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上心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却上心头成联练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7:01 | 只看该作者
启功先生楹联探赏
韩崇文
启开国粹库门,奇珍异宝崇鸿大
功化中华学子,淑质英才念业师
启功(1912——2005)先生是北京市人。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他一生喜爱楹联,经常书写楹联。由于先生的书法作品,出类拔萃,极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因此,他书写的楹联,是前人的作品,还是自撰?其自撰联涉及哪些方面,其联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探讨。有人初略统计过,先生所书楹联有二百余幅,其数量是可观的。我看这些楹联主要有题赠联、名胜联、趣味联、挽联及古人的诗联等等,如果说启功先生是一本厚重的国学大典,那么启功先生的楹联,便是大典中精彩的一页。启功先生书别人或书自己的楹联,以五、七言居多。四言或多言联,数量很少。这恐怕和先生书写条幅的局限及其熟读古诗有关系。而且许多楹联条幅是应人要求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先生楹联的特殊性。我细细品味联语,慢慢探寻奥妙,小有收获。大体上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 淡泊名利 谦恭仁厚
启功先生为人淡泊名利 谦恭仁厚,其联如人,其人如联。他的几副自联或题赠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体愈坚
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一联的上联,化用 “今君学道观妙,淡泊自守,以富贵为浮云。”(苏轼语)而来。下联化用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之句 见《尚书·君牙》。二联说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为名利所累,最难的是用自己的本来面目做人。三联仍然说淡泊,有一些小故事,可以说明问题。在北师大校园内,弟子们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先生便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先生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取名“坚净居”。其名来自他的一方古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石与水当然是自然造化,坚与净尽出于天性。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坚”,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净”。
二, 知今博古感今怀昔
启功先生通今博古,酷爱古典诗词,像先生那一代文人,古诗古文,从小烂熟于心,因而对于古代诗人怀有深深的敬意,先生有题济南辛稼轩祠联
归行在,破阵声宏,檀板结成长短句;
望长安,扣阍城远,夕阳红隔万重山。
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字幼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赞美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先生穿越历史,有如身临其境,以联颂之。
题济南李易安祠联
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
故国前尘,归来梦影,中兴文字让遗嫠。
李易安即李清照(1084约1151)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先生之联,切人切事。
题九江琵琶亭联
红袖夜船孤,虾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
青山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
九江琵琶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大桥东侧,背倚琵琶湖。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九江市)司马。翌年秋天,送客于浔阳江(今九江市北长江一段)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先生之联,上联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妇;下联写“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一联可比《琵琶行》。
三,尊师重谊 情真意切 
启功先生尊师重谊,他撰写的挽联,可见一斑。
1971年挽恩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联
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
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答陶甄。
启功先生曾说,恩师陈垣这个字,不是普通恩惠之,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 他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陈垣的书斋名励耘书屋).师生之谊,历历在目。 
1990年11月(传真输送)挽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台静农
河岳日星风期无忝;
文章翰墨师友平生。
台静农(1903- 1990)安徽霍丘人。与启功为同辈师兄。抗战胜利后赴台北市,但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静农先生长启功11岁,对启功既关怀又鼓励。他们课余常在一起交谈教学心得,有时相伴郊游,一起饮酒、谈诗、作画, 1990年春,台静农先生在台湾身患癌症。6月,启功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香港终于与重病中的台先生通了一次电话。台先生因患食道癌已不能吃东西了,在电话中说:“咱们一块折腾的没有几个人了,就剩你和我了,你快来看我啊,不来就见不着了。”但由于当时的一些原因,启功台湾之行一直未能成行。11月,台先生在台北仙世,启功痛写上述挽联。
2002年1月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
早辑风谣,晚逢更华,盛世优贤叟寿;
独成绝诣,广育英才,耄年学祖师尊。
启功先生和钟敬文先生(原名钟谭宗。广东汕尾客家人。是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的邻居。前后不过十余米,启功比钟先生年少十岁。钟先生蔼然端肃,启功先生顽皮、幽默。他们同在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启功和钟敬文夫妇都被划为右派,在劳动改造中,钟先生年纪大,干重活吃力,有时会生气;启功年轻些,脾气好,总是乐呵呵地帮钟先生夫妇完成任务。“文革”时,造反派批判他们是“反动学术权威”。钟先生说:“我权威有一点,但不反动”;而启功先生却说:“我反动有余,权威不足”,
四, 幽默风趣 豁达乐观
坐卧总由它,一榻糊涂,半个窝棚防地震;
亲朋应谅我,三分气息,无多精力作空谈。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有强烈震感。为防震,启功先生搭起窝棚,在床上架一案,身卧其间,撰写此联
地震警报解除后,启功先生回到小乘巷住所,当时患眩晕症,作联云:
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
浮生余几日,一身随意去还来。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裕;
梨园数百树,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7:10 | 只看该作者
上联以陶潜自比,下联以庾信自况。
在1978年,66岁的启功曾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此《墓志铭》,通俗易懂,却功力不浅。两句一对,内容相对,文字相对,学生对教授,不精对不透,两句一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细细琢磨,获益多多。
启功先生的春联,少之又少,我仅只见到一副:
流水断桥芳草路
淡云微雨养花天
流水、断桥、芳草,春之景,淡云、微雨、养花,气之候。文之美,天之美,美美与共,尽在其中。学习先生楹联,有如饮酒品茶,清香满口,甘醇入心。
五, 旷世鸿儒 芳德永志
启功先生去世后,我们看到不少悼念先生的挽联,北大师生的挽联是
做事诚平,恒堪作人间典范,芳德永志;
行文简浅,显实为旷世鸿儒,风雅长吟。
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的挽联是
文史纵横,书法正大,一代宗师,上上智慧平淡出;
京华趋谒,湖上伺随,卅年私淑,谆谆教诲诙谐来。
江苏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陈树德的挽联是
启姓开新,博透专精真国宝;
功名殿后,高成低就老顽童。
这些挽联寄托着人们对于先生的尊敬、爱戴、思念,惋惜。一世师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显显令德,激历我们发奋有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6-26 18:56 编辑

