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新三期一年级四讲KL组作业(请楚北散人老师和笔度春秋老师评阅)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0 小时
主题
25

127

帖子

0

精华

11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933
经验
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2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作业要求:


      作业于2011年11月7日24:00完成;小组长于8日24时整理完毕,不得延误!评阅老师于11月10日24点前评阅完毕。

       请笔度春秋老师评阅K组,楚北散人老师评阅L组,谢谢!
-竹本无心,外生多少枝节;
藕虽有孔,内中不染污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0

28

帖子

0

精华

92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108
经验
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5
2
发表于 2011-11-4 21:37 | 只看该作者
K组05-邱之叶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喜迎瑞雪
万壑千岩云雾升,西风一夜雪成冰。
竹摇篱外春音近,雀闹枝头暖意增。
茅舍窗前传笑语,农家院里会亲朋。
恰逢岁末团圆日,相约城中看彩灯。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答:1、本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2、颔联前后两句对仗;颈联前后两句对仗。例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起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景起,交代时间。
承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写景,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展。
转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转写情,融入人的感情色彩。
合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进一步写情,点题照应首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主题
0

63

帖子

0

精华

131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446
经验
26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
3
发表于 2011-11-5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水含烟 于 2011-11-5 16:48 编辑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可以说是格律诗的基本骨架。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也叫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为结联,也叫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暮 雪
夕阳西下隐山峦,骤起狂风彻骨寒,
落叶疏疏随水逝,雪花片片抱枝团。
堪怜几许残红艳,不耐千重旧梦酸。
寂看人间尘不染,衣襟落满不须掸。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格律:
此诗的格律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
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艰难对潦倒,苦恨对新停,繁霜鬓对浊酒杯。这是通篇对仗的诗。

起承转合:
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写高处之景,后分句,渚清沙白鸟飞回。继续写高处看到的景色。
承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紧接起句的高,是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
转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景到情,生发的心中感叹。
合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联接转句悲秋,多病,合的自然而然,让人读之有一种悲凉无奈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 小时
主题
0

25

帖子

0

精华

90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5803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6
4
发表于 2011-11-5 1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原沐春雨 于 2011-11-6 18:03 编辑

L组10草原沐春雨,第四讲的作业
一简答30分
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
1起;起就是开头。
2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
3转;转折
4合;结合结束。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作用是,将起句提出来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答;转句在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来。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一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见雪抒怀
寒风急带梨花落,八百秦川一片皑。
峻岭重山花舞去,郊墟畎浍雪飞来。
几丝别意人无乐,一阵离情客有哀。
秋走冬归谁可奈,常常使我泪流腮。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的,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七律;宿府;杜甫
情秋幕府井桐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答;格律是;这首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对偶句
颔联的,永夜角声对中天月色,悲对好,自语对谁看。
颈联的,风尘荏苒对关塞萧条,音书绝对行路难。
起承转合是
起句;清秋,江城写的是时间地点。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写永夜月色虽好无人看。
转句;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合句;写出了诗人自己对辗转流离的苦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6 小时
主题
0

19

帖子

0

精华

96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072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3
5
发表于 2011-11-6 13:24 | 只看该作者
K组03-无名小草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
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滴水成冰百草黄,着纱仙女漫天扬。
娇身若絮轻盈舞,玉体如花妩媚芳。
转眼无边童世界,惊心万物素衣裳。
今怀济世拳拳志,春到消融入梦香。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答:1、这首诗的格律为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其颔联和颈联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其音节处平仄相对;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其起承转合。起句紧扣题目登楼,以景兴起,起笔来势突兀。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是在一个有花的季节,作者登楼的感慨。承句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作者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春季,抚今追昔,感慨风云变幻,抒发情感一气贯注,虚实相融。转句与起承相揖让,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如疾雷破山。作者议论天下大势,想到朝廷盗寇,名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即使万方多难,也不会就此亡国。合句在前面三句的基础上咏怀古迹,讽喻昏君,吟诗自遣,言尽意不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 小时
主题
0

7

帖子

0

精华

88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181
经验
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0
6
发表于 2011-11-6 1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夕 于 2011-11-6 15:59 编辑

K组02-小夕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雪》
穷阴接地朔风欺,六出翩然天外遗。
素袂轻飞仙子舞,银峰漫裹玉龙驰。
原知水种清为骨,但许冰心冷作姿。
每至冬回翻一梦,琼台独约暗香枝。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
《宿湖中》   唐•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答: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答:此诗的颔联“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和颈联“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如浸和苞(通“包”,包裹的意思)都是动词;月和霜,波和橘,练和金都是名词;冷和新都是形容词;千顷和万株是数量词。其音节处平仄相对,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平仄仄平平;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答:起句用景语开始全诗,暗扣题目《宿湖中》,交待了地点,时间。描写了太湖的空阔,湖水的色泽和暮色中的树影霞光。承句仍是景语,前分句对应水天碧沉沉,进行进一步扩展,展示了一幅绝美的湖天夜月图。后分句的橘树,为这清凉的夜色注入了亮眼的色彩和生机,也对应了树影句,作了进一步扩展。承句是典型的偶句。转句也是偶句,以“幸无”这两个字入情,完成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没有了公事之烦,更有笙歌月色相伴,诗兴亦起。而且,幸无-纵有,何妨醉-不废吟,语句流畅又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可以想见诗人夜泛太湖,惬意的心情。结句又一笔荡开,由虚到实,回到眼前,进一步收束前三联,表达了诗人厌倦俗尘,寄情湖山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 小时
主题
0

