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国粹网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2005年4月第二次修订)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8:39 | 只看该作者
<P><B>第二讲 初识对联格律</B></P><P>  ●第二讲学习、考核内容:(1)初步树立上下联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作中(2)初步掌握“词性相当”要素的有关内容和规则,包括重复用字规则,词性、词组、句式结构分类,汉字的多种词性(3)初步掌握“135不论、246分明”的声律规则</P><P><B>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B></P><P>  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网络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网上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下面是从国粹网对联擂台中摘录的几个病例:</P><P>  山路踏青风满袖
  阳关辞故泪两颊
  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P><P>  焰火升腾空灿烂
  恩师仙逝徒伤心
  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P><P>  西疆腾热浪
  北国化冰封
  (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P><P>  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
  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
     字正腔圆洋教授
     肢碎身残泥菩萨
     活血化瘀金罗汉
  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P><P>1、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
  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例:</P><P>  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P><P>  高山须厚土
  大厦要良材</P><P>2、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
  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例:</P><P>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P><P>  莫学杨柳半年绿
  应效松柏四季青 </P><P>3、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
  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例:</P><P>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P><P>  才听骏马踏花去
  又见金羊献瑞来</P><P>  根据正对、反对和串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
  如果是自己创作成联,则需要练习使用各种关联方法。</P><P><B>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B></P><P><B>一、重复用字规则</B></P><P>  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
  重复用字规则:</P><P>1、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例:</P><P>  春回大地春阳暖
  国至新元国运昌(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国”)</P><P>  病例:
  春回大地春阳暖
  岁至新元国运昌(下联1、4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P><P>  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例:</P><P>  岁岁春光好
  家家富路通</P><P>  曲曲弯弯走路
  堂堂正正做人</P><P>  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P><P>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出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P><P>  熙熙攘攘暮暮朝朝可怜他去去来来个个劳劳碌碌
  我我卿卿夫夫妇妇但愿得平平稳稳年年喜喜欢欢(宾馆、旅店用联)</P><P>  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P><P>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福州西禅寺玉佛阁)</P><P>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某恋家学生妻代对塾师)</P><P>2、上下联避免出现“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P><P>  病例:
  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人进财(“人”同位重字)</P><P>  病例: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力图避免。)</P><P>  作为特例,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P><P>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P><P>  病例: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不恨人(“不”异位重字,也是禁忌。此例下联改为“莫”字即可。)</P><P>  病例: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P><P>  同位重字容易发现和避免,而一旦存在,即属大错。异位重字在字数较多的对联中常有被忽视的情况,包括一些正规的赛事中,获奖作品也曾出现过异位重字,所以写作、鉴赏时须特别留意。</P><P>  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又称“换位格”,如:</P><P>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P><P>  室有奇书穷亦富
  胸无点墨富也穷</P><P>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P><P>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P><P>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P><P><B>二、词性分类</B></P><P>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P><P>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金山词霸软件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
  对联创作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多种词性,如以下这些字:不、有、了、红、一、香、下、东、要、着、须、好、来、如、胜、似,等等。</P><P><B>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B></P><P>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P><P>  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
  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
  偏正: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
  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动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P><P>  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举例:</P><P>  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
  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
  ……  </P><P>  两个字的词组有时看成一个整体,有时需要分开来分析词性和词义,根据需要而定。</P><P>  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例:</P><P>  羊毫舒远志
  虎胆壮雄风
  羊毫、远志 偏正结构名词,舒 动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词性对仗工整。</P><P>  欢歌笑语 辞旧
  爆竹花灯 迎新
  欢歌、笑语 偏正结构名词,欢歌笑语 并列结构名词,辞旧 动宾结构(动词性词组,在这里应该分开看作两个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P><P>  春回大地 诗行绿
  日耀长天 画卷红
  春回 主谓,大地 偏正,春回大地 是完整的主谓宾句式(划分为“春/回/大地”或“春/回/大/地”均可,“大”形容词修饰名词“地”,语法中称为“状语”),诗行 偏正,诗行绿 主谓。具备主谓语就构成完整意义的句子,故联句整体由两个完整的分句组成,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因联句字数极少,一般不作为分句看待,而是看作两个节奏或者符合平仄两两交替的三个节奏。</P><P>  病例: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九万里</P><P>  春回大地诗行绿
  彩笔喜描画卷红 </P><P>  春回大地诗行绿
  莺歌燕舞山河新 </P><P>  以上病例词性和结构问题十分明显,联友不妨自己分析。</P><P><B>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B></P><P>  第一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本讲继续展开讨论。
  先回顾第一讲中介绍的平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
