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四班第一小组和第七小组“三日一联”活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1 09:53 编辑

本活动旨在培养两组学员对经典对联作品的赏析能力,考虑到是基础学习阶段,学员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赏析,以后会逐步提高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1.一周两轮(与早读活动顺序正好相反)
第一轮赏析时间为周一至周三,由第一组负责,第七组可以发起讨论;
第二轮赏析时间为周四至周六,由第七组负责,第一组可以发起讨论。
要求负责每轮活动的小组至少安排三个组员进行赏析,具体人员小组自行安排。到期未按要求完成的小组会受到惩罚继续负责下一轮活动

2.周日及平时空余时间本人会进行查看点评,如本人长时间未来查看,希望大家可以在论坛或qq上进行提醒,不胜感激。

3.本活动与本周四正式启动,第一轮由第七小组负责
第一组
040101李思欢         040102韵菀           040103刮向海角的风     
040104睡眼            040105金谷年年    040106闲看山水         
040107拂面清风     040108浅草流萤    040109瘦风            
0401010雨晨儿       040111平安是福

第七组
040701墨笔玲珑     040702锦江踏浪      040703三月青稞     
040704简单生活     040705小屋             040706老愚公   
040707水榭花田     040708墨染秋尘      040709傲雪凌风
040710沁卿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主题
1

132

帖子

0

精华

3894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370
经验
89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1
2
发表于 2013-11-4 19:46 | 只看该作者
具体怎么整?是A组发联,B组鉴赏?还是肿么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1:56 | 只看该作者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期
偶 题 郑燮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由第七组同学对此联进行点评。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主题
1

146

帖子

0

精华

3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582
经验
9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4
5
发表于 2013-11-9 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笔玲珑 于 2013-11-17 16:05 编辑

偶 题 郑燮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鉴赏:郑板桥流传下来的对联不少,诸如“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梅花”、“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些脍炙人口的对联,有的以修辞手法的新颖见长,有的以思想内容取胜。而此联,妙在用字的精当。本联中,作者用了两对反义词相对(疏~密、瘦~肥),当句对已经十分精妙,然而,把上下联放在一起看,对仗仍十分工整,可见作者下字的功夫十分了得。两动词的使用(补~添),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板桥先生善书善画善联,所以有人说,这一联当作画竹与梅的技法,以烟补竹之疏,借雪添梅之肥,这样理解,虽也说得过去,但还是觉得这倒破坏了这两个字所营造的宁静空灵的气氛。试想萧萧疏竹中,薄烟弥漫,耿耿瘦梅里,雪花飞舞,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我想,这也正是这联让人过目不忘的主要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7 小时
主题
2

157

帖子

0

精华

5819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359
经验
139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
6
发表于 2013-11-9 21:21 | 只看该作者
偶 题 郑燮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鉴赏:首先从对联的要求来看这是一幅对仗非常工整的对联,上下联的词性完全对仗,同时上联和下联中还运用了自对:疏密、瘦肥。从联意上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师给我们勾勒的两幅生动的画面,稀疏的竹林中轻烟萦绕,虚虚实实;雪后梅花因为雪的覆盖显得丰盈多姿。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清幽雅致之所,令人向往,迷醉。

三月初学,还什么都不会呢,望老师多多指点。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7

220

帖子

0

精华

446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6557
经验
101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1
7
发表于 2013-11-10 14:08 | 只看该作者
联之工仗就不说了。联的意境最是幽深。郑板桥借竹梅与生命现实紧密联系,有感而发。寓意着孤高雅致的意境美。既抒发其生命个体的特性,也暗示生命的哲学意义。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多涉梅兰竹菊等与自己命运相近颇具清雅高洁孤独意象取材造境,通过情景交融,创造独特的意境。“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在此“烟”、“雪”既是自然存在物(物象),更是精神意义(意象)。暗示一个生命精神灵魂的重要,只有内在的丰富与充实,只有精神的富足与高洁,才算真正有意义。引导人们向精神的领地进发,寻找增加生命质地意义的“烟”“雪”。此联至少让我明白:对联的至高点,就是写出人类的普遍意义,同时引出生命的新思考新意义,具有多义性,让不同的读者都从中得到启示或者共鸣,最大限度地实现阅读期待。
哈哈!乱说一下:)
瘦竹迎风方显韧;
寒梅斗雪始闻香。——南岭茅根师台赐联
月瘦诗心雅;
风清酒兴高。——洪都小子师台赐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36 | 只看该作者
刚好三个,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这点很不错,纯粹的写景炼字联,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39 | 只看该作者
本期由第一小组主持~~
第二期
题某笔砚店    钟云舫

