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71|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学新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0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都》学堂教材(2005年10月)
目录
序言---------------------------------------------------------------
绪论(或前言)--------------------------------------------
第一章:网络楹联介绍
第一节 网络楹联介绍-----------------------------------------
第二节 《联都》介绍-----------------------------------------
第三节 《联都学堂》介绍----------------------------------
第二章:楹联发展史
对联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楹联的特性
第一节 民族性-------------------------------------------------
第二节 政治性-------------------------------------------------
第三节 时代性-------------------------------------------------
第四节 群众性-------------------------------------------------
第五节 实用性-------------------------------------------------
第六节 文学性-------------------------------------------------
第四章:楹联的作用
第一节 装饰作用---------------------------------------------
第二节 勉告作用--------------------------------------------
第三节 赞扬作用-----------------------------------------------
第四节 应酬作用-----------------------------------------------
第五节 广告作用--------------------------------------------
第五章:楹联的分类
第一节 从应用上分类--------------------------------------
第二节 从写作上分类---------------------------------------
第三节 从内容上分类 ------------------------------------
第四节 从字数上分类 -------------------------------------
第五节 从联语出处分类 ---------------------------------
第六章:楹联的格律
第一节 对联的平仄------------------------------------------------
第二节 对联格律--------------------------------------------------
第七章:楹联的要素
第六章:楹联的要素
第一节 字数相等 ------------------------------------------
第二节 词类相同当 ----------------------------------------
第三节 结构相同 -------------------------------------------
第四节 节奏相应 ------------------------------------------
第五节 平仄相反 --------------------------------------------
第六节 语意相关------------------------------------------------
第八章:楹联的禁忌
第一节 忌合掌 ----------------------------------------------------
第二节 忌重字------------------------------------------------------
第三节 忌失对 -------------------------------------------------
第四节 忌失替-----------------------------------------------------
第五节 忌乱脚------------------------------------------------------
第六节 忌孤平---------------------------------------------------
第七节 忌三平尾-------------------------------------------------
第八节 忌上重下轻----------------------------------------------
第九章 楹联的谋篇
立意明确
取象真实
言志高远
抒情真切
章法灵活
第十章 对联句法
第十一章 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 集句式
第二节 摘句式
三节 脱化式
第四节 创新式
遣词技巧-----------------------------------------------
1、比喻法 2、比拟法 3、夸张法 4、衬托法
5、对比法 6、反对法 7、自对法 8、借对法
9、借代法 10、双关法 11、用数法 13、假称法
14、藏典法 15、续接法
用字技巧---------------------------------------------------------
1、拆字法 2、合字法 3、复字法 4、叠字法
5、同字异音法 6、同音字法 7、谐音法 8、漏字法
9、同傍法 10、拟声法 11、析数法 12、应首法
13、数字领法 14、交叉法 15、复韵法
16、虚字法 17、玻璃字对法
组句技巧----------------------------------------------------
1、回文法 2、排比法 3、顶针法 4、反复法
5、嵌名法 6、反问法 7、设问法 8、分总法
9、潜意法 10、歇后语法 11、无情法
12、婉曲法 13、层递法
第十二章 专题对联的作法
第十三章 对联的格式
第十四章:楹联的鉴赏
第十五章:如何参加楹联比赛
第十六章:如何加入中楹会
附录:
1、混入普通话第一、第二声的古入声字表
2、中国楹联学会章程
3、对联常用字分类表
参考书目:
1、《中华对联学》(蒙智扉、黄太茂)
2、《余教授教对联》(余德泉)
3、《中国楹联报》有关文章
4、《联都》网站上有关文章
5、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网络楹联介绍

           第一节 网络楹联介绍

    这几年来,互网联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渗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网民每年都在成倍成倍地增长。网络与文学的结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文学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上,只要你利用搜索工具一搜索“文学”,文学网站就会一大串一大串地出现在你的屏前,任你选择进入欣赏,真是方便得很。至于想统计文学网站的具体数据,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因为多得无法胜数了,文学与网络紧密结合程度可想而知了。 而开辟有对联版块(栏目)的文学网站(中国国内),据中联报报道:就有200多家。在聊天室里说对联的网站,就不知道有多少。在QQ、UC、雅虎通等专门聊天工具里聊对联的,则更加多了,是无法记数的。对句、说联之事几乎时时都在发生,编者也经常在QQ里与朋友说联、对句、练习诗钟。据我所知,专业的对联网站到目前已有七家。它们是:《联都》,《中华国粹网》(对联仓库),《恶人谷珠楼》,《联友友馆》,《中国楹联》,《辽宁楹联网站》、《对联之家》等等。中国楹联学会的网站目前也正在调试,准备开通。下面我就从网络对联的特点、网络与对联的结合前景(对联的传统宣传、传播、交流讨论方式,在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里已经见得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作一下简单分析。
    一、网络对联的特点
    对联本身的特点是:民族性、群众性、实用性、文学性、政治性、时代性等,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应用广泛,言简意赅,短小精干。
    什么是网站楹联?简单地说,网络对联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设备,在网站和网页的许可位置进行一系列的对联创作和交流活动,包括、出句、对句、对联大赛、对联作品展示、联理争鸣、对联医院、对联信息、对联教学等。对联与网络的结合,将使对联进入另一片天地之中,对于对联的普及和推广、发展开辟了另一条坦途。     
    (一)、网络对联的特点是:方便迅速、广泛、多向等。
    1、方便迅速。由于是在互网联这个现代化的平台上,只要你有时间,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随时上网,通过搜索,就可以马上找到对联网站,你可以随时出句、对句、阅读对联和有关对联理论文章、评联等等,跟贴发出即可参与对联活动。可以通过跟贴的形式,或者是短信的方式与联友交流、询问,极为方便。
    2、广泛:网络对联的参与者众多。从网上部分抽查的结果来看,喜欢并参与对联活动的联友,不仅有学生、教师、作家、艺术家和其他知识分子,还有大量的工人、商人、农民、医生、律师、警察、军人、公务员、IT员工等等,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年龄上来看,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从地域上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不论国内国外),就有不同程度的对联爱好者;从学历上来看,从博导到普通的高中生都有,这说明对联还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相当广泛的人群。
    3、多向:网络对联寄生于各个网站及论坛之中。由于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南海北的联友可以尽情地谈古论今,吟诗作对,也为对联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目前网络对联论坛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并且成为联坛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例如:
     4.娱乐性: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吟诗作对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既可以庆祝节日、贺寿挽悼,又可以抒情勉志、讽刺戏谑等,因此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大家在论坛出句对句,你来我往,还可以探讨一些联理方面的问题,真是其乐融融,不失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其中,以笔者所主持的联都论坛设立的科举制度的创意更是深得网络联友的欣赏和首肯。 “教学相长娱于乐,授受共荣美在心”,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网络对联具有很多的优势,网络对联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 1、重实践轻理论,凭空发挥多。喜欢对句子是好事,比如从笠翁对韵尝试学起,多对、多评、多看可以提高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是锻炼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只出或只对句子,追求数量,而质量上不见提高的话,也是一种误区,结果在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一副对联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暴露了自己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瘸腿现象。“清风不识迎春意,浅草何能没马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浮于格律者众,而掌握相关知识者少。俗话说,对联虽为雕虫小技,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能,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严于律穷通三变,责于文尽揽六合”,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3、偏重单联,忽略成联,缺乏整体性构思。这是一个通病,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一但需要拟全联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 “思前想后求佳句,顺理成章写对联”,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4、题材单一,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就能贴近现实,使联语内容充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这方面,《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论坛做的比较好。比如以上两个论坛联手推出了CCTV—10《交流》栏目的征联活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以下简称《对联》)杂志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赞赏。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对联中出现只对不联、偏重格律或者不要格律、生造意境无病呻吟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走出去联系实际,融进来构思楹联”,也许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深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对联。