浩然之气雄视古今
——卢照邻《对蜀父老问》浅析
韩邦亭
“初唐四杰”是唐初文坛最耀眼的巨星,“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就是其中的一位多面手。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他以诗文名世,中华书局曾于1980年出版今人徐明霞点校的《卢照邻集》录辞赋九篇,其中,《对蜀父老问》是对问体的名篇。
对问体源于宋玉的《对楚王问》,受此影响,汉代的东方朔、杨雄等答客体的佳作传世。而卢照邻的《对蜀父老问》,显然是深受杨雄《解嘲》一文的影响。卢照邻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借蜀父老之口夸耀自己的家事:“子非衣冕之族欤?文章之徒欤?”无独有偶,他在《释疾文》中自称是齐国姜尚的后代。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标榜自己的家族道:“人何代而不贵,代何人而不才?”可见,卢照邻对自己的出身是颇为沾沾自喜的。
著名辞赋学家龚克昌教授在《全汉赋评注》中这样评价杨雄的《解嘲》:“此文用赋体对话形式构筑成篇,答才是赋的主体。他侃侃而谈,有如江河直泻,不可遏止,颇具先秦纵横家雄辩之风。”这个论述是十分中肯的。卢照邻的作品在框架上虽未脱离《解嘲》的影响,但论述更为深刻,行文更加奔放,产生了气势磅礴的审美效果。
卢照邻一生坎坷,张燮在《幽忧子集序》中说:“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在艰难苦恨之中,能作慷慨激昂之语,实属不易。《对蜀父老问》就体现了这种风格倾向。在文中,蜀父老一方面歌颂时政,一方面对“余”进行无情的打击。其理由就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在《解嘲》中,客嘲讽扬子道:“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而卢文中的“蜀父老”也指责道:“而子爵不登上造,位不止中涓。”二者的论调如出一辙。但是,“蜀父老”的言辞就更为苛刻了,他嘲讽道:“庸非贫贱乎?”
与《解嘲》的问答体稍有不同的是,卢文的主人公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一气呵成,逼得对方“再拜而谢”。作者写得很有自信,用“笑而应之”来引领论述,自然是掷地有声了。在第二段开始,作者推出了《庄子﹒秋水》中文字的翻版。他说:“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给对方以辛辣的讽刺。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诗人,卢照邻不断地引经据典,在他的笔下,《礼记》、《论语》、《诗经》的光辉随处可见,且无堆砌之感。作者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驾轻就熟,行文的功力可见一斑。
作者善于大量使用对偶和排比句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取得不容置辩的强烈效果。比如,“行苏张之辩于娲燧之年则迂矣,用彭韩之术于尧舜之朝则舜矣,守夷齐之节于汤武之时则孤矣,抱申商之法于成康之日则愚矣。”短短四句话,就有十六个历史人物出现,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人文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文中其它的历史人物也纷纷登场,好像是在为作者的论述助威。伊尹、周公旦、管仲、娄敬等人各具特色,达到了为主旨服务的目的。
在《对蜀父老问》的主体部分,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描写时代的辉煌,对“蜀父老”的观点即“庸非有道乎”表示赞赏。但是,紧接着话锋一转,展开了新一轮的反问式议论。他说:“虽有阙里之圣,奄中之儒。叔孙通之蕝,公玉带之图,将焉设也?”接下来,作者用“又何施也”、“非急务也”、“固无取也”等有理有据的论述,为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地辩护。于是,他的结论也就自然的出现了,那就是“而适足以拂之。”
龚克昌教授在《全汉赋评注·序》中指出:“先秦诗歌多是作者用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世界描绘得较少。这大体上符合人们思维的规律和文学艺术发展的进程。”辞赋也是这样,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家们开始把主客观事物逐步统一起来。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辞赋也因诗赋取士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卢照邻的辞赋开创了律赋以外的新天地。它对仗工整、句式严整而又不失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把主客观世界完美的融合到一起,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
卢照邻在文章的第四段陈述了个人志趣等方面的主观倾向。他写道;“载鼷以车马,不如放之于薮穴也;乐鷃以钟鼓,不如栖之以深林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人生追求,那就是要“不失其天真。”那么,作者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他首先道出了自己的一个处世原则,即“随时上下,与俗推迁”,这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经过大篇幅的议论之后,作者的理想境界终于呈现出来,那就是一种保持浩然之气的自由境界。他说:“虽吾道之穷矣,夫何妨乎浩然。”我们注意到,作者又一次受到了庄子的影响,今人张庆利先生认为《庄子》的散文有想象丰富、用语犀利、善于比喻、气象壮阔的特点,概括可谓精当。那么,深受《庄子》影响的卢照邻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卢照邻的对问取得成功了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作者用横溢的才华,巧妙的雄辩层层展开,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还不忘以夫子的身份说教一番:“今将授子以中和之乐,申之以封禅之篇。终眇惭乎指地,窃所慕于谈天。”使得“蜀父老”终于“再拜而谢”。
刚才说到《庄子》的艺术特色,卢照邻的辞赋风格是与之一脉相承的。卢赋的最大特色就是摆脱了传统辞赋句式的束缚,驾驭文字的功力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短者有四言、六言,长者有十言乃至十三言,且能做到骈散结合,可谓灵活多变。语言辛辣犀利,比喻生动活泼,是《对蜀父老问》的第二个特色。作者在引经据典之间,不落堆砌的窠臼,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妙色彩。卢赋的第三个特色是塑造了一个“余”的丰满形象,这是智慧与超然的化身。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一个睿智的人物在字里行间里出现,这也是文章的最大成功之处。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有我之境”。
作为初唐文坛的重要作家,卢照邻的诗歌继承了魏晋六朝的创作经验,并且助推了五言律诗逐步定型的进程。他的辞赋创作也具有继往开来的特点,上承汉魏南北朝之余绪,下启盛唐律赋之新风,可谓影响巨大。《对蜀父老问》是最能代表卢赋艺术的作品,堪称唐初赋苑的一枝奇葩。
对蜀父老问      龙集荒落,律纪蕤宾。余自丰镐归於五津,从王事也。丁丑,届於仙桥上送客亭,即相如所谓不乘高车驷马不出汝下者也。遇蜀父老皤然庞眉华者休於斯,谓余曰:“子非衣冕之族欤?文章之徒欤?饰仁义以干时乎?怀诗书以邀名乎?吾闻诸夫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当今万方日照,九有风靡,主上垂衣裳正南面而已矣。庸非有道乎?而子爵不登上造,位不至中涓,藜羹不厌,衤豆褐不全,庸非贫贱乎?吾视子形容憔悴,颜色疲怠,心若涉六经,眼若营四海,何其无耻也!何其不一干圣主,效智出奇?何栖栖默默,自苦若斯?吾闻克为卿,失则烹,何故区区,无所成名?
  余笑而应之曰:”井鱼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墟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盖闻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是以圣贤驰骛,莫救三家之辙;匹夫高抗,不屈万乘之威。道在则箪瓢匪陋,义存则组斯违。或立谈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或委辂而事属论都之会,或射钩以相遇匡霸之机。亦有朝为伊周,暮为桀跖。当其时也,袭珩之锵锵;失其时也,委沟渠而喀喀。故使龙邱先生羞闻拥,雁门太守不知缝掖。孟轲偃蹇,为王者师;范睢匍匐,为诸侯客。富贵者君子之馀事,仁义者贤达之常迹。来不可违,类鸿雁之随阳;去不可留,同白驹之过隙。行苏、张之辩於娲、燧之年则迂矣,用彭、韩之术於尧舜之朝则舛矣。守夷齐之节於汤、武之时则孤矣,抱申、商之法於成康之日则愚矣。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易时而处,失其所矣。
  大唐之有天下也,出入三代,五十馀载,月来庭,风邱款塞,华旌已偃,羽檄已平。虽有廉、白之将,孙、吴之兵,百胜无遗策,千里不留行,无所用也。社首既禅,介邱既封,创明堂,立辟雍,虽有阙里之圣,淹中之儒,叔孙通之,公玉带之图,将焉设也?咸英并作,韶武毕用,奏之方泽而地登,之圆丘而天神降。虽有伶伦伯夔,延陵子期,操雅曲则风€动,激凄音则草木悲,又何施也?画衣莫犯,囹圄不修?虽有咎繇仲甫之器,释之定国之俦,金科在握,丹笔如流,非急务也。人归东户,家沐南薰。山泽无蹊隧,鸡犬不相闻。虽有文翁黄霸之述职,子游子贱之弦歌,政成礼让,俗被雍和,固无取也。干戈已戢,礼乐已兴,刑罚已措,梁父已,公卿常伯,庶政其凝,虽有鸿才大略,丽句丰词,发言盈乎百代,濡翰周乎四时,略无益於今日,而适足以怫之。是故天子恭已,群臣演成。攘袂而陵稷契,抚掌而笑阿衡。无为而万物皆遂,不言而品汇咸亨。莫不称赞鸿烈,揄扬颂声。
  言殊者招累,行危者相倾。效智者辍谈於草泽,出奇者裹足於山楹。许由去而尧臣不少,善卷逃而舜德不轻。夫周冕虽华,犭爰猴不之好也;夏屋虽崇,骐骥不之处也。载鼷以车马,不如放之於薮穴也;乐以钟鼓,不如栖之以深林也。林数物者,岂恶荣而好辱哉?盖不失其天真也。
  若余者,十五而志於学,四十而无闻焉。咏羲农之化,玩姬孔之篇,周游几万里,驰骋数十年,时复陵霞泛月,搦札弹弦,随时上下,与俗推迁。门有张公之雾,突无墨子之烟。虽吾道之穷矣,夫何妨乎浩然?今将授子以中和之乐,申子以封禅之篇,终眇惭乎指地,窃所慕乎谈天。”
  於是蜀父老再拜而谢曰:“鄙夫瞽陋,长自愚惑,习俗遐陬,不游上国。闻王人之休旨,听皇猷之允塞,亦犹献雉而遇司南,御龙而光有北,请终馀论,永告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8:59 | 只看该作者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简介〔约635-695后〕

卢照邻(约635~695后),唐代著名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四杰”(见初唐四杰)。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卢照邻任邓王府典签,总管文书之事,很受邓王李元裕赏识,被比之为司马相如。麟德二年(665)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府。高宗乾封三年(668)初,出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在蜀期间,曾与王勃相遇,并作诗纪念。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瞿(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其年岁当在六十左右。
  卢照邻早期的作品,“不殊子安、盈川。及疾后,境愈苦诗也愈峻。”他与骆宾王一样擅长写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被誉为诗坛的一次革新。他的五言律(包括排律)“或豪放粗犷,或秀丽工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清藻”而不乏刚健之力。诗歌创作方面,其主张抒写性情,反映现实生活。主张:“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不以繁词为贵。”(《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四十,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二十二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六十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二十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十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七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二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七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穆穆圣皇,雍雍明堂。左平右墄,上圆下方。
调均风雨,制度阴阳。四窗八达,五室九房。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天子临御,万玉锵锵。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遐哉庙略,赫矣台臣。横戈碣石,倚剑浮津。
风丘佛箨,日域清尘。岛夷复祀,龙伯来宾。
休兵宇县,献馘天闉。旆海凯入,耀辉震震。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虔郊上帝,肃事圆丘。龙驾四牡,鸾旗九斿。
钟歌晚引,紫炀高浮。日丽苍璧,云飞鸣球。
皇之庆矣,万寿千秋。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祥游沙麓,庆洽瑶衣。黄云昼聚,白气宵飞。
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波澄少海,景丽前星。高禖诞圣,甲观升灵。

承规翠所,问寝瑶庭。宗儒侧席,问道横经。

山宾皎皎,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中和乐九章·歌诸王第七

星陈帝子,岳列天孙。义光带砺,象著乾坤。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苴以茅社,锡以牺尊。

