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5|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新三期一年级IJ组四讲作业(请小米粒老师和凝月老师评阅)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0 小时
主题
25

127

帖子

0

精华

11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933
经验
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2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衿 于 2011-11-3 23:29 编辑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作业要求:


      作业于2011年11月7日24:00完成;小组长于8日24时整理完毕,不得延误!评阅老师于11月10日24点前评阅完毕。

       请小米粒老师评阅I组,凝月老师评阅J组,谢谢!
-竹本无心,外生多少枝节;
藕虽有孔,内中不染污泥。
在线时间
34 小时
主题
0

36

帖子

0

精华

71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991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8
2
发表于 2011-11-4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没事睡觉 于 2011-11-10 16:20 编辑

{:5_107:} I07一人交作业,烦请老师批阅
       I07一人实得分70 


小米粒曰:从一人的问答题看,一人的提炼功底深厚,且格律掌握娴熟。唯对写托物命题诗还不得要领,所以有跑题现象,这是初写命题诗的朋友常犯的毛病,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咱一人不要因此而泄气!如多加练习,或多看古今人的写物言情诗的话,一人未来一定会有飞跃式进步.一定要记住噢!初写诗大家都不知怎样让诗与题相和,尤其是,大家根本不会给自己写好的律诗命题,所以常以《无题》示人,这也是米粒我至今没能解决的问题!如有误评错评之处,还请咱一人见谅,大家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嘿嘿!


一、简答30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

答一、简答30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米评:完全正确!划浪线部分字序语言需再调整,但仍不失完整准确!学习! 9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承句的二分句的后三个字为常为转句入情铺垫,也就是说前分句承起句,而后分句启车句.
米评:很会总结提炼 真棒!只是忽略了承为转启,这在写律诗中很重要,不然转句会难以入情,或转得忽然,让读者有读来断裂的感觉.8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米评:准确无误!10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

            《七律   菊花》

我放娇枝桂子馨,楚江如碧楚山青。
芙蓉笑靥和秋色,芦荻飞花惹雁翎。 对偶 棒! 2
自古骚人悲晚景,从来墨客恋孤星。 对偶 骚人与墨客相近,最好换一下! 2
遍观物种自生意,争说孤标傲世听?
米评:
一.诗题 《七律 菊花》
1.诗题格式标准 5
2.此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3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近代文化中,梅、兰、菊、竹合称四君子。古今文人笔下的菊多以秋菊为主.
4.诗人写菊花诗的目的是借菊抒情或言志.古今文人多以为百花丛中,菊花向为“花中君子”花中隐士。菊花尤其被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诗人们多以秋菊不与百花争风的独有品性喻体,言已之不与众同的心志.
二.起句 我放娇枝桂子馨,楚江如碧楚山青。
  1根据诗题《菊花》起句中的"我"应为菊,其实应是作者以菊自喻.桂子=生于常绿阔叶林中 此常绿林中之桂子香出自起句,只能有一解,那就是,"我"的娇枝放出的香气如山中桂子之香.而这里所以用桂香,如没理解错的话,应是作者想以此代指秋菊.
  2作业的要求是:先景后情,而此起句直接点到-我=菊,直抒胸意,故,此应是情起而非景起,而此桂子馨也不过是用了比喻手法.非实景.-3
3.起句二分句:楚江如碧楚山青 近江与远山景 江碧山青,似春景与秋景悖且未承菊香而续言菊.-2
4.承句 芙蓉笑靥和秋色,芦荻飞花惹雁翎。
   江碧山青为春景,芙蓉一般五六月开花,应为夏,与菊无关!
   芦荻飞花一般为十月后,菊开九月,与湖上芦花飞舞不知有何联系.
  米评:其实,细细评来,雨这首诗是一首很美的南方热带秋冬自然之景,实实不是写菊之律,如果会做画的话,雨这首诗是一幅很美的江南锦江远山景.这首诗更适合以《江南之秋冬》!嘿嘿,雨啊,走题了哇!-20
3.此律诗为仄起平收首句入韵.2
4.无失粘替对现象 5

答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米评:格律无误 5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5
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字;5
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5
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5
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3
=============
无尽知识学不够 恨无分身转世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16 小时
主题
5