  这个规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135不论,246分明”。不能死搬硬套这个规则,其中尚有不少奥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P><P>1、“135不论”不包括3、5、7等单言联句的句脚字。再看第一讲中的例子:</P><P>  春来眼际
   平 仄  
  喜上眉梢
   仄 平</P><P>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P><P>  鞭炮声声报喜
   仄 平 仄
  红灯盏盏迎春
   平 仄 平</P><P>  五星赤帜迎风展
   平 仄 平
  十亿丹心映日明
   仄 平 仄</P><P>  很明显,其中的5言、5言的联脚必须“上仄下平”。</P><P>2、尽量避免“三平尾”。</P><P>  “三平尾”指下联(或分句)最后三个字连平,是格律诗词中的大忌,许多年来一直套用到对联中。</P><P>  病例:
  满园芳草绿
  万户春联红(仄仄平平平,须将“春”换仄声字)</P><P>  春风春雨引春色
  新岁新年开新篇(平仄平仄平平平,须将“开”换仄声字)
 
  上下联的分句中也不允许出现三平尾:</P><P>  盛世千山红 祖国扬鞭已跃马(千山红 三平尾)
  新春万里艳 人民折桂再腾龙</P><P>  改革开红花 呈中国特色(开红花 三平尾)
  小康铺富路 通人间天堂</P><P>3、避免在5言联下联(或5言分句中)出现“仄平仄仄平”,7言联下联(或7言分句中)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P><P>  这两种格式被称为“孤平句”,也是诗家大忌。近年对联界有不少人提出对联不必忌“孤平”,正规赛事评选中也偶有孤平句被入选,但尚未得到公认,初学对联者仍然有必要了解并尽量避免。这里的“孤平”概念是“除尾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仅指以上两种平仄句式,不宜将这个概念扩大到其它句式中,比如6言句式“仄平仄仄仄平”。
  病例:
  爆竹传吉语
  腊梅吐异香(仄平仄仄平,须将“吐”或者“腊”换平声)</P><P>  辉煌长创人财旺
  锦绣又添事业兴(仄仄仄平仄仄平,须将“又”或“事”换平声字)</P><P>4、上下联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P><P>  病例:
  风和日丽花争艳
  山青水绿鸟竞歌(青-和、绿-丽 粘律,此例调整为“水绿山青”即可。)</P><P>  通常,我们只说下联某字和上联粘律,或者对句的某字和出句粘律。粘律是下联(或对句)的偶数位“平仄失替”造成的。如果出句(或上联)平仄失替,而对句(或下联)平仄合律,也必然出现粘律。失替、粘律常被统称为“出律”。</P><P>5、带“领字”的联句不能简单套用“135不论,246分明”规则。</P><P>  先看例子:
  欣 文坛喜溢
  看 艺苑花荣</P><P>  经 世上几番风雨
  看 人间别样春秋</P><P>  类似这样的例子中,第一个字称为“领字”,带领字的联句应除开领字后考察后面的双字词汇的平仄情况。如上面第一例应将后四字看成一个4言句,,第二例将后面六字看成一个6言句。绝不能死板地划分单、偶数,如“经世/上几/番风/雨”,就大错了。上两例除开领字后的平仄交替和对仗情况:</P><P>  欣 文坛喜溢
     平 仄
  看 艺苑花荣
     仄 平</P><P>  经 世上几番风雨
     仄 平 仄
  看 人间别样春秋
     平 仄 平</P><P>  领字有两个字的,称为“两字领”,也有三个字的“三字领”。通常一字领、三字领的平仄可以相对随意,两字领最好和后面的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平仄交替。例:</P><P>  看 儿曹整顿乾坤
  任 老子婆娑风月
  
  欣看 大地千重秀
  笑望 巨龙四海飞</P><P>  懒看 风潮随起落
  厌谈 功苦任西东</P><P>  不忍看 花闲玉瑟
  也曾弹 剑泣金鞍</P><P>  领字起到“统领”后面句子内容、加重语气的作用,在整个句子中领字通常不是必需的部分,其后的句子已经具有完整意义。有些两字词很容易被看成领字,需要按上述概念仔细分辨。以下例子各位试加分析:</P><P>  千选不烦随你意
  百看不厌称君心</P><P>  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P><P>  中间的分句含领字的例子:</P><P>  日月循环 堪喜 人间换岁
   仄 平    平 仄
  风云际会 欣逢 世纪更新
   平 仄    仄 平</P><P>  凤舞龙飞 喜看 大好河山 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 遥望 骨肉同胞 团聚有期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此例后八字应分为两个分句单独安排平仄,美中不足的是“肉、胞”粘律!
</P><P>6、一至四字联的平仄问题</P><P>  一字、两字的对联很少,只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中才能成其为“对联”。一字联肯定是上仄下平,二字联尾字上仄下平即可。</P><P>  单独的三字联,同样是尾字上仄下平。但是在多字联中当作领字、分句或者语义节奏时,可以根据联意需要适当放宽要求。例:</P><P>  看菩萨 添颜料
  照题目 作文章</P><P>  笑不了 古今事
  看得见 去来人</P><P>  大大肚 能容万物
  微微笑 看破群生</P><P>  四字联尽量遵循“13不论,24分明”,特别是作为分句时。单独的四言联因字数太少,死板地遵循这一原则束缚手脚。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失替”的例子(联脚除外,下联尽量避免三平尾):</P><P>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故宫:乾隆题竹香馆)</P><P>  析证诸子
  衡量百家(老舍赠刘子衡)</P><P>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昆明:华亭寺) </P><P>7、多分句对联的平仄问题</P><P>  此问题在第一讲中已讲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以加深理解。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P><P>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P><P>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P><P>  凤舞龙飞 喜看 大好河山 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 遥望 骨肉同胞 团聚有期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这是前面的例子,多分句含领字。上下联后八字本身平仄没问题,但因“粘律”,所以要么改上联的“大好河山”,要么改下联的“骨肉同胞”。</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8:39 | 只看该作者
<b>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b><P>  ●第三讲学习、考核内容:(1)掌握词性工对与宽对的概念及对应规则。包括:名词的工对与宽对;词组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2)当句对有关知识(3)联绵词知识</P><P><B>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B></P><P>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包括第二、三节内容)。</P><P><B>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B></P><P>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狭义的词性工对即指义类相对:</P><P>  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P><P>  例: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P><P>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春-秋,鱼-鹿,义类相对。)</P><P>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顺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在以后讨论。
  初学者尚须注意另外一个问题:简单地将固定词组拆开后放在上下联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词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下联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P><P>  名词的宽对指不同义类的对应。例:</P><P>  桂下诗朋满
  杯中玉月圆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P><P>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P><P>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P><P><B>二、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B></P><P>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第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P><P>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P><P>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P><P>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P><P>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P><P>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P><P>
