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新三期一年级四讲EF组作业(请琴耘老师和钟点驴老师评阅)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0 小时
主题
25

127

帖子

0

精华

11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933
经验
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衿 于 2011-11-4 20:57 编辑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作业要求:


      作业于2011年11月7日24:00完成;小组长于8日24时整理完毕,不得延误!评阅老师于11月10日24点前评阅完毕。

       请钟点驴老师评阅E组,琴耘老师评阅F组,谢谢!
-竹本无心,外生多少枝节;
藕虽有孔,内中不染污泥。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0

4

帖子

0

精华

29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029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30
2
发表于 2011-11-4 1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梦无痕 于 2011-11-5 09:25 编辑

F05--清梦无痕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
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这就是承接之要领。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注意匀称协调。起联急,那么承联应使之纡缓;起联缓,那么承联宜坚挺跟上。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景为实,情为虚,前者写实的,后者就要写虚;前者写虚的,那后者就要写实。如果都写实就会显得呆板,如果都写虚也会显得浮滑。若是专写情或专写景,就很难达到生动空灵、渊永超迈的效果。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在绝句中,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诗的起承转合,【诗法家数】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承接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
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就是说一首诗写得好与不好,起承的铺垫固然不容易,但转上更需要功夫,转得好,合句顺势而来,若转得不好,合句就很难处理好,也很容易成为败笔。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一夜轻寒落木纷,幽窗晓看起秋云。
雁携寂寞千山冷,情为相思两地分。
天意难随心意久,西风忒比东风勤。
缘何又褪人间色,徒剩枯枝留与君。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格律;这首律诗属于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2对仗;1诗中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上下句无重复字。
3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5 小时
主题
0

75

帖子

0

精华

116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6028
经验
23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30
3
发表于 2011-11-7 12:02 | 只看该作者
E组--梅园飘香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 :转句即 转联它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 下,照顾前后。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秋

      飒飒风声炎退尽,方晓暑去秋已临。

      金色齐来铺大地,硕果相聚赏流云。

      碧水蓝天雁群去,菊肥蟹黄酒香醇。

      恰逢丰满盆钵季,我抱乾坤笑语吟。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这首诗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粘,失替,失对。对仗工整,颔联:映阶--隔叶   碧草--黄鹂   自春色--空好音    颈联:三顾--两朝

              频频--开济   天下事--老臣心。

       起承转合:起即首联写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也写了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统一首尾相衔。”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0 小时
主题
1

124

帖子

0

精华

23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6295
经验
53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20
4
发表于 2011-11-7 17:09 | 只看该作者
f组07秋秋天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的起、承、转、合:就律诗而言,第一二句是起居,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也叫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链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局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估,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答 :转句即 转联它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 下,照顾前后。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秋
漫步寻花色彩无,一支丹桂绽浓香。
门前叽喳鸟儿叫,独自盘旋泣雁慌。
窗外淅沥丝声雨,床上茫然恨难将。
慢书寂寥时光尽,不如高歌去翱翔。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答: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茹韵式,无失粘,失对。三湘愁鬓逢秋色句中的  湘  鬓  秋 应该是失替,请老师评一下,我可能把我不准。失对我还不会找。
对仗工整,

估客   昼眠  知  浪静,
舟人   夜语  觉  潮生。


         

          三湘   愁鬓   逢    秋色,
          万里   归心   对    月明。




  起承转合:首联点题,看似平淡实际写出了诗人旅途中归心急切,却要停船住宿的失望心情。承联写景生动细致。转联情景交融,秋色与愁鬓,归心和月明,以景托情,真切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愁绪和茫然不尽的相思。尾联痛心战乱之苦,表达作者渴望安定统一。
这是一首归心似箭的诗,诗人急切回家的心情,以及停船听浪的辗转,秋与愁相互交融,及对战争的痛恨、愤懑,写出诗人思乡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0

5

帖子

0

精华

9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093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4
5
发表于 2011-11-8 00:23 | 只看该作者
F08 西陵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并扩展开头的话题;转:转折到后面的句子里,将起承所述转到主旨上;合:结束,将前面的内容作一总结以收笔。
    在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绝句中,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在绝句中,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秋为题,七律一首

日暮青山凝紫霜,念晴空响叶零苍。
冷风多事催鸦度。轻雾殷勤揽雁行。
天气将秋知冷暖,韶光渐短乍凄凉。
而今不许吟愁赋,欲说还羞空自伤。

三、读诗有感
王维《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对仗: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起承转合:全诗写景为主线,首联表达寂寞孤单的心境,颔联景致铺开场面变得大气,灵动。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过度非常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2