544

帖子

1

精华

158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4730
经验
15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7
3
发表于 2011-11-4 2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莲飘香 于 2011-11-5 21:17 编辑

J11--听月四讲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也是必学课题。“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
          《七律*落花》
点点芳菲昨夜风,春音已暮舞残红。
流香几叠铺幽径,碎影千姿入秀栊。
墨展犹应描世冷,心忧不可望景匆。
浮云百转归来路,一缕新魂玉蕊中。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格律;这首律诗属于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2对仗;1诗中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上下句无重复字。
3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66 小时
主题
2

401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4821
经验
30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
4
发表于 2011-11-4 2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易仁 于 2011-11-6 10:55 编辑

I组07一人交作业,烦请老师批阅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菊花》

我放娇枝桂子馨,楚江如碧楚山青。
芙蓉笑靥和秋色,芦荻飞花惹雁翎。
自古骚人悲晚景,从来墨客恋孤星。
遍观物种自生意,争说孤标傲世听?

答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眺”字;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3

帖子

0

精华

4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290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20
5
发表于 2011-11-5 16: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期 J—05 默言无语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一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菊花》
秋日重阳菊放香,千丝万缕为谁伤?
淸肌弱骨香留晚,美态高风韵味长。
不是凡夫脱物欲,何妨尘世盼夕阳。
凉风玉露听晨曲,不似春光更醉光。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眺”字;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主题
2

136

帖子

0

精华

211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4866
经验
44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4
6
发表于 2011-11-5 17:31 | 只看该作者
J—08 月晓梦残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 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其法各有不同。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是转折,开拓新意;转的时候要注意: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贴梗海棠花》
临风小径落花寒,不与轻梅竞雪峦。
数点猩红吟月朗,几枝淡墨赋冬残。
娟娟贴梗芳华浸,锃锃痴心岁暮殚。
若梦浮生终逝去,白头聊叹晚来跚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答: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押下平十一尤韵,
承句和转句是偶句,雨对霜,天对亭,仙对苑,菊对梨,茱萸对翡翠,鬓对钗,花对舞,名词对名词,两两相对,所以词性相当,对仗工整。平仄相谐,结构相同。起句作为诗的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在起句的地点上,进行了景物的描写。转句在承句的基础了有了递进和上升,合句也就是结句,在起承转的基础上进行了回扣,篱下醉是因为上北楼,此风流,是因为皇州。属于标准的上景下情的律诗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主题
1

214

帖子

0

精华

390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020
经验
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13
7
发表于 2011-11-6 09:53 | 只看该作者
J02 雨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律师的基本骨架。表示起句承句转句和合句。简单地说,起承转合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不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注意和上句的衔接并转的自然,为合句打好基础,既要承接着上下部的关联,又要为主题的表达做好铺垫。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答:             《家花》
          微风雕叶秋将尽 夕照临窗一枝香
          静塑娇姿栖陋室 闲持秀色挽霓裳
          清香安逸风尘远 兀自妖娆花影长
          望尽繁华多少事 秋来春去自芬芳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对仗:世事-春愁 茫茫-黯黯 难自料-独成眠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对仗:身-邑 疾病-流亡 思-愧 田里-俸钱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压下平一先韵
起句交代事件时间,相隔一年。承句上分句紧接着写了茫茫难自料,相接;后分句,进一步写春愁引起独眠为转句的多病埋下伏笔,转句后分句又递进了多病引起的流亡俸钱愧,为合句的无法相聚团圆打下基础,从而使合句几回圆顺理成章,一挥而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 小时
主题
1

21

帖子

0

精华

202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6133
经验
1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8
8
发表于 2011-1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期 J—07 碎影 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

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

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

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

七律《咏兰》

纤姿碧叶淡梳妆,几许娇羞志向藏。
蕙质冰肌添素雅,风华馥郁盖华章。
赊来竹节三分魄。借得梅枝一缕香。
陋室清高君子赞,红尘不染耀高堂。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

是怎么样的?30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答:1、本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2、颔联前后两句对仗;颈联前后两句对仗。例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起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景起,交代时间。
承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写景,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展。
转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转写情,融入人的感情色彩。
合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进一步写情,点题照应首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42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4846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3
9
发表于 2011-11-6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七仙姑 于 2011-11-7 00:53 编辑

