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B组作业***评阅老师花无语**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主题
1

225

帖子

0

精华

577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230
经验
144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2
发表于 2013-6-23 14:4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作业 B03-毛毛雨.作业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
第一讲说了律诗起句的写法。以写法手法分类:其中起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起、兴起等等。
第二讲讲了起句以形式分类1,对仗起法2、比兴法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4、兴起。还讲了起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讲讲了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接着探讨了“起承转合”新的话题,承法。什么是承,承的作用.承就是要从起时间地点的基础上,层层推进,不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承如何承接1、景承2、意承3、承和点题。
第四讲讲了承按写作手法分: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还讲了如何写好颔联。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第五讲讲了转句的几种写作手法:一,景入情转法二、反转法三、直抒扩转法四、进一层转法五、地点转法六,写意转法:七、抒情转法。如何写好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落笔提示了几个问题。
第六讲讲了合句的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2、点意式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2、抒情作结3、以发问作结4、以用典作结;5、以判断句作结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还有写结尾时要注意的几点。下面简单梳拢一下起承转合。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第七讲提到七律的起承转合讲究 “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还有就是如何布局谋篇:一、起承转合法二、起承继转合法三、起承展转合法。四、 起承直下法五、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以上五种是律诗布局比较典型的形式。但布局谋篇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不可拘泥。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还讲了怎样才能写好格律诗。
第八讲讲了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讲义看了一遍,概括了这些。很有收益。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 日出
为赋新诗起五更,曙光几缕透窗明。
薄云片片风嬉戏,密柳条条鱼跃迎。
静坐楼台亲美色,提书笺纸话心情。
一天之计勤于早,万物皆因阳气生。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щ彩| 六合投щ注| 网络赚钱去SO娱щ乐щ城:顶级信用щ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3
发表于 2013-6-26 0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上之爱 于 2013-6-26 08:45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作业 B15醉清风作业

1、总结二年级八讲的内容如下:
第一讲,律诗起句的写法。以写法手法分类:其中起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起、兴起等等。
第二讲,起句以形式分类1,对仗起法2、比兴法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4、兴起。还讲了起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讲,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接着探讨了“起承转合”新的话题,承法。什么是承,承的作用.承就是要从起时间地点的基础上,层层推进,不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承如何承接1、景承2、意承3、承和点题。
第四讲,承按写作手法分: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还讲了如何写好颔联。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第五讲,转句的几种写作手法:一,景入情转法二、反转法三、直抒扩转法四、进一层转法五、地点转法六,写意转法:七、抒情转法。如何写好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落笔提示了几个问题。
第六讲,合句的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2、点意式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2、抒情作结3、以发问作结4、以用典作结;5、以判断句作结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还有写结尾时要注意的几点。下面简单梳拢一下起承转合。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第七讲,提到七律的起承转合讲究 “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还有就是如何布局谋篇:一、起承转合法二、起承继转合法三、起承展转合法。四、 起承直下法五、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以上五种是律诗布局比较典型的形式。但布局谋篇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不可拘泥。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还讲了怎样才能写好格律诗。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讲义看了一遍,概括了这些。很有收益。

七律 初夏
夏日熔金照北营,廊前雏燕已初鸣。
蜻蜓点水陈鱼舞,蝴蝶携尘落雁惊。
淡淡轻烟笼月影,条条细柳绕蝉声。
情知春去无书寄,一枕黄粱寻旧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主题
4