    (三)、网络对联的整体水平
    网络对联的水平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现略举一二: (拟题三峡大坝截流成功) 诗仙悲也,只听两岸猿声啼不尽;(明月伴清风) 神女幸哉,欣看一朝高峡出平湖。(明月伴清风) (拟题北京百望山远望楼) 云岚归百望,登斯楼也,有一带青山半湖绿水凭栏看(FPE95) 烟雨入京畿,是雄关矣!教万般意气千种风情惊梦来(FPE95) (贺我国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荣获中华世纪坛征联优秀奖)
利箭腾空龙破壁;(一夫) 神舟返地凤还巢。(一夫)
桃花飞处君相忆(潇湘妃子) 枫叶红时我始知(潇湘妃子)
    网络对联除了出联、对联、写联外,有关对联理论知识的讨论也很热烈,这些都说明网络对联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17 | 只看该作者
         二、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建议:

    1、多读书读好书,广种博收,兼收并蓄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对联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特别是一些诗词方面的书籍,多多益定的才能,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严于律穷通三变,责于文尽揽六合”,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2、偏重单联,忽略成联,缺乏整体性构思 这是一个通病,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一但需要拟全联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 “思前想后求佳句,顺理成章写对联”,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3、题材单一,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就能贴近现实,使联语内容充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这方面,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论坛做的比较好。比如以上两个论坛联手推出了CCTV—10《交流》栏目每周的征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楹联学会的关注和赞赏。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整体水平还善,同时注意有的放矢;也建议各论坛的版主及评论员加大点评的力度,使联友在实践中学习中,在学习中实践,这样良性循环,才能使对联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正所谓“多学多用莫嫌苦,常练常读可入精”,“书中得来颜如玉,笔底才能势似风”。
    4、切时切景,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成联可以比较全面地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如果光会对而写不了成联,那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联手,同时要注重对联的实用性,提倡为社会服务。但这个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切忌一日爆十日寒。须知“百尺悬冰非一日,千寻佳构老三春”。
    5、重点在普及,兼顾提高 重点放在普及,可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加入,同时兼顾提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培养一批能写善评的对联高手,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网络对联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编者对网络对联现状的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衷心地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使网络对联能够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同现实对联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为推动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32 | 只看该作者
    三、网络与对联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一)、对联网民越来越多   
    对联网民是指在网上读联、作联、评联的人。现代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会使用电脑。现在在城镇的中小学中都开有电脑课,城镇的人使用电脑是不成问题的;农村的中学全部设有电脑课,这些人都会使用电脑,今后电脑也会象电视一样普及到家庭。因此,可以说,网民的队伍只有越来越多,对联网民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多;去年8月,笔者刚刚上网时,所知道的有对联的网站(语音聊天网站的语音对联不算的内,以下所说的数据相同)约有50个左右;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增加到了100个左右,增加了50个左右,增加了一倍。几个专业对联网站中,注册的会员,只有几百人,现在大都增加到2000名会员左右;每个网站每天所发的关于对联的贴子,也从原来的100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每天3-500贴,高的日子,可以达到1000多贴,增长了约5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及互网联的发展,网上的对联网站及文学网站中的对联版块(栏目)也会越来越多。今后人们学习对联,查找对联资料只要一上网就可以做到。    

(二)、现在的对联报纸、杂志,应该走向网络化。
    现在各行各业走向网络化是一种趋势,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网络走向某业、某场、某管理体系等等,也有网络走下田间的报道(南方科技报)。对联报刊也是一种媒体,走向网络也是顺应潮流的发展。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江同志,于2004年6月在福建省参加楹联活动时,接受了《中国楹联报》记者采访时,就当前对联界关心的几个问题说出了他的看法(见《中国楹联报》2004年7月9日第28期,总第586期,第一版《明时兴对苑,联界盼新规》一文):对联界的走向:首先是对联发展要与日俱进,与政治俱进,与科技俱进,与经济俱进,与文化俱进,与媒体俱进。对联界有四个任务:第一是走向网络化;第二是走向媒体;第三是走向学校;第四是走向商界。联家不能孤芳自赏,要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把对联之花走向各行各业,以求更大的发展----。 对联报刊走向网络化是可行的。现在,很多网友都建立了个人网站,一年的网络管理费是数百元,不是很贵。现在的几大对联专业网站,都是个人创办的,或是两三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创办的。个人都可以承担,一家报刊如果创办自己的网站是完全是可以的。或者可以与专业的对联网站联系,设立某某报刊专栏,且还可以在多家对联网站设置专栏,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方便报刊杂志社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当场用回贴或短消息(短信)进行交流,非常方便。作者可以了解投稿方向,编辑可以回答读者的问题。余德泉教授于2003年底的一个晚上,曾经在网上回答过联友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效果很好。二是作者可以利用短消息(短信)的方式在网上投稿。三是可以减少编辑部与作者的成本和时间及工作量,作者可以减少投稿时的信封、稿纸、邮票公共汽车票等的开支,编辑可以减少启封、文字录入的工作量和时间,直接把短信复制、粘贴后,直接可以进行编辑即可,真是两全其美。

    (三)、可以建立网上对联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上开设对联网校是可行的。方式为:现实与网络结合。1、报名方式:通过现实的办法,仿照现在函授学院的办法进行报名、交费、办理入学手续。2、利用网络开设讲座,传授知识,提交讨论交流,上交作业,批改作业(无法上网的学员则按现在的函授方式进行学习),公布结果等等。3、学习毕业后,网校可以发结业证书。4、对联网校可以与中联会联合举办,也可以独立举办。5、关于师资问题,可以聘请方便上网的有经验的联界名家、高手担任。直接在网上备课、发讲义。

    (四)、网上对联容易可以行。
    网上对联,容易可行。只要有一台电脑,接通互网联,就可以上网,进入对联网站,经过简单的注册(进入某个对联网站后,在“注册”按钮上点击进入填写你随心所欲的网名[虑拟的]、密码、电子信箱等等,再点上“提交”,当网页显示:注册成功)后,就可以成为网站的会员。然后,你就可以在该站上阅读资料、对句、出名、发表全联、发表联组,可以写对联评论,发表对联方面的论文、对联故事、对联界的新闻和趣话,甚至还可以参加网上对联比赛,对联百题临屏比赛,社会征联活动,网友诗歌唱酬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新鲜、娱乐、刺激、交友、进步,令人心旷神怡。

