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雪舞霓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笔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50 编辑

第七课
今天讲的第一个内容是: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的关系。
在讲课前我再啰嗦几句
这几天我在论坛看了大家的这次作业,
祝贺大家,
比我们前几次的水平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咱们的一剪梅已经有模有样了。
相信只要大家坚持下去,将来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是指日可待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
一、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的关系
先看一个词牌
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 人间秋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 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 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 漫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中仄中平中仄句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句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大家看到了
这个词牌是平韵格。
还有,这个词牌没有变格,只有一体,就是正体。
句式是66,77,5。
上下阕格式相同,吕调。
我们看另一个例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大家看有对偶句吗?

六字句对偶
七字句对偶

大家在看相同位置的平仄安排呢?
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七字句是不是和格律诗一样?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
除了句脚,其余字都是顺拐的
B21-蓝才(1113508016)  20:21:49
246字粘,
这是本词牌的特点
看前两个6字句均成对偶且相应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所以起拍毫无疑问可以说属于和婉的。
一般词调内,遇到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
意思是:如果这样的平仄安排,表现出来的声容就是和美流畅的。
再看另一个对偶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大家看这个对偶句的平仄是什么样的?第三四句的对偶句的相应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

这和《满江红》的两个七言偶句比较接近。
大家比较熟悉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吗?
那位同学打出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岳飞这个句子24位置的平仄是相反的,怎么会跟我们今天的例词句子相似呢?
我们知道一般词调内平仄如果相同就要构成拗怒,
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
这关键有的显示在句子中间的,也有显示在句末一字的。
现在大家看看,这种平仄的不协调,
岳飞的这个句子是表现在句中还是句末呢?

而辛词则是表现在句中的,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呢?
满江红就是在句末都是仄,土、月,
这首词我们看到的就是在句中出现的。
前后句246处都是:仄—平---仄。
这两种都形成拗怒
二,韵字的平仄及韵字的疏密与情感的关系
我们继续看例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我们看这首词的韵字位置,
是不是隔句一韵且是平韵?
煞尾处紧跟一韵,
形成了上下阕各三平韵。
根据我们前面讲过的内容,这样的韵脚排列与平韵,特别是平韵,
一般给人一种音节婉转平和的感觉。
2、这曲《破阵子》我们看到的是隔句一韵,
所以韵句的排列比较均匀,
除了上下阕的后面追的这一韵脚,前面的都是间隔一句才押韵的,
并且平仄相协,
演奏起来这类曲子节拍一般是流畅的,和缓的
对这首词来说,中间的这两个对偶句因为是平仄有失调和的所以演奏起来应该是带有紧促感的,
这也是这个曲牌为什么也适合填偏激越的情调的原因。
我们读这个词牌作品的时候会因词作者不同所以感觉也有不同。
只是因为这个词牌填的内容比较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填过这个词牌的词人的喜好问题
如大家都熟悉的被称为豪放派的:苏东坡,辛弃疾,
他们填的内容大多是偏激越的。
上面辛弃疾的这首已经说明问题毫无疑问是激昂情绪的。
    3、大家在注意一下这首词的上阕五言句为拗句平收。

平仄平仄平
没有替,
不是马蹄韵
   刚才说了,这类句子因为失调所以自然就形成了拗怒。
但是整首词的基本调子决定了这是趋于流畅的。
拗怒,只是局部
下阕的五言句为平仄交替的诗格平收。
可怜白发生
仄平仄仄平
马蹄韵
和格律诗的句子一样
前面已经说了,拗句一般是急促的,因为失调和所以才急促。
首两句的对偶反映出的是和婉柔和的音调,但是这个和婉是个六言句句式,
我们上节课讲过了,最流美的词调应该是357字句的相携排列,再加上与韵字的搭配。
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虽然是六言句式,仍不失和婉,
原因在于韵字的疏密排列相协。
再看紧接着的两个相应位置的平仄皆相同的七字对偶句,因为平仄没有相对,
这在格律诗里就是失对,
所以这两个句子调式出现不协调而成拗怒激越,
这种激越不能无限制的怒下去呀,
所以就在后面出现了这个平仄交替的且平收的五言句,把这种拗怒的情绪接住平和了。
这种和婉--拗怒—和婉的节奏很适合我们前面讲过的“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这个词牌适合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情感的呢?
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写激昂情绪的大都是长调,
但是这个词牌在短调中很显然也是最适合表达激昂情绪的。
因为开始与煞尾均有和婉的调子,且句子间隔一韵,因此也不排除可以写偏伤感情调。
偏伤,不是太伤哈。
大家再看几首相同词牌的例子: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馀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想必大家都知道作者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和苏轼等人走的近
是苏轼的学生
岁数相差很大
等他崭露头角的时候
苏轼等人已经过气了
王安石变法派当政
一直不得重用
这首词起句看似轻松实则蕴藏着作者的内心之苦,到了三四句字面看起来更加洒脱,实则是把内心的苦闷发展到了极致;是一个高点。
看其首句就是看破红尘,中间的看似轻松的两个七言对偶句实为压抑的情感。
这与上面辛词有相似之处,为抒发心中的郁闷。
煞尾句为无可奈何的情绪,一句“与君同醉醒”抒发了心中的郁结之情,句子不乏婉转。
陆游的词,是当时最好的
连苏轼也尝试模仿过
还拿出来显摆,问是不是赶上陆游了
陆游评价苏轼---以诗为词
苏轼评价陆游---以词为诗
可见他们二人的诗词风格了
《破阵子》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今年老去年。
晏几道的词大多是感伤情调,这首自不例外,
看中间的对偶句无不是激越的内容,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记忆有多深,苦闷就有多深。可想而知这种情感在此会演绎成一种什么样的曲调。
最后一句今年老去年收尾,是怎样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呀。
《破阵子》晏殊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
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
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
风飘露冷时。
前边是儿子的,这首是老子的,这爷儿俩都是词家高手!
晏殊的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这首也不例外。
后面的两首两位不同的作者填写的内容基本属于一个格调,婉转流美,但是与前两首的情感却又不同。
这就是我们刚才会所过的因作者不同反映到作品中其情感也有差异,
但是由于词牌决定了再怎么不同也是大同小异,因为词调决定了内容。
大家细细对比就不难明白的。
选择恰当的词牌与想要表达的情感需吻合
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就讲过的,
我们填的词是什么内容,是伤感的,还是豪放的,
是偏伤还是大伤,是轻松的还是凝重的等,
这就需要我们选定一个词牌,这个词牌就是与我们想填的内容在声调上相吻合。
反过来,我们选定了词牌,
填词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
这是不是词牌决定的?回答是肯定的。
没有曲子,我们就只有从前人留给我们的作品中探索:
看韵字、韵字的疏密排列,句度的长短排列,三字句,四字句的排列等都不可以忽视。
我们再看几首别的词牌:
《小重山》  薛昭蕴
春到长门春草青。
玉阶华露滴,月胧明。
东风吹断紫箫声。
宫漏促,帘外晓啼莺。
愁极梦难成。
红妆流宿泪,不胜情。
手挼裙带绕阶行。
思君切,罗幌暗尘生。
小重山这个词牌也是受大家喜爱的。这首《小重山》以三、五、七言参错间用,落脚字的平仄也很调匀,
就使它的声容掩抑低佪之致,最适合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呢?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我们不陌生。
前后阕并以733-733中间夹一个上四下五的九言句式组成,
上紧促而下沉咽,又复异其情态。愈显凄清。
以上我们看到的这几首例词其共同点就是属于音节流美的词牌。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36 编辑

第七课:
三、韵与声情
很多的中调小令的曲牌适合的内容比较宽泛,
比如我们前面填的那首西江月吧,
从韵字的平仄,韵字的疏密排列,还有句子的长短等来确定了它适合的是流婉平和的内容,
那么流婉平和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吧,有偏伤感的,有偏轻快的,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这就要我们从韵字来确定了,从韵字的发音口型来确定;
曲韵六部第一讲中就提到过了,现在简单的回顾一下,
我们现在用到的主要有四部:
A、展辅收音
B、敛唇收音
C、穿鼻收音
D、抵腭收音
这四部;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与我们所表达的内容相吻合的韵字与之相协。
因为词是用来唱的,在舞台上可以根据口型就能看出其表情。
而口型不是任意做作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口形美,它是语音规律在演唱中的运用和体现。
每个字都是通过不同的口型,才能发出不同的字音,而每个字音又都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的。
清代潘来著《音类》,肯定了四种口型,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与撮口呼,简称“四呼”。
他说:
凡音皆自内而外,初发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
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间,谓之齐齿。
敛唇而蓄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
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
1、展辅收音:以i收尾。如:“来”(lái),“位”(wèi),两者都以i收音,叫做展辅收音。
2、敛唇收音:以u或O收尾。如:“小”(xiǎo),“兽”(shòu):两者各以o、u收尾,叫做敛唇收音。
3、穿鼻收音:以ng收尾,如:“风”(fēng);“郎”(láng),两者都以ng收尾,叫穿鼻收音。
4、抵腭收音:以n收尾,如:“身”(shēn),“汗”(hàn),两者均以n收尾,叫抵腭收音。
以上内容我们在第一讲中已经讲过了,六部所对应的韵部也在第一讲中讲过,课后大家可以复习一下,下一讲我们就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韵部的特点,可以有利于我们可以根据内容选择韵部。
1,   一东二冬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相对厚重,听到后感觉底气比较足,在五音中故古人把这个音列为宫音,一般不会使用。
独酌老师在讲雄浑的时候提过一句,他说写雄浑适合的音就是选宫音,在五音之中这个音为宫音;即:一东二冬韵。
有人说在五音中,宫音属于皇家专用,不无道理。因为它适合的内容是大气的,这在独酌老师的关于雄浑的用韵就可以断定。
    2、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这个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谓最响,适合比较中性的内容,或者属于拗怒的情感。
发出的声音比较比较大。如果是抒发心中的拗怒,选择这个韵是比较适合的。
尤、侯听为幽,比较适合伤感悲苦的内容,发出的声音比较幽怨。
    3、支思齐微其特点是喑哑,谓之不响,比较适合的是“萎而不振”。
大家看例词:
辛弃疾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上下各三平韵,韵部是八庚。八庚、九青其特点是清劲,适合抒写个人情怀激壮的内容。
再看: 破阵子  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今年老去年。
韵字:一先。一先韵部为之雅。大家看看是不是与内容吻合,词之雅无容置疑,句句不俗。“柳下笙歌红窗夜月花间姊妹秋千。。。”句句皆雅。
大家再看一首苏轼的: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
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东坡日月长。
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
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七阳韵,这个韵部的字大家发一下音,声音是响还是不响呢?
这个韵部属于穿鼻收音,音响,比较适合舒展豪放情怀或者激越的内容。
与十三元接近。
大家看苏轼的这首词是不是内容与韵字选择相适应呢。
再看一首陆游的:
仕至千锺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後声名不自知。
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
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四支韵。这个韵部的字刚才说过适合的内容,支思齐微其特点是喑哑,谓之不响,比较适合的是“萎而不振”。 大家看看上面的内容与之符合不符合呢?
通过以上几首同词牌的例词,大家不难看出,这个词牌适合的内容。
由于作者选用各个不同韵部,也就可以表现各类不同情感,然而基本情调确是一致的。
今天的内容我们讲了一个词牌外加三个知识点:
1、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的关系
A、一般词调内,遇到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
B、一般词调内如果对偶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就要构成拗怒,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有的表现在句中,有的表现在句末。
2、词牌的选择与内容要相吻合
A、三、五、七言句式相间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平声韵一般都比较柔和,这类词牌比较适宜抒写缠绵凄艳的感情。
B、一般连续使用三言促句,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促迫激越的。
3、韵与声情
四呼与曲韵六部。
作业:试填一首《破阵子  旧桥边》
以前绝句作业曾写过旧桥边这个题材,今天我们用这个题材填词。
自评:
1、内容与选择的韵字是否相协 ?
2、三四句一定要承一二句。(情节上不可以并列)
3、前后阕要求先景后情,上阕的第5句可以景中带情(亦景亦情)
4、煞尾是否留白了?