I组七仙姑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也是必学课题。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

       《七律.花》
               七仙姑
含蕾悄藏嫩叶中,潜滋暗长秀玲珑。
斜飞紫燕传佳讯,轻展娇容向碧空。
莫道幽香招蝶舞,哪知雅兴赋诗隆。
匆匆世上无多日,且让吾魂染雨红。


惭愧,实在是写不出来,只好凑来交差,老师见谅解。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格律: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的格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格律: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的格式。

这首绝句平仄无误,无失对、失替、失粘现象。
对仗 : 这首绝句里面没有对仗的句子。
起承转合:绝句的有四个分句组成,依次是起、承、转、合。
         起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点题“回乡”而且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与故乡隔绝时间太长,承句乡音无改鬓毛催
承接起句,写到了乡音依旧,但年纪已老。转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既与起承有照应,也有变化。写回到家乡儿童对自己的反应,儿童相见不相识,只是因为别故乡的时间太久了,合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收笔,意味无穷。回到家乡,却被不相识的孩童当作了客人,问道从哪里来。表达了作者对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2 小时
主题
0

73

帖子

0

精华

145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4932
经验
28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6
10
发表于 2011-11-6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乐 于 2011-11-7 21:49 编辑

J组10--净乐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骨架,“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春花梦
无论平地或山洼,每到春来处处花。
小圃近观如彩绘,桃林远赏似红霞。
和风掠过香盈袖,曲径穿行色染纱。
午睡醒时知是梦,提壶痴笑沏清茶。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句点题,写景。承句对仗,拓展分写景象。转句对仗,转入情景。合句访友抒情收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03 小时
主题
4

207

帖子

1

精华

112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35231
经验
11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11
发表于 2011-11-6 2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雨携来杏花红 于 2011-11-6 21:26 编辑

J组03夜雨携来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接上面的话题进一步扩展,深化或详述并且与题目相扣,
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 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 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 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要与起承相揖让。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花》
偶感花儿适令开,佳期太短不重回。
桃荷谢幕菊梅至,星月推轮世事堆。
好景千般流过眼,青春一度费荒台。
回眸已是深秋夜,阙里桂香犹自哀。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野菊(唐•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1.一先韵,仄起  平收首句入韵式七律。
2.平仄如下: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3.起句就是首联(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点题写了野菊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承句就是颌联(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用拟人的手法写了野菊生活的时令。也借指作者的不如意。
此句对仗,已悲(仄平)-忍委(仄仄);皆物(平仄)-芳心(平平)同寒雁(平平仄)-与暮禅(仄仄仄)。
转句就是颈联,(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笔锋一转,借用野菊的景物想起了他年和朋友饮酒的场景。,对仗。细路(仄仄)-清尊(平平);独来(平平)-相伴(平仄);当此夕(平仄仄)-省他年(仄平平)。
合句就是尾联,(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写的是紫花不在秋霜中生存,而去了好的地方,也是作者对现实的感慨,此句不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 小时
主题
4

31

帖子

0

精华

82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821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8
12
发表于 2011-1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满东楼 于 2011-11-7 18:42 编辑

小渔村新三期一年级IJ组四讲作业
I组06-月满东楼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就是开篇,一般要求能引出全篇;
承就是承接,紧接起句加以叙述;
转就是转换:由景入情或由情入景,在“承”的基础上再加拓展;
合就是结尾,或言感慨,或留余味。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前启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要有意识的向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方面靠,为合句留下伏笔。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答:七律•花
沟渠野陌高低在,姹紫嫣红次第芳。
丽菊寒梅夸傲骨,夭桃菡萏着霓裳。
声蜚不啻撩人色,韵远何尝扑鼻香。
雨洗晴烘天地共,缘深缘浅各张扬。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七律、仄起首句入韵式;
2、颔联:映阶碧草对隔叶黄鹂、春色对好音,词性、结构相同,非常工整。
     颈联:三顾对两朝貌似不工,但是这里“顾”已经动词名化,还是工整;天下计对老臣心,理解上要将“天下”“老臣”看作是修饰名词“计”和“心”的形容词,那就还是可以看成工整。
3、首联由景起兴,直奔主题——蜀相:由丞相祠堂的地点、环境给整篇定下了基调——深沉哀婉。
颔联紧承首联,进步描写了环境,同样的低沉;
颈联由景入情,同样是描写,但已经转入缅怀,在颔联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尾联是总结全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哀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3 小时
主题
1

