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四期高级班一年级第一讲C组作业贴【点评:清风匙月心】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主题
243

339

帖子

0

精华

1894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171
经验
189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6 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三、虚、实之我见。

课外作业:改下述诗句中的木枯病: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月下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作业截止时间:8月10日
评阅截止时间:8月13日

在线时间
680 小时
主题
159

1101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639
经验
524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20
2
发表于 2013-8-6 17: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羊女 于 2013-8-7 08:42 编辑

C6牧羊女
作业: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七绝·野趣
驱车十里入山围,荒草比肩蕉叶肥。
坝上儿童忙底事?一竿芦苇钓余晖。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应该是由我入题。因为作诗第一要事是立意。也就是自己所要表明的志趣、情感、人生感悟等等。然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取恰当的意象,组织、创造一个境界。所以,先有“我”,然后才有了相关的题材。
      
三、虚、实之我见。
       好的诗作应该是虚实的合理结合。因为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意象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所以,一定得有实写。但是,如果一味的写实,那么就没有诗味了。诗歌是想象的艺术。用虚笔才能拓展想象的空间,从而创造无穷的意境。


课外作业:改下述诗句中的木枯病: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月下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抱月乘舟随月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3 小时
主题
1

242

帖子

0

精华

611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8553
经验
13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3
3
发表于 2013-8-6 20:01 | 只看该作者
C组辣妹第一讲作业

作业: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七绝  地球变暖有感
金乌威武坐高天,路上行人似火煎,
倘使当初环保做,凉风习习伴君眠。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个见以为诗是由我入题,有位老师说过“我笔写我心”,无我即无诗,无心即无诗,有了我,有了心,于是就有了借以表达自己的要么委婉,要么铿锵,要么激愤,要么悲悯的诗词画意,所以个见由我入题。
三、虚、实之我见。
诗为心声,诗的各个句子有虚实之分,个人以为实为描述或所见所闻,或经历遭遇,虚为抒发因此而产生的各种情绪寄托或宣泄,若整首诗写得太实则无法表现自己的情绪,若太虚又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只有虚实结合方能达到所要的效果,才会营造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主题
3

160

帖子

0

精华

542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8638
经验
10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9
4
发表于 2013-8-8 20:04 | 只看该作者

c7风景如画第一讲作业

本帖最后由 风景如画 于 2013-8-9 21:26 编辑

清风飒飒润秋纱,时菊缤纷闲百花。
何以群芳争妩媚,风流独秀映霄霞。

作诗之法:
我以为是由题入我,虚实相映。(我还需要理解。)

修改: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将欲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主题
5

352

帖子

0

精华

882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572
经验
19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5
发表于 2013-8-8 20: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红尘 于 2013-8-9 06:37 编辑

C3满江红一讲作业
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春愁
须是雷霆雨水多,残英听雨亦哀歌。
借问东君驻何处,好将相思种山坡。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作诗之法由我入题,所谓诗言志,无我即无志,无我之情志,乃无病呻吟之句。

三、虚、实之我见。
     自去年5月进入小渔村九期诗词培训班参加学习,已一年有余。期间,在逍遥侯、垅上屠户、真哥等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一路跌跌撞撞进入了小渔村四期诗词高级班,感到十分荣幸。在此,感谢小渔村网络诗词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感谢渔舟姐姐、逍遥侯、垅上屠户、真哥、缘了等老师无私的奉献!还有很多评阅老师、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今天的作业是诗词虚实之我见。结合前阶段时间的学习,下面我谈一谈在诗词创作中虚实结合的一点体会:
     虚实结合在诗词创作中运用相当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虚即空虚,在写作手法上是营造环境,在修辞手法上采用比兴;实即真实,在写作手法上是描述实境,在修辞手法上采用赋。由此可见,实境有限而造境则无穷。所以,在诗词创作中,要想把诗词写活、耐读,就必须虚实结合,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从而产生强烈的空间回响,喻情于物,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妙。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虚实结合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由于诗词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把诗词写得妙趣横生,诗味浓郁,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把虚实境物进行有机揉合,丰富其内涵,使之多姿多彩。
     我们在创作诗词时(以绝句为例),在章法上一般为二节式。起承景,转合情,即上景下情,景实而情虚。正所谓触景生情,遐想联翩。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深刻地阐明了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重要。在我们的诗词创作中,只有把虚实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借助想像,拓展空间,扩大意境,深化主题;才能使诗词具有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才能气韵生动而逼真。写出来的诗才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谈到诗词的虚实,免不了有实字虚字的运用问题。我们先看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晩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上片虚字「欲语」二字,扣人心弦。下片接二连三地运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与相应的实字交替着墨,不落俗套。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绝望、无助、愁怨表达得一览无余,收到了尺水兴波,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合理使用虚字的神奇。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则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以上二种看法,我们不难看出,诗词创作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才能使虚实结合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即使是妙手,也只能凭一时灵感偶尔得之天成文章,而不是常得之。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只有多读多记,多想多炼,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字词的使用技巧,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有偶得之机会。
        当然,也有通篇实写的全景诗。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四句全写景。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可闻可见的鸟鸣涧美妙的图画。足见王维遣词造句炼词达义的功夫了得。
       诗词之虚实,涉及方方面面,十分广泛。由于本人资质愚钝,不能详释虚实结合之妙,肤浅之见却侃侃而谈。实乃班门弄斧,庙前舞刀,且观点有谬,不甚惶恐。为避免贻笑大方,敬请老师批评。吾将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洗耳以待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01 小时
主题
131

