗净
  子舍承欢

  前人将每个轮回中六十年间不同干支纪元都作了现成的联,供每年选择使用。应该说这是一种创新,但也有缺憾。由于天干10字、地支12字在组词能力上有限,往往干支联文辞生涩,用典过僻,一般人读不懂。也有时干支联并不完全符合当年情况。即以甲子年论,1924年为“甲子”,那时各路军阀正打得火热,“甲兵”无法“洗净”,老百姓叫苦不迭,那里还能“承欢”呢?而1984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八年了,“甲兵”早已“洗净”;到2044年,谁也说不清,大概也不会有“甲兵”的战事了。如果不承袭前人,结合本年实际作干支联,通畅易懂,雅俗共赏,则是上乘之作了。

    作生肖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本年的生肖(鼠、牛、虎、兔、龙、蛇等),如: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此联是1981年《羊城晚报》征联作品,实际上可以用于今后任何一个“鸡年”(×酉)和任何一个“马年”(×午)。

  只用一种生肖的,有指示当年的作用,如笔者所作戊辰(1988)年联: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用相邻两个生肖,可表示年份的交替,如笔者所作丙寅(1986)年联:

  牛耕绿野
  虎啸青山

  生肖可以替代,常用以“阳”代“羊”,如:

  阳春开物象
  丽日焕天文

  有些生肖,不是人们“喜爱”的动物,且不吉祥,因此很难直接入联,如鼠、蛇、犬、猪、猴等,就不一定生硬地入联,称“鼠年”、“蛇年”、“狗年”了。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做出趣联来。

<FONT color=#dc143c>(4)写时事</FONT>

  以时事入联,是对联的传统,也是春联的传统。可写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出现的事。这些事件,都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借春联之机,表示群众的关注情绪。如:

  且把桃符纪国耻
  常看竹叶报平安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春联。又如:

  翻身休忘本
  饮水务思源

  这是土地改革时期农村的春联。这类对联是历史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如果有兴趣把各个历史时期甚至每年的春联搜集齐全,可能会成为小型编年史和中国大事记的。当然,写时事联要注意不要将标语口号合盘端出。

<FONT color=#dc143c>(5)抒胸臆</FONT>

  有些春联,看起来没有什么春意、春景,也不嵌干支、生肖,纯是一些愤世之作。这是因为旧时一些知识分子生活凄惨,满腹牢骚无处渲泻,等到过年时,便触景生情,不禁舞文弄墨,直抒胸臆。如: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可以想见,此处主人一贫如洗,无依无靠。一般说来,这类春联有较强的艺术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1 16:53:07编辑过]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48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dc143c>二、婚联

1、婚联概述:</FONT>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比如:
荷开并蒂;
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
凤凰来仪。

镜里彩鸾留倩影;
钗头艾虎助新妆。

男女双佳好似鸳鸯鸟;
婚姻两愿喜结连理枝。

友以瑟友以琴梅花香度桃花暖;
麟之趾麟之定仙人信付玉人来。

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

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
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教师)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朋结友,只求道合志同。

有些教师的婚联也写的非常精彩:

有一对教数学的老师经过三年的恋爱,喜结良缘,同事撰赠的喜联是:“自由恋爱无三角;人生知音有几何。”嵌入联中的“三角”、“几何”既是数学名词又含义双关,既切两位新人的职业,又祝贺了他们的美满姻缘。

  有一位教几何的老师与教物理的老师燕尔新婚时,收到这样的喜庆婚联:“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阴电阳电异性电性性互吸。”联中采撷了几何和物理术语,意则双关,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有两位教生物的老师,平日互敬互学,感情甚笃,有情人终成眷属。同事们所赠喜联为:“恩爱如植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婚恋贵同心,精诚团结播种育苗。”此联祝贺这两位新人结婚,意境全新,既影射两人任教科目,又祝贺他们白头偕老,美满姻缘。

  有位音乐老师与外语教师喜结秦晋之好,收到的喜庆婚联,十分奇特。上联是:“1234567”,下联是“ABCDEFG”。横批是“OK”。巧合的是,横批中的“O”是音乐符号,“K”又是英文字母。合起来看,“OK”真是正相匹配,永结同心之“好”。