19

帖子

0

精华

10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623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8
13
发表于 2011-11-7 16:28 | 只看该作者
J04 叶莫莫


一、        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框架,起:即开头,总领全诗;承:接着起句往下说,把意思进一步扩展开来;转:转折,承上启下,为合句做准备;合,结束,将前面三联或三句诗做一个总结.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作用是将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 转句转得时候既要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照顾前后,不可照题太远.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姹紫嫣红色百千,四时俱是赏花天.
画堂朱户当安好,茅舍疏篱亦淡然.
骚客赋诗伤晚景,佳人对影叹流年.
从容落去与君别,明岁相约不必怜.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此诗为平起入韵式,用一先韵。第二句“属国过居延”与第三句“征蓬出汉塞”失粘。
对仗:对仗句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工对。
起承转合:起句扣题,写作者出使,后句状路途之远,同时引出下面两联所描写的一派异域风光。。承句既言事,也写景,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转句描写大漠风光,合句写在箫关未遇“都护”,本次出使还未结束,言尽而意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7 小时
主题
0

31

帖子

0

精华

245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5753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30
14
发表于 2011-11-7 17:45 | 只看该作者
J06-揽月作业
一、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律师的最基本骨架,起句负责命题,总领全篇,对仗又称首联;承句指颌联,负责承接扩展,写起句未尽之意;转句指颈联,开始转折深入,由承句的景转入情;合句指尾句,对仗也叫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作用是对起句承接扩展,要细写起句未表达完的意思。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3转句在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答: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断裂,要紧扣承句的意思,形转而意不转。
二、七律 花
懒懒东风断续香,千红万紫满篱墙。
蝶儿舞困秋千索,蜂鸟穿贫彩架秧。
旧日相携君可记,此时轻负信何方?
多情意绪无人诉,折取花尖寄异乡。
三、读诗: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白居易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须晓镜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诗用韵上平四支,颌联、颈联对仗。雪里=海中、高山=仙果、头白早=子生迟;于公=谢守、必有=何须、高门庆=晓镜悲。
起句点名主题,承句紧跟着进一步规劝,转句由承句的景转入情,合句总结归纳。
此诗中出现两个“高”字,但寓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可以讲得通,但转句中的“非”字应该是失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 小时
主题
0

17

帖子

0

精华

57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41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9
15
发表于 2011-11-7 18:56 | 只看该作者
J组第四讲作业整理情况
应交13份,实交9份(未交:J 组长蝶若 J01-倚窗听雨 J09 –落花雨J12-光头)
J02 雨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律师的基本骨架。表示起句承句转句和合句。简单地说,起承转合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不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注意和上句的衔接并转的自然,为合句打好基础,既要承接着上下部的关联,又要为主题的表达做好铺垫。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答:             《家花》
          微风雕叶秋将尽 夕照临窗一枝香
          静塑娇姿栖陋室 闲持秀色挽霓裳
          清香安逸风尘远 兀自妖娆花影长
          望尽繁华多少事 秋来春去自芬芳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对仗:世事-春愁 茫茫-黯黯 难自料-独成眠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对仗:身-邑 疾病-流亡 思-愧 田里-俸钱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压下平一先韵
起句交代事件时间,相隔一年。承句上分句紧接着写了茫茫难自料,相接;后分句,进一步写春愁引起独眠为转句的多病埋下伏笔,转句后分句又递进了多病引起的流亡俸钱愧,为合句的无法相聚团圆打下基础,从而使合句几回圆顺理成章,一挥而就。
--------------------------------------------------------------------------------------------
本帖最后由 夜雨携来杏花红 于 2011-11-6 21:26 编辑