  例: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P><P>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 言论文章、丰功伟业 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 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 丰功 对 言论 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P><P>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 对 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P><P>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P><P>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P><P>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P><P><B>第二节 当句对</B></P><P>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利用当句对宽对的技巧,可以大大拓宽对联创作的思路。例如嵌字、嵌名联,使用当句对规则可以将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嵌在同一个位置。</P><P><B>一、当句对的各种形式</B></P><P>1、并列结构的当句对</P><P>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在上一节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只要同为并列结构,即便结构内部存在不同词性也是可以相对的。如同“言论文章”对“丰功伟业”,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就是:上联 言论 对 文章,下联 丰功 对 伟业,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联律也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但如果下联的“丰功”改为“功勋”就不工整了,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P><P>  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相对是当句对的最小单位,下面是大观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P><P>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P><P>  上联“空”对“阔”,下联“英”对“雄”,形成句中自对,如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P><P>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南北 方位名词,短长 形容词)</P><P>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七八 数词,东西方位名词)</P><P>  这些都是常见的例子。</P><P>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P><P>  这是复字型的并列结构当句对,“救、大”词性不同,但是 救苦 对 救难,大慈 对 大悲,形成句中自对。</P><P>  亭边短短长长柳
  渡上来来去去船(短短长长形容词,来来去去动词)</P><P>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济南趵突泉观澜亭楹联)</P><P>  惜劳人兮草草劝君少住
  望前路之漫漫不我久留(浙江奉化广渡凉亭) </P><P>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P><P>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P><P>  以上数例是“叠字当句对”,叠字可看作特殊的并列结构。在第二讲中我们讨论过复字联(包括叠字联),利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复字、叠字现象,可以进一步帮助理解。诸如“匆匆”对“坐坐”,除了它是叠字技巧外,还可以解释为“匆对匆、坐对坐”,因为形成了句中自对,所以上下联词性可以不相同。</P><P>  史君子花 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 春青夏绿秋黄 </P><P>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 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 柴米油盐 </P><P>  三绝 诗书画
  一官 归去来</P><P>  童子数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P><P>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P><P>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以上数例被称为“连环当句对”,也就是连续的并列结构相对。其中有很多饶有趣味的对仗:“之乎者也”对“柴米油盐”是“虚对实”,“诗书画”对“归去来”是名词对动词,“白面子龙”四个字和前面的两组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下面将单独讨论),最后一个例子是连环复字型当句对。如果不是在当句对的环境中,诸如之对柴、诗对归、一对有这样的对仗是很难出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P><P>2、不等字当句对</P><P>  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结构的词组或句式即可。</P><P>  风正民心顺(“风正”对“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人和”对“国事安”)</P><P>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阴心董卓 和 前面的两个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上联同)</P><P>  以上是词性工对的例子。更有意思的是词性宽对,以下例子各位自己分析一下:</P><P>  眼里 耳里 鼻孔里 许你别通消息
  类堕 随堕 尊贵堕 不可犯着锋芒</P><P>  一箫 一剑 一知已
  无牵 无挂 无烦恼</P><P>  逢喜 临怒 见涵养
  大事 难处 看担当</P><P>  土产有三 驴子 臭虫 候补道
  军制无二 杀人 见客 绝代公(嘲刘坤一镇压太平军并大量卖官)</P><P>  洋衣 洋帽 洋袜子 头发亦有 洋气
  卖国 卖民 卖祖宗 江山也快 卖完</P><P>3、隔词、隔句当句对(以下例子均为工对):</P><P>  是一原非一(是一、非一自对)
  无为便有为(无为、有为自对)</P><P>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犹迷(雾乱、景迷自对)</P><P>  黄莺歌红梅(黄莺、红梅自对)
  紫燕舞翠柳(紫燕、翠柳自对)</P><P>  地灵更喜人杰(地灵、人杰自对)
  物阜又遇年丰(物阜、年丰自对)</P><P>  小忍构奇思,三落三升,大略定航向;
  平心描特色,一开一革,妙笔谱华章。(一、三分句隔句自对)</P><P>  隔句自对常见于长联中,下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P><P>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P><P>4、分句当句对</P><P>  分句当句对也有结构相同者。但结构不同的当句对可将创作思路放得更宽。</P><P>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杨度挽梁启超联)</P><P>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单独考察,“成固欣然”与“人皆欲杀”的句式结构是不同的,单独出现这样的对仗肯定是不行的。</P><P>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 ,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 ,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P><P>  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下联相对应的两句结构却大不相同。</P><P>  一桌子点心 半桌子水果 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 四点钟到齐 岂是革命精神(录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前两个分句结构不同。)</P><P>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P><P>  这是分句的连环自对,即排比句。此例五个排比句上下联的句式结构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P><P><B>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B></P><P>  其实当句对中结构相同、词性工对的例子是很多的,上面第一部分仅为说明当句对的宽对魅力而尽量列举宽对例子。工对的例子在春联中就可以找出很多:</P><P>  持家勤与俭
  建国富而强(勤俭、富强隔字自对)
  
 
  春促山河变(山河)
  人描天地新(天地)

  风似剪刀 花似锦
  雨如银线 柳如烟(不等字词性工对)</P><P>  岁尾 年头 交子夜
  人间 天上 共良辰(上下联前四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样)</P><P>  民意顺 国运兴 四海讴歌称盛世
  春风和 日色丽 九州景物换新颜(前六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致)</P><P>  山坡植树 河岸造林 青峰 环 绿水
  街道种花 社区栽草 闹市 荡 春潮(前两个四言句的自对其上下联及本句中结构词性均一致,后面的隔字自对上下联词性结构也相同)</P><P>  
<B>第三节 联绵词</B></P><P>  联绵词在有的书刊文章中写作“连绵词”,还有人认为应写作“连绵字”。联绵词的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断一个两字词是否是联绵词:</P><P>  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不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何字构成另外的词。</P><P>  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达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伶俐“伶”可单独表达意义,旧时指戏曲演员,不能表示“伶俐”的意思;“俐”不能单独表达意义。</P><P>  3、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P><P>  仓(1)仓房,仓库(2)姓。
  促(1)时间短:短促、急促。(2)催,推动:督促。(3)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马虎”的意义无关。</P><P>  以上文字摘录自卢广庭先生的文章《怎样识别联绵字》。在另外的文章中,诸如“空阔、英雄、短长、冰炭、伪真、今古”这样的明显属于同类单音节词组成的并列词组也被划入联绵词范围。这些词超出了上述3种情况,主要特征是拆开后的字义和原来的词义均有联系。这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其实,由于对联规则允许联绵词和并列式词组对仗,因此初学对联者可以把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看成广义的联绵词,或者把联绵词看成特殊的并列词组,均无大碍。