    (五)、对联网站已经引起了中联会的重视
    1、中联会主办的内部刊物《楹联界》,2004年第二期刊载了题为《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网络对联活动》的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目前网络对联的基本情况,向楹联界推荐了网络对联。这说明了中联会是关注网络对联的,网络对联的活动同样引起各方的关注。 现在《对联》与《联都》和《中华国粹网》结成了友好刊、站,《对联》杂志开辟了《中华国粹网》、《联都》网友对联专栏。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交流》(有征联比赛)节目,也与《中华国粹网》、《联都》建立了正常的业务联系,联友可以在网上投稿。这是对联与网络结合的非常好的开始。
    2、正是由于网络对联引起了中联会的关注,所以中联会在分配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时,给了网络对联方面的代表有三名,他们是:潇湘妃子、丁山、漂萍浪子,他们都出席了中联会在河北廊坊市举行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潇湘妃子代表《联都》(潇湘妃子是《联都》的管理员)出席会议,丁山代表《中华国粹网》(丁山是《中华国粹网》的的超级版主,对联终评委)出席会议,网络对联神童漂萍浪子也是网络对联的代表。另外,楹联界的许多名人都在网站注册,参加了网上的对联流动,其中有中联会的领导,有对联报刊的编辑和记者,有地方楹联组织的领导等等。这里不一一举例。
    3、在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孟繁锦会长所作的报告中,对于今后如何重视网络对联的问题上作了重要的阐述,报告指出:楹联文化要走向媒体、走向网络,不断开辟楹联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楹联组织要和当地新闻媒体结缘,在国家、省、市、县级新闻媒体、楹联报刊和互联网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楹联文化事业,在这些媒体上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楹联作品及楹联文化的意义、特点、形式、活动和楹联家,让楹联走向群众,让群众了解楹联。广大楹联家要学习宣传本领,人人动笔,积极为楹联报刊和新闻媒体撰写稿件。楹联组织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交流,利用各种机会展示楹联形象,扩大楹联文化的应用和影响,营造良好的楹联文化氛围。要加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有条件的要与国外、境外进行楹联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中国楹联在世界上的影响,让楹联走向世界。 加强楹联网络工作。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楹联家,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要吸纳到楹联组织中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作用。创造条件办自己的楹联网站、网页。采用高科技手段,逐步实现楹联组织的办公自动化,并进行联网,形成全国信息网络。对现有的楹联网站要加强联系,楹联组织、报刊和楹联网络之间要积极进行横向联合,开展活动,扩大影响。楹联家要与时俱进,学习掌握电脑、互相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工作条件由手工型向科技型的转变,用以服务楹联文化事业,储存资料,传送信息,提高效率,扩大影响。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络对联的规模日建壮大,从而也越来越引起楹联界的高度重视。 对联和对联文化的普及,是、多途径、多层次的,是一项艰苦、浩大的系统工程,新形势、新观念,我们要敢于面对。这样才能有利于对联的普及的发展。本文仅仅是试从网络这个领域来说说普及、推广对联文化的肤浅意见,希望得到方家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楹联发展史


         第一节 对联产生

    对联是由互相关联的对偶句组成的,是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又称为“对子”,“楹联”,有的还叫做:“联语”,“联句”。总之,它是由对偶句组成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紧密相关的。 关于对联的定义,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称为:“汉字音形一一相反相成的对称文学。”有的称为:“两段体的诗。”有的称为:“挂在竖平面上两侧对仗的日用文体。”说法真是不少,有心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关于对联的名称,有的说叫:楹联,有的说:叫对联。叫楹联不准确,要正名。关于对联的名称,余德泉教授在《余教授教对联》一书中的第一讲--“绪论”里的第一段说得真好, 余教授说:“有些人说对联叫楹联不合适,只能叫对联,要正名。原因是楹联指的是贴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只是对联的一种。将对联叫楹联是以偏概全。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懂语言发展规律的表现。语言词义的发展有四种情形。一是词义的扩大,如“响”,最初只指回声,后来发展为指一切声响。二是词义的缩小,如“瓦”,最初指的是一切陶制品,后来发展为仅指盖在房屋上的陶片。三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最初指用以祭祀的猪牛羊,后来发展为指为正义一事业而献身。四是词义色彩变化,如“谤”,最初是指一般的批评的议论,无所谓褒义与贬义,后来发展为带有贬义。把对联叫做楹联,显然是“楹联”一词词义的扩大的结果。而今将对联叫做楹联,似乎还有雅俗之分。梁章钜将种类对联汇为一书,名为《楹联丛话》,可见将“楹联”一词赋予“对联”的含义,至迟在清道光年间就已如此了。如果“楹联”一词需要“正名”,则汉语中要“正名”之词语多矣。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说“恢复疲劳”不合逻辑,要改过来,结果徒劳,就给我们一了个教训。这说明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不必去白费脑筋的。”余教授的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对联的定义有帮助,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对联写作中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南北朝雏形
    对联应该是从我国古代的诗歌中的对偶句演变而来的,这是中文的特性决定的。对联是如何产生的?学者、专家对于这个问题,说法还是有差别的。追根溯源,可至古先秦的典籍中,如《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仅诗中有对偶句,文章中也有,如《尚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满招损;
    谦受益。
    《易经》中有“水流湿”,“火就燥”,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
    到了汉代,讲究骈偶对仗的赋这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朝时期,诗人作诗,多以对仗工整为胜。律诗由萌芽而逐渐形成。
    以上这些,对于对联的产生和形成,都起了积极的铺垫作用。由此可知,对联的产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不象一个婴儿那样,是那年那月那日那时产生的,也就是说,对联决不是一时突现的偶然现象。
    相传,南朝时有 一位著名文士,名叫刘孝绰(481-539),罢官之后,闭门不出。为了谢客,他写了两句诗贴在门上:“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虽然是诗,却对仗非常工稳,又贴在门上,这可以说是对联的萌芽。这至少是对联的雏形了。
    也有人认为五代时的蜀主孟昶(919--965)。据《宋史-蜀世家》说: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室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在孟昶之前,人们每逢春节,都在门上贴桃符,为的是驱邪,所以,孟昶的这副春联,就被人们看作是对联之始了。从此之后,对联逐渐被流传开来。


       二、唐代产生

    关于对联的起源,说法不尽一至。随着对联起源研究的深入,考古、史料搜寻方面的新发现,对联的起源大大提前了, 唐代就有不少对联,学术界认同的人很多。
    湖北有人说,发现了李世民的堂兄李道宗题江夏寺的一副对联,联文如下: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藏妙理,唯偕骚客搜奇
   李邕题太平南庄联:
    流风入座飘歌扇
    瀑水侵阶溅舞衣
    福建《霞浦县志》载唐陈蓬题后崎所居两联:
    竹篱疏见浦
    芳屋潺通星
    石头磊落高低结
    竹户玲珑左右开
    毕竟唐代是以诗歌盛行,对联很难普及开来。