藩屏王室,翼亮尧门。八才两献,夫何足论。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丰金辉首,珮玉鸣腰。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关山月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上之回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玉剑浮云骑,金鞭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胡风。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20 | 只看该作者
咏史四首
其一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其二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其三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其四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赠李荣道士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宝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早度分水岭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
跻险方未夷,乘春聊骋望。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葳蕤晓树滋,滉漾春江涨。平川看钓侣,狭径闻樵唱。
蝶戏绿苔前,莺歌白云上。耳目多异赏,风烟有奇状。
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联翩事羁靮,辛苦劳疲恙。
夕济几潺湲,晨登每惆怅。谁念复刍狗,山河独偏丧。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宿晋安亭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游人试一览,临玩果忘疲。
窗横暮卷叶,檐卧古生枝。旧石开红藓,新河覆绿池。
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泛滟月华晓,裴回星鬓垂。
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讵知。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赤谷安禅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且当事芝朮,从吾所好云。
赠益府裴录事
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
赠益府群官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失群雁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欲随石燕沉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
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
虞人负缴来相及,齐客虚弓忽见伤。毛翎频顿飞无力,羽翮摧颓君不识。
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惆怅惊思悲未已,裴回自怜中罔极。
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
金龟全写中牟印,玉鹄当变莱芜釜。愿君弄影凤凰池,时忆笼中摧折羽。
行路难君不见──
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娼家不来折。
娼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黄莺一一向花娇,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唯闻素棘与黄泉。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浮云卷霭,明月流光。荆南
兮赵北,碣石兮潇湘。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横桂枝于西第,
绕菱花于北堂。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见胡鞍之
似练,知汉剑之如霜。试登高而骋目,莫不变而回肠。
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
严霜。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
将。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
稀。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怀仙引  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往从之游愿心足。披涧户,访
岩轩,石濑潺湲横石径,松萝幂zx掩松门。下空濛而无鸟,上巉岩而有
猿。怀飞阁,度飞梁。休余马于幽谷,挂余冠于夕阳。曲复曲兮烟庄邃,
行复行兮天路长。修途杳其未半,飞雨忽以茫茫。山坱轧,磴连褰。攀
旧壁而无据,溯泥溪而不前。向无情之白日,窃有恨于皇天。回行遵故
道,通川遍流潦。回首望群峰,白云正溶溶。珠为阙兮玉为楼,青云盖
兮紫霜裘。天长地久时相忆,千龄万代一来游。
七日登乐游故墓
四序周缇籥,三正纪璿耀。绿野变初黄,旸山开晓眺。
中天擢露掌,匝地分星徼。汉寝眷遗灵,秦江想馀吊。
蚁泛青田酌,莺歌紫芝调。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
远迹谢群动,高情符众妙。兰游澹未归,倾光下岩窈。
释疾文三歌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
共死。明镜羞窥兮向十年,骏马停驱兮几千里。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
已。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叔为柳兮春向飞。倏尔而
笑,泛沧浪兮不归。
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作王维)
闲拂檐尘看,鸣琴候月弹。桃源迷汉姓,松径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在云端。
刘 生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
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陇头水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芳 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入秦川界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鸾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辛法司宅观妓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22 | 只看该作者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其一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其二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注】本诗题,一作“明月引”。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前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晚渡滹沱敬赠魏大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七夕泛舟二首
其一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其二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送郑司仓入蜀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輶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尊酒方无地,联绻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野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还赴蜀中贻示京邑游好
籞宿花初满,章台柳向飞。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风期阻,将乖云会稀。敛衽辞丹阙,悬旗陟翠微。
野禽喧戍鼓,春草变征衣。回顾长安道,关山起夕霏。
初夏日幽庄
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苗深全覆陇,荷上半侵塘。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山庄休沐
兰署乘闲日,蓬扉狎遁栖。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
玉轸临风奏,琼浆映月携。田家自有乐,谁肯谢青溪。    【注】本诗题,一作“和夏日山庄”。
山林休日田家
归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场。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首春贻京邑文士
寂寂罢将迎,门无车马声。横琴答山水,披卷阅公卿。
忽闻岁云晏,倚仗出檐楹。寒辞杨柳陌,春满凤凰城。
梅花扶院吐,兰叶绕阶生。览镜改容色,藏书留姓名。
时来不假问,生死任交情。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
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羁卧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酬张少府柬之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过东山谷口
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日暮餐龟壳,开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
西蜀桥应毁,东周石尚全。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
塞云初上雁,庭树欲销蝉。送君之旧国,挥泪独潸然。
哭金部韦郎中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哭明堂裴主簿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伊人表时彦,飞誉满司存。
楚席光文雅,瑶山侍讨论。凤词凌汉阁,龟辩罩周园。
已陪东岳驾,将逝北溟鲲。如何万化尽,空叹九飞魂。
白马西京驿,青松北海门。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一代儒风没,千年陇雾昏。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孙。
仆本多悲泪,沾裳不待猿。闻君绝弦曲,吞恨更无言。
登玉清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临阶竹
封霜连锦砌,防露拂瑶阶。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
含风蝉
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独有危冠意,还将衰鬓同。
葮川独泛
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山暝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送二兄入蜀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宿玄武二首
其一
方池开晓色,圆月下秋阴。已乘千里兴,还抚一弦琴。
其二
庭摇北风柳,院绕南溟禽。累宿恩方重,穷秋叹不深。
九陇津集
落落树阴紫,澄澄水华碧。复有翻飞禽,裴回疑曳舄。
游昌化山精舍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一
明君封禅日重光,天子垂衣历数长。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其二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其三
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
其四
千年圣主应昌期,万国淳风王化基。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残 句  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诗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6-27 17:14 编辑

1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临摹
归仙观汉水
登顶揽风云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临摹
文姬琴曲名天下
苏惠回诗传古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7:33 | 只看该作者
古今平仄易混淆的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建议:尽量按句意分平仄)
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令」字作「使」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对于平仄两读的字作了相当程度的探讨,其中,令」字被归□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王力的见解如下:令,平声,使也。包佶.〈岭下卧疾〉:「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仄声(去),命令。又县令,名词。李嘉佑.〈留别畀陵诸公〉:「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而目前较为完整的两本近体诗创作理论书籍──张梦机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
但是,我们考查目前作诗最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集成》时,「令」字分属「去声二十四敬韵」与「下平声八庚韵」,却发现虽然《增广诗韵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韵互异与二者义分动静,但是却未明言何韵为动何韵为静,如果仅依赖此书,恐怕不易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再细查另一本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全璧》,《增广诗韵全璧》只在「庚韵」的说明有一条是「令人羡,使也」,除此之外,也仅是注明庚敬韵互异,从两韵的例词中并不能完全肯定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只好再翻检《广韵》一书,《广韵》中「令」字共有五种读音,扣除其中三种系罕见的地名与姓氏外,仅剩「下平声清第十四」(诗韵中并为庚韵)与「去声劲第四十五」(诗韵中并为敬韵)二者。其中「下平声清第十四」的解释是「使也」;「去声劲第四十五」的解释是「善也,命也,律也,法也」。从《广韵》的解释中,吾人应可以确定「令」字作「使」用法时应读作平声殆无疑义。


为求慎重起见,笔者利用电脑资讯检索系统翻检《全唐诗》中的绝句与律诗,考究唐人对于「令」字作
「使」用时读音的平仄: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白居易:题王处士郊居)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白居易:天宫阁早春)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元稹:感逝浙东)
◎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李频:黄雀行)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翦同心一半花。(施肩吾:夜笛词)
◎却令雪貌带红芳,更取金瓶泻玉浆。(施肩吾:赠仙子)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贺知章:送人之军)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刘长卿:龙门八咏—阙口)
◎空令数行泪,来往落湘沅。(刘长卿: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
◎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韦应物: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韩愈:木芙蓉)
◎公子何时至,无令芳草阑。(李颀:送窦参军)
唐人近体诗中有关「令」字作「使」的用法不胜枚举,以上仅列出着名诗家的名句,吾人逐一对照绝句律诗的平仄谱加以检核,自可得知唐人「令」字作「使」的用法时皆读为平声,这也印证了前面所引述的王力、张梦机、许清云三位学者的见解,吾人更可以肯定的说:
「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读为平声。

「教」字作「让」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将「教」字归类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并解释道:教,平声,使为也,任令也,俗云「让」。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仄声(去),教化也,名词。陈师道《游鹤山院》:「愿摄尘缘尽,方知象教尊。」而张梦机教授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教授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让」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此外,《增广诗韵全璧》也提在【下平声三肴韵】中提到:「使为之也,效韵异」,与王力的说法相吻合;《增广诗韵集成》虽未明确解说,但在【下平声三肴韵】的例词中仅列出「天教」、「谁教」二例,也符合王力的说法。书籍理论如此,实际用法亦然,吾人检阅《全唐诗》中的近体诗,也可得知唐人对于「教」字作「让」用时都读为平声,诗例过多,在此仅列出较为着名的例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顾况:子规)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未免被他褒氏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