  有一教历史的老师与教音乐的老师婚礼庆典时收到的贺联是:“室内容古今中外;窗外飞豆来米发。”此联通俗诙谐,趣味盎然,颇见匠心。

  一位教植物的老师与一位教动物的老师喜结百年之好,人送喜联曰:“常慕连理花并蒂;今见鸳鸯蝶双飞。”横批是:“瓜熟蒂落。”一时传为佳话。

<FONT color=#dc143c>2、婚联作法:</FONT>

结婚是人生一大乐事,亲友馈赠之中倘有婚联为贺,将更为隆重、典雅和有意义。然而,婚联并不好写。因为撰写婚联思想要新,手法要高,要多几分喜气谐趣,还要少几分陈词酸腐,是不容易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怎样作婚联。

<FONT color=#dc143c>(1)恭贺——破除旧习</FONT>

  贺,是婚联主题;贺什么?反映了时代精神。可以希望新婚夫妇白头偕老,如“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可以赞扬他们感情深厚:“志同道合创业,夫德妻贤成家。”

  写婚联时要注意克服封建意识,即摈弃旧婚联的旧意识,如“喜看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之类。且不说它不符合计划生育,就内容上也是陈旧的。又如:“赤绳曾系足,红叶苦题诗。”反映了“命由天定”的宿命思想,这和当今青年的恋爱观相去甚远。再如:“鸿案相庄百年偕老,凤占叶吉五世其昌。”用的“举案齐眉”的典故。《后汉书》上说梁鸿妻孟光,给丈夫端饭,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举案(食盘)齐眉,恭敬至极。这是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夫妻生活楷模,在当今已极不合适了。

<FONT color=#dc143c>(2)祝福——宜用比喻</FONT>

  比喻,大概是婚联中最常见的。

  说婚事,常用“花好月圆”、“双星合璧”。如:

  花好月圆青春艳
  夫歌妻唱恩爱长

  玉镜人间佳合璧
  银河天上渡双星

  说男女,常用乾坤、琴瑟、龙凤、鸳鸯、凤凰、鸾凤、并蒂花、连理枝、同心结、比翼鸟、双飞燕、青梅竹马等。如:

  乾坤交泰
  琴瑟合谐

  交颈鸳鸯并蒂花下立
  协翅紫燕连理枝头飞

  其中,有些比喻如蝶恋花、庭前燕、鱼得水、鸟语莺啼、鸳鸯戏水、鱼水承欢,不妨认为是对男女之情的暗示,如:

  两情鱼水春作伴
  百年恩爱花常红

  男欢女爱鸳鸯戏水
  情投意合鸾凤朝阳

  比之更进一步,则成性谐谑,即“荤联”,其中也有雅俗之分。几十年前一美术教员与一数学教员结成伉俪,好事者曾作婚联:

  形体须从三角验
  测量能到几何深

  当属雅谑。

<FONT color=#dc143c>(3)勉励——忌用口号</FONT>

  幸福、恩爱这类字眼,虽然抽象,但在婚礼上还是颇为动听的。作为勉励,也可以说些“比翼、同心”的话。所忌讳的,是说些标语口号,给人以说教的感觉。

<FONT color=#dc143c>(4)内容——要有区别</FONT>

  要区别娶与嫁。常见婚联一般用于娶,而嫁有特殊性,嫁女常用于归、嫁妆、克勤等语;“嫁男” (招婿)常表述“婿儿”的关系,用“东吴招亲”的典故,赞扬其“新风新事”等。

  要区别新婚与续婚。续婚常用“梅花二度”、“琴瑟重调”;复婚常用“鹊桥再架”、“破镜重圆”等。

  要区分结婚时令,使婚联更切时间。如正月新婚:

  巧借新春迎淑女
  喜将元旦作婚期

  二月新婚:

  杏坛春暖花并蒂
  兰闺日晴燕双飞

  三月新婚:

  三月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烛引玉人

  四月新婚:

  豆蔻正开香尚蕊
  蔷薇才放露初匀

  五月新婚:

  花开并蒂蝴蝶舞
  连理同根杨柳青

  六月新婚:

  双飞黄鹂鸣翠柳
  并蒂红莲映碧波

  七月新婚:

  云汉桥成牛女渡
  春台箫引凤凰飞

  八月新婚:

  秋色平分佳节夜
  月华照见玉人妆

  九月新婚:

  诗题红叶同心句
  酒饮黄花合卺杯

  十月新婚:

  国有贤才扶世运
  光摇烛影看新人

  十一月新婚:

  画眉笔带凌云气
  种玉人怀咏雪才

  十二月新婚:

  合欢共醉黄封酒
  度岁新添翠袖人

  有的婚联更切日期(阴历),如“十二日新婚”:

  十年树木桃李争艳
  二姓联姻鱼水偕欢

  有人将初一至三十日的嵌字联集在一起,成了一组30副切日婚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49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dc143c>三、寿联

