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1班老八路学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 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一班老八路学习本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0:32 | 只看该作者
【任杰按】
以胡有章老师的资料为底稿,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加工,请不要外传,谢谢!

第一章 对联视角

视角是一个源于物理学的概念,即人眼对物体两端的张角,后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而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视角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以长宽高三条直线轴所限定的三维空间,它还延伸到时间这一条虚数值的轴。因此,视角在文学包括对联中表现出四维特性。

一、一个点是0维空间
在对联中,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相当于一个点,或者说一个“视点”。简单来说,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每一个可以看到的事物,都各自是一个视点。例如:


牛奶
羊毛
白居易
洪秀全
横向来看,这些被单一地认知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各自只是一个具体或抽象的名词。
纵向来看,上下片只是一种简单的本义比照,只能称为“对”而不能称为“对联”(见上例,有的可以构成无情对)。

二、一条线是1维空间
在对联中,几个具有类似性、系列性或对比性的字或词语(即视点)相连,就构成了事物的一条线,或者说“线索”。简单来说,视力所及的范围内,一些相关的事物被有序地罗列在一起,都各自是一条线索。例如:
东南西北
春夏秋冬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华罗庚题钱三强/赵九章】
四声平上去入
八字年月日时【罗士琳】
横向来看,这些线系列,虽然比0维空间中单纯的字或词语看起来复杂一些,有了一些扩展因素,但大致上,仍然可以用该系列的总称取而代之。
纵向来看,上下片分别独立列品或分总,互相平行,各不相干,还不能共同表达出完整的意义,一般也只能称为“对”而不能称为“对联”(见上例)。

三、一个平面是2维空间
在对联中,通过线索的系列特征的辐射,两条线索如果有意义上的相交,便可以扩展为一个“切面”。当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点”,或明显、或隐约地出现在视角范围内时,这个切面很容易被理解为一个“被定格的画面”。而这个“交叉点”,就是在对联创作中起着异常重要作用的“切入点”(详见第二章)。简单来说,切面相当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特写镜头”。例如:
明月清风影
唐诗汉赋声
米酒茅茶檐下月
竹床蒲扇耳边风【胡有章】
颓壁残垣追梦客
落花流水断肠人【胡有章】
横向来看:
①中的“光影”是一条线索,“声音”是另一条线索。
②中的“食物”与进食环境是一条线索,“工具”与使用环境是另一条线索。
③中的“环境”是一条线索,
“心情”是另一条线索。
纵向来看,因为交叉点多而头绪繁杂,显得主次模糊;但上下片的某些交叉点,如①中的“影/声”、②中的“檐下月/耳边风”、③中的“追梦/断肠”,各自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性,因此整体上立刻就比较完整,也就是说,上下片不仅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相“联”的,是为对联(见上例)。
  注意:此时上下片中的两个切面,基本上已经构成一个“立体”的影像,也就有了“立体感”。在进入立体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语。这时以短语和“列品”这种修辞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段。

四、一个立体是3维空间
如果把事物的纵向特性和横向特征,看作是简单的平面交叉,那么垂直贯穿这个交叉点的第三条轴,就是一条具有瞬间位置移动或短期状态变化的强力线。
在对联中,这种移动和变化性,是用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的(有时也可能是相当于或隐含它们的词或词组),它们是构成立体感的决定因素。简单来说,只有表达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才具有立体感。例如:
高门掀薄微风绿
轻楫穿荷旭日红【胡有章】
云梦泽中,悠悠碧水携云梦;
日观峰上,莽莽晴川沐日观。【胡有章】
黄昏独酌岭南云,清风两袖;
羁旅谁牵心里梦?秋水一人。【胡有章】
①中的“掀/穿”是瞬间动作,是活性的;“绿/红”是状态变化,是死性的。
②中的“携/沐、梦/观”是瞬间动作,是活性的;“悠悠/莽莽”是状态变化,是死性的。
③中的“酌/牵”
是瞬间动作,是活性的;“清/秋”是状态变化,是死性的。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视角范围内各点、各面的方向有实有虚,有死有活,错综复杂,这时,就需要明确出一个象地磁线那样有强力优势的统一“主题”。
注意:这种情况下,上下片中两个立体的关系,有可能相冲突、相重叠或相补充。相冲突则“隔境”,相重叠则“合掌”,相补充、相衬托才是和谐的。

五、一个由时间曲线穿透的立体是4维空间
这条时间虚数值的轴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名句“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中,“上下”一词所表达的内涵,就是这种时间的推移。
在对联中,时间轴表现为思想上的时空穿越。这种穿越,既可以缅怀过去(表现为厚重的历史题材),也可以设想未来(表现为浪漫的虚幻题材),还能推测虚拟事件(表现为预测性质)。简单来说,就是作者把自己置身于过去的、将来的或虚拟的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中。例如:
五友只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若逢三老,说我就来。【刘咸荥挽赵熙】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佚名题邯郸黄粱梦吕仙祠卢生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①中用“若逢”引导时空穿越,虚构未知世界动作;
②中用“想到”引导时间穿越,虚构将来状态;
③中用“后来”
引导时空穿越,推测虚拟事件。
这种情况下,纯粹写过去或未来的情况比较少,通常都是将过去或未来拉回现在,或议论故事、或评价古人、或摹绘幻境,夹叙夹议,为表现主题服务。这时,以“仿言”、“示现”这两种修辞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第二章 对联切入

通俗地说,切入点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说得更形象一点,切入点就是医生打针时,针头剌进皮肤时手臂或屁股上的那个注射处。那个让药物和血液相连通的接触点。
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对联也需要讲究切入问题,才能有效的打动读者。

一、切入的过程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对联切入的问题,这里以写历史人物吴三桂为例。
首先,全面铺开。
在人物吴三挂的史料里,有世袭军官、有中武举、有经营仕途、有临阵脱逃、有宁远迁军、有煤山失君、有北平失父、有冲冠一怒为红颜、有一片石交战、有山海关联清击李、有肃杀闯王余部、缅甸擒斩桂王、有和硕额驸、有开藩设府、有三藩之战、有把持半壁江山、有加冕建都、有未捷身死等等。
其次,缩小范围。
写吴三桂着眼于什么呢?最大的看点就是邀清兵入关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因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 开藩设府、建立大周、未捷身亡。这样上述关于联主的材料,范围就缩小了很多。
再次,顺藤摸瓜。
对联常常选择两条线索(或一条线索的两个方面)来表现主题,这两条线索的交汇就是切入点。
在写吴三桂时,可以选择他降清和反清这两条最重要的线索。而降清与反清的交叉点又在哪里呢?
吴三桂由于“国恨、家仇、情殇”而反大顺,因兵力不够,所以企图借清兵的刀,来杀李自成的人,攘内然后安外,隐忍待发;这是把降清做为反顺的手段,是谋(也是勇)。
吴三桂“肃遗、开藩、称帝”,以抛弃愚忠不复明而自立为指导思想,排除障碍,发展军事力量,一举夺取半壁江山;这是把反清作为独立的目的,是勇(也是谋)。
由此可见,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点,就是有勇有谋。
另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则是拿吴三桂的“失父不仇”,与刘邦的“煮父分羹”作比较,揭示俗世“以成败论英雄”的诟病。
有时,切入点可能并非落脚点,还需要延伸突破。
落脚点与出发点相对应,本指落脚之处,引申为目的。吴三桂本人的人品,不是本次写吴三桂的重点。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他的最终反清。对于一边耻笑他为汉奸,一边食用清禄的吴梅村之流来说,吴三桂无疑是一个热血男儿。这个落脚点是由有勇有谋这个切入点延伸出来的一种突破。
由上述切入过程,得到下面这幅对联:
题吴三桂
纵然丽质是天生,何须一怒?想宁远哭君,北平丧父,山海关联清击李,势在必行;因悬百姓安危,未许吴兵呈勇武;
休道威权皆世袭,纯属无稽!看云南坐镇,缅甸肃遗,衡州府加冕建周,兵成对峙;若假三年寿算,全歼满寇祭英灵!【胡有章】

二、切入的角度
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对联的切入角度,也分为正面、反面和侧面三种。
1、正面切入:
这种切入方式,由于是官方版本,观点容易为读者接受;但因角度与同类作品雷同,所以出新就要依靠表现手法等来实现。
请看同题成联的例子。
题吴三桂
青史多枭雄印记,为股、为肱、为伥者,几度权谋,自使平生参毁誉;
红颜以祸水形容,弃忠、弃信、弃民望,那时意气,曾教一怒负江山。【十点下线】
2、反面切入:
这种切入方式,由于标新立异,比较难以引起共鸣;但容易吸引眼球(见胡有章上例)。
3、侧面切入:
侧面切入就是从历史中寻求容易被忽视的事件,但不与正面观点发生冲突。这种切入方式,一来在观点上不会受到排斥,二来在视角上容易出新,所以很多行家里手都喜欢采用这一方式。
题吴三桂
降人以反,莫若用人而剐;
失父不仇,争如煮父分羹?【胡有章】

三、切入的方式
找到切入点,选好切入角度后,就要修炼切入的方式了。
1、微缩法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限制范围、化繁为简、化粗为细、化大为小,最后以小见大。如写“竹与梅”: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燮】
2、创新法
选材见深、观点见新。寻找突破口、化腐朽为神奇。如写“秋日植物”:
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摺扇;【江西提学】
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祈鸾仙降书】
另外可以在起句上创新:
名言切入、典故切入、线索切入、悬念切入、评议切入等。
3、求实法
化虚为实、以实烘虚。如写“私塾清苦”: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李弼余】
4、风格法
凸现个性。指展现创作者的个人文风。
清流雅望
香气霏弥【胡有章】
5、感受法
用自我感受最深的细节,来感染和打动读者。如写“谒岳飞墓”: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秦涧泉】

小结  对联切题的一般思路
1、 搜集素材
2、 选择亮点
3、 确立主题格调
4、 展开线索
5、 寻找切入点
6、 筛选素材
7、 调整线索
8、 雕塑作品
9、 润色锤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20:16 | 只看该作者
郑板桥题白云观华室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这个活动就是中学段第六讲的体现,由于是第一次,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一、前六日各位同学进行分析鉴赏包括指出其不妥之处,第七日我来批改大家的评论,并对作品进行解读点评。本次时间已作延长,今后按标准执行。
二、不强制参加,但毕业考核时作为参考。注意每次的截止时间,过期不候。
三、须为原创但暂不作字数要求,网上照搬照抄的,拉入黑名单,今后参与的此类活动都不再批改。
四、为了鼓励大家独立完成,提高自身水平,回帖已屏蔽,相互不可见。
五、与本活动无关的发言请另外开帖,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21: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怕丢丑、露怯,只有露出短板,老师才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16:22 | 只看该作者

任杰按:
常江老师作为当代联坛的重量级人物,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这篇教案讲得很到位,故未做任何修改。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轲,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8:30 | 只看该作者
余觉
编辑
余觉(1868-1951),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初名兆熊,字冰臣、冰人,号思雪,喜参禅学,署三在居士,丧妻后则署颤口孤鹣。近代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5:58 | 只看该作者
中学部第三讲对联的修辞技巧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835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对联的学习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当然,也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本讲即是与此相关的两种对联创作方式。

      一、集句

  集句就是把有关诗词、文章和其他方面可以形成对仗、意思又连贯的现成句子摘下来组成一副对联。这在宋代就有了。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王荆公作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江州司马青衫湿’,可对甚句?”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

“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梨园弟子白发新”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这段诗话讲的是王安石与蔡天启事,而《檐曝杂记》云:

  《梦溪笔谈》谓集句自王荆公始,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之类,其实不自荆公始也。《金玉诗话》及《蓼花洲闲录》谓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而大著。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对“月如无恨月长圆”,则固不始于荆公矣。

  自宋以来,集句联比比皆是。

  集诗句的最为普遍,例如: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是纪晓岚嘲庸医的一副对联。上联出自杜甫《兵车行》,下联出自李商隐《马嵬驿》。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副对联乃彭玉麟作。上联两句出自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诗。下联“地犹邹氏邑”,出自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杜甫《登楼》诗。

  集词句的,如: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春欲暮,思无穷”,出自温庭筠《更漏子》;“应笑我早生华发”,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已多,情未了”,出自牛希济《生查子》;“问何人会解连环”,出自辛弃疾《汉宫秋·立春》。

  集文句的,如:

  鸟啭歌来,花浓雪聚;
  云随竹动,月共水流。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庾信《马射赋》,下联出自陈后主《夜庭渡雁赋》。

  集诗句文句(即跨类集句)的,如:

  银烛高烧,只恐夜深花睡去;
  珠帘乍转,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副题赞近代画家马孟容之画的对联,上联出自韩愈《海棠》诗,下联出自晏殊《浣溪沙》词。

  集其他方面的,如: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上下两联,为鲁迅的两本著作名。

  精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画,
  自运云贵川广南北地道药材。

此联为清某城中两个商店招牌,乃纪昀所集。

  以上对联,都是从多篇诗词、文章或者多方面集句而成的。从同一篇诗文中集句成联的情形也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这副对联,两联均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若联中引用的话语只作为全联的一部分,就不能算集句。“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洪度,唐女诗人薛涛字。枇杷门巷,乃其在成都居所。这副题于成都望江楼的对联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出自杜甫《绝句》。“苔荒洪度千年井”是否为某诗原句,尚未查出。即使是,全联六句中也只两句而已,这就不能作集句看待,至多不过半集句而已。

      二、脱化

  所谓脱化,就是将有关诗文原句(包括旧联),按新意略加改造,再作对联。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后来人们为题某同乡会馆,将其略加改造成为这样一副对联: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独”改成了“身”,“佳节”改成了“相识”,“思”改成了“相”。这么一改,于同乡会馆就很恰当了。

  五代道士石仲元隐桂林七星岩时,有警句曰:“石压木斜出,崖悬花倒生。”清时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僧文然,改为对联书于祖师殿壁曰: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开。

“木”改为“笋”,因有竹之故。“悬”改为“垂”,增强了下临之感。“生”改为“开”,也多了一层香色。这些改动都是因寺景而来的。

  有时候,对联本身也可以脱化。明人徐渭题其青藤书屋联有“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一联,被人移题于一家铁铺时,变成了: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徐渭屋只两间,就说“两间”;铁铺有三间屋,故曰“三”。徐渭是书画家、诗人和文学家,又擅长杂剧,还常同儒家传统观念唱反调,故以“南腔北调”自云;铁匠专在打铁,故曰“千锤百炼”。

  从以上三副对联看,脱化改动的字都不多,但都很关键,改动后的每一字都能充分表达新意。如果把原句改得面目全非还不能表达新意,或改动后与要表达的情况仍旧不合,这都不符合脱化要求。