除此之外,彰化吴锦顺词丈编着的《诗句虚字修辞研究》一书,也列出「不教」、「莫教」、「若教」、「休教」、「更教」、「好教」、「从教」、「免教」、「空教」、「尽教」、「倘教」等用法十一种,书中广泛援引古今诗例共七十四首。吾人逐一核对这五十二首例诗,也可得知「教」字作「让」字解释时皆读作平声。因此,不论从诗学理论或实际诗作来看,「教」字作「让」字解释时须用作平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7:45 | 只看该作者
时习之论联评联专贴
1对句:朗朗玉琴鸦戏水 [水晶莹]
1
出句:殷殷绿绮凤求凰 [晴空鹤
评:这个出对句应该说没有大的毛病,对仗工整,格律无误。不足之处在玉琴和绿绮都是说琴,未免太近。另外已经用了鸦、凤、凰三种鸟名,就把水不是鸟名显出来了,如果高标准要求自己,应该考虑选择更好的对法。
2出句:夜有迷团,北斗七星天问号[流水调琴
评:这句有没有问题的关键在北斗七星的形状是不是像问号,如果认为是,就没有问题,否则就有问题。但是北斗七星其实是不太像问号的,所以我认为这一句确实有些不大好。
3出句:雪滚元宵春做馅;[惊凤游龙]
3
对句:川流谷雨海调汤。[惊凤游龙
评:严格说来,出句的元宵是不能算双关的,雪滚成元宵由春做馅,是说得过去的,雪在元宵那天滚,由春做馅就不大好说了,什么东西的馅呢?所以这里的元宵其实只是嵌词。按照嵌词的关系来看,川流谷雨可以解释做川里流着山谷里来的雨水,应该算基本上破解了机关。
惊凤游龙: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元宵,既是食品,又是一个由灯节演变而来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因此,元宵是双关。还有,春节,是一年的开始,正月十五了,做馅,有什么不好说哪?个人以为:很出彩的。探讨中。
时习之:在汉语里,一个字或者词有多种意思,是很常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就是双关。举个例子来说,清明除了是节气之外,也还有别的意思,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双关,为什么呢?因为就整句来说没有两种都说得通的解释,元宵是不是双关,也是取决于这个。
惊龙游凤:在这个句子里,清明=元宵?显然是说不通的。雪滚元宵春做馅。元宵,有的特定语境。谁能不理解其有双重的解释吗?
时习之:单看元宵这个词,它既有节日的含义,也有食品的含义,这是没有问题的。在把元宵这个词放到某个句子里,再进行解释的时候,它既可以被解释成节日,也可以被解释成食品,但是它不能同时既被解释成节日,又被解释成食品。当元宵被解释成食品时,这个句子是说得通的,在把元宵解释做节日时,这个句子就不好解释了。如果一定要解释,那么请问这里的是什么食品的馅呢?难道是雪的馅吗?
惊龙游凤:雪滚元宵,滚,显然就有风,元宵节里,有风雪不是很正常的吗?春做馅:也是说,元宵节里暗含着春天的气息啊。
谢青堂:关键在于"春做馅",一般人看见春做馅都会联想到食品,用春来做馅的食品,是什么呢,是前面说的元宵,这里完成了照应前面,再看另外一层意思,元宵假如作为节日来说,用春做馅去照应就显得牵强附会了,这个节日是用春做馅的?除非春做馅还能做另外的解释,否则就不通。但是春做馅你要去理解成带着春天的气息,终究显得跳跃了些。管见
4出句:一堤烟柳翠屏风 [溪亭日暮
评:这个应该没有大问题的,柳有一堤,比作屏风是可以的吧,虽然在烟雾里,总还是以绿色为主的吧。
5对句: 清风杨柳醉 [清衣]
5
出句: 疏雨杏花红 [书画
评:这个联,在对仗、格律方面都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因为下联是出句,用了颜色字红,上联对句用醉来对就不太好。这倒不是说词性不同之类的不好,也不是说颜色字必须用颜色字来对,而是说对句者刻意避开了颜色字而用的醉字,并不能显出什么特别的好处来。那么你牺牲的对仗就没有得到另一方面的回报,也就是得不偿失了。
6出句: 知已两三闲话月 [墨趣书香
6对句:临屏四五漫聊天 [溪亭日暮(时老师莫笑俺幼稚啊,出句雅,对句俗,这样算不算合掌了,谢谢!!!)
评:所谓合掌是指上下联对应的联句的意思完全或者基本上相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句是没有合掌的。因为出句的话月者是二三知己,话月的方式不明确,所话的内容是月;对句的聊天者是四五个人,聊天的方式是临屏,聊天的内容不明确;在内容上还是有若干不同之处的,不过意思确实很近,算不得好句。
借这个题顺便说一下所谓字、词合掌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合掌是指句子而言的。上下联联句中对应的单个字、词同义或者近义是可以的,这样用好不好要看全句,如果全句很好,则完全可以不管什么某字、某词合掌的指责。
7 寻梅寺外二三簇
踏雪山中四五声
评:格律、对仗都是没有问题的,从内容上来看,上联说在寺外寻梅,见到了二三簇,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下联写山中传来踏雪的脚步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应该说思路是不错的,两者在时间、地域上也不冲突,合起来是对在山寺外踏雪寻梅的有声有色的描述,个人认为没有大的毛病。
8对句:小桥流水溪方绿[淡露濯荷]
8
出句:老舍新桃花正红[书画
评:这个没有大问题的。也许有人要说流是动词,新是形容词,认为失对。其实大可不必拘泥于所谓的词性必须相同。
9出句: 墨花飞舞香盈案[书花同源]
9
对句:笔意风云气壮魂[惊凤游龙
评:这个的争论点大概是在风云与飞舞上吧。如果单说风云能不能对飞舞,应该还是可以的,因为按照自对理论,飞与舞,风与云也可以算自对,所以他们虽然词性不同,也未尝不可对仗。但是对句的问题是在于笔意风云连起来不大好解释,我们可以说笔底风云、笔下风云之类的话,却不说笔意风云,也就是说笔意和风云这两个词之间缺了点什么,而所缺的东西是难于省略的,这就是下联的问题所在。
出句:墨花与飞舞的搭配应该说不是太好的,拿在手里的笔可以飞舞,写在纸上的字可以龙飞凤舞,但是如果墨花(本意是指留在砚台上的墨渍)也飞舞的话,香是没有问题,但是字或者画就不成样子了。也就是说出句有点不合实际的意思吧。
10出句:落瀑扬花天泻玉
10对句:平湖碎月水流星
评:这个已经相当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7:49 | 只看该作者
11出句: 呼山松应我 [对月悲歌]
11
对句:酌酒月贪香 [溪亭日暮
评:这个确实对得不够认真了。除了两个动词,其他三个字都是宽对,这是一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出对句之间很难找到共同的主题,有点各说各的意思,这又是一个方面。
12 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
(时老师好,这是《发潭州》的首联,撇开诗的语境,但从对联的角度看,记事联、写景联能不能上下联在时间上有所推移,而不是一定要限制在同一个时间段上,同一个场景中?谢谢!!!)
评:常看到所谓时隔地隔的说法,其实这是要具体分析的。
所谓联意相关,不是说上联必须和下联相关,而是说上下联要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在这个前提下,上下联时间、地域不同,是没有关系的。
这里有例子:
胪唱儿孙三百辈,经传道德五千言。
上联是唐朝的,下联是春秋的,可谓时隔得很了吧?但是他们都和主题李姓有密切关系,所以当这联挂在李姓祠堂时,就很恰当了。
还有例子:
夜半文光射北斗,朝来爽气挹西山。
这是北京贡院明远楼联,收在《楹联丛话》里的。从两个不同的时间写贡院,也是没有问题的。
13出句:雪种琼瑶三尺玉[芒一]
13
对句:月游云海一颗珠【谢郎】
(怎么想都觉得这句有点问题,琼瑶即是美玉,前后不过换了个说法,意义不大吧?)
评:对比对句来看的话,出句确实是有一点问题的,不仅琼瑶即是美玉,而且雪与琼瑶也是一回事。事实上成了雪自己种自己了。
14出句:种玉天飘雪 [抱月山人
(后来鹤版转出来大家对,看了几个都不太满意,像这种纯写景的句子究竟应该咋对好?关于的问题俺们还不太清楚,景隔算不算失对?还望时先生指点一二。先谢谢了。)
评:出对句是一种无主题的对联,因此很难直接用隔或者不隔来判断。对句者如果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练习来写,那么就根本可以不管隔不隔的问题。对句者如果把它当做一副对联来写,那么就有隔不隔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对句者首先就要根据出句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自己的对句和出句共同来完成这个主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联,即使时不同、地不同、景不同,都不会隔。举一个例子;骏马西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无论在时间、地域以至意境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很隔了。但是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组织到一副联中呢?也未必不能。前几年我曾写过这样的一个出句和对句:壮岁旌旗,骏马西风塞北;晚年杖履,杏花春雨江南。试想如果把它赠给某个年轻时曾经在北方有过军旅生涯而现在居住在江南的人,就一点也没有隔的问题。
15出句:春花满野累弯月 [书画
对句:柳絮一帘抖落风 [清衣
评:感觉前四字春花满野和后三字累弯月之间的关系不是太自然。后三字的意思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花多了而累弯了月,二是花多了把枝条压成了弯月状。花是不会太重的,因为果实累累而压弯枝条什么的是常见的,因为花多而压弯则很少见,而如果月真的是指月亮,则更有点联系不上了。而且前面的满野也容易使人觉得那花应该是长在草地上的而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样就更不容易发生因为花多而压着什么的情况了。
14出句:一缕清香报苦寒 [云鹤
评: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从内容看好象是咏梅花的,清香、苦寒都没有不合适之处,格律也没有毛病
15出句: 朱门归紫燕 [水墨画]
15
对句:茅舍绕清溪 [溪亭日暮
(请教时老师,对句可以看做倒装吗?)
评:如这样直接把主语和宾语倒过来的倒装,似乎很不常见。常见的倒装句是主语省略的,如死去元知万事空,或者不变动主语的位置,如四座高风倾北海等等,最著名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好歹也是把字留在后边的。
16出句:缱绻斜阳留倩影 [溪亭日暮]
16
对句:温馨红烛话衷肠 [溪亭日暮
(时老师好,我总是在时间的延续上困惑,看看这个自对,谢谢~~
评:问题不在于时间上是不是有差异,而是在于你能为这两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吗?我想这个应该不困难,那么也就是说没有问题。
17提问:在诗歌里有以景结情的写法,比如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种写法能用在对联的写作中吗?是不是一定要以情对情呢?谢谢!
评:上下联一写景,一抒情或议论,在对联中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必须保证对仗合格。看一些例子:
朱樱红杏开新宴,
丹荔黄橙话故乡。
这是写会馆的,上联是写的眼前的实景,下联是思乡。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这是题太白楼的,下联是写景,上联是怀古。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题岳阳楼的,同样是一写景,一抒情。
18高情追海岳
18豪气动云天
(其中两动词如何?可用何字换?
评:由于这是一副没有明确主题的联,对于判断这两个动词是否是最合适的,就造成了困难。就如同脱离了全诗来判断推、敲二字更应该用哪个一样,是很难说的。就一般而言,这两个动词已经算不错的了。
19题重庆史迪威故居
遗迹觅当年,此地曾居班定远;
大名传后世,斯人不让马文渊。
(还请时老师给我们说说其中的典故,谢谢!)
评:史迪威是抗日战争时美国派到中国来的一个将军,曾以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的身份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战区总司令是蒋介石),这两天CCTV一套正在播的《周恩来在重庆》就有他的戏,昨天正好是演他初次见到蒋介石。把他比班超(定远侯是他的封号)是因为班超在西域也曾组织当地各国共同对匈奴作战,比马援(文渊是他的字)则是因为马援也曾在东南亚作战,两者与史迪威有一些共同性。说到底还是拉人作衬的写法,但是写外国人而用中国人来衬,只是一种尝试。
20厨师:
一勺在手,看我煎烹炒烩,将万里江山,尽归九鼎
五味于心,由他苦辣酸甜,便百年咸淡,俱付千秋
评:这联应该说写得不错的,上联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味道,下联转入写人,也很好。只是觉得百年咸淡,俱付千秋处总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7:52 | 只看该作者
21裁缝:
百伶百俐,看我天工巧夺,裁尽三春花色
一线一针,为君妙手勤施,缝来四季布衣
评:这联也没有大毛病,只是感觉下联比上联弱一些。句脚三连仄对三连平总是不大好的,能调整一下,当然比不调整好。眼前这一联第一句相对独立一些,后两句关系紧密一些,如果可能建议调整成平平仄对仄仄平的句脚。
作者改:一勺在手,看我煎烹炒烩,将万里江山,尽归九鼎
五味于心,由他苦辣酸甜,便百年咸淡,俱付三杯?
(换成三杯如何?与厨师是不是有点远?虽然做菜也常酒,呵呵~~)
评:这样写,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新的问题出来了,就是成了上联写厨师,下联写食客。
22一帆恰趁春江水
22向晚似奔东海流
(前两日看了一题,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任选三字做汤网格,我看刚好九字,练习下写九老格,然词性方面终是照顾不到,凑成下面一副。也就此想问先生,在词性借对、或者结构方面有什么看法?)
评:十四个字中要嵌九个字,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从全句来看就是“向”对“一”差了一点,其他都还是过得去的。