J组03夜雨携来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接上面的话题进一步扩展,深化或详述并且与题目相扣,
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 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 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 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要与起承相揖让。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花》
偶感花儿适令开,佳期太短不重回。
桃荷谢幕菊梅至,星月推轮世事堆。
好景千般流过眼,青春一度费荒台。
回眸已是深秋夜,阙里桂香犹自哀。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野菊(唐•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1.一先韵,仄起  平收首句入韵式七律。
2.平仄如下: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3.起句就是首联(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点题写了野菊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承句就是颌联(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用拟人的手法写了野菊生活的时令。也借指作者的不如意。
此句对仗,已悲(仄平)-忍委(仄仄);皆物(平仄)-芳心(平平)同寒雁(平平仄)-与暮禅(仄仄仄)。
转句就是颈联,(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笔锋一转,借用野菊的景物想起了他年和朋友饮酒的场景。,对仗。细路(仄仄)-清尊(平平);独来(平平)-相伴(平仄);当此夕(平仄仄)-省他年(仄平平)。
合句就是尾联,(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写的是紫花不在秋霜中生存,而去了好的地方,也是作者对现实的感慨,此句不对仗。
-------------------------------------------------------------------------------------------------------
J04 叶莫莫


一、        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框架,起:即开头,总领全诗;承:接着起句往下说,把意思进一步扩展开来;转:转折,承上启下,为合句做准备;合,结束,将前面三联或三句诗做一个总结.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作用是将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 转句转得时候既要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照顾前后,不可照题太远.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姹紫嫣红色百千,四时俱是赏花天.
画堂朱户当安好,茅舍疏篱亦淡然.
骚客赋诗伤晚景,佳人对影叹流年.
从容落去与君别,明岁相约不必怜.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此诗为平起入韵式,用一先韵。第二句“属国过居延”与第三句“征蓬出汉塞”失粘。
对仗:对仗句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工对。
起承转合:起句扣题,写作者出使,后句状路途之远,同时引出下面两联所描写的一派异域风光。。承句既言事,也写景,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转句描写大漠风光,合句写在箫关未遇“都护”,本次出使还未结束,言尽而意不止。
-------------------------------------------------------------------------------------------------------
第三期 J—05 默言无语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一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菊花》
秋日重阳菊放香,千丝万缕为谁伤?
淸肌弱骨香留晚,美态高风韵味长。
不是凡夫脱物欲,何妨尘世盼夕阳。
凉风玉露听晨曲,不似春光更醉光。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眺”字;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
--------------------------------------------------------------------------------------------
J06-揽月作业
一、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律师的最基本骨架,起句负责命题,总领全篇,对仗又称首联;承句指颌联,负责承接扩展,写起句未尽之意;转句指颈联,开始转折深入,由承句的景转入情;合句指尾句,对仗也叫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作用是对起句承接扩展,要细写起句未表达完的意思。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3转句在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答: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断裂,要紧扣承句的意思,形转而意不转。
二、七律 花
懒懒东风断续香,千红万紫满篱墙。
蝶儿舞困秋千索,蜂鸟穿贫彩架秧。
旧日相携君可记,此时轻负信何方?
多情意绪无人诉,折取花尖寄异乡。
三、读诗: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白居易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须晓镜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诗用韵上平四支,颌联、颈联对仗。雪里=海中、高山=仙果、头白早=子生迟;于公=谢守、必有=何须、高门庆=晓镜悲。
起句点名主题,承句紧跟着进一步规劝,转句由承句的景转入情,合句总结归纳。
此诗中出现两个“高”字,但寓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可以讲得通,但转句中的“非”字应该是失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 小时
主题
0

17

帖子

0

精华

57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41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9
16
发表于 2011-11-7 18: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期 J—07 碎影 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

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

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

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

七律《咏兰》

纤姿碧叶淡梳妆,几许娇羞志向藏。
蕙质冰肌添素雅,风华馥郁盖华章。
赊来竹节三分魄。借得梅枝一缕香。
陋室清高君子赞,红尘不染耀高堂。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