作业:
破阵子 旧桥边
折柳复生新绿,软红争闹桥头,立尽东风孤影弄,数罢沙鸥上翠楼,凝眸天际舟。
过尽千帆渐远,沉浮底事泛忧,雾霭重重云渐锁,落日天涯何处休,繁花乘水流。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51 编辑

第九讲:四呼五音六部
主讲-真哥(1220453205)2013.05.13. 20:07:57 第九讲  四呼五音六部古时候的诗词曲都是用来吟唱的。诗词曲大家都知道的其实在这里诗词曲是不可并列的和词曲并列的诗,只是格律诗而可以吟唱的诗,范围就广泛多了诗经、楚辞、乐府还包括词、曲,及后来的民谣,民歌等等不管是诗、词、还是散文、现代诗歌,任何一种文体,首先得是为了表达感情服务的感情:有喜,有悲如果一首悲戚戚的诗歌,令人看了会潸然泪下的诗歌,在舞台上吟唱的时候,面部表情打开,笑着的吟唱出来,你觉得还会有感染力么?会不会给人言不由衷的感觉?结合到我们写诗填词的时候,就是韵不是任意选用的。以前呢 我们学习了四呼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种也就是:开口呼,齐齿呼,搓口呼,闭口呼我们大家先来复习一下四呼的定义,再看看他们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开口呼:顾名思义,嘴巴张开的发音方式。大凡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字,均为开口呼,大家注意下定义,是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比如 nian  最后一个韵母为an 含有a 为开口呼,再如:阳yang 花hua等等,一定要看最后一个韵母。注意:n、g不是韵母。那么 a an ang ian uan等这样形式的都是开口呼。有个特例,大家尤其注意下。桥qiao最后一个韵母为o,那么这个就不是开口呼了。hao mao xiao 等都不是开口呼,我们看的时候只看元音字母,不看非元音的哈。这里,都含有a,但a不是最后的韵母,最后的韵母是o。齐齿呼: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牙齿对齐的发音方式嘛。什么情况下牙齿对齐?大家读读e  i 看读的时候不是上下牙齿对齐的。下兜齿不算啊那么最后一个韵母为e / i的就为齐齿呼了。i in  ing  e en  eng等都是齐齿呼。闭口呼:所有的入声字均为闭口呼。我们近体诗都是押平韵,所以闭口呼基本用不上,可以不用理会。俺再加一句:我们现在学词,照样用得上搓口呼:上下嘴唇搓起来的。这个应该是撮字吧比如:多  duo yu 最后一个韵母为o\u的都是搓口呼。 四呼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当然不是绝对。但是开心的感情首选是开口呼。开口呼一旦用在表达悲愁的诗中,一般都是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直到把那种愁全部的宣泄出来为止。 齐齿呼:不温不火的。一般表达的感情也是淡淡的。淡淡的愁 ,淡淡的喜。愁不会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喜不会喜的“漫卷诗书喜欲狂”。八庚和九青,一般表达的内容都跟情感有关。 搓口呼:搓口呼的发音特点是 双唇相搓,脸上看不到一点舒张,所以一般表达的感情很少有开心的。特别是十一尤,几乎只要有愁,它便是首选韵部。一东二冬比较特殊,发音比较浑厚雄远,适合表达庄重的感情,一般不适合表达那种个人的小家子情怀。下面我们来看五音首先 ,什么是五音?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人含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含,疑似合字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在汉代,五音配以五行对应了土金水木火,各自对应自然界的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侯(春,夏,长夏,秋,冬)。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加一句哈,应该就是格律中的声律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阴阳是指阴平、阳平君=宫音对应的韵母:ong臣=商对应的的韵母:a,an,ang 民=角音对应的韵母:入声,事=徵音对应的韵母:e,en,uo,eng,i,in,ing,,ui,o,un,ai物=羽音对应的韵母:u,ao,ou,,iu,ei四呼是发音的方式,五音是调,两者是两码事 但有联系。以上的属于学术知识,了解就可以的。我们学诗词,当然是想知道每个字适合表达的感情那么具体到平水韵中其实就是各个韵部的感情。我是先记下来,再慢慢琢磨,笨人用笨方法。平水韵部 :一东之韵宽洪,二冬之韵稳重,三江示爽朗,四支显缜密五微蕴藉,六鱼幽咽,七虞细贴,八齐整洁,九佳舒展,十灰潇洒,十一真严肃,十二文含蓄十三元清新,十四寒挺拔,十五删隽妙; 一先雅秀,二萧飘逸,三肴灵俏,四豪超脱,五歌端庄,六麻豪放,七阳宏亮,八庚清厉,九青深远,十蒸清淡,十一尤回旋,十二侵沉静,十三覃萧瑟,十四盐谦恬,十五咸通变。下面结合五音把它们分别归类:宫:上平:一东、dong。二冬,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商:上平:三江、jiang九佳(半)、jie十三元(半)yuan、十四 寒、han.十五删san下平:一先xian、六麻ma\sha、七阳yang、十三覃can,nan、十四盐yan,tian、十五咸fan,han上声:三讲jiang、十三阮wan,fan、十四旱han,ban、十五潸yan,chan、十六铣shan,quan、二十一马ma,xia、二十二养yang,qiang、二十七感dan,han、二十八俭jian,shan去声:三绛zhuang、十卦jie,mai,hua、十四愿an、十五翰han、十六谏jian,chuan、十七霰zhan,yuan,chan、二十二祃xia,ye,\jia、ma.二十三漾kang,shang,zhang、二十八勘san,kan,、二十九艳yan,zhan,dian、三十陷jian,xuan,zhan.角: jue读(绝)所有入声字(闭口呼部):【入声 一屋】、【入声 二沃】、【入声 三觉】、【入声 四质】、【入声 五物】、【入声 六月】、【入声 七曷】、【入声 八黠】、【入声 九屑】、【入声 十药】、【入声 十一陌】、【入声 十二锡】、【入声 十三职】、【入声 十四缉】、【入声 十五合】、【入声 十六叶】、【入声 十七洽】徵:zhi上平:四支zhi,yi,wei,she、五微fei,ji、八齐li.pi,qi、十灰(半)hui,tai,pei、十一真zhen,xin,yin,jun、十二文fen,wen,jun,xun下平:五歌e,he,ge,tuo,luo、八庚geng,jing,ning,qiong,zhen、九青qing,xing,ling、十蒸cheng,peng,heng,xing、十二侵lin,qin,ren.cen,sen上声:四纸ni,zhi,si,、五尾gui,fei,ji、八荠mi,qi,li,di,xi、九蟹mai,guai,sa,jie、十一轸min,jin,shen,zhun,zhen、十二吻fen,yin,fen,jin、二十哿wo,suo,zhui,duo,ke,die,luan,huoduo、二十三梗ying,yong,qing,da,liang、二十四迥ding,ming,bing、二十六寝pin,zhen,shen,zen原文似乎少了去声
同学们可以依词林正韵补充去声部分羽: 上平:六鱼yu,chu,zhu,lu,ru、七虞hu,lu,wu,xu,fu、 下平:二萧xiao,liao,chao、三肴qiao,piao,、四豪lao,hao,dao、五歌, duo,guo,po,he、十一尤liu,qiu,ou,tou上声:六语yu,ju,qu、七麌tu,nu,du,zhu.,fou,wu、十贿hui,zui,hui,cai,zai,bei,hai、十七筱xiao,niao,jiao,zhao,shao,liao,、十八巧qiao,chao,bao、十九皓hao,lao,sao,dao,kao、二十五有,jiu,you,kou,fupao,jiu去声:六御qu,yu,chu,futao、七遇lu、bu,cu,cuo,十一队nei,dui,bei,dai、deishai,十八啸、xiao,,miao,jiao,qiao1十九效mao,jiao.nao、二十号hao,dao、二十六宥you,hou,mao,fu,su这里要注意几个特殊的韵部:十灰  十三元  九佳 这三个韵部  商和徵各占一半一部分,不正好是一半徵音:
【九佳(半)】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睚崽楷秸揩挨俳       【十灰(半)】灰恢魁隈回徊槐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莓       【十三元(半)】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商音:
【九佳(半)】佳涯[支麻韵同]娲蜗蛙娃哇(也就是九佳的几个字韵母是a)       【十灰(半)】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十三元(半)】 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是商。我们在写律诗时,为了韵部读起来和谐,尽量在那半个韵部里选韵!填词就不同了,他们不在词林正韵的同一个韵部里大家看词林正韵就知道,这三个韵部在词林正韵里是半个半个分开的。比如第 三 部就是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而 第 五 部却是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充分说明词林正韵是按照音律来区分韵部的。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词是和音乐关系更密切的。还有一个韵部比较特殊【五歌】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蹉嵯驮箩逻锣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 皤魔梭唆骡(扌妥)靴瘸搓哦瘥酡大家看下平五歌中,好多韵母为e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有些字的读音发展到今天和古音已经有所差异说它特殊,不如说只是我们现代人看他比较特殊其实就是在现代,也有一些地区把帅哥叫做帅锅的。那么 我们还能用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读音来判断诗里的字是什么音么?所以,当自己感觉拿不准的时候,一定不能偷懒,去查下平水韵表,看下它属于哪个韵部。四呼和五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大家看下读“ 阳、江 ”等字的时候是不是嘴巴张开的?这是四呼中的开口呼开口呼与商有对应关系,但不相等。读羽音的时候,注意下我们的口型:上下唇合拢,形成撮口的样子 谓之撮口呼大家试试 “鱼 、吁” 是不是这样子o on  ong,ong 是在读o的时候加上鼻音读这个的时候依然是要上下唇搓起来的 还是撮口呼读徵音,再读“枝 、诗、 滋”是不是上下牙齿对齐?这种发音方式被很形象的叫做齐齿呼读入声字的发音方式叫做闭口呼。
呼是发音的方式 五音是调 两者是两码事 但有联系。大家可以随便找出几首唐诗,大凡表达不开心的感情的诗,用开口呼的很少,不是说没有 而是很少,并结合到我们写诗填词的时候,就是韵不是任意选用的。宫音以轻快的、轻松的为主题的诗词,宫音,多数是宽洪和稳重,气势比较恢弘,就像钟声,气势很大气。一般写诗填词,大凡小家子的个人感情,很少有用宫的。商音 喜庆一点的 快活一点的诗词,比较潇洒、飘逸点的,(就是豪放派的,一般的大喜或者激扬类的、振奋精神类的都用商。)角音 短促的 相当于半拍 所以 整首诗不能太多的用入声字 徵音 平缓一类的 这个在诗词里用的最多的,(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可以悲,但绝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大悲,是一种很温婉的大家闺秀般的感觉。)羽音 以悲伤为主题的诗词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33 编辑

