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讲义:诗词的炼字技巧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3

106

帖子

0

精华

180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7334
经验
2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9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4>    诗词的炼字技巧</FONT></P>
<P><FONT size=4>文字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细胞。如果把诗联比作一首乐曲,文字则是音符。作品的立意和构思决定了文字选择方向,语言文字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古人说:“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可见,成一篇易,而稳一字难。也可见炼字的重要性。古人“为吟一字稳,捋断数根须。”,“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身轻一鸟过”等,都是古代炼字的佳话。</FONT></P>
<P><FONT size=4>为什么要炼字?所谓炼字,其实就是炼意的一部分。简单地说,是找到最适合的字,准确而形象地来表达诗联的主题和意境。所谓准确,就是所表达的意思要明确清晰;所谓形象,是对一切文学形式的基本要求。诗联的文字光“准确”是不够的,诗联的文字要求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所谓炼字,就是用形象文字说话。字是句的组成部分,句是篇的组成部分。有了准确形象的字,才有富有表现力的句,才有富有感染力的篇。虽说“炼字不如炼意”,然“意”毕竟是由字来表述的,绝不可等闲视之。</FONT></P>
<P><FONT size=4>炼字的原则是什么?</FONT></P>
<P><FONT size=4>我一直强调,诗联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感情。那么,炼字的最高境界,就是“炼而无痕”,通俗地说,是炼得跟没炼过似的,所炼的那个字就是为那一句而生的。就象化妆,最成功的化妆就是没有脂粉气的。所以炼字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让字适得其所。连自己都没有把握是否恰当的字,则宁平而勿险。
最天然无雕饰的句子,也都是炼出来的。</FONT></P>
<P><FONT size=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FONT></P>
<P><FONT size=4>这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这首词几乎没有生僻难懂的词语,但后人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点滴滴”的叠字,“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评价极高。从这一词牌来看,几乎没有超过她的。然而,这几个句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为什么这么自然顺畅的句子,却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FONT></P>
<P><FONT size=4>大家一定会认为李清照是顺手拈来。其实并不是,不然你为什么没这么好的运气“拈”到这么好的句子呢。这是李清照反复“炼”的结果,以“炼”出奇,最后的效果,是达到无斧凿痕、自然妥岾。
我们写文章,要写平时常见的事,用平时常用的字,写容易读懂的句。古人一直很讲究炼字,但古人知道文章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所以他们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炼字强调意境,不可雕琢过甚。如果用生僻之字,写拗口之句,读者连字句都理解不透,又如何去领会诗联中的深刻含义呢。所以,炼字的第二原则,是要以意为胜,而不要为炼字而炼字,避免过于在文字上下死功夫,而忽略句和意的准确表达。</FONT></P>
<P><FONT size=4>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正如孙殿成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王右丞集笺注》)此外“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美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色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FONT></P>
<P><FONT size=4>诗联始终是以篇定意的,所谓炼字炼句,也得在通篇的前提之下、为着通篇的效果。有句无篇的诗联,只能挑出句子来做局部的欣赏;有字无句的诗联,就不存在了。平时我们说某个句好,某个字炼得好,是站在通篇的角度看的。就比如看一个人的相貌,有了总体印象后,才去评价她的眼睛如何,鼻子如何。却不是专挑出眼睛鼻子看是否漂亮。诗有诗眼,联有联眼,但是在全篇的立意构思布局成立的前提下,作出的局部评价。所以,炼字的第三个原则是:为全局而炼,为整体服务。所谓“一字未稳,全篇皆疵”,说的就是因字废篇。
炼字的第四个原则,是要注意文法。从文法层面来说,文学话语讲求凝炼性。这里不讲语法,而讲文法,是因为文学语言有别于一般语言。文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词法要求用词贴切、生动、传神,任凭名家里手也移易不得。如“推敲”、“又绿”等。如果为了达到新奇的目的,而忽略文法的合理性,就会使诗联变的拗涩难读。另外有一点特别要引起注意:随着现代修辞方式在古典诗联中的融合运用,要避免生造词。机械地简化、篡改、照搬固有词汇,都会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比如几年前,联都有人为了平仄需要,把一副联中的“梨园”篡改为“梨院”,我在点评中说:这样改名,恐怕唐玄
在线时间
5 小时
主题
5

54

帖子

0

精华

113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7366
经验
1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8
2
发表于 2008-11-20 11:01 | 只看该作者
<P>再来学习,玫瑰辛苦.</P>[em27][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7 06:30 , Processed in 0.0881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