11

帖子

0

精华

18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238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4
7
发表于 2011-11-6 1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落英缤纷 于 2011-11-10 10:17 编辑

K09-落英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加以拓展;转,转折,在起承的基础上开拓新意;合,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将起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转要新颖灵活,也不可离题,多为结句准备。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千树万枝梨蕊盛,远山近舍素纱盈。
  苗青还觉棉袍薄,河浅难欢白沚横。
  稚子追嬉天使降,机车虑惧地魔盯。
  风霜雪雨天然事,岂恶干灾又厌冰。干:干旱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答:一,此诗仄起仄收
    二,颔联颈联均为对偶句:势分==业复,三足鼎==五铢钱;得相==生儿,能开国===不象贤;
    三,首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劲挺。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全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 小时
主题
0

25

帖子

0

精华

341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6229
经验
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4
8
发表于 2011-11-6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又见荷塘月色 于 2011-11-8 18:34 编辑

K组08 荷塘月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并扩展开头的话题;转,转折,将起承所述转到主旨上;合,结束,将前面的内容作一总结以收笔。
在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绝句中,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一气贯注,不能与起句脱节。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注意匀称协调。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又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转句要灵活,得有精神,有变化,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荒凉桑陌一朝新
素缟披肩宛若巾
柳絮翻飞非是夏
梨花绽放不关春
漫天旷野飘银屑
万里山河落玉鳞
常伴梅香潜入梦
欲将大爱洒红尘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起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承句)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转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合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首句切题,直接说从白帝城起航,“彩云间”形容白帝城高入云霄。第二句顶承上句山高水急,下水船飞驰。也表现出诗人一日千里的痛快,隐隐透出遇赦的喜悦。第三句稍做收束,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小景插在大景中,使文势略顿,不伤于直,并为末句生色。末句合得清灵流动,给人以轻快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 小时
主题
0

2

帖子

0

精华

11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417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29
9
发表于 2011-11-7 08:55 | 只看该作者
K组---12—霜晓寒资的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 ,就是开头 。承,就是衔接 。转,就是转折、拐点 。合,就是结尾、高潮部分 。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作用就是 :承上启下 ,使诗句上下更为连贯 ,叙述描写更深一步。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不能转的太急 ,承接要紧凑 ,不能跑题 。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雪
塞北故土冬将至 ,鹅毛飞卷舞亦迟 。
轻柔漫渺醉丰韵 ,小阁轩窗绘天资 。
觉醒万籁迹踪灭 ,唯有菱花惊心智 。
捧得今日寒彻骨 ,化作清泉润花痴 。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客   至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殴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

1  此诗为平起平收 尾句入韵试 。
2  诗的前半句写 春天溪水绕舍的自然景观 ,花径对蓬门 ,缘扫客 对为君开 。后半句写笔者招待客人简单朴素、不拘小节 ,怕客人难以尽兴 ,邀来邻居老者尽情畅饮的欢快心情 。
3  从描写自然的田园风光 ,到作者接待朋友的质朴情怀 ;从熟食菜
少、剩余的浊酒 ,承接到邀请老者共饮 ,虽写的平淡、自然 ,但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把休闲静寂的田园生活写的富有无限生机 , 显示出诗人得心应手的纯熟技巧 。

这个我总结的不是很好 ,请老师原谅 ,我会越来越努力的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6 小时
主题
2

54

帖子

0

精华

383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27153
经验
1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23
10
发表于 2011-11-7 1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散 于 2011-11-7 13:20 编辑

L12-清风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 起承转合
起 就是律诗的 开头 也叫 首联 以兴起 或 比起 为主
承 也叫颌联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使起句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转 也叫颈联 就是把 起承 的话题转折 由景转情
合 也叫尾联 就是把 起承转做以 总结 整首诗收笔。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与起笔衔接 不可脱节 为转做铺垫。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  律   雪      
漫天飞舞扫尘埃,玉树绒花洁自来。
山上红梅颜色异,林中小径路人猜。
登峰影乱心犹远,落絮音寒意渐哀。
长啸只因风有阻,荡怀且待气为开。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平仄合律,仄起平收试。压上平七虞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起句交待了环境,同时渲染了一种离别伤景,让读者自然心随入境。承句点明送别以及送别的时间地点。转句通过一句与友交待的话语转情,为结句的自我表白做了一个引子。结句通过前面的设景表示虽然身处困境然自己依然是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所以这首绝句起承转合清晰,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 小时
主题
0

30

帖子

0

精华

66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776
经验
1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1
11
发表于 2011-11-7 1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沈园 于 2011-11-7 20:48 编辑

