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对联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5 0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73809>
<P><FONT color=#360088 size=4>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对联辨</FONT></P>
<DIV class=g_blog_list>
<DIV>
<P><FONT color=#360088 size=4>   《中国基督教史纲》是我国学者所撰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基督教通史著作。出版于1940年,目前仍为修习中国基督教史的主要入门和参考书籍之一。作者王治心(1881—1968),名树声,浙江湖州人,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墨子哲学》、《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学术概论》、《中国文化史类编》等,为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有较大影响的、多产的著述家之一。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第236页记载说:明朝刘子高诗集、与李九功慎思录,均载明朝洪武年间,江西省庐陵地方掘得大铁十字架一座,上铸赤乌年月。按赤乌系三国孙吴年号,子高因作铁十字歌,以志其奇。又铁十字上铸有对联一副写着: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霭千秋。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对联中的“安澜”,指风平浪静,波涛不兴,一幅平安升景象。“铁柱”,指木制的十字架,已成为钢浇铁铸、永不朽坏的救恩之象征。“大泽”犹“洪恩”、“宏恩’’或“大恩”,是指耶稣的受难救世。“金炉”是上帝圣殿里宝座前的金香炉;“香篆”指袅袅上腾状如字的馨香之气。“蔼”意为繁茂、茂盛。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王治心的这条记载在其后的中国教会史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种图书及论文都以此作为基督教在东汉时期便已传入中国的有力证据。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仅有200年的历史,一般以中华基督教会的创办人──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于1807年到达广州算起。但在此之前基督教也曾多次进入中国,资料比较翔实的有唐代的景教的传入以及明代后期天主教的传入。而王治心的这项记载却把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大大提前到了东汉时期,因为这一说法缺乏更多的傍证,所以较为严肃的基督教史论著一般都把这一说法作存疑处理,以留待后人进行更为严谨的论证。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这条记载如果被证实的话将成为基督教进入中国的最早证据,记载中的这副对联还将成为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对联乃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对联。因为目前“刘子高诗集”和“李九功《慎思录》”二书均无从寻觅,故本文试图从对联发展史的角度对这一记载进行证伪,同时对于可能的事实经过作出推测。 </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FONT></P>
<P><FONT color=#360088 size=4>对联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体,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除了口头流传的谐巧性对联之外,最早的对联是以春联的形式出现的。春联的出现源于古代春节挂桃符的习俗,汉代至唐代的桃符上一般以画辟邪图形或祈福文字为主,至宋朝初年蜀后主孟昶自拟“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题于桃符,始标志着对联文体的诞生。宋元时期在桃符上书写自撰对联文体的做法并不普遍。约至明代中期,春联开始改用红纸书写和张贴,这一变革使得春联习俗迅速在全社会得到普及。明代早期之前,除了南宋朱熹有数则真实性待考的题书院联外,对联的创作和实用仅限于春联,明代中晚期也是对联从年节习俗向其它的民间风俗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就对联发展史而言,明朝“成化”、“弘治”之前的作者的作品,要么是春联,要么是一些并不表达任何实际内容的谐巧性应对,这一时期之后的作者才开始创作一些谐巧联及春联之外的对联作品。特别在“正德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主题
177

4090

帖子

2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705
经验
6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2
发表于 2008-8-7 18: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5 11:05 , Processed in 0.0761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