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萧萧联语的艺术特色(初稿)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30 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5>马萧萧联语的艺术特色</FONT></P>
<P ><FONT size=4>内容提要:本文结合马萧萧联语实例,把其楹联创作的特色归结为以下三点:1、意境宏大而不失精切;2、语言鲜活而不失雅正;3、形式灵动而不失整饬。</FONT></P>
<P ><FONT size=4>关键词:对联意境,对联语言,对偶修辞,语音修辞。</FONT></P>
<P ><FONT size=4> </FONT></P>
<P ><FONT size=4>2007年7月,国内权威文史出版机构中华书局推出《对联入门》一书,在附录收编的古今四十位联家的“名家名作”中,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及其五副联语被辑录其中。其中有“1996年端午自拟”联:“拥案书香醉;倚窗剑气横。”“徐州放鹤亭”联:“山亭几废兴,青云白鹤自来去;世事多更谢,红杏黄茅幻古今。”“苏东坡祠”联:“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与子共适;笔底千言,胸中万卷,唯公独高。”“挽司徒乔先生”联:“十二年前蒙钟爱,竹笔授画,金陵客舍师恩暖;四十里外传噩音,松风裂怀,香寺雪门鹃泪哀。”“徐州黄楼”联:“战黄水,筑黄楼,一谪去黄州,黄叶黄花怀苏使;望白门,闻白鹤,千年惊白首,白云白鸟恋彭城。”</FONT></P>
<P ><FONT size=4>马萧萧,1921年生,山东安丘人。1948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同年入延安大学学习并留校工作。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总编辑。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叙事诗《石牌坊的传说》、《翠笛引》及新旧体短诗、散文、对联、书画作品多种。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野草诗社副社长等。</FONT></P>
<P ><FONT size=4>马萧萧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创始人之一,他开始对联创作可以上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自1984年参与组建中国楹联学会至今,马萧萧先生的对联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2005年7月,由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组编、诗联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马萧萧联稿》一书,计收录“名胜”、“自题”、“题联”、“赠联”、“贺联”、“挽联”、“谐巧”等七大类一千余副联语作品。此书虽然收录了部分因工作需要与社会交往而写的应景酬答类的一般性联语,但更多的联语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对偶精工,声调和谐,可以说是当代对联创作的精品。</FONT></P>
<P ><FONT size=4>马萧萧先生有着很深的旧体诗词的创作功底,同时又是知名度很高的新诗作者,他以诗人的手笔转入对联创作,其对联作品既承袭了诗词的典重工雅,又融入了新诗的轻灵洒脱。马萧萧先生曾主持过“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也是位民间文学研究者,以上多重身份,使得他能全方位地从文学、实用、谐巧多个角度综合把握对联艺术的总体特征,也使得他得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境营造方式、语言风格以及对于对仗、声律等对联形式要素的把握尺度。</FONT></P>
<P ><FONT size=4>马萧萧联语的艺术特色,可以进行分析和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意境宏大而不失精切,语言鲜活而不失雅正,形式灵动而不失整饬。</FONT></P>
<P ><FONT size=4>一、意境宏大而不失精切</FONT></P>
<P ><FONT size=4>对联意境指对联创作的艺术境界,是由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主要通过立意、谋篇和炼句,营造出丰富的意蕴,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构建出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马萧萧先生以诗人的敏锐感觉,十分注重对联意境的营造,这使得他的许多联语诗意盎然,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FONT></P>
<P ><FONT size=4>马萧萧联语的一大特色便是工于立意,善于选取独特的角度来表现既定的主题。如“题谭嗣同故居”联:</FONT></P>
<P ><FONT size=4>横刀向天,英雄血洒菜市口;</FONT></P>
<P ><FONT size=4>竖脊如铁,赤子神飞浏阳河。</FONT></P>
<P ><FONT size=4>联语在立意上精心选取了谭嗣同的出生地“浏阳河”和就义地“菜市口”,以此来全面涵盖谭嗣同极不平凡的一生,如此立意,使得联语意境开张,内容完整,蕴含丰富。</FONT></P>
<P ><FONT size=4>在其“闻一多纪念馆”一联中,则特意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一刻,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FONT></P>
<P ><FONT size=4>名教授拍案而起;</FONT></P>
<P ><FONT size=4>大诗人洒血以歌。</FONT></P>
<P ><FONT size=4>选取典型性意象,以便用最简练的语言产生最为形象的效果,这是马萧萧联语较常采用的手法,这种以少少许用多多许的方法也最能体现对联文体的基本特点。如作者“六十自嘲”联:</FONT></P>
<P ><FONT size=4>四爱诗文书画;</FONT></P>
<P ><FONT size=4>一生苦辣酸甜。</FONT></P>
<P ><FONT size=4>在联语的立意角度选定之后,马萧萧先生还善于选择与主题十分贴切的典型素材和意象,以使联语产生更强的针对性。这一点在马萧萧先生为各地楹联组织成立所撰写的大量贺联中体现最为明显,如 “贺河北省楹联学会成立”联:</FONT></P>
<P ><FONT size=4>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凭紫塞,南襟黄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发表于 2008-3-30 18:06 | 只看该作者
马老不愧为联界的领军人物,学习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 小时
主题
160

643

帖子

0

精华

831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8186
经验
12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2
3
发表于 2008-4-5 18:19 | 只看该作者
<P>学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16:00 , Processed in 0.0787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