K01梦沈园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雪》
天色清寒坠玉尘,山川转瞬已着银。
枝柯悄绽花千朵,衰草随披鹤氅新。
欲与疏梅同白首,不甘柳絮比真身。
天涯地角何辞远,独守冰心醉梦询。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
仄平平仄平平仄,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用比兴之法以景语起,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客人将要去的目的地。
承句“平明送客楚山孤。”以景语继续描写送行的环境,是对起句的扩展,通过对楚山孤的描写烘托了送行的气氛。
转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转入情语,转的别致,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
合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回味无穷,言尽意不尽,抒情深刻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0 小时
主题
2

139

帖子

0

精华

298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5435
经验
63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31
12
发表于 2011-11-7 2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蝶舞依依 于 2011-11-8 19:35 编辑

L-01弦歌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近体格律诗的骨架,也是必学课题。“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七言律诗总共八句,起承转合各占两句,第一,二句为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为承联也叫颌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是结(合)联也叫末联或尾联。起承转合要求是;起要点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学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写法。对于绝句,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扩展。承接起句的主要景色,将起句的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紧接起句的立意,注意要与题目相扣要有衔接,不可脱节。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注意协调,避免呆板浮华。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转折时要注意不要转的脱了节,即要照顾前面的景,又要转到你想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左右。要与起承相揖让,是读者想象不到的,要灵活,但不可离题太远。要新颖巧妙。在承句的基础上要发展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的事情,并为合句做好铺垫。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轻盈若蝶舞翩然,朔气凝成六葩仙。
玉质冰肌梅暗妒,芳姿雅韵自堪怜。
江天一色群山寂,四野苍茫独尔妍。
待得东风催桃李,冰心一片化碧涟。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五律 蝉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1.平仄合律,仄起仄收试。押八庚韵。无失粘失替。颔联颈联对仗。
2.首句“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闻蝉鸣而起兴。暗喻自己的清高及仕途的挫折。
承句“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既是写蝉,也是写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悲愤心情。
转句“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托物起兴的用意明朗化。
合句“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又呼应了开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主题
0

33

帖子

0

精华

42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35621
经验
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8
13
发表于 2011-11-8 19: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主题
0

33

帖子

0

精华

42

积分

禁止发言

UID
35621
经验
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8
14
发表于 2011-11-8 20: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主题
2

103

帖子

0

精华

317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5113
经验
-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0
15
发表于 2011-11-9 17:10 | 只看该作者
K组长-含烟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可以说是格律诗的基本骨架。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也叫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为结联,也叫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暮 雪
夕阳西下隐山峦,骤起狂风彻骨寒,
落叶疏疏随水逝,雪花片片抱枝团。
堪怜几许残红艳,不耐千重旧梦酸。
寂看人间尘不染,衣襟落满不须掸。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格律:
此诗的格律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
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艰难对潦倒,苦恨对新停,繁霜鬓对浊酒杯。这是通篇对仗的诗。
起承转合:
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写高处之景,后分句,渚清沙白鸟飞回。继续写高处看到的景色。
承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紧接起句的高,是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
转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景到情,生发的心中感叹。
合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联接转句悲秋,多病,合的自然而然,让人读之有一种悲凉无奈之感。
--------------------------------------------------------------------
K01梦沈园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雪》
天色清寒坠玉尘,山川转瞬已着银。
枝柯悄绽花千朵,衰草随披鹤氅新。
欲与疏梅同白首,不甘柳絮比真身。
天涯地角何辞远,独守冰心醉梦询。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
仄平平仄平平仄,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用比兴之法以景语起,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客人将要去的目的地。
承句“平明送客楚山孤。”以景语继续描写送行的环境,是对起句的扩展,通过对楚山孤的描写烘托了送行的气氛。
转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转入情语,转的别致,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
合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回味无穷,言尽意不尽,抒情深刻感人。
--------------------------------------------------------------------
K组02-小夕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雪》
穷阴接地朔风欺,六出翩然天外遗。
素袂轻飞仙子舞,银峰漫裹玉龙驰。
原知水种清为骨,但许冰心冷作姿。
每至冬回翻一梦,琼台独约暗香枝。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
《宿湖中》   唐•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答: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答:此诗的颔联“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和颈联“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如浸和苞(通“包”,包裹的意思)都是动词;月和霜,波和橘,练和金都是名词;冷和新都是形容词;千顷和万株是数量词。其音节处平仄相对,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平仄仄平平;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答:起句用景语开始全诗,暗扣题目《宿湖中》,交待了地点,时间。描写了太湖的空阔,湖水的色泽和暮色中的树影霞光。承句仍是景语,前分句对应水天碧沉沉,进行进一步扩展,展示了一幅绝美的湖天夜月图。后分句的橘树,为这清凉的夜色注入了亮眼的色彩和生机,也对应了树影句,作了进一步扩展。承句是典型的偶句。转句也是偶句,以“幸无”这两个字入情,完成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没有了公事之烦,更有笙歌月色相伴,诗兴亦起。而且,幸无-纵有,何妨醉-不废吟,语句流畅又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可以想见诗人夜泛太湖,惬意的心情。结句又一笔荡开,由虚到实,回到眼前,进一步收束前三联,表达了诗人厌倦俗尘,寄情湖山的心情。
--------------------------------------------------------------------
K组03-无名小草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
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滴水成冰百草黄,着纱仙女漫天扬。
娇身若絮轻盈舞,玉体如花妩媚芳。
转眼无边童世界,惊心万物素衣裳。
今怀济世拳拳志,春到消融入梦香。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答:1、这首诗的格律为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其颔联和颈联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其音节处平仄相对;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其起承转合。起句紧扣题目登楼,以景兴起,起笔来势突兀。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是在一个有花的季节,作者登楼的感慨。承句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作者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春季,抚今追昔,感慨风云变幻,抒发情感一气贯注,虚实相融。转句与起承相揖让,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如疾雷破山。作者议论天下大势,想到朝廷盗寇,名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即使万方多难,也不会就此亡国。合句在前面三句的基础上咏怀古迹,讽喻昏君,吟诗自遣,言尽意不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
K组05-邱之叶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喜迎瑞雪
万壑千岩云雾升,西风一夜雪成冰。
竹摇篱外春音近,雀闹枝头暖意增。
茅舍窗前传笑语,农家院里会亲朋。
恰逢岁末团圆日,相约城中看彩灯。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答:1、本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2、颔联前后两句对仗;颈联前后两句对仗。例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起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景起,交代时间。
承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写景,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展。
转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转写情,融入人的感情色彩。
合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进一步写情,点题照应首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主题
2