39

帖子

0

精华

195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633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9
6
发表于 2011-11-8 00:49 | 只看该作者
E组长-Delia潘交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二、七律*秋
万里烟波野蔓浪,荡舟游女采菱忙。
残荷怎可听轻雨,新桂何时闻暗香。
古道西风知雁往,枯藤故里老鸦堂。
梦中菊隐无人赏,醒过方明酒入肠。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对仗:1)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无重复字。
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鑫业无忧儿志大;
李家有幸惠风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2

39

帖子

0

精华

195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633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9
7
发表于 2011-11-8 00:53 | 只看该作者
E组作业贴
E组--梅园飘香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 :转句即 转联它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 下,照顾前后。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秋

      飒飒风声炎退尽,方晓暑去秋已临。

      金色齐来铺大地,硕果相聚赏流云。

      碧水蓝天雁群去,菊肥蟹黄酒香醇。

      恰逢丰满盆钵季,我抱乾坤笑语吟。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这首诗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粘,失替,失对。对仗工整,颔联:映阶--隔叶   碧草--黄鹂   自春色--空好音    颈联:三顾--两朝

              频频--开济   天下事--老臣心。

       起承转合:起即首联写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也写了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统一首尾相衔。”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
E组长-Delia潘交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二、七律*秋
万里烟波野蔓浪,荡舟游女采菱忙。
残荷怎可听轻雨,新桂何时闻暗香。
古道西风知雁往,枯藤故里老鸦堂。
梦中菊隐无人赏,醒过方明酒入肠。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对仗:1)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无重复字。
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鑫业无忧儿志大;
李家有幸惠风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0 小时
主题
25

127

帖子

0

精华

11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933
经验
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6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耘 于 2011-11-10 19:27 编辑

F05--清梦无痕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
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这就是承接之要领。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注意匀称协调。起联急,那么承联应使之纡缓;起联缓,那么承联宜坚挺跟上。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景为实,情为虚,前者写实的,后者就要写虚;前者写虚的,那后者就要写实。如果都写实就会显得呆板,如果都写虚也会显得浮滑。若是专写情或专写景,就很难达到生动空灵、渊永超迈的效果。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在绝句中,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诗的起承转合,【诗法家数】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承接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
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就是说一首诗写得好与不好,起承的铺垫固然不容易,但转上更需要功夫,转得好,合句顺势而来,若转得不好,合句就很难处理好,也很容易成为败笔。
琴耘:正确。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一夜轻寒落木纷,幽窗晓看起秋云。
雁携寂寞千山冷,情为相思两地分。
天意难随心意久,西风忒比东风勤。
缘何又褪人间色,徒剩枯枝留与君。
琴耘:情为相思两地分。凑句,太牵强。也不是景句。颔联、颈联节奏相同,缺少变化。-15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格律;这首律诗属于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2对仗;1诗中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上下句无重复字。
3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琴耘:基本正确。
总分:8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组--06--笑语盈盈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琴耘:基本正确。
二、以秋为题,七律一首

落落西风过小楼,长空万里雁鸣秋。
浮云不阻湘江路,流水可知宋玉忧。
疏竹阶前姿凛凛,淡菊篱畔意悠悠。
时节有序当行乐,稳泛蕖塘小钓舟。
琴耘:菊,出了。颔联对偶有点问题。-15分。
三、读诗体会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颔联、颈联四句对仗。残云对疏雨(景物对景物)、归对过(动词对动词)、太华对中条 (山名对山名)
树色对河声、随对入、关对海、迥对遥。树色是眼见之景--实写、河声是耳听之声,河声入海则是想象---是虚写。色对声,虚对实。
起承转合
首联是起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萧萧透露出一缕悲凉意绪
颔联承接首联景物描写。
颈联也就是转联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那苍苍的树色承接颔联的秋日山川景物描写、河声的奔涌而来、滔滔而去把思绪带到远方,接尾联要到的帝乡。
尾联也就是合联虽然明日就到帝乡长安,但自然景物山川如此美丽迷人,我还是梦想着我故乡的渔樵生活。含蓄的表达了自己不是专为名利而来,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样结束委婉得体,而且能表现自己的境界。
琴耘:正确。
总分:8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组07秋秋天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的起、承、转、合:就律诗而言,第一二句是起居,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也叫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链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局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估,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答 :转句即 转联它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 下,照顾前后。
琴耘:第一问不够全面。-10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秋
漫步寻花色彩无,一支丹桂绽浓香。
门前叽喳鸟儿叫,独自盘旋泣雁慌。
窗外淅沥丝声雨,床上茫然恨难将。
慢书寂寥时光尽,不如高歌去翱翔。
琴耘:无,出韵,且不是临韵。多处不合律。颔联、颈联未对偶。-25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答: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茹韵式,无失粘,失对。三湘愁鬓逢秋色句中的  湘  鬓  秋 应该是失替,请老师评一下,我可能把我不准。失对我还不会找。
对仗工整,
估客   昼眠  知  浪静,
舟人   夜语  觉  潮生。         