  这种情形并不是没有。有人给长沙妙高峰题过这样一副对联: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

这副对联是由温州江心寺的一副脱化而来的,仅将原联的“台”字改为“峰”字,乍看还不错,但仔细斟酌就发现有些不妥。因江心寺在瓯江中的一个孤屿上,故联中说它“宛然浮玉”,而妙高峰为长沙城南一山丘,不免使人啼笑皆非。

  脱化可以通过增减字的笔画来实现。例如: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这副对联传为一官宦人家为炫耀自己的权势而题。因这家人平日无恶不作,有人晚上偷偷地给添改了几笔,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炫耀之意被死亡之意所取代,内容与原联就完全两样了。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副对联乃纪晓岚为嘲某庸医而题。“明财”与“故病”,是将孟浩然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的“才明”和“病故”分别换位而成。“才明”换位后,又飞白作“财”,对庸医的讽刺就十分辛辣了。

  但脱化最常用的方式还是斢字。“婆夫人”一联有人又说是改成“婆偷人,媳偷人,婆媳均偷人”,仅将“夫”斢作“偷”。若是这样,则又属斢字这一类。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一天为母祝寿,门口还少一副大红对联,便对账房先生说:“你替我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对子改写两个字贴出去。”账房先生问怎么改法,他说:“把上联的‘人’改成‘妈’。”账房先生又问下联,吝啬鬼说道:“这还用问,‘爹’和‘妈’不本来就是一对吗?”帐房先生于是贴出这样一副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联: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这副对联表面看来只是那吝啬鬼一时考虑不周,其实却是编故事的人为表达对财主的憎恶的杰作,用的也是斢字法。

  若对有关诗文原句(包括旧联)按新意加以改造时改动过多,就成为仿写。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

  保持旧联的基本格局和部分词语,此其一。如《笑得好》中一则“誓联”,说某官到任,贴联于大门曰: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
  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

后在黄图祕的《看山阁笔记》中,又见有一官贴了如下一副:

  得一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据说两官照样受贿,且不去谈它,但就这两副对联来说,则都出自同一模式,而且还保留了“天诛地灭”与“男盗女娼”这样的词语。

  仅保持旧联的基本格局,不用原联词语,此其二。仿昆明大观楼长联而作的丽江玉龙山长联就是一例。联曰:

  数万里长江穿流脚下。放眼遥望,洋洋乎纵横无际。况东连巴蜀,北距乌拉,南接交趾,西毗天竺。今来古往,空把感慨兴亡。趁月白风清,露出她冰肌玉骨。从朝云暮雨,消却了蛮烟瘴雾。只赢得千载积雪,一壁铁台,半湾灵湖,四围花鸟;
   十二时景象幻在胸中。高怀独步,皎皎然俯仰有情。看晓吞红日,夕照霞光,午吐碧岚,夜焕星斗。燕去鸿归,任凭经过寒暑。籍龙吟虎啸,宣扬那帝德神威。于霁喜阴愁,分明着廉吏贪官。更有些三危胜迹,六诏遗碑,西汉船鼓,百世山河。

  旧联基本格局也被打破,只可看出所仿之联的影子,此其三。如杭州西湖花神庙旧有联云: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后刘树屏仿之题愚园花神阁云: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此联中虽然也有“翠翠红红”,但与花神庙联不在同一位置;虽然也有“雨雨风风”、“朝朝暮暮”,但与花神庙联不但不在同一位置,而且语序也颠倒了。这都不能视为对原联词语的保留,而只能看作原联的“影子”即仿痕的所在。



对联的学习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当然,也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本讲即是与此相关的两种对联创作方式。

      一、集句

  集句就是把有关诗词、文章和其他方面可以形成对仗、意思又连贯的现成句子摘下来组成一副对联。这在宋代就有了。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王荆公作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江州司马青衫湿’,可对甚句?”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

“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梨园弟子白发新”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这段诗话讲的是王安石与蔡天启事,而《檐曝杂记》云:

  《梦溪笔谈》谓集句自王荆公始,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之类,其实不自荆公始也。《金玉诗话》及《蓼花洲闲录》谓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而大著。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对“月如无恨月长圆”,则固不始于荆公矣。

  自宋以来,集句联比比皆是。

  集诗句的最为普遍,例如: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是纪晓岚嘲庸医的一副对联。上联出自杜甫《兵车行》,下联出自李商隐《马嵬驿》。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副对联乃彭玉麟作。上联两句出自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诗。下联“地犹邹氏邑”,出自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杜甫《登楼》诗。

  集词句的,如: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春欲暮,思无穷”,出自温庭筠《更漏子》;“应笑我早生华发”,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已多,情未了”,出自牛希济《生查子》;“问何人会解连环”,出自辛弃疾《汉宫秋·立春》。

  集文句的,如:

  鸟啭歌来,花浓雪聚;
  云随竹动,月共水流。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庾信《马射赋》,下联出自陈后主《夜庭渡雁赋》。

  集诗句文句(即跨类集句)的,如:

  银烛高烧,只恐夜深花睡去;
  珠帘乍转,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副题赞近代画家马孟容之画的对联,上联出自韩愈《海棠》诗,下联出自晏殊《浣溪沙》词。

  集其他方面的,如: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上下两联,为鲁迅的两本著作名。

  精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画,
  自运云贵川广南北地道药材。

此联为清某城中两个商店招牌,乃纪昀所集。

  以上对联,都是从多篇诗词、文章或者多方面集句而成的。从同一篇诗文中集句成联的情形也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这副对联,两联均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若联中引用的话语只作为全联的一部分,就不能算集句。“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洪度,唐女诗人薛涛字。枇杷门巷,乃其在成都居所。这副题于成都望江楼的对联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出自杜甫《绝句》。“苔荒洪度千年井”是否为某诗原句,尚未查出。即使是,全联六句中也只两句而已,这就不能作集句看待,至多不过半集句而已。

      二、脱化

  所谓脱化,就是将有关诗文原句(包括旧联),按新意略加改造,再作对联。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后来人们为题某同乡会馆,将其略加改造成为这样一副对联: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独”改成了“身”,“佳节”改成了“相识”,“思”改成了“相”。这么一改,于同乡会馆就很恰当了。

  五代道士石仲元隐桂林七星岩时,有警句曰:“石压木斜出,崖悬花倒生。”清时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僧文然,改为对联书于祖师殿壁曰: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开。

“木”改为“笋”,因有竹之故。“悬”改为“垂”,增强了下临之感。“生”改为“开”,也多了一层香色。这些改动都是因寺景而来的。

  有时候,对联本身也可以脱化。明人徐渭题其青藤书屋联有“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一联,被人移题于一家铁铺时,变成了: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徐渭屋只两间,就说“两间”;铁铺有三间屋,故曰“三”。徐渭是书画家、诗人和文学家,又擅长杂剧,还常同儒家传统观念唱反调,故以“南腔北调”自云;铁匠专在打铁,故曰“千锤百炼”。

  从以上三副对联看,脱化改动的字都不多,但都很关键,改动后的每一字都能充分表达新意。如果把原句改得面目全非还不能表达新意,或改动后与要表达的情况仍旧不合,这都不符合脱化要求。

  这种情形并不是没有。有人给长沙妙高峰题过这样一副对联: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

这副对联是由温州江心寺的一副脱化而来的,仅将原联的“台”字改为“峰”字,乍看还不错,但仔细斟酌就发现有些不妥。因江心寺在瓯江中的一个孤屿上,故联中说它“宛然浮玉”,而妙高峰为长沙城南一山丘,不免使人啼笑皆非。

  脱化可以通过增减字的笔画来实现。例如: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这副对联传为一官宦人家为炫耀自己的权势而题。因这家人平日无恶不作,有人晚上偷偷地给添改了几笔,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炫耀之意被死亡之意所取代,内容与原联就完全两样了。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副对联乃纪晓岚为嘲某庸医而题。“明财”与“故病”,是将孟浩然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的“才明”和“病故”分别换位而成。“才明”换位后,又飞白作“财”,对庸医的讽刺就十分辛辣了。

  但脱化最常用的方式还是斢字。“婆夫人”一联有人又说是改成“婆偷人,媳偷人,婆媳均偷人”,仅将“夫”斢作“偷”。若是这样,则又属斢字这一类。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一天为母祝寿,门口还少一副大红对联,便对账房先生说:“你替我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对子改写两个字贴出去。”账房先生问怎么改法,他说:“把上联的‘人’改成‘妈’。”账房先生又问下联,吝啬鬼说道:“这还用问,‘爹’和‘妈’不本来就是一对吗?”帐房先生于是贴出这样一副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联: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这副对联表面看来只是那吝啬鬼一时考虑不周,其实却是编故事的人为表达对财主的憎恶的杰作,用的也是斢字法。

  若对有关诗文原句(包括旧联)按新意加以改造时改动过多,就成为仿写。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

  保持旧联的基本格局和部分词语,此其一。如《笑得好》中一则“誓联”,说某官到任,贴联于大门曰: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
  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

后在黄图祕的《看山阁笔记》中,又见有一官贴了如下一副:

  得一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据说两官照样受贿,且不去谈它,但就这两副对联来说,则都出自同一模式,而且还保留了“天诛地灭”与“男盗女娼”这样的词语。

  仅保持旧联的基本格局,不用原联词语,此其二。仿昆明大观楼长联而作的丽江玉龙山长联就是一例。联曰:

  数万里长江穿流脚下。放眼遥望,洋洋乎纵横无际。况东连巴蜀,北距乌拉,南接交趾,西毗天竺。今来古往,空把感慨兴亡。趁月白风清,露出她冰肌玉骨。从朝云暮雨,消却了蛮烟瘴雾。只赢得千载积雪,一壁铁台,半湾灵湖,四围花鸟;
   十二时景象幻在胸中。高怀独步,皎皎然俯仰有情。看晓吞红日,夕照霞光,午吐碧岚,夜焕星斗。燕去鸿归,任凭经过寒暑。籍龙吟虎啸,宣扬那帝德神威。于霁喜阴愁,分明着廉吏贪官。更有些三危胜迹,六诏遗碑,西汉船鼓,百世山河。

  旧联基本格局也被打破,只可看出所仿之联的影子,此其三。如杭州西湖花神庙旧有联云: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后刘树屏仿之题愚园花神阁云: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此联中虽然也有“翠翠红红”,但与花神庙联不在同一位置;虽然也有“雨雨风风”、“朝朝暮暮”,但与花神庙联不但不在同一位置,而且语序也颠倒了。这都不能视为对原联词语的保留,而只能看作原联的“影子”即仿痕的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4-8-10 16:32 编辑

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
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
——郑燮题浙江省桐庐严子陵祠钓台
    钓台位于桐庐县城西富春江畔。严光,字子陵,曾和东汉光武帝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数次诏访他任官,他坚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终不出仕。联语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高风亮节的仰慕。上联化用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以及《与子俨等疏》:“自谓是羲皇上人”句,高度赞颂严子陵不慕荣华富贵的人品。“羲皇”,即古帝王伏羲氏。下联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点出了严子陵寄情山水,不是为了垂钓,而是为了摆脱仕宦生活的尘浊。作者追怀古人的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天地赋命(2),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 (3)?于夏有言(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气(5)。”四友之人(6),亲受音旨(7)。发斯谈者(8),将非穷达不可妄求(9),寿夭永无外请故那(10)?[1]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11),东西游走(12)。性刚才拙(13),与物多件(14)。自量为己(15),必贻俗患(16)。佩悦辞世(17),使汝等幼而饥寒(18)。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19)。败絮自拥(20),何惭儿子(21)?此既一事矣(22)但恨邻靡二仲(23),室无莱妇(24),抱兹苦心(25),良独内愧(26)。[1]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27),时鸟变声(28),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29)。意浅识罕(30),谓斯言可保(31)。日月遂往,机巧好疏(32)。缅求在昔(33),吵然如何(34)![1]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35),亲旧不遗(36),每以药石见救(37),自恐大分将有限也(38).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 (39),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40)!然汝等虽不同生(41),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42)。鲍叔,管仲,分财无猜(43);归生。伍举,班荆道旧(44);遂能以败为成(45)。因丧立功(46)。他人尚尔(47),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48),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49)。济北记稚春(50),晋时操行人也(51),七世同财(52),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3)。”虽不能尔(54),至心尚之(55)。汝其慎哉(56),吾复何言![1]






2

作品注释


编辑

(1)俨(yǎn眼)、俟(s ì四)、份(bin宾)、扶(yì义)、佟(t óng童):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参见渊明《责子》诗。

(2)赋:给予。

(3)谁能独免:逮本作“谁独能免”,今据《宋书》及李本、焦本改。

(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

(5)此二句见《论语·颜渊》。

(6)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于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见《孔丛子·论书》)子夏与他们是同辈。

(7)音旨:指孔子的教诲。旨:要义。

(8)发:发表,讲。斯谈:这话,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语。

(9)将非:岂不是。穷达:失志与显达,指命运的好坏。妄求:分非地追求。..

(10)寿夭:长寿与短命。外请: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缘故。..

(11)以:因。弊:贫乏。..

(12)游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

(13)性刚:性格刚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会逢迎取巧。..

(14)与物多件(wū午):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许:逆,违背。..

(15)自量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为自己考虑。..

(16)贻:遗留。俗患:指世俗官场上的祸患。..

(17)黾俛(mī.. nmiǎn敏免):勉力,努力。辞世:指辞去世俗事物,即辞官归隐。..

(18)汝等:你们。..

(19)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后汉书》作“儒仲”),太原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少有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以病归。隐居守忐,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又《后汉书·列女传》载: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于伯为友,后于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泊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来而归,见令狐于,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于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于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20)败絮:指破棉袄。拥:缠裹,穿着。..

(21)何惭儿子:又何必为儿子的贫寒而惭愧呢。..

(22)一事:一样的事。是说儿子同自己一样,同处贫寒之中,故不必为之惭愧。..

(23)靡:没有。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参见《归去来兮辞》注(40)。..

(24)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事见《高士传)、《列女传))..

(25)抱兹:怀此。..

(26)良:甚,很。..

(27)树木交荫:树木枝叶交错成荫。..

(28)时鸟:候鸟。..

(29)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30)意浅:思想单纯。识罕:见识稀少。..

(31)谓:以为。斯言:指“常言”四句。保:保持,维持。..

(32)机巧:指逢迎取巧。好疏:很生疏。..

(33)缅:远。..

(34)眇然:渺茫的样子。..

(35)就:接近。衰损:衰老。..

(36)遗:遗弃。..

(37)药石:泛指药物。石:指治病的石针。..

