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九章 楹联的谋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6 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第一节     立 意 明 确</FONT></P>
<P><FONT size=3>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精神。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FONT></P>
<P><FONT size=3>四面湖山归眼底;</FONT></P>
<P><FONT size=3>万家忧乐到心头。</FONT></P>
<P><FONT size=3>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FONT></P>
<P><FONT size=3>    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对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FONT></P>
<P><FONT size=3>群山尽作窥边势;</FONT></P>
<P><FONT size=3>大海能销出塞声。</FONT></P>
<P><FONT size=3>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FONT></P>
<P><FONT size=3>    1、立意正确,体现时代精神</FONT></P>
<P><FONT size=3>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时代的思想面貌是不一样的。一副好的对联应给人以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和时代气息。在立意上要做到: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要歌颂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得高、望得远,不拘泥于个人和得失恩怨。写风景名胜,写祖国江山等等。</FONT></P>
<P>迎来科普队
奔向小康村 (联都大蒙)</P>
<P>金鸡鸣两岁
科技富三农 (联都大蒙)</P>
<P>金鸡报晓迎丰岁
丹凤朝阳奔小康(联都大蒙)</P>
<P>科技振三农,堆金积玉
文明传万代,益子利孙 (联都大蒙)</P>
<P>本人的这几副春联,基本上反映祖国大江南北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面貌。</P>
<P>然而,有一些联,则是非常陈旧,是“老掉牙”的了,如:</P>
<P>财丁两旺;</P>
<P>富贵双全。</P>
<P>一看就比较陈腐,是过去那种:“七男三女”的多子多福,大富大贵的旧观念。且与现在的计生国策不相符,没有时代感。</P>
<P>    2、立意鲜明,态度明朗</P>
<P>创作对联,要立意鲜明,态度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表达清楚。</P>
<P>青山有幸埋忠骨;</P>
<P>白铁无辜铸佞臣。</P>
<P>这是岳飞墓联,上联歌颂岳飞之“忠”。上联痛恨秦刽之“佞”,态度非常鲜明。</P>
<P>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P>
<P>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P>
<P>这是1990年《太原北郊报》春节征联获得一等奖的联。作者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P>
<P>3、立意新颖,不落俗套</P>
<P>创作对联,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重复别人写的东西。</P>
<P>风景共楹联一色;</P>
<P>人文与经济齐飞。</P>
<P>这是2004年11月,在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表演中,反复朗诵的一副佳作。作者能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化解出来,赋予时代和南昌新十景的内容。非常巧妙,不落俗套,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推崇。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6:15:44编辑过]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2:06 | 只看该作者
<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ff size=4>第二节     取 象 真 实</FONT></H5>
<P><FONT size=3>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FONT></P>
<P><FONT size=3>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FONT></P>
<P><FONT size=3>    要做到取象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对象要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是用语要切人、切事、切情、切地、切时。</FONT></P>
<P><FONT size=3>对联的切题方法:</FONT></P>
<P><FONT size=3>1、抓住所咏的人、物、事的本质特征来进行楹联创作。如:</FONT></P>
<P><FONT size=3>利国利民真壮士;</FONT></P>
<P><FONT size=3>伟基伟业耀蓝天。(联都大蒙)</FONT></P>
<P><FONT size=3>这联作于2005年春节,是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先生而写的(见《中国楹联》2005年第一期)。杨利伟是航天英雄,他的事业就在蓝天上,联中紧扣了“蓝天”和“壮士”这两个特定“景象”,基本上做到切人切时切事。</FONT></P>
<P><FONT size=3>2、将所咏的人、物、事巧妙置于联中,写出特色。</FONT></P>
<P><FONT color=#dd22dd><b>特等奖</b></FONT></P>
<P><B><FONT color=#dd22dd>国越千年,际逢六合,听今日鸡鸣三省</FONT></B></P>
<P><B><FONT color=#dd22dd>商拥四海,城发多元,看河东凤举九天(《联都》网友(江西) 潘一之)</FONT></B></P>
<P><b><FONT color=#dd22dd>这是《联都》网友(江西)潘一之先生在河东</FONT></b>“今日国际商城”海内外有奖征联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联。联中嵌了“河东今日国际商城”,非常自然。此联主要反映了商城特色和河东风貌及地临三省的特点。联作应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立意高远、雅俗共赏、富有文艺色彩,符合对联格律,尽可能将传统的文艺形式与现代的商贸气氛有机结合,将深邃的文化内涵与通俗的语言文字精巧结合。用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艺术奇葩,显示商城的广告宣传效果。</P>
<P>又如,广州市韩江酒楼上的一副联:</P>
<P>韩愈送穷,刘伶醉酒;</P>
<P>江淹作赋,王粲登楼。</P>
<P>    这副联巧妙地引用了与诗酒有紧密关联的四个历史人物: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酒楼名“韩江酒楼”四个字,十分贴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6:59: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2:06 | 只看该作者
<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ff size=5>第三节    </FONT><FONT color=#0033ff size=5>言 志 高 远</FONT></H5>