  
五音就到这里在南音的吐字中 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收尾这个尾,就是一句、一段的最末字对应到我们的诗词里就是韵脚处,收尾处的发音叫收音在吟唱过程中,要求把韵尾唱出来,务必做到把字的音韵唱的完整针对这个收尾,从明代开始诞生了“曲韵”这个概念当时沈宠绥把戏曲用韵分为五类传到了清代戈载在 《词林正韵》里进一步把这个收尾分为六类——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曲韵六部:直喉收音和闭口收音 在韵脚处用的不是太多,我们就讲最常用的四个。1、展辅收音: 辅是什么?——口角两旁部位称“辅”,那“展辅” 展从字面理解就做到是展开,展开口角两旁部位大家试着展开下,笑的感觉。还有个细节,牙齿是怎么样的?闭着牙齿对齐了,张大嘴巴、上下牙齿分开来,展开试试再上下对齐牙齿 试试上下牙齿分开自然,还是对齐自然?——当然是对齐自然。上面讲到的五音中的徵,对应的是什么韵母收尾的?i、 e是吧我们读 i 、e收尾的字时是不是在进行展辅这个动作呢? 那么我们可以给展辅收音下个定义:是指以i  e 收尾,吐字后展嘴角的收音方式就称“展辅”。嘴角展开类似于微笑时候的样子。2、敛唇收音:从字面理解,敛是啥意思,收敛,收敛唇部,两唇微合大家读读:喔喔、湖 ,很明显的敛唇收音方式对应的就是五音里的羽。所以敛唇收音定义:以u或o收尾,两唇微合的收音方式。3.穿鼻收音:穿鼻,何谓穿鼻,发音的时候通过鼻腔,将余音收入鼻腔,以求得到共鸣。横、阳,请大家读下试试,不用鼻子发音试试,能读出来不?——明显不能。那么穿鼻收音的定义:是指以ng收尾,将韵尾收入鼻腔,求得共鸣的发音方式。4、抵腭收音:读“安” 试试,注意下舌尖的位置,读出声来,收声时舌尖在哪里?“安” 收声时舌尖在上腭,这样的收音方式称之为“抵腭”收音。所以抵腭收音的定义:是指以n收尾 收声时舌尖抵上齿龈的收音方式。en an in是抵颚音。也是前鼻音。收音时,舌尖抵腭,但音却留在鼻子前面,大家读一下试试。eng ang ing ong是穿鼻音,也是后鼻音,就是收音时,音是停留在鼻子后面。    我们说这么多,又是五音,又是六部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我们写诗时候的选韵服务的。既然说了是收音方式 自然是韵字了说白了:韵字不是任意选用的,要和我们诗词的感情内容相协调起来。 先来看敛唇收音:大家说嘴唇敛起发音的方式适合表达开心的么?适合忧伤一点的诗词。 麻烦大家找出平声韵部中的徵:四支、五微、八齐、九佳(半)十灰(半) 十蒸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半)八庚 九青 十二侵  “支、 真 、庚”大家读下 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收音方式?支——展辅收音——微笑着收音的 真——抵腭收音——收声时舌尖抵上齿龈的收音方式 庚——穿鼻收音——将韵尾收入鼻腔,求得共鸣的收音方式
同样是徵,大家觉得相同么?展辅发出的时候是微微的展开的,不是读“阳“时候的大张开嘴巴的,所以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可以悲,但绝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大悲,是一种很温婉的大家闺秀般的感觉。商呢?是穿鼻音,就是豪放派的,一般的大喜或者激扬类的、振奋精神类的都用商。羽,敛唇收音,表达出来的感情绝不是轻松的 一般多是伤感类的。说到这个“宫”,宫音以轻快的、轻松的为主题的诗词,宫音,多数是宽洪和稳重,气势比较恢弘,就像钟声,气势很大气。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百度下“五行”,五行的介绍里有个对应关系就是 “宫”对应的是君,君臣君臣,君——臣民之君也,凌驾于臣民之上的,所以一般写诗填词,大凡小家子的个人感情,很少有用宫的。再联系我们的收音方式,是穿鼻 收音的时候虽然嘴巴闭起来了,但是余音犹在,就像寺庙里敲钟的时候一样,敲钟人的动作已经停下了,可是钟声依然回响。刚说的徵,我们看到了,有抵腭的,有穿鼻的,有展辅的穿鼻的收音方式相对而言比较接近于 “宫、 商” 了而且大家读的时候注意下:i  in  ing,会发现 ing 读出的时候比in轻松 ,而in又比i轻松。所以大家在选择韵部的时候可以根据感情的强弱程度来选择 有个小窍门:如果是悲伤的感情,那悲伤的强弱程度依次为:i,in,ing,就是有鼻音的比无鼻音的更不伤感,后鼻音的比前鼻音的伤感程度又更低一点,这是由我们收音时候的轻松程度决定的。这些知识不要求大家精通,说实在的,能弄懂已经不容易了。写完一首诗词,要大声的读,反复的读,内在感情要和面部表情统一,哪里读着拗口了,就是不通了,不顺了,那就改吧!肯定有问题了•••音律和谐,是诗词高手的基本标准!我的课到此结束  大家的手都比我高  我很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呢  呵呵!
主讲-真哥(1220453205)  21:27:00下面布置作业,请不要插话
作业:填词《江城子》或《忆江南》。自己审词牌,题材自选,标题自拟。自评要求:1,你选用的是哪一韵部?2,你选用的韵部是四呼中的哪一个?
3,你选用的韵部是五音中的哪一个?4,你选用的韵部是六部中的哪一种收音?5,你选用的韵部适合什么样的情绪?6,简述你作品的主题和情绪(少于30字)7,用韵与情绪是否相符?下课,谢谢大家收看!
主讲-真哥(1220453205)  21:31:38其实这些知识如果说是拿来学习,还不如说是用来查询的。填其中一首就行,是任选一个词牌


F19 幽兰神韵
春去也,零落半坡芳。忍看凄凄烟草里,悬凝清露共残香,滴滴泪流长。
自评要求:
1,你选用的是哪一韵部?
第二部
2,你选用的韵部是四呼中的哪一个?
开口呼
3,你选用的韵部是五音中的哪一个?

4,你选用的韵部是六部中的哪一种收音?
穿鼻收音
5,你选用的韵部适合什么样的情绪?
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一旦用在表达悲愁的诗中,一般都是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直到把那种愁全部的宣泄出来为止。
6,简述你作品的主题和情绪(少于30字)
主题 伤春   情绪 哀伤凄怨
7,用韵与情绪是否相符?
感觉相符 请老师指正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51 编辑