(38)大分(f èn奋):寿命。

(39)每:常。役:担任,被迫从事。

(40)若何可言:意渭有什么话可说呢。若何:怎么。

(41)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长子俨为渊明前妻所生,后四子为续弦翟氏所生。

(42)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

(43)无猜:无有猜忌。事见《读史述九章·管鲍》注。

(44)归生、伍举:战国时楚国入,二人为好友。伍举因罪逃往郑国,再奔晋国;在去晋国的路上与出使晋国的归生相遇。两人便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叙说昔日的情谊。归生回到楚国后对令尹子木说,楚国人才为晋国所用,对楚国不利。楚国于是召回伍举。(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语·楚语》)班:布列。道旧:叙旧。

(45)以败为成:指管仲因得鲍叔的帮助而在失败中转向成功。起初,管仲辅佐公于纠,鲍叔辅佐公于小白,后来公子小白打败了公于纠,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极立推荐管仲。管仲被起用力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川

(46)因丧立功:指伍举在逃亡之中因得归生的帮助而回到楚国立下功劳。《左传·昭公元年》载:伍举回到楚国后,辅佐公子围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楚灵王。

(47)他人:别人,非亲兄弟之人。这里指鲍叔与管仲。归生与伍举。尚尔:尚且能够如此。

(48)颖川:郡名,今河南省禹县。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时人。年轻时不为章句而善辨事理,声名甚盛,曾受到大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五府的同时征召;汉献帝时官至太仆.为九卿之一。(事见《后汉书·韩韵列传》)

(49)没齿:犹言终身。

(50)济北:古地名,在今山东省长清县。氾(fàn范)稚春:名毓,字椎春,西晋时人。《晋书·懦林传》说他家累世儒素,九族和睦,到记毓时已经七代。当时人们称赞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

(51)操行人:品行高尚的人。

(52)同财:共同拥有财产,指没有分家。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车辖).意思是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

(54)尔:那样。

(55)至心:至诚之心。尚:崇尚,羡慕。

(56)汝:犹“汝等”,你们。其:语气词,这里有“应当”的意思。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高士(隐士),汉族,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妻子梅氏。严少负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八路 于 2014-8-10 16:39 编辑

 当初美美显风骚,红会装傻玩清高。一群干爹怕沾到,任由美美耍大彪。如今红会钱难捞,百姓不再掏腰包。想拿美美开个刀,那知美美出狠招。曾和干爹睡过觉,视频记录防干靠。哪个过河想拆桥,美美送你去坐牢。会长首先来避谣,哭笑不得发公告。彼此都是开玩笑,干爹能把女儿告?!

作者:fanfanPX   为郭美美题诗一首    2013-04-27    《天涯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6:48 | 只看该作者
袁林于


袁氏墓冢
袁氏墓冢
1916---191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南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1916年,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病逝。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 “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耗资70余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了这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袁世凯一八五九年(清光绪九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后因葬母问题(袁系庶出)与其异母长兄不和,遂定居于河南省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死后也葬在这里。

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 汉朝大将军袁绍发祥之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的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隐居这里垂钓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动态。

所以,袁世凯死后,归葬于他曾阅兵和归隐过的安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袁世凯墓园被称为袁林。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

那么,袁世凯墓为什么不称“陵”而称“林”?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名不正而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六十岁就一命呜呼。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

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对之明确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 袁陵 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

其时,徐世昌的话自然最有分量,于是袁克定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
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硕大的照壁是整个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技艺精湛、庄重典雅,是全国现存照壁中规模最大、纹饰最精美的一个。




袁林墓碑
袁林墓碑
绕过照壁,沿神道北上,跨糙石桥、青白石桥,袁林的另一座大型建筑——牌楼便映入眼帘。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粉饰太平。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而在它的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


袁林
袁林
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军刀,神态威武,共同守卫着袁林。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又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之一的赑屃喜好负重,所以人们安排它来驮碑。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袁林
袁林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
过了大门,便进入堂院。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可惜解放前不幸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




袁林
袁林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那么,袁世凯的墓庐是怎么样修建起来的呢?据记载,它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袁林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林荫夹道的神路。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其碑亭是传统式的。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赑屃背负。

过了碑亭,就是大门。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它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反映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瞬息多变的身份。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此处原为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面积约13?3公顷。袁购买后扩充改建,共建9个宅院,姬妾9人,人各一院。正厅“养寿堂”为袁的居室。宅中置有花园,题名“养寿园”,并开天平渠引漳河水入园,小溪长流,山林峻石,亭台水榭。宅四周筑高大围墙,建有炮台,由当局派两营马队护卫,俨然像一座城堡。袁世凯择居洹上,尽管他每天草笠木履,从舟垂钓,自称洹上渔翁、容庵老人,好像谢绝尘世的样子,但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他重登政治舞台的野心。洹上村筑有铁路专线,时与朝野要人来往,并设有电报房。袁虽身居乡野,其触角却伸向四面八方,每天都要用一两个小时处理电信“公务”。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使他终于得到东山再起的时机。他先迫使清廷起用他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独揽了军政大权,后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5年复辟帝制,自称“洪宪皇帝”。这在当时不难理解。1916年3月,宣布恢复中华民国。同年6月因患尿毒症离世。北京政府依照袁“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在安阳洹上村东北的太平庄北侧,建造了一座帝陵式的大型陵墓,葬袁于此,人称“袁林”。


袁林
袁林
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 弹指间,神州换了新颜,昔日的荒冢上建起了人民的博物馆,成为了知识的殿堂。修葺一新的房舍中,陈列出殷商王朝的文明,展现了清末民初的跌宕曲折,记录着今天的酸甜苦辣。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这里聆听民族已逝的历史,感悟辛酸的屈辱,追忆灿烂的辉煌。回首往事,展望明天,爱国主义的情愫、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细心回味,激奋之余,更能享受那份静谧的惬意、幽雅的欢愉。袁林,这一昔日的总统陵园也焕发出新的光彩,映射出中华儿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7:06 | 只看该作者

任杰按】
以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为底稿,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加工,请不要外传,谢谢!

  学作诗钟当先熟平仄、知格律、懂对仗、习对汇。至于对汇的书,清人十分推崇《声律启蒙》,为私塾必读。其中对汇十分工整,按韵归类,长短句俱全,典故颇多,且都能做到“兵对兵,将对将,瘌头对和尚”,值得一读。另外,多读唐诗和经典诗钟作品,对作诗钟也有很大帮助。打好基本功方能再谈技巧。现就诗钟做法和技巧分述于下:

  一、对整眼字、由眼生意
  嵌字诗钟的做法,首先是对整眼字。就是用眼字组成词或词组,也就是配成“眼”,然后择“眼”组成对仗关系。如“山、海”一唱为眼字,可以组成“山村、山人、山风、山云、山青、山峻……”和“海国、海雾、海霞、海天、海深、海内……”,其中“山村”对“海国”、“山风”对“海雾”、“山峻”对“海深”皆属工整。眼字组词时是粘上还是粘下应符合结构的划分。处在一、三、五位置上的眼字必粘下,处在二、四、七位置上的眼字必粘上。至于第六字则粘上粘下都可以。对于难组词的眼字,可以查《诗韵合璧》、《辞源》、《辞海》之类工具书,择其词汇为我用。但也不要过份依赖工具书,因为在语言发展的今天,新词汇不断涌现,而《诗韵合璧》等前人所编的书中罗列的许多词汇,现在看来已属“僻眼”,况且诗钟嵌字组词有时甚至比工具书的词汇更丰富、更灵活。
  眼字组成对仗的词以后便可以根据词的内涵构思文意。或写景、或说理、或叙事、或言情,全凭作者的联想能力和学识水平。比如以“海阔”对“山高”为眼,可以写鱼鸟、渔樵、风景,或言情义、寓志向;或搬“移山”、“填海”的典故;或以积土成山、涓流汇海来说明哲理。可见文意的产生常受到眼的启发和制约。有的眼宜说理、有的眼宜写景。大凡诗钟高手,常能用很平凡的眼或他人难以入诗的眼构思佳作。如“正、大”一唱,以“正色”、“大声”为眼云“正色能增言语重;大声难掩理由亏”、以“大旨”、“正题”为眼云“大旨能涵方警句;正题未入枉长篇”。又如“大、好”一唱,以“好色”、“大馋”为眼云“好色思穷山水美;大馋欲饱古今书”。
  对于本身已成对仗的眼字,作起正格的嵌字诗钟来会相对容易些。如果眼字不对仗怎么办?那就必须使其组成的词对仗。比如“必、兴”五唱作“好句自来兴许有;大功深钻必然成”,其中“必”是虚字,“兴”是动词或形容词,本不对仗,但组成的“兴许”与“必然”,一为怀疑,一为肯定,对仗极工整。若“必”、“兴”二字不组成眼,只作单字用,则三字尾绝难对得工整(如“但有决心兴百业;何须立说必千言”),这是因为两个眼字词性不一。那么,对于词性不同或者词性虽同,但较能配成相互对仗之眼的眼字怎么办?解决问题的办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与反义字搭配,组成联合词相对(也可以组成近义词或词组)。如“寒、水”二字组成“寒温”对“水火”,作“常省寒温慈母意;不辞水火好宫声”(三唱);“初、晴”二字组成“初终”对“晴雨”,作“晴雨难磨松老节;初终不改竹虚心”(一唱)。
  2、作成“就句对”的句子,即句中自对。如“初柔后壮江河性;晴露阴藏日月容”(初、晴一唱)中“晴露”与“阴藏”、“初柔”与“后壮”各相成对。
  另有一种作法是将眼字(或眼)与另一字(或词)对仗,但不相连,而是分置于句中。如“旧瓶尚可装新酒;异梦焉能共一床”(一、新六唱)中,“旧瓶”与“新酒”、“异梦”与“一床”属对仗关系。又如“前进”一唱作“进多尤望支能少;前紧还求后不松”,其中“进多”、“前紧”分别与“支少”、“后松”相对仗,只是将“支少”与“后松”拆开后安入句中而已。
  3、改变眼字的词性。比如“正、风”二唱云“百风未足移吾志;一正终能压众邪”,这里的“正”字为形容词作名词用,以对“风”字。又如“不正予人多面止;可风于世一清廉”则将“风”、“正”二字都作动词用。又如“建、善”一唱,“建”为动词,“善”为形容词或名词,按此实难对仗工稳。应将“善”改作动词方可求工。如“善此舌锋能匹敌;建吾心府不存奸”。
  4、用“吊眼”的方法救活句子,使对仗协调。如闽东地区一次诗会以“花、朝”一唱为题,规定“朝”只作“早晨”解。虽花、朝二字较易组词,但能配对成双之眼无多。有一联以“吊眼”法作成,颇受欢迎,句云“花如狼藉狂风后;朝若龙钟大雾前”。“吊眼”之法(“眼字”一节已有论述)概而言之,是将眼字作单字词用,并在眼字后附一字,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所附的字,将眼字与后部分贯通起来。上述例子中的“如”、“若”二字便是起这种作用。
  “吊眼”法虽然眼字未组词成眼,但同样要求眼字要嵌牢,即眼字与句子后部分内容应当有内在联系,而不能游离于句子之外,否则将等同于前所述的“冇眼”。比如“初、晴”一唱云“初观红叶经霜染;晴见白梅傍雪开”,句中“初”、“晴”二字并不起作用,当属嵌而未牢。

  二、怎样嵌牢眼字
  前面说过,眼字妥贴乃是诗钟的一大特点,也是衡量诗钟优劣的标准之一。怎样使眼字稳妥而不留痕迹呢?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将眼字置于专有名词中。如“中、后”六唱作“脂井下埋陈后主;脐灯旁泣蔡中郎”(陈后主指陈叔宝,蔡中郎即蔡邕)就是把眼字置于专有名词(称谓)中,由于名词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更改,所以眼字也就嵌牢了。又如“老、哥”七唱云“鼠无大小皆称老;鹦不雌雄尽叫哥”,此联构思极巧,常被诗家视为嵌字工稳的典范。从表面上看“老”、“哥”二字并未组成专有名词,但仔细分析便知作者实际上是将“老鼠”与“鹦哥”两个专有名词拆开后,镶于两句中。再如“普、法”一唱,眼字意窄,构思尤难,有一联引外国之典入诗,甚为工巧,句云“普兴犹忆卑斯麦;法盛当推拿破仑”。其中“普”、“法”分别指普鲁士和法兰西,也属专有名词。
  2、将眼字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相联系,常常借典成联。如“诗、瓮”一唱作“诗苛曹植情何忍;瓮入周兴法自公”。其中“诗”与“瓮”为典实中所确有,又是写此典所不能无的。又如“面、神”二唱作“洗面此间惟有泪;传神阿堵未应痴”。上句用李煜“此间日惟以眼泪洗面”之语意对顾长康“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之典。“洗面”、“传神”本于典中,所以眼字嵌入不留痕迹。
  3、通过字词间的相互照应使眼字嵌稳。如“双、百”一唱句例:(1)“双峰对峙一帆来”、“双树交柯垂荫庇”、“双栖相与葆贞心”,以“对”、“交”、“相与”体现“双”。(2)“双峰月下捧珠同”、“双掌能鸣天下事”,“捧”、“能鸣”非双手不可。(3)“百鸟投林声错杂”、“双恋跟随花月侣”,以“声错杂”衬托“百鸟”;以“花月侣”衬托“双恋”。(4)“百胜何须惭一败”、“双栖不省孤飞苦”,以“一败”反衬“百胜”;“孤飞”反衬“双栖”。(5)“双再难求惊国色”,“国色无双”早有成语,所以句首非用“双”不可。(6)“双重碧漾水中天”、“双嶂列屏排左右”,水天相映、左右峰列,都是通过描绘突出“双”的形象。

  三、穿靴戴帽
  郑名彦先生有一首绝句论前人诗钟作法云:
  词性调齐嵌字安,穿靴戴帽不寒酸。
  再加扭捏逗人爱,总要文章中试官。
  何谓“穿靴戴帽”?现成对仗的词或词组俗称“靴帽”,意思是指它为“现货”,可备作需要时“穿戴”。“靴帽”通常为二字至四字。这些词或词组若安置于句首(两字或四字)则称为“帽”;若安置于句尾(三字)则称为“靴”,现试举几例:
  帽靴
  四化人民万岁凌霜菊
  三通祖国长春傲雪梅

  炎黄读书志远明月夜
  马列爱国情长艳阳天

  此日两袖清风千年秀
  当年一身正气四季新

  自古老骥奋蹄迎晓日
  由来雄鹰扬翅舞春风

  曾惊天已放晴全家乐
  却喜日将向晚举国欢

  “靴帽”的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帽”与“靴”常可互为“改制”。如下例:
  帽靴靴帽
  老骥奋蹄——骥奋蹄凌霜菊——凌霜黄菊
  雄鹰扬翅——鹰扬翅傲雪梅——傲雪红梅