103

帖子

0

精华

317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5113
经验
-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0
16
发表于 2011-11-9 17:11 | 只看该作者
K组08 荷塘月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并扩展开头的话题;转,转折,将起承所述转到主旨上;合,结束,将前面的内容作一总结以收笔。
在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绝句中,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一气贯注,不能与起句脱节。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注意匀称协调。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又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转句要灵活,得有精神,有变化,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荒凉桑陌一朝新
素缟披肩宛若巾
柳絮翻飞非是夏
梨花绽放不关春
漫天旷野飘银屑
万里山河落玉鳞
常伴梅香潜入梦
欲将大爱洒红尘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起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承句)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转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合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首句切题,直接说从白帝城起航,“彩云间”形容白帝城高入云霄。第二句顶承上句山高水急,下水船飞驰。也表现出诗人一日千里的痛快,隐隐透出遇赦的喜悦。第三句稍做收束,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小景插在大景中,使文势略顿,不伤于直,并为末句生色。末句合得清灵流动,给人以轻快感觉
----------------------------------------------------------------------------
K09-落英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加以拓展;转,转折,在起承的基础上开拓新意;合,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将起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转要新颖灵活,也不可离题,多为结句准备。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千树万枝梨蕊盛,远山近舍素纱盈。
  苗青还觉棉袍薄,河浅难欢白沚横。
  稚子追嬉天使降,机车虑惧地魔盯。
  风霜雪雨天然事,岂哀涸灾又恨冰。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答:一,此诗仄起仄收
    二,颔联颈联均为对偶句:势分==业复,三足鼎==五铢钱;得相==生儿,能开国===不象贤;
    三,首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劲挺。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全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
K组---12—霜晓寒资的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 ,就是开头 。承,就是衔接 。转,就是转折、拐点 。合,就是结尾、高潮部分 。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作用就是 :承上启下 ,使诗句上下更为连贯 ,叙述描写更深一步。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不能转的太急 ,承接要紧凑 ,不能跑题 。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雪
塞北故土冬将至 ,鹅毛飞卷舞亦迟 。
轻柔漫渺醉丰韵 ,小阁轩窗绘天资 。
觉醒万籁迹踪灭 ,唯有菱花惊心智 。
捧得今日寒彻骨 ,化作清泉润花痴 。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客   至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殴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

1  此诗为平起平收 尾句入韵试 。
2  诗的前半句写 春天溪水绕舍的自然景观 ,花径对蓬门 ,缘扫客 对为君开 。后半句写笔者招待客人简单朴素、不拘小节 ,怕客人难以尽兴 ,邀来邻居老者尽情畅饮的欢快心情 。
3  从描写自然的田园风光 ,到作者接待朋友的质朴情怀 ;从熟食菜
少、剩余的浊酒 ,承接到邀请老者共饮 ,虽写的平淡、自然 ,但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把休闲静寂的田园生活写的富有无限生机 , 显示出诗人得心应手的纯熟技巧 。
这个我总结的不是很好 ,请老师原谅 ,我会越来越努力的 ,谢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 小时
主题
0

81

帖子

0

精华

18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2459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8
17
发表于 2011-11-10 0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11-10 09:10 编辑