二年级第二讲(总第十一讲)卜算子(比兴)
主讲-真哥(1220453205) 2013.05.27. 20:00:46
大家晚上好,开始上课。
多地强降雨,同学们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因为强降雨没有听课和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谅解。
以后补吧。
但是,有条件完成作业的同学,还是要按时完成。
练笔是咱们主要的学习手段。
你一直不写,怎么能学会呢?
第十一讲  卜算子(比兴)
前面我们从格律上介绍了词的情感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从写作方式上来介绍。
在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掌握了起承转合的四个步骤,
大家记得吧,有一种起法比较常用,这就是兴起。
在填词的章法上我们一般也讲究兴起。
上节课要大家预习《卜算子》,
今天我们就结合比兴来分析这个词牌。
看例词: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判断一首词的声情,
除了文字内容,还可以根据组成词的句子的字数和句式来进行,
词的句子,根据字数和句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诗句、赋句和口语。
诗句和赋句的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字数。
五言七言的句子多为诗句;
四言六言的句子则为赋句。
但这也不尽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本来就是诗,而不是赋。
但辞赋来自于诗,
辞赋脱胎于诗的时候,在秦汉
战国及以前的韵文、骈文都是诗的范畴,
诗三百(诗经)、楚辞,都是诗,
但它们同时也是辞赋的老祖宗。
自秦汉有赋以来,赋和诗就分道扬镳了,而且愈行愈远。
所以赋的句式更像战国及以前诗的句子
而后来以近体诗为代表的的诗,
句式则越来越趋向于五言七言
且句读越来越齐整
二是句式。
主要的区别在于句子的节奏。
诗句的句尾是一字或三字,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赋句的句尾则是二字或四字,
如: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
腾辉於/鸳鹭/之行,若离/若合;
委照於/熊罴/之旅,或友/或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根据组成词的诗句赋句的多寡我们可以把词分成三种情况:
1、以诗句为主。如这讲的卜算子。
2、以赋句为主。如西江月等。
3、诗句赋句较为均衡。如一剪梅。
西江月、一剪梅、卜算子咱们都比较熟悉了,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这里我说一点儿看法。
首先,我不赞成把词叫做诗余,
特别不赞成因为这个称呼把词看做“诗之剩义”。
更不赞成把词叫做赋余。
词更不是赋之剩义!
大家知道,诗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而从诗和赋划分的层面上,词属于诗的范畴。
是诗的一种体裁,只不过这体裁在划分上比前面低了一个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词区别于近体诗和曲。
相对于赋,则相去太远了。
如果我们依以上三种情况来分析词的声情的表达是可以的,
但以句子字数和句式把词分成诗余、赋余、长短句,我是坚决反对的。
同学们应该记住,
诗和赋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词属于诗的范畴,
词和近体诗、曲是并列的体裁,
词不是“诗之剩义”,
更不是赋之剩义!
词和赋在体裁上不在同一个层面,
词来源于诗,属于诗,而区别于近体诗和曲。
而赋虽然也来源于诗,但已脱离了诗的范畴
词只是在句法上借鉴于赋,
就像词中也有口语一样,但你不能把词叫做口语。
还有一点,如果提到诗,在和词并列的时候,是指近体诗。
这里的诗句,就是符合近体诗句式的句子
不是大概念上的诗。(大概念上的诗是指韵文体的文学体裁,它包括词)
这里的诗句,就是符合近体诗句式的句子
好,我们继续。
大家看卜算子这个词牌,是以诗句为主的,
上下阕各三个五言句,一个七言句
没有四言六言
它的特点,就是景起多过情起。
这点和律诗很相似。
既然是以诗句为主,我们在填的时候就偏于诗的特点多。
诗的语言。
但是有一点要强调,
词不同于诗,词是用来唱的,
所对应的听众是平民,不是一色的文人墨客
所以不提倡用典,特别是生僻的典故。
你想想古时候平常的百姓有几人可以读得起书的呢?
所以你看古人的词含碘(典)量就不高吧。
我们继续看这首词: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下阕共六个五言句,
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他们四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五言与七言更有所不同,
五言相对于七言来说 ,略显严肃些。
语气也相对略沉重些。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律诗阶段就已经讲过的,五言适合写景,而七言则适合抒情。
所以卜算子这个词牌适合以景起—兴起。
第一句就是“兴起”。
以断桥引起梅的情状--寂寞、开、无主。
再看这首: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大家说说,这首是如何起法?
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呢?
水是景吧?
那么看到水想到什么呢?
看到水,想到眼波;
看到山,想到眉峰。  
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
首先,作者看到的是水是山,
因为水、因为山,因为山水的美,所以才比做美人的脸。
脸部最传情的眉和眼,
这是比
单句看,是比
整体看,是兴
而把景物放在起拍中,以引起下文,就是兴。
所以,这首词的起拍就是兴中有比。
看到水,就将水比作眼波;如果没有看到水呢,还有眼波的比吗?
因此,还是兴起。
兴中有比
我们继续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是自然的景。
缺月是不满的月,或者已亏了的月,
直接写景,是描写,
没有比,直接就是写到了这个景。
这首也是兴起。
看到了这个景会引起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这是心里的感受,
这个感受有一种无奈伤感,
这伤感的产生来自前面的景象。
触景生情
兴及兴起;最早见于《诗经》。
国风的多数篇章,都极其广泛的运用了兴
至于兴起
不止一首诗
甚至每一段都是兴起
《诗经》大量使用了比兴,这为后来的诗歌,奠定了基础。
兴起,是看到物而产生兴趣,吐露心声的兴趣。
而比,却是心中有所思,是借物事来比喻。
兴,物前心后,而比呢,则是心前物后。
兴,一般只用于起。以引起下文
而比,可以在诗歌的任何部位。
用于结尾处,往往产生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就是比结。
关于这个词牌,我们阅读到的内容,这样那样的情感都有。
因此,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感是比较宽泛。
而这个词牌的重点在于:
对未来的展望,或者是希望,
或者是梦想,或者是预言,
总之,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揭示。
更多的是表现在下阕,煞尾处。
这个期待,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前面说了适合的情感面较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是对自己的的节气的坚持。
只有香如故!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是不是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不是在说自己的抱负?
以上我们所了解的这些是卜算子的部分特征,
大家在填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点。
寂寞沙洲冷,是不是对前景的一种暗示?
别光注目于煞尾这两句
整首词看
下一个问题
准备过片的韵脚
回头再看这几首词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阕的煞尾韵字是“雨”,与过片有关系吗?
这雨是什么雨?
江南的雨,江南雨是标志春季到了。
梅花的季节将要结束了。
---“无意苦争春”, 梅先春而发,花先春而落,这正是梅花的品格。
一个“雨”字很自然的与过片衔接起来了。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眉眼盈盈处。“处”是位置,
什么位置?
山水相接之处,自然还是“君”归去的地方,
所以,与过片的重点“送君归去”无缝衔接了。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飘缈孤鸿影 ;“影”怎么了?
因为这个影,才有惊起、回头,
这是作者的自然反应。
一个影字,很自然的衔接了过片。
大家再看一首南乡子: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这首就更加明显了,
准备过片的一个“行”字,自然就衔接了过片的“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第二点。
这个不仅仅在卜算子南乡子这个词牌中要注意,
在其他的双调词牌中也同样的适用。
在学习律诗的时候,为了避免承转的断裂,要求在颔联的最后三两个字中为颈联做一个铺垫,
只要这颔联的后三两个字铺垫的好,整首诗就不会断裂。
同样的道理,在填词中上阕的最后一个韵字要是也为过片留下余地,
衔接后面的内容,
不至于前后不搭调,或者造成生硬的衔接。
这就是《蕙风词话》里说的笔圆
文字的连接
属于下乘连接
也是最起码的连接
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意圆的境界
神圆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我们强调笔圆
再重复一遍,韵字不要只根据平仄填上就算,特别是过片前的韵字更是重要。
今天我们讲的三个内容:
一个是关于诗句、赋句;
一个是比兴;
一个是过片前的韵字。
作业:
填《卜算子》一首,自行完成审词牌,题目自拟。
作业要求:
1、首句兴起;
2、过片前的韵字要为过片做好铺垫;
3、韵字上去的选择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吻合;
4、煞尾用比。
主讲-真哥(1220453205)  21:19:22
下课,谢谢大家!

作业;

F19幽兰神韵

卜算子
鸡黍具轩台,新酿樽中沁,欲洗尘心待尔归,携手同花饮
玄月近中天,凉露垂帘浸,滴漏声声影孤寒,花落鸳鸯枕

卜算子
试手拧春枝 一笛莺声走 乍起欢声四野歌 笑弯青青柳
兀自乐逍遥 隐入东山久 坐看云生任蝶萦 篱下闲时酒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52 编辑

第十二讲  清商怨(领字)
课前讲一个故事。
咱们的填词课,相当大一部分本自浮生老师。
浮生老师,网名浮生若梦,是我填词老师。
我和青平老师、金狐老师,还有14期主讲、咱们词班的评阅微笑老师及水袖老师、丰收老师等二期同学,就是跟着浮生老师学的。
浮生老师本来在高级班学的好好的,因为新四军(二期高级班前身)要学词,需要主讲,姐姐就请他给我们讲课。
但课还没有讲完,浮生老师的身体就坚持不下来了,
血压低,生意又忙,是家中的顶梁柱。
他退了,退出了小渔村所有群
退了,就再也没有音信。
可是,我们新四军没一个人怪他。
每个人都想念他。
下面是浮生老师在这一讲说的题外话。
我发过来,作为我也想说的话传给大家。
我想,这不会耽误大家时间的。
下面就是引用浮生老师的原话:
记得上次讲课后,水袖问我:浮生,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些内容?
我当时的回答是:
多读词,多练笔,任何方法都要通过练笔,融入自己的词里,才能掌握!最后变成自己的方法。
这些不是空口白话,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如此
所以在姐姐让我来这里讲课前,我说自己很忙,时间有限。
姐姐就说我可以不做她留的作业
我当时就拒绝了这个好意
因为我知道
如果我不强迫自己写作业,
那么我可能因为忙碌而给自己找借口,我写的就会越来越少,从而使自己退步
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现在我宁可每天少睡一会儿,也不会拉下作业。
为什么?
因为我爱好诗词,我喜欢诗词!
我来学习是为什么?因为我想要会写诗词,
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会写诗填词,
那么你不应用,不亲自写几首诗,填几个词,你觉得你学了有用吗?
我们很多同学都是需要社会应酬、需要工作、需要养家糊口的
我知道大家很忙,
所以我很少催作业
今后我也不会催作业
你们要知道,你写作业,我就要请老师来评阅
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为什么连一周一首的作业也不完成呢?
你知道有多少人要来咱们班吗?
如果放开随便进,恐怕要有三四百人了
好了,不再啰嗦
同学们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今天重点与大家讲一下关于“领字”的知识。
所谓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
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中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
不是所有词牌都有领字
有些词牌,格律要求必须在某位置是领字
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
一字领多用去声,较少有上声和入声,没有平声。
组成二字领、三字领的字就有平声了。
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如果细心,大家就会发现:
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
我们可以感受到:
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
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
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
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
领字以虚字为多,但也常用到一些动词。
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
一般常用的虛詞有:任、正、待、乍、怕、总、奈、似、但、更、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甚、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向、对
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爱、恨、望。
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浑似、犹是等。
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又还是、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算而今等等。
(这些领字。不用费心思记住,填词时查取合适的就是)
领字一般是唐宋时的口语。
虽然是口语,但毕竟相隔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有点生疏。
如果有人问,领字是否可用今天的口语呀?
我想啊,未尝不可。
但是,
第一,        一字领您慎用。
因为单字的意思古今没有多少差别,古人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咱们就别另辟蹊径了。
第二,        二字领、三字领的时候,你即便要用现在的口语,也要做到“用今如古”。
第三,        要雅,粗鄙浅陋的口语不要用。
领字句根据不同情况,又分为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甚至领四句几种类型。
以一字领单句的,如:
柳永《雨霖铃》:对 长亭晚。

秦观《八六子》:念 柳外青骢别后。

这种以单字为领字的句式,其领字又被称为“一字逗”。
注意,“一字逗”说的是这个领字,不是这个停顿。
以二字领单句的,如: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 鲈鱼堪脍。
休说
李昱《虞美人》: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
以三字领单句的,如:
何梦桂《念奴娇》:更消得 风雨几番零落。
更消得
晁补之《摸鱼儿》:最好是 一川夜月流光渚。

这个也是上声
青衣《月华清》:正  关山此夜,断肠芳影。

去声
一字领三句的:
周邦彦《忆旧游》:渐  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

一字领四句的:
史达祖《风流子》:想 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婵娟。

二字领二句的:
柳永《笛家弄》:未省  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未省(xing)
沈祖芬《霜叶飞》:休记  到死蚕丝,他生密誓。
休记
二字领三句的: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  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应念
三字领二句的:
李清照《永遇乐》:不如向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
三字领三句的:
秦观《八六子》:怎奈向  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怎奈向
三字领三句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领字句在词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着调节语气、节奏以配合乐曲歌唱的作用,同时又限定着词意的表达。
特别是由于领字都位于一句之首,在乐曲上又是一个乐句的开头,
因此选用恰当的领字,往往能产生使词章更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领字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四个:
A、承上启下。常用其进行转承。
B、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C、突出声情。顿挫分明,铿锵有力。
D、修饰主句,加强表达。
领字的应用
为了使词合乐而又生动,在词中需要安排领字递进或转折。
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逗。
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逗之字。
领字一般都用虚词或动词。
说一下,虚词本来是和实词并列的
因为实词中只有动词用于领字
所以这里这样说,只是为了方便
语法上可能是不正确的
咱们就姑且这样表述吧,大家明白就行
领字一般都用虚词或动词。
如:
《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与第八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
《满江红》下片第五句第一字为领字;
《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为领字;
《琐窗寒》下片第六字为领字;
《新雁过妆楼》下片第二句、第七句、第十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
《八声甘州》中上片第一句为八字句时及第三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为领字;
《好事近》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为领字。
下课后,大家费点儿时间查一下前边这些词牌,看看领字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句子结构,领字就是去声或者入声、上声的重(zhong)读音节。
举例而言,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领四字句)。
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
此外,八字句中领格必然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
如柳永《八声甘州》的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领下面的「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
九字句领格则为上二领下七格式,
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这种领格的经典句式。
自是、别有、恰似
说到词的句子,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九字,
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须用虚字呼唤。
长调之词,篇幅较大,如无领字以衬,则读不成文,也不能使词通体灵动。
而短令词中,则要加以审慎而用。
A、仄声字打头,而且是不可变通的;
B、比下句多一个字,去掉这一个字,在平仄上正好与下句对偶;
C、去掉第一个字,后面的句子是五言或者七言诗句的格律。
总之,当遇到某一句话的头一个字是不可变通的仄声字的时候,就要小心考证,切不可随意按照平仄填写。
注意以下两字类举例并非领格。
试问:陆游《桃源忆故人》「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程垓《芭蕉雨》「试问道、肯来么,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吴文英《声声慢》「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莫问:
C、去掉第一个字,后面的句子是五言或者七言诗句的格律。
总之,当遇到某一句话的头一个字是不可变通的仄声字的时候,就要小心考证,切不可随意按照平仄填写。
注意以下两字类举例并非领格。
试问:陆游《桃源忆故人》「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程垓《芭蕉雨》「试问道、肯来么,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吴文英《声声慢》「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莫问:
赵长卿《满江红》「莫问傍人非与是,手儿但把心儿托」;
刘克庄《水调歌头》「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
晏几道《浣溪沙》「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
莫是:
辛弃疾《丑奴儿》「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吴潜《疏影》「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
张炎《三姝媚》「莫是孤村,试与问、酒家何处」。
这里的试问、莫问、莫是都是主句的成份,不过恰好与二字领相同而已。
句子开头差不多的一字、二字、三字是不是领字,就需要咱们审词牌的时候认真领会和理解了。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10 11:35 编辑