      三、宋朝对联初步发展

      对联是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涌现了一批著名楹联家,最重要的是苏轼和朱熹。王安石、黄庭坚、李清照、陆游等也有佳作传世。各类型对联陆续应运而生。对联作品大量存在。春联、胜迹联、题赠联、挽联、寿联、集联、灯联、智巧联、文学作品联都已出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四、明朝对联空前发展

    明朝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皇帝的倡导,全国上下都重视对联起来,使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朱元璋微服私访写对联的故事家喻户晓,大家对“双手避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联不陌生吧。涌现了杨慎、祝允明、唐寅、海瑞、李东阳、王守仁等一大批楹联家。对联出现在官府衙门、寺庙观祠、宫殿楼台、茶亭驿站、厅堂斋室自不必说,乃至厨房、厕所、仓库、畜栏、店铺、货栈、园圃、戏台、坟墓、牌坊,对联无处不在,走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联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五、清朝对联鼎盛时期

    经过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有发展,对联在清代全面成熟,进入黄金时代。内容上,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述史记事,宣传鼓动,哲理格言,歌颂评赞,批判讽刺,斗智赛巧,应有尽有。艺术手法达到了高度成熟,前人未有。表现在:1、对联越写越多。2、越写越长。3、越写越巧。4、声律臻于完善。5、对联专著越写越多。

    六、近代对联有所发展
    近代对联在清朝的基础上再攀高峰,思想、内容更加深广,艺术水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空前扩大。洪秀全、石达开、冯云山李秀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蔡锷都留下大量名作。
      七、文革时期,对联凋零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百花全都被扼杀,对联自然不能幸免。大量的名胜古迹楹联惨遭破坏。大量的对联书籍被烧毁!

    八、当代对联有待振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联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春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对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热潮,各地各类征联此起彼伏,联坛热闹非凡,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表现在某些方面在:1、对联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2、各地征联活动此起彼伏,有的省市连年举行征联比赛。如湖北省楹联学会自从1980年到现在,连续成功举行了26届春联大赛。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征联活动至今年已是连续第四年,被认为是春节晚会的姊妹篇。 河北省楹联学会连续举行了第20次迎春征集楹联竞赛活动。例子太多了,不再一一列举。3、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教育基地争先恐后地涌现。4、每年春节,楹联下乡为民服务遍及祖国各地,楹联写红中华大江南北。5、到目前为止,中楹会会员已达3000人左右,加上在地方各级楹联学会注册的会员,楹联创作队伍已达10万人,号称十万联军,蔚为壮观,历史空前。6、《中国楹联集成》各地卷本的出版,各类楹联大典、书籍纷纷出版,应有尽有。7、湖北黄梅县李学文老师编写的《清联三百副》,是继《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之后,国学系列书的新著,李老师现在正在编写《民国联三百首》,成为联界美谈。8、全国各地成立了数以百计的楹联学会或者协会,连香港、澳门乃至美国等海外华人区也成立了。9、中国楹联学会会歌--《楹联之歌》诞生,中楹会会徽制作完成使用。
    在繁荣景象面前,展望未来,我们冷静地思索一下,联坛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联律研究和制定还没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标准,目前的各种说法还不统一,分歧较大。2、楹联创作队伍老龄化严重,说明楹联普及推广工作还待加强。3、中小学楹联教学严重不足。4、楹联走向市场、机关、网络还不够,有待加强。5、不少地方还没有成立楹联学会;不少地方虽然成立了楹联学会,但是基本上没有活动,活动经费紧缺甚至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4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联都》简介
《联都》是个对联的专业论坛。是网络楹联的一个殿堂。自2002年6月2日建站以来,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打造和广大联友的热情支持下,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注册会员有5000人,论坛主题总数2500余贴,帖子总数16万多,不论是贴子数量或是质量、实力,在网络联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联都》依靠自身专业方面的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酷爱对联且对联水平较高的楹联爱好者,为推动网络对联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
《联都》的框架是在古代“三省六部”的基本模式上,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形成了具有《联都》特色的论坛网页和格调,其版面和功能如下: 1、礼部:主要为新注册的联友写嵌名联,以示欢迎,同时也是其他联友练笔的一个场所,每位注册的联友均可得到斑竹们送上的一副嵌名联。礼部门联:后进虚谦,扶冠以敬招贤地;先达笑揖,倒履来迎吐凤人。
2、工部:原创出句、对句以及创作成联的地方,兼对联集的发表;是联友进行楹联写作和交流的舞台。工部门联:井有丹砂,联联异宝追王后;林来甘雨,句句奇琛攀骆前。
3、试部:联都最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之一,根据古代科举考试模式而设立。分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殿试(点状元,一年一次),联友可以在这里依级参加考试,联都依等级给予荣誉称号。 考试题目由联都 "试委会" 命题, 并由试官主持考试、阅卷,给予分数与评语, 考生可以透过 "交流帖" , 针对题目及评语与试官双向沟通。借用试题的讨论, 达到联都科举的最高宗旨---"以联会友, 推动楹联艺术的交流. 提升联友对楹联的热情"。试部门联:莫问耕耘,云深不隐无双士;但勤收获,科举得闻入三元。
4、学部:办了对联学堂(相关资料附后),是新联友进修楹联的好地方。学堂里有对联讲义和相关的作业及考核、还有专门的斑竹做批改和点评;只要一进学堂,是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对联的门内汉。学部门联:所谓修身,当求在正其心者;常云知本,应寻之至此义矣。
5、兵部:是联友们娱乐活动的好地方。现有九大门派,以对联的形式不定期举行打擂比武。兵部门联:百战河山,曾指点楼头烟雨;千年珠玉,重激扬笔底文章
6、水部:联都的特区,是大家放松休闲的地方,可以插科打诨、戏昵开玩笑,当然了,全部都是以对联的形式。水部门联:注而不竭,鲁连蹈海称堪赏;淹之窃喜,郭象悬河誉评精。
7、翰林院:只有具备了联都举人和贵宾以上的头衔方可进入浏览发贴,是所谓的联理争鸣和对联赏析的地方;翰林院门联:酌茶研墨,摇扇听弦闲畅语;品韵涵章,谈元推理夜观书
8、烽火台:全国各级各类的有奖无奖的征联信息大荟粹,也包括广告语的征集等等;烽火台门联:取意行神,欲得真金谁点石;发微阐奥,唯求璞玉我抛砖
9、文渊阁:对联、诗词类资料、工具书系列仓库;是联界名人、网联名家家园等。文渊阁门联:尘氛早无,看一片云光舒卷; 纤毫不染,听数声鸟语悠扬。
《联都》正以崭新的姿态恭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在新兴网络楹联-----《联都》留下您们光辉的足迹!相信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联都》会更加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楹联的特性

