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帅姓宗祠通用对联(476)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3 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帅姓宗祠通用对联(476)


<DIV><B>一、姓氏源流
</B>    帅(Shuài 帥)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师姓,为春秋时师昺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春秋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得姓始祖:师昺。帅姓源自师氏,晋魏时期,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避晋景帝司马师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氏少写一横变成帅氏,开创了帅氏家族(详见下《三、历史名人·帅昺》介绍)。故帅姓的得姓始祖就是师昺。<B>二、迁徙分布</B>
    (缺)帅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帅姓的起源比较简单。帅由师姓所改。据《广韵》载:“晋有尚书师□,避晋讳,改为帅氏。”晋武帝司马炎纂夺魏权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他追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并令天下避“师”字。以尚书师□为代表的师氏家族为避名讳,只好减去姓氏“师”字中的一笔,改为“帅”姓。后来,过了晋朝,帅氏的子孙有的又恢复为师姓,有的则依旧为帅姓姓。帅姓望居太原(秦置,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天的山西太原市。)、灵石(灵石,初建于隋,建县前为介休县地。以隋文帝开皇十年挖河开道时发现的古代陨石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归属虽然多变,县名基本未变。1958年曾于孝义、介休合并称介休县,1961年恢复灵石县)。
<B>三、历史名人</B>
    帅  昺:即师昺,帅氏的得姓始祖。话说司马昭生了个儿子叫做司马炎!做了龙椅之后叫做“晋武帝”。这个晋武帝很孝顺,虽然篡了位!却还知道是阿爹的功劳,便急急追赠了帝号。后来想想,光凭爹爹一个人的阴谋也不能成事,伯父司马师拼了大半生,不好抹灭他篡位的功绩,于是也尊之为皇帝,称作“晋景帝”。事情闹出来了,这日来了个倒楣鬼尚书!罢巧不巧上了奏章,皇帝一看署名,赫然见到了“师昺”两个字,龙颜大怒之下,将这师昺唤到了龙庭,厉声道:“师爱卿!朕想借你的头一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师昺泪如雨下,此人大有祖宗遗风,当下便如竹林七贤般哼了几哼,算是替自己奏起哀歌。皇帝皱起龙眉,道:“别忙着哭,你脑袋都要给人摘了,难道不想知道自己为何惹祸么?”师昺垂泪道:“臣一向愚鲁,叩请圣天子赐教。”“师爱卿………”皇帝幽幽叹息,“你的姓名不好。” “这……臣的姓名不好……”师昺急急思量,霎时一拍双手!颤声道:“可是这个昺字么?臣办事不力,日日拿大丙……”“去,管你甲乙丙,朕烦恼的是你这个师字。”师昺惊疑不定,慌道:“圣上是嫌臣师心自用、师出无名、师其故智,不求长进,所以要砍臣的头?”“你扯远了。”皇帝哈哈大笑,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师昺的脑门:“知道朕的伯父叫做什么名字么?”师昺恍然大悟,方知缘故,喃喃便道:“圣上的伯父是……是司马……司马……”那个“师”字还没说出,已听得龙鼻喷出两道重重的龙吟,当场震得师昺魂飞魄散。没法子,帝名庙号须回避,“司马师”当上晋景帝,师字便成一家专用,李世民做天子,观世音还得改名做观音。连神明都要回避了,何况是你凡夫俗子小老师?可怜师昺泪眼汪汪!虽然留了脑袋下来,姓却给砍头了。为了这件事!日后史家留了这么一段记载下来:“晋有尚书师昺,避晋讳,改为帅氏。”“操你妈的大人物,永远都是这个德行。”数百年后,少了一横的帅金藤喃喃自语,“怎么不叫司马龟,那就碍不着别人了。”   
    帅  范:宋代进士,灵石人。调岢岚军政,兵民感慕。后督理江南茶税,廉静不扰,民图像祀之。在我国历史上,帅姓扬名稍迟,直至宋哲宗右年间,才有山西灵石人帅范,以较好的政绩而博得了民众的爱戴。帅范于元右年间进士及第后,被委以苛岚军政。其后,督理江南茶税,更是廉洁不扰,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悬挂图像以祀。
    帅  我:字备皆,号简斋。年少时读书勤奋,经常一日阅读上万字。他是独子,父亲怕他用功过度,经常节制他,他却私藏火种瞒着父母深夜苦读。因此,年少时他就能诗善文,声名远扬。康熙十四年(1675年),参加全县童生考试,得到督学邵戒子的赏识,拔为童生试前茅。稍后,江西巡抚宋荦汇集十三郡的学子考作诗和古文,又拔帅我为第一。康熙五十年(1711年),帅我到顺天府参加乡试中举。当时,一向要求很严的主考官、顺天府京兆尹赵申乔看了他的考卷之后,赞不绝口,并对人说:“吾不喜主京兆,喜得帅生尔!”帅我不但才学出众,而且性情恬淡,为官公正。他曾在京城待了三年,期间,考取了内阁中书,掌握着一些朝中机密,为免被人利用,他躲在一个小寺中,杜门屏迹,专心学问,不与京师达官交结。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帅我参与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06:3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border=0><TR><TD class=line style="PADDING-TOP: 10px" vAlign=top height="100%"><DIV><B>四、郡望堂号</B>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灵石县:旧属介休,隋文帝巡幸途经此地,挖河开道时掘出巨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并有“大道永吉”四字,以为祥瑞,称之为灵石,并以此名置县。这块灵石如今被保存在旧城北端的天石公园内,据考察,实为一块含铁量较高的陨石。灵石县县城是山西最小的县城之一。
    2、堂号
    帅姓的主要堂号有:“平原堂”、“本源堂”等。
============================================================
【帅姓宗祠通用对联】
〖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晋国;
源于乐师。
——佚名撰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帅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
〖帅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进士;
父子四名家。
——佚名撰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雍正进士帅念祖及其弟康熙进士帅光祖。下联典指清代举人、诗书画家帅我与其子仍祖(诗人)、念祖(进士、画家)、光祖(进士、文学家)父子四人皆为名家。
-----------------------------------------------------------------
〖帅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伯指绘成画;
子连尸解为仙。
——佚名撰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奉新人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雍正年间进士,任编修,参与修撰《一统志》,官至陕西布政使。善用手指醮墨作画,山水花草,栩栩如生。“方伯”,谓古代诸侯中的领袖,意为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称呼。下联典指宋代人帅子连,形貌奇伟,膂力超人,独住南岳三十年,传说太平兴国年间尸解成仙。
-----------------------------------------------------------------
〖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名利都捐,芳踪忽见关右;
廉静不扰,音容永祀江南。
——佚名撰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帅子连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进士帅范,灵石人。调岢岚军政,兵民感慕。后督理江南茶税,廉静不扰,民图像祀之。</DIV><BR both"><FONT style="FONT: 12px Tahoma, Verdana; COLOR: #3a4f6c"></FONT></TD></TR><TR><TD vAlign=bottom>
</TD></TR></TABLE>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06:33 | 只看该作者
<DIV>【中国人民解放军帅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帅荣少将
    帅荣(1911-1997),湖北省黄梅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8军第8团连政治指导员,第8师8团团政治委员,第17师51团营长,粤赣军区24师64团团长,红28军81师1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9、第3、第10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数次反扫荡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副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独立8旅政治委员,中共第9地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华北军区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攻打新城、围攻和接管保定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3兵团军37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37军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政治委员。经常深入部队,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的新问题,为军队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0月14日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9岁。</DIV>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00:38 , Processed in 0.0784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