23本芳菲四月,偏凄风淫雨,苍天何故多生事
23原秾艳满枝,竟减绿飞红,玉管无端又惹愁
评:这联别的都好,就是“减绿”二字似可商榷,春天的风雨之后,应该是“绿肥红瘦”,这么连绿也减了呢?

24尘上落花空有恨
24石边芳草本无名
评:这个文字上没有毛病,就是不知道想表现什么?
25虽姓不贪,便押何惧,毅然归去毅然返
呕心沥血,两弹一星,感动中国感动天
(这个联是咏<钱学森>的,请问时老师,它的结构有问题吗?
撰此联我是想采用自对法的。“虽姓不贪”=“便押何惧”属文中自对;“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算不算文中自对,我没有十足把握,自己觉得因呕心、沥血,两弹、一星互为文中自对,也应可以;至于上下联最后一分句,应属于不等字自对,即“毅然归去”=“毅然返”、“感动中国”=“感动天”(今音)。关于对联的文中自对,我是初学,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对否?能帮我评一下这个联吗?谢谢时老师.)
评:先说最后一句,这个自对是没有问题的。上联的前面两句自对,也没有问题。
下联的前面两句是不太好的。为什么呢?如果只是这两句互为对仗,那么各自以词的形式自对,“呕心”对“沥血”,“两弹”对“一星”,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里是下联两句与上联两句要形成句的形式的自对,在这个层面上,“虽姓不贪”与“便押何惧”不必靠自对就能形成对仗,而“呕心沥血”与“两弹一星”却只有通过自对才能形成对仗,所以说是不太好的。
26写了个布袋戏的成联:
莫笑他 布身木脑 掌中自有乾坤大
须知我 假戏真情 台上无非故事多
(后来想想下联应该要承住上联,又改了下顺序.)

怎知他 假戏真情 台上从来虚日月
休笑我 布身木脑 掌中自有大乾坤
(先生帮忙看看两联哪个更好?哪些地方须改的?)
评:“下联应该要承住上联”的观点是对的。从这个具体的联来看,后一个比前一个要好些。好在两个地方,一是这联是写布袋戏的,重点在布袋木偶上,“布身木脑”是具体写的,而“假戏真情”则写什么戏都可以,所以“布身木脑”放在下联比放在上联好。二是“掌中自有大乾坤”这句放在下联托得住,如果放在上联则下联托不住。
问:领字呢?用“怎”好不好?
评:“怎”字确实不大好,因为“假戏真情,台上从来虚日月”这件事大多数观众应该是知道的,所以还是用“须”字好,如果怕“须”、“休”同平,“休”还是可以用“莫”,而且其实这个位置相当于一字逗,平仄不拘也无妨的。
问:要不就再换回原来的?
须知我 假戏真情 台上从来虚日月
莫笑他 布身木脑 掌中自有大乾坤
评:这样也很好。其实对于3/4结构的七言句的三言部分,前人在平仄上是很宽松的,这个从很多古联可以看出来。当然如果要注意一下,总是好的。
问:我想请问时先生的是,对联,用今声不好吗,为什么这里的年轻人都是在用平水韵呢?对联的实用性很强,可是按古韵入联,按今声来读,会很别扭的,毕竟发音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了啊?
评:现在是实行双轨制,喜欢用什么声就用什么声,只要不混用就行了。至于好不好,应该是各有利弊,而且还因人而异。喜欢用今声的人其实也不少,特别是北方人和年轻人。
顺便说说我为什么用古韵。一是我是南方人,又一直生活在南方,对于普通话的声调,掌握得不好,而古韵反倒比较熟悉,就懒得再去学今韵了。二是用古韵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当需要集句或者以古人诗文、成语典故等入联时,合古韵的往往比合今韵的多,而且一些常用作对仗的字,也是合古韵的比合今韵的多,比如古韵国可以对家,威可以对德,今韵就不行。于是就一直用古韵了。
27画匠
时也运也,纵满腹经纶,权弄些花花草草
淡之化之,虽一生困窘,但求个简简单单
评:依稀记得联都的行业联写过这个题目,去看了看,确实有很多,但此联不在内。
下面说点看法。此联写画匠,上联写其时运不济,虽有“满腹经纶”,只能画些“花花草草”,但着一“权”字,则点出了其不甘沉沦之心。下联从画的风格着笔,但又能进一步说到其淡看“一生困窘”。合起来写出了“这一个”画匠的特点。联中“纵”、“权”、“虽”、“但”四字用得恰倒好处。相信此联置之联都那些联中,当可名列前茅。
28 万里凌风生虎翼
一朝斗浪振龙鳞
(此处虎翼用“生”好还是用“添”好?)
评:这里似不必刻意强调“如虎添翼”,因此用“生”就很好。
29 出句:吟醉高楼摘月时,与天独对
对句:激昂豪气干云处,任海横流
评:感觉在两方面有点欠妥。一是上联的“高楼摘月”和“天”关系密切,而下联的“豪气干云”与“海”的关系就不够密切;二是以“激昂豪气”对“吟醉高楼”不大工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01 | 只看该作者
30城中公园露台
修竹茂林,六月秋风凉枕簟;
奇花异草,四时春气霭楼台。
请问时先生,"霭"在这里使用有问题吗?谢谢
评:“霭”这个字,在古今字典里一般都只作名词。查查古人诗词,也以作名词用为主,但是偶而也有用作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如:“灯烛霭馀辉”、“茫茫霭霭失西东”、“门巷霭晴烟”、“烟霭霭,夜澄澄”等,因此,如果要用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有更合适的字来更换,应该更好一点。
问:有一个问题不解,问下楼主,六月有秋风么?
评:我来试解释一下。此联不仅“六月秋风”,而且“四时春气”都是违背常理的。那么作者为什么故意这样用呢?大概是想强调这个有“修竹茂林”和“奇花异草”场所与众不同,任何时候都是如春、如秋的宜人气候吧。
31拟题曹操纪念馆
殿宇喜新呈,凭吊当年,犹怀想横槊赋诗,分香卖履,唯大英雄能本色;
威灵如旧识,流连往献,得恣观建安文骨,沧海襟期,是真名士自风流。
注“分香卖履”:指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和“横槊赋诗”一起体现曹操的“英雄气派,儿女情怀”之本色。
注:“威灵如旧识,流连往献”:指参观曹操纪念馆.“往献”是指曹操著的《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26篇,以及《述志令》、《求贤令》、《修学令》、《军谯令》等78篇令. 这些军事著作和令,凝聚着曹操政治家的豪迈气魄和海纳百川的襟期,开创、领率了一代建安文学,浓缩了他文学家的神采。所以称为真名士自风流。
注:“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出自明朝洪应明晚年所写的一部语录体说理劝世的作品《菜根谭》。
评:此联总体上看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一是纪念馆是否有“殿宇”?如果没有则这个词就用得欠妥。二是“往献”和“文骨”二词有生造之嫌。三是全联没有照应到征联方曹操的家乡安徽亳州,也不容易入评委之眼。
回:文骨:文章的风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諛辞弗剪,颇累文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ZDIC.NET 汉 典 网》,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这一时代的作家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既然文骨就是风骨,为了避免后面的虫子,我就用了建安文骨来表达了。不知道时先生认为这样解释后可不可以避免生造之嫌呢?
曹操纪念馆位于市区曹氏公园内,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为两进四合院式仿汉建筑,中间建有大殿。所以我认为纪念馆还是有殿宇的。“往献”确有生造之嫌,所以改成“遗献”了。
全联没有照应到征联方曹操的家乡安徽亳州,也不容易入评委之眼。考虑了一会改不回来了,以后一定在征联中注意。
32:未肯孤心磨砥砺
空将年少许轻狂
评:作为想表达作者某种思想的联作而言,此联没有大的毛病。如果要比较细致地分析的话,大概有两点是可以斟酌的。一是“孤心”对“年少”宽了点;二是“磨”与“砥砺”的意思很接近,似不宜同用。
作者改:未肯孤心成砥砺
悔将年少许轻狂
33我在这里建了个菜园子(博客:芥青地),自己写了副门联,取今音
上联:青拾一芥地
下联:看取半屏山
(下联“看取”二字,因考虑词性原用的是“沉醉”,但自己读着感觉不很好,也觉的“醉”字过于着相,用“看取”对“青拾”又怕过宽,另全联用作门联可否合适,请时先生帮忙指点一下)
评:这个联作为门联是可以的,但是“青拾”对“看取”确实过宽。尤其是如“青”这样的颜色字,是相当显眼的。由于“青”字不能丢,就只好设法调整下联的“看取”。但“沉醉”肯定不可取。
34时先生您好,我为上联集了一个对句,但后面的词性让我有疑惑。
九曲长廊观古画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虽然说集句可以从宽,但是这样对毕竟是太宽了一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从词的层面,还是从字的层面或句子成分的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即使综合运用这三个层面的对仗方法,再加上借对,也只能勉强解释为没有失对,但是基本上都不是工整的(除了一对九)。作为比较,我也找了一个集句:一弯新月上金枢(花蕊夫人《宫词》),从字面上可能要工整一点。
作者改:九曲长廊观古画
一江春水漱新词
35也题了一联《曹操》:
江山安有主 虽沧海横流 我据智谋争鹿鼎
天地本无私 任群豪并起 从来时势造英雄
(可能太泛了些,老师看看如何?)
评:确实是泛了一点,能切曹操的内容几乎没有。
36杨石泉中丞四十有九寿联
  中丞生于九月九日,时适请觐朝廷以海疆有事未允也。
  仗节久西湖,才见仙筹添大衍;
  携香迟北阙,好凭春酒醉重阳。
(请教时先生,这里“春酒醉重阳”里的“春酒”有特殊含义吗?)
评:关于“春酒”,《诗经》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 注释者认为是“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这里用春酒,大约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取其“介寿”吧。
37:明朝河南道衙御史署
一径向谁开,近接乌台分曙色
三年曾我往,好留鸿爪识巢痕
(梁曦初)
(不懂巢痕何指,请先生指点迷津。谢谢)
评:关于“巢痕”,下联第一句应该是“三年曾我住”,这样“巢痕”就有着落了。另外联题的“明朝”是错误的,梁曦初名景先,是清朝道光年间出生的人。
38烟舍云深处 [竹笛牧歌
38孤日水尽头[山药蛋
评:就内容而言,一写山上高处,一写水边远处,好像不太容易找到共同主题。
就对仗而言,后三字工整,但前二字偏宽了。
就平仄而言,第二字不谐。
39 世事沧桑心事定
心中海岳梦中飞
(据说是梁启超赠冰心的联。联中规则重“事”、“中”,不规则重“心”,恐有误,可有其它版本?)
评:查了一下,这是梁启超集龚自珍《己亥杂诗》诗句而成的联。但是下联应该是“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是典型的当句对,即“世事”与“心事”对,“胸中”与“梦中”对。
40秉月寒窗读[小水
40开科金榜归[禾麦
评:这个对句,大的毛病是没有的。但是有两个比较敏感的字没有对得讲究,一是月字,一是金字,对得较为随意。
41:最近写了个嵌字联,风格不一,请老师看看,敲打敲打~~我也好修改修改交作业去。
天意难猜,任他雨雨风风,出手时,原是同舟共济
坛台高筑,求个安安泰泰,回头处,何妨自力更生
天生万物得其所
坛祀六合归自然
天开日月,龙旗昭衍,愿神威种种,施之造化
坛设古今,云表德辉,祈祥福年年,庇我黎民
——这个老旧了吧?呵呵~~象旧社会祈文~~
天从人愿何干此
坛现福音岂在神
——这个是讽的,算是另类~~纯属嵌字玩了~~
评:看来这几联是嵌天坛的了。但是不知道是写着玩的还是应征的,所以要发表意见就不太好把握。因为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现在说几点,供参考。
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由于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祭天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天坛的主要建筑叫祈年殿,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写天坛的联应该以这个为出发点,当然可以写出新意来,也可以引申开去,但是不宜完全脱离。
联中想写不靠天,靠自己,如果不是应征,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立意;如果是应征,就要考虑如何说才恰当了。
文字方面,前后的搭配,用词的准确,嵌字的自然等处,也都还有一些改进的余地。
42:拟无意教书:
  出岫本无心,坐看闲云浑似我;
  读书期有获,敢云时雨化诸君。
今天看到一联,虽然两个云字意思不用,但算不算重字的问题问了一个联友,他是这样回答的,请时先生看看有无道理。谢谢[em27][em27][em27]
寫成兩个本來就不同的字就是了
不懂繁體字的,少對古聯jjww重字問題
改成:
出岫本無心,坐看閒雲渾似我
讀書期有穫,敢云時雨化諸君