K组02-小夕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K组02-小夕
《七律•雪》
穷阴接地朔风欺,六出翩然天外遗。
素袂轻飞仙子舞,银峰漫裹玉龙驰。
水种清为骨,但许冰心冷作姿。
每至冬回翻一梦,琼台独约暗香枝。
筆度拙評: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4/4分配合理,第五字1去2入1上1平勉强可以,韵字三动词两名词安排妥当。
起句“六出” 直接点题之“雪”。只是韵字“遗”用得很不自然嚎,此外“翩然”叠韵,“天”亦为一先部。
承句紧承起句,把雪花比作仙子扬袂起舞,这无疑是美好的,然“飞”字欠斟酌。“素袂”和“仙子”是一体的,既已“仙子舞”,这“素袂”就不必再自己去有太自由的动作,找一个形容词来表下状态即可。而且此处与起句后分句“翩然”实则也有重复之意,可又没“翩然”一词之义丰富。因此个人以为,小夕施主可以把“翩然”这词儿用来形容“袂”,而起句处则另遣字词去完善。承句后分句韵字依然用得比较牵强,山毕竟是静态的,怎么也“驰”不起来。江,倒是可以。
转句由上章对雪外观的刻画转入其内质。建议“作”可以再炼下,如“塑”可否?前分句“知”韵字入诗了嚎。
合句前分句比较普通,而结句结得不错,构思比较新颖!
全诗章法清晰,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而渐有层次。由此诗反映,作者受韵字所累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个倒不是大问题嚎,建议施主只要多读多练即可。此外,施主对于格律诗之框架也掌握得不错了,可以注重词句上的凝练,细雕其内部了嚎,希望下次作业就能看到施主更佳的作品!3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答:
《宿湖中》   唐•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答: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答:此诗的颔联“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和颈联“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如浸和苞(通“包”,包裹的意思)都是动词;月和霜,波和橘,练和金都是名词;冷和新都是形容词;千顷和万株是数量词。其音节处平仄相对,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平仄仄平平;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答:起句用景语开始全诗,暗扣题目《宿湖中》,交待了地点,时间。描写了太湖的空阔,湖水的色泽和暮色中的树影霞光。承句仍是景语,前分句对应水天碧沉沉,进行进一步扩展,展示了一幅绝美的湖天夜月图。后分句的橘树,为这清凉的夜色注入了亮眼的色彩和生机,也对应了树影句,作了进一步扩展。承句是典型的偶句。转句也是偶句,以“幸无”这两个字入情,完成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没有了公事之烦,更有笙歌月色相伴,诗兴亦起。而且,幸无-纵有,何妨醉-不废吟,语句流畅又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可以想见诗人夜泛太湖,惬意的心情。结句又一笔荡开,由虚到实,回到眼前,进一步收束前三联,表达了诗人厌倦俗尘,寄情湖山的心情。
筆度拙評:不错!分析得入微合理!坚持这种学习精神,相信小夕施主很快就能进步。30分
得分:90分
--------------------------------------------------------------------
K组03-无名小草第四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滴水成冰百草黄,着纱仙女漫天扬。
娇身若絮轻盈舞,玉体如花妩媚芳。
转眼无边童世界,惊心万物素衣裳。
今怀济世拳拳志,春到消融入梦香。
筆度拙評: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4/4分配合理,第五字2去2入1上基本可以,韵字欠妥,主要是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界限其实不是很明确的,在古时也没有词性之说,经常相通,因此此诗韵字只有一名词,窄韵了嚎。
起句把“雪”作“仙女”可以理解,只是这“着纱”不知从何而来?“雪花”貌似不披什么的。
承句紧承来起句之雪,只是后分句又有些不合逻辑。说“雪如花”可以,但却不会有“芳香”的嚎,所以又是强加上去的。此外,承句对仗上存在问题。“身”和“体”之间的对仗非但没有拉开距离,而是本质上就是同一物。也就是说此诗承句实则意义上来说只有一句,浪费了七字的空间。我们写格律诗要注意惜字如金嚎。
转句借“转眼”一词顺利而自然地转入情。“无边童世界”这个构思不错,富有情趣!对于转句老衲提下个人的看法嚎。贫僧以为转句两分句间的定位构思更适合于前后换一下。我们来细品,“无边童世界”是不是比“万物素衣裳”更上一层次?“万物素衣裳”相当于落实到个体上的细述,而“无边童世界”相当于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总概括。我们都知道格律诗的后分句该比前分句更有所拓展,因此于构思上来说从“万物素衣裳”到“无边童世界”更符合我们在写诗时的层次步调。
合句有些断裂,“济世”来得有些突兀,与前面没多大关联。结句“入梦香”为了不让人造成歧义,建议可改“入”字,或者也可直接改“香”字。不然要是理解成“芳香”的话就又不合逻辑了,而且会造成韵字“芳”和“香”的复韵问题。
全诗章法清晰,起承转合除合句处断外,其他皆衔接紧密自然。其实通篇看来小草施主以上所犯的绝大多数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词穷”,就是因为词穷才有那么多的强凑之。建议施主平时可以多读多看唐诗,这样可以积累词句,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诗感嚎。小草施主对于格律诗的框架掌握得其实已算可以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去丰富雕刻内部的东东,相信进步应该会很快的。真诚期待施主不久后的飞越!26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答:1、这首诗的格律为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其颔联和颈联各为一对对偶句;其出对句相同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当;其音节处平仄相对;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没有重复;出对句结构相同。
3、其起承转合。起句紧扣题目登楼,以景兴起,起笔来势突兀。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是在一个有花的季节,作者登楼的感慨。承句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作者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春季,抚今追昔,感慨风云变幻,抒发情感一气贯注,虚实相融。转句与起承相揖让,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如疾雷破山。作者议论天下大势,想到朝廷盗寇,名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即使万方多难,也不会就此亡国。合句在前面三句的基础上咏怀古迹,讽喻昏君,吟诗自遣,言尽意不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筆度拙評:分析得不错!继续坚持这种学习态度嚎,相信小草施主很快就有效果出来。30分
得分:86分
修真仙骨蓬莱境
破点灵犀好了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6 小时
主题
0