十二

我们看一个词牌----清商怨
清商怨 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又名《伤情怨》。
清商怨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晏殊
关河愁里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平平平仄中中仄韵仄中平中仄韵
雁过南云 行人回泪眼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中仄韵
双鸾衾裯悔展 夜又永 枕孤人远 
中中中中中仄韵仄中中读中中中仄韵
梦未成归 梅花闻塞管 
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我们看第二句:渐素秋向晚。渐,就是领字。

渐素秋向晚。渐,就是领字。
它与下阕的夜又永三字对应,作用于后面的四个字。
并且给再后面的两句定下了一个基调。
但夜又永三字却不是领字。
下面这几首也是一样。
清商怨是仄声韵,上声、去声都有。鲜见入声。
大家注意没有,
这首词上阙开头(起拍、起句)是:
关河愁里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七言加五言。
而下阕开头(过片、换头)却是:
双鸾衾裯悔展 夜又永 枕孤人远。 
六言加上 三下四的一个七言。
六言加 上三下四的一个七言。
夜又永后面标注一个“读”字,
表示此是断句处,需要停顿的。
在双调词中,这种在句数、字数、句子结构上不同于起句的过片,叫做换头。
由于很多双调词牌的过片不同于起句,是这样的“换头”,
因此,过片又叫换头。
关于类似于换头这样的术语概念,内容很多。
比如换头是增字还是减字,把一句破成两句还是两句并成一句等等
还有令、引、近、慢等等等等
它们是已经成型的东西,唐宋人改得、创得,我们今人改不得、创不得,
词牌已经摆在那儿了,不容变通。
所以,这些知识,咱们就以知道为原则,咱们不加过细的讨论。
前几天有同学在群里发了一篇《词的体式与调式》,
里边就有大部分这样的术语,课后找一下,读一读。
继续看清商怨,注意领字和换头。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周邦彦
枝头风信渐小 看暮鸦飞了 又是黄昏 闭门收晚照 
江南人去路杳 信未通 愁已先到 怕见孤灯 霜寒催睡早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沈会宗
城上鸦啼斗转 渐玉壶冰满 月淡寒梅 清香来小院 
谁遣鸾笺写怨 翻锦字 叠叠和愁卷 梦破秋笳 江南烟树远 
清商怨 葭萌驿作(宋?陆游)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课后,我把课中提到的《词的体式与调式》发群共享
下课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1: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讲 破阵子2大家已经初步掌握审词牌了,
对不熟悉的词牌也能把握基本的句法、押韵、情绪等词牌特点。
很好!
但还存在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就是要标明你作品是依哪一体填的,大家都没做到。
我强调一下:
正体,可以不注明;
变格必须注明!
你看,咱们作业里,忆江南、江城子,正体都是单调的,
但不少同学是填的双调,双调的是变格,就应该注明。
还有一点,变格的双调,并不是正体单调的重复,
首先,平仄有所区别,
第二,双调词的上下阕是要有联系的,是要融为一体的。
好了,书归正传。
第十讲 破阵子2
前面几讲了解了词的评阅和四呼五音六部等内容。
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是以下三点:
一、 声与音
二、一般激越曲调的特点
三、流畅和婉的曲调特点
一、 声与音
声音,这两个字在平时很少有人能认真的想想,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声什么是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南北朝之前,古人认为凡是发出响的,均为音;
声呢,不仅仅是响,能够达到耳朵,以听见为目的,就是声。
发声为音
听到为声
北朝时候,王融等人,将之细化,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声母和韵母的明显区别。
南北朝时候
前切为声,后切为音。
关于切,一会再讲。
但是,达到耳朵,以听见为目的的,不仅有声,也有音。
比如:北京打雷,天津听不到,对于天津人来说,就是雷音;
对于北京人来讲,就是雷声。
这就是声与音的区别。
填词之所以叫“倚声学”,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必须让人听到,以听众听到为目的。
唱,没有疑问,目的是使听众能够听到。
恐怕除了唱,还要演
这就是为什么填词叫“倚声学”的原因之一。
先发为声,后收为音。
先发声者,单音也,收入耳便有所听,
后收音者有调,重浊清轻徵别,可与心共鸣。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
举列:“春”这个字在没有拼音之前古人是使用切字法来识别的,
春:就是用“昌唇”这两个字切出来的,
简单点说,切春这个字的读法就要用“昌”与“唇”这两个字来完成。
昌字的前半部拼音是chi“吃”,
唇的后半部是“闻”,un
“吃闻”这两个字合起来的发音就是春的读法,
这就是古人用的切。
前面的这个“吃”就叫前切。
后面的这个“闻”就叫后切。
注意古人是没有拼音的,是用字切字。
  

古人就是这样,每个字都要一个前切一个后切来完成的,
前切为声,后切为音,
这就是上面的那句话“先发为声,后收为音”,
而字的发音是由后切来确定,确定音的重浊清轻徵别,可与心共鸣。
音的重浊清轻,就是阴阳上去入
相当于今天说的声调
注意到没有?
一个字的阴阳上去入是由后切来完成的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来解释就是:
春-ch—un;ch:声母;un韵母,
相对于切就是:ch-前切;un-后切;
我们把音调是放在韵母上的。即:前切-先发,后切-后收。
因为汉语拼音实际上是1933年才开始使用,
而进入教科书是1958年确定了普通话以后的事情,
所以很多的字我们今天的发音,与古人不同,除了地域之外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有好多的字我们今天的阴平在古人就是阳平。我们今天的阳平在古人就是阴平。
这也是我们今天再读唐诗宋词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惑的原因。
为什么古人名人,写的诗也会有叠韵双声的问题,
其实不是古人的失误,如果我们用古人的切韵法来判断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金狐
比如刚才那个春字,今天我们读是一声,阴平;如果切出来就是阳平。
这个问题我们讲完了,有问题吗?
切,可以百度唐韵或者康熙字典
二、一般激越曲调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
大部分的词格律中平仄的排列基本还是与格律诗中的句子一样实现了平仄交替,
即或是拗句也与律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
尽管如此仍不可否定词的一词一格这个特性。
但是一般说来,每一词调的句式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和拗怒两种。
有表现在整阕词的每个句子中间的,也有表现在每个句子的落脚字上的。
句脚
表现在整体结构上,要看它在句式奇偶和句度长短方面怎样配置,
如:357言句,或者是246言句的安排顺序是如何搭配,
其次就看它对每个句末的字调怎样安排,
如:是平声还是仄声(上去入),从这上面显示语气的急促和舒缓,
声情的激越与和婉一般就可判断其情感属于激越还是和婉。
《钗头凤》想必大多数爱好古诗词的朋友都知道,
因为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陆游与唐婉的故事,
《钗头凤》据说也是由陆游传开来的,
这个词曲的前身应该是《摘红英》、《清商怨》、《惜分钗》、《玉珑璁》等名,
陆游因《撷芳词》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的句子,所以将词牌名改成了《钗头凤》。
可见《钗头凤》这一词牌名,可以说当从陆游开始。
我们把陆游的一首《钗头凤》发来大家分析并欣赏:
《钗头凤 》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一词调,上下阕各叠用四个三言短句,一联四言对偶,三个一字叠句,
即:3373344111,
双调上下阕相同;
而且每句都用仄声收脚,
尽管全词四换韵,但是几次换韵都没有使用平声。
对,上下阕相同的双调是吕调
在词谱中标的仄韵,不是上去入可以随便找来一个仄声字就可以的,
上去没有要求,
就是说上去是可以共用,
但是有的词牌有的地方换用的仄声字必须使用入声。
该使用入声字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上去来替换的,
我们来填的时候大家必须要遵守,
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韵字的使用问题:
平(阴阳可通用)
入单独使用,
上去可以同用的解释。
前面讲过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可以取得和婉,
这首词却在上半阕以上声换入声,



这就构成整体的拗怒音节,
显示了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
由此表达了作者当时的苦痛心情。
另外,三字句的连续使用,也使词调的情绪引向促迫
大家再在看另一首例词: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一短调虽然上下阕同样用了四个三言句,但落脚则一平一仄更迭使用,


韵部亦平仄互转,与前面的那首钗头凤在情调上表现的就自不相同;
想想格律诗
我在问呢
妇女淘气
小雨
是和婉的,如格律诗一样的
所以这首词的情调就发生了变化,与前面那首《钗头凤》差别很大。
因为我们知道的入声字就相当于音乐中的休止符,
这个“休止”,咱们前面讲过的
还记得吗
韵母,或者后切,只做口型而不发出声音
这样,入声就只有半个字的音长
韵脚如果是入声字,那就是句句停顿,
想想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呢?
显然与前面的这首《更漏子》不同。

促、迫
在日语里,就有促音
大家看到了,同是连续的使用了四个三字句,但是表现的情感基调确大不相同,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平仄韵字的使用!
连用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
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比如陆游的前边这首《钗头凤》。
再看一首《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这一词调的组成几乎全部都是用的四六句,


这两个五字句,第一个字其实是领字,除了这个领字,剩下还是四言句



上半阕在开首一个六言句之后,接上一个上一下四句式,把冲动的感情勉强拽住。
以下接着三个四言句,句句仄收,显示一种倔强的情调。
下半阕在前后重复运用这个形式中间,只加一个承上领下的去声(“念”字),使整个音节呈现着一种劲挺的姿势。
三、流畅和婉的曲调特点
前面提到过,
韵字的排列、句子的长短及相互构成都与词的情感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哪种比较适宜抒写缠绵凄艳的感情,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雍容华贵的风度,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波澜壮阔的襟抱,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跌荡开扩的胸怀。
这一切都得先仔细体会他们的声容,才可以够得上具备“倚声”的条件。
前面我们讲过了以三、五、七言句式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音节是最流美的。
我们知道,很多的短调小令与五言七言的近体诗很相近,如《鹧鸪天》,
北宋词家们一般经常使用,大家都了解了,这个词牌的格式就近似于一首七律诗。
大家看苏轼的这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我在问呢
妇女淘气
小雨
是和婉的,如格律诗一样的
所以这首词的情调就发生了变化,与前面那首《钗头凤》差别很大。
因为我们知道的入声字就相当于音乐中的休止符,
这个“休止”,咱们前面讲过的
还记得吗
韵母,或者后切,只做口型而不发出声音
这样,入声就只有半个字的音长
韵脚如果是入声字,那就是句句停顿,
想想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呢?
显然与前面的这首《更漏子》不同。