  在对联中,同词性和不同词性的联绵词、并列词组都可以在上下联中相互对应。联绵词、并列结构双字词的对仗也就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如同上面提到的“英雄”对“空阔”。楹联中这种例子很多,故不再举例。</P><P>*****************
  本讲后两节内容和第一节的“工对、宽对”概念均有关联。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词性的工对、宽对在很多情况下是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相对概念,实践中应从联作的语义环境来具体分析。“工对”和“对仗工整”是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概念。“对仗工整”的评语很多时候也用在有宽对的场合。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3
发表于 2005-5-9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B>网校开班预告</B>:</P>
<P>一、教材已修订完毕。1-5讲的作业题也基本设计完成。
二、网校程序尚需作最后的完善工作,预计下周可正式接受报名。
三、需要参加学习的网友本周可先学习教材。</P>
<P><B>教材第二次修订说明</B>:</P>
<P>一、第2、3、4讲改动较大。其中改动、增补最大的是1、2、4讲中的声律规则。主要有以下一些修订:</P>
<P>1)“平仄杆”概念只用来说明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句中平仄不再涉及此概念,以免将问题复杂化。
2)句中平仄规则重点讲解“135不论,246分明”规则,并由浅入深贯穿于1、2、4讲中,在此基础上,增加“整体声律平衡”概念和“活用声律规则”的相关知识,以免初学者局限于“两两交替”而钻进死胡同。另一方面,仍然强调马蹄韵在对联声律规则中的主体地位。
3)强调正规赛事中须留意“三平尾”、“孤平”等禁忌。
4)“词性相当”规则也作了部分调整。
5)扩大了考核范围。句脚平仄、古四声、无情对、诗钟均纳入考核范围,但只作简单考核。</P>
<P>二、本次修订力图使本教材更加简明,层次更加清晰,并保留了由浅入深的三层次结构:</P>
<P>第一层次:第1讲
第二层次:第2讲
第三层次:第3、4、5讲</P>
<P>三、<FONT color=#f70909>诚恳欢迎广大联友、方家对本教材提出宝贵意见。请给我发短信。</FONT></P>
<P><B>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
</B>(<FONT color=#ee1111>2005年4月第二次修订</FONT> 中华国粹网对联网校)</P>
<P>目录</P>
<P>(“非考核内容”不在练习和考试题中出现,但建议学员通读;“简单考核”意即只考核基本常识)</P>
<P>第一讲 什么是对联
  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
  第二节 对联四要素</P>
<P>第二讲 初识对联格律
  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正对、反对、串对)
  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一、重复用字规则
    二、词性分类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的相关内容)</P>
<P>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二、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第二节 当句对
    一、当句对的各种形式
    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
  第三节 联绵词</P>
<P>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节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
    二、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第二节 树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
    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
    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
    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非考核内容)
  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非考核内容)
  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简单考核)</P>
<P>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一节 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节 “合掌”禁忌
  第三节 无情对(简单考核)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简单考核)
  第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P>
<P><B>第一讲 什么是对联</B></P>
<P>  ●第一讲学习、考核内容:(1)常用词性辨析(2)汉字平仄声判断(3)能做简单的对句和自撰简单成联,符合基本的对联格律(4)能判别联作中的明显错误</P>
<P><B>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B></P>
<P>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参见本站[楹联仓库]首页的分类表。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P>
<P><B>第二节 对联四要素</B></P>
<P>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P>
<P><B>一、字数相等</B></P>
<P>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例:</P>
<P>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P>
<P>  病例:
  上联:春  来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P>
<P>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上下联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上下联各十一个字;“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P>
<P>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P>
<P>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是极其个别的例子,不提倡模仿)</P>
<P>  对联按字数分类时,上下联各3字称为“三言联”或“三字联”,各4字为“四言联”或“四字联”,依此类推。通常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归入“长联”(根据周渊龙、赵梦昭合编《古今长联辑注》中的观点),15言以下归入“短联”(尚无权威观点),15言至30言可权且归入“中长联”,1-3言也可称为“超短联”(1-3言联很少,1-2言更少,大多在特殊环境下才能成其为对联),另外还有多至上千言的“超长联”。</P>
<P>  本站楹联仓库收录的<a href="http://www.zhgc.com/p_asp/dl.asp?VPage=FirstPage&amp;fl=cl&amp;bt=长 联"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d1ae6>长联</FONT></A>和<a href="http://www.zhgc.com/p_dl2/tbsc.asp"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822dd>超长联</FONT></A>浏览。</P>
<P><B>二、内容相关</B></P>
<P>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P>
<P>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P>
<P>  故乡千里月同此
  十年劳碌又一天(不仅内容对不上,词性也对不上。)</P>
<P>  出句:一江春水向东流(下联)
  对句:两河秋波朝北动(字词生硬对仗,内容不知所云。)</P>
<P>  “无情对”和“分咏格诗钟”是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将在第5讲中介绍。</P>
<P><B>三、词性相当</B></P>
<P>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词性分类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 名词</P>
<P>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 动词 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
  
  (或者:
  春 来 眼 际
  名 动 名 名
  风 光 无 限
  名 名 副 名)</P>
<P>  “词性相当”被联家认为是对联的本质特征和铁定的规则。但是也有个别“特例”。以下例子仅作为粗略的了解,初学者不宜模仿:</P>
<P>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郑板桥)
  引用:“这是所谓的‘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这种所谓的“依稀对”,不仅对应的字词词性严重不工,还打破了“对应词组字数相等”的戒律。不宜模仿!</P>
<P>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引用:“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楹联艺术达到如此“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效仿!  </P>
<P>  对联讲究用词用字精练,在创作中经常需要考察每个字的词性。在第二、三讲中我们将作详细讨论。</P>
<P><B>四、平仄相谐</B></P>
<P>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P>