19

帖子

0

精华

96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6072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3
18
发表于 2011-11-10 10: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笔度老师!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 小时
主题
0

81

帖子

0

精华

18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2459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8
19
发表于 2011-11-10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11-10 12:18 编辑

K组长-含烟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可以说是格律诗的基本骨架。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也叫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第七八句为结联,也叫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句的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暮 雪(冬暮)
夕阳西下隐山峦,骤起狂风彻骨寒。
落叶疏疏随水逝,雪花片片抱枝团。
堪怜几许红艳,不耐千重旧梦酸。
寂看人间尘不染,衣襟落满不须掸。
筆度拙評: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2/6分配略欠妥,第五字1去2入2上基本可以,韵字欠妥,主要是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界限其实不是很明确的,在古时也没有词性之说,经常相通,因此此诗韵字只有一名词,窄韵了嚎。
起句前分句直接点题之“暮”,奈何最重要的主角“雪”却未出场。
承句顺势承来起句冬暮之景,到后分句才写到“雪”,入题太慢太拖拉,其实在起句时就该直奔主题的嚎。“片片”=“疏疏”比较勉强的对仗,“疏”形容词,而“片”乃量词。此外,前分句“疏疏随水逝”看下声母,念着是不是有点累舌?
转句感情的度把握得不是很好,下剂量下得大了些。我们来看全诗而言都是比较淡的忧伤,然而转句那力道猛了些,连合句都远不可及。“残”韵字入诗了嚎。
合句不错,比较美,结得漂亮,是全诗的亮点!
全诗来讲起承转合接得比较紧密,从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只是在感情的把握度上有一点失误,导致转句在全诗看来比较突兀,从而使诗没有了正常的层次感。
此外,此诗的最大问题在于“离题”。题为《暮雪》而诗的主角却不是“雪”,这已不只是入题太慢的问题了,而是全诗本质上根本没把“雪”当作主角。对于此类问题老衲在二期评阅时也有说到过两次。题目是什么,我们写时就得以什么来当主角,别的全都是来配合主角的,不能让配角占了主角的场。那么,此诗个人以为题换为《冬暮》或许会更适合些嚎。24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格律:此诗的格律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对仗: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艰难对潦倒,苦恨对新停,繁霜鬓对浊酒杯。这是通篇对仗的诗。
起承转合:
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写高处之景,后分句,渚清沙白鸟飞回。继续写高处看到的景色。
承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紧接起句的高,是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
转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景到情,生发的心中感叹。
合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联接转句悲秋,多病,合的自然而然,让人读之有一种悲凉无奈之感。
筆度拙評:分析得不错!30分
得分:84分
--------------------------------------------------------------------
K01梦沈园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雪》
色清寒坠玉尘,山川转瞬已银。
枝柯悄绽花千朵,衰草随披鹤氅新。
欲与疏梅同白首,不甘柳絮比身。
涯地角何辞远,独守冰心醉梦询。
筆度拙評:“着”在此诗中为入声,仄的嚎。首字5/3分配合理,第五字2去1入2上基本可以,韵字安排妥当。
起句开篇就直切主题,干净利索又相当自然。
