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C组作业***评阅老师看云***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主题
108

711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288
经验
396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孓彩| 六合投孓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孓乐孓城:顶级信用孓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0

92

帖子

0

精华

237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285
经验
56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
2
发表于 2013-6-23 21:51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第16期二年级  C06-我只是低调 第八讲作业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我进小渔村之前,只是喜欢唐诗,对唐诗的写作知识从没有学过,听了老师讲课,才知道唐诗近体诗是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的。知道了平仄,知道了对偶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写七律的起承转合。我是填鸭式接受这些基本知识的,都还没有消化,远没有真正理解。我希望能跟着老师的教诲,能在学诗的路上的走的更远。真的感谢老师们无私的传授和辅导!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日出  押蒸韵
亘古红云伴铁鹰,松花江上浪千层。
滔滔黑水东流去,点点白帆披彩蒸。
盛火霞光丝万缕,奔忙人海共喧腾。
岁华更迭枯荣替,唯有朝阳说永恒。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主题
4

344

帖子

0

精华

857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4239
经验
206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3
发表于 2013-6-24 15:30 | 只看该作者
C20-一品泓
作业: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第一讲、第二讲:起的方法:1)以写作手法分有:明起,借景抒情起,暗起,托物起兴(比兴),写景入手式,引事起,抒情开头式,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反起,开门见山,问答发问式,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陈述式,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2)以形式分有:对仗起法,比兴法,交代时间、地点、景物,兴起。
第三讲、第四讲:律诗的承法:1)按内容分有景承、 意承、承和点题。2)按写作手法分有顺承、递进式承、并列承接、一问一答、逆承。
第五讲:律诗的转法:1、景入情转法:在写景时把自己的情绪糅合在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象这种以抒情为主的“转”,我们就叫景入情转法。2、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3、直抒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4、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递进。5、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6、写意转法: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7、抒情转法,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第六讲:起承转合之合法:1)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2)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2、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余韵。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6、以议论作结。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3)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第七讲:律诗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法、起承继转合法、起承展转合法、 起承直下法、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法。
第八讲: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2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2 小时
主题
132

210

帖子

0

精华

7470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239
经验
168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3
4
发表于 2013-6-26 1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虚舟致远 于 2013-6-26 10:28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
C11-虚舟致远

作业:
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二年级的课程,迄今为止,主要学习了七律的起承转合。以及起承转合这四者之间各自的相关概念、用法、写作是须注意的事项。等等。还学习了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连贯性和独立性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起承转合呢?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1,"起"
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2,"承"。
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在律诗中,“承”,也就是第二联,也叫颈联,是要求对偶的。要注意上下两句在对仗、平仄、词性等方面,尽可能工整。同时,要注意承接上联,气脉相通,并埋下“伏笔”,为下联的“转”做好准备。承上启下是也。

3,"转":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

承,是笔之意转入正题之意。一般是从前一境界的写景或叙事,转入后一境界的抒情、议论或推理。若全篇平铺直叙,必然呆滞刻板,缺乏生动之气。所以说“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

在律诗中,“转”,也就是第三联,也叫颔联,须对仗工整,稳健。
颈联和颔联,注意不可意境平行。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4,"合":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另一“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二、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答:
《七律 无题》

池榭无言听落英,雁书碧水苦空鸣。
蝉啼高树余辉淡,蜓绕枯荷旧韵清。
都道苍颜多憾事,从来岁暮少温情。
安能留得浮云住?一任秋风对月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 小时
主题
0

15

帖子

0

精华

5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778
经验
10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3
5
发表于 2013-6-30 16:11 | 只看该作者
1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我们二年级主要学习了七律的起 承 转 合,及起承转合这四者之间各自的相关概念、用法、和写作是须注意的事项。
二、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答:

【七律。夏夜湖景】
星辉夏夜照无眠,殿宇楼台柳岸前。
梵境喷光投树影,禅思盖地涌金莲。
观鱼花港轻风动,印月三坛细雨绵。
远眺苏堤桥未断,条条电目刺晶泉。
自己写不好,之前让朋友改过,望老师指正:dizz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8 小时
主题
1

156

帖子

0

精华

496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233
经验
11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6
发表于 2013-6-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 竹雨松风作业
作业: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一至七讲系统的讲了律诗的起承转合。各自的相关概念、写法、注意事项。然后学习了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连贯性和独立性的要求。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提升、深入、拓展。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诗味十足。
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明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总结,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
二、自己做一首七律,题目自拟。严格按照起承转合,和格律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送君感怀》
                 竹雨松风/文