评:两个在繁体字中是不同的字而在简体字中是同一个字,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的吧。比如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有两个“尽”字,其中一个用繁体字是要加单人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对句,就是将一个单独的句子补充成为一副完整对联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要熟练地掌握平仄、对仗等格律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把握对联的意境,娴熟地运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大量地进行对句练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里,我就如何对句这一问题,说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步:解读出句,找准主题 常见的出句,有写景、抒情和议论几种。面对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辨别它是属于其中哪一类。然后要弄明白的是出句者想要表达是什么。如果是写景,他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静谧优美还是壮阔辽远?如果是抒情,那他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喜悦、忧伤或者愤懑?又如果是议论,他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弄清楚了这些,我们还要分析它所运用的创作手法,是白描、比喻、对比、夸张、设问、反问还是其他种种?把这些都分析清楚后,我们才能着手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构思对句,确定主题 《文心雕龙》中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作者在开始构思的时候,会有无数的意念涌上心头,要对这些尚未定形的事物给予具体的形态,这就是构思的过程。在构思的时候,对句者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自己想要说什么,然后精心选择自己表达所需的意象、观点和表达手法,使之与出句互相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整幅对联的基调已经在出句定下来,对句注重的是承接和配合,要避免与出句各说各话,甚至互相抵牾,在承接配合的基础上,再对出句的意境进行提炼、升华和深化。
第三步:运用文字,表达主题 一副联的好坏,除了立意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涉及的内容很多,遣词造句、布局结构、修辞都属于这个范畴,其基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表达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句子生动明晰,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具体地说来,在遣词造句方面,既要表意完整清晰,避免晦涩难懂,又要力求用语精练,尽量剪去多余的枝蔓,确保在有限篇幅内运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姚鼐有一段论文的话说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词雅驯,不芜而已,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在布局结构上,应该注意对出句的承和转,注意在整幅联中形成前后呼应、起伏跌宕的形势,避免平铺直叙、生涩直白,以求自己的句子让人读过以后能够达到怡情悦性、扣人心弦的效果。另外,修辞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各种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很好起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运用修辞手法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与出句的配合。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一个对句就产生了,至于这个对句的质量如何,除了上面说过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宽适宜。我们在最初学对联的时候,对仗是必修的一课,对仗中,对工对和宽对是非常讲究的。但是,过于工整的对句往往容易限制意境的提炼和升华,使对句亦步亦趋,导致全联缺少张力,所以工对与宽对的优劣之比不是绝对的。例如下面这个两个例子:
出句:入抱青山为己物 [醉墨]
对句:忘机白鸟是邻邦 [临渊羡鱼]
对句:举头今夕是何年 [安达]
出句:一杯明月擎于手 [胡大]
对句:四面清风沁入怀
对句:四面清风坐到凉 [信手涂鸦]
两个对句相比,第一句显然比第二句工整得多,然而若论意境的升华、语言的张力,优劣是不难分辨的。由此可知,文字必须服从于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不能舍本逐末,一味求工,更不能逐字逐词地拼凑出一些表面工整,实际不知所言何意的句子。
二是稳中求奇 除了工以外,稳也是我们评价对联时一个常用的标准。一副对联,上下联讲究铢两相称,一比过轻、一比过重或一比过大、一比过小都是不谐调的。我们在应对的时候,应该注意配合出句的风格和色调,避免形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现象。另外,如果能在稳的基础上,出其不意地打破惯性思维的模式,从意想不到的地方落笔,奇峰突起,则往往能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我们来看这两个例子:
出句:清泉淡我一身俗 [醉墨]
对句:大地同谁万古愁 [林南]
对句:古寺逢僧半日闲 [无为客]
出句:重逢何必当时月 [海岳]
对句:此去依然万里尘 [南北]
对句:难忘仍然那个人 [秦岭]
吴恭亨的《对联话》中曾说对联出幅略平淡无碍,惟对幅则不可不求压倒出幅。对幅一奇警,出幅虽平淡亦被衬好。将上面两组对句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作比较,相信对我们能够有所启发。 三是新而不怪 中国的文学史可溯及先秦甚至更早的时期,这些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既是一笔丰富的宝藏,又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所以,历代的文人都十分看重推陈出新。清代的沈德潜论及乃师叶燮的作品时,就有宁不偕俗,不肯随俗一语。我们在对句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变换思维方式,避免陈词滥调,以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为贵,多作有益的探索,需要的注意的是,这种探索应该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我们对出来的句子,必须符合生活,符合多数人的审美习惯,经得起推敲,不能以怪为新,为新而新。所谓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还是举两个例子:
出句:篙划春水难移绿 [赛句]
对句:云洗苍天不染蓝 [而寒]
出句:高山流水琴何在 [2小混混]
对句:厚土黄天鼓个包 [歪嘴念经
两组句子都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第一个例子视角独特、想象新奇,碧水蓝天这样极为常见的句子,在作者的笔下写来极富情趣和美感;第二个例子虽新,但未免让人觉得怪异,难以认同。 四是巧用活对 对句是一种对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度要求很高的高雅文字游戏,也可以看作是出句和对句者之间的一种智慧的较量,自滥觞以来,在流传和推广中间,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几乎成为公式,未免令人审美疲劳。而对仗中,有一种活对,最为别开生面,巧妙处常常令人击节,谨录两对:
归心千古终难白;
啼血万山都是红。[宋代真山民《杜鹃》诗]
每来此地皆重
约同游至再三[清代沈淑园《登陶然亭》诗
一对的在句中实际不是指颜色,第二对重九在句中也并非数字,作者实际是借用它们的另一层意思来形成特殊的对仗,但读来十分工整,显得变化活泼,这种对仗也称作借对,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总之,决定一个对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希望我的这些体会能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促进大家更积极地思考和探寻,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美和谐、节奏明快、意境高远的联句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19 | 只看该作者
按:出句虽然大家都会,但如何有新意,不蹈袭别人,需要好好研究一番。谢郎衣袖的这个讲义写得非常全面,大家不妨好好看看。后面要学到《应对深化》一节,所以先复习出句。
又按:刚刚有联友问我有关出句的一些问题,特找出这份资料供大家学习。
第一部分:常识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知识”不如“学识”;“学识”不如“才识”;“才识”不如“器识”;“器识”不如“胆识”;“胆识”不如“常识”。常识,在人类的所有的识见中,至为珍贵。1776年,一个名叫托马斯·潘恩的美国人写了一本小书《常识》。在当时不足200万人的北美,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人手一册;华盛顿率领的士兵口袋中,也差不多都有一本。独立战争期间,在整个英国,以及北美,《常识》是仅次于《圣经》的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本书。事实上,它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为什么要说常识?因为它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
常识1、明明白白你的心。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让人读懂!千万不要弄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要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辞能达意”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俺只能无语。
且看几个出句,大家琢磨琢磨,然后说说问题在哪里:
出句:飞霜纵火焚秋野【中楹联友】
出句:倦后借常书作枕【中楹联友】
出句:红颜粉就罗裙紧【中楹联友】
出句:马牛食草成牛马【中楹联友】
常识2、浪费其实是可齿的。 别以为俺是白字先生,俺的意思是如果你浪费了,人家就会露出牙齿笑你,嘿嘿。原则就是“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正如潘长江所说“浓缩的才是精品”。
看几个出句,然后讨论下问题:
出句:夫妇和谐,结缡相濡七四载,饱尝酸甜苦辣,幸喜耄耋歌双健【网络】
出句:红妆素裹,玉梅白雪自多娇【网络】
出句:纤手按玉笛,微嘬红唇,奏梅花三弄,声沁心脾【网络】
出句:顶笠披蓑,携锄趁犊,躬耕瘠田数亩【网络】
常识3、请你不要这样做。 既不要故作“高”,也不要故作“低”。什么是故作“高”?就是堆砌、乱用辞藻、典故、生僻字词等。或者把字句弄的跟高深的武功秘籍似的,要一个字一个字破解其含义,非三年五载不能成功;什么是故作“低”?黄、赌、毒都是。黄,即在公开场合下的骚扰、调戏、露骨见肉的;赌,即赌气斗狠,打架斗殴;毒,即恶毒攻击、叫嚣谩骂的。有才,不是这样表现的。
看几个出句:
出句:冠希艳照辞旧岁 [网络]
出句:打情骂俏风流鬼【网络】
出句:畾畕田上土【网络】
出句:今缔鸥盟,三生石上铭真誓【网络】第二部分:技巧
文学的基础在于两点,一是想象,即在内心构筑一种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景象和境界;
二是表达,将文学从个体想象变为可以普遍欣赏的对象。文学表达除了要“辞能达意”之外,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以增强文章或句子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学想象是一种内心构筑,情感和创新是这种构筑的主要特征。情感是文学的生命,不管是文章还是句子,如果不能沟通情感,那就是死水朽木,不可取也。如“一二三四五”对“六七八九十”这样的形式,在不具备特定环境和情感内涵的情况下,单纯的文字罗列没有任何意义。又如“赵钱孙李”对“周吴郑王”,“一张桌子两条板凳”对“三个伙计四位客人”等等,只宜游戏,岂可称之为文学?创新是文学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弘扬。刻意模仿、拼凑、抄袭的东西终非正途,为文者当戒之。对联是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同样不能离开情感和创新,在出句时不能不考虑这两点。
二、妙手著文章 表达技巧的运用,最终是为了营造美感。所谓美感,我觉得就是能使个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是审美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感知。作为对联而言,要在非常有限的文字范围内,表现适当的内容并营造最佳美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为对联而言,我认为表达技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层递、衬托、顶针、对比、双关、移就、排比、叠字、回环、互文、指代、用典、谐音、镶嵌、析字、委婉、婉曲、化用、倒装、列锦等);
2、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象征、衬托、渲染、托物言志、寓庄于谐、抑扬、以小见大);3、布局谋篇(开头、中间、结尾、悬念、伏笔、铺垫、呼应);4、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警示讽刺、含蓄蕴藉、曲折委婉)等。
1、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即修饰文辞。是文学创作中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技巧之一。
大家比较常用的我就简说加举例,然后挑几个稍微细化下。
比喻:【例句】明月入窗一案雪【中楹联友】
比拟:【例句】楼外飞花轻叩门【中楹联友】
借代:【例句】槛外暮江帆远近【中楹联友】
移就:【例句】彻夜江声流枕上【中楹联友】
夸张:【例句】橼笔还须天作纸【中楹联友】
衬托:【例句】一宵冷雨人空寂【网络】用冷雨来衬人的空虚寂寞。
层递:【例句】月下独酌,远处箫声添醉意【中楹联友】
顶针:【例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网络】
对比:【例句】远亲不似近邻好【网络】
排比:【例句】佳兴四时同,杨柳风、梧桐月、芭蕉雨、橘柚烟、芙蓉初日【网络】
双关:【例句】当面质疑相对论【中楹联友】
叠字:【例句】潇潇叶雨纷纷落【中楹联友】叠字又叫重言,是对联常用手法之一。
回环:【例句】雾锁山头山锁雾【网络】
互文:【例句】秦风汉月数风流【网络】
指代:【例句】老可情怀常作竹【网络】指代是用抽象代具体,情怀是抽象的,这里具体指代像“竹”一样坚韧、高洁的品性。
用典:【例句】广厦千间无杜府【中楹联友】
谐音:【例句】莲子心中苦【古人】莲子谐音“怜子”。
析字:【例句】秋到心头总是愁【中楹联友】“愁”字析成“秋+心”。
委婉:【例句】鹤驾已随云影杳【网络】挽联中多用此法。
镶嵌:主要说嵌字。“嵌字联”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创作目的和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在写作对联时将某些特定的字、词或部首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中。嵌字联一般都是上下联同嵌,嵌字的位置一般也都相同,但也有不在同一位置而散嵌的。
嵌字联的格式比较多,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横嵌和竖嵌。横嵌是在单比中完成一个完整内容的镶嵌,如“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仕;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分别嵌了六个人名。再如“季子敢言高 仕未在朝隐未在山 与吾意见偏相左;藩臣多误国 进不能攻退不能守 问他经济又何曾”,分别嵌了左季高和曾国藩两个人名。
竖嵌是在上下联中分别嵌字而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镶嵌,如“曲高和众;波远泽长”,联首嵌了曲波两个字。再如“八大至今真不死;半千而后又何人”,联中嵌了大千两个字。对于竖嵌的联,大体上又可分为首嵌(联首嵌字)、腹嵌(联中相同嵌字)、尾嵌(联尾嵌字)和散嵌(分散,不在相同位置)几种。如果是七字联,其嵌字格式可以参考诗钟的格式。
化用:偷其字为下,偷其意为中,得其神韵而出新为上。这里的化用,多指的是化用前人的诗、词、句、章。偷字不难,如“青山无语立斜阳【中楹联友】”,后五个字取自“数峰无语立斜阳【宋·王禹偁《村行》】 ”诗句。再如“身无半亩怀天下【中楹联友】”,“身无半亩、天下”六个字出自“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清·左宗棠】”;能用前人意而言自家景者,已经可称高手了,虽循前人痕迹,但却更有一番滋味。如某旅店两联“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雪滑马行迟”、“问我生涯,看过去、未来、现在;助君诗意,有鸡声、月色、霜痕”,第一联和第二联的下句皆化自“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悟,生于相引,有触则通。力,迫于相持,势穷则奋。所以高妙者,必先取古人佳句细细品味,使意境活泼如在眼前,拟议之中,自生变化。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张籍化为“蝉噪林逾静”。“光风转蕙泛崇兰”,王荆公化为“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皆得其句外意。水部咏梅有“横枝却月观”句,林和靖化为“水边篱落忽横枝”、“疏影横斜水清浅”,苏东坡化为“竹外一枝斜更好”,皆得其句中真趣。“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变为“吴越到江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变化为“微雨晴复滴,小窗幽且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皆衍生之妙也。能够做到这几点,都是将古人句展于眼前反复琢磨,并竭尽心力与前人角逐,当思路断绝之处,必有精神翻涌,破而后立。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成句子。这种句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不容易写好。看似呆板,实则更能营造出巧妙的意境。举几个例子,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气魄雄浑,氛围直透人心。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精致到不能释手。“苍亭古木花间月,暮柳秋云水底天”,动静相宜如处其中。“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神游万里而无碍。要写好这样的句式,需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境界塑造能力,“字句传神”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中楹联友也运用过这样的句式,如“松风竹雨苍天月”。
倒装。明人李东阳有云:“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可谓构思新颖,意象鲜明,韵律谐美,跌宕有致,堪称千古倒装之名句。其实,用“倒句法”作诗,在杜诗中是甚为普遍的现象。宋人王得臣云:“杜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俊而体健,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麈史》卷中)清人吴见思于此体会尤深,他说:“倒句,如‘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盖翠而深者,乃所开之断壁;红而远者,则所结之飞楼,极为奇秀。若云‘飞楼红远结,断壁翠深开’,肤而浅矣。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盖绿而垂者,风折之笋;红而绽者,雨肥之梅,体物深细。若云‘绿笋风垂折,红梅雨绽肥’,鄙而俗矣。例句:小杏红翻枝上雨【中楹联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22 | 只看该作者
2、表现手法的运用
如果说修辞手法是倾向于字面技巧的,那么表现手法则更能体现人文精神,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志趣、思想和追求等。
联想和想象:这是一种散发性思维,由一面到多面,由一点到几点,从而使文章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联想和想象是文学的基础,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但观雁阵开天路 【中楹联友】”等。
象征: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目前文学界说法不一,大家可以百度下。我个人简单的认为,象征就是借助某个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情感、品质等。如杨柳象征离别,鸽子象征和平,红色象征喜庆,春蚕象征奉献等等。如“杨柳风高君去日【网络】”、“此生不负梅花约【网络】”等。
渲染:为突出写作对象或某种情感而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常用的渲染手法有:反复、烘托、景物或环境描写,以渲染氛围,寄托情感。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景物和环境衬托出作者关心战事的爱国情感。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烘托了乱世的凄凉和作者的感伤。再如“草塘和梦数蛙声【网络】”。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骏马扬蹄嫌路短【网络】寓庄于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很多讽刺联、戏台联都常用这种手法。如讽刺袁世凯的一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再如“经纤可起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又如“四时歌舞新人物;万古乾坤大戏场”,“粉墨登场,仍是儒家面目;谐音叠美,无非警世文章”。
抑扬:通过抑扬的变化形成发差,达到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从“小扣柴扉久不开”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一种反差效果。如“楼高但任云飞去;池小能将月送来”,上联是先扬后抑,下联是先抑后扬,妙趣横生。再如“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山高自有客行路【西游记】”等。以小见大:就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刻画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小胜大,言微旨远,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通过一个“惊梦”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和士卒亲人哀怨情绪,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我个人最推崇为《红楼梦》中“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一联,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不但将整体环境的清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把贵族家庭中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逸的生活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实在令人叫绝。
另外要说的是,这里不想做文学研究,但有时候不得不涉猎一些文学知识,而我对此毫无疑问是很浅薄的。故此我只能以我经验的说法来呈现给大家,而不是很严谨的文学概念或命题。大家在讨论的时候,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就好,万不可以“某某人说的”为教条。比如在说表现手法的时候,其实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区别于联系,要研究起来足以做一个课题了,我是无法弄得太明白的。希望大家在听我说一些经验的时候,多多参考其他资料并勤做思索才好。
3、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我们想要表述的主题是什么?选取什么样的内容来表述?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表述目的?这是大的框架和结构问题,动笔之前需要思考。特别是有两个以上分句的出句(尤其是有命题的出、对句),出句之人的章法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因为它决定了下联的基本结构。
从行文结构上说,布局谋篇主要是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悬念、伏笔、铺垫、、呼应等方面的架构组织。
从行文内容上说,布局谋篇只要是指核心思想是什么,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从什么角度进行表述等。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布局谋篇,主要是对文章骨架的设计,骨架不稳、不结实,文章也就立不起来。但由于对联的字数有限,不可能像大篇文章那样件件齐全,往往一副联只是采用某一、两种适用的手法而已,但足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大家都熟悉的一副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上下联都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这就是一种呼应的手法。再如“问大士缘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上联运用了设问的形式,也可以是看成设置悬念,然后下联予以回答,构成了一副佳作。又如“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因果关系的呼应。 再如“庭前草色,槛外山光,须知我辈能豪,不在雕梁画栋;墙及半肩,窗开四面,愿与吾民相见,常如白日青天”,其中“庭前草色,槛外山光”和“墙及半肩,窗开四面”都是为后文所作的铺垫,由物及人,更好地引出了后面的议论。铺垫是为主要情节积蓄、酝酿的过程,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更具有合理性。伏笔是对将在要后面出现的人或事物,先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照应。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多分句的联语中,有的会用到这种手法,但在三个分句以下的联语中基本不会使用伏笔的手法,因为伏笔不宜贴的太近。如“贺水溯遗封,八千里远隶边庭,文轸至今通桂管;名山留讲席,二百里久陶元化,礼堂终古衍薪传 ”,下联中“讲席”明显就是为后面“薪传”留下的伏笔,“薪传”也很好的照应了“讲席”。关于多个分句对联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我个人的看法,我提倡开头要不落俗套,能吸引眼球最好。中间要承接紧密,不说废话。而结尾要能总结和升华,三者呈顺序递进关系最好,或者平行关系也可以,但不能逆向递进。
4、独特的语言风格
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的不同,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的风格也就各有特色。或清丽或浪漫,或平和或尖锐,或通俗或深奥,或婉约或豪放,这主要只是一种个人的文学魅力,当然有时候也是为了适应文体和内容的需求。
雄奇豪放:【例句】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古人】
婉约浪漫:【例句】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古人】
幽默风趣:【例句】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古人】这个下联估计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就是对中楹了解不深刻,哈哈:)
警示讽刺:【例句】能忍耐终身受用【网络】
格言联、讽刺联是对联中的一个大系,要么富有哲理、予人警醒,要么针砭实事、褒贬人物。
含蓄委婉:【例句】家有万金不富【古人】用“万金”含蓄地说明了家里有十个女儿。再有“天高三尺”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含蓄委婉的典型,当然是含蓄中带有讽刺。