1、寿联概述:</FONT>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比如: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就傅胜衣贤揆初度;
垂髫总角岐嶷英姿。(10岁)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
百年上寿如日方中。(50岁)

甲子重新新甲子;
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羡高年精神矍铄花甲重添二十载;
居上寿齿德俱尊松年永享八千秋。(80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王文清寿百岁老人联)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彭文勤贺乾隆80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60岁自寿联)

第一副为常见的寿联;第二、三、四、五副为分龄寿联;第六副颇富巧思,在俗语“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上作文章,将百字隐去,暗隐老人高寿已达百岁;第七副虽属拍马吹捧之联,然紧扣“五”、“八”二字,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显示了作者的文采和技巧;最后一联是自寿联,笔调轻松畅快,言志抒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志趣和个性。

<FONT color=#dc143c>2、寿联作法:</FONT>

寿联是用于为他人(或自己)祝贺生日的,按中国人的习惯,年满三十岁(而立之年)才可称寿,因此寿联主要用于三十岁以上的人。

  作寿联之前,要准备好有关“材料”,主要有:性别、年龄、诞辰季节(月份)、其人社会地位及职业特点、与自己的关系等,如对这些了解甚少或了解不周,是无法落笔的。

  创作寿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FONT color=#dc143c>(1)要注意用词</FONT>

  为了和一般题赠联相区别,寿联用一些能点示主题、表示祝寿意义的词:

  表示祝寿:福、寿、德、宁等。
  表示增寿:永、长、添、增等。
  表示祈愿:献、颂、祝,喜等。
  以长寿、美好的动植物设喻,表示祝福:鹤、龟、鹿、凤,椿、萱、桃、梅等。

  有些词是专为区分性别和称谓的。如“椿”,即大椿,树名,语出《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秋,此大年也。”以大椿象征高寿,后以其代指父亲,也称椿龄、椿庭。再如“萱”,语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因谖与萱同音,后人以萱草称之,为忘忧草。背,古文与北同音,指北堂。这是一首描写妇人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诗,后人将“萱草”、“萱堂”、“北堂”作为母亲的称呼。可见,椿与萱既不可混用,更不能用于为别人家老者祝寿。

<FONT color=#dc143c>(2)要切合身份</FONT>

  人有男女之分,首先要分别男寿、女寿、男女双寿。如:

  愿献南山寿
  先开北海樽  (通用男寿)

  慈竹荫东阁
  灵萱茂北堂  (通用女寿)

  椿萱夸并茂
  日月庆双辉  (通用双寿)

  其次,要区分辈分。寿者是长辈,还是同辈;长辈之中,是何种亲属关系。这些,都要在联文中表达清楚。

  长辈者如:

  愿岁岁以今日良辰陈千秋雅戏
  祝姥姥从古稀七十到上寿百年  (祝外祖母寿)

  仰丈人峰,名高北斗
  修半子礼,颂献南山  (祝岳父寿)

  前一联以“姥姥”(北方人之称谓,南方人称“外婆”)一词标明身份。后一联以丈人峰双关,又以“半子”表示自己的身份关系。

  同辈者,不须有何特殊标示,语气可更自然随和些,不能用表示上下辈分的词。

  再其次,要区分职业,如: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这是叶挺寿郭沫若五十寿联。萧伯纳和高尔基是爱尔兰和苏联的著名作家,为世界文坛所翘首,与之相比较,人们自然理解到此联是为大作家作寿的。又如: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客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不难看出,这是给一位名医的寿联。

<FONT color=#dc143c>(3)要突出特点</FONT>

  通用寿联比较实用,由于程式化,其艺术能力逐渐消蜕;只有那些有特点的“不可移于他人”的寿联,才能不断闪烁艺术的光辉。

  所谓特点,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要写出作寿人的特点。如邓颖超贺冯玉祥的一副寿联:

  写诗写文章,亦庄亦谐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屈不挠见胸襟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冯将军,是人们所熟悉的;作为白话文作家,是冯将军这一“儒将”的特殊风采。仅以对联而言,冯将军是“五四”以后“白话联”作家中最为瞩目的一位。“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求命精神”等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着。邓颖超的这副对联就比一般的称颂祝寿更有特色。

  另一方面,寿联本身也要有艺术特色。清代皇帝作寿很讲排场,寿联也铺天盖地,最后无非是过往烟云,那些一般性的谀词早被人忘却了,但一副贺嘉庆皇帝的春联却得以流传: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这是因为联中嵌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帝王的年号,构思非常巧妙。