是怎么样的?30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答:1、本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2、颔联前后两句对仗;颈联前后两句对仗。例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起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景起,交代时间。
承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写景,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展。
转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转写情,融入人的感情色彩。
合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进一步写情,点题照应首联。
-------------------------------------------------------------------------------------------
J—08 月晓梦残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 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其法各有不同。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是转折,开拓新意;转的时候要注意: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贴梗海棠花》
临风小径落花寒,不与轻梅竞雪峦。
数点猩红吟月朗,几枝淡墨赋冬残。
娟娟贴梗芳华浸,锃锃痴心岁暮殚。
若梦浮生终逝去,白头聊叹晚来跚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答: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押下平十一尤韵,
承句和转句是偶句,雨对霜,天对亭,仙对苑,菊对梨,茱萸对翡翠,鬓对钗,花对舞,名词对名词,两两相对,所以词性相当,对仗工整。平仄相谐,结构相同。起句作为诗的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在起句的地点上,进行了景物的描写。转句在承句的基础了有了递进和上升,合句也就是结句,在起承转的基础上进行了回扣,篱下醉是因为上北楼,此风流,是因为皇州。属于标准的上景下情的律诗写法。
--------------------------------------------------------------------------------------------


J组10--净乐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骨架,“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春花梦
无论平地或幽谷,每到春来处处花。
小圃近观如彩绘,桃林远赏似红霞。
和风掠过香盈袖,曲径穿行色染裟。
午睡醒时知是梦,提壶痴笑沏清茶。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句点题,写景。承句对仗,拓展分写景象。转句对仗,转入情景。合句访友抒情收笔。
--------------------------------------------------------------------------------------------
J11--听月四讲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也是必学课题。“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
          《七律*落花》
点点芳菲昨夜风,春音已暮舞残红。
流香几叠铺幽径,碎影千姿入秀栊。
墨展犹应描世冷,心忧不可望景匆。
浮云百转归来路,一缕新魂玉蕊中。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格律;这首律诗属于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三平尾现象。
2对仗;1诗中承句和转句对仗工稳,两联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联一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转联一句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山重=柳暗  水复=花明  疑无路=又一村
              萧鼓=衣冠  追随=简朴  春社=古风  近=存
           3平仄相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上下句无重复字。
3起承转合;
       起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作者用真挚的文字,描绘出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莫笑”二字表现出农家待客的真诚朴实的情态。渲染出丰年农家的宁静和欢悦。
       承句承接起句农家丰年,继续深化对山村风光的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并紧扣题目,以景衔接,自然流畅,不愧传世名句!其中暗富哲理,不仅反映了对前途世事所抱的希望,也写出来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形态。
      转句融景入情,进一步抒发对淳朴山村生活风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起句的热情招待,承句的优美风光,转句的淳朴村情,铺垫充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句。
      合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期许从今而后,可以时不时的拄杖乘月,去轻扣柴扉。亲自去感受农家的悠闲和喜乐。表达出对村庄农民的浓郁喜爱之情,更由此看到一位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拄杖无时夜叩门。”合句诗尽意不尽,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1 小时
主题
1

68

帖子

0

精华

59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375
经验
8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7
17
发表于 2011-11-8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安の若兮 于 2011-11-8 11:48 编辑

I组10--青莲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写律诗时必须恪守的规律。
起;是律诗的1,2句,(首联)通常一篇好的开头,就能起到让人一读到底的欲望,所以‘起’很重要。
承;是律诗的3,4句。(颔联)就是要把起始句的情节铺展开来,通过对仗的手法使诗句更为生动。
转;是律诗的5,6句。(颈联)此句是要把起承句的情景转化,能够做到转而不脱本意,是为最佳。
合;是律诗的7,8句。(尾联)综合提要,抒发情感。能做到字尽意未尽,就是一篇好诗了。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起句提出的诗意作进一步的深化,连接起句的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颔联最要注意的对仗,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才能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就是要做到转而不断。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表达的意。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瞻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亭台赏景探芳踪,蝶舞花柔影也容。
满目娇妍香四海,无边秀色誉千峰。
谁知春去落花尽,把曲言欢诗赋浓。
纵使红尘多桀骜,来年又得梦几重。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七律·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押萧韵)
1;首联写景,作者渲染了寒冬夜的凄凉与悲怆。起句很好的为下联打下了伏笔。
2;颔联对仗;作者描写了夜里的所闻所见。对仗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颈联,作者描写了战乱的伤情。转出了对世道的不堪和痛恨疾首之情。
4;尾联,作者以所景所情而引发的感概。合句做到了意犹未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主题
0