承句紧承起句,“鹤氅新”=“花千朵”对仗存在问题嚎,最简便又最欠妥的方法是,利用律诗可宽对和律句后三字一字一分明的特点,直接调整成“枝柯/悄绽/花/千/朵,衰草/随披/氅/一/新。”回头施主再好好改下吧,毕竟“随披”亦叠韵,为四支部,要改索性都一起改下。
转句宽承上章,转入情。后分句比较牵强,“真”韵字入诗。
合句与转句之间有些断裂。结句韵字嵌得让人迷糊,“询”什么?且结句与转句之间有些矛盾,从“欲同白首”毫无过渡的情况下来了一个“独守冰心”, “独守冰心”与“欲同白首”这两者冲突不?“天”字重了。
全诗起承转合除合句处有些断裂外,余皆可以。相较而言,上章好些,下章情语部分表达得比较零乱,含糊,导致整首诗的立意不明。不知道沈园施主是刚学对章法还不能很好的握稳,还是在写前根本没有完好的构思。其实从诗来看,沈园施主有不错的文字功底。建议施主平时可以多练练笔,功夫不负有心人,像施主这样的功底肯定会有不错的成绩!25分
三、读诗: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
仄平平仄平平仄,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起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用比兴之法以景语起,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客人将要去的目的地。
承句“平明送客楚山孤。”以景语继续描写送行的环境,是对起句的扩展,通过对楚山孤的描写烘托了送行的气氛。
转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转入情语,转的别致,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
合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回味无穷,言尽意不尽,抒情深刻感人。
筆度拙評:分析得不错!30分
得分:85分
--------------------------------------------------------------------
K组05-邱之叶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也就是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喜迎瑞雪
万壑千岩云雾升,西风一夜雪成冰。
竹摇篱外春音近,雀闹枝头暖意增。
茅舍窗前传笑语,农家院里会亲朋。
恰逢岁末团圆日,相约城中看彩灯。
筆度拙評: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4/4安排合理,第五字2去1入1上1平基本可以,韵字两动词三名词妥当。
起句起得太大了嚎,“万壑千岩”于全诗来讲这门户开得有些大,建议定在一个城的范围就足矣。此处最简单的修改方法,可以列个地点,也可以从时间方面着手。
承句因起句起得大而避去了断裂的问题,但是从起句那“万壑千岩”承下来明显让人感觉一下子变得细微。就好比咱讲整个人类,接下来介绍的不是有些人怎样,有些人又怎样,而是去讲一根汗毛怎样。是不是觉得这之间有些失衡?
此外,“西风一夜雪成冰”属中性,但配上首句如此大的声势,开篇就会让人觉得挺宏大,挺严峻的,而承句却是一个比较温馨的感觉,这就造成读者意境上的落差。而事实上,秋叶施主全诗来讲就是比较温馨欢快的,所以更加衬出起句的不协调。施主现在可以了解起句起太大的影响了吧?
转句自然转入人事,一派温馨和乐的氛围。
合句“恰逢”一词欠妥,此处用“逢”已然多此一举,用“乘”那类更进一层的词会好些嚎。结句结得富有意趣。
全诗来讲章法清晰,起承转合衔接自然而基本到位。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温馨欢快的寻常人家生活,内容朴实而感情真切。诗言志,相较凭空想像而靠华丽词藻堆积去取悦读者的作品,个人更喜欢秋叶施主这种。此诗的不足之处除了以上所说起句起得太大外,诗之承转合句的第二个音节处结构基本一致,这样就显得比较单一。我们在写诗时尽量把结构也处理得丰富灵活些,尤其是承转句,因为承转句一般要求对仗,所以承转句间的结构最好不同。最后说一下题目的问题,题目是直接规定为《雪》,而不是主题为《雪》,所以施主审题还欠仔细嚎。3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答:1、本诗的格律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2、颔联前后两句对仗;颈联前后两句对仗。例如五更对三峡;声对影等。
3、起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景起,交代时间。
承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写景,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展。
转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转写情,融入人的感情色彩。
合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进一步写情,点题照应首联。
筆度拙評:起句也是对仗的嚎。28分
得分:88分
修真仙骨蓬莱境
破点灵犀好了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 小时
主题
0