      第一节 民族性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他国家还没有听说有对联这一文学体裁。对联非常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俗的特色。
    我们说对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说对联是独特的,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陈立夫老先生说过:“中国文字之美为是世界之冠,以之成为对联,则美上加美,为中国所独有。”中国特有的文字----汉字的特点,是以方块、形音义结合、一字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都是无法比拟的。
    汉字又是单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节,而且一般也能表示一个概念。例如:国、家、诗、歌、联、字、词、句、书、画、琴、棋、人、物、地、理、春、夏、秋、冬、江、山、江、河、海、花、草、虫、鱼-------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念。因此,汉字应用起来比较方便灵活,便于遣词造句,而且组句起来又可以弄得方方正正,齐齐整整,音节分明,声调匀称,一字对一字,一音对一音,利落清楚,容易构成对称美,如:
    万卷诗书开眼界
    千秋风月醉心田 (半墨斋主)
    孔子作春秋,九州崇圣人,经典远高天地外
    平山诚敬奉,万代钦文祖,纲常长盛古今中 (大蒙题河北平山文庙联)
    对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之一;对联,则是其审美观在文学中的体现形式。


           第二节 政治性

    对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对联是一定社会的历史产物,不仅可避免地带有它的历史属性,而且各作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也都各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世界观,所写的对联就自然地带有其特点和局限,其政治性也都比较明显。如:旧社会里的一副春联:
    富贵豪华门第
    诗书礼乐人家
    此联绝非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家的春联。又如: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坻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这联是陈毅1923年春节加到四川乐至县家乡时写的一副春联。这联把当时乡亲们的苦难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联末写出了希望,黑暗之中闪烁着坚定信心,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其政治性显而易见。
    如今,强调对联和政治性,就是要求对联的内容要符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以及各民族人民和团结,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启迪和鼓舞人民积极向上,有利于弘扬民族真、善、美,有利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时代性

    对联创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对联像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对联的内容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反映谁都生活和斗争,反映各种人的思想感情,要具有时代精神。如:

    与大圣同行 小康道路终成正果
    和神舟共勉 奇迹家园再现腾龙 (联都联友-赣鄱哪咤,获得2004年六艺社区春节征联优秀奖)

    今天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是以党为领导核心,以发展综合国力、复兴中华为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科教兴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建设三个文明,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对联创作必须紧跟时代气息,努力反映时代特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如:2004年第三届中华世纪坛迎春征联活动中的一优秀奖联:

    方展云程,千秋桂子落神州,
    九天揽月;待通星驿,一剪梅花游广宇,万户迎春。(联都联友--辽宁 谢毅 )

           第四节 群众性

    对联,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乐此不彼。现在已城乡皆用,、诸事咸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文化。对联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群众基础最为广泛。春节有联,喜事有联,祝寿有联,进新房有联,庆典有联,各行各业都有联,各个节日都有联等等,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用多说了,大家都会感受到的。如:学校教师
      辛苦园丁,甘为桃李增春色;
      尊严师道,不向羔羊拔绒毛。(黑哥)

    又如:

    看东方红透,一轮旭日应时起;
    欣法治网通,万里和风拂面来。 横批:春满人间 作者:张子明(半墨斋主)"卢湾公证"杯法制春联第一名

    又如:

    紫燕衔春,春风渲染千山绿
    金鸡报晓,晓日升腾万里红(邢伟川)

(移动杯”朝阳市2005年春联赛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实用性

    对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实用性就是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非常普及。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事情,什么行业,,都可以用对联,这是其他文学体裁难以相比的。
逢年过节,贴春联,如:
    金鸡报晓平安至
    丹凤朝阳奔小康(联都--大蒙作,获得2005辽宁省朝阳市春联比赛优秀奖)
    在农村,不仅大门贴春联,连后门、重门、楼顶门、鸡舍、牛栏、厕所等等都有联。
    新婚,寿辰、新屋落成、门面开张、红白事,都有对联的身影。
    传递感情,增进友谊,抒发心声,可以用对联。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可以用对联。缅怀亲人,凭吊朋友可以用联。可见其实用范围之广泛。如:
    欢迎海媚联友光临联都:
    海媚天娇,风光无限
    花红柳绿,景色怡人(潇湘妃子)

    苏武持节歌北海
    郑和奉旨下西洋(蜀山剑客)

          第六节 文学性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的普遍性。对联也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反映社会和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对联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如:
    2005年张家口市第一中学90年校庆征联一等奖联。散嵌 “张市一中九秩校庆”八字。
    九秩张旗,校展英姿,引凤高梧花正艳
    一中庆诞,市呈异彩,腾龙福地景长新(联都版主:[河北]邢伟川)
    嵌字自然,非高手不能为之! 又如:纪念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年全国有奖征联一等奖联:
    情注百千行,激浊扬清,但使池鱼游活水;
    功成二十载,存真去伪,不容穴蚁毁长堤。(联都版主:周大烟袋)
    六弦琴,十指弹,八音齐奏,妙!
    五子棋,两人下,四子成行,赢!(潇湘妃子)
    种草植花,皆为美国(古声入联)---(蜀山剑客)
    崇洋媚外,自是巴西(余亦鱼出句)
    语意双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楹联的功用

    对联是一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体裁。自从对联面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钟爱。对联现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在我国及海外华人区的社会活动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实用性,它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就对联的功用而言,主要有十个方面:装饰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征答交际、凭吊缅怀、劝戒勉励。

          第一节 装饰环境
       装饰环境是楹联的自身特征,是对联的一大功用,是先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这在于对联本身包藏着一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不管是过去的桃符,还是现在有纸联,虽有不同内容,但它首先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贴对联的目的是给人看,所以它必须以美的形象出现于不同场合,就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其作用又是多方面的,它只用廖廖数语,就把此地此时的有关历史、人物、景致、典故传说概括出来,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如镇江甘露寺联: 峰巅片石留三国; 槛外长江咽六朝。 上联中的峰巅片石指刘备当年在甘露寺相亲时所遗留下来的那块试剑石。当时孙权、周瑜想设美人计,索回荆州,却陪了夫人又折兵。下联化王勃的《滕王阁序》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景以怀沧桑之叹。
    自宋之后,楹联逐渐出现在园林景观之处,这不但给园林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也为中国名胜、风景联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明代起,题联之风大盛,墨客游人在游山玩水,访胜寻古之际,触景生情,题诗题联,留于后世。 名胜风景联在中国楹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名胜风景联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景观、文字、书法、篆刻于一炉,给人以美的享受。联语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游兴,长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开阔了艺术视野。有时一副好联,竟使游人流连忘返,增添游兴,难以忘怀。 如滕王阁有一联: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使人读联之后引发思古之幽情,仿佛自己也化入历史的时空之中。 再看山西省洪洞县庐济寺的大槐树下的一副对联,联曰: 乔木迹犹存,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 古槐名不朽,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 许多人都知道,洪洞县大槐树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边的的集散地。现今许多北方人的祖先从此地离乡远迁,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后裔们大发感慨,怀思古之幽情呢? 清代钱泳在他的《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反过来讲,撰联如造园林,必使浓淡得法,古今辉映,最忌平铺,最忌臃肿,方称佳构。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剧文学,而且还是很好的园林文学,“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为剧情增色不少。所说情能造景,亦能生景,原因故在于此。

