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庭筠律诗中的全名词联奇葩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1 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庭筠律诗中的全名词联奇葩

      中文可以全用名词造成一句,这在别国语言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唐朝诗人温庭筠一首律诗《商山早行》中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十个字,全是名词,且代表十种景物。明李东阳称赞这两句:“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虽然这诗句中的“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结构词组或名词短语,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仍然保留名词的具体感。这是世界文学和语言中所罕见的。综言之,这是中文的优越,无可比拟。它的优越特点和影响可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一、实用久远,古文字仍是活的,可以不间断地与古人亲密交接。二、词性灵活,不受人为的文法影响。三、文学不随言语而变迁,言语虽殊,文字不变。因此可籍文字为媒介,察知古人的心性思想,考究利弊,籍资进步改良。四、中文行列齐整,四平八稳;音韵美妙,朗朗成诵。
      就温庭筠的这一全名词联句,对后世也是有影响的。陆游《书愤•其一》中的诗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徐悲鸿的“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等句,也算这一类型,只不过偶尔落进一两个形容词。元马致远在《天净沙》中有稍作改动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算是由形容词与名词构成的名词偏正结构短语而组成的诗词联句。作为意象法的表达手法来讲,这是很极端的,也是很巅峰的。
      温庭筠的这一手法也传到国外,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对其推崇备至,还在英文中亲自实践这种特殊格式。他写过一首《地铁车站》(IN A SATION OF THE METRO),全诗只有两句: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这首诗的中译本较多,早期以杜运燮的译文最为流行: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说实在的,这一译文有点瑕疵,作为中文对应,也应避用“显现”这一动词,原作里面是没有动词的,而且也是押韵的(au韵)。现稍作修改,试译如下:
      在人群中的这些面孔幻影,
      潮湿黝黑的枝条上朵朵花瓣。
      当然庞德也未得唐人真谛,句中只能说是避开了动词,不过对于英语语言来说,已是勉为其难了。
      也许在一些方家看来,此乃雕虫,不入法眼。不过为了怡情或变换一下表现手法,也不妨试之一二。笔者这就信手涂鸦一首《春》,算作是一点体会。
      园林花草树,萍水苇塘春。
      蚕室桑枝叶,陌头犁地人。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2
发表于 2016-2-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8:49 编辑

温八叉一生做人奇诡,放浪形赅,作诗也要独出心裁。 有时无意中也关心他与鱼玄机的亦师亦友的柔情,但两人却未能终成眷属,人生也都已悲剧收场-----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05:20 , Processed in 0.0782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