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2006年度殿试 12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5 0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度联都试部甲科殿试试题 [ 高级班]卷 (代联都学堂第一期高级班入学试题): 一,应对:(每对句15分) 1、 [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 [对句]月斜霜枕,蟾影撩人逐梦痴。 2, [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 [对句]步月寻梅,踏歌索酒,六州白雪辅三台。 ——注:对句除辅字外都是词牌。 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 主题:颂和谐。 业兴国自强,才兴国自康;战无虑,和无忧,全凭物质基础。 老及人之老,幼及人之幼;民不争,官不斗,应重文化核心。 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 依题目要求,分为三部分作答,相互交叉的内容则尽量不再重复表述。 (一)推荐联评析 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试赏:全联以书院所在地点——开元寺上、天宝山前为中心遣字而成。上联前半分句“逃墨归儒”概括书院之教学宗旨,自许其作为宋儒理学之奠基者与集大成者之胸襟。后半分句以学院跨于寺之顶上,暗写其理学一道高于佛学之意。下联化用王安石诗意:十二座山峰层峦叠翠,从天宝山向书院如排闼般飞来,雄浑壮观。 全联融意入景中,取象遣辞老练精到,整体气宇轩扬,藏自我推许于不动声色之间,尽现宗师风范。 从格律上看,前面三领字中的“年”、“峰”两字同平未替,一是作为领字可从宽,二是此两字实在无字可换,若为适律而损意,高手不为。另本联后分句的平仄安排采用的是按意节更替——构成了1、3、2的音步结构,与目下视为标准的马蹄韵不同。 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 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 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试赏:全联出彩处在“船梭横织,塔笔倒写”八个字上,“横”、“倒”两字尤得作对深趣。“波中锦绣”、“天上文章”气势可赏,但因是熟笔,略欠新意。 全联写广州,扣题十分紧密,单论联意,中规中矩。 格律上“写”字出,但作者知病而不改却大有文章。按普通看法,此处“写”字换“书”字合律而意并不变,但“书”为阴平且为合齿口呼,诵读时其声必细微而欠响亮,偏偏全句仅此一处为动词,恰是“句眼”之所在,字响能醒全句之神,字沉则有损全句之韵。如此一来,求合律还是求响亮,陷入两难。最后作者还是择取了“写”这一重读响亮之字,显示了不同凡响的勇气——在机械套用联律已成风尚的今天,如果联用于参赛,可能初评就已惨遭淘汰!即非参赛联,若以高手身份拟此出律之句,也难免浅薄者非议了。一叹! 另按:下片起句三仄尾在律诗中亦常见,应无碍。 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 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 试析:此联虽是为越王亭而作,但联中只泛泛地以西施浣纱处“若耶溪”略扣越王勾践事,全联基本与越王无关,从扣题上来说略有松脱。上联以“泛者”总括于斯地有关之古今人物,言下之意,谓彼等虽“去来不止”,大体脱不出求名求利之营营辈,倒不如只为静听天籁者能得游胜之真意,写法未脱俗套。下联的“苦于应接不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从山荫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直发个人牢骚,并谓仅为坐看千峰而建斯亭,着力处在后七字,但联意与上联基本重叠,略见合掌。 若以上分析无误,则此联之价值并不如其享名之高,有点名不符实矣!或谓此联为李渔所作,恐有错讹,此联大多认为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所作。 以上为学生个人看法,或全是妄言亦未可知,恭候老师指教。 从联律上看,上下联两“之”字虽无不可,但此处上联“之”字换“于”字当无问题。之所以不换,大概与下联中已用了“于”字有关,由此也可证明此联仅在“艺”字上也有可雕琢之余地,未臻完美。这也可作为非李渔所作之旁证——按李渔乃《笠翁对韵》之编撰者,于联作基本功处断不会如斯草率的!另外本联第一分句的平仄按排显然也是以意节为单位,把四个字作为一个完整节拍的,这也与马蹄韵不符。分句脚的平仄安排也与从平仄竿上截取的句脚马蹄律有出入。 (二)论文:马蹄韵不是联律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完美标准 综论以上各联,艺术成就上的高低一目了然,暂放下不表。但在联律上,三副对联都有一个共同点——与当今公认的标准马蹄韵有出入,这种情况是否绝对不允许呢,学生以为未必! 当今联律标准于句中平仄安排,不外乎下列两种说法。 1、参照诗律,要求句中平仄以两音节为一拍两两交替,如是五言或七言律句则兼论孤平须避。上下联平仄交替点平仄应相反。这就是通常说的马蹄韵。 2、认为对联体式与律诗不同,句子长短不一,强行要求以诗律作联律不科学,且亦会对对联的表意,及入联可用的句材造成极大的限制——因为汉语发展到今天,汉语的成词已不再仅仅是双音词,作为可以用散文句式入联的对联,再只以诗律为标尺明显不合理。这一派主张以意节为平仄交替之根据,即以每一表意小节为一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8:18 , Processed in 0.0668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