             第二节 启迪世人

    中国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学和哲学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理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联正是体现这种性质的文学体裁之一,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顿开茅塞,令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许多名人志士都以联警世,教诲和鞭策同仁、同辈和亲朋好友,给人以鼓舞和勉励,传为美谈。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清人戴远山,为其好友到官赴任,写过一副意味深长的赠联: 诗堪入画方为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既是好友,就该推心置腹,作者赠此联的目的,在于对句的内容:“做官要清”。上联是以诗之妙喻官之理,是起兴之笔,重要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作者不但联句惊人,其坦荡之胸怀,更使后人敬慕。 著名画家张大千写过一副联: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联句寥寥十几字,却浓缩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要当机立断,放开胆略,什么时候要从容不迫,平心静气。作者将人生处事之诀,点化的十分具体,俨然是一副优美、精致的人生格言。 钱沣有副格言联云: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上联意谓贪钱财者不值半文,别以为世上没有了解你这种品德的人。下联言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事在精通一事,不能马虎了事,这样心里才尽其用能安然。联语质朴,道理通晓。堪你箴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传递感情

    对联不但具有诸多社会作用,它还是人们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综观楹坛,许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赠佳品,或互相勉励,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对对方的景仰、思慕之情。 请看鲁迅为瞿秋白赠的一副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瞿曾为鲁迅的杂文写过序,鲁迅在瞿牺牲后为瞿编了《乱弹》、《海上述林》以示纪念。从瞿为鲁迅写的杂文序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称瞿为“一知己”,确实倾注了不少真情实感。 清代李啸村为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此联是在郑板桥罢官归田后写的。郑板桥罢官后,以画画、写字为生。上联夸说郑板桥有诗书画之绝,下联借用陶渊《归去来辞》字义,说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可说是对郑板桥恰如其分的评价。

            第四节 祈祥祝福

    祈祝吉祥,是对联这一文体的内核,比较多见。常在联中嵌入被贺人的名字及有关典故,使人倍觉亲切。
1941年11月15日,郭沫若五十寿辰,各界人士纷纷祝贺。因“皖面事件”而被囚禁在重庆郊区红炉厂监狱中的叶挺写了一副贺联转送出来,后又心为: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联中嵌入“萧伯纳”、“高尔基”两个外国人名。萧伯纳是英国的著名作家。高尔基是原苏联的文毫。联中寄托了作者对郭老的祝愿,合乎他的身份,真是中肯含蓄,耐人寻味。
因此,我们在作联时,必须注意对联喜悦、吉祥的效果,要根据实际内容撰写有不同层次的充满吉祥气氛的对联,文体要得当,做到恰如其分,必要的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不要无的放矢,要做到文题相符。

              第五节 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门。自从楹联出世,中国的文人们庆幸找到了一种简捷精练的文学形式,写出了大量修身、养性、咏物、言志、治学的对联佳作,书写挂于厅堂、书斋之中,长年敦品励学,陶冶情操。
    劳过度 明末抗清英雄金声题书斋联: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
    此联匠心独动,巧妙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抗清的决心和斗志。
    清代王士禛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淡为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从联语中,我们可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何等地淡泊,水本无味,又言秋水,更增几分清凉之味;春风最柔,又言静后之风,可见作者立意之心性。
    林则徐有一副自题联这样写道: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联语在于及做人之心境。上句说明,钱为养命之源,分文不取原非易事,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贪;下联说明做事不可强求尽善尽美,要顺其自然,不可为“名”而做无能为力之事。联中两处“要”字略为不美,但综观联之大义,此疵无碍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 鞭挞邪恶

    以联语鞭挞邪恶,痛击时弊,古今皆有之。此类联语多采用诙谐、嘲讽、戏谑的手法,或直来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语双关,或嵌字拆字,或谐音隐语。它成为鞭挞、批评落后,揭露、打击敌人,团结、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联语尖锐泼辣,入木三分。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联句采用嵌字和双关手段,以物喻事。此联乍看只在写景,实则暗有所指。“清风”暗指清朝,“明月”隐喻明朝,作者无疑是一位明朝遗老,旧国不在,但钟情不死。对联饱含强烈的政治倾向,虽用意工妙,不免锋芒外露。
    明朝大文学家解缙性情不凡,语言泼辣,其写的嘲讽联也与众不同,如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联语借物喻人,生动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肚内空空的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此联讽刺革命队伍中那些不实事求是,不讲科学,徒有虚名的人,可谓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刘师亮是一位撰联大师,他一生献身撰联事业,以讽刺联见长,每每以对句痛击国民政府,深受民众的欢迎。他写过这样一副痛切时弊的短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此联以谐音手法,而化国民党口号。“税”谐音“岁”,“贫”谐音“平”,对国民政府吹嘘的“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给予了有力讽刺,使腐败、反动的国民政府体无完肤,收到了许多长篇大论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今时代,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化、没落的东西也随之滋生,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随处可见,在许多报刊、书籍、文章、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讽刺腐败现象的联语,如黎时忠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世有叶公龙反假;
    今无伯乐马偏多。
    联句上联借“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反其道而行之,以道破“假做真时真亦假”的社会时弊;下联借伯乐识马的故事,对那些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的现象给予了无情讽刺,联句用典得当,对仗工整,一语双关,绵里藏针,堪称讽刺联之佳品。
清乾隆时贡生庞振坤撰的嘲讽汤似慈联:
    似者像也,像虎像豹像豺狼,不像州主;
    慈者爱也,爱金爱银爱钱财,不爱黎民。(
横批:不成汤水)
    作者构思巧妙,上下联加横批嵌入“汤似慈”姓名。并以其名的同义字“像”、“爱”展开,收尾收得干净利落,与前形成反差对照,讽刺得入木三分。

              第七节 广告宣传

    利用对联进行广告宣传,招徕生意,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只不过未冠“广告”之名罢了,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各行各业的行业联了,因一副好的店联而生意大盛的事情在古籍中时可见之。江苏泗水洋河酒厂联是这样写的: 酒味冲天,鸟闻成凤; 酿糟抛海,鱼食化龙。 全联妙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极度形容佳酿之美,试想其味鸟可闻之成凤,其糟鱼可食之化龙,况其精华之酒乎?这种手法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致,诱惑力强,收到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天津天后宫古文化街的太白酒家联: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香;

