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椿]联圣孙髯翁生卒年月考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4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
<P  align=center>联圣孙髯翁生卒年月考<p></p></P>
<P  align=center>云南省楹联研究所  赵  椿<p></p></P>
<P ><p> </p></P>
<P >自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称为“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以来,人们对长联作者孙髯翁的身世及其生卒年月便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然而至今尚无定论。<p></p></P>
<P >据清代赵州(今弥渡凤仪境内)学者师范在《滇系》中记述:孙髯翁的父亲为陕西三原人,以武职宦滇,遂流寓昆明。考满清王朝以重兵入滇,攻克省城的日期,是在康熙二十年辛酉岁(1681)十月二十八日,孙髯翁的父亲可能就是在康熙二十年以清军头目的身份入云南的。攻下昆明后,他便以武职宦滇,落籍于昆明。<p></p></P>
<P >孙髯翁究竟生于何时?据<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易问耕">易问耕</st1:PersonName>先生考证,认为他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窃以为这一考证是可信的。这可由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岁(1760),孙髯翁向一位<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窦姓老">窦姓老</st1:PersonName>先生祝贺七十寿辰时写的《贺寅<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老">翁老</st1:PersonName>先生七秩荣寿》诗中可以看出:“庚辰正月夫载阳,天晴瑞霭郁相望……主人今年年七十,双瞳剪水含珠光,……座上一叟七十五,一叟七二相雁行,一叟七十身体胖,皤然白发两髯苍。……”诗中所言的几位老者,除主人外,应该是包含孙髯翁在内的三位老者,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然而据史料记载,孙髯翁容貌清瘦,他不可能是“七十身体胖”之人,其余只有“七十五”和“七十二”两种可能了。而按七十五岁来算,往前推七十五年,正好就是<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易老">易老</st1:PersonName>先生考证的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p></p></P>
<P >据清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清兵是以康熙二十年辛酉岁(1681)十月“二十八日,克云南,入其城”的。如果孙父当时为清兵的一个小头目入滇的话,那么他宦滇两年后,正是他择偶成家的最佳时期,孙髯于康熙二十四年生也就在情理之中。<p></p></P>
<P >另一种说法是,孙髯之父早年曾参加了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后于清顺治四年丁亥岁(1647)三月随孙可望入滇,遂流寓于昆明。考李自成于明崇祯二年戊辰岁(1628)起义,清顺治二年甲申(1644)在湖北九宫山遇害。就算1644年孙父年龄为十六岁,至孙髯生时他已是五十七岁的人了。如此,则孙髯当为“老蚌生珠”。若按这一说法,则师范为孙髯立传时,可能隐去其父随孙可望入滇历史,而只笼统地用‘其父以武职宦滇“记其事亦未可知。姑两说并存,以期来者进一步考证。<p></p></P>
<P >据有关史料记载,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卜筮为生的清贫生活。<p></p></P>
<P >据澄江<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克敬">张克敬</st1:PersonName>先生在《孙髯翁与阮芸台》一文中叙述:先生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常与老鼠蚊虫作伴,生活之清苦可想而知。这从他的自叹自嘲诗中得到反映:<p></p></P>
<P  align=center>枕头肚里是秕糠,耗子因何少得粮?<p></p></P>
<P  align=center>咬破任从天替补,空空如也又何妨!<p></p></P>
<P >更为恼人的是每到夏秋之期,蚊虫叮得他难以入睡,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先生百感交集,挥毫写道:<p></p></P>
<P  align=center>不是琵琶不是筝,嗡嗡聒耳到三更。<p></p></P>
<P  align=center>丈夫不听谗言语,任尔空鸣枕上声。<p></p></P>
<P >此诗表面上写蚊声像枕边之妻一样唠叨乱耳,实则暗斥当时社会上播弄是非的小人,鄙厌之情,跃然纸上。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大丈夫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以读书求知为乐,不坠青云之志,吟诗抒怀寄志,亦难能可贵矣!<p></p></P>
<P >俗语说:“仁者寿。”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髯翁八十有三,滇西师范公前往咒蛟台拜谒,见先生“白须古貌,兀坐藜床上,如松荫独鹤,互相问询,乃以诗请。拍案敷陈,目光炯炯射人。自是时携饼饵与谈,辄至暮始返。”<p></p></P>
<P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1770),师范公再次拜访,先生依然耳聪目明,神智清醒。走路不用藜杖。<p></p></P>
<P >先生的女婿在弥勒赶马经商,往来于师宗、丘北、泸西和弥勒间,为人忠厚,家道殷实,为尽半子之责,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岁(1772)将先生接到弥勒奉养。<p></p></P>
<P >弥勒有个名叫苗雨亭的士子,早年在省城游学,与先生过从甚密。乾隆八年癸亥岁(1734),雨亭公出仕,任河南渑池县令,为官十八年后,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岁(1761)辞官归里,在弥讲学,得知先生到弥勒安度晚年,当即聘为西席,共同设馆授徒。<p></p></P>
<P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春正月初九日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在线时间
238 小时
主题
58

830

帖子

0

精华

203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756
经验
20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8
2
发表于 2007-12-11 08:5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28 小时
主题
302

2817

帖子

5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无用之极

Rank: 9

UID
19412
经验
6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1
3
发表于 2008-12-30 15: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主题
177

4090

帖子

2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705
经验
6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4
发表于 2009-3-3 12:21 | 只看该作者
<P>再次来学习,孙先生大观楼之联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不朽之作,考证先生生卒,意义重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4 18:40 , Processed in 0.0802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