81

帖子

0

精华

183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22459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8
20
发表于 2011-11-10 1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11-10 13:28 编辑

K组08 荷塘月色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并扩展开头的话题;转,转折,将起承所述转到主旨上;合,结束,将前面的内容作一总结以收笔。
在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绝句中,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一气贯注,不能与起句脱节。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注意匀称协调。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又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转句要灵活,得有精神,有变化,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荒凉桑陌一朝新
素缟披肩宛若巾
柳絮翻飞非是夏
梨花绽放不关春
漫天旷野飘银屑
万里山河落玉鳞
常伴梅香潜入梦
欲将大爱洒红尘
筆度拙評:格式注意起来嚎,先扣5分。
荒凉桑陌一朝新,素缟披肩宛若巾。
柳絮翻飞非是夏,梨花绽放不关春。
漫天旷野飘银屑,万里山河落玉鳞。
常伴梅香潜入梦,欲将大爱洒红尘。
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3/5分配合理,第五字3入2上基本可以,韵字四名词一形容词,窄韵嚎。
起句开篇不错!后分句可以再修改下,一则“素缟”实在也不是好东西,用在此处不合适;二则“缟”和“巾”本都属织物类,这“宛若”得不太合理,倒像是有些多此一举嚎。“荒凉”叠韵了。
承句自然承来起句,写得漂亮!是全诗的亮点。虽“飞”,“非”双声叠韵念着不是很舒服,然而对于整个承句之妙,此种小瑕疵可以不那么计较。
转句实则未转嚎,依然停留在承句层面上。其实有承句那么漂亮的刻画,转句再来重翻一回反而显得累赘了些。
合句本来还可以的,但是因为转句的无语硬挤,“落红尘”之义已在转句时就已被写尽,于是造成合句也未有升华,表现不出来原来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
全诗章法清晰,起承转句衔接紧密。本不失为一首好的作品,只是转句的失败,非但造成了14字的浪费,又给整首诗拖了后腿。当然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有比较好的文字功底,全诗句子流畅而自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色施主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优秀的作品!32-5=27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起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承句)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转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合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失替,失粘,失对。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首句切题,直接说从白帝城起航,“彩云间”形容白帝城高入云霄。第二句顶承上句山高水急,下水船飞驰。也表现出诗人一日千里的痛快,隐隐透出遇赦的喜悦。第三句稍做收束,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小景插在大景中,使文势略顿,不伤于直,并为末句生色。末句合得清灵流动,给人以轻快感觉
筆度拙評:分析得不错!30分
得分
:87分
----------------------------------------------------------------------------
K09-落英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答: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加以拓展;转,转折,在起承的基础上开拓新意;合,结束全篇。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承接,将起句深化,扩展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答:转句转的时候既要照顾前面的景,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转要新颖灵活,也不可离题,多为结句准备。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七律   雪》
  千树万枝梨蕊盛,远山近舍素纱盈。
  苗青还觉棉袍薄,河浅难欢白沚横。
  稚子追嬉天使降,机车虑惧地魔盯。
  风霜雪雨天然事,岂哀涸灾又恨冰。
筆度拙評:诗平仄,粘对无误,首字5/3分配合理,第五字三去一入不错,韵字欠妥,主要是形容词与动词之间的界限其实不是很明确的,在古时也没有词性之说,经常相通,因此此诗韵字只有一名词,窄韵了嚎。此外,“冰”为下平十蒸,而余皆为下平八庚,蹿韵勒。老衲以为,初学者还是严格要求些好,暂时别去玩那些孤雁出群,孤雁入群嚎。
起句直切主题之雪,描写雪达远近,覆盖处处。韵字“盈”用得很不自然。
承句由字而承,后分句遣词造句比较生硬。
转句由上章之景转入人事。儿童打闹玩雪很富有情趣,然则后分句遣词造句不甚理想,缺乏诗味。
合句比较失败嚎,尤其是结句未升华,未将雪写灵现,亦未将此诗写活。
全诗章法清晰,起承转合由字面步步紧承,相较而言上章好些。最大问题其实也很明确了,就在于遣词造句上的不足,导致句子很不自然而生硬,尤其是遇到受韵字束缚的押韵句尤能体现。建议落英施主平时有空可以多读多看唐诗,以培养语感和诗感。此外,由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施主平时写诗比较少。建议多练笔嚎,练多了施主就会自然而然地除去这个问题了。真诚期待施主的神速进步!25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答:一,此诗仄起仄收
    二,颔联颈联均为对偶句:势分==业复,三足鼎==五铢钱;得相==生儿,能开国===不象贤;
    三,首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劲挺。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全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筆度拙評:分析得不错!30分
得分:85分
----------------------------------------------------------------------------
K组---12—霜晓寒资的作业
一、简答30分
1、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头。承,就是衔接。转,就是转折、拐点。合,就是结尾、高潮部分 。
2、承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句的作用就是 :承上启下 ,使诗句上下更为连贯 ,叙述描写更深一步。
3、转句转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不能转的太急,承接要紧凑,不能跑题。
筆度拙評:OK!30分
二、以《雪》为题,韵自定,以先景后情的方法,写一首七律。40分
         雪
塞北故土冬将至,鹅毛飞卷舞亦迟。
轻柔漫渺醉丰韵,小阁轩窗绘天资。
觉醒万籁迹踪灭,唯有菱花惊心智。
捧得今日寒彻骨,化作清泉润花痴。
筆度拙評:霜寒施主此诗严格来说不能叫格律诗嚎,平仄,对仗,押韵等。。。皆不符合格律诗之要求。建议施主可以先看下讲义,然后再立意构思落笔,相信施主可以把格律诗写好。10分
三、读诗:
请自己找一首古人的格律诗(律诗、绝句都行),结合学过的知识点,阅读后,写出你读的诗格律、对仗、起承转合是怎么样的?30分
          客   至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殴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
1  此诗为平起平收 尾句入韵试。
2诗的前半句写 春天溪水绕舍的自然景观,花径对蓬门,缘扫客对为君开 。后半句写笔者招待客人简单朴素、不拘小节 ,怕客人难以尽兴,邀来邻居老者尽情畅饮的欢快心情 。
从描写自然的田园风光,到作者接待朋友的质朴情怀;从熟食菜少、剩余的浊酒,承接到邀请老者共饮,虽写的平淡、自然,但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把休闲静寂的田园生活写的富有无限生机,显示出诗人得心应手的纯熟技巧。
这个我总结的不是很好,请老师原谅,我会越来越努力的,谢谢!
筆度拙評:“水”是韵字么?是平的么?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嚎。另外,我们不叫“前半句”,“后半句”,应该叫上章,下章。至于分析,我们在学了起承转合后,就该以我们所学的方法去剖析各诗,而不是像没学前那样当阅读理解般地去看待嚎。
由作业反映,霜寒施主对于格律诗的认知是一片空白,而事实上呢,从零起点开始的人往往更容易学好。就像作画,在一张白纸上作图,总比在一张已经涂鸦过而要让你去改善成图的要容易。好好去看讲义吧,相信施主会学得很不错!20分
得分:60分
修真仙骨蓬莱境
破点灵犀好了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4 18:22 , Processed in 0.1096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