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空空道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殿试评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08:30 | 只看该作者
2号卷:

1、题莫高窟
始敬佛光,盛迹千年,壁画长廊存史记;
终逃战乱,杂经万卷,文书古洞隐春秋。
说明性质略多,稍逊文采。12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军事欠缺,求荆楚将才,建立王师开伟业;
太平骚乱,待衡湘志士,夷平匪寇展雄风。
上下联基本说的是一层意思,拓开不够,针对性也不足。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倚仗强权,醉驾伤人堪藐法;
为逃公愤,狂生吓语现贪官。
简述事件经过,缺乏个性化见解,堪、吓语等用词不稳。12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56字)

切题:顾明词义——切合题旨。
凡写文章都是要表达一种意境,若非命题而作,可凭作者依自己的情绪,自由发挥,行文抒意。然命题写作,首当审题,即认真解读其所求、感情之色彩。后理清构思,避免思维写作的随意性。确立表达之主题,选用何种材料,及先后顺序,突出中心。
切题与否是文章的成功所在。可以有两种形式体现。
一是意在言中,即通过实写将题目的意境,在自己的呈文中表明。比如我们都学过的,朱自清《背影》开篇就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直击题目,并阐释题意。
二是意在言外,即把呈文当作意境的承托和领会的途径。例如钟会答稽康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别有含意。
切题常见有三种方法:正切、反切、逆挽切。
正切:一般通过某事件的升华,把普通事件说明,变成具有深刻内涵的立意的文章。体现小中见大的精神。
反切:常抛开定式思维,另取一侧面入手。即从立题的反面来说明立题的正确。正反兼顾的阐述,常常会有众人皆无我独有的新意。
逆挽切: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特点是开篇看似矛盾,点题处却巧加点石成金之笔,以达到令人恍然之余豁然顿悟的效果。
而楹联的切题,由于楹联常受字数的限制,所以对立题的把握尤为重要,必须从景物、情怀及外延多角度审视立题,方能感悟到不同的境界。对于作联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构思上下句,并通过自己炼字来实现针对性强,表现准确的题境。对于评联、赏联人,就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所看到的联句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心态,综合得出是否切题。
因为成联的写作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手法,所以切入的视角就有不同。即可以形切点题,也可以意切点题,意切还可分为明喻、隐喻。
对联要在短短的几个字内,或是几句之内,把要表达的主题体现得完整,是需要有相当文学功力的,这是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之后才能达到。
对联的创作要突出主题,一是深入了解所写的对象,尽量多在掌握信息,材料,背景等等。二是用语要准确,可以采用切人、切事,切地,切景,切时。总之欲求文对题,必深解题意,多角度思考,更要注意题中虚字之拐点后。再求工稳。方能胜之。
并非只有命题对联方有“题”,自有创作的对联也有“题”,一些地方的理解不够透彻,如“用语要准确,可以采用切人、切事、切地、切景、切时"。说法不够规范。所举例子皆非对联。30分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0 12:39 , Processed in 0.0708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