248

帖子

0

精华

865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530
经验
20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9
4
发表于 2013-6-27 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茅斋听雨 于 2013-6-27 08:59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B05墨客作业: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我就用最笨的方法,每一讲一结吧。
第一讲“起”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
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比兴法)情景交融,
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
这样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7、抒情开头式:
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
8、引起—
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
9、反起
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10、开门见山,
突兀:骤起也,突然而有力,气罩全篇
11、问答发问式。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13,陈述式: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关于格律诗起句式的起法还有很多,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
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
第二讲起下
二、以形式分类
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呢?
1、 对仗起法
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
2、比兴法:
即用他物兴起本意,诗的起很多采取比兴起,即用他物兴起本意。它的好处就是:
A是起句会自然;
B是兴中有比。
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4、兴起
三、应注意的问题
1、  起必须直入主题。
2、  两句之间与主题物事要有关联,也要和主题物事的保持距离,
3、在律诗中先写景的,这就是以景语起句,也就是著名的“比兴”中的“兴”。
四、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当你懂得上述几条过了的时候,你算入门了
二年级第三讲
关于点题: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
点题多在第一句,当然也有在其他句的。
有的诗全篇不点题,然而句句又都切题。
承法。
一、承是什么?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就自然地按照起的景色来继续深入地描写,除了咏怀诗外,这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基本要求和特点。
为什么承和起在描写时有所不同?
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
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起平平淡淡,而承美妙生动。
所以,承的功能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你要写的景色写得更好。
当然,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不能把主题要表达哀伤,而承的描写却写的很欢快,这样就会走题了。
二,按内容分
1、景承:
起写景和承写景作用不大相同。
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
2、 意承:
3、承和点题;
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第四讲承法续
按写作手法分
1,顺承:
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
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
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
2,递进式承接。
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
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并列承接:
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说明另一句)。
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4、一问一答:
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5、逆承:
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这多出现在律诗中。
四、如何写好颔联
1、 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
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一浪接一浪,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自然地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
除了一些的咏怀诗外,不能首联写电闪雷鸣,第二联写星转斗移;
首联写阳光灿烂,第二联写肝肠寸断;
第一联写冰川熔化,第二联写鲜花凋谢…。
不能主题要表达哀伤,而承的描写却写的很欢快 .这样就走题了。
3、 “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
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承在构思布局,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
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中,起句平平,而承句美妙生动。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诗在一联两句之间衔接问题。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
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这是必须的。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总之,承,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6、 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哪一句该承接哪一句或哪几个字,都有严格的章法,须得一丝不苟。
7、 注意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
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
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
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螺旋式描述之。
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
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渊永超迈之妙。
8、一般颌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
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第五讲转法
下面我们回头继续讲律诗中的“转”。
“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往往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
它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
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所以杨载在《诗法家数》“颈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除非是通篇抒怀或者通篇写景,转这一环一般是在颈联。
A,与承的关系:转对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前后都要有照应。
B,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又不能直接抢了结句的风头。
C,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阐明主旨。
一,景入情转法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还有啊,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如何写好转
我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落笔呢?这就是我要提示的几个问题:
1,  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2,  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
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
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
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
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
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
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
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第六讲合法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
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以判断句作结,
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
结处荡开一笔。
四、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
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
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总之“合”是全诗关键的部分,古代诗人通常用“画龙点睛”来形容,结句写不好可以用“虎头鼠尾”四个字来形容,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独到精辟的结论、见解和写作风格了。从种种结尾的效果来说,有的明快,催人觉醒;有的含蓄,使人思索,各擅胜场。但不论采用何种结尾,都应根据诗前面交代的内容来确立一个中心,可以以自己为主,可以以景为主,也可以以情为主。重要的是紧扣主题,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五、下面简单梳拢一下起承转合。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
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关于章法,前几天我曾在群里说过下面的话。
章法是后人对前人作品的总结,不是格律,不像格律一样是硬性要求。
章法是工具,而不是规矩。
既然是总结,是工具,而不是规矩,那么只可拿来借鉴,而不是用来规范的。
需要借鉴、使用,而不需要遵守。
写诗要活用章法,而又不露痕迹。不要在诗作里拿章法来炫耀,来显摆,用了什么章法,不说明你取得了什么成绩。工具而已!
做家具用手锯还是电锯也不是衡量家具质量的标准,用哪个品牌的锯就更不是标准了。
重要的还是看作品。
我们学习章法是为了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写出好的作品。而不是为了让人家看我用了什么章法。更不要用什么章法去套自己的作品到底属于哪一类,那毫无意义。
那么章法是不是就不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
章法重要,非常重要!就因为它是工具。
你不会使用工具还会干活吗?
你不会使用锯子能裁出合适的木料吗?不会用刨子,能打磨出细活吗?
二年级第7讲
把起承转合有机的整合为一体,
就是布局,就是谋篇
一、起承转合法
七律、五律一般是以两句为一单位,12句起 34承56转 78合。这是基本的形式。
但也不尽如此
二、起承继转合法
在一首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继,尾联为转合,即属“起承继转合法”。
所谓“继”,就是颈联接着颔联的意思,继续发挥而不转折。这样写,往往把转、合的功能放在尾联了。
三、起承展转合法。
在一首律诗中,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第七句为转,第八句为合,
即属“起承展转合法”。
这就打破了以一联为单位的布局惯例。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中间四句分别地并列描写四样景物,铺叙的手法很明显。
从形式上看,好像把一首绝句分为两半,中间放入四句,每句各写一个景物似的
这种布局法,在律诗中很常见。
四、 起承直下法
一首律诗中首句起句后,从次句开始承而直下,
没有转合,或略有“合”的意思,即属于“起承直下法”。
五、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在一首律诗中第一句起,
第二句承,
第三句转,
第四句承,
第五句再转,
第六句再承,
第七句再转,
第八句合,
即属于“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创作格律诗步骤:
1、确定主题和题材;(确定反映主题内容)
2、确定韵脚;
3、要注意立意谋篇,把搜集的素材,根据主题意思和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的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4、检查是否遵守了格律诗各种规则。
二年级第八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一、连贯性。
1、 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2、 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3、 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4、合起之间的连贯性
这个连贯性,就不如前三个连贯性,那么的明显。
通常,我们把这个连贯性,叫做 “照应”。
二、     独立性。
1、 起的独立性
2、 承的独立性
3、 转的独立性
4、合的独立性
基本上就是这些,有些机械,请老师原谅。
2自己
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    赋陋室