  最难的恐怕是在寿联中表现作者的感情了。自寿联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意味。自寿联是为自己祝寿用的,仿佛是寿诞上自己的一番开场白,即兴讲话。最典型的是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交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也是“板桥体”,跟他的画、诗一样,脱俗、超凡,又有几分怪异,可谓“文如其人”。

<FONT color=#dc143c>(4)要符合时令</FONT>

  首先,寿联要表现寿龄。

  如三十岁:
  正值壮年,应知不朽方为寿
  恰当而立,须识文章可永龄  (男寿)

  三十初进延龄酒
  百年喜开益寿花  (女寿)

  四十岁: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年来  (男寿)

  宝婺星辉歌四秩
  蟠桃瑞献祝千秋  (女寿)

  古人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故常以“而立”、“不惑”等表示年龄。婺,为星宿名,女宿,代指妇女(庚,男宿,代指男子)。秩,为十岁。

  五十岁:
  数百筹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男寿)

  设帨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称觞有莱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女寿)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为弓,蓬草为矢,使射人射天地四方,以寓志在四方之意,故以桑弧(木)蓬矢代指男子。据苏轼《东坡志林》,有三老人互问寿年,其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数码),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意为长寿,后人将海屋添筹(寿算)用作祝寿语。设帨,为女子生日之称。期颐,指100岁。莱子,为人名,70余岁还穿彩衣跳舞,以娱双亲。

  六十岁:
  春秋不老
  甲子重新  (男寿)

  玉芽久种春秋圃
  青液频浇甲子花  (女寿)

  七十岁:
  三千岁月春常在
  六一丰神古所稀  (男寿)

  年过七旬称健妇
  筹添三十亨期颐  (女寿)

  “六一”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寿近七十(1007-1072)。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八十岁:
  杖朝步履春秋永
  钓渭丝纶日月长  (男寿)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永驻
  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女寿)

  杖朝,代指八十岁。“八十杖于朝”。(《礼记》)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九十岁:
  九秩曾留千载寿
  十年再进百龄觞  (男寿)

  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
  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  (女寿)

  《诗·小雅·天保》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断之意,后以“九如”为祝寿语。后联中“添闰”的构思较新。我国阴历有闰月之说,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90年闰33个月多,所闰之月近三年,说“添闰当称百岁人”也是概括而言。

  一百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男寿)

  瑶池喜晋千年酒
  海屋欣添百岁筹  (女寿)

  俗语有“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前联将“百”字隐去,恰言“百”字,构思精妙。

  寿联也要切合月份或季节。

  以男寿为例,各月寿联有(粗体者为标示月份的词):

  银花火树开佳节
  玉液琼酥作寿杯  (正月)

  瑶岛香浓芝草圃
  玉楼人醉杏花天  (二月)

  修褉良辰开绮席
  悬弧令旦晋琼觞  (三月)

  蓬矢风搴春尚驻
  椿荫云护夏方新  (四月)

  正交端午作生日
  惟有昌阳可引年  (五月)

  椿树大年宜有庆
  莲花生日正当时  (六月)

  坐看溪云望牛女
  笑扶鸠杖话桑麻  (七月)

  清秋此日逢华诞
  佳气如云护直庐  (八月)

  东篱满绽黄金菊
  北海欣开白玉樽  (九月)

  梅占阳春人益寿
  筹添海屋算长绵  (十月)

  三祝正逢人应瑞
  一阳乍启日添筹  (十一月)

  青山有雪存松性
  碧落无云称鹤心  (十二月)

  此外,还有适合每一季(春、夏、秋、冬)的寿联,不再介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dc143c>四、挽 联

1、概述:</FONT>

    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这种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毛泽东挽王尔琢)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毛泽东挽母联)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北平风沙文艺社挽鲁迅联)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烈士鞭,仗剑从军,矢忠护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熊亨瀚自挽联) 第一副楹联乃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所作,运用“词语同位”法,上下联分别以“尔琢”、“阶级”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三次,以“一哭”、“二哭”、“生为”、“死为”层层递进,令人悲恸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联是毛泽东挽母联,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泽东把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凝于笔端,描绘了母亲病中呼儿的感人场景和儿未能尽欢的愧疚之情,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的惋惜,追忆了母子间的深情,充分表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哀思之无穷;第三联则一反传统作联常规,打破力避同字相对的戒律,以突出主题,表明了鲜明的爱憎及沉痛的心情;第四联是熊亨瀚临刑前的自挽联,表明了一个革命者对未能完成党的事业的遗憾和革命到底的决心。