  人民万岁——民万岁千年秀——千年长秀
  祖国长春——国长春四季新——四季皆新

  四化——迎四化迎晓日——同迎晓日
  三通——促三通舞春风——独舞春风

  此日——欣此日全家乐——全家共乐
  当年——忆当年举国欢——举国同欢

  昔日诗钟高手所以多产、快产,大多得益于“靴帽”丰足,加上嫁接、阉割套数娴熟,使评选者找不到抄袭的把柄,而诗作又常能投脾合胃,所以常常“文章中试官”。
  前人套用“靴帽”的方法大体有三:一是原样照搬,有剽窃之嫌,此为下策。二是稍事加工后再用,纵使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却又抓不住把柄,此为中策。三是化入自己的语言中,虽“穿靴戴帽”,却从容沉着,面貌一新,此为上策。“靴帽”是资料,要靠平时积累。它的来源有二:一是诗钟集或其它对偶句集中的佳句佳对。一是《诗韵合璧》等工具书中的“词林典腋”。收集摘录时要有所选择。即1、有生命力。2、有普遍性。3、有灵活性。对于如“鼎鼐”之类的陈腐之词,不宜再用。
  值得一提的是,“靴帽”既是现成的,就势必束缚诗意的创新,所以套用“靴帽”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的制作模式,不值得提倡,本文仅供初学借鉴而已。

  四、诗钟常用的修辞法
  修辞方法很多,这里只选择与诗钟关系较密切的主要修辞法来论述,至于诸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已为人所熟知,不再赘述。
  1、倒装
  改变一般叙述句词序的修辞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侧重、一种属于倒装。这里为了论述的方便,把侧重归入倒装,作为倒装的一种作用。由于诗钟的眼字所在的位置是固定的,平仄又受格律的限制,所以遣词造句也就受到制约,有时构思极好的诗句会因一字平仄不协律只好舍弃。这时若能善用倒装,常会令诗句“起死回生”,甚或比原句更佳。当然,倒装的运用并非都是被动的,那么什么情况下用倒装?倒装有什么作用呢?概言之有以下几种:1、为了使平仄、结构合律。2、受嵌字位置的限制。3、为了侧重某主题。4、避免句子平板。5、为了叙述的合理性。
  上述的五种情况并不是孤立的。一句诗的倒装常常兼顾几个因素。现就倒装的运用试举几例:
  “思十魏征曾谏主;齐三韩信自称王”(思、齐一唱)此联因眼字被固定在第一个字,所以只能将“十思”、“三齐”倒装成“思十”和“齐三”。又如“英明注处眼千里;壮烈抛时头万钧”(眼、头五唱)中的眼字也是受位置限定而采用倒装。
  “胆真直士休同鼠;身果廉官必似蚕”(廉、直三唱)本是“真直士胆休如鼠;果廉官身必似蚕”的倒装,若按原句,就会出现三个问题:1、眼字不到位。2、属于三四结构的拗读句。3、平仄不合律。经倒装后不但克服了上面三个毛病,也使“胆”和“身”两字更显突出,还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
  “识高山亦离天远;量小瓶焉集雨多”(雨、天六唱)一联,按原词序应是“山识高亦离天远;瓶量小焉集雨多”,但这样一来,变成了三四结构句,而“识”、“量”两字皆仄,不能相对,所以利用第一字“不论”进行倒装。这样不但合律,也在于侧重“识高”与“量小”。另外言“山离天远”也比言“识离天远”更合理。
  “声于张处泉何乱;影到秋中月更圆”(张、秋二唱),将泉声之“声”置于“泉”之前;将月影之“影”置于“月”之前,使措词曲折含蓄,也是因为“声”可“张”而“泉”则不可。
  倒装的运用虽能起到一些特殊作用,但应以不使句子费解为原则,如“鸡杀茅容,牛骑老子”之类都属笑话。
  2、虚字的使用
  虚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在诗中起到关键作用,常能承上启下使词句圆活起来,或使文义更加准确。如“松青一子偏名赤;鹤白斯楼却姓黄”。此联为闽东地区一次以“松鹤”一唱为眼字的夺魁之作,其中就用了“一”(实字虚用),“偏”、“斯”、“却”四个虚字,可作为成功运用虚字的范例。
  虚字的位置从第一字至第七字都可运用。必须熟悉各种位置上的虚字使用才能使句法丰富。初学者常不善于在第七个字上用虚字,现举两例“与众谈心啖蔗似,能诗取物探囊如”(诗、众二唱);“梦餐花气无春有,坐读江声是雨非”(春、雨六唱)。一句中使用较多的虚字会使句子显得“虚”和“活”,别具风格,如“所行未必皆中道;可畏何曾只后生”(中、后六唱),甚至在一首诗中除眼字外都用虚字的。如“所得如斯宁小可;能为至是亦千难”(小、千六唱);“纵是难为何乃尔;求之不得亦徒然”(纵、求一唱)。
  大凡诗钟高手都善用虚字,这大概是得益于对古汉语的熟悉。初学者只要肯实践,定能提高对虚字的驾驶能力。
  3、顿读句
  通常叙述性的句子字词间的意思是连贯的,读时没有明显的停顿。但诗钟创作中常常会打破这种连贯性,而在句中出现“断层”,使得句子在念时有适当的停顿,也增加了句子的层次。特别是采用侧重、倒装等特殊句法时就会出现顿读。常见的顿读是“二字顿”如“岁欠,清官愁百事;家贫,老圃苦三春。”还有“一字顿”如“弱,不屈从夸晏子;强,休骄满戒夫差。”此外还有其它顿读句,如“多顿句”:“古、今、中、外宁全读?苦、辣、酸、甜却尽尝”;“少小、乡离、归、老大;英雄、国卫、起、平凡”。
  4、用典
  搬用典故也是表达诗人感情的方法之一。诗钟的用典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属于罗列典故,不露作者感情,如“扎草船中谋借箭;寻芳桃下怅怀人”(芳、草二唱),这种为写典而写典的作法在诗歌创作中当属下乘。诗钟篇幅小,本是“只言片语”,不需表达完整的中心思想,所以这种作法不以为过。但若能于用典之中掺入作者感情,做到有典有评,或能联系现实,则用典就显得有意义,这就是第二种用典。如“明把铗弹才或大;光凭椎击计宁高”;“光武兴邦功或莽;明皇倾国过非环”(光、明一唱),另有介于上述两种之间的用典法,虽无显露作者的感情,但从措词上可以感受到作者暗藏的情感,如“香消吴苑西施泪;曲尽唐宫李煜声”。第三种是将典故摄为已用,用典的痕迹不明显,属于“古为今用”,这种方法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值得提倡。如“江分泾渭人明志;马逐崦嵫我惜时”(时、江魁斗格)、“花繁桃李常娱我;光灿桑榆不老君”(娱、老六唱)。
  以上是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来划分诗钟用典类型,若从用典的手法上来分,又大体分为四种。其一是拈来,就是拈用现成的句,或稍加修改,如“松间明月思摩诘;城上斜阳忆放翁”(松、城一唱),两句的前四字分别拈自作者“明月松间照”和“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句。又如“洗面此间唯有泪;传神阿堵未应痴”两句,也是各拈自李煜和顾长康之句。其二是指陈,就是点事例、加评议(或暗托作者感情),如“曾参义理唯三省;杨震官声在四知”。其三是脱化,即用典不露痕迹(与上述分类的第三种相同),如“双字关情忧后乐;百端虑我国先家”,是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句脱化而来。其四是翻新,就是用原来的典翻出新意,如“精卫当先填会海;愚公更要掘文山”。
  5、衬托
  什么是衬托?比如要体现花红,可以利用绿叶来相衬,这样会觉得花更红,叶更绿(从色彩学上讲,红与绿属于对比色),衬托正是用类似于上述的手法,通过侧面描写使主题突出。比如“蝼蚁勺波如海隔;蜉蝣寸晷比年长”(海、年六唱)用“勺波如海”衬托蝼蚁之渺小;用“寸晷如年”衬托蜉蝣生命之短暂。衬托分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两种。如“大荒塞上孤臣节;好月楼头少妇情”(大、好一唱),上句以甘守“大荒塞上”衬托“臣节”,属于正面衬托;下句以“好月”衬“少妇情”(离愁),属于反面衬托。又如“家无长物书常有;室满欢声瓮每空”(有、空七唱),上句通过对比反衬主人清贫而好学;下句以“瓮每空”(酣饮)来衬托相聚之“欢”,属于正面衬托。
  衬托的运用有时会略显复杂些,如“鸡声云际山家午;燕影波间海道春”(家、道六唱)一联,句中的衬托就不是单一的。上句以“云际”衬托“山家”之高,又以“午”衬托“鸡声”之迟(因山里日出迟)。下句以“波间”衬托“海道”,又以“燕影”衬托“春”的到来。
  6、婉曲
  婉曲是指作者不直说要说的话,而采取一种迂回的表现方法,使读者透过委婉含蓄、或隐约闪烁的话,领会作者的意思。如“结社都缘莺唤去,寻诗忽被燕衔来”(诗、社二唱),诗中不讲参加诗社是受诗俦吟唱的吸引,而假说是“莺”唤而去,不讲见到燕子而诱发诗意,而说成燕子把诗句衔来。这不是委婉曲折吗?又如“邻家燕羽相新故;同巷苔痕有浅深”(羽、痕四唱),以“燕羽新故”更替而推知人事更新,废兴易主,感叹昨是今非。而同巷之中有的门庭若市、有的门前冷落,所以苔痕也就深浅不同。借燕羽写人事更替;借苔痕写人情冷暖,当属曲笔。
  婉曲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弦外之音”,如“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一联。上联是暗说“锦衣美食之类我们贫寒之家是没有的”。上联则暗藏“贫寒之家总是门前冷落”之意,暗责人情世态的炎凉。通过写“月”和“燕”引发人的联想,这比直接说出本意更佳。
  7、以小见大
  这里所讲的“以小见大”并非属于修辞范围,而是诗钟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因与修辞相类,所以归入修辞一节。
  诗钟既是篇幅小,文字不多,就不具有包涵博大内容的功能。如果试图通过笼统的叙述来涵概丰富、广博的内容,势必造成语句空洞苍白。所以诗钟的表现手法大多是以小见大,即所谓“窥斑知豹”、“一叶知秋”,现例举“春暖”六唱诗会中的两个例子进行对比,以见优劣。
  其一云“漫天灿烂春光美;遍地芳菲暖气融”;其二云“开晴燕逐春风里;解冻鱼游暖水中”。两联都属于描写春景,前者试图写得“博大”些,终因缺乏形象思维而流于空洞。后者虽无奇巧之处,但却有具体的形象刻划,以“燕逐”言“春”,以“鱼游”言水“暖”,使“春”和“暖”这两个博大和抽象的概念通过“燕”、“鱼”这两种小动物的动态描绘得以衬托出来。
  8、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是指把诗中的抽象概念,诸如人的感觉、设想等通过具体的描写,使其具体化。这里主要针对诗中所特有的两种修辞法——曲喻、通感而言。
  曲喻顾名可知是指比一般比喻更加曲折含蓄的一种比喻。就是在一般比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联想,再延伸出新的意境,使被描述的物象更为形象生动。比如“星、火”限嵌上六下三,作“谁能棋手摘星弈;我欲火夫移日烧”,星何以能“弈”?日何以能“烧”?显然在“弈”和“烧”之前先要有一个比喻,即星如棋子——棋子能“弈”;日似火——火能“烧”。但句中并未出现“星像棋子”、“日如火”的说法,而读者却能更深层地体会句中含义。这就是曲喻之妙。
  通感类于曲喻,它是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沟通起来。通过作者的联想,把人的感觉“强加”给被描述的对象。因为“感觉”是抽象概念,所以通感就相当于是“抽象的比喻”,因此往往也比曲喻更觉“无理”。借助通感能将“感觉”这一“虚”的东西具体化,使诗更富于意趣,这就是所谓的“化虚为实”。下有一联运用通感手法描写的句子,可作为范例,句云“满山叶动天风绿;夹岸花流水气香”(风、气六唱),试想:天风怎么会是绿的?水气又岂真有香(尽管落花随流水)?这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眼前景物吗?其实作者正是利用通感的手法,艺术地(而非考证式地)道出眼前美景,由看到风吹满山绿叶动而联想天风也必然被染上绿色;由闻到两岸花香,看到花随流水而推测水气也必定有香。这样描写使诗句更具神韵。
  9、化实为虚
  景物是“实”的,情感是“虚”的,若情感借助于景物来表现,或写景中掺入感情因素,这都是“化实为虚”。若从作者感情显隐的角度分析,可将景物的描写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单纯写景。“磬定烟从长薄起;船过月在一溪流”(长、一五唱),此联描写入微,犹如一幅风景画,惟有心细人方能体会。又如“绿阴清簟无人院;白雨渔灯独夜江”(清、渔三唱)之句,意境清绝,一尘不染。
  (2)景物描写中虽不见有情感的笔墨,但从句中措词可以揣测作者的感情,或者通过比喻、拟人、通感之类的手法寄托作者的感情。如“微吹忍噤蝉信病;寒芳死守蝶非痴”(微、寒一唱),其中就带有怜悯、感叹之情。又如“劲草风中疑有骨;寒芳雪里信多姿”(芳、草二唱)。从“劲”而“有骨”、“寒”尚“多姿”可见作者有褒扬誉美之意。再如“夜送寒声钟远寺;秋摇水色月盈天”。钟声岂有“寒”暖之理?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
  (3)景物的描写中明显有感情因素,或既写景又写情,或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黄菊感秋如我瘦;碧桃临水为谁妍?”(感、临三唱);“梦回江上雨初过;意尽楼头花又新”(新、过七唱);“诗冷寒江三径雪;梦圆水月满湖天”(寒、水三唱)皆属此例。