<P>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对联声律要求在一个语句中(上联或下联的各分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出现。如何交替?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例:</P>
<P>  春来眼际
   平 仄  
  喜上眉梢
   仄 平</P>
<P>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P>
<P>  鞭炮声声报喜
   仄 平 仄
  红灯盏盏迎春
   平 仄 平</P>
<P>  五星赤帜迎风展
   平 仄 平
  十亿丹心映日明
   仄 平 仄</P>
<P>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P>
<P>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P>
<P>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P>
<P>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这副对联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规则。</P>
<P>  以下略举数例,请尝试分析每幅作品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的对仗情况。</P>
<P>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春联)</P>
<P>  处处欢歌遍地
  家家喜笑连天(春联)</P>
<P>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春联)</P>
<P>  绿叶衬红花 花繁叶茂
  情歌谱新曲 曲美歌甜(婚庆联,花、曲为顶针手法)</P>
<P>  山明水秀 八节四时颜不老
  日丽风和 千年万古景长春(贺寿联)</P>
<P>  风风雨雨 为人民 终身奋斗
  山山水水 留足迹 风范长存(挽联,风雨、山水叠字手法)</P>
<P>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大书院。“书院”是古近代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书院联书卷味浓厚、书生气十足,自成一派,对仗工整,佳作颇多。此联即为经典的复字、叠字、顶针联)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8:40 | 只看该作者
<P><B>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B></P><P>  ●第四讲学习、考核内容:(1)“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2)整体平衡观及活用声律规则(3)了解机巧联的声律问题(4)了解古四声问题</P><P><B>第一节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B></P><P><B>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B></P><P>  马蹄韵规则是湖南大学余德泉教授在其专著《对联格律》中提出的,已被楹联界广泛接受和运用。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
  马蹄韵规则包括句中平仄规则和多分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第二讲第三节中已经讨论过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的相关内容,建议联友回头再复习一遍。</P><P>  关于句中平仄规则,除了前面重点介绍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外,有不少作品严格遵循了“两平两仄”交替,且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成为声律上的“工对”。但是,“135不论,246分明”作为相对意义上的声律宽对,从美学和联评角度,和工对具有同等地位。
  以下是几个声律工对的例子:</P><P>  春来眼际
  喜上眉梢
  
  大地春风劲
  长征战鼓催</P><P>  处处明山秀水
  家家笑语欢歌</P><P>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P><P>  凡思炼就千秋句
  胜地留存万代歌</P><P>  春回大地山欢水笑
  日暖神州物阜民丰</P><P>  瑞雪纷飞大地萌春意
  东风浩荡神州跃巨龙</P><P>  此外,5、7言联作中还有一种来自律诗的常见平仄格式:</P><P>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P><P>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清音歌盛世
  妙笔著华章</P><P>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P><P>  虎跃龙腾 全民歌盛会
  羊欢马啸 胜纪上新阶(第二分句)</P><P>  盛世长春 喜看东方腾紫气
  神州大治 欢呼法制振雄风(第二分句)</P><P>  当然,也有很多在此格式基础上遵循“135不论,246分明”而作了变化的声律宽对,不再举例。</P><P><B>二、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B></P><P>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分句的句脚平仄应尽量做到“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例如:</P><P>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P><P>  马蹄韵如何规定各种分句数量联作的句脚平仄格式?这里引入“平仄杆”的概念。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句脚平仄有两种排列规则(下联平仄和上联相反即可):</P><P>  第一种“平仄杆”: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平仄杆”: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P><P>  不管多少分句的联作,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P><P>  句脚平仄举例:</P><P>  二句联:</P><P>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P><P>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P><P>  三句联:</P><P>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P><P>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P><P>  四句联:</P><P>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P><P>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P><P>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P><P>  余德泉教授是在对大量明清两代对联作品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马蹄韵规则的。前人的对联作品大多数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有些虽然不是所有分句都严格遵循两两交替,但其中部分是遵循的;有的划分为几个部分来考察,每个部分仍然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感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余教授的原著。</P><P>  现代对联的句脚平仄偶有打破两两交替的例子:</P><P>  金枝玉叶 双建花开 艳如国色 芳若天香 根系防城港
     仄    平    仄    平     仄
  (2003年8月防城港市楹联学会征联出句)</P><P>  世纪坛上 视际六合 侍祭列祖 试寄情思 示计春秋 事记历史 誓继先烈 势济中华
  (2002年世纪坛征联。句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后六个分句符合马蹄韵规则。)
  
  必须注意:马蹄韵“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原理在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规则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句中平仄可以“135不论”,而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必须“两平两仄交替”。</P><P>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规则,许多正规赛事都用它作评选标准,建议联友在创作时尽量遵循。在联意需要时可以适当变化,一般情况四个分句以上应避免一平一仄交替或所有分句同韵。三个分句时,上联“仄平仄”,下联“平仄平”是允许的。</P><P><B>第二节 树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B></P><P>  由于对联字数不定,内容宽泛,技巧格式多种多样,因此无法用格律诗词那么严格的声律来约束对联创作,“句中偶数位应该平仄交替”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则,不能一概而论。古今流传的优秀对联作品中,出律之作并不鲜见,包括三平尾、孤平、联脚上平下仄的例子都有。学员在掌握一般规则基础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活用规则。</P><P><B>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B></P><P>  语义节奏在朗读时有明显停顿,使得完整的联句被分割,形同多分句联。这种情况可以分开来安排平仄交替。带领字的联句朗读时也有明显停顿,领字也可算作一个单独的节奏。这里只举一些非领字联的例子。</P><P>  山青水秀 春艳
   平 仄  仄
  花好月圆 谷香
   仄 平  平</P><P>  6言句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换前四字的两个双字词来满足整句平仄交替的要求(水秀山清春艳,月圆花好谷香),但是大众化的春联还是使用习惯的词汇顺序为好。因为朗读时第四字后有明显停顿,并且后两字一般会降低语速,因此4、6位未作平仄交替对音韵美感的影响并不大。下例类似:</P><P>  福临 寿星门第
   平  平 仄
  春到 致富人家(2、4位没有交替,无不可)
   仄  仄 平</P><P>  春到处 乾坤锦绣
    仄  平 仄
  运来时 门第生辉
    平  仄 平
  前三字类似领字的作用。此例决不能划分为“运来/时门/第生/辉”的节奏!</P><P>  以下例子请大家自己分析:</P><P>  羊歌拜拜 情 切切