1495

帖子

2

精华

4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5965
经验
14854 点
威望
4 点
在线时间
19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6
6
发表于 2013-8-10 1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阳 于 2013-8-10 12:21 编辑

c2秋阳
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七绝·有景
东风拂遍花儿魅,绿荫浓时鸟啭欢。
欲问春情何处久,阳光满地只须看。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个人觉得,角度不一样而已。这两种方法没有冲突,更没有优略。
我喜欢百花争鸣,不喜欢一枝独秀。所以,无所谓那种方法。

      三、虚、实之我见。
虚实相间,句子灵动,诗词就有灵性。可我自己办不到,油梭子发白啊。

课外作业:改下述诗句中的木枯病: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月下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个人觉得这个没什么毛病,符合格律,晚,月,既然不是毛病,当然不需要更改了。


秋色浓时浮短棹;
江云醉处正斜阳。---缅甸哥老师惠赠
云影静秋篱,肃然皎然,俱是人间新画本;
此心融碧水,清者明者,悠游物外小江山。-----没有问题老师惠赠

秋桂飘香熏晚照
艳阳添彩染红霞-----草野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主题
0

57

帖子

0

精华

205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0376
经验
48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3
7
发表于 2013-8-12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剑倾城 于 2013-8-12 12:43 编辑

C10一剑倾城作业
回旧居
携囊方过绿萍湾,不觉行程到此山。
若问家门何处是,竹溪桥外白云间。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这次作业的做法是由我入题。但平时作诗 既可以由我入题,也可以由题入我,要看作者的构思。
三、虚、实之我见。
诗词中只有虚实结合写出来的文字才生动 、韵味悠长 ;尽写实,就会显得很呆板  ,尽写虚 也会显得虚无缥缈 ,空喊口号。
所以虚实结合的文字才最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05 小时
主题
5

283

帖子

0

精华

718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154
经验
176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5
8
发表于 2013-8-12 17:43 | 只看该作者
冰峪沟
九折深潭峰出水, 一杆新日鸟飞烟。
问寻何处桃源地,冰峪清沟钓笠渊。
二、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作诗之法有我入诗,由题入我可以使人与物和而为一,借物咏怀,以我为物,诗可以含蓄不直露,可以是言尽而意不尽,更有韵味,使诗意深宛。留有想象空间,更增加诗的美感。
三、虚、实之我见。

关于虚实,写的东西太实,则使诗没有生气,过于呆板,僵硬,直白。太虚则显得没有实际内容分,表达不出你要说明的主题。好的作品应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才能使诗意更加丰富,更加和谐,更有表现力,视野更开阔,使想象丰富,收放和谐统一,更能很好的表达所写内容。
课外作业:改下述诗句中的木枯病: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月下行。--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邀月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3 小时
主题
3

55

帖子

0

精华

162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765
经验
3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2
9
发表于 2013-8-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c9  逍遥伊人
作业: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孤旅
晚来风雨客愁新,
舟泊江边月浸身。
试问天涯谁共醉,
一樽明月伴征尘。

     二、论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
         由我入题,即有我之镜,物皆著我情。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志向,,由题入我,在特定的环境中由眼前的景物引起心灵的对景物的感触,二者是有区别的。
      三、论虚、实之我见。
     写诗词忌讳全虚,虚让人感觉大话,空话,无依无据,。全实则是显得没有生机活力,直白,没有诗意,没有诗的意境,平实,呆板。只有二者相结合,诗才有意境,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2 小时
主题
0

58

帖子

0

精华

2145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759
经验
4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2
10
发表于 2013-8-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C5--蕉窗夜雨第一讲作业
                 
       《七绝  深山藏古寺》
流泉迭奏水潺潺,曲径危崖心自闲。
若问佛光何处觅?弥僧出入彩云间。
二、   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答:我以为是由题入我,由我入题均可。
三、虚、实之我见。
答: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
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主题
3

137

帖子

0

精华

34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387
经验
6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3
11
发表于 2013-8-15 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夏浅秋 于 2013-8-15 16:57 编辑

C8-浅秋第一讲作业
一、用设问法作绝句一首,题目自定。
《七夕》
迢迢银汉杳无边,飞鹊搭桥一夕连。
可是堪怜离别恨,千年不懈恁相牵。

二、论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
个人认为是由我入题,王国维大师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眼中的景物色彩皆是由作者情感所寄托。

三、论虚、实之我见。
太实了作品显得直白呆板没有生趣,太虚了作品显得空洞缺乏意境,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才能使作品意境深远灵动,韵味悠长。

课外作业:改下述诗句中的木枯病:
烟波江上晚风清,抱醉乘舟月下行。
楚尾吴头何处辩?一川灯火似流萤。

:L看不出哪里有木枯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 小时
主题
0

50

帖子

0

精华

143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3675
经验
31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3
12
发表于 2013-8-18 01:40 | 只看该作者
c11--文步红楼
第一讲作业
一丶
七绝/沈园有感
沈园柳老壁无痕,留下清词绝唱文。
千古深情何处觅?钗头凤里品忧魂。
二丶作诗之法,是由我入题,还是由题入我。阐述自己的见解。
    1丶我认为应该是由我入题。因为作诗第一要事是立意。也就是自己所要表明的情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取恰当的意象,组织、创造一个境界。所以,先有“我”,然后才有了相关的题材。
     2. 论虚、实之我见。
太实了作品显得直白呆板没有生趣,太虚了作品显得空洞缺乏意境,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才能使作品意境深远灵动,韵味悠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7 10:56 , Processed in 0.1180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