促、迫
在日语里,就有促音
大家看到了,同是连续的使用了四个三字句,但是表现的情感基调确大不相同,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平仄韵字的使用!
连用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
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比如陆游的前边这首《钗头凤》。
再看一首《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这一词调的组成几乎全部都是用的四六句,

这两个五字句,第一个字其实是领字,除了这个领字,剩下还是四言句


上半阕在开首一个六言句之后,接上一个上一下四句式,把冲动的感情勉强拽住。
以下接着三个四言句,句句仄收,显示一种倔强的情调。
下半阕在前后重复运用这个形式中间,只加一个承上领下的去声(“念”字),使整个音节呈现着一种劲挺的姿势。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1:5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讲 破阵子2
三、流畅和婉的曲调特点
前面提到过,
韵字的排列、句子的长短及相互构成都与词的情感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哪种比较适宜抒写缠绵凄艳的感情,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雍容华贵的风度,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波澜壮阔的襟抱,
哪种比较适宜抒写跌荡开扩的胸怀。
这一切都得先仔细体会他们的声容,才可以够得上具备“倚声”的条件。
前面我们讲过了以三、五、七言句式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音节是最流美的。
我们知道,很多的短调小令与五言七言的近体诗很相近,如《鹧鸪天》,
北宋词家们一般经常使用,大家都了解了,这个词牌的格式就近似于一首七律诗。
大家看苏轼的这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在前面已经讲过的,
从格式上看这近似于一首七律,
不过上半增一个两言短韵句,下半增两个两言短韵句而已。
如上面的两词谱,这样的短调小令所具韵字大都是平声,且对偶句平仄交替。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曲牌: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牌
这个词牌使用的是仄声韵,但是看韵字的疏密是什么样的呢,
显然是隔句一韵,并且句脚也是平仄交替出现,
这样构成的仍然是一曲结构流畅,没有任何阻滞的和婉调子。
这样的调子自然是流美的。
我们归纳一下上面的内容,
流畅和婉的曲调特点就是:
大都是平声韵。
如果仄声韵,韵字的排列间隔疏密得当,拗句比较少,与近体诗的格式相似。长短句搭配适当。
前面我们讲完了词的长短句子句子排列,及韵字的疏密平仄等与词的情感内容的关系,
下面我们在回过头来检验一下我们第七讲讲过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从韵字的安排看:是押的平声韵,首先确定一点平声韵的调式不会太紧迫,
再看韵字的安排看是间隔一韵,落脚字是平仄间隔的,又进一步验证这个曲牌的流美和婉。
只有在两个七言对偶句中由于在246字位的平仄是相同的
所以才出现了一个激越的音符;
使得整个曲子会出现一个跳跃,似乎与前面的相违,
但是在结尾的时候一个五言句平脚韵字给化解了,所以仍不失为流美。
再看韵字的声情与内容是否相符:
韵字:营、声、惊、名,穿鼻之音。
穿鼻音--在四呼中属于半齐齿带有鼻音,
声音不是很大却清晰,当然不可以与开口呼相比。
大家看看与这首词的内容是不是相吻合呢?
从一句“可怜白发生”煞尾句的这种释放的情绪中就可以感觉到作者的那种对时空不可抗拒的无奈。
这样的心情自然不会叫的太响。而是一种感叹而已所以这个曲音与内容是相吻合的。
以上分析得出,这个词牌适合的情感内容是比较宽的,
可以是委婉的,可以是捎带激越的,可以是稍偏伤感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大家记住一点,不管你选用什么内容关键是大家要通过韵字的发音来体现出来。
如果你想用这个词牌来填伤感的最好别用展辅收音。
展辅收音有笑的感觉
破阵子这个词牌大家在填之前一定要先审词牌,
还有最少找来20首宋词这个同词牌的词例最好是名人的,看他们所填的内容与选用的韵字。
大家审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个词牌特点:
1、吕调,所以在格律上只要审了上阕,就知道了;
2、上下阕各五个分句,三平韵;
3、句式为:66,77,5;
4、两个6言句,与两个7言句各为对偶句;
六言对偶最好是工对
5、句脚平仄间隔,没有拗句;
6、七言对偶句平仄略有激越的成分。
所以使舒缓中带有轻微的激越,
这样可以断定,这个词牌适合的内容较宽,
可以抒发情怀志向,可以带有轻微的感伤,但不是大伤,
可以是中性的,但不可以是过于轻松,(因为7言对偶句里面有激越的情调);
7、选择韵字要根据内容,抒发情怀志向要叫的偏高点为佳。
下面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一、声与音---切
二、一般激越曲调的特点:连用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
三、流畅和婉的曲调特点
1、大都是平声韵,如仄声韵,韵字的排列间隔疏密得当;
2、拗句比较少,与近体诗的格式相似。长短句搭配适当。
下面布置作业,
作业:
一、填词《破阵子》一首
自评要求:
1、内容与所选韵字是否吻合?
2、上下阕是如何连接的?列出连接处。
3、试分析脉络线索(将文字用→号连接起来,如:醉里→梦回→点兵→马、弓→君王天下事,生前身后名→白发!)
4、煞尾是否留白了?
5、白脚(不是韵脚的句脚处)上去入字的运用是否得当?
二、预习词牌《卜算子》
下课,谢谢大家收看
填词须是真感情,所以咱们不提倡命题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1:1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讲
先看几首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看看我框出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句都是仄起
再看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个段落


卜算子每一句都是仄起,

而平收和仄收交替。
押仄韵!
都是诗句
这在格式上独一无二的。
如果只看句子的前半部分(前四字),
因为都是仄起,
所以所有句子相粘,没有对。
也就是说,全部八句都是顺撇的。
东北叫顺拐
在平仄上是全部重复。
这就决定了,这词牌一咏三叹的特点。
重字、重复的词组,
重复的物、人、事,
重复的心念……
所以它适合咏叹,
咏物、咏事、咏人。
句子的后半部分(句脚),
则平仄交替,
虽然是仄韵,但多用去声上声,鲜有入声,
这就决定了它的另一个特点
虽然表现的感情是愁,
但不失和婉,不失流畅,
因此,是清愁,
把淡淡清愁寄托于所咏。
我们看紫菡同学的作业
执手喜君来,忍泪伤君去。
杨柳依依晚照愁,无计留君步。
醉里闻君言,梦里吟君赋。
九曲回肠方寸心,满满于君驻。
虽然还有的地方可以斟酌,但整首词却是深合词牌特点。
好了,言归正传。
第十三讲 谒金门(陡起)
我们已经练习过一些词牌,比如西江月、一剪梅、破阵子、卜算子、清商怨等。
对审词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词的基本知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唐宋词的章法结构。
与音乐关系密切、具有八百多个调和二千多个体的词,
其章法结构异常丰富、繁复、多变。
是体式固定、变化较少、一般以“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近体诗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研究词的章法结构,是深入揭示词的艺术奥秘的重要课题。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吴世昌等先生,曾对词的章法结构艺术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
近年来,词学研究者继续钻研、开拓,也多有新的创获。但词的章法结构,尚有值得进一步开拓的广阔研究空间。
词的起结与过片,是词的章法结构中的关键部分。
为此,我们结合历代词论家的论述,对唐宋词起结与过片的表现技法作初步的归纳与论析,
作为以后深入探讨词的章法结构艺术的尝试与开端。
首先,简单总结一下词的整体结构:
先说  起
起的自然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无论是以景起还是以情起,或者是以事起,起拍一出,基本上全篇的感情基调就确定了。
以下的内容或是展开铺叙,或是更进一层、层层递进,或是上景下情,或是上情下景,或是情景相生,都要做到景中藏情,情景互生。
情和景一般来说要互为虚实,一实一虚,相得益彰!
再说 结
结的深远,
要做到“言尽意不尽”。
一般以景语收尾,古今都比较多用。
这样容易做到 “结的深远且回味无穷”。
而以情语收尾,则要注意首尾呼应,或点明题旨,或翻进一层。
总之“须有悠然不尽之意”。
这其中过片在全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过片的方式大致有几种:
1, 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2, 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3, 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4, 上片写现在,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简单总结过了起结和过片
下面我们就从词的“起拍”的做法开始细致讲解。
唐宋词人大都重视起拍的安排,力求“出场”漂亮,引人入胜
其“起”法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
今天,我们用一课时的时间为大家讲解“陡起”的方法。
所谓“陡起”,即是刘熙载所说的“顿入”
意指词之发端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
唐宋词中,“陡起”者多写“情”
如李煜《浪淘沙令》: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进主旨
表明内心无以排解的寂寞与往事难追的悲郁情怀,使人哀感顿生。
其后再层层展开。
写到西风空庭的冷落孤寂,风流云散后回首往昔的故国之思
一气贯注,苍凉沉郁之情摇荡于字里行间,而始终不离起首二句之旨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称此词“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
正因发端突兀,使人一读便深受感染。
大家注意起拍的作用
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进主旨
一个“哀”字,全篇的情感基调就确定了
而“对景”二字,则告诉我们后面要写景了,
那么这些景物的选择就要慎重了。
要写什么样的景呢?
大家说说
只能写哀景!
后主词多用白描,纯以情真情深取胜,
尤其亡国后所作,以直抒胸臆者为多。
所谓情到浓郁处,已不暇雕饰。
这首《浪淘沙令》即是其一。
李煜还有一些词作也是以这样陡起的方式开端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  往事知多少,
下面的内容呼之欲出了。
俞平伯先生称这首词的开端为“奇语劈空而下”。
《望江南》之“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同样情波陡起。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再如孙光宪《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这首起得更陡!
开端两句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展垫与暗示,
内心的情绪骤然喷涌而出,使人一时间摸不清所言者为何。
读了其后的叙写,方能品味出这貌似莫明其妙的两句中所蕴涵的深情与哀伤。
这样的起笔看似突兀无理,实在反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所谓“排空突起,一腔懊恨喷薄而出,越发显示出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与凄怨无奈。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就是词中的负心汉读来,也会心为之颤动
在唐宋词中,也有以景语发端而同样具“顿进”之妙的佳作。
它比以情“陡起”者更具难度,更考验词人的功力与技巧。
同时也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
如冯延巳《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起笔二句,历来被人称赏
写东风忽起,拂动池水,出现阵阵细小的波纹,这是写景
然而联系下面的描述来看,实则景中含情,语意微妙,隐隐暗示出闺中人轻轻悸动的春情
俞陛云先生说:“‘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
“破空而来”言其起首突兀
“在有意无意间”即是指其寓情于景的蕴藉要眇。
大家注意:
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
而这个情又不能表现的过于直白。
要“在有意无意间”才能引人入胜
而后层层铺叙,句句景中含情,才使整首词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
除了抒怀与写景,还有以议论发端而使人生“突兀”之感的。
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宋词中
众所周知,宋诗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征之一即是“以议论为诗”,这种喜好议论的风气也蔓延到词中
以议论作为开篇的手法在宋词中虽不多见,却充分显示出宋代词人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
如黄庭坚《西江月》: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词前有小序曰: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词既为戒酒而发,故首二句均关合一个“酒”字
韩愈《遣兴》诗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又有《赠郑兵曹》诗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黄庭坚在此化用韩诗而略去“酒”字,以议论语气起意,别有一种潇洒与谐趣
同时又能紧扣词旨引出以下种种与酒有关的感慨,可谓别具手眼,颇能见出其“点铁成金”的艺术功力。
唐宋词人善用“陡起”者,莫过于苏辛两大家。
以苏轼而言,其超迈旷达的胸襟心胸融入词中,时见大开大阖之作
词中“陡起”者颇多,且包涵了情语、景语和议论
往往皆能“高空远看,极显外界伟大之气象与作者浩荡之胸襟”
如《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回。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题为赠友之作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评云:
“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开篇可谓气概非凡。
他如
《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满江红》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念奴娇》大江东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诸多词作的起拍也都起势突兀、笔力奇崛,体现出东坡的超卓与豪迈。
而稼轩词则因其恢复中原壮志难酬之郁愤,常有慷慨激越之情鼓荡其间,词中也多见“陡起”之笔。
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另外他的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甚矣吾衰矣”(《贺新郎》)等,
均是“陡起”之笔,或劲拔有力或悲壮苍凉。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1:19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下面看一个词牌
谒金门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韦 庄
空相忆 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 寄书何处觅 
中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新睡觉来无力 不忍看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 断肠芳草碧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17部入声韵
谒金门起拍(起句)一韵,只有三个字。