  五、几种特殊句型
  1、当句对
  指一句中安排两个对仗的词或词组,又有两种,一种是对仗的词或词组是相邻的,如“强外干中悲纸虎,富文薄质耻金蝇”。其中“强外”对“干中”、“富文”对“薄质”。另一种是两个对仗的词或词组是相隔开的,如“乐把小文歌大德;恐将卑位屈高才”。其中“小文”对“大德”、“卑位”对“高才”。
  2、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是取水流不断的意思。通常是一个主题用两句来叙述,上下句意是连贯的,单独一句意思不完整。如“好风不与周郎便,大雾空帮蜀相忙”;“但得重圆头上月,何妨暂缺眼前花”;“但愿花开连理树,不教人唱断肠诗”。
  流水对由于主题是单一的,所以具有实用价值,语句也显得从容。但作为诗钟,上下句本具有分咏的功能,而流水对改分咏为单咏,使得诗钟的容量变小,句子也显得单调。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殊句型存在,偶尔为之。另有一种对句是介于“流水对”与“一般对”之间,如“权大正声难采纳,位低歪理亦欺瞒”;“大愤难忘沦陷日,好歌犹忆救亡时”;“当溯何来叨厚福,莫迷所往葬今生”等,它们即是两句相对独立,又是贯串一起的,因兼有“分咏”和“单咏”的作用,值得提倡。
  3、重字句
  这里所讲的“重字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字的句子,分为三种类型:
  ⑴两个相同字相连组成“重叠字”的句子。如“明明醒眼诸无睹;仅仅中才百敢为”。
  ⑵两个相同字虽相连但却不相粘,而是分属前后两个词或词组,称为“顶针句”。其相同字大多出现在七言句中的四、五两位。如“冬雪压梅梅发蕊;春风拂柳柳扬眉”。
  ⑶相同两个字分置于一句中,称为“编篱句”。如“大山挡路终成路;好水推舟或覆舟”;“胆宜壮大心宜细;手患庸低眼患高”。
  还有一句中用多个相同字的对句,但很少见。如“潮潮潮数今潮满;月月月当此月圆”。此外还有上下句交叉位置用相同字的特殊句,更是罕见。如“偏心论事原难正;正面看人反变偏”。
  诗钟因字数少,所以很讲究每个字的效用,一般很少重复用字。有的“迭字”用了并不见得增加主题感染力,反而削弱诗的气势;有的“顶针”省去一字,并不影响诗意,甚或更简炼,那么这些重字非但无效,反而徒增累赘,就不可取。当然,作为一种技巧,只要利于表现主题,也不妨采用。如下一联中的叠字就用得得当:“人情曲曲弯弯水;世世重重叠叠山”(事、情二唱)
  4、太极句
  如“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续、横二唱),将“续”、“横”分别与它们的反义词组成“断续”和“纵横”,犹如太极中有一阴一阳一样,“太极”一名当取此意。

  六、特殊结构句
  诗钟句式当以四三结构或二五结构为“正宗”,近期偶尔也有见其它结构的“拗读句”,因它们不符合诗钟的吟唱节奏,读时拗口,所以不应提倡。这里只当为诗钟的特殊结构句略作了解。
  (1)第二字粘下的句子。如“好拍马人皆有诈;大吹牛者最无能”;“珍民主者终扬善;好独裁人必发昏”。
  (2)第三字粘上的句式。如“大手笔推燕许辈;好姻缘赞孟梁俦”。
  (3)第四字粘下的句式。如“去恶当先求即日;立功莫老待来年”。
  (4)第五字粘上的句式。如“好梦共荣圈已破;大凶耻辱柱难移”。
  (5)第三字粘上、第四字粘下的句式。这种句式是“拗读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实际上是上述第(2)种句式和第(3)种句式的结合。如“请卧龙三分定局;归司马一统开基”。

  七、注重联作肌理
  “肌理说”是清代学者翁方纲提出的一种诗艺论说。“肌理”一词原指肌肤的纹理,它是缜密而有规则的。杜甫《丽人行》句云“肌理细腻骨肉匀”。这里借用“肌理”一词,意在注重联作的缜密,避免空疏。诸如用字的准确性、组词的合理性、语言的逻辑性、字词间的相互照应、联系等,不可似一盘散沙。现试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用字的准确性和字词间的照应问题在“嵌牢眼字”一节中已论及,现再举些例子。如“大众眼明堪作尺;小诗句辣可为锋”(诗、众二唱)一联,若单看“大众眼明”和“小诗句辣”句意尚可。但联系到“尺”和“锋”时就觉得前后关照不够。倘若改为“大众眼明堪作镜;小诗句锐可为锋”显然更加合理,因为“镜”可以言“明”、“锋”可以言“锐”。而“尺”和“明”、“锋”与“辣”之间毫无瓜葛。再如在一次即席诗会中笔者曾以“归、访”三唱作“双燕归时闻细语;数蜂访处驻清香”一联,取者甚多。有人提出改“数”为“群”,而笔者在斟酌之时,恰恰是由“群”改为“数”,原因何在?其一,若是“群蜂”其香当浓,而不是“清”香。其二,“访”字本带有“查寻”之意,换言之被访方当有一定的不可知因素。若用“群蜂”,香当是很明显的,或者就是已知的,那么群蜂就是“趋”之,而不是“访”之。这样一来眼字反而不妥贴了。其三,就“画面”而言“群蜂”给人的感觉是“躁”和“乱”,不如“数蜂”清佳。
  再谈句法问题,句法的实质是逻辑关系。以四三结构的句式为例,前四字与后三字在意义上必须紧密相关。或承接、或进层、或衬托、或转意。总之不能使前后所云各不相干或免强凑合,或后三字的意思仍停留在前四字的一层意思上,甚至是重复上四字的意思。比如“国重仁谋尊一策;民歌廉政颂新风”(一、新六唱)一联中,两句都是后三字重复前四字意。又如“百技研精当巧手;群书读破有高才”,百技能精当然是手巧;群书读破当然才高,这本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巧手”、“高手”的意思都未超出前四字的含意,或者说就是重复原意,纯属“添足”之笔。这是诗钟的常见弊病。若用“转意”的方法把原诗句改为“群书通读犹存感;百技皆能每不精”便翻出新意,不但意义更深刻,还扩大了诗的容量。又如“忠实无私官必正;谦虚有礼士当贤”;“能重访查官必正;不思归顺冠何顽”,两联同属上述病例。
  又如“家纵寒微犹敬老;身虽显贵尚忧民”一联,单从“纵”与“犹”、“虽”与“尚”的字面上看,两句都属于转折关系的句子。其手法似乎比上面所举的例子高明些。但细分析,这一转折关系并不存在,全属作者的“一厢情愿”。因为“敬老”本来就不与“富贵”成正比,“忧民”也不以地位高低而有别。因此在句法的逻辑上是有毛病的。又如“不负友情存道义;欲循民意见精神”一联更属凑合。“道义”本指道德和正义,与朋友情谊实属两码事。而上联并非写“道义之交”这一主题,所以将“道义”加在“友情”之后洵属“拉郎配”。下联“欲循民意”是表达作者的心态,却无端加以“见精神”三字,让人难以理解,所以也是牵强之笔。

  八、改换句法
  诗钟的句法犹如书画的章法,善变章法则书画语言始觉丰富;善变句法则诗的语言便臻丰富,相反,若一味用几种陈旧的句法翻来覆去地作诗,不仅令读者生厌,作者本人也难提高创作水平。比如下列用典的例子:
  1、身似困龙悲项羽;情如去雁忆王嫱。
  2、人比镜明尊魏相;貌如花艳惜杨妃。
  3、字似瘦金夸宋主;文如大海慕韩公。
  4、节如磐石钦苏武;功比长城仰岳飞。
  以上四联可以看出其句法何其相似?它们都出于如下模式:
  本体——比喻词——喻体——作者态度——典中人物
  若作者继续用这种熟悉的模式造句,还可以写出许多用典的诗句,但都给人以“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的感觉。举此例的目的是提醒作者(尤其是初学者)反省自己的诗作是否有这种“百篇相袭有陈词”的现象,并加以改正,方法是多读前人的佳句以丰富自己的句法。比如中文句法主要有陈述、祈使、疑问、感叹,不妨将陈述改为疑问或感叹等。
  怎样改变句法?如“江中借箭排疑阵;城上弹琴诈伏兵”(中、伏碎锦格)属于叙述性句法,过于平实。可将“排”字和“诈”字改用虚字,作“江中借箭原疑阵;城上弹琴岂伏兵”,这样就使句子活起来。上述例子是以不改变原句大意为前提,倘若只要求保留句中主要用词,而从描写的角度、手法进行变化,那么诗句改变的灵活性将大大提高。现假定首字嵌“花”字,要求描写花香与风的关系,句中要体现“香”和“风”字,可以作许多句子。如:
  花容未识香风引;
  花外风传梦亦香;
  花不香人风有意;
  ……

  九、诗钟的修改
  前人改诗不乏其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说明前辈诗人“推敲”之严谨。诗钟在短小的篇幅中,既要合律、又要避忌,还要求佳构,并非轻易可得,所以更要修改,才能化璞为玉。大凡取诗,一求合律(平仄、对仗、结构)、二查文理、三省嵌字、四取佳构。因此诗钟的修改当注意到这四个方面。现将改诗的方法归纳于下,其中对仗、眼字的有关知识前面已有详述,不再赘谈。
  1、先求合律
  凡平仄、对仗、结构不合律的都属此例。这里着重谈平仄不合律的句子的修改方法(诗句大意不变),大体有以下七法:
  (1)用平仄相反的同义字替代。如“日色”改为“阳光”、“芙蕖”改为“菡萏”、“雁”改为“鸿”、“竹”改为“筠”、“路”改为“途”、“城”改为“邑”等等。与此相类的另一种方法是以“局布”代替“整体”,如以“橹”代“舟”、以“翎”代“鸟”。或以“别名”代“正名”,如“月色”改为“蟾光”、“故乡”改为“桑梓”。
  (2)颠倒平仄两字联合词的顺序,使其合律。如“风雨”改为“雨风”、“山海”改为“海山”、“金玉”改为“玉金”,但须注意两点:①颠倒后的词意思不变。比如“云雨”、“图画”、“精神”等联合词都不能颠倒,否则词义改变。②在使用中较为固定的联合词也不宜颠倒使用。比如“肝胆”、“情义”、“金石”、“书画”等词,若颠倒成“胆肝”、“义情”、“石金”、“画书”就显别扭,当属生造词。
  (3)把平仄不合律的字改为平仄合律的其它相类字。如改“梅”之耐寒为“菊”之耐寒;改“竹”之劲节为“松”之劲节。
  (4)删改字词,使平仄合律,句意有所变。如“风雨”改为“风狂”、“月色昏”改为“月尤昏”。
  (5)更改词序,把平仄不合律的字调到“一、三不论”的位置,部分文字也或随之更改(见前“倒装”一节)。
  (6)改变“三字尾”的平仄按排(上下句也相应对调),以避孤平。就是说当“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二句第三字用仄声,使其后的第四字孤平时,可以改变两句三字尾的平仄,变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作上句)”。
  (7)通过“五字拗救”使平仄合律。就是说当下句的第四字出现孤平时,可以把上下句的第五字平仄互调,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如“人长无恙苦犹乐;官不在严廉自威”中“苦”与“廉”两个字的平仄与原格律相反,属于上下互调,这种“拗救”能避免“严”字出现孤平。
  综上所述,现试举一改诗的例子。如“几、长”一唱作原句为“长沾雨露花容秀;几经风雪竹节坚”。其中“经”与“沾”、“雪”与“露”的平仄不相对仗。改法之一是将“经”改为“历”、“雪”改为“霜”,即“长沾雨露花容秀;几历风霜竹节坚”。改法之二是将“风雪”颠倒成“雪风”、改“经”为“历”,再颠倒两句的三字尾(避免“风”字孤平),上下句对调,变成“几历雪风坚竹节;长沾雨露秀花容”;改法之三是“竹节”改为“松节”、“花容”改为“菊容”上下句对调,其它用字也随之改变。如“长经冰雪知松节;几历风霜羡菊容”,或“长抗雪风松节劲;几经霜露菊容娇”,或用“拗救句”作成“长经冰雪识松节;几历雨风怜菊容”。改法之四是删改句中一两个字。如“几遭骤雨花容瘦;长顶狂风竹节坚”,或者再删去“容”、“节”二字,补以虚字,使句子圆活。如“长夜雨欺花更瘦;几年风折竹犹坚”。
  以上所谈为平仄不合律的修改方法,现举两例结构不相称的修改例子。其一是“前鉴常思车有路;进修每觉学无涯”(前、进一唱)。上句应是四三结构(若作二五结构为“前鉴,常思车有路”就说不通),而下句是二五结构。可以改为“前鉴常思车始稳;进修不辍识常新”。这样上下句都为四三结构就相称了。其二是“倾家人觉无娱意;伏枥君存不老心”(娱、老六唱)。上句三字尾为一二结构,下句三字尾为二一结构。可将“娱”、“老”二字当作动词作“家贫歌舞难娱我;志壮风霜不老君”,这样三字尾的结构就一致了。
  2、顺通文理
  凡不符合逻辑、牵强附会、文理不通者皆属此例。现试举几例:
  “前奔四海清泉意;进谒千家明月心”(前、进一唱),其中“四海”用词不当,因为“四海”不是“大海”的意思,而是指区域之大。所以应将“四海”改为“大海”,虽对仗略欠工整,但终不损词意。又如“进度速时尤要稳;前程安处不忘危”。“前程”是指欲往而未达之路程,既是尚未到达的路程,就尚未出现“安”、“危”的局面,何来“安处不忘危”呢?显然逻辑不通。若将“不忘危”改为“在思危”尚可说得过去(可以解释为“前路之所以能安稳,在于预先能思危”)。
  “树大全凭根蒂固;人贤唯重德才兼”,(树、人一唱),只知瓜有“蒂”,不知何树也有“蒂”?可将“蒂”字改为“柢”字。又如“树立高峰根始固;人居陋巷志方明”。其中用“始”字和“方”字使问题绝对化是明显错误的。应改“始固”为“必固”,改“方明”为“宁穷”。
  “风平海上微波静;云密山头皓月寒”(月、波六唱),其中“风平”、“静”与“微波”自相矛盾;山头既是“云密”又怎见“皓月”?可将原句改为“雾薄山头寒月影;风平海上失波痕。”又如“心闲最爱临波钓;手快尤欣戴月锄”,其中“快”字不能说明“戴月锄”,可以改“心闲”为“闲心”、改“手快”为“勤手”。
  3、修改用词
  凡用词不够准确,或不够完美者属此例。如“泥污偏出荷花秀;土硬犹萌竹笋新”(新、秀七唱),名中“硬”字用词不雅,改用“坚”字又使平仄不协,不妨换一角度,改作“污泥偏出荷花秀;冻土犹萌竹笋新”。
  又如“北海归时臣节葆;西洋访处国威扬”(归、访三唱)中“葆”字不够准确,因为并非“归时”才“臣节葆”。将原句改为“北海归迟臣节重;西洋访遍国威扬”则更佳,因为“迟”与“遍”强调了事件发生的程度,也衬托“重”与“扬”,更显作者褒扬之意。又如“进驻闲云多爱卧;前奔决水不思归”改为“进驻岫云多爱卧;前奔山瀑不思归”。因为用“闲云”就不能交待“进驻”,再者“山瀑”也比“决水”更具形象。又如“前路纵艰雄可克;进程能稳慢何妨”,句中“雄”字词意含糊、“克”字、“能”字属用词不当。因为“路”不言“克”,而进程既“能”稳又为什么仍要“慢”呢?所以原句可改为“前路趋夷骄未可;进程求稳慢何妨”。
  4、提高意境
  诗句并无毛病,但改后意境更佳者属此例。如“双字关情忧与乐;百端虑我国和家”(双、百一唱),改“与”字为“后”字、改“和”字为“先”字,这样不但保留原意,还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先国后家的积极态度。又如“四壁云山无墨画;一朝松雨有声诗”(四、有碎锦格),改“朝”字为“天”字,增加了诗的形象思维,仿佛置身于漫天而落的松雨中,意境岂不更佳?再看一例写景诗作:“数点疏星棋一局;满江迷雾画新姿”(一、新六唱)“数点”已言“疏”,而“满”江“迷”雾则“难识庐山真面目”,“画新姿”也就难以想见,拟改作“数点残星棋一局;半江薄雾画新姿”。改“疏星”为“残星”,可营造出凌晨静谧的特定氛围,更突出星之稀疏(因天渐明),以照应“数点”。而“半”江“薄”雾使景色有显有隐,隐而不蔽,“画新姿”也就跃然纸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8:10 | 只看该作者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同:疏)慵。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淫对传癖,水浒对岩隈。歌旧曲,酿新醅,舞馆对歌台。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 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十二 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十三 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歌对舞,德对恩,犬马对鸡豚。龙池对凤沼,雨骤对云屯。刘向阁,李膺门,唳鹤对啼猿。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噪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十四 寒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风淅淅,露漙漙,绣毂对雕鞍。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寒毡对暖席,夜饮对晨餐。叔子带,仲由冠,郏鄏对邯郸。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