  猴舞翩翩 意 浓浓</P><P>  飞雪迎春 千家暖
  东风送暖 万户春(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义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
    
  八言以上一般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完整分句,略举几例:</P><P>  春满人间 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 四季长安</P><P>  户迎春 春桃妆绿柳
  门有喜 喜鹊闹红梅</P><P>  白雪映红梅 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 福满人间</P><P>  春风得意 草木 增秀色
  时雨润心 山河 添笑颜(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义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P><P><B>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B></P><P>  当对联中必须使用偶数位没有平仄交替的成语、成句、专用名词时,或因联意需要无法做到上下联偶数位平仄相反时,可将整个词看成一个节奏,尽量做到节奏的尾字(节奏点)有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反,以求得上下联声律的整体平衡。甚至三平尾对三仄尾也可以。</P><P>  四面花 果然好样
    平    仄
  一肚草 格外大声
    仄    平</P><P>  与 有肝胆人 共事
       平  仄
  从 无字句处 读书
       仄  平</P><P>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平   平    仄  仄    仄
  千载华夏 不二地 市肆双雄 来朋 万国九州
     仄   仄    平  平    平</P><P>  春夏秋冬 八百标兵 四十年 电波荧屏 荟锦绣
     平    平   平    平   仄
  东西南北 数千志士 九万里 雄关漫道 铸辉煌
     仄    仄   仄    仄   平</P><P>  小康有望 老百姓 全凭 三个代表
     仄   仄  平    仄
  大地回春 新千年 更看 九州风云
     平   平  仄    平</P><P>  以下两例属于可以不受声律限制的机巧联(前者为异字同音技巧,后者为复字叠字技巧)。下一节将专门讨论机巧联的声律问题,这里仅用来说明声律的整体平衡。其中最后的四言句遵循了严格的“两两交替”规则,使得整幅联语读起来仍然抑扬顿挫,琅琅上口。</P><P>  羊年 阳春 扬州 杨柳 飏絮 洋洋洒洒
  燕乐 艳日 雁塔 彦英 宴宾 嬿嬿姝姝(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P><P>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P><P>  全平对全仄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原则上也认为上下联声律是平衡的:</P><P>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P><P><B>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B><FONT color=#e61a1a>(非考核内容)</FONT>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今都不乏其例,但以下例子初学者仍然不宜刻意模仿。这些例子中的大部分都能找到上下联整体声律平衡的理由,但已非本教材论及的范围。</P><P>  高谈阔论参天地
   平 仄 平
  顾此失彼问鬼神
   仄 仄 仄
  (联嵌“高参”“顾问”,是一幅讽喻联。其中下联“彼”出律实因成语不可换字。)</P><P>  愿作春蚕,丝未尽,吐未止;
   仄 平   仄   仄
  甘当黄牛,日不落,走不停。
   平 平   仄   平</P><P>  提高 医疗质量
   平  平 仄
  增进 人民健康
   仄  平 平
  此例虽然上联2、4位、下联4、6位无交替,且4位粘律,但因联意需要不宜换字,下联有“健”字的仄声过渡,无不可。
  
  酒胆海样大
  仄仄仄仄仄
  诗才天比高(臧克家题李白纪念馆)
  平平平仄平</P><P>  花开三章清平调
  平平平平平平仄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楹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仄仄仄仄平仄平</P><P>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P><P>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联脚上平下仄)</P><P>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P><P>  以下几个例子除了声律不够严谨,连词性也有不工之处,是典型的只注重联意合理、通顺的例子:</P><P>  青年,中年,老年,三部人生曲;
  学习,工作,事业,一支奋斗歌。</P><P>  血洒老山,捐躯为谁?为九州十亿幸福;
  身居猫洞,吃苦为啥?为千家万户团圆。</P><P>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P><P>(接下一楼)</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5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8:40 | 只看该作者
<P>(第四讲  续)
</P><P><B>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B><FONT color=#ee1111>(非考核内容)</FONT></P><P>  机巧联也称为特殊联格,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联友可以从本站楹联仓库首页左边列出的名称中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但从平仄问题的角度,在如此多的机巧联中,哪些可以放宽声律要求?不外乎以下这些:</P><P>  复字、叠字、回文、排列、数字、白话、谐趣、音韵(异字同音、同字异音、叠韵、双声、拟声)等。</P><P>  这些机巧联中,有的仍然可以满足严格的声律规则,或者能满足上下联整体平衡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时,只要机巧自然、联意通顺,是允许出律的。以下分别举例,请学员自行分析其声律:</P><P><B>1、复字复词格</B>:</P><P>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P>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此联同时还运用了双关、借义、顶针的手法。究其上下联平仄搭配,虽然有三仄尾、三平尾问题存在,仍然不失整体的平衡感。此联还有一个妙处是轻声字的存在,使得同一个字读起来字音也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几乎完全消除了呆板的三仄尾、三平尾的生硬感。</P><P>  并非所有的复字联都出律,以下几个例子仍然是“二四六分明”:</P><P>  鱼钓钓鱼鱼骇钓
  马鞭鞭马马惊鞭</P><P>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P><P>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P><P>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是有名的今人对古对。但是细究平仄,对句 印月井、印月影 三连仄和上联协调并不好。如单纯追求平仄协调,将“印”改为“观”更好:</P><P>  观月井观月影观月井边观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能让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毕竟是件美事。)</P><P><B>2、叠字叠词格</B></P><P>  此格也有不少合律的佳作:</P><P>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联)</P><P>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P><P>  九州万马跃千山山山壮丽
  一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
   (央视2002春节征联一等奖。标准的“二四六分明”。在联格分类时,只要有一个字叠用也可以权且归入叠字格)</P><P>  不合律的例子: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写于十年动乱)</P><P>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下联除“一”外全仄,十分罕见。但是因写于特殊的年代,意义非常,联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平仄的协调。</P><P>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清
  “朝”分读cháo、zhāo,“长”分读zhǎng、cháng,根据不同读音,可有不同断句。但是怎么断都不是严格的马蹄韵。这里只讨论两种读法(换一个字来表示):</P><P>  朝潮 朝朝潮 朝潮朝落
  长涨 长长涨 长涨长清</P><P>  朝朝潮 朝朝潮 朝朝落
  长长涨 长长涨 长长清
  虽然不是严格的马蹄韵,但是整体平仄搭配仍然不失基本原则。上联好歹还有阴平、阳平的变化,不至于一个音调一读到底,那就更呆板了。</P><P><B>3、回文格(又称倒顺联)</B></P><P>  合律的例子:</P><P>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萦柳浪柳萦莺
  上下联各自回文,回文前后一模一样。</P><P>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从下联尾字开始倒读,回文后变成另外一副联语,意思有变:</P><P>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P><P>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部分回文)</P><P>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叠字格已举过此例,也是部分回文的例子)</P><P>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谢方山题三潭印月)
  回文镶套。有部分回文:客中客,有整体回文。此联应这样断句:客中客 入 画中画 。下联如果 看 字换一平声字则更完美。此种情况的联语整体平仄搭配是协调的。应归入合律的范围。</P><P>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鼎题门联。孙曾为同治和光绪师。)</P><P>  2002
  1991
  (所谓的数字回文)</P><P>