三个字说不了许多的内容,
不可能有周到的交代,
必然有突兀之感。
并且,三字句节奏本身就不和婉。
这就决定了谒金门这个词牌大部分是陡起的。
比如下面这首:
谒金门  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开场三个字----留不得!
是什么留不得?为什么留不得?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开场三个字----留不得!
是什么留不得?为什么留不得?
如果你不读完后面的内容是不可能知道的,
就是读完了后面的内容也未必看得清楚。
陡不陡?
大家看到了,前面两首都是入声韵。
多读几首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谒金门这个词有入声韵,
有一般的仄声韵,就是去声上声的。
比例在五五吧,或许入声韵会多一点。
各句句式:
3,6,7,5;6,6,7,5。
上阙前半3、6,下阕前半6、6,
句式上是拗怒的。
上、下阙后半都是7、5,
诗句,平仄恰合诗律,
相对于前半,是和婉的顺畅的。
但整首词句句押韵,且是仄韵或入声韵,
说明词牌的情调整体上还是激昂的、拗怒的。
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
下面再发几首例词
《谒金门 叹梅》 元 李俊明  
频点检。依旧雪肌清减。
似恨海东花使滥。不教幺凤探。  
休笑诗人冷淡。道尽影疏香暗。
桃杏中然无藻鉴。承当应不敢。
14部仄声韵
《谒金门 别梅》 元 李俊明
怀抱恶。犹被暗香著莫。
想在陇头谁领略。一枝分付错。
今夜云窗雾阁。明夜烟村水郭。
纸帐天寒人寂寞。梦回闻雪落。
16部入声
《谒金门 赋玉簪》 元 王庭筠
秋萧索。灯火新凉帘幕。
翠被不禁临晓薄。南楼闻画角。  
想见玉壶冰萼。一夜西风开却。
梦觉乌啼残月落。幽香无处著。
16部入声
谒金门•愁脉脉  宋 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17部入声韵
《谒金门 酒后偶忆》  元 张翥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
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
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
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第四部仄声
《谒金门 和邦直》  元 李俊明   
烟雨晓。梦断池塘春草。
坐上曲生风味好。银杯休厌小。  
刚要玉山醉倒。社瓮酿成微笑。
人世间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
第八部仄声
《谒金门 画梅》 元 李俊明
偷造化。秀出含章檐下。
为问花中谁可嫁。海棠开已罢。
占了十分闲雅。占了十分潇洒。
若使画工能此画。九方皋相马。
第十部仄声
《谒金门 赏梅》 元 李俊明
全不让。占了百花头上。
没个知音人共赏。陶潜无处望。
也有江湖酒量。也有风骚诗将。
休道花前无伎俩。疏狂些子放。
第二部仄声
《谒金门 示知命弟》 宋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
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谒金门•花过雨   南宋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春半  南宋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 五月雨   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凉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虹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谒金门•萧瑟霜
情眷恋  古往今来相看  
几度流光人更远  伤离方寸乱    回梦空传幽怨  依旧尘缘未断   碧落黄泉寻觅遍  愁来天不管  
谒金门•美人浴 作者:阎选  
美人浴, 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谒金门 早秋》元 韩奕
秋已到。秋到今年何早。
秋未到时愁动了。到秋愁不少。  
愁尚疏浓难扫。愁下肠空易绕。
要得没愁惟睡好。愁还将睡觉。
作业:
填词《谒金门》一首
要求:
必须用陡起之法开篇,可以情陡起,也可以景陡起。
自评:
1,是以情陡起,还是以景陡起。
2,简述该词牌的特点。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讲
古调笑、清平乐(平起)
写文章讲究所谓“虎头”、“豹尾”,
旨在开篇夺人眼目,结处挺劲有力。
词的起与结同样重要
关乎到整首词的情味、意境与风格
前人词话多有论及。
先说“起”,
沈义父《乐府指迷》称:
“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进闲事,方入主意。
咏物尤不可泛。
刘熙载《词概》云:
“大抵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
陆辅之《词旨》曰:
“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等等。
对于“起”的方法与重要性作了概括式的点评。
唐宋词的起法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陡起”,
这节课我们就讲一下“平起”。
所谓“平起”,是与“陡起”相对而言。
意指词之发端无论抒情状景均以蕴藉谐婉为特征
比较重视用字表意的工稳平和
亦可谓与“顿入”相对的“渐引”。
唐宋词的发端多属平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景起
此种平起的方式最多见。
正如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所说:
“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
大约质实则苦生涩,清空则流宽易。”
贵蕴藉婉约,
前人作词为符合此特质,
多以写景为开端,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
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
再渐次切入情语
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
因此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
唐宋词中以写景起笔的作品如魏夫人《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词写女子的怀思之情。
起二句状景
描写夕阳映照下的溪水青山、楼台倒影与水中嬉戏的鸳鸯,
动静相宜
一派柔和静美的图景。
而“鸳鸯”二字,
则已为篇末的相思情怀埋下伏笔。
从全篇看,
由上片的摹景到过片的渐露本意,
一直到结语处点明题旨,
由景及情,一路渐次写来,运笔极为从容。
“溪山”二句主要起铺垫引叙的作用。
大家注意过片!
上节课我们已将讲过了
上片写景或者叙事
下片抒情或者议论。
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还来看这首词: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往。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过片: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往。
前半句仍然写景
后半句就转到情了。
有时景语作为发端还能够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颇能见出词人思致的细密与章法的浑成。
如毛熙震的《清平乐》: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
正是消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此词写春愁极为深婉蕴藉。
除了“含愁独倚”与“消魂”两处比较明晰地透出闺中人的伤春情绪,
其余皆以景语作渲染烘托。
开篇两句点出暮春时节与空寂庭院
流露出淡淡愁思。
以下无论是蝴蝶飞舞、黄昏疏雨,
或是炉烟静袅、落花飘飞,
均不离首二句所写时令——暮春,
与地点——空庭,
及感情——寂寞。
构思缜密,笔法自然流丽
这是初学写词常用的手法,
在开篇就把全词的基调全部确定
以下所写内容无论是壮景还是言情,都不离此基调。
这样写,比较不容易出错。
简单说
就是先给整首词画个框框
后面的内容只能照着框框填,
出框了,就是离题了!
初填小令,不宜大开大合,
以婉转细腻为好
只要不合掌
啰嗦一点总比不着边际要好!
还要注意过片
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
含愁独倚 转情了啊!
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起句不仅笼罩全篇
而且有苍茫阔远之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开篇四字简净劲健
能包笼全首,醒人耳目。
以下写景抒情
皆由这四字引发
笼罩于“登临送目”之中。
景物之开阔及情意之苍凉
自然拍合起句
意境浑成,令人赞叹。
前面说到小令要婉转细腻
这是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
而长调由于字数多
一庭一院之景已不能满足需要
反倒需要大开大合,
目中所见、心中所想尽可随口道来,
只要不离题,天地山川,古今中外怎么写都行。
大家看王安石这首《桂枝香》,
上片起句“登临送目”然后把眼中能看到的都写出来,
怕看到的东西少,内容不够写
还要“登临”,就是站到高处去看。
看的远了,说的多了,收不回来了,怎么办
准备过片
以一句“画图难足”做结,
本来唾沫星子满天飞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却戛然而止,来了一句“画图难足”,
就是说一幅画都画不下了,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吧
自然就把目光收回来了,
这就是高手驾驭文字的能力!
下片从过片的“念往昔”到煞尾的“至今”是一样的道理。
还是注意过片
念往昔、繁华竞逐
转到议论了啊。
注意
作者用了“念往昔”三字
领起下片的整个议论抒情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历史、人物、建筑、风景俱在此一叹之中
我们在讲领字的时候,曾经举了很多三个字的领字,
这里面有很多是转向议论的词汇,
比如忆往昔 当此际 忆曾经 算而今 想当年等等
这样的词用在过片作为转折的关键词都非常好
既不会给人断裂的感觉,又能自然的领起下文
我们在填词时不妨多注意一下这种用法。
尤其是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的时候
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做到!
接着讲第二种方式啊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1:22 | 只看该作者
十四

2、以情起
如前述沈雄所言
“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大约质实则苦生涩,清空则流宽易。贵蕴藉婉约”
词中起句写景多,抒情叙事少,
乃是缘于词贵婉约蕴藉
以情或事为起难免“质实”、“生涩”,失去柔婉的韵味,
不符合词的审美特质。
不过
以情发端的词作若能精心构思
同样可以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如顾夐《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发端以问句领起
以“永夜”之冷落氛围衬托“抛人”者不知何处的无情,别有一番凄恻况味,
而相思者的无奈之情与幽咽之音仿佛可从字句间透出。
“绝来音”三字补足首句之意,愈显沉痛。
接着“香阁掩”五句层层抒写相思者辗转难眠的凄怨
最终道出情痴之语。
全词以情起,以情结,笔意流转,首尾相绾。
发端虽显质直
然胜在以情真意挚打动人心
典型地体现了初期词作的艺术特征。
又如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起句也是直接抒情,落笔便点明别后的相思郁悒。
整首词以抒情为主
情景交融,景语不多,
却恰到好处地将情融进其中。
可见,
只要精心结撰,情真意切
词以情开篇同样可以做到沉挚感人又绝不生涩。
注意:以情开篇,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
才能引起共鸣。
比如我们引用过的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等,
大家在读词时多注意一下!
3、以事起
唐宋词还有一些作品是以叙事起笔的。
如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其实,不仅发端两句,
此词上片全属叙事
但在描述词人夜饮归来的同时
通过“醒复醉”、“仿佛”、“敲门”、“倚杖听江声”等生动的细节描写,
点染出词人潇洒旷放的风神态度。
起句尤为洒落
与篇末“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的高怀逸兴前后呼应。
虽以叙事起
却能予人摇曳生姿的美感
绝无平淡寡味之弊
唐宋词中以事起的作品很少,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
小令在产生初期还有一种起笔方式,
就是用叠语发端,
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歌谣的特点。
著名的有戴叔伦《转应曲》: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又如韦应物《调笑令》
韦应物 【调笑令(一名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王建《宫中调笑》
王建 【调笑令(即宫中调笑)】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邱鸣皋先生称:
“这类重叠,是早期词的共同特点,
这正是词脱胎于民歌的一种标志——
民歌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
反复歌咏,以尽其情。
后来
随着文人的大量创作
词逐渐失去了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走上了典雅精致的道路。
像此类以叠语发端的民间词日益稀少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作业:
作业:
《古调笑》、《清平乐》任选其一。
自评:对照自己的作业简述词牌特点。
这两个小令比较简单,但写得好还是要颇费一番心思的,希望大家能够从填词中找到快乐的感觉。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2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22 20:55 编辑

