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5年度殿试 十二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30 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应对(30分)

出句:雅兴殊多偏怨柳

对句:朴风固盛反讥杨

说明:固,代指班固;杨,代指杨雄。据《后汉书》记载:固又作《典引篇》,述叙汉德。以为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杨雄《美新》,典而不实,盖自谓得其致焉。

二、创作(30分)

命题:挽巴金

巴山蜀水,育文之泰斗,玉骨曾经雾雨电

金笔玉章,树人之楷模,冰心谱就家春秋

三、评论(40分)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鉴赏] 这是一幅风景名胜联。短短的十四个字,把且闲亭依山傍水、独揽风月的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联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动,“波皱”照应了后面的“三面来风”,把小池之水在风中漾起阵阵涟漪的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被那凉爽的清风所包围,不禁心旷神怡。下联写静,乱石高耸林立,环绕亭周,抬头仰望,不想一轮皎月正耀当头,正是“众石捧月”,刚柔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另有小池的精巧雅致与乱石的苍劲突兀,风的清爽宜人与月的静谧典雅,其间相互衬托而又巧妙结合。更兼联中“皱”“围”二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增添了景物的生动鲜活。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

此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炼字精道,堪称一幅优秀的风景名胜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鉴赏]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下两联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联描写了江天一览亭秋季时枫舞荻飞、云闲潭静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景致的赞美和恬淡自得的心境。

上联选用了秋天的典型代表事物枫叶、荻花,点明了景物、时节,又用瑟瑟一词来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情绪,整体的构图意象风格萧然而不颓废。下联则选择了“闲云”“潭影”和“日”来应对,而悠悠一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悠然恬静。上下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完整的秋日丽图。

整幅联通过对“叶”、“花”、“云”、“影”的描写,和瑟瑟、悠悠的叠字运用,烘托出此间秋日色彩的斑斓景致,生动地描述了江天一览亭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恬淡悠然的心境。

此联把不同风格的两个诗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鉴赏] 本联名为题景联,实乃是借景抒怀之作。

上联的“到处便为家”、“异地”道出作者身处异乡为异客,使人顿生沧桑之感。“楚尾吴头”说明了吴城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吴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也间接的指出了吴城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后一分句“异地同临明月色”则与“到处便为家”相呼应,写出了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能随遇而安,发出“同临明月”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广阔豁达的胸襟。下联的首分句“他年谁是主”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作者对时局的迷茫和担忧。而这“衡峰鄂渚”日后不知将由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昭示了人间岁月沧桑,天地日月浮沉,令人感慨万千!

此联中“他年谁是主”运用提问的手法,“楚尾吴头”“衡峰鄂渚”引经据典,“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古诗,多种艺术手法合理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赋予联语丰富的感情,把作者超脱的胸怀和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的喟叹,表达的极致充分和恰倒好处。不愧是楹联中之上品。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6:09 , Processed in 0.0796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