青峦叠嶂雾穿行,临岸亭前细雨轻。
山色空蒙舟已远,湖波荡漾意难平。
无边惆怅垂烟柳,不尽黄昏伤别情。
日暮征帆归此处?声声玉笛盼和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主题
4

329

帖子

0

精华

690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5653
经验
16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1
7
发表于 2013-7-3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看云起 于 2013-7-3 17:40 编辑
虚舟致远 发表于 2013-6-26 10:22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
C11-虚舟致远

第一题总结的太棒了!学习了!
池榭无言听落英,雁书碧水苦空鸣。
蝉啼高树余辉淡,蜓绕枯荷旧韵清。
都道苍颜多憾事,从来岁暮少温情。
安能留得浮云住?一任秋风对月倾。

欣赏虚舟好律!
题目是《无题》,抒发了一种看透世事的了然情怀。起句,“无言”,“苦”等字,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的营造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寥落氛围。承句把这种气氛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蝉,从来都是与高洁联系在一起,纵便高洁,也是入秋的象征,此时诗人的心是失落的,余晖淡,应该有两层含义吧,表面写的是天色,入骨的是慨叹自己的逝水流年,下一句,旧韵清,应是作者触景生情,往事历历在目了。转句,非常自然的来了句总结,人至暮年,才知道蹉跎岁月是怎么回事。而今,花前病酒,多少事欲说还休!但谁又能挽住住流光的脚步?想开了,也只能看着秋风秋月一年年。转的好,结的更好!读完了,心还在诗里随作者的感情沉浮。

这首诗,感情含蓄深沉,用词典雅考究,起承转合完美无痕,意境深远,表意准确,言之有物,余兴悠长。好诗!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主题
4

329

帖子

0

精华

690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5653
经验
16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1
8
发表于 2013-7-4 11:05 | 只看该作者
竹雨松风~ 发表于 2013-6-30 22:52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八讲 竹雨松风作业
作业:一、七律现在讲完了,把你学到的东西总结一下
答:一至七讲系 ...

第一题总结的很好,又跟着竹雨复习了一遍基础。
欣赏下诗:
《七律*送君感怀》
青峦叠嶂雾穿行,临岸亭前细雨轻。
山色空蒙舟已远,湖波荡漾意难平。
无边惆怅垂烟柳,不尽黄昏伤别情。
日暮征帆归此处?声声玉笛盼和鸣。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韵合下平八庚。格律无误。
首句赋起,写了云雾缭绕的青山下,细雨濛濛的河岸边,正长亭送别。承句,舟已远,意难平,好词!山色空蒙和起句表述有重复。转句,细写了承句的意难平,感情上没有出现读者想见的高潮。合句是写别去的人日落时还要回到此处?和转句的不尽黄昏矛盾了呀,诗中别时是黄昏啊,这个“此”要改下,下一句挺好,写了盼归。整首诗亮点在承句,意境好,对仗好,合句稍稍改一下也不错,起句有些累赘,没有选好合适的景物来营造送别的氛围。结构不错,表达上再凝练些,改改会是好诗。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8 小时
主题
1

156

帖子

0

精华

496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233
经验
11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9
发表于 2013-7-4 15:28 | 只看该作者
修改:
《七律*送君感怀》
乌云密布出云横,临岸亭前细雨轻。
山色空蒙舟已远,湖波荡漾意难平。
无边惆怅垂烟柳,不尽黄昏伤别情。
何日征帆归此处?声声玉笛盼和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0

60

帖子

0

精华

167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253
经验
42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
10
发表于 2013-7-8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雅致 于 2013-7-8 22:56 编辑

一、我不怎么会总结,平时说话也不是很多。只是觉得学了几个月,似乎有点懂了,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明白。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有问题。呵呵,还是请老师看看我的作业,能有什么可取之处吧。

二、七律《无题》

盘存月末归来晚,坐憩河沿不觉迟。
远眺残阳山后没,细观流彩半空澌。
安然腹有能容处,何惧发无可白时?
皆道人生如过客,听机作息业余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主题
12

55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260
经验
26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
11
发表于 2013-8-7 15:03 | 只看该作者

发错了,删除!

本帖最后由 墨秋 于 2013-8-7 15:10 编辑

发错了,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3 06:53 , Processed in 0.1070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