5、关于集字联 有时候集字联也可能被作为出句的要求,多是从古人的文章或碑帖中集字。既然是集字,首先就是要在指定的内容中选取文字,能不重复最好,当然不是绝对的。我个人觉得集字联首重意境,古朴雄浑的最好,其次是清丽峻峭、婉约飘逸、警示哲理的,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其次重炼字,因为能选择的文字有限,所以对遣词炼字的功夫要求比较高,浪费、语义重复、语义模糊的都要避免,要使每一个字在集字联中都是最恰当的,可谓一字入联中,九牛拉不出。这个大家了解下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不得不说的话 1、写了一大段,可能大家看的也眼晕,其实我自己也就是个能说不能做的主儿,否则俺就是大尸了。各种出句的方式如果能对大家有一个借鉴,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很多时候,这些技巧都不是独立的,综合运用的时候很多,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推陈出新。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 2、关于“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个人的看法是“文贵薄曲”,也就是说“曲”后要能马上通“幽”,而不是“曲”后通地沟,地沟再通地道,地道再通地谷,整个一个迷宫。我个人绝对不赞成九曲十八弯,略一琢磨便可明白才是妙处。红楼梦研究之所以进入今天这样一个“伪红学”时代,就是与人们喜欢走地沟、地道有关系,仿佛要是很快就能弄明白的话,那就代表自己是弱智,真是奇哉怪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6-29 07:23 编辑