          三湘   愁鬓   逢    秋色,
          万里   归心   对    月明。
  起承转合:首联点题,看似平淡实际写出了诗人旅途中归心急切,却要停船住宿的失望心情。承联写景生动细致。转联情景交融,秋色与愁鬓,归心和月明,以景托情,真切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愁绪和茫然不尽的相思。尾联痛心战乱之苦,表达作者渴望安定统一。
这是一首归心似箭的诗,诗人急切回家的心情,以及停船听浪的辗转,秋与愁相互交融,及对战争的痛恨、愤懑,写出诗人思乡之心。
琴耘:基本正确。
总分:6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08 西陵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并扩展开头的话题;转:转折到后面的句子里,将起承所述转到主旨上;合:结束,将前面的内容作一总结以收笔。
    在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绝句中,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在绝句中,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琴耘:第一问不够全面。-10
二、以秋为题,七律一首

日暮青山凝紫霜,念晴空响叶零苍。
冷风多事催鸦度。轻雾殷勤揽雁行。
天气将秋知冷暖,韶光渐短乍凄凉。
而今不许吟愁赋,欲说还羞空自伤。
琴耘:颈联对偶有问题。有些问题没学到,以后再说。-10
三、读诗有感
王维《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对仗: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起承转合:全诗写景为主线,首联表达寂寞孤单的心境,颔联景致铺开场面变得大气,灵动。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过度非常自然。
琴耘:基本正确。
总分:8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本无心,外生多少枝节;
藕虽有孔,内中不染污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3 小时
主题
0

9

帖子

0

精华

219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6220
经验
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3
9
发表于 2011-11-9 21:50 | 只看该作者
F组--06--笑语盈盈--迟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秋为题,七律一首

落落西风过小楼,长空万里雁鸣秋。
浮云不阻湘江路,流水可知宋玉忧。
疏竹阶前姿凛凛,淡菊篱畔意悠悠。
时节有序当行乐,稳泛蕖塘小钓舟。
三、读诗体会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颔联、颈联四句对仗。残云对疏雨(景物对景物)、归对过(动词对动词)、太华对中条 (山名对山名)
树色对河声、随对入、关对海、迥对遥。树色是眼见之景--实写、河声是耳听之声,河声入海则是想象---是虚写。色对声,虚对实。
起承转合
首联是起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萧萧透露出一缕悲凉意绪
颔联承接首联景物描写。
颈联也就是转联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那苍苍的树色承接颔联的秋日山川景物描写、河声的奔涌而来、滔滔而去把思绪带到远方,接尾联要到的帝乡。
尾联也就是合联虽然明日就到帝乡长安,但自然景物山川如此美丽迷人,我还是梦想着我故乡的渔樵生活。含蓄的表达了自己不是专为名利而来,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样结束委婉得体,而且能表现自己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 小时
主题
0

39

帖子

0

精华

138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1847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9
10
发表于 2011-11-10 16:44 | 只看该作者
E组作业贴
E组--梅园飘香交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 :转句即 转联它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 下,照顾前后。
以上正确。
二、以《秋》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秋

      飒飒风声炎退尽,方晓暑去秋已临。

      金色齐来铺大地,硕果相聚赏流云。

      碧水蓝天雁群去,菊肥蟹黄酒香醇。

      恰逢丰满盆钵季,我抱乾坤笑语吟。
同学格律全乱呐,仔细检查过了吗?颈联的对仗也有不妥,雁群去和酒香醇,且还是景哦~不大符合要求。-15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这首诗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粘,失替,失对。对仗工整,颔联:映阶--隔叶   碧草--黄鹂   自春色--空好音    颈联:三顾--两朝

              频频--开济   天下事--老臣心。

       起承转合:起即首联写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也写了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统一首尾相衔。”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以上正确。总分85.
-----------------------------------------------------------------------------
E组长-Delia潘交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以上正确。
二、七律*秋
万里烟波野蔓浪,荡舟游女采菱忙。
残荷怎可听轻雨,新桂何时闻暗香。
古道西风知雁往,枯藤故里老鸦堂。
梦中菊隐无人赏,醒过方明酒入肠。

浪这里是仄吧,由此三仄尾哦。颈联对仗稍不公整。另外往、赏与韵脚都是ang,尽量避免如此。-10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格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对仗:1)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无重复字。
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上正确,90分
猫就是驴~
姑娘们啊!哪有那麽多白马啊?找个驴凑合得了,别等到有一天驴都被抢没了,剩一堆骡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3 12:44 , Processed in 0.11967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