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度三门峡杯“联星炫起来”七月赛场终评结果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2 小时
主题
703

9383

帖子

0

精华

8万

积分

荣誉版主

逆旅行人

Rank: 6Rank: 6

UID
10282
经验
112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
1
发表于 2010-7-3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7:48 编辑 <br /><br />第一题
出句:一鹤排云,万里空青秋正好
出句简析:出句意象取自刘禹锡《秋词》,以动静点染之笔法,状高朗旷远之景。对句若单纯配以画面,应当色调和谐,无牴牾冲突,符合客观自然;若采用抒情或借景抒情手法,则有二种:对出句蕴含的感情作合理配合可称合格,若能作出拓展升华,使文字焕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则为佳句。另“空青”一词,古诗中多指天空,对于此词,若能同时做到句中成分和词性对仗,自然是上佳,但若能满足其中一种也当视为宽对,甚至只做到字面的对仗,也能算是相对工整。句以表意为先,在能工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最高程度的工,但不可因拘泥于字字工对而拼凑句意,使整句破绽百出。综观全部对句,瑕瑜互见,综合各位评委的意见,投票得出以下名次。
第一名
对句:孤舟载酒,满江澄碧日初斜
对句由景及人,由天空回到地面,由空间转到时间,从容不迫之中,完成对出句的画面承接和情感延伸,又能含意蕴藉,不露破绽。二句相合,可想见人物临风酾酒,放怀于无边秋色之中,既不知日之将暮,更遑论身外红尘。诸句之中,当推此句最能切合出句题意。
第二名
对句59:双鸥弄影,千波潋滟韵尤浓
对句采用画面配合手法,意到笔随,富有美感,状景鲜活,如在目前。与出句互相映衬,达自然之效果。
第二题
题目简析:五丈原这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是因了诸葛亮,使得它名垂青史,因了一代经纬之材的殒落,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历史的深沉。所以,写这个题目,如果离开了诸葛,离开了对人生和历史的喟叹思索,将是空洞苍白的。但是,如果只写诸葛亮,而抛开五丈原这个本体,又将是飘离主题,无法立足的。就此问题,我们评委交换意见,取得了一致看法,又通过投票,选出以下的一二名联。
第一名
16.
僻地起兵戎,却教将星殒落,成名更惜三分憾;
武祠彰信义,引来游客追思,忆古每怀两表忠。
上联重在“地”,从诸葛屯兵于此,然后殒命于此的历史事件入手,追述五丈原闻名于世的经过,“却”“惜”几处一气贯通,道尽感慨,下联转换角度,重在写“祠”,并从武侯祠延展开去,点出诸葛对于中华“忠信”之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然后末句用“两表忠”呼应起句。整联完切题目,充分挖掘了五丈原的人文底蕴,全联角度开阔,叙述中不乏议论感慨,联意丰满,结构上转承起伏章法井然。但觉起句“起兵戎”处领起全联,力道稍偏。
第二名
22.
磊落自千秋,忠骨长存,隐隐风云连太古;
雄奇何五丈?峰峦并峙,苍苍气象慨雷霆。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在人们心中,往往已经根深蒂固。而写古迹联者,却容易纠缠于这些人物事件的细枝末节,使文字看来板滞而琐碎,此联能够避免此病,于人物身上一笔带过,重点放在感慨与议论上,正是会作联者。全联虚实相生,上联重在论“人”,下联重在论“地”,而二者又相互融合,论人中带出地点,写地也紧扣人物下笔,可谓左右逢源。另文字苍劲,大家气象又毋庸赘言。但有几处文字过于熟滥,是其弱点。另章法上较第一名联稍逊。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δ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δ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2 23:56 , Processed in 0.0718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