(20、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恬淡养清虚。
临摹
红尘淡名利
俗世修品行
  
21、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宵市楼头一草堂。
临摹
人民公园
津河堤畔清幽处
盆景竹园仙境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7:35 | 只看该作者
擂句:大义抗金,威震黄龙,三字奇冤千古恨;【清风雅韵】
攻句:赤心救国,推翻帝制,一生伟绩亿人钦。【却上心头】

出句:舞出我人生,翩翩杨絮迷人眼;(江苏/胡光明)
对句:放飞君梦想,滚滚红尘乱尔心。(联都/却上心头)

出句:欲揽风云登绝顶【却上心头】


出句:风云突变,力挽狂澜谁出手【却上心头】

出句001:裁梦花间思旧雨 [冰清玉洁]
对句001:断魂路上觅幽情【却上心头】

题李清照
词苑奇葩,感时咏史传千古
诗文绝妙,收籍著书度一生
【却上心头】

泉声绕枕涤尘梦【留其名】
佛语萦心远俗情【却上心头】

出句:鸿飞剑阁寒云重【留其名】
对句:人宿月宫轻雾弥【却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主题
618

381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577
经验
15290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9
38
发表于 2013-6-29 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7-1 18:18 编辑

出句:水带离声随棹远【留其名】
对句:泪沾飞袖别情长【却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8 05:01 , Processed in 0.1134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