十五 删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3全文卷下编辑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鸢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桥。

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范甑对颜瓢。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舞女腰肢杨柳软,佳人颜貌海棠娇。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蛇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交。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煎异茗,酌香醪,虎兕对猿猱。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螺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溪中春水半篙。

刑对赏,贬对褒,破斧对征袍。梧桐对橘柚,枳棘对蓬蒿。雷焕剑,吕虔刀,橄榄对葡萄。一椽书舍小,百尺酒楼高。李白能诗时秉笔,刘伶爱酒每哺糟。礼别尊卑,拱北众星常灿灿;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繁对简,少对多,里咏对途歌。宦情对旅况,银鹿对铜驼。刺史鸭,将军鹅,玉律对金科。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命驾吕因思叔夜,引车蔺为避廉颇。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对露,浪对波,径菊对池荷。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梁父咏,楚狂歌,放鹤对观鹅。史才推永叔,刀笔仰萧何。种橘犹嫌千树少,寄梅谁信一枝多。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松对柏,缕对麻,蚁阵对蜂衙。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白堕酒,碧沉茶,品笛对吹笳。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驰驿骑,泛仙槎,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奇花对异卉,夏日对秋霜。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

荀对孟,老对庄,亸柳对垂杨。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风月窟,水云乡,蟋蟀对螳螂。暖烟香霭霭,寒烛影煌煌。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虚对实,送对迎,后甲对先庚。鼓琴对舍瑟,搏虎对骑鲸。金匼匝,玉瑽琤,玉宇对金茎。花间双粉蝶,柳内几黄莺。贫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厌听管弦声。肠断秋闺,凉吹已侵重被冷;梦惊晓枕,残蟾犹照半窗明。

渔对猎,钓对耕,玉振对金声。雉城对雁塞,柳袅对葵倾。吹玉笛,弄银笙,阮杖对桓筝。墨呼松处士,纸号楮先生。露浥好花潘岳县,风搓细柳亚夫营。抚动琴弦,遽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行对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狂蛱蝶,小蜻蜓,水岸对沙汀。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书对史,传对经,鹦鹉对鹡鸰。黄茅对白荻,绿草对青萍。风绕铎,雨淋铃,水阁对山亭。渚莲千朵白,岸柳两行青。汉代宫中生秀柞,尧时阶畔长祥蓂。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画色间丹青。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鱼罾,燕雀对鹍鹏。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儒对士,佛对僧,面友对心朋。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千里马,九霄鹏,霞蔚对云蒸。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亚父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縢。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对同登。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风绕屋,水襄陵,紫鹄对苍鹰。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十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镂。杨柳岸,荻芦洲,语燕对啼鸠。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绿野耕夫春举耜,碧池渔父晚垂钩。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对渔舟。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王郎帽,苏子裘,四季对三秋。峰峦扶地秀,江汉接天流。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十二 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十三 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挼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在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十四 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飁飁,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逢对遇,仰对瞻,市井对闾阎。投簪对结绶,握发对掀髯。张绣幕,卷珠帘,石碏对江淹。宵征方肃肃,夜饮已厌厌。心褊小人长戚戚,礼多君子屡谦谦。美刺殊文,备三百五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

十五 咸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柳杞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能对否,圣对贤,卫瓘对浑瑊。雀罗对鱼网,翠巘对苍岩。红罗帐,白布衫,笔格对书函。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凶孽誓清闻祖逖,王家能义有巫咸。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5:58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2d851a0102v1by.html
     河南鲁山花瓷曾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釉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制瓷业的一个伟大成就。
    鲁山花瓷,特指鲁山所产的一种黑地、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唐玄宗时期曾为宫廷御用瓷。鲁山花釉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鲁山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珍品。艺术魅力表现着合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被誉为宋钧鼻祖,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鲁山花瓷深厚的文化,特举办全国“尧神杯”鲁山花瓷楹联大赛活动。
    一、主办: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
              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承办:鲁山县尧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鲁山作家协会
              鲁山书法家协会
              鲁山民间文艺家协会
    三、活动时间:2014年8月6日至2014年9月30日;
    四、活动要求:撰联以鲁山花瓷为主题,内容积极健康。
    五、奖项与奖励:本次大赛设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10名;凡获奖作者均可获鲁山花瓷纪念品一份。
    六、投稿邮箱:yejianxiu0116@163.com;联系人:叶剑秀
    七、参赛人员需将姓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写清楚。稿件截至后,邀请有关人员组成评委会,对参赛稿件逐一评选,评选结果将对外公布,并于2014年10月,在河南鲁山隆重举办颁奖仪式,对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及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6:02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介绍


编辑

文博界把河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窑、内乡邓窑及山西交城窑、陕西黄堡窑等处发现的花瓷产品,通称为“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窑瓷窑变的先河。鲁山花瓷奇妙无比地出现大片彩斑,有的任意点抹,有的纵情泼洒,天机超逸,没有陈格,表现出大唐盛世的豪迈气魄,在“南青北白”瓷器格局中独树一帜,成为公私藏家的宠儿。

鲁山花瓷又名“唐代钧瓷、黑唐钧”,因唐代鲁山所产的黑





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唐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自此“花瓷”或“花釉瓷”作为一种专指黑地(也有黄、黄褐、茶叶末色地)乳白蓝斑的瓷器在古籍中沿用至今,在古陶瓷界一提到花瓷就想到“唐明皇命名的鲁山花瓷”。
  历史上的鲁山花瓷曾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鲁山花瓷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釉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代制瓷业的一个伟大成就。






2

发展起源


编辑

一、鲁山花瓷的发源地:
  位于今平顶山市西北的鲁山、汝州、郏县和宝丰境内,宝藏着大量的长石、石英(或玛瑙)、方解石、紫砂、铁矿石等制作陶瓷的原料以及用于陶瓷烧制的木材、煤炭等。以宝丰清凉寺为中心南到鲁山、北至汝州、东至郏县形成了庞大的古陶瓷产区,在这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探明的古瓷窑址达百余处,生产的陶瓷品种达二十余种,著名的有花瓷和汝瓷。当地曾流传:“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之说。闻名于世的鲁山花瓷和汝瓷被选入宫廷,成为当时的御用瓷,倍受唐玄宗、宋徽宗等历代皇帝的钟爱,成为一代名瓷。
  鲁山段店窑窑址位于河南省鲁山县段店,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在鲁山段店古瓷窑址出土了大量的花瓷残片,被古陶瓷研究学者确定为鲁山花瓷窑址,鲁山花瓷,特指鲁山所产的一种黑地、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唐玄宗时期曾为宫廷御用瓷。鲁山花釉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鲁山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珍品。
  二、鲁山花瓷的历史地位及成就。
  鲁山段店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段店这个地方在唐代烧造的花瓷是见于文献记载的。唐代《羯鼓录》中记载的“青州石末”指青州石末砚,“鲁山花瓷”是指羯鼓。段店窑烧的花瓷羯鼓,在唐代的礼乐祭祀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一等的,上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曾三次派人来鲁山段店,就是要找到《羯鼓录》中记载的鲁山花瓷残片,在第三次终于采集到了羯鼓残片,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鲁山花瓷腰鼓的胎、釉、装饰都是一致的,从而印证了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黑釉斑瓷羯鼓,即鲁山段店所产,同时也证实了鲁山段店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产瓷区。这里制作的花瓷不仅被当时社会所重视,而且流传后世,故宫博物院的那件花瓷腰鼓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6年,鲁山段店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花瓷之所以成为花瓷之首,是基于其首先成功运用窑变技术、庄重大气的造型艺术和优良的“瓷”质。鲁山花瓷器物的釉面分为底釉(以黑为多)和面釉(乳白、蓝斑块),其中面釉的蓝色在早期人们认为其呈色与青花瓷的着色剂——钴一样呈色,经过山东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分析,鲁山花瓷的蓝色并不含钴,而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而来,这种“窑变”是什么道理呢?研究人员通过光化学分析,发现唐花瓷蓝色面釉的釉层里有二种相,一种为连续相、另一种为分散在连续相中的无数个小液滴(固化的玻璃态液滴状)的弧立相,小液滴的直径峰值为80纳米,无数个纳米级的小液滴对入射到釉面的可见光产生散射,从而使其呈现蓝色乳光,由此解开了花瓷窑变的妙秘。陶瓷界称这种“窑变”蓝釉为乳光釉。其实乳光釉的出现早在隋、唐就有,不过是窑工在烧窑中无意识烧出的个别瓷器而已,并没有注意他的重要性, “物以反常为妖” 甚至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随手碰碎远扔。但有些窑工注意并重视到这种特殊的“窑变”现象,经试验成功,重复运用到黑釉瓷上,烧制出前所未有的人工创新品种——花瓷。
  研究发现,鲁山花瓷的烧成温度在1250~1300℃范围内,其硬度、耐磨度很高,已达到现代瓷的标准,更结实耐用。
  三、鲁山花瓷的特点:
  鲁山花瓷在釉色的搭配上采用黑地、乳白、蓝斑三色加之型制,使整个器物表现出大气、庄重、坚定和鲜明。
  鲁山花瓷(唐钧)的特征大致可用“厚重”来概括,与其他瓷种相比,鲁山花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以釉层肥厚区别于当时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常有釉泪、釉痕、釉淌等凹凸现象,以“厚”著称。
  其二,造型大多以丰润、圆满、浑实、庄重的风格出现,拒绝小巧、灵动、秀丽、乖巧、轻盈等。
  其三,釉感坚实、强硬,有一种力感和动感。
  其四,艺术魅力表现着合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
  四、鲁山花瓷现存藏品:
  鲁山花瓷腰鼓存量极少,故宫博物院有清宫旧藏传世的瓷质腰鼓一件,长59厘米、口径22.2厘米,呈长圆筒形、两头粗、中间细。鼓身凸起棱形线玄纹七道,通体黑釉为地、饰以乳白、蓝色斑块,规则排列分布于全器。器物粗狂、凝重、豪放、斑块自然缥缈。
  唐花釉瓷代表了中国北方当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因此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然而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局的动荡,再加上鲁山县地形以山区居多,水路运输不畅,鲁山县唐朝时期临近都城洛阳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不复存在一代名瓷——鲁山花瓷也渐渐被人遗忘。
  恢复复原古老的鲁山花瓷烧制工艺难度极高,唐代花釉瓷器的烧制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在冷却时会有不同的收缩系数,因此,一种釉料覆盖在另一种釉料上,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热胀冷缩的系数一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好的花釉瓷烧制是比较困难的,而花釉瓷的烧制成功,说明唐代制瓷艺人已掌握了调配釉料和复杂的施釉技术。





词条标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5167次

编辑次数:5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4-28

创建者:撕开龙卷风


百科消息:百度百科首页有奖调研开学啦!百科商城为你护航高校女神风云榜,谁是你的菜?大学寝室必备神器,你值得拥有!音乐票务带你越过山丘仰望李宗盛想成为百科大神,来蝌蚪导师计划!



推广链接

鲁山花瓷,鲁山花瓷专业鲁..
上海高端鲁山花瓷 香港鲁山花瓷,鲁山花瓷,专业鉴定机构是您古玩..
www.shqart.com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6:05 | 只看该作者
 桂念祖自挽

  无限惭惶,试回思曩日壮心,空馀一恸
有何建白?惟收拾此番残局,准备重来

  桂念祖,字伯华,江西德化人。早年精通经学词章。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这是一副充满爱国主义和积极进取精神的自挽联。出自清末一位旧文士之手,实为难能可贵。上联回顾自己一生。尽管投身戊戌变法,参与百日维新,因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成功,使作者“桂念祖 (1869——1915) 一名赤,字伯华,德化县(今九江县)人,清代经学家、词人。念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词章方面均有深厚功力,尤擅于词。 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1]
”,“无限惭惶”,但他确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可算未曾虚度此生。下联更见积极乐观。“有何建白”?建,是建议;白,是稟白;建白,是就公共事情对国家陈述意见。自挽之际,犹未忘国事。建白的内容,赫然写着“准备重来”,“收拾残局”。再加上一个“惟”字。更见其爱国精神之专注。读此联,对这位爱国志士,更平添了几分敬意。  (盛国生)

桂念祖 (1869——1915) 一名赤,字伯华,德化县(今九江县)人,清代经学家、词人。念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词章方面均有深厚功力,尤擅于词。 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6:07 | 只看该作者
桂念祖 - 个人简介 桂念祖 (1869——1915) 一名赤,字伯华,德化县(今九江县)人,清代经学家、词人。念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词章方面均有深厚功力,尤擅于词。 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1]

桂念祖 - 个人经历 (1)光绪十一年(1885)中副举。甲午战争后感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参加康、梁变法,力主变法图强。

(2)先在上海主编《萃报》,并任主笔。梁启超离开湖南时,推荐念祖代理时务学堂讲席,未及行而戊戌变法失败,归匿于乡。

(3)不久,至金陵师从杨文会学习佛学,沉酣内典。

(4)后又与其弟东渡日本留学10余年,习梵文,通密宗,宣扬佛学。后客死日本。

桂念祖 - 个人挽联 临终时有自挽联云:“无限惭惶,试回思曩日壮心,只余一恸;有何建白,唯收拾此番残局,准备重来。”。[2]

桂念祖 - 代表词作 《临江仙》
落尽红英千点,愁攀绿树千条。
云英消息隔蓝桥。
袖间今古泪,心上往来潮。
懊恼寻芳期误,更番怀远诗敲。
灵风梦雨自朝朝。
酒醒春色墓,歌罢客魂消。

《菩萨蛮》读小山词
才华已为情销损,那堪又被多情困?
珠玉女儿喉,新词懒入眸。
清愁消不得,梦入莲花国。
方信断肠痴,断肠天不知。[3]