一窥篆隶知秦汉;
半向尘埃拾宝珍。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主题
18

331

帖子

0

精华

8186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653
经验
19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4
10
发表于 2013-11-11 13:21 | 只看该作者
题某笔砚店    钟云舫
一窥篆隶知秦汉;
半向尘埃拾宝珍。

鉴赏: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背景是说古玩的,⊙﹏⊙b汗!上联写实,从透过具体的篆隶等文物说明古玩的历史感,来感知古人;下联从虚,说明要从浩瀚的尘埃中寻找珍宝,当然这个珍宝也不纯粹的指金钱相关的,也有只文物的历史价值,要发现历史尘埃中的文物价值。本联作为门店的题联,还是相当切合情景的。
李艳桃夭全入韵
莺歌燕舞尽思欢【冰天雪】

又见东风,窗外花开一树李
唯思故土,梦中月照几家欢【溪边浣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主题
1

132

帖子

0

精华

3894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370
经验
89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1
11
发表于 2013-11-11 17:31 | 只看该作者
题某笔砚店    钟云舫
一窥篆隶知秦汉;
半向尘埃拾宝珍。

本联上句是说,看到了店里陈列的各种书法作品,仿佛回到了秦汉时代, 下句是说,经常向世间淘些宝贝。整体就是说,这个店就是个文物贩子。一边倒腾一边卖。从内容上看,这联作为笔砚店的门联就有些张冠李戴了。汉字的各种书体中,隶书起源于秦,篆,早于秦,汉代的时候,大约就快有楷体了。所以上联的前后关联,也不是很紧密。文物市场上淘宝,要有足够的历史知识,要有眼光。很多大家也难免有打眼的时候,作者用了个拾,就是捡的意思喽。买到好东西了,却不给多少钱,说明这家商店的黑心啊。所以,这联送给这家店,要不就是给的润笔之资少了,要么就是联作者跟这家店有仇。哈哈。;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2: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期,由第七组同学完成
题金陵湖南会馆     彭玉麟
栋梁萃杞梓梗楠,帒将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源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70

帖子

0

精华

209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919
经验
4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0
13
发表于 2013-11-15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22 17:55 编辑

题金陵湖南会馆     彭玉麟
栋梁萃杞梓梗楠,帒将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源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此联的联意大致为:湖南人杰地灵,不仅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俊杰,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能追溯到沅、湘、资、澧四江流域的发展,更有着南岳衡山、洞庭湖这些宝地:山有云,湖有月,名声远播,为吴地、秦淮一方造福。
联句字字相对,极是工整,把木材比喻人才,用江河追溯历史,也用了一些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地名:沅湘资澧、衡岳洞庭、吴地秦淮,围绕湖南展开。“萃”“溯”“荫留”“照澈”这些动词也是恰到好处,“春”“秋”涵盖了各处的景点。

全联就是在夸湖南:人才很多又很全面啊,地方美丽又很悠久啊,不仅本地山好水好啊,还庇护了附近的水土啊。。。

马小望:算是理解了整联的意思,不过我用红色字体标出来的地方还有问题。
上联明着是在写栋梁良木,实际上是在暗喻会馆里的人都像这四种良木一样是栋梁之材。古语中“惟楚有才”一句至今还挂在岳麓书院门上。
下联起句应该是在说会馆里的这些人,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沅湘资澧。此处拿“沅湘资澧”四条江河借代湖南,简而言之就是,这些都人来自湖南,而不是说“能追溯到沅、湘、资、澧四江流域的发展”,否则后面的两分句便与起句崩断了。
上下两联用的是一样的手法,从会馆的人与物出发,顺势联想到湖南,然后又转到金陵。应该说此联的重心是在通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描写建立起湖南和金陵两地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像上面所说的一味的在夸湖南。试想一下,客居在外的文人如果一味的赞美自己的家乡,而不与当地的风俗人情融入到一起去,岂能不受当地人的白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5:0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      由第一组完成
汤雨生金陵堂联
醉翁之醉,狂夫之狂,四十年旧雨无多,屈指谁为三径客
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千万里闲云自在,到头还爱六朝山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主题
3