<P><FONT size=3>  </FONT><FONT size=3>    舜帝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在说诗体的文学宗旨。楹联也同样如此。诗不言志,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从这一点说,“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FONT><FONT size=3>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FONT></P>
<P><FONT size=3>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FONT></P>
<P><FONT size=3>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FONT></P>
<P><FONT size=3>虽然是旧时代的勤奋苦读心态,但是对于今天来说,同样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FONT></P>
<P><FONT size=3>再有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为牺牲难友龙光章同志献出的一副挽联:</FONT></P>
<P><FONT size=3>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FONT></P>
<P><FONT size=3>作千秋雄魂,死不还家。</FONT></P>
<P><FONT size=3>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则属后者:</FONT></P>
<P><FONT size=3>荷尽已无擎雨盖;</FONT></P>
<P><FONT size=3>菊残犹有傲霜枝。</FONT></P>
<P><FONT size=3>周策纵的集词联,似不自觉的无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情趣。请看:</FONT></P>
<P><FONT size=3>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FONT></P>
<P><FONT size=3>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FONT></P>
<P><FONT size=3>   孟子在论诗时曾提出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两种读书方法,前者是说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后者是说要读懂某作家的作品,一定对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两者相互为用,会对我们欣赏对联大有帮助。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遵循“诗言志”的宗旨,强调写作态度端正、严肃,因作品一旦写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处理得不好,轻的闹出笑话,严重者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7:09: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2:08 | 只看该作者
<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5>第四节    </FONT><FONT color=#0000ff size=5>抒 情 真 切</FONT></H5>
<P><FONT size=3>      抒情是作者在</FONT><FONT size=3>作品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晋朝陆机就指出过“诗缘情”之说。他说的情乃是指人们的心灵意绪,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实感人作为其审美之特征。</FONT><FONT size=3> 请看周作人挽马隅卿联:</FONT></P>
<P><FONT size=3>月夜看灯才一梦;</FONT></P>
<P><FONT size=3>雨窗欹枕更何人。</FONT></P>
<P><FONT size=3>马隅卿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联写二人前一天还一道观灯,仅隔一个梦(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联写自己在风雨中转侧不安的情绪。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此深情笃意完全是自寓情于景中道来,此种写法属于间接抒情。 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FONT></P>
<P><FONT size=3>四面荷花三面柳;</FONT></P>
<P><FONT size=3>一城山色半城湖。</FONT></P>
<P><FONT size=3>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7:13: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2:08 | 只看该作者
<H5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5>第五节    章 法 灵 活</FONT></H5>
<P><FONT size=3>      </FONT><FONT size=3>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总的来说,对联章法灵活,意思完整,语言清新,主题思想突出。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借鉴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因此学习对联,还要懂得一些作诗章法,这对我们楹联创作是有帮助的。</FONT></P>
<P><FONT size=3>    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FONT></P>
<P><FONT size=3>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FONT></P>
<P><FONT size=3>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FONT></P>
<P><FONT size=3>    此联构思巧妙,上联写声音美,用了五个“声”字,并用“声声自在”谱出了一曲大自然和谐优美的交响乐。下联写视觉美,而美丽的山光水色以“空”定论,表达了出家人超凡脱俗的思想。全联声色相间,加之运用反复手法,从不用的角度强调了其所见所闻,从而使联语更加鲜明,节奏铿锵有力。</FONT></P>
<P><FONT size=3>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FONT></P>
<P><FONT size=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FONT></P>
<P><FONT size=3>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FONT></P>
<P><FONT size=3>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FONT></P>
<P><FONT size=3>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7:31: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7 02:11 , Processed in 0.0719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