草间朴舍无奇处,为是吾居尘外名。
清瘦庐前侵墨竹,硬刚窗外缚岩荆。
崖头且唱高山曲,溪岸还吟独醒鸣。
若是轮回重取舍,尚传典故水山争。
下平八庚平起不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 小时
主题
0

13

帖子

0

精华

54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259
经验
9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6
5
发表于 2013-7-2 11:30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 B01.--路儿作业
作业: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从小,我只喜欢词,对律诗很的反感,甚至有些抵制情绪,对于写作律诗,不知从何下手,自从进了小渔村,我才知道律诗是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在群里对句、评诗、改诗,知道了平水韵,以前只知道用新韵,从中感到了学习律诗的乐趣。学习的逐渐深入,系统理解了律诗的起承转合。
第一讲主要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起的方法,律诗的三隔,以及律诗的合掌和复习对联中粘替对的问题.重点说了流水对
第二讲:以形式分类,律诗的几种起的方式和格律诗起的要点。
第三讲:律诗的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探讨“起承转合”的承法。以及承与起的关系
第四讲:律诗写作的手法
第五讲:律诗的转法
第六讲:起承转合之合法
第七讲:律诗写作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法、起承继转合法、起承展转合法、 起承直下法、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八讲讲义归纳了一遍,概括了这些。我还处于填鸦式阶段,这些知识还不能在写作当中灵活运用。今后还需要多加练习,多看多读前人的律诗,练字练句,希望能与同学老师在学诗的路上的走的更远!