116

帖子

0

精华

125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861
经验
12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9
15
发表于 2013-11-20 09: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汤雨生金陵堂联
醉翁之醉,狂夫之狂,四十年旧雨无多,屈指谁为三径客
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千万里闲云自在,到头还爱六朝山
试作解析:
联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醉翁之醉”引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意在山水。“狂夫之狂”引自杜甫《狂夫》“自笑狂夫老更狂”,暗示出作者不屈之志,安于清贫,乐于笔墨。
上联:用两个典说明自己意在山水之间,乐于笔墨之道,四十年来老朋友越来越少,屈指数还有谁能到我这归隐之所来做客。
下联:“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在这辽阔的山水之间,“我”就像云一样悠闲自在,无论与何处相比更喜爱南京这个地方。
总观全联,文句清新,通顺易懂,格调高雅,用典贴切,层次清晰,起结得当,上下比联系紧密,基本符合联律和对仗要求。
不足之处,上下比第二分句分别是“狂夫之狂”(四连平),“北海以北”(四连仄)未能达到联律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主题
1

132

帖子

0

精华

3894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370
经验
89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1
16
发表于 2013-11-20 13:21 | 只看该作者
汤雨生金陵堂联
醉翁之醉,狂夫之狂,四十年旧雨无多,屈指谁为三径客
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千万里闲云自在,到头还爱六朝山

本联是毗陵汤雨生辞官归隐南京,自题于寓所的一幅对联。
上联前两分句,用了两个很熟的典故。醉翁,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暗喻作者寄情山水而无意于仕途;狂夫,出自杜甫《狂夫》“自笑狂夫老更狂”,既有作者的自我 解嘲,也有坚贞不屈,安贫乐道之意。三径客,出自陶潜“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处作者用以自况。
下联南岭,北海句出处较多,此处我觉得并无甚含义,作者原在温州为官,现于南京居住,从地理位置上,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我想这就是第三分句“千万里”的由来吧。无论在温州还是南京,作者都是一片闲云,如唐朝戴叔伦《遣兴》“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结句“还爱六朝山”,与此紧密呼应。
从整体上看,整联对仗工整,风典贴切,风格典雅而又不失豪放。惜狂夫之狂北海以北八字,于今天的联律不符。但瑕不掩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70

帖子

0

精华

209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919
经验
4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0
17
发表于 2013-11-21 17:27 | 只看该作者
沁卿 发表于 2013-11-15 11:44
题金陵湖南会馆     彭玉麟
栋梁萃杞梓梗楠,帒将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源派溯沅湘资澧,分得 ...

被马校如此细致的点评,好荣幸啊!!

学习了。。忘记这个湖南会馆不是在湖南本地,而是在金陵,也就是南京了。。。对于“溯沅湘资澧”,俺确实没有理解到。。“借代”这种手法是我的弱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28 12:29 编辑

第五期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主题
1

70

帖子

0

精华

209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1919
经验
4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0
19
发表于 2013-11-26 15: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吴城即现江西永修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州,呈合“衡峰鄂渚”之势。
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上联中,“到处便为家”道出了作者豁达的胸怀,“楚尾吴头”点明了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异地”表现了作者作为异乡人的身份背景,“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郁的思乡情怀跃然纸上。然作者虽抑不住自己的乡愁,却也不过分伤怀,尚有“到处便为家”的气概和胸襟。思乡情切自在情理之中,但这份胸怀更属难得。下联中,“他年谁为主”表现出作者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局的担忧和迷茫,而“衡峰鄂渚”日后又不知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巧化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定和平的美好期盼。
全联借景抒怀,融情于景,巧化诗意,引经据典,对仗工稳,也运用了疑问等手法,将多种艺术手法巧妙结合,并赋予了联句深厚的感情,更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思乡情结上,而是升华到关怀国家社稷的高度,表现作者有血有肉的同时,更展现了高超脱俗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28 12:30 编辑

第六期   由第一组完成
挽郑成功   康熙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9 09:38 , Processed in 0.1167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