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一期曲班EF组第四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七色花    时间: 2014-5-30 18:03
标题: 一期曲班EF组第四讲作业帖
第四讲作业:
一.阅读:1.《训蒙骈句》,2.《笠翁对韵》
二.问答题:解释如下。
1.什么叫骈文。
2.对联。
3.肩头句与肩头对。
4.鼎足对
三.按介绍的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试写一首端午。
   1.使用旧韵平水。
   2.此次主要看平仄与对仗有观点知识,起承转合等章法暂不考查。



作者: 雪花飞舞    时间: 2014-6-12 08:46
F行者 作业:
一.阅读:1.《训蒙骈句》,2.《笠翁对韵》
二.问答题:解释如下。
1.什么叫骈文。
骈文:是以对仗为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由骈句构成的。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2.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3.肩头句与肩头对。
肩头对,先说肩头句,属于上三下四结构的句子,就是肩头句。肩头对就是由两个肩头句,即两句上三下四的句子组成相对的联句。
如:
山接水茫茫渺渺,
水连天隐隐迢迢。
4.鼎足对
三句相对,不是两句或四分句为一联对偶了,而是三句“队仗”了,如同三足鼎立。
    如:一簾风,三月雨,五更寒。
三.按介绍的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试写一首端午。
   1.使用旧韵平水。
   2.此次主要看平仄与对仗有观点知识,起承转合等章法暂不考查。

作者: 清远    时间: 2014-6-30 11:06
F05——清远第四讲作业:
一.阅读:1.《训蒙骈句》,2.《笠翁对韵》
二.问答题:解释如下。
1.什么叫骈文。
答:骈文:是以对仗为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由骈句构成的。
2.对联。
答:对联又称对子、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对仗)文学,起源于桃符。是有上下两句构成一联,一套对联一般由上句也叫起句,与下句,也叫对句、收句或受句两部分构成。
3.肩头句与肩头对。
答:肩头句,属于上三下四结构的句子,就是肩头句。
肩头对就是由两个肩头句,即两句上三下四的句子组成相对的联句。
4.鼎足对
鼎足对(三行队仗)。三句相对,不是两句或四分句为一联对偶了,而是三句“队仗”了,如同三足鼎立。
三.按介绍的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试写一首端午。
《七绝•端午》
仄仄-平平-平-仄仄
时逢-端阳-包-粽子,
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见-龙舟-想-屈原。
平平-仄仄-平平-仄
心怀-百姓-千秋-业,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义薄-云天-万世-魂。
1.使用旧韵平水。
2.此次主要看平仄与对仗有观点知识,起承转合等章法暂不考查。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www.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