82

帖子

0

精华

76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107
经验
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7
18
发表于 2011-11-8 19:17 | 只看该作者
J组9-落花雨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是律诗的基本骨架。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颔联为承句,颈联为转句,尾联为合句。每一联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共同为主题服务。
起句的特点有:第一,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第二,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第三,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第四,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第五,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第六,起句一定要扣题。第七,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其他地方的。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在起句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视角来进一步的描写;将起句进行延伸、递进、提升和扩张;承句的后分句要把握好扩展的度,为转句作好衔接和铺垫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是转折,深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菊花》
远去繁华独守痴,群芳过后立秋时。
三分傲骨临霜写,一许情怀对月思。
方寸无争天地大,清芬泊志古今宜。
自从陶令微吟后,叶叶枝枝总是诗。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七律•同陶五徽刘、尔俊乘月登黄鹤楼》
清•禅岱
几度潇湘百战回,一樽携处一徘徊。
横江鹤影千年断,隔岸钟声半夜来。
芳草未穷词赋恨,白云消尽古今才。
登临怀抱仍愁绝,浩浩烟波荡未开。
1、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颔联,颈联对仗,且对仗工整。
3、起句兴起,扣题,点出与朋友把酒登临的主题。承句深入描写眼中之景耳中之声。转句入情,叹古悲今。合句总结,留有余味。
亲爱的老师,因出差外地才回来,作业交晚了,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主题
0

57

帖子

0

精华

121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538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1
19
发表于 2011-11-8 22:30 | 只看该作者

I组作业情况

本帖最后由 我的心那 于 2011-11-9 08:54 编辑

共13人,交了6份。(未交:01-小雪儿、2-风的线条、4-寒香人家、5-糖果、9-风中飘叶、IJ大组长-山之峰者)

I组长-我的心那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起句(首联)指律诗第一二两句,绝句第一句。
承:承接(颔联)指律诗第三四两句,绝句第二句。
转:转折(颈联)指律诗第五六两句,绝句第三句。
合:结束(尾联)指律诗第七八两句,绝句第四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根据首联描写的内容或景或情的基础上深化、扩展下去。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要扣意,根据前面两联的内容转到相应的情调上来,前面景色萧条情也要凄凉,反之一样,且为合句做铺垫,要转的有新意。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闻香点染胭脂重,下笔如神千万丛。
芍药几枝开艳紫,桃花十里映娇红。
花开花谢方结果,缘起缘无亦随风。
不效红楼花葬泪,欣然一笑也由衷。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分析:起句写刚刚听到南去大雁的鸣叫,此时已经不再有蝉鸣了,可以看出时间已经是深秋了。承句写站在百尺高的楼上看远处水天相接,在起句的基础上,深入了秋的意境,霜很大,感觉水雾袅绕与天相接。转句写作者的情感,由景入情,想象嫦娥这时候一定不怕冷,从引出嫦娥,来为合句嫦娥正在白霜里和月亮比美作了铺垫。我们又可以看到 合句月中霜里,点题又与第二句 水解天也是有息息相关的。 整首诗来看,前面的景色萧条,秋天,树木摇落而变衰,黯然失色,为后面的情,高处不胜寒相吻合。青女素娥,一看就让我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很是凄凉,转的非常有新意,又与主题紧紧相连。


*******************************************************************
I组03-七仙姑
一、简答;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也是必学课题。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七仙姑
含蕾悄藏嫩叶中,潜滋暗长秀玲珑。
斜飞紫燕传佳讯,轻展娇容向碧空。
莫道幽香招蝶舞,哪知雅兴赋诗隆。
匆匆世上无多日,且让吾魂染雨红。

惭愧,实在是写不出来,只好凑来交差,老师见谅解。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格律: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的格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格律: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的格式。

这首绝句平仄无误,无失对、失替、失粘现象。
对仗 : 这首绝句里面没有对仗的句子。
起承转合:绝句的有四个分句组成,依次是起、承、转、合。
         起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点题“回乡”而且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与故乡隔绝时间太长,承句 “乡音无改鬓毛催”
承接起句,写到了乡音依旧,但年纪已老。转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既与起承有照应,也有变化。写回到家乡儿童对自己的反应,儿童相见不相识,只是因为别故乡的时间太久了,合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收笔,意味无穷。回到家乡,却被不相识的孩童当作了客人,问道从哪里来。表达了作者对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
这个世界没有另一个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主题
0

