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姓宗祠通用对联(492)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3 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right></DIV>赏姓宗祠通用对联(492)


<DIV><B>一、姓氏源流</B>
    赏(Shǎng 賞)姓源出有二:
    1、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之后,因祖先受到奖赏而得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参赛得胜而获赏,其后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就 以“赏”字为姓,称为赏氏。
    2、出自拓跋氏,为西夏国姓有赏氏。据《万姓统谱》上记载,赏姓起源于西夏,祖先为赏羽羌,望出吴郡。宋时,党项羌族曾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史为西夏。赏氏就是西夏国国姓,后来因西夏人与汉族人通婚,其姓也逐渐被汉族人接受,成为汉姓的一种姓氏。虽然西夏不到两百年就灭亡了,但西夏国的后人仍保留了西夏国姓——赏氏。又《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姓苑云,赏,吴中八族之一,晋有赏庆。”赏氏。赏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是当时的大姓,它曾是吴中八姓之一。
    得姓始祖:赏羽羌。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赏姓起源于西夏,祖先为赏羽羌,望出吴郡。西夏的宋朝时的一个国家,赏羽羌,本姓拓拔氏,据有现在原绥远省境内的鄂尔多斯,原宁夏省境内的阿拉善及甘肃省西北部之地。西夏曾经对宋朝构成很大威胁,他们建国于公元196年,后来被蒙古骑兵所灭,族人纷纷南下,散居中原各地。日子一久,逐渐汉化,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姓氏。故赏氏后人奉赏羽羌为赏姓的得姓始祖。
<B>二、迁徙分布</B>
    (缺)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赏氏是因其祖先受到奖赏而得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参赛得胜而获赏,其后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就 以“赏”字为姓,称为赏氏。另一支赏氏出自宋朝时,北边有个国家叫西夏,后来蒙古游牧民族势力强大,西夏族人就慢慢向南迁移,终于迁到江南。定居江南后,他们更多地接受汉文化,于是改姓为赏。西夏人原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文,但后来西夏人都汉化了,千多年后,西夏文却没有人能完全读懂了。而西夏人当时南迁时,他们的文化比汉文化低,对江南的吃穿住行,民情风俗都很陌生,甚至连语言也不通,江南当地又有许多名门望族称雄一方,那么西夏人怎么能到异地又成为吴中八族之一呢?这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赏姓原非汉姓,但有一支西夏人,定居江浙一带,以赏为姓,一直繁衍于江南各地,早在2000多年以前,他们就是著名的吴中八族之一,在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分布甚广,也说明赏姓人了不起。赏姓望居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至浙江省杭州市一带)。
<B>三、历史名人</B>
    赏  庆:南朝时江苏省人,曾在江东做幕僚。
<B>四、郡望堂号</B>
    1、郡望
    吴  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亦在吴郡之内。
    2、堂号(缺)
============================================================
【赏姓宗祠通用对联】
〖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吴中巨族;
江左幕僚。
——佚名撰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赏氏为吴中八大姓之一。下联典指南朝人赏庆,曾在江东做幕僚。</DIV>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18:25 , Processed in 0.0747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