    联中嵌“刘伶”、“李白”两个名人名。他们都是古代老子,又是出名的狂饮之人,用他们的名字来撰联,赶到极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当今山东鱼台孔府宴酒的一副对联,通过电视媒体传遍神州大地,一段时间内可说是妇孺皆之,联曰:
    喝孔府宴酒;
    做天下文章。
    联句声韵平稳,却很有感染力。想到当年孔夫子一定喝过此酒,要不怎么能写出《论语》那样的宏篇巨著呢。
    向社会征集商号或产品对联,是有识之士的影响最大,效果最佳的广告宣传形式上,常为有头脑的企业家所采用。

            第八节 征答交际

    对联在联谊中有重要作用。朋友之间的酬酢,自古有之。好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一问一答可增人兴致;寻胜探幽,心旷神怡之时,一出一对可添无限乐趣。朋友答对可见其情操,小儿应对可见其聪慧,知己答对可增进友情,陌生人答对可借此相识。联都的朋友们之间也经常互赠对联。如大蒙赠妃子(名丽荣)联:
     逢盛世风和日丽;
     有名师李艳桃荣。
    妃子在现实中是一名大学老师,又是联都网站的站长。嵌其真名,又涉其职业。赞其桃李满天下。又如:大蒙赠苏三老师(《联都》学堂老师,现实中也是教师)联:
    苏物春风,乾坤无二
    启人蒙昧,学部有三
    应答巧对发展到现在,已从三五朋友间的应答发展到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广泛征集联句,使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参与其间,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对句。如1982年春节,由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所征五个出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应征稿件达18万多件,尽管限了题,但征稿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涌现出许多佳联。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下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出句与对句皆由当代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的名字串组而成,几个人名自然成句,意义连贯,对仗工稳贴切,实乃联中上品。 征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喜庆场合。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各报刊电视以香港回归为内容的征联大赛遍地开花,楹界高手辈出,妙联层出不穷。如获得“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一等奖的湖南省刘人寿的一联: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桐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此联饱含激情,用笔精到,虚实相间,巧用比拟,抒发了炎黄子孙企盼回归,举国同庆,龙飞凤舞的热烈气氛。联句句尾还巧嵌两个戏剧剧目名称,如画龙点睛,令人读后欣喜无限,激情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2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节 凭吊缅怀

    有不少挽联是生者将死者的名字、有关年号、有关典故嵌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例如:郭沫若挽鲁迅先生联: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逝世。郭沫若撰了这副非格律联,以寄托哀思。挽联巧在人物上下对比,四次嵌入了“鲁迅”和圣人“孔子”的名字,词语重复,语意翻新。说明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无比悲痛。有一副挽联云:
    青史千秋,不忍魂去;
    春晖寸草,难报恩来。

    此联凄惋动人,落笔不俗,联语嵌“恩来”二字,作为下联词尾,确是神来之笔。一是“恩”字既与“寸草春晖”配合得贴切,又能体现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恩戴德;二是“来”安与上联尾的“去”成对,意如天成。这副对联堪称当时的佳作。
    清人杨乃武有副自挽联: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清末四大冤案,其一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此联就是杨乃武被冤判“斩立决”,自思绝无生望,在牢里中题的自挽联。此联巧用“乃武”二字,既以已名相嵌,又与上联“斯文”工对。联语倾诉了自己含冤入狱,不仅斯文扫地,而且生命归天的悲痛心情。

            第十节 劝戒勉励

    不少对联,常常给人以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例如:大蒙题自勉联:
    读好书能明大理;
    交良友可益终生。
    上联说明,读好书,能从中明白许许多多的为人做事和理。下联指明,交好朋友,可以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帮助。
    清人叶荣清,平日在书房中勤读书,常常是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他在书房门中题一联云:
    诗味河洲易沾九占;
    书传渭纳礼著三千。

    联中嵌入“诗书易礼”四字。还为“梯云阁”题一联云:
    梯级可谐欣捷步;
    云程有路快先登。
    首嵌“梯云”阁名,言读书如上“梯级”步步而高,要有前程“有路”可登的鸿鹄之志。此联充满哲理,激励有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楹联的分类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分类也日举益繁杂,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清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把对联分为故事、应制、庙祀、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十类。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职官、庙宇、故事、佳话、寺观、应制、胜迹、人品、人事、格言、四书、庙铺、俗语、戏名、春联、新婚、哀挽、屋宇(厅堂、山居、田家、门窗、园林、书室)等二十类,分得过细,还显得繁琐。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重新进行分类,比较适合现实,但还是不很一致。

    第一节 从应用上分类

   从应用范围上,对联可分为:门联、装饰联、交际联。

    一、门联
   门联是张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或者雕刻、嵌缀花花在大门上的永久性对联。
    1、春联
春联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所张贴的对联,是最为广泛的一种节日对联。不论城乡,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春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一是表达春的气息;二是祝愿吉祥如意;三是写人生哲理;四是写理想追求;五是写个人修养;六是抒发感情。
(1)、传说中国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2)、常用传统春联: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争春。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春风掩映千门柳;
           暧日晴开一径花。
    耀祖光宗,长生宝贵;
    茂兰馨桂,永显门庭。
(3)、新时代的春联:
    山川秀丽;
    社会文明。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年逢大有;
          民过小康。
    春潮腾四海;
    伟业壮千秋。
      政清人觉晓;
      春暧燕知归。
         描绘中华特色;
         放飞大地春光。
    春回大地添新景;
    民绘宏图奔小康。
        一矿平安千户喜;
        三春和暧九州新。
(矿山联,联都大蒙作,获2005年《对联》杂志春联比赛二等奖)

    2、行业联
    行业联,是各行各业所用的对联。行业联与春联不同,不一定要在过年时才张贴,平时也可以贴,有的还镌刻在大门的两边作为永久性对联。行业联主要反映行业的特征。这类对联的书籍现在大量出版发行,各行各业的对联几乎都很全面。通常有党政机关、教育、文化、学校、酒店、茶庄、古玩、卫生、工矿、交通、商业、金融、旅店等等。如:
    八方兴教;
    百业崇师。(教育部门)
      戏里文章大;
      里说笑多。(戏台联)
          图展古今万象;
          书藏世界千秋。(图书馆联)
    百丈高楼手下起;
    十分春色眼前铺。(建筑公司联)
           千家万户户户皆是储户;
           百业十行行行不离银行。(银行联)


      二、装饰联

    装饰联,就是用来装饰的对联,是装饰风景名胜古迹、楼台、书斋等等的对联总称。
    1、胜迹联,指专门装饰名胜古迹的对联。
     安徽省滁县的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景不孤。(
联嵌:醉翁亭)
    广西柳州市柳候公园门联:
    公德如山万树葱茏荣古柳;
    园庭胜景千秋鼎盛祀贤候。(广西柳州市柳候公园门联)
    北京的陶然亭对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这是林则徐所作,形象地写出了该亭清静幽雅的特点。长沙爱晚亭有一对联: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艳;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一联概括了爱晚亭的周围的美景。
    江西南昌滕王阁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扬州西园迎月楼一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北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3 | 只看该作者
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4 | 只看该作者
2、书斋联
    书斋联,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居住学习地方写和对联,内容大都是:明心怡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惕励自勉。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其书斋(名为书巢)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体现陆游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形象。
    林则徐题书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今熟于人口。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郭沫若题茅盾书斋联: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这些书斋联,言简意赅,含义深广,耐人寻味。