清平乐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李白

  禁闱清夜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 时落银灯香灺 
  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 宸游教在谁边 
  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句式;4576 6666
韵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夜 罅 麝 灺 眠 千 边
韵部:词林正韵第十部仄声  第七部平生  
五音:仄声韵e是徵 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
           平声韵an是商
四呼:仄声韵e是齐齿呼 不温不火的。一般表达的感情也是淡淡的。淡淡的愁 ,淡淡的喜。
          平声韵an是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当然不是绝对。但是开心的感情首选是开口呼
六部:仄声韵e是展辅收音 发出的时候是微微的展开的,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可以悲但绝不是大悲
          平声韵an是抵腭收音  
上片四句仄收 而且句式平仄几乎都是一样的 一般词调内平仄如果相同就要构成拗怒,
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
下片四句 三平韵 穿插一个仄句脚 一般词调内,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
意思是如果这样的平仄安排,表现出来的声容就是和美流畅的。
上片拗怒激昂 下片和美流畅
本词牌情感:不温不火 不是大悲大伤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3:1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讲 鹧鸪天(结)
前面我们用了两节课,讲述了词的 起 法,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词的 结 法
与“起”相比,历代词论家似乎更重视词之“结”。
沈义父《乐府指迷》称: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尾最好。
以景结尾最好。

余不尽之意,是什么?
就是不要把话说尽
要留有余地
留下读者的想象空间
结,最忌用判断语
因为判断语,一般是肯定的语气,或否定的语气
就把话说尽了
所以沈义父就说
以景结尾最好。
景结,自然就避开了判断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云: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进别调也。
李佳《左庵词话》曰:作词结处,须有悠然不尽之意,最忌说煞,便直白无趣。
直白无趣!
直白了,自然就无趣。

从中可以看出,词的结句须“含有余不尽之意”,即情韵悠长,予人以回味与遐想的空间,追求清空要眇的美感风格。
而关于结句的具体表现技法,沈祥龙《论词随笔》云: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於题外借形。
六种是吧?
沈谦《填词杂说》以为: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
动荡   迷离
动荡就不是平铺的
迷离就不是直白的
李渔《窥词管见》更提出:“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大约此种结法,用之忧怨处居多,如怀人、送客、写忧、寄慨之词,自首至终,皆诉凄怨。”
浓词,情绪大的,感情寄托深沉的
这样的词,须用淡语煞尾
以上各家从不同角度对词的结句艺术作了概括,
依据前人之说,结合唐宋词作品,将词的结句艺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首尾呼应
刘熙载《词概》中谈到词的结句时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难止,而意无尽。
所谓“绕回”,主要便体现在首尾呼应的作法上,
即结句要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相照应,
也即沈祥龙所说的“拍合”,

合须照应起
在格律诗也是一样
结句要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相照应,

使词作的章法结构回环往复,意境圆融浑成。
典型照应,如刘过《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有特点吧?
大部分篇幅是叙事
其中多用口语
且引用故事中人物的原话
这些特点咱们不分析
只说结与起的照应
词为寄稼轩之作。
稼轩是谁,大家都知道吧?
作者以超越时空的想象与诡奇诙谐的构思将自我与古人相聚一处,
且将前人诗句巧妙自然地穿插其中,
塑造了三个啸傲不羁的人物形象。
起三句写出词人欲披风冲雨渡江赴稼轩之宴的豪情逸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之后忽然笔意一转,言此行未果,被三位与杭州渊源甚深的古人拦回车驾,
谁?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
同他们一起饮酒畅谈杭城湖山风物之美。
他们可不是一个时代啊
词情可谓大起大落,作者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
但在这样的一气抒写之后,结拍三句云:“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正与开端提及的赴宴之事拍合,首尾自然相绾,照应得滴水不漏。
如周笃文先生所说:首尾相扣,有如常山蛇阵,恐不得以‘粗’字目之。
与刘过词相比,司马光《阮郎归》首尾呼应更含蓄婉曲,也更富于绵邈的情韵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词咏东汉刘晨阮肇进天台山逢仙女事。
起句点出渔舟无意荡入春山仙境,
“日月闲”配合“仙家”,流露出岁月悠长的闲静恬适。
结拍则以落花寂寂、流水潺潺的景色,衬托重来时仙家难寻、前事无踪的惘然寂寞,
一“易”一“难”,首尾对比,构思巧妙,意境极具要眇淡远之致。

这种结句方法,最著名的要数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我们不看中间部分,只看起和结,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时间,地点,事件,景物,感情,
都有了!很完整!
这是最好的首尾呼应。
就像我们写律诗,去掉中间两联,只是首联和尾联,就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一样!
(二)宕开一笔
与上文所说的“绕回”相对,
“宕开”是词结句的另外一种艺术手法,
即在收束时并不完全顺承前意,而是以引申或拓开的笔法使词意悠远不尽。
如李清照《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本日晴未 ?
词写闺中伤春情绪。
上片由风雨寒食、重门深锁的凄清之境渐引出词人心事的孤寂与相思难遣。
过片承前意,点出独自徘徊小楼的慵倦落寞。
其后“被冷”二句尤为无奈,幽怨之情溢于言表。
至“清露晨流,新桐渐引”,似有借景遣情之意,却又含而未吐,语意盘旋。
结句则宕开一笔,
以“日高烟敛”的初晴景象将此前的阴郁凄苦扫去,
“更看”二字微妙蕴藉,以犹疑语气透出些许淡淡的欣悦与期待,
使词情显得曲折摇曳。
故而毛先舒云:
尝论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
李《春情》词本闺怨,
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本日晴未,忽尔宕开,
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
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以宕开之法收结又极具幽微深婉之致的,
还有史达祖《绮罗香•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回南浦。
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史达祖的咏物名篇之一。
词人从不同角度围绕“春雨”细加点染,将春日里烟雨迷离、山水空濛之境与雨中种种风物层层写来,思绪分明。
妙在“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
结句分别化用李重元《忆天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意,
虽仍不离题旨,却“忽地推开”,由淅沥雨声忆及昔日雨中情事,
词人的惘然寂历愁思与窗外茫茫雨丝浑融一体,
深情绵邈,使人回味深长,
正所谓“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
有时,这种宕开一笔的结法还能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
如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
词以轻松戏谑的笔调写闲居生活之乐。
起笔入题,点明云遮山没。
接下来顺势写出觅山不得,而后风吹云散,山峰重现,
但结尾却宕开一笔,写了一位老僧拍手而笑的欢快情态,
词的意绪为之一振,词境也更曲折、丰富。
(三)画龙点睛
所谓“画龙点睛”,亦即沈祥龙《论词随笔》中所谓“醒明本旨”,
指一首词在前面蓄足了势,结句方点明题旨,
使全章如蛟龙张目破壁飞起。
唐宋词中这样的佳作颇多,
如周邦彦《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如周邦彦《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如周邦彦《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此词云:“本只‘不恋单衾’一句耳,加上前阕,方觉精力弥满。
词乃思念爱人所作,
作者却笔墨畅快地描写秋日萧瑟凄清之境与其寂寞寒凉感受,
直到“不恋单衾再三起”,方透露心事
结拍三句点醒题旨,
使此前种种风物与形象皆有着落,
而经过层层烘染才点明的相思之旨也因此更感动人心 。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主题
200

1557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0397
经验
66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舞霓裳 于 2013-6-27 23:14 编辑

唐宋词中还有很多作品,比如苏轼《鹧鸪天》结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水龙吟》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柳永《蝶恋花》结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词都是以点睛手法收结。
尤其是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九句抒写词人为国杀敌立功的宏大抱负,声情激越;
结句“可怜白发生”陡然下跌,宣泄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点明题旨,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四)翻进一层
唐宋词的结句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即“翻进一层”。
在前面层层铺写的基础上,于结尾将题旨深化,升华意境。
例如晏几道《阮郎回》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例如晏几道《阮郎回》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此词抒写闺中女子的相思幽怨。
以物是人非的感慨起笔,写到音信渐疏,独处空房,冷落孤凄。
最后两句叹息纵使梦中相见,究竟只是虚幻,难以消解相思之苦,更何况连这梦都不曾有过。
“纵有”、“那堪”连用,语意翻进一层,令人倍加深透地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无穷哀怨感伤,从而深化了词旨。
其后宋徽宗《燕山亭》下片云:“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结法明显地仿效了晏词。
又如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抒写亡国后的郁郁情怀。
下片云:“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周到说与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结尾“更”字以翻进手法带出苍凉沉郁之思,两个“几度”排比,增添了顿挫层深之感。
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曰: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
再比如李清照的《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此词为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
抒写了作者淡淡的伤春心绪及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上片直率,下片含蓄。
下篇末以“鴂”啼作结,
本是“魂梦不堪幽怨”更又听到悲伤的啼鴂,这样就使该词凄清哀怨的色调更浓。
“鴂”,鹈鴂、鹧鸪、杜鹃
学名杜鹃,有两声杜鹃,四声杜鹃两种

在暮春时节啼叫,叫声悲切
阮籍的《咏怀》诗说:“鹈鴂发哀音”。
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
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真哥哥。”
在古人诗词当中,这也是常常引动客愁的鸟,
关于结,就讨论这些吧
咱们下面看一个词牌
 鹧鸪天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晏几道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从别后,忆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明显脱胎于七律。
仄起平收入韵式。
连平仄格式都没改。
只不过把七律第五句去掉了第一字,
且分成两个三字句,
并增一韵而已。
但没有了诗的味道,换作了词的风格。
大家看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不同处在这里
作业:填《鹧鸪天》一首
自评:对照自己的作业内容简述词牌特点。
谢谢大家收看

F 19幽兰神韵
鹧鸪天《无题》
小玉楼中人未眠,釭灯摇曳绮窗间。
银筝一曲殷殷弄,明月无声寂寂悬。
花欲尽,梦还残。问君何日共欢颜。
风中似隐蹄声近,又忖良人携露还。
冬来千里雪茫茫,冷雨凄风尽日狂。那更悲箫声透窗,舞霓裳,一夜犹如一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4 02:16 , Processed in 0.1153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