<FONT color=#dc143c>2、挽联作法:</FONT>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

  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FONT color=#dc143c>(1)宜颂扬</FONT>

  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
  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
  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FONT color=#dc143c>(2)用哀语</FONT>

  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
  药方神灵百疾除  (挽名医)

  这样的联,除非挂在追悼会上,否则,实难看出它是“挽联”。有些专用联在这方面也未加审慎: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挽章炳麟)

  除专利、建共和,上下五千年,周武商汤宁足比
  抑强权、求解放,纵横九万里,列宁林肯未堪夸  (挽孙中山)

  前面所引用的苏颂一联,全联无一哀语,恐怕是有所忽视了。但也有这一可能:本是一首挽诗(挽词),从中摘下二句,哀语在其他未摘之句中。

  没有明确哀语的联,也未必不是挽联,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隐约的哀语,或者说,有些词可作哀语来理解。如前引挽章炳麟联(“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烈烈正气”,就可以理解为悲壮之意。

  二是有哀意,如康熙挽郑成功联,作为帝王不能用“痛哭”之类的语言,“方知海外有孤忠”却能恰当地表露其哀悼、惋惜之情。

  应该说,在挽联中,注重哀意比标明定语更重要些。对于初学者,首先要学会使用哀语,写出实在的挽联。为此,将常用哀语,介绍于下:

  泪、梦、魂、魄、忠、烈士、千古、英灵、千秋、浩气。  (以上名词)
  哀、悼、悲、伤、哭、啼、恸、惊、垂、忍、殒、落、折、断、沉、遗、泣、萎、愁、凋、谢、慰、叹、归、震、怜、瘁、痛、唳、渺、空、裹、朽、留、终。  (以上动词)
  寒、凄、惨、冷、残、寂寞。  (以上形容词)
  犹、永、正、未、讵。  (以上副词)
  犹在、永留、长留、宛在、瞑目、伤心、含笑、饮恨、月冷、奠云、招魂、安息、雨洒、泉涌、风号、风惨、云凄、山颓、山例、木坏、曲终、断肠、狂摧、地坼、天崩、寿终、正寝、化焳、驾鹤、骑鲸、仙游。  (以上词组)
  兰摧、玉折、落花、残月、楼空、韵冷、香消。  (以上专用于女性)

<FONT color=#dc143c>(3)切身份</FONT>

  挽联必须切合死者的身份。挽男、挽女,要用专用语区别开;不同职业的人,如政界、军界、商界、学界等,都有各自的职业语;亲族之中,对不同称谓的人,也有相应的用语和典故。这些,一般实用的对联书中,都列举备尽。不难“查”出,不再举例了。

  需要介绍和提请注意的是,挽联必须切合作者的身份。一位妇人去世,其父(母)是挽女,其夫是挽妻,其子(女)是挽母,其妹是挽姊,作联人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同是学术界,师生之间相挽,口气迥然不同:

  小草沐栽培,念教泽无涯,久叹源流泗水远
  高山殷向往,庸音容永隔,空怀道范岳云深  (挽老师)

  笔砚几相同,若论青蓝,我且视为畏友
  门墙今顿寂,遍罗桃李,畴有似此良才  (挽学生)

  前一联学生以“小草”自比,视老师为“高山”,哀叹自己再不能得到恩师的教诲了;后一联老师认为自己虽然桃李满天下,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所喜爱的学生看成知心朋友,现在学生死了,自己顿然感到寂寞,十分惆怅。

  不仅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就某一事件来讲,局内局外之人写法不同;同事共业者,疏远亲近之人,也多有分别。试看康有为挽戊戌变法被难六君子联: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似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谭嗣同等六人在戊戌变法中遇难,康有为作为这次变法的主要人物,必然会写下这壮怀激烈的文字。他从殷比干、宋岳飞、明方孝孺、以及伍子胥等枉遭杀害,直向当今清室顽固派发出声讨,毫无畏惧,也毫无顾及。试想,如不是康有为所处的地位,别人写联,恐不会如此披肝沥胆吧。

<FONT color=#dc143c>(4)重感情</FONT>

  有时写挽联,不必赞颂,不必叙事,仅表现作者痛哭欲绝的感情。这样的联,感人至深,情重意笃,常成为挽联佳作。

  亲族联中,以夫妻间相挽,感情最重,如夫挽妻联: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
  但愿苍天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如泣如诉,虽为家常话语,却最能表达心意。又如妻挽夫联: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这是何香凝挽廖仲恺联,对逝者事业,不著一字,倾诉的是夫妻感情和自己的信念。

  有一副妇人自挽联:

  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
  父随儿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

  这副似“遗嘱”的自挽联,劝慰丈夫,关怀儿女,肺腑之言,催人泪下,贤惠之德,令人起敬。

  朋友之间的挽联,也应重感情。1916年10月31日,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逝世,正在日本养病的蔡锷有一挽联:

  以勇健开国,更守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沪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下联所写,真实感人,字字泣血。

<FONT color=#dc143c>(5)叙死因</FONT>

  挽联应叙述或点示死亡原因,因为死于横祸而突然离去,更能表现哀思之沉重;即使死于疾病,或积劳所致,或中年早逝,都可写出弦外之音。读康有为挽戊戌被难六君子联,可以知道谭嗣同等人是惨遭杀戮的。

  如郭沫若挽张曙联的上联:

  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

  点明张曙“死于敌机轰炸”,比“死于病”、“死于海”者,更激起后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如尹逸挽昆明“一二·一惨案”烈土联:

  硬要当主人,要你知吾学生多么英勇
  偏不做奴隶,看他把我民众如何屠杀

  明白告知世人,爱国学生是被反动派屠杀而死,雄风长在,浩气千秋。

  某挽溺亡者:

  百岁亦何为,世路奇岖,不如乘风破浪去
  一杯安足恋,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

  “乘风破浪”、“江流浩渺”,是点明死因的话,但它们不是随便说出,暗含一些警世、愤世的意味在内。

  1987年8月,作家高澍在青海被酒后开车的司机撞亡,作为挚友,我写了一副挽联,结尾句是“君留遗著我恨车”,也是点明死因。

  有时死亡地点,也要在联中点明。如吴山尊挽李调元联:

  百金囊尽扬州死
  万里魂归蜀道难

  李调元为四川才子,官于江南,客死扬州,一贫如洗,友人合资以葬,其身再不能归葬家乡。联中用地名把这些表示得很清楚。类似用法很多,像聂荣臻挽叶挺长联的下支有“孰意黑茶山上飞陨长星”句,点明叶挺等“四八”烈士飞机遇难的地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dc143c>五、行业联:

1、概述:</FONT>

所谓职业联,即行业楹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这类楹联,蕴含丰富,有着诱人的魅力。

润诗润画犹润颜;
醉情醉笔亦醉心。(酒店联)

萍水相逢如亲友;
停车暂住似归家。(旅店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茶馆联)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饭店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
声声劝尔惜妙音。(钟表店联)

职业原无贵贱,只要安心务业,就是他剃头唱戏缝衣裳,不算低下;
品格应分高下,若欲任意胡来,那怕你坐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

以上七副对联,均切合各自行业的职业特点,有的还引经据典,富有哲理。而第五、六副劝人饮食有度、爱惜光阴,第七副则强调职业无贵贱之分,辩理明晰,都具有教育意义。

<FONT color=#dc143c>2、行业联作法:</FONT>

所谓行业,在这里特指商业和部分工业、手工业。有些行业,如饭店、客栈、铁匠铺,古已有之,行业联出现也较早。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业分工很细。到了清末,交通、水电等行业出观,又使行业联内容丰富多了。时至今日,经济部门分支更多,新的“行业”层出不穷,行业联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对联作者不但经常要参加各种商业征联,而且常应约为新的企业、店铺题联,创作好的行业联显得更重要、更实用了。

  总结以往行业联创作的经验,结合新行业联创作的特点,要写好行业联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FONT color=#dc143c>(1)追溯历史</FONT>

  追溯本店历史和字号的来源。如京华老字号征联时,杨起所作的“六必居”酱园联:

  黍必齐,曲必实,湛必洁,器必良,火必得,泉必香,京华古都传统,必严必信,居家旅行,懿哉君子
  味斯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

  该酱园始建于明嘉靖9年(1530),其“六必”为“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是其酱园生产的传统工艺,故名为“六必”。这些,都在联中得到恰当的表述。

  追溯本行业的历史和与本行有关的重要轶闻。如纸店联: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如扇子店: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仗指挥

  联中引出两位与扇子有关的古代名人。据《晋书》所载,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这便是上联所讲的。下联是说的诸葛亮。据《语林》记载,诸葛亮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舆,著葛巾、执白羽扇指挥三军。这就是后来舞台上的诸葛亮形象。

  这种关于历史的描述,还常常上溯到远古之人以及神话人物,药店举尝百草的神农,石作坊举炼石补天的女娲,火柴厂举发现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丝织业举下凡人间的织女等。这就使各行业的对联充满了传奇和浪漫的色彩。