          3、厅堂联
    厅堂联,又叫宅第联,是装饰联的一种。如:
    博通上下;
    雅集古今。
         胸中波澜;
        笔底风雷。
    梅香入梦;
    竹影横窗。
       友天下士;
       读古今书。

安得闲门常对月;
更思筑室为藏书。

    三、交际联
    交际联,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进行题赠应酬用的对联。交际对联根据对象的不同,应用范围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几如下几种:
    1、寿联,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祝寿的对联。寿联起于北宋。如宋代吴叔经祝黄耕庚夫人的寿联(据说是现存最早的寿联):
    天边将满一轮日;
    世上还钟百岁人

    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的一副对联: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
    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
    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庆典寿联很多,其中以纪晓岚撰写的最为著名: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彭元瑞的一联也是有名:
    龙飞五十又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和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眼;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员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广西状元李绍仿贺嘉庆寿。被嘉庆帝钦定为第一。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该联依次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年号 ,对仗工稳,文通义顺,嵌名自然不露痕迹。
    下面再列举几副: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贺马寅初六十寿: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王文清贺百岁老人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
    陈三立再贺康有为60岁寿诞联:
   广逍遥游身行六十万里;
    证菩提果手援四百兆人。
    陈三立再贺康有为60岁寿诞(康有为六十岁初度[生日]时在1917年[即民国六年],上联写康氏曾游日本事。“诈菩提果”,证摘。指佛教徒相传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得证提果而成佛,“四百兆人”,指当时中国四亿人口。)
    (2)、新居联
    新居联,顾名思义,就是祝贺新居的对联。如:
    杰构地乃幽;水如碧玉山如黛;
    诗人居不俗,凤有高梧鹤有松。
    此联不仅从新屋上着笔,而且还对新屋坐落的环境,以及营造新屋者的品格,加以描绘和咏赞。
    择居仁里和为贵;
    善与人同德有邻。
借得山川秀;
迎来世纪新。

    松菊陶潜宅;
   诗书孟子邻。
    福星高照勤劳宅;
    喜气长留俭朴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6 | 只看该作者
2、喜联
    喜联,是指为新婚,新居或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可分为:
    (1)、婚联,是结婚时写的对联。如:
    方地山贺女儿与袁克文子成婚联:
    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
    四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亲。

    彭雪枫贺房东子新婚:
    树国树人长期抗战;
    宜家宜室并蒂腾欢。
维多利亚女王贺光绪帝婚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
     1890年光绪大婚,英女王送一自鸣钟,钟座两边镌有此联 。
          绣阁并肩春望月;
          红楼对面夜弹琴。
    有一牛娃邻居,向纪昀索求婚联,纪书此联相赠。上下联中各嵌牛的成语典故而不浅露,且语意典雅畅达更兼贴切应景,牛氏喜出望外而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56 | 只看该作者
3、挽联
    挽联,指为死者而作的对联。如:
    黄兴挽广东省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于右任挽黄兴联: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
    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陈毅挽叶挺联:
    东至齐鲁勉维大业;
    西望关陕痛失元戎。
    中国楹联学会挽魏传统联:
    联坛失高纛,
    虎帐沉巨星。
冯玉祥挽蒋叔南联:
    半世功名随流水;
    一生事业在名山。
孙髯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顾问、老楹联家汪涛于2004年10月16日在南岳逝世,享年89岁。联都联友为其题写挽联:
    吴楚苍茫松挂泪 洞庭浩荡水淹声(大蒙)
    汪海失舟星月暗;涛声有韵赋联悲。(黑哥 )
    联界失一泰斗衡山添位如来(楚国夫人)
    衡岳斗倾 何堪古寺寒秋磬湖湘星陨 忍赋招魂落泪联(苏三)
    千里秋风惊噩讯无边汪海失涛声(春风化雨 )
    汪海乘槎欣枕涛,应贺神游仙境无边乐;
    湘江吟对憾无我,最钦莲携春风万里香!(半墨斋主)
    抱璧古人才,云海苍茫飞遗蜕; 生花名士笔,青山寥落忆曾题.(谢青堂 )
     此生不白来,诗诗对对动湖月; 后世当春转,唱唱酬酬响岳阳(大蒙)

    4、题赠联
    题赠联,是指朋友之间平时互相赠送的对联。订是称羡和表彰对方,互道上深情厚意,或互相勉励,表达谢意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此联,廖廖数语,表达了对徐达的高度评价。
    清代梁章钜赠余小霞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此联廖廖十四个字,既有对官场的否定,又有对友情的珍惜,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是雅俗共赏的佳作。
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凤质龙文光华相映;
    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黑哥(鄂明尔)赠余德泉教授联:
    楚风犹醉兴安月,
    嫩水常怀岳麓橘。
    2003年8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对联学刊》杂志社孙太平主任一行到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给齐齐哈尔一重五中楹联教育基地受牌时,黑哥给余教授赠的联。余教授也馈赠黑哥一联,成为当年联坛佳话。联为:
           明静园畦时植溉,尔遐山水信流连。
    大蒙赠妃子(陈丽荣)联:
    逢盛世风和日丽;
    有名师李艳桃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3: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从写作上分类

    从写作上分类,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三种。
    一、正对
    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都各自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各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好像两山对峙,,山根相连。正对是对联中最常用的和常见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相关,大都是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例如:
    旭日鉴忠诚,维权果硕三一五;
    春风播善美,普法花馨百万千。
    此联是《联都》版主周大烟袋(周广征)2004年法制春联比赛一等奖获奖联。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 此联为《联都》版主邢伟川(开耳)2004年法制春联比赛二等奖获奖联。
    化雨总随心,英才若笋;
    春风常播爱,秀木成林。
    此联《联都》版主邢伟川获《英林中学全国征联评奖揭晓榜》一等奖联(2004年)。
    英名壮晋江,济济人才师引路;
    秀木盈林海,浓浓春色锦添花。此联为《联都》贵宾联友苗云泽获《英林中学全国征联评奖揭晓榜》三等奖联。
    民瘼总关情,风佑苍生,一曲熏歌怀盛德
    帝乡堪入画,雨苏青野,九章韶乐起新声此联《联都》贵宾静斋(谢 毅)获舜帝陵征联一等奖联(2004年)

    二、反对

    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相对,互相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
    破千年旧俗;
    树一代新风。
       淫欲伤人人寿短;
       勤劳立业业勋彰。
  无德常拍马;
  有才不吹牛。

          三、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是指上下联的意思是顺承的,是连串的,是把一个意思分别用上下联两句表达出来,好象水是从上往下流一样,如果把它们分开,意义就不完整。流水对一般都是有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李白《差别》诗中一联: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船。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这联是一种条件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7 02:18 , Processed in 0.1089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