桂念祖 - 相关评价 叶恭绰《广箧中词》评日:“语含哲理,诗杂仙心。”在日本其间曾作多篇论著,因其住所毁于火而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6:09 | 只看该作者
成书[编辑]

传说《聊斋志异》一书,为蒲松龄在路边设一茶摊,过路之人给他讲一个故事即可免费喝茶,而他将路人所讲的故事整理成册而成。然而,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于“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说聊斋”中提出,蒲松龄职务为家庭教师兼奴仆,每年有八两银子的收入,收入不够家中开支,他一生穷困潦倒,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在路边摆茶摊。

《聊斋》一书四百多篇短篇小说中,有刺贪刺虐的,有描写穷苦书生和鬼、妖、仙女等的爱情故事的,这些故事像是作者自主创作以借此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爱情的向往,然而也有一些故事仅仅是情节怪异而已,其情节单一,甚至只有短短十于字,这些故事不像是作者创作而像百姓之间的传说。《聊斋》一书可能既包含了完全作者原创的作品,又包含了作者收集,加工的民间传说。

内容[编辑]

《聊斋志异》多写人与花妖狐魅的恋爱故事,如“青凤”、“莲香”、“小谢”、“香玉”、“婴宁”和“丫头”等。《聊斋》也批评科举制度的腐败,如“考弊司”、“王子安”、“司文郎”、“三生”等;并揭露政治和社会的黑暗,如“席方平”、“促织”、“红玉”、“窦氏”、“续黄梁”等。

《聊斋志异》尚有其他题材,如“劳山道士”写好逸恶劳,“画皮”写恶鬼害人的伎俩;“娇娜”写朋友之义;“张诚”写兄弟之爱;“偷桃”“口技”写民间艺人的绝技。《公孙九娘》反映清初镇压起义军的惨烈,“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东鬼,多葬南郊。”,堪为史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21:26 | 只看该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生于明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出生于清朝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狼》、《山市》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人物年表
蒲松龄先生坐像
蒲松龄先生坐像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十四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十五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到当时做山东学道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名藉藉诸生间”(乾隆《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

  

顺治十六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希梅结郢中三友。

  

顺治十七年(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出生。

  

康熙二年(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1670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蒲松龄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于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祯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4生平著作
  聊斋志异

  醒世姻缘传(相传为蒲松龄所编)

  晴云山房诗文集

  红椒山房笔记

  杂说

  片云诗话

  省身录

  怀刑录

  日用俗字

  历字文

  聊斋词

  聊斋白话韵文

  山市

  鼓笛慢

  蒲松龄

  寻常竹木无奇骨,有甚底,扶摇相?系长绳,撒向春风里,顷刻云霄上。多少红尘客,望天际,一齐瞻仰。念才同把握,忽凌星汉,真人世,非非想。得意骄鸣不了,似青冥,无穷佳况。我从人心,凭空翘首,将心情质问。不是青云路,去尘寰,几多寻丈?得何时,化作风鹞去啊,看天边怎样?

早年经历
  蒲松龄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较少,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 蒲松龄
蒲松龄大明湖上就烟霞,

  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

书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迁来,原籍何处,文献无征。其远祖蒲鲁浑、蒲居仁曾并任般阳府路总管,名载邑乘,但无任职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旧有华表翁仲,俗称“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发学术界争议,“蒙古、女真、回族、汉人”多说并存,至今尚未定论。 蒲松龄
蒲松龄《蒲氏族谱》记载,相传蒲姓为元世勋,宁、顺间曾遭“夷族之祸”。邢戮之余,只遗“藐孤”,时方六七岁,匿于外祖杨家,改随母姓,元亡后,始复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蒲家庄。至明万历间,全县诸生八名补廪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汭—盘—松龄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励志向学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此时,其父正梦见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而蒲松龄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

  蒲松龄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过嗣者兆兴回归)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专(李氏所生)、柏龄两兄,下有一弟鹤龄。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

  清顺治十四年,18岁的蒲松龄与本县丰泉乡大刘(今罗村镇道口村)“文战有声”的庠生刘国鼎次女成亲。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其制艺《早起》、《一勺之多》,大为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赏。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越岁,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与同窗挚友张笃庆(历友)、李尧臣(希梅)、王鹿瞻等结为“郢中社”。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旨在长学问,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补文业。

  其后,蒲松龄岁岁游学在外。先去城西沈家与宁绍道参议沈润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灯火”;又应李尧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东李家与之“共笔砚”。此间,虽经兄弟析箸之变,然而蒲松龄却未改求学之念。为惜时笃学,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馆的外甥赵金人(晋右)的建议,作《醒轩日课序》以励志。再后来,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龄不得不违心的终止了在李家的借读。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署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从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经沂州进苏北,渡黄河(清初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宝应乃苏北古邑,隶扬州府辖,由于地处淮河下游并临大运河,当水路之冲,因而迎送官员驿站供应繁重;且遇连年水灾,土地村舍俱淹,百姓号寒啼饥,流离失所。孙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灾邑,处境困难,蒲松龄的到来确实帮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孙蕙被调兼署高邮州署。

  蒲松领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

  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风光,激发了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热情。而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与社会的黑暗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都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他决意辞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归。

八年窘困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

  这期间,他曾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唐梦赉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毕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载积)之父毕自严(白阳)是明崇祯间户部尚书。毕际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罢归,优游林下,诗酒自娱。他与王士祯、高珩等诸多名门多有交往联姻,就连任淄官吏亦多与攀结。毕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第后石隐园方广十亩,厅台廊榭,竹石花树,景色怡人。

  蒲松龄为毕家教授八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并参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赖。他与老少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科场偃蹇
  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教书并处理杂物之余,得以安心预习举业,以图博得一第。但其命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就有记载的二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岁时,因“闱中越幅(在考场书卷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而被黜。其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称:“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飘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将其在考场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状态及颓丧心情表露无遗。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岁时,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其词《醉太平· 庚午秋闱,二场再黜》称:“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艨腾,将孩儿倒绷。” 这两次失败,对他及家庭打击太大了。尽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却出面干预了,劝其说:“君勿须夏尔!尚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他认为妻子说的对,可每见儿孙赴试,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总漠置之。

  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与逼真的描写。

志异著述
  蒲松龄的科举梦想破灭了,而其著述之心却始终未泯。他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的《聊斋志异 》 ,一直断断续续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条件好了,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馆东的支持,他决心续写完成这部 巨著。从此他便集中业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中。“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 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后来,他还以淄川方言撰写了《墙头记》、《慈悲曲》、《姑妇曲》、《磨难曲》等十四种通俗俚曲及《闹馆》等戏三出。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他在创作小说、诗文、俚曲、戏的同时还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思想。

笃重交游
  蒲松龄在西铺期间,由于馆东的乡宦地位条件,更因其诗文尤其《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使其声望与交游日渐扩大。他不仅与本邑友人、省内资深的 名士交好,而且还受到邑侯、宪台的青睐。其中的李尧臣、张笃庆、赵金人、高珩、 王敏入、王观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潜、安于拙、袁藩、毕盛钰、毕盛统、华世持、韩逢、谭再生、 张元、杨万春、唐梦赉、钟辕、朱缃、吴木欣、 张贞、李之藻、汪如龙、张嵋、时惟豫、喻成龙、黄叔琳 、王士祯等,他们同孙蕙与毕际有父子一样,都曾对蒲松龄的生活、举业、思想乃至写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作用。因而蒲松龄与他们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记载。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撒帐归里。自此能心境闲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适,或东阡课农,或时邀五老斗酒相会。

  先是,他几个可爱的稚孙皆以痘殇,令他伤心不已,后来,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让他痛不欲生。它饱含深情撰写了《述刘氏行实》缅叙妻子美德,还满怀悲伤作《悼内》等诗八首以挽悼。当江南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时,他亲笔题跋两则。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刘氏坟墓,又写诗《过墓作》怀念亡妻,读来催人泪下。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盘上祭日坟,似冒风寒,医投理气之剂,自是食量尽减。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举路漫漫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今山东省-淄川区---济南市),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其一生写聊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象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个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的想象。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是书本里的。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汉书》摆在这儿,翻开第八卷,里边夹着一个小美人,纱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飘然而下,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乐观自嘲祭穷神?
  蒲松龄在第五次去考举人,结果依然是名落孙山后,由于长期专心读书,家里的田地无人打理,财源枯竭,一家大小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他在那一年除夕自我调侃地写下 《除日祭穷神文》。(☆★~~★☆部分)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 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 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 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 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紧接《除日祭穷神文》之后,蒲松龄又写了一篇《穷神答文》:

蒲松龄博采
  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5聊斋志异

简介
  《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在他所写的《聊斋自志》中说得极为分明: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萧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目录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喷水 瞳人语画壁

  山魈咬鬼 捉狐荞中怪宅妖王六郎

  偷桃种梨劳山道士 猪罗婆长清僧 蛇人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娇娜僧孽妖术

  野狗三生 狐入瓶鬼哭真定女焦螟

  叶生四十千 成仙新郎灵官王兰

  鹰虎神王成青凤画皮 贾儿蛇癖

  卷二

  金世成董生龁石 庙鬼 陆判婴宁

  聂小倩 义鼠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海大鱼

  张老相公水莽草造畜 凤阳士人耿十八珠儿

  小官人胡四姐祝翁猎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莲香阿宝 九山王遵化署狐

  张诚汾州狐 巧娘 吴令口技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黄九郎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连琐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连城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小二庚娘宫梦弼鸲鹆

  刘海石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阿霞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杨千总 瓜异青梅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促织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龙取水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念秧蛙曲 鼠戏

  泥书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螳螂捕蛇 武技小人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封三娘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馎饦媪 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

  西湖主孝子狮子阎王 土偶长治女子

  义犬鄱阳神伍秋月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骂鸭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钱流

  郭生金生色 彭海秋堪舆窦氏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魁星厍将军 绛妃河间生

  云翠仙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小谢缢鬼吴门画工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刘亮采蕙芳山神

  萧七乱离豢蛇雷公菱角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聂政冷生 狐惩淫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刘姓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郭秀才 死僧阿英橘树赤字

  牛成章青娥镜听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仙人岛阎罗薨颠道人胡四娘僧术

  禄数柳生冤狱 鬼令甄后宦娘

  阿绣 杨疤眼小翠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钟生 鬼妻

  黄将军三朝元老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嫦娥鞠乐如 褚生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崔猛诗谳鹿衔草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蒋太史邵士梅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于去恶狂生 澄俗 凤仙佟客

  辽阳军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大鼠 张不量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王子安 刁姓农妇金陵乙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乔女蛤此名寄生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阿纤 瑞云仇大娘

  曹操冢龙飞相公珊瑚 五通 申氏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黄英书痴 齐天大圣青蛙神 任秀

  晚霞白秋练王者 某甲衢州三怪拆楼人

  大蝎陈云牺司札吏 蚰蜓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汪可受牛犊王大乐仲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外国人韦公子

  石清虚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车夫乩仙 苗生 蝎客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青城妇 鸮鸟

  古瓶元少先生 薛慰娘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刘全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公孙夏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新郑讼 李象先房文淑

  秦桧浙东生博兴女 一员官 丐汕人妖

  蛰蛇 晋人 龙爱才画皮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除此之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

相关评述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马瑞芳 教授在 山东大学

的演讲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经常让汉学家感到惊奇。

  马瑞芳称他是“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还是一本“孤愤之书。”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其中《山市》与《狼》分别被选入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两册。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有短篇小说491篇。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纪念馆《聊斋志异》中,写的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满了奇思异想。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集呢?也许是同他本人的生活遭遇和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吧。 据史书记载,蒲松龄(1640-1715年),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在当地很有文名。他热衷功名,希望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考了几十年,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中,直到72岁才被破格提拔为岁贡生,但这对当时年过古稀的蒲松龄来讲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了。从一开始对科举的热衷,到后来的失败,使蒲松龄对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以及落第的内心痛苦,都有深刻的体验。这就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落第的穷秀才,蒲松龄一生主要靠教书和作文来维持生活。他长期在有钱的书香人家教书。这样,一方面可以谋生计,一方面又为他读书和写作提供了条件。蒲松龄长时期生活贫困,他的生活状况与穷苦农民基本相近。这样的生活,使他能接近下层,更多更深地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对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也有更深切的感受。这是他在《聊斋志异》中能充当人民的代言人,传达人民呼声的重要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蒲松龄自幼爱好民间传说,搜集了不少精魅神鬼的怪异故事。当然,他不只是积累,不只是单纯的记录,而是熔入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毕生的精力写出了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在“聊斋”书房中,他写下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奇异故事,故取名《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与传统的同类小说不同,其目的不在张扬神鬼迷信,更不是消闲之作。蒲松龄是为抒发和消除自己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而创作的。他在这部小说集中,就将《聊斋志异》称为一部“孤愤之书”,并感叹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应该指出的是,蒲松龄在书中所寄托的“孤愤”并不只是他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要求,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500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纪念馆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述展室、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回顾展。

  聊斋复原陈列:聊斋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正房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

  蒲松龄生平展室:该展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聊斋志异》大部创作于此。

  蒲松龄著述展室:展出的主要版本有《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等共三十余种近百册。

  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该展览展出了《聊斋志异》约二十种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历年版行的《聊斋志异》版本,大致介绍了《聊斋志异》在国外流传的情况。

  聊斋故事彩塑展:这个展览精选《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

  蒲松龄一生简朴,直到76岁那年才中科举,是“苦行僧”。

6作品选读《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城市街景以下内容由腾讯地图提供

参考资料:1. 蒲松龄  
http://www.popu.cc/xg/12768/index.html
扩展阅读:1. 蒲松龄纪念网
http://www.eeloves.com/102178
2. 蒲松龄纪念馆
http://www.pusongling.net/
3. 蒲松龄 - 人生经历
http://www.hudong.com/wiki/蒲松龄
4. 《蒲松龄先生坐像》刘庆杨绘
http://www.hudong.com/wiki/蒲松龄
词条标签:人物 文学家 作家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史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用户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我来评价: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评价 词条评价: 1分 (共317人评价) 5星(权威): 46.4% 4星(专业): 19.2% 3星(丰富): 14.2% 2星(不错): 6.9% 1星(一般): 13.2% 合作编辑者:燃烧的马蹄铁 , 小K , 李逍遥 , 苦 笑丶 , 硪舍卟锝→倪 , 全世界只把n1 , づ泪;→y无 , 百科用户 , 更多 词条信息
创建者: ㄨSмiLē¨ 编辑次数:23 次 词条浏览:117143 次 最近更新:13.12.26 宫心计II人物展开李思欣陈法拉钟嘉欣姚子羚
百科消息
搜狗百科词条页发布快速导航功能!
【公告】关于清理过期外团人员名单的通知
百科实现图片的剪切粘贴上传了!
1人物简介
2作品
3人物年表
4生平著作
4.1早年经历
4.2书香世家
4.3励志向学
4.4游幕宝应
4.5八年窘困
4.6设帐西铺
4.7科场偃蹇
4.8志异著述
4.9笃重交游
4.10岁贡暮年
4.11家徒四壁妇愁贫
4.12辛酸科举路漫漫
4.13穷其一生写聊斋
4.14乐观自嘲祭穷神
4.15博采
5聊斋志异
5.1简介
5.2目录
5.3相关评述
6作品选读促织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狼》、《山市》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人物年表
蒲松龄先生坐像
蒲松龄先生坐像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十四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十五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到当时做山东学道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名藉藉诸生间”(乾隆《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

  

顺治十六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希梅结郢中三友。

  

顺治十七年(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出生。

  

康熙二年(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1670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蒲松龄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于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祯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4生平著作
  聊斋志异

  醒世姻缘传(相传为蒲松龄所编)

  晴云山房诗文集

  红椒山房笔记

  杂说

  片云诗话

  省身录

  怀刑录

  日用俗字

  历字文

  聊斋词

  聊斋白话韵文

  山市

  鼓笛慢

  蒲松龄

  寻常竹木无奇骨,有甚底,扶摇相?系长绳,撒向春风里,顷刻云霄上。多少红尘客,望天际,一齐瞻仰。念才同把握,忽凌星汉,真人世,非非想。得意骄鸣不了,似青冥,无穷佳况。我从人心,凭空翘首,将心情质问。不是青云路,去尘寰,几多寻丈?得何时,化作风鹞去啊,看天边怎样?