<FONT color=#dc143c>(2)介绍产品</FONT>

  工商业对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装饰门面,一是吸引顾客,后者更为重要。

  可以是一般地介绍产品或商品,如:

  雪花资润泽
  香水溢芬芳  (化妆品店)

  以六书传四海
  愿一刻值千金  (刻字店)

  更应该介绍名产品,这对那些老字号来讲,尤为重要。如:

  泉美花香,彼此心同双合盛
  气清韵永,精诚力致五星红

  这是张少成题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联,该厂五星牌啤酒进入欧美市场,为祖国赢得声誉,联中以“五星红”双关,予以概括。

  笔者几年前曾为南通油脂厂题联:

  污随江海滔滔去
  香润身心爽爽来

  联中介绍了该厂江海牌洗衣粉和具有治疗皮肤病功能的香皂。

  介绍产品、商品,最忌讳广告气,“载誉”、“名高”之类的词,不宜入联。

<FONT color=#dc143c>(3)招徕顾客</FONT>

  追溯历史、介绍产品,自然有招徕顾客的功效,若真正令消费者满意,主要是靠信誉,靠职业道德。

  商业要讲经济效益,说通俗些,是要赚钱。根据商业心理学,顾客对“财源茂盛达三江”一类对联并不喜欢,所谓“茂盛”,不就是从顾客的腰包中取得的吗?人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对联:

  友以义交情可久
  财从公取利方长

  新商业对联,更强调对顾客热情周到、文明礼貌。但是,往往对联写得很不错,实际上服务态度相去甚远,对联成了一种自我讽刺。也有些只是些标语口号,缺乏一种真诚,如:

  满足生活需要
  调节市场供求

  或者:

  礼貌服务
  文明经商

  这样的“对联”,无法令顾客满意和舒心。其实,口号不必去喊,文章也不必做在表面上,对联要稍为超脱些,并要有一些文采才好,如:

  货有高低三等价
  客无远近一样亲

<FONT color=#dc143c>(4)富有哲理</FONT>

  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土大夫阶层往往“重农轻商”,视商为“俗”。倒是一些十分雅气的对联,能为商正名,为商“脱俗”。其雅,不仅文字雅致,而且意义深邃,有较深的哲理,它们是行业联的精品。

  戏台、理发店对联哲理性强,已为人们所熟悉。其实,用心揣摩,哲理性也无“行”不在。如:

  权衡凭正直
  轻重在公平  (秤店)

  有材皆中选
  适用乃为宜  (木器店)

  胸中存灼见
  眼底辨秋毫  (眼镜店)

  1984年,马萧萧先生为北京保温瓶厂题过一联:

  所贵者胆
  可暖乎心

  在新的行业联创作中,像这样极贴切、极富理性的联,当属凤毛麟角了。

<FONT color=#dc143c>(5)嵌入字号</FONT>

  旧时各行业(尤其商业),喜欢在联内嵌进自家的字号,以别于其他家。其字号多取一些吉利名字,如大同、悦来、义利、茂源等。自然,联意也多为“财源茂盛”类的祈祝语,从文学艺术上讲,难为上乘之作。惟一些戏园、旅馆、酒楼的嵌字联,尚可一读:

  丹经九转而成,视菊部文章,真摩到神仙化境
  桂幸一枝可折,笑梨园子弟,亦与争富贵虚名  (天津丹桂戏园)

  该书不成,学剑不成,且作个逆旅主人,藉消日月
  送往于此,迎来于此,常愿得天涯知己,共话升平  (苏州月升旅馆)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杭州西湖仙乐酒家)

  这一嵌字号的创作之风,至今不衰;非但不衰,大有成为主流之势。据笔者统计,1984年底,陕西日报为17家西安名胜古迹、名厂名店征联,评出佳作24副,其中名厂名店有19副。19副名厂名店联中,嵌厂店名的,有13副,占68%。1986年底,北京晚报与中国楹联学会、北京市楹联研究会举办的京华老字号征联中,共评出一二等奖联159副,其中嵌字号的有116副,占73%。可见,嵌入字号,是行业联创作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5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dc143c>六、风景名胜联

1、名胜联</FONT>

    名胜楹联意义广泛,同样也门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园林山水联、文物古迹联、寺庙联、祠堂联等。这一点容易理解,且不赘述。若从思想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状景联、叙事联、述史联、抒怀联、评议联、哲理联等。

<FONT color=#dc143c>(1)状景联</FONT>:描摹状写景物的对联。如伊秉缓题江苏镇江金山寺明月亭联:

月明如画
江流有声

全联虽只八个字,就从月夜和江流两方面绘声绘色地描摹了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图,给人以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FONT color=#dc143c>(2)述事联:</FONT>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如云南大理感通寺联:


奇花龙女传千古
名士高僧共一楼

上联回顾了该寺主持法天与明代洪武年间朝见朱元璋时献白马一匹,龙女花一株的事情;下联指杨慎被贬云南后曾和李云阳结伴游点苍山、夜宿感通寺,时闻十僧诵经韵脚有错,即提笔为之校改。全联正是通过叙述与感通寺有关的两件事,写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抬高了其身价。

<FONT color=#dc143c>(3)述史联:</FONT>是指记载某地历史故事的对联。其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性(即专用性)强。如湖北黄冈赤壁联: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上联前句是指苏轼的词风,后句是苏轼游赤壁后所写的词《念奴娇》中的句子;下联句出曹操《短歌行》。全联用两个典故来述说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不禁使人联想到苏轼两游赤壁的文坛雅事和曹操赤壁大败的历史往事。

<FONT color=#dc143c>(4)抒怀联:</FONT>是指寄托和书法感情的对联。如浙江杭州西湖岳王庙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作者通过感叹青山的有幸和白铁的无辜来抒发爱憎分明的情怀。不难看出抒怀联的特点就是感情真挚,言辞朴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FONT color=#dc143c>(5)评议联:</FONT>是指从概括深沉的笔调,凭吊景仰的心情,对古人进行评价的议论的对联,常见于古人的祠墓。如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全联精辟地评议了诸葛亮的业绩和战略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

<FONT color=#dc143c>(6)哲理联:</FONT>凡言情论理,警句格言,都能给人以警策和劝勉,或论治国之方,或讲处世之法,或述解脱之妙,蕴涵着哲理,给人以启迪的,如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全联就是借古讽今,论治国之法,说治国之策,委婉规劝当时的云贵总督的所作所为。

又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黄齐生的集句联: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本联以俗语组成,语辞浅白,寓有哲理,对人立身处世,解脱困境颇具启迪性。

以上是指在内容上较为单一的名胜联。事实上许多名胜联很难说它属于哪一类。有的将写景抒情与叙事述史溶为一体,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孙髯长联;有的写景以咏江山,述史以颂人文,如湖南衡山南岳庙联;有的将状景与抒怀结合,不妨叫它状景抒怀联。如江苏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有的通过叙事以评论人物,如杭州钱王祠联。

总之,名胜联内容广,种类多,常常于尺幅之内气象万千,且具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名胜联:<a href="http://www.wangyi.org/milian/mlpage/lian/l-lei/l_mingsheng.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wangyi.org/milian/mlpage/lian/l-lei/l_mingsheng.htm</FONT></A>
名胜联:<a href="http://www.fpe95.com/HAHA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fpe95.com/HAHAER/</FONT></A>


<FONT color=#dc143c>2、风景联</FONT>

多用于名山大川、园林别墅等地,这种对联与名胜联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管采用何种手法,均不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只是在写景上做其文章。

  请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这样一副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此联采用了嵌字手法,联句中在不同处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联句未见景外之物,只是在写景上延伸开来,以“镜”饰“湖”,以“秋”状“好”,给人以美好意境,空灵可爱,是一副很不错的风景联。

  有人为秦岭题联曰: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此联仅用八个字,便把一个巍峨连绵三千里的秦岭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处。“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触目惊心,拍案称奇。一个“分”字格外传神,远胜力劈华山之势。

  湖南长沙岳麓爱晚亭有一联,写得朴实别致,联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色;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称“红叶亭”,又称“爱枫亭”,这副联概括了爱晚亭周围枫叶艳红的美景。上句以实处入题,下句以虚处落笔,一实一虚,便把江南胜景描绘的一览无余。

  新疆天池,也称瑶池,风景十分优美,据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为此撰写长联如下:

  飞鸿映天光,秋妍冬灿,屋脊冰场舞翩跹。锦雉低翔,银峰奇幻,天山竟美诗情艳,何须筑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葱,花丛野筵唱珑玲。金鳞荡漾,林涛歌喧,池水微寒浴兴欢,胜过那西湖三潭。

  联语详细地写出了天池四季的美丽风光,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且,以上联的“天光”、“天山”对下联的“池浪”、“池水”,形成嵌字格式,透出“天池”二字,作者用心,可见一斑。

有关对联的分类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介绍常用的这些,其他的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目,有兴趣的联友可抽时间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7 00:52 , Processed in 0.0793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