  不合律的例子:</P><P>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广为传播的回文句。本站楹联仓库已收录了20余个对句。
  这种典型的回文格,其平仄也呈对称排列,这也是一种平衡。应对这样的句子,应该追求平仄字字相反的“境界”。字字同韵应坚决杜绝!大部分字词粘律也应该避免。此句可以这样断句:上海 自来水 来自 海上。对应 上海 的词最好是个双平声,对应 自来水 的词最好是 平仄平。经过筛选,满足这“苛刻”条件的竟然只有一句:</P><P>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P><P>  九曲桥下湖空空壶下桥取酒
  陶宅院前酣醉醉汉前院摘桃
  这是谐音回文格,异字同音,倒顺读音一样。平仄基本上也呈对称排列。</P><P>  考官被官考
  观众遭众观</P><P><B>4、排列格</B>。排列格尚可分为“列品、组串、排比、分总”四种:</P><P>  列品: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
  组串: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
  分总:类似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在表述时则有分述有总述;分总法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P><P>  合律的例子:</P><P>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三组描写景物的两字词连续堆叠,一幅绝妙的水墨画跃然字里行间,堪称经典)</P><P>  白沙白水白洋淀
  黄海黄河黄浦江
  (按今韵,白黄同平,但正好在1、3、5位置上,同平无妨)</P><P>  酸甜苦辣咸香涩
  柴米油盐酱醋茶
  (典型的排列格)</P><P>  不合律的例子:</P><P>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此联读起来十分顺畅,并没有因“粘律”造成任何不协调感。)</P><P>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联脚上平下仄,但因联意一问一答,不能调换。</P><P>  沧海日 赤城霞 峨眉雪 巫峡云 洞庭月 彭蠡烟 潇湘雨 武夷峰 庐山瀑布 合宇宙奇观 绘吾斋壁
  少陵诗 摩诘画 左传文 司马史 薛涛笺 右军帖 南华经 相如赋 屈子离骚 收古今绝艺 置我山窗
  (邓石如题碧山书屋)</P><P><B>5、数字格</B>(本属镶嵌格的一种,因数量庞大而单列一类)</P><P>  合律的数字格佳作很多,不再举例。这里只讨论不合律的情况。</P><P>  一仓二府三角四端五家岭
  六铺七里八方九尾十间头
  (嵌一仓里、二府坪、三角洲、四端里、五家岭、六铺街、七里庙、八方亭、九尾冲、十间头十湖北长沙地名。)
  为了嵌进如此多的带数字的地名,所费功夫已不小,平仄问题只能退居其次了。</P><P>  一口能吞 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 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经典谜语联。总体平仄是协调的。猜不着谜底的联友请在仓库中寻找答案)</P><P>  三多斋三元斋三吉斋三三如九九如斋
  四物散四逆散四磨散四四一六六一散
  (‘九如斋’食品店,早年在湖北长沙最负盛名。但在该店创建之前,已有‘三吉斋’,‘三元斋’,‘三多斋’等店相继兴起。由于竞争不过九如斋,门庭渐趋冷落。联嵌乘法口诀,最后还用‘如九、九如’词序颠倒反复,当时都认为是绝对。但天下事总是“无独有偶”,居然有人能对出。用了四个中药汤头名,上下联对仗字字工稳,实为难得的妙联。)
  这里所谓“字字工稳”,除了平仄方面的基本原则,还指上下联对嵌乘法口诀、数字相对、词性相对等因素,其中 六对九 是 仄对仄,实为无奈,也大可不必再予追究。</P><P>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 仄平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今韵)
  平平平平 仄仄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古韵)</P><P>  有名的苏州南浩街征联。此联并非要着意嵌进数字,整句联语的字词完全按照联意的需要自然而然平铺直叙,却在不经意间嵌进了6个数字(包括大写的“陆”)。这看似随意镶嵌的六个数字自然给对句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平仄搭配问题。尽管联句中的一个四连平和一个四连仄严重打破了马蹄韵“两两交替”基本规则,但是读来仍然行云流水,并没有十分别扭的感觉。这归功于整体平仄的搭配:水陆两旺 四连仄 和 三吴明清 四连平 遥相呼应,此间加入了适当的平仄变化,最后四字落脚于标准的马蹄韵,以铿锵的双仄声收尾!整体平仄搭配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平衡感。</P><P>  应对这样的出句,对句的平仄应如何安排?很简单,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最好是整句字字相反!我们来看看已获得优秀奖的其中几个对句(平仄标注按今韵,后六字可以不断句,为了分析的方便而断):</P><P>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 仄平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今韵)</P><P>  百业诚信 无双埠 工商共荣 振邦 万代千秋
  仄仄平仄 平平仄 平平仄平 仄平 仄仄平平</P><P>  百业今古 无双地 琼玖十坊 流风 万载千秋
  仄仄平仄 平平仄 平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P><P>  百艺荟萃 新八景 俯拾九华 流连 万客千宾
  仄仄仄仄 平仄仄 仄平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P><P>  赤县俯仰 诸黄祚 穹苍青荧 寄情 丹旆蓝图(以颜色对数字,另辟蹊径)
  仄仄仄仄 平平仄 平平平平 仄平 平仄平平</P><P>  千载华夏 不二地 市肆双雄 来朋 万国九州
  平仄平仄 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 仄平仄平</P><P><B>6、白话格</B>(即口语化对联)</P><P>  以下只举不合律的例子。</P><P>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某妇人劝其夫戒烟联)
  像这样不顾及上仄下平基本原则的白话联并不多!其中 喷云吐雾 可改为 吐雾喷云,但既然是口语化的,倒过来反而不顺口了。</P><P>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联)</P><P>  休来休来哪知为人这样苦
  完了完了自惭所学竟无成
  (某文士自挽联)</P><P>  凭咱这点切实功夫不怕二三人是少数
  看你一团孩子脾气谁说四十岁为中年
  (丁文江贺胡适四十寿)</P><P><B>7、谐趣格</B> (不合律的例子):</P><P>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P><P>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传为纪昀对乾隆)</P><P>  大小姐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P><P>  师娘登楼望南北
  弟子行路吃东西</P><P><B>8、音韵格</B></P><P>  此格不再举更多的例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P><P>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P><P>  出句前7字连平,单独看是单调的,但是对句做到了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P><P><B>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B>(简单考核)</P><P>  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或“古韵”。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今天仍有不少人习惯使用古声创作对联。近年在大部分正式征联大赛中大多都允许使用古声,但是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P><P>  今天我们学习对联,不要求学习用古四声撰联,但是对古四声应有所了解,便于判别前人联作中的声律运用情况,同时便于鉴赏今人使用古声创作的对联。</P><P>  古四声:平、上、去、入。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对联中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对联中都归入“仄声”。</P><P>  今四声与古四声大致的对应关系:</P><P>  今声 - 古声
  -----------
  上平 - 阴平(极少数除外)
  下平 - 阳平(极少数除外)
  上声 - 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 - 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 - 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P><P>  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P><P>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
  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P><P>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还有一个网上工具可供使用:古韵平仄显示程序:<a href="http://www1.hotqq.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1.hotqq.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FONT></A></P><P>  例:
  因荷而得藕(得。古声 平平平仄仄 合律)
  有幸不须梅</P><P>  鳦鸟传长发(发。古声 仄仄平平仄 合律)
  苍龙协永绥(协。古声 平平仄仄平 合律)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6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8:40 | 只看该作者
<P><B>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B></P><P>