早年经历
  蒲松龄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较少,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 蒲松龄
蒲松龄大明湖上就烟霞,

  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

书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迁来,原籍何处,文献无征。其远祖蒲鲁浑、蒲居仁曾并任般阳府路总管,名载邑乘,但无任职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旧有华表翁仲,俗称“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发学术界争议,“蒙古、女真、回族、汉人”多说并存,至今尚未定论。 蒲松龄
蒲松龄《蒲氏族谱》记载,相传蒲姓为元世勋,宁、顺间曾遭“夷族之祸”。邢戮之余,只遗“藐孤”,时方六七岁,匿于外祖杨家,改随母姓,元亡后,始复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蒲家庄。至明万历间,全县诸生八名补廪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汭—盘—松龄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励志向学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此时,其父正梦见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而蒲松龄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

  蒲松龄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过嗣者兆兴回归)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专(李氏所生)、柏龄两兄,下有一弟鹤龄。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

  清顺治十四年,18岁的蒲松龄与本县丰泉乡大刘(今罗村镇道口村)“文战有声”的庠生刘国鼎次女成亲。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其制艺《早起》、《一勺之多》,大为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赏。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越岁,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与同窗挚友张笃庆(历友)、李尧臣(希梅)、王鹿瞻等结为“郢中社”。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旨在长学问,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补文业。

  其后,蒲松龄岁岁游学在外。先去城西沈家与宁绍道参议沈润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灯火”;又应李尧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东李家与之“共笔砚”。此间,虽经兄弟析箸之变,然而蒲松龄却未改求学之念。为惜时笃学,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馆的外甥赵金人(晋右)的建议,作《醒轩日课序》以励志。再后来,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龄不得不违心的终止了在李家的借读。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署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从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经沂州进苏北,渡黄河(清初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宝应乃苏北古邑,隶扬州府辖,由于地处淮河下游并临大运河,当水路之冲,因而迎送官员驿站供应繁重;且遇连年水灾,土地村舍俱淹,百姓号寒啼饥,流离失所。孙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灾邑,处境困难,蒲松龄的到来确实帮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孙蕙被调兼署高邮州署。

  蒲松领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

  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风光,激发了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热情。而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与社会的黑暗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都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他决意辞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归。

八年窘困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

  这期间,他曾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唐梦赉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毕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载积)之父毕自严(白阳)是明崇祯间户部尚书。毕际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罢归,优游林下,诗酒自娱。他与王士祯、高珩等诸多名门多有交往联姻,就连任淄官吏亦多与攀结。毕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第后石隐园方广十亩,厅台廊榭,竹石花树,景色怡人。

  蒲松龄为毕家教授八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并参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赖。他与老少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科场偃蹇
  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教书并处理杂物之余,得以安心预习举业,以图博得一第。但其命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就有记载的二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岁时,因“闱中越幅(在考场书卷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而被黜。其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称:“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飘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将其在考场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状态及颓丧心情表露无遗。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岁时,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其词《醉太平· 庚午秋闱,二场再黜》称:“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艨腾,将孩儿倒绷。” 这两次失败,对他及家庭打击太大了。尽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却出面干预了,劝其说:“君勿须夏尔!尚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他认为妻子说的对,可每见儿孙赴试,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总漠置之。

  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与逼真的描写。

志异著述
  蒲松龄的科举梦想破灭了,而其著述之心却始终未泯。他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的《聊斋志异 》 ,一直断断续续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条件好了,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馆东的支持,他决心续写完成这部 巨著。从此他便集中业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中。“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 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后来,他还以淄川方言撰写了《墙头记》、《慈悲曲》、《姑妇曲》、《磨难曲》等十四种通俗俚曲及《闹馆》等戏三出。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他在创作小说、诗文、俚曲、戏的同时还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思想。

笃重交游
  蒲松龄在西铺期间,由于馆东的乡宦地位条件,更因其诗文尤其《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使其声望与交游日渐扩大。他不仅与本邑友人、省内资深的 名士交好,而且还受到邑侯、宪台的青睐。其中的李尧臣、张笃庆、赵金人、高珩、 王敏入、王观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潜、安于拙、袁藩、毕盛钰、毕盛统、华世持、韩逢、谭再生、 张元、杨万春、唐梦赉、钟辕、朱缃、吴木欣、 张贞、李之藻、汪如龙、张嵋、时惟豫、喻成龙、黄叔琳 、王士祯等,他们同孙蕙与毕际有父子一样,都曾对蒲松龄的生活、举业、思想乃至写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作用。因而蒲松龄与他们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记载。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撒帐归里。自此能心境闲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适,或东阡课农,或时邀五老斗酒相会。

  先是,他几个可爱的稚孙皆以痘殇,令他伤心不已,后来,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让他痛不欲生。它饱含深情撰写了《述刘氏行实》缅叙妻子美德,还满怀悲伤作《悼内》等诗八首以挽悼。当江南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时,他亲笔题跋两则。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刘氏坟墓,又写诗《过墓作》怀念亡妻,读来催人泪下。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盘上祭日坟,似冒风寒,医投理气之剂,自是食量尽减。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举路漫漫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今山东省-淄川区---济南市),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其一生写聊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象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个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的想象。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是书本里的。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汉书》摆在这儿,翻开第八卷,里边夹着一个小美人,纱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飘然而下,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乐观自嘲祭穷神?
  蒲松龄在第五次去考举人,结果依然是名落孙山后,由于长期专心读书,家里的田地无人打理,财源枯竭,一家大小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他在那一年除夕自我调侃地写下 《除日祭穷神文》。(☆★~~★☆部分)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 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 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 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 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紧接《除日祭穷神文》之后,蒲松龄又写了一篇《穷神答文》:

蒲松龄博采
  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5聊斋志异

简介
  《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在他所写的《聊斋自志》中说得极为分明: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萧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目录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喷水 瞳人语画壁

  山魈咬鬼 捉狐荞中怪宅妖王六郎

  偷桃种梨劳山道士 猪罗婆长清僧 蛇人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娇娜僧孽妖术

  野狗三生 狐入瓶鬼哭真定女焦螟

  叶生四十千 成仙新郎灵官王兰

  鹰虎神王成青凤画皮 贾儿蛇癖

  卷二

  金世成董生龁石 庙鬼 陆判婴宁

  聂小倩 义鼠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海大鱼

  张老相公水莽草造畜 凤阳士人耿十八珠儿

  小官人胡四姐祝翁猎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莲香阿宝 九山王遵化署狐

  张诚汾州狐 巧娘 吴令口技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黄九郎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连琐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连城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小二庚娘宫梦弼鸲鹆

  刘海石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阿霞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杨千总 瓜异青梅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促织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龙取水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念秧蛙曲 鼠戏

  泥书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螳螂捕蛇 武技小人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封三娘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馎饦媪 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

  西湖主孝子狮子阎王 土偶长治女子

  义犬鄱阳神伍秋月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骂鸭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钱流

  郭生金生色 彭海秋堪舆窦氏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魁星厍将军 绛妃河间生

  云翠仙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小谢缢鬼吴门画工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刘亮采蕙芳山神

  萧七乱离豢蛇雷公菱角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聂政冷生 狐惩淫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刘姓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郭秀才 死僧阿英橘树赤字

  牛成章青娥镜听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仙人岛阎罗薨颠道人胡四娘僧术

  禄数柳生冤狱 鬼令甄后宦娘

  阿绣 杨疤眼小翠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钟生 鬼妻

  黄将军三朝元老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嫦娥鞠乐如 褚生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崔猛诗谳鹿衔草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蒋太史邵士梅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于去恶狂生 澄俗 凤仙佟客

  辽阳军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大鼠 张不量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王子安 刁姓农妇金陵乙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乔女蛤此名寄生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阿纤 瑞云仇大娘

  曹操冢龙飞相公珊瑚 五通 申氏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黄英书痴 齐天大圣青蛙神 任秀

  晚霞白秋练王者 某甲衢州三怪拆楼人

  大蝎陈云牺司札吏 蚰蜓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汪可受牛犊王大乐仲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外国人韦公子

  石清虚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车夫乩仙 苗生 蝎客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青城妇 鸮鸟

  古瓶元少先生 薛慰娘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刘全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公孙夏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新郑讼 李象先房文淑

  秦桧浙东生博兴女 一员官 丐汕人妖

  蛰蛇 晋人 龙爱才画皮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除此之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

相关评述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马瑞芳 教授在 山东大学

的演讲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经常让汉学家感到惊奇。

  马瑞芳称他是“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还是一本“孤愤之书。”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其中《山市》与《狼》分别被选入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两册。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有短篇小说491篇。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纪念馆《聊斋志异》中,写的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满了奇思异想。蒲松龄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集呢?也许是同他本人的生活遭遇和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吧。 据史书记载,蒲松龄(1640-1715年),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在当地很有文名。他热衷功名,希望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考了几十年,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中,直到72岁才被破格提拔为岁贡生,但这对当时年过古稀的蒲松龄来讲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了。从一开始对科举的热衷,到后来的失败,使蒲松龄对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以及落第的内心痛苦,都有深刻的体验。这就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落第的穷秀才,蒲松龄一生主要靠教书和作文来维持生活。他长期在有钱的书香人家教书。这样,一方面可以谋生计,一方面又为他读书和写作提供了条件。蒲松龄长时期生活贫困,他的生活状况与穷苦农民基本相近。这样的生活,使他能接近下层,更多更深地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对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也有更深切的感受。这是他在《聊斋志异》中能充当人民的代言人,传达人民呼声的重要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蒲松龄自幼爱好民间传说,搜集了不少精魅神鬼的怪异故事。当然,他不只是积累,不只是单纯的记录,而是熔入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毕生的精力写出了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在“聊斋”书房中,他写下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奇异故事,故取名《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与传统的同类小说不同,其目的不在张扬神鬼迷信,更不是消闲之作。蒲松龄是为抒发和消除自己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而创作的。他在这部小说集中,就将《聊斋志异》称为一部“孤愤之书”,并感叹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应该指出的是,蒲松龄在书中所寄托的“孤愤”并不只是他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要求,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500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纪念馆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述展室、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回顾展。

  聊斋复原陈列:聊斋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正房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

  蒲松龄生平展室:该展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聊斋志异》大部创作于此。

  蒲松龄著述展室:展出的主要版本有《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等共三十余种近百册。

  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该展览展出了《聊斋志异》约二十种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历年版行的《聊斋志异》版本,大致介绍了《聊斋志异》在国外流传的情况。

  聊斋故事彩塑展:这个展览精选《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

  蒲松龄一生简朴,直到76岁那年才中科举,是“苦行僧”。

6作品选读《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城市街景以下内容由腾讯地图提供

参考资料:1. 蒲松龄  
http://www.popu.cc/xg/12768/index.html
扩展阅读:1. 蒲松龄纪念网
http://www.eeloves.com/102178
2. 蒲松龄纪念馆
http://www.pusongling.net/
3. 蒲松龄 - 人生经历
http://www.hudong.com/wiki/蒲松龄
4. 《蒲松龄先生坐像》刘庆杨绘
http://www.hudong.com/wiki/蒲松龄
词条标签:人物 文学家 作家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史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用户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我来评价: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评价 词条评价: 1分 (共317人评价) 5星(权威): 46.4% 4星(专业): 19.2% 3星(丰富): 14.2% 2星(不错): 6.9% 1星(一般): 13.2% 合作编辑者:燃烧的马蹄铁 , 小K , 李逍遥 , 苦 笑丶 , 硪舍卟锝→倪 , 全世界只把n1 , づ泪;→y无 , 百科用户 , 更多 词条信息
创建者: ㄨSмiLē¨ 编辑次数:23 次 词条浏览:117143 次 最近更新:13.12.26 宫心计II人物展开李思欣陈法拉钟嘉欣姚子羚
百科消息
搜狗百科词条页发布快速导航功能!
【公告】关于清理过期外团人员名单的通知
百科实现图片的剪切粘贴上传了!
1人物简介
2作品
3人物年表
4生平著作
4.1早年经历
4.2书香世家
4.3励志向学
4.4游幕宝应
4.5八年窘困
4.6设帐西铺
4.7科场偃蹇
4.8志异著述
4.9笃重交游
4.10岁贡暮年
4.11家徒四壁妇愁贫
4.12辛酸科举路漫漫
4.13穷其一生写聊斋
4.14乐观自嘲祭穷神
4.15博采
5聊斋志异
5.1简介
5.2目录
5.3相关评述
6作品选读促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主题
559

9562

帖子

2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307
经验
311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30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1:28 | 只看该作者
截至10月31日】中1班毕业考试

注意:请将题目完成后通过QQ消息或发送文件给我,谢谢!

一、成联(75分,单比不超出20字)
1,诗钟(二唱:淘、宝)
2,题中国新首富——马云
3,题网购

二、鉴赏(25分,字数不限)
题绍兴
故国何奇?且探寻会稽陵,西施殿,大佛寺,天姥山,秋瑾碑。一万里葱葱郁郁,望不断乌篷船下鉴湖水;
风流犹在。更忆及欧冶剑,逸少书,务观诗,青藤画,迅翁笔。两千年滚滚滔滔,都付与黄酒杯前越曲声。
注:本人今年10月成为绍兴市民后的拙作,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未谈不足之处者,得分将控制在及格以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08:39 , Processed in 0.1349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