二、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冰魂傲骨向清寒,亮丽雍容竟素颜.
碧玉浓妆娇伺,金丝艳抹意缠绵.
残星伴月云天外,孤客捧书泪枕边.
最是晨霜归去后,曦辉献瑞耀华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6
发表于 2013-7-4 13:04 | 只看该作者
B16-情很近你很 第八节作业
律诗是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在群里对句、评诗、改诗,知道了平水韵,以前只知道用新韵,从中感到了学习律诗的乐趣。学习的逐渐深入,系统理解了律诗的起承转合。
第一讲主要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起的方法,律诗的三隔,以及律诗的合掌和复习对联中粘替对的问题.重点说了流水对
第二讲:以形式分类,律诗的几种起的方式和格律诗起的要点。
第三讲:律诗的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探讨“起承转合”的承法。以及承与起的关系
第四讲:律诗写作的手法
第五讲:律诗的转法
第六讲:起承转合之合法
第七讲:律诗写作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法、起承继转合法、起承展转合法、 起承直下法、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七律 寄雁鸣声声
冬去初闻鸿雁声,南风吹雨到边城。
前尘落处结新识,大梦醒时说旧盟。
四十三年存壮志,九千万里愧浮名。
若无君子重相约,鬓上应怜白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7
发表于 2013-7-4 13:05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八讲作业b07—宸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
第一讲说了律诗起句的写法。以写法手法分类:其中起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起、兴起等等。

第二讲讲了起句以形式分类1,对仗起法2、比兴法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4、兴起。还讲了起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讲讲了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接着探讨了“起承转合”新的话题,承法。什么是承,承的作用.承就是要从起时间地点的基础上,层层推进,不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承如何承接1、景承2、意承3、承和点题。

第四讲讲了承按写作手法分: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还讲了如何写好颔联。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第五讲讲了转句的几种写作手法:一,景入情转法二、反转法三、直抒扩转法四、进一层转法五、地点转法六,写意转法:七、抒情转法。如何写好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落笔提示了几个问题。

第六讲讲了合句的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2、点意式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2、抒情作结3、以发问作结4、以用典作结;5、以判断句作结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还有写结尾时要注意的几点。下面简单梳拢一下起承转合。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第七讲提到七律的起承转合讲究 “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还有就是如何布局谋篇:一、起承转合法二、起承继转合法三、起承展转合法。四、 起承直下法五、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以上五种是律诗布局比较典型的形式。但布局谋篇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不可拘泥。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还讲了怎样才能写好格律诗。

第八讲讲了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讲义做了从新整理,概括了这些。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 《有感父亲节》

楼台夕照蹒跚影,眼睑低垂银发蓬。
膝下近前相与拜,相闻对面识孺童。
昔年叱咤风云路,岁月沧桑霜染枫。
逝去物华随水远,挽留余晕敬家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主题
3

191

帖子

0

精华

56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784
经验
13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8
发表于 2013-7-4 13:06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作业 B09飘浮的云作业

1、总结二年级八讲的内容如下:
第一讲,律诗起句的写法。以写法手法分类:其中起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起、兴起等等。
第二讲,起句以形式分类1,对仗起法2、比兴法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4、兴起。还讲了起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讲,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接着探讨了“起承转合”新的话题,承法。什么是承,承的作用.承就是要从起时间地点的基础上,层层推进,不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承如何承接1、景承2、意承3、承和点题。
第四讲,承按写作手法分: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还讲了如何写好颔联。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第五讲,转句的几种写作手法:一,景入情转法二、反转法三、直抒扩转法四、进一层转法五、地点转法六,写意转法:七、抒情转法。如何写好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落笔提示了几个问题。
第六讲,合句的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2、点意式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2、抒情作结3、以发问作结4、以用典作结;5、以判断句作结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还有写结尾时要注意的几点。下面简单梳拢一下起承转合。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扩展!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第七讲,提到七律的起承转合讲究 “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还有就是如何布局谋篇:一、起承转合法二、起承继转合法三、起承展转合法。四、 起承直下法五、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以上五种是律诗布局比较典型的形式。但布局谋篇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不可拘泥。运乎之妙,存于一心。还讲了怎样才能写好格律诗。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3 10:12 , Processed in 0.0979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