57

帖子

0

精华

121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538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1
20
发表于 2011-11-8 22:37 | 只看该作者

I组作业情况2

本帖最后由 我的心那 于 2011-11-8 22:40 编辑

I组06-月满东楼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就是开篇,一般要求能引出全篇;
承就是承接,紧接起句加以叙述;
转就是转换:由景入情或由情入景,在“承”的基础上再加拓展;
合就是结尾,或言感慨,或留余味。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前启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要有意识的向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方面靠,为合句留下伏笔。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答:七律•花
沟渠野陌高低在,姹紫嫣红次第芳。
丽菊寒梅夸傲骨,夭桃菡萏着霓裳。
声蜚不啻撩人色,韵远何尝扑鼻香。
雨洗晴烘天地共,缘深缘浅各张扬。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七律、仄起首句入韵式;
2、颔联:映阶碧草对隔叶黄鹂、春色对好音,词性、结构相同,非常工整。
     颈联:三顾对两朝貌似不工,但是这里“顾”已经动词名化,还是工整;天下计对老臣心,理解上要将“天下”“老臣”看作是修饰名词“计”和“心”的形容词,那就还是可以看成工整。
3、首联由景起兴,直奔主题——蜀相:由丞相祠堂的地点、环境给整篇定下了基调——深沉哀婉。
颔联紧承首联,进步描写了环境,同样的低沉;
颈联由景入情,同样是描写,但已经转入缅怀,在颔联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尾联是总结全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哀挽。
*******************************************************************

I组07一人交作业,烦请老师批阅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菊花》

我放娇枝桂子馨,楚江如碧楚山青。
芙蓉笑靥和秋色,芦荻飞花惹雁翎。
自古骚人悲晚景,从来墨客恋孤星。
遍观物种自生意,争说孤标傲世听?

答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眺”字;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


*******************************************************************
I组10--青莲  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写律诗时必须恪守的规律。
起;是律诗的1,2句,(首联)通常一篇好的开头,就能起到让人一读到底的欲望,所以‘起’很重要。
承;是律诗的3,4句。(颔联)就是要把起始句的情节铺展开来,通过对仗的手法使诗句更为生动。
转;是律诗的5,6句。(颈联)此句是要把起承句的情景转化,能够做到转而不脱本意,是为最佳。
合;是律诗的7,8句。(尾联)综合提要,抒发情感。能做到字尽意未尽,就是一篇好诗了。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起句提出的诗意作进一步的深化,连接起句的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颔联最要注意的对仗,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才能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就是要做到转而不断。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表达的意。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瞻顾前后。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花】
亭台赏景探芳踪,蝶舞花柔影也容。
满目娇妍香四海,无边秀色誉千峰。
谁知春去落花尽,把曲言欢诗赋浓。
纵使红尘多桀骜,来年又得梦几重。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七律•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押萧韵)
1;首联写景,作者渲染了寒冬夜的凄凉与悲怆。起句很好的为下联打下了伏笔。
2;颔联对仗;作者描写了夜里的所闻所见。对仗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颈联,作者描写了战乱的伤情。转出了对世道的不堪和痛恨疾首之情。
4;尾联,作者以所景所情而引发的感概。合句做到了意犹未尽的效果。
*******************************************************************
I组11-访贤悟道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一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章法和基本结构。以律诗为例:首联为起句,诗的开头,要求起要扣题;颔联为承句,承接起句有所拓展,要求承要自然;颈联为转句,转折承句为合句做铺垫,要求转要新巧;尾联为合句,全诗归纳作结。要求意犹未尽,合要点睛。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答二、以《花》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春去秋来皆是空,年年花事甚相同。
菊黄开尽梅欺雪,桃粉绽完莲笑风。
墨客依然诗不倦,枫林照旧火通红。
吟来绝句芳心夺,懒理落英流水中。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此诗为七律。押下平十一尤韵。颔颈联对仗。起句扣题,写登上高楼俯瞰,突出一个“眺”字;承句接起句进一步拓展,见溪云乍起日沉楼阁,山雨欲来风声掀起;转句触景生情,感叹秦苑汉宫淹没在绿芜黄叶之中;尾联以渭水东流作结,意在言外。
这个世界没有另一个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7:41 , Processed in 0.12507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