  ●第五讲学习、考核内容:(1)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2)“合掌”禁忌(3)初步了解无情对及分咏格诗钟(4)认真阅读指定的文章,认真思考,将你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下来(5)树立“撰联如写文章,以内容关联为重”的观念和“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对联用字需要反复推敲”的创作习惯</P><P><B>第一节 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B></P><P>  上下联的关系,除了第二讲中提到的正对、反对、串对外,从逻辑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P><P>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例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P><P>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P><P>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P><P>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P><P>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P><P>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P><P>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P><P>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P><P>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P><P>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
  宁以义死,
  不笱幸生。</P><P>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P><P>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P><P>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P><P>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P><P>8、目的关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下联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P><P><B>第二节 “合掌”禁忌</B></P><P>  所谓合掌,即同义相对。指的是上下联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下联使用了同义词。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例如下面一副合掌联:</P><P>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即为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P><P>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避免。然而,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视,即使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下面这些合掌例子,联友自己体会分辨:</P><P>  大地逢春绿
  江山映日红</P><P>  发家勤为本
  致富俭当头</P><P>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P><P>  黑白颠倒几时了
  上下欺瞒何日休</P><P><B>第三节 无情对</B>(简单考核)</P><P>  无情对作为“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别具情趣。不过需留意:无情对和“内容不相关”的“准对联”往往只有一步之遥!</P><P>  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且最好是小类相对(名词即为义类相对),但是联意却毫不相干。</P><P>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果”皆草木类;“已、然”助词;“半、一”数字;“寻、点”转义动词;“休、不”副词;“纵、相”副词;“斧、干”则为古代兵器。</P><P>  如果不能字字相对,词组也必须是同一小类:</P><P>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葡萄”“苹果”是不能拆开单字相对的联绵词,但两者均属水果。此例其他字词的对应情况:珍-瑞,同小类的形容词;妃-士,人称代词;脸-牙,人体部位。</P><P>  无情对常使用借对(借义)手法。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例如:</P><P>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指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P><P>  无情对最好也能遵守平仄规则,如以上两例。打破平仄规则并非不可,但不提倡有意为之。例:</P><P>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巧用酒名的别解来对天象。尽管上联平收且三平尾,但整体平仄还算协调。</P><P>  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例:</P><P>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P><P>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P><P>  如果出句求无情对,要求出句尽量无歧义,否则便无趣。即便出句是平收,也应作为上联。例:</P><P>  黄花
  绿帽
  若出句为有歧义的“绿帽”则无情之趣尽失。</P><P>  病例:
  浮云游子意
  下雪乐童心
  此例即为应该上下调换的例子。因为上联有词组结构方面的歧义。让读者反复琢磨才看出名堂的无情对会失去不少趣味。</P><P>
  无情对创作中的其他几个误区:</P><P>1、只求字字工对导致句义生涩、牵强或不完整。</P><P>  无情对的词义搭配应该自然通顺,不能连句中也出现“不相干”的词义搭配,以致整句话不知所云。病例:</P><P>  帝王脚下过
  佛祖心中留
  先想到没有歧义的一句话作为出句,再琢磨对句,这的确是无情对创作手法的一种。此作能看出先想到的是“佛祖心中留”这句佛家常用语,如果是则应作为上联。为求字字工对,“帝王脚下过”句义不够明确,是否指“地下埋有许多前朝的帝王,被今人踩在脚下”?像这种让人揣摩不透联意的对句是失败的。</P><P>  天高皇帝远
  池浅王八多(生造的因果关系)</P><P>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河秋波朝北动(对句字字工对,联意却不知所云)</P><P>2、只求句义完整和不相干,而部分字词没有工对。</P><P>  这种情况不仅显得趣味性不足,更糟糕的是导致“既不是无情对,内容又不相关”的重大失误。病例:</P><P>  且罢晨妆学手谈
  休到密室作耳语(密室-晨妆 没有工对)</P><P>  马月猴年虎岁
  天时地利人和(问题出在“地、利、和”三字对仗不是小类工对)</P><P>  五粮铺绿野
  千里共婵娟(里、婵娟均没有工对)</P><P>  夫妇二人转
  黑白双面胶
  乍一看似乎是标准的无情对,也多少有些趣味,但是“黑白-夫妇”不合无情对要求,误将并列词组的句内工对应用到无情对中,这种情况值得注意。此例中“胶”对“转”也不工,严格说来“面”对“人”也不是义类工对。于是乎此作只能“开除联籍”。</P><P>3、只注意到字字工对,而出对句联意却有明显关联。</P><P>  这样对出的句子不是无情对,无趣。病例:</P><P>  无联不成对
  有偶才变双(出对句联意明显有关联)</P><P>  武大郎生气
  刘三姐养颜(仍然是联意相隔不够)</P><P>4、两言、三言的普通词汇对仗不能作为一幅完整的无情对作品。</P><P>  只有将单字拆开后能构成有完整意义的单句(主谓句式或省略主语的动宾句式)时,才能作为完整的联作。</P><P>  病例:
  金牙
  银耳(尽管有趣,但仅是一个偏正词组,严格说来不能构成“联句”。如能组合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则大妙)</P><P>  马头琴
  鱼肠剑(仍是词汇相对,尽管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但是不能构成联句,趣味性也不够。)</P><P>  下面两例尚可:
  赞美
  歌德(动宾句式:赞扬美国,歌颂德国)</P><P>  风云
  浪笑(主谓句式:风在说话,浪在笑)</P><P><B>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B>(简单考核)</P><P>  诗钟,顾名思义是古时私塾先生用限时的方法,以嵌字为题,让学生练写七言或五言对偶句的一种作句形式。分咏格诗钟是诗钟的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有机地把两个事物关连起来。</P><P>  因分咏不相干的两个事物,联意的关联常需要略加琢磨才能看出来,故分咏格诗钟也作为“内容相关”的一个特例来解说。</P><P>  特别注意的是,分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用“元宵蝶”三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既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例:</P><P>  《饺子、木鱼》分咏:
  薄皮嫩肉三江煮,
  硬骨空心五岳敲。</P><P>  《楹联、雄鹰》分咏:
  喜日临门局左右,
  狂风驾雾跃高低。</P><P>  《孙悟空、水仙》分咏:
  火眼金睛扬正气,
  冰肌玉骨放清香。</P><P><B>第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B></P><P>(以下文章请在国粹网“对联知识”栏目内寻找)</P><P>
一、“内容相关”的具体阐述:《内容相关谈》 (必读)</P><P>  思考: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如何做到关联?</P><P>
二、“内容关联”与炼句:《关于“池花对影落”的思考》 (必读)</P><P>  思考:对联有必要炼句吗?随心所欲、一蹴而就的作品和雕琢出来的作品哪个更好?</P><P>
三、“内容相关”还应该注意什么:1、《联作四弊》(必读)2、《论对联的巧与拙》(必读)3、《联外功散论》(必读)</P><P>  思考:对联创作是否应该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你对网络即兴对联的功能和现状如何看?艺无止境,联艺同样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提高联艺?</P><P>(完)